第一篇:关于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的几点思考
关于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的几点思考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保险公司不惜投入巨资对信息系统进行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设,力争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公司内控,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度信息依赖”的公司。信息技术在公司运营的整个价值链上对核心业务流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然而,保险信息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聚和引发新的风险——信息技术风险。
一、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概述
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是指保险公司运用信息技术时所产生的风险, 它不仅仅是安全性和一些单纯信息技术本身的风险, 还包括保险公司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运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它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完整性风险、准入风险、获得性风险、合时性风险及基础设施风险等5类风险,这些类风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风险体系。
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不是一种传统的风险。在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运营环境中,信息技术风险处于商业风险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并与其它风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的失控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保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关系着千家万户,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生信息技术风险且缺乏必要的补救措施,不仅可能造成保险市场秩序混乱,甚至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引起社会动荡。同时,信息技术风险还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隐蔽性的特征。信息技术风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保险业风险类别,对信息技术风险进行监管已经成为保险监管的新领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的表现形式
银行信息技术风险存在于银行信息系统的立
项决策、开发、运行等各个环节,不仅有因技术不完
善导致的风险,也有因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不能有效
执行而导致的风险。美国各银行监管机构和巴塞尔
委员会认为,电子银行主要面临交易风险、战略风
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银行业信息系统与业务经营的“高度融合”关系及其“资产化”特征,使得信息系统风险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其风险范畴亦从单一的技术领域延伸至投资、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三、加强保险业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第二篇:2保险业运营风险
关于中国保险业运营风险研究问题的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长期被抑制的保险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此同时,保险业快速扩张的表面现象也掩盖了行业潜在风险,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典型的新兴金融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基础薄弱;内控风险较为突出;外部风险日益凸显;保险行业的环境建设与外部监管水平跟不上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巩固我国保险业已有发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发展规模扩张和行业发展安全的辩证统一,全面而深入探讨我国保险业运营风险状况势在必行。
关键词:保险业承保风险投资风险偿付风险
一、保险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一)保险风险的分类研究
保险运营风险的分类是保险业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但由于保险以经营风险为业务,因而与保险相关的风险非常庞杂,有关保险风险特别是保险风险分类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如,Babble等(1997)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将保险业风险分为精算风险、系统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6种;而Kuritzkes等(2002)认为,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承保风险。国内学者方面,赵瑾璐和张小霞(2003)认为我国保险业潜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风险、投资风险、道德风险和政策风险等4种;赵宇龙(2005)认为保险业面临道德风险、偿付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三大潜在系统性风险,因而保险监管应该将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作为监管重点。
(二)承保风险研究
承保环节的风险分析多集中于信息不对称风险。Roth.schild和stiditz(1976)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效率的影响:由于保险人不了解投保人在投保之后的行为,投保人在投保后可能故意造成保险事故从而导致赔付率上升,因而存在道德风险;当保险人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状况,而高风险个体积极投保的结果会将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从而存在逆选择问题。2005年5月,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保险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保险业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国内学者随后也掀起了有关保险诚信研究的热潮,如赵尚梅(2005)认为我国保险市场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信息不对称为其根源之一;由于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面临国际同业竞争,倡导建立以政府主导的正规制度来实行约束。陈秉正(2005)利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保险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消费者存在不诚信的必然性,指出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如建立长期互利关系,加大不诚信的惩治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措施来加强诚信建设。
(三)投资风险研究
在投资风险研究方面,Kenney(1967)提出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Daines等(1968)认为,随着承保风险的增加,应相应降低投资风险。国内学者方面,刘娜(2005)认为,保险资金的运用监管涉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可通过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投连险和巨灾险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保险公司上市等途径加快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渗透与融合,在提高保险市场效率与偿付能力的同时为资本市场创新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叶永刚等(2005)提出运用在险值(VaR)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度量,用成份在险值(CVaR)来揭示保险资金市场风险的主要构成和投资组合中每类资产的边际风险。
(四)偿付风险研究
有关偿付风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研究方面,偿付能力即“保险人在各种合理的、可预见的环境下履行所有保险合同所规定义务的能力”(solvency)。有关偿付能力及其监管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偿付能力监管模型(方法)。陈兵(2006)介绍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的“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方法及其在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孟生旺(2007)整合了VaR、TailVaR、破产概率和保单持有人预期亏空(EPD)等传统保险公司风险度量技术,提出了保险公司风险度量和控制的未偿率模型。
2.偿付能力监管额度。粟芳(2002)提出了一种计算偿付能力额度的模型,并实证比较了这种风险理论模型和比率法、破产理论法在计算偿付能力额度方面的适用性;赵宇龙(2006)指出了我国非寿险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标准设置的不足,并依据欧盟标准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并实证了其有效性。
3.基于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占梦雅(200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体系(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封进(2003)用因子分析法实证认为1986年~2000年以来中国寿险经营的偿付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
4.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预测。吕长江(2006)利用MDA模型和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方法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进行预测研究。
(五)文献述评与保险运营风险分析框架
从保险风险的分类来看,不同的研究基于不同的侧重与视角来展开,缺乏一套统一可行的标准,这一方面说明保险风险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保险风险的多维性。对承保风险的研究旨在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在目前中国信用缺失和信用滥用的情况下,无论对于保险人、被保险人还是保险中介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保险公司特有的运营模式,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不同于基金,也不同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保险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密切相关,更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否充足;为了兼顾保险资金的安全与收益,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构建、运作与风险管理都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保险的偿付是保险履行分散风险、均摊损失职能的保障,对理论与实务、特别是保险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从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研究来看,监管模式(模型)的选择、最低偿付额度的确定、偿付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偿付能力恶化的预警都应该适应保险业运营环境变化的需求。
对保险企业来说,其业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承保、投资和偿付,各个环节的主要业务和经营目标各不相同:承保主要是通过合理渠道和价格提供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以追求规模有效扩张为目的;投资则是在规定的投资范围和额度前提下,通过投资组合构建与运用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偿付环节则通过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来保证可预见甚至是巨灾风险事件的偿付来保证保单持有人的利益。承保是资金运用的基础,自己承保和资金运用的结果共同决定偿付的有效性,三者相互影响和制约。保险业务的风险包括这三个环节经营的内生风险,同时受到外在风险因素,如通胀、利率和汇率变动,资本市场波动等外生风险因素的影响。
二、承保风险分析
(一)保险产品分析
1.产品同质化明显。从保险市场现存的产品结构来看,各家保险公司并无实质性差异,产品创新力度有待加强。各保险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根据同业的销售情况来判断市场需求,进而模仿跟进,这势必造成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并进而造成市场的过度竞争。
2.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中有关保费收入的比例构成凸显了我国保险结构存在的问题:就财产险而言,2007年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 997.74亿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人为1 484.28亿元,同比增长33.98%,占财产险业务的比例为74.3%;而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6.69亿元,占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为36.2%,同比增长145.3%。
就寿险而言,2007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 948.97亿元,其中万能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45.69亿元,同比增长113.44%,占寿险保费收入的17.09%,占比上升7.31个百分点;投连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93.83亿元,同比增长558.37%,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7.96%,占比上升6.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对财产险和寿险而言,业务增长与构成对交强险和投资型险种过于倚重,产品结构单一。
3.投连险蕴含投资风险。源于2007年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投连险销售形式火爆。前面数据显示连投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将近8%,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由于连投险的销售与收益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因而风险较大2002年爆发的“投连险**”缘于资本市场急转直下,并引发了各地退保潮以及此后投连险市场数年的低迷。
4.农业险、巨灾险和责任险比例过低。2007年的“猪肉危机”表明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农险保费收入不到农业产值的2%,赔付不到农业灾害损失的5%;而在2008年春节期间的冰冻灾害中,尽管保险公司赔付近20亿元(多为车险赔付),但仍然不及1 500亿元直接损失的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达到36%和5%);另据统计,2007年全国责任险保费收入只有66.6亿元,占财产险业务比重3.3%,而国际平均水平则高达16%。
(二)保险费率分析
1.寿险保险费率的管制使传统寿险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寿险保单的平均久期是15年,1999年6月以前,寿险保单的定价利率普遍高达6%一8%,但随后央行逐步下调银行利率导致“利差损”产生。1999年6月以后,定价利率被保监会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2.5%,政策性管制使得“利差损”由此转变为“利差益”,整个中国寿险行业也扭亏为盈。但伴随着2007年以来银行利率的多次上调,传统保单和分红险等储蓄型寿险产品的实际收率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利率,这种产品自然会得不到市场认可,再加上资本市场2007年火爆,寿险公司主推连投险和万能险等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来迎合市场需求成为当然的选择。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这种寿险产品营销策略实为一种“两难”抉择,具有较大的风险。总体而言,寿险行业的定价风险源于银行利率和资本市场变动,受市场风险传导影响较大。
2.财产保险费率的相对放开与市场的过渡竞争。在贴产险市场的某些领域,由于保费费率相对开放,部分地区音分险种甚至出现了不计成本的过度竞争行为,如,某些竞每激烈地区的企财险和建安险费率降至万分之几,在国际市扬上已不能顺利分保,行业的财务风险逐年上升。
(三)营销渠道分析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2007年的保险投诉为1 767件,比2006年增长4.8%。其中,涉及保险产品误导销售即为保险投诉相对集中的问题之一。有关保险营销渠道风险的主要表现:
1.营销中介滥用渠道权力。就目前保险公司展业的途径而言,主要通过保险中介来实现。由于保险中介把持了保险营销渠道,在和保险公司的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因而少数不良中介往往抬高营销成本报价,从而加大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
2.通过误导消费者来实现保险产品销售。由于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知识缺乏,再加上保险合同往往具有繁杂的条款,因而投保人在投保时往往“不知所措”,而一些保险代理人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实施对消费者的误导,如将分红险称为理财产品,“疏漏”保险手续与证据导致保险理赔无法实现等。
3.银保合作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由于银行具有渠道优势,因而抬高手续费报价,代销人员甚至还根据业绩收取额外手续费。
三、投资风险分析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宽度与深度的相关规定
1.股权投资。根据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上一年资产中不超过20%的资金可以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其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上限均为10%,如果将因投连险带来的权益类投资资金一并计算,完全有可能超出20%上限;另据规定,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由原有的5%调至10%,同时取消“禁止投资于上年涨幅超过100%股票”的限制。
2.海外投资。2007年7月发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的大门,截至目前为止,共有21家保险公司获得了QDII资格,其投资限额为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5%。
3.基础建设投资。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牵头保险企业集体出资约160亿元,占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股份的13.93%,成为仅次于铁道部的第二大股东;根据2008年两会相关议题,2008年将继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同时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私人股权投资试点。
4.中小保险机构委托入市开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理财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委托投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成为可能,目前已有民安保险等18家中小型保险公司可“借道”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股票。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
据《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6 721.94亿元,较年初增长37.2%。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来看:银行存款6 516.26亿元,较年初增长5.38%,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24.39%,占比较年初下滑7.35%;债券11 752.79亿元,较年初增长23.78%,占比43.98%,占比下滑4.76%;证券投资基金2 530.46亿元,较年初增长85.35%,占比9.47%,占比上升2.46%;股票(股权)4 715.63亿元,较年初增长140.23%,占比17.65%,占比上升7.57%。
(三)投资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的新增收入中80%左右与资本市场有关,但资本市场波动很大,蕴含着极大的投资风险;与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和比例相比,我国保险业投资债券比例偏小,股票、基金所占比例偏大④;海外投资蕴含着投资风险和汇率风险。
四、偿付风险分析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占市场份额主体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均非常充足,长期困扰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不足和利差损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制于承保和投资环节,而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仍然存在且较为突出,因而偿付能力风险仍然存在。
偿付环节风险还源自保险诈骗的存在。有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赔付总额中有15%一30%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以诈骗形式获得,个别的险种的诈骗赔付率甚至高达30%一50%。另据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估计,该公司2005年赔付总额中15%以上与保险诈骗有关;华安保险武汉分公司认为,因保险诈骗产生的赔付目前已占到赔付总额的30%⑨。据江苏保监局不完全统计,2006年江苏省发现涉嫌车险诈骗案件1 900件,涉嫌诈骗金额1 860万元,全省因机动车险诈骗损失高达2亿元㈣。
中国保监会于2003年3月24日颁布了“1号令”,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对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和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做了规定。其中,有关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分别照搬欧盟1973年标准(财产险)和欧盟1979年的标准(人身险),即“偿付能力0”标准;而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则以NAIC的IRIS为基础构建。由前述文献综述可知,粟芳(2002)和赵宇龙(2006)等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最低额度与初始准备金的设置存在一定缺陷。
五、结论
保险业高速发展也掩盖了行业潜在的运营风险,我国保险业面临的运营风险可归结为三方面:
1.承保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同质化、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某些险种如连投险发展过快而另外一些市场稀缺的险种如农业险、巨灾险和责任险发展不足;寿险行业的费率管制尽管有利于化解保险公司“利差损”的历史难题,但使消费者利益受损,也不利于保险业长期发展。对产险业而言,则存在过渡竞争并隐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就营销渠道而言,存在营销中介滥用渠道权力、保险代理或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消费者等弊端。
2.投资风险。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额度与效率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从其增长模式来看,80%新增收益与资本市场有关,蕴含较大投资风险;从投资渠道与比例来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和台湾相比,我国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和债券等兼顾安全与流动性的资产方面配备比例较低;随着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本市场风光不再,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必将进一步凸显。
3.偿付风险。由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制于承保和投资环节,我国保险业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仍然存在且较为突出,因而偿付能力风险仍然存在。
参考文献:
[1]Anthony M Santomero and David F Babble.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by Insurers:An Analysis of the Process.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7, 64(2):231-270.[2]Andrew Kuritzkes,Til Schuermann,Scott M Weiner.Risk Measurement,Risk Management and Capital Adequacy in Financial Conglomerates[R].Th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Working Paper.2002.[3] 赵瑾璐,张小霞.保险业的风险及化解思路[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01):205-208.[4]赵宇龙.我国保险资金资本市场的运用与规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120-121.[5]Roth.schild,M.,Stiglitz,J.“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6, 90 :629~649.[6]赵尚梅.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价格月刊, 2005,(06):260-262.[7] 陈秉正.基于绩效的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最优路径[J].生产力研究, 2005,(16):421-425.[8]Roger Kenney.Fundamentals of Fire and Casualty Insurance Strength.The Kenney Insurance Studies.Dedham,Mass: 1967,.[9]ROBERT DAINES.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Un-derwriting Function on the Investment in Common Stocksfor Multiple Line InsuranceCompanies.Journal of Riskand Insurance, 1968, 9(35):357-370.[10]刘娜,李玲龙.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影响研究[J].金融研究, 2005,(07):58-59.[11] 叶永刚.转型时期寿险公司风险管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12] 陈兵.保险业在与资本市场融合中发展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6.[13]孟生旺,滕帆.未偿率模型: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的新方法[J].统计研究, 2007,(04).[14]栗芳.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J].浦东开发, 2002,(02).[15]占梦雅.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 2005,(11):98-99.[16]封进.中国寿险偿付能力变动的实证分析[J].预测, 2003,(01):120-121.[17]吕长江,周县华,杨家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预测研究[J].财经研究, 2006,(10).
第三篇:保险业诚信问题思考
保险业诚信问题思考
2006-7-3 15:31 金融理论与实践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缺乏诚信是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大问题。根据中国消协最近发布的消息,我国10大领域消费环境问题严重,而保险行业则位列其中。保险行业是一个讲究最大诚信的行业。从理论上看,最大诚信原则适用于保险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对投保人来说,最大诚信应是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人来说,最大诚信应当是他有足够的能力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以及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投保人尽到明确说明保险条款及提请对方注意免责条款的义务。因此,不论是对投保人,还是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来说,讲究最大诚信在当今中国其实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保险人诚信的缺失及培育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虽然一直强调维护企业信誉和提升行业形象是保险的根本,但这一问题可能被多年来保费高速增长的光环给掩盖住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实际上,国内的消费者对保险业产生的许多不应有的误解,造成中资保险公司的行业形象和信誉受到损毁。消费者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险合同缺乏透明度令人费解,认为保险合同条款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制定,代表着经营者利益,对消费者不公平;保险合同内容复杂语词难懂,部分条款叙述模棱两可,某些关键条款设置不透明甚至暗含陷阱,使人防不胜防;此外,售后服务跟不上,保险销售人员素质不高;保险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使同样的险种均可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无疑会使保险人的信誉和形象受到影响。
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该决定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这是《保险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保险法》的修改呈现出“放松管理”、“加强监控”、“培育诚信”三大亮点。“放松管理”,主要表现在放松条款费率审批报备制度、允许产险公司兼营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取消法定再保险、减少保险资金运用和代理人所代理的保险机构数量方面的限制等。“加强监控”,主要表现在监管责任、监管的基础制度和检查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如专门增加一条“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实施监控。”“培育诚信”,是本次《保险法》修改时特别强调的。《保险法》第四条原有“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但在新法中又明确增加了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在诚信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提出保险公司在保险委托代理关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规定“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人代为办理保险业务,有超越代理权限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是保险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代理人的责任。在以上三点中,应该说第二点和第三点都事关诚信问题。前者是从保险公司外部而言,通过监督确保其基本诚信的存在,后者是从保险公司内部而言,要求企业加强自身诚信的培育。可以预期,新《保险法》此类新规定的实施必将对中国保险行业诚信程度的提高和行业形象的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在以诚信和法律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企业可以暂时缺少资金,缺少人才,但诚信绝不能须臾缺少,离开了诚信,企业将无法生存。可喜的是,中资保险公司和监管机关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并采取实际行动以图改变这一状况。诸如:倡导“稳健经营、规范运作、客户至上、诚信为民”的服务理念;提高理赔速度、便捷程度等服务质量;开
展理财顾问、风险管理顾问、健康咨询等利民活动;要求公司员工加强自警、自重、自律的道德修养;实施中国人保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综合竞争力,等等。业内采取的种种措施,已经发生了各种积极变化,应当持续下去并进一步加强,并以有效的机制保证讲究诚信的员工能够在公司内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时,为了增加投保人的理解和信任,在保险业务实践中,保险人应在保险单背面完整地、正确地印上全部保险条款,并特别用醒目的黑体字将保险人责任免除事项及被保险人义务通俗完整地印上,应当确认保险人履行了以合理方式提醒投保人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义务。保险人应向投保人说明的内容有:一是保险合同条款应用列举式将免责事项逐一列出,而不是用概括式语言将免责条款予以高度概括。二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免责条款的具体含义,应在合同中做出书面的合理的解释。
二、投保人诚信的缺失及对策
现代保险是从海上保险发展而来的。投保人向保险人投保海上保险时,船或货可能已经离开了港口,即使如此,保险人仍可接受承保,但这时检验标的已不可能,保险人决定是否接受承保及如何确定保险费率,全凭投保人的告知。因此,最大诚信原则是维持保险业务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随着保险业务的发展,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涵并没有改变。这一原则之所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保险人确定是否接受承保以及怎样确定保险费率依然依赖于投保人告知这一情况没有变。保险标的非常广泛,保险人不可能对其业务涉及的保险标的所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最了解情况的仍然是投保人。因此,保险人确定保险标的风险状况基本上还依赖于投保人的告知;另外,保险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所有标的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了解,不仅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由此产生的大量费用,还得由投保人分担。因此,对保险标的的状态,保险人只能从危险管理角度出发,进行宏观的危险预测和重点的防灾防损工作,最大诚信原则仍然是保险双方当事人活动的基础。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投保人丧失最基本的诚信道德,绞尽脑汁,千方百计造假弄假,骗取保险资金。从时间上分析,有四个阶段。一是保前欺骗,投保人隐瞒投保标的现状,骗取保险人的信任,蒙混过关,暗藏杀机。如隐瞒资信级别和财产安全程度,是否已出险或处在危险状态,财产的数量和价值,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真实年龄及健康状况等。二是保时瞒骗,即编造虚假的有关文字材料、账目、人员名册,对保险人的问询假言相对,不如实填写投保单等书面单证,诱使保险人在出具保险单、确定保险金额和计算保险费方面出现失误,为日后诈骗取得“合法”的手续。三是保后蒙骗,如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把保险事故与非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混淆在一起,人为破坏、扩大损失程度,第三者赔偿后又向保险公司索赔等。四是索赔时诈骗,有些投保人往往采取夸大损失程度和损失金额,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任意编造施救费用或低估财产损失后的残值,一个案件数次索赔或同时向两个保险公司索赔等手段。还有的财产被盗案件,在保险公司赔偿后公安部门破案追回的财产,所有权归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应该交给保险公司或退还已领的保险金,却隐瞒真情,继续占有这些财产,形成事实上的诈骗或侵占。保险欺诈案件的发生是现代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难以绝对避免的一股逆流。随着保险宣传的深入、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保险诈骗呈现出花样翻新、手段狡猾、案件增多、数额增大的趋势。曾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的广州胡氏四兄弟利用同一车辆的同一事故,先后向3家保险公司的10个分支机构骗赔34次,骗取保险金141万余元的恶性案件,也说明了这一问题。不法分子实施保险诈骗屡屡得手,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国家资金流失,而且
也破坏了保险合同的严肃性、公正性,分割了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根本利益,同时还影响了保险人的信誉,给保险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
近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部分保险公司相继停办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其他一些地方的保险公司此项业务也开始明显收缩。财险公司为什么纷纷败走“车贷险”?其主要原因就是投保人信用缺失成为车贷险发展的绊脚石。数据显示,目前私车贷款有30%违约还贷,10%的汽车贷款难以追回,多数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上亏本经营,最终导致该业务的停办。从已发生的保险赔案来看,群发性、区域性和故意拖欠、蓄意诈骗者占多数。
有保险公司表示,停办车贷险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高赔付是目前车贷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在某些车贷发展较快的地区,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35%,最高达到200%.如此高的赔付率使颇具精算能力的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应该说车贷最大的受益人是贷款人,车贷险的停办,很难说最终受损的不是眼下的最大受益人。推而广之,个人诚信的缺失,对个人、企业、经济和社会来说,影响都是重大的。
可见,保险业要顺利发展,就需要加强个人诚信的建设。现实中,人们感到社会缺少诚信,实际上并不是诚信不存在,而是缺少对诚信的激励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加强法制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法律并没有真正对诚信经济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突出的问题是,法律对失信人的惩罚成本大大低于其获得的收益。由于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的制裁:“守信失利、失信得利”,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收益,因而就有人千方百计地骗人甚至将欺诈作为自己的发财手段。因此,建立诚信经济就必须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对不明事理、不知自律,漠视、玷污甚至破坏诚信的人和事,严加惩处,彻底使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从而使其认识到违背诚信的代价而不敢胆大妄为。
第四篇:关于亚洲邮政保险业的几点思考
亚洲各国邮政经营保险概况分析
一、韩国邮政经营简易保险的概况
(一)历史和环境
1929年韩国邮政开始经营简易保险业务。1977年,随着韩国新村运动的兴起,邮政将简易保险业务移交给韩国农协(农民的合作组织)。1983年,韩国邮政重新开始经营简易保险业务,并从2000年开始实现盈利。
依据特别的法律,韩国的简易保险由韩国邮政专营,商业保险公司不得经营该业务;受韩国财政部门的管理,而不是保险监管机构监管。目前,韩国邮政主要依据邮政储蓄保险法、邮政保险会计特别法及邮政保险资金运用规则等经营。
(二)经营和产品
韩国邮政事业本部金融团下设保险科,负责邮政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政策制定、资金运用等。全国各递信厅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各邮政局具体经营保险业务,窗口柜台人员直接销售保险产品。韩国邮政也雇用代理人销售保险,这些代理人必须取得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代理人同样的销售资格。
此外,韩国邮政还有四个支撑部门参与保险业务。电算所负责保险业务的核算和资金管理工作;情报通讯公务员培训所负责人员培训;邮政金融支援团负责产品开发和索赔审查等;韩国邮政政策研究所负责经营政策制定和经营战略研究等。此外,韩国邮政还委托邮政专门的呼叫中心对每份销售的保单进行回访。
目前,韩国邮政的简易保险产品主要有三类:保障类产品、两全保险和年金产品。保障类产品包括终身寿险、癌症保险、健康保险、残疾人监护者保险、定期寿险、意外险等。两全类产品有福利保险、学费保险和储蓄保险。
(三)现状
目前,韩国邮政的保险业务占韩国人身保险业务的10%左右,2006年资产规模达194158亿韩元,在韩国30多家保险公司中名列前4,资产管理回报为5.97%,利润达586亿韩元。
二、日本邮政经营简易保险的概况
(一)历史、背景及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很多家庭难以维持生计,政府为了给国民提供必要的保险保障,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于1916年10月开办简易人身保险业务。为避免机构建设的巨额成本,简易人身险由邮政经营,并依据《简易人寿保险法》单独监管。该项法律从简易人寿保险业务的事业目的、经营原则、产品类型、服务类型、资金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给予税收扶持。简易人身险的经营利润全部返还给保单持有人。
根据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进程,2007年10月底日本邮政分为5家公司,其中简易保险业务独立出来成立邮便简易保险会社。2017年民营化过渡期结束后,邮便简易保险会社将成为政府不持任何股份的民营保险公司。
(二)经营及产品
日本简易保险业务民营化以后,将建立总、分管理模式,全国设立一个总公司,将全国分为13个地区建立简易保险管理部门,在全国设立80个独立的营销中心进行大客户营销。同时,全国设立5个业务处理中心,负责简易保险业务的核保、核赔、客户服务等工作。简易保险业务的最基层营销网络是全国23530个邮局以及24141个外勤销售人员。
目前,日本简易保险产品分为主险产品和附加险产品两大类。主险分为3大类11种,包括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及两者的捆绑产品,附加险包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总体上看,日本简易保险产品设计比较简单,非常易于国民理解。在缴费和支付方式上,简易保险产品坚持“月缴月领”的模式,降低客户单次缴纳金额,同时增加与客户接触的频率,被广
大基础国民所接受。
(三)改革前日本邮政简易保险的状况
2006年,日本简易保险业务保险费收入11万亿日元,市场占有率为30%;截至2006年,简易保险的保有合同件数为6000万件,保有合同金额168万亿日元,市场占有率为33%,总资产120万亿日元。从管理成本上分析,简易保险管理费率在5%,而一般商业保险公司的管理费在12%左右,简易保险业务的管理成本明显低于商业保险公司。从退保率上分析,简易保险的退保率在3%左右,一般商业保险公司的退保率在8%左右,说明简易保险业务的诚信建设要好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公司。
三、两国简易保险的成功原因
在日本邮政民营化以前,韩国和日本简易保险的成功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对于我国发展小额保险具有借鉴意义。
(一)营销网点的广泛性
简易保险业务依托邮政网络经营,营销网络比商业保险公司更加广泛,渗透到很多商业保险公司无法渗透的地区。例如:日本全国邮局网点数占58.7%,商业公司占41.3%;而在偏远地区,邮局占88.4%,商业公司仅占11.6%。全国没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场所的町村数占全部町村数的78%,达1914个,而没有简易人寿保险受理邮局的町村只有7个。同时,邮政简易保险的外勤人员的业绩提成低于民间保险公司营销人员,但人员流动性却低于民间保险公司,这主要由于简易保险的外勤人员有基本工资保障,人员相对稳定。
(二)产品和服务针对低收入群体
简易保险业务存在加入限额的限制,以及其他一些限制。例如,韩国的简易保险保额最高是400万韩元,养老保险每月支付最高90万韩元。日本简易保险最高保险金额为1000万日元,年金保险最高保险金额为90万日元。这种保额限制,将简易保险定位于服务于基础国民,高收入群体分流到商业保险公司。为使中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简易保险保障,韩国邮政提出了“人人皆可投保”的口号,且免于体检。而日本简易保险也坚持通过告知而无需诊断来处理保险业务,健全社会的基本保障机能。
(三)国家政策扶持
日本简易保险业务民营化以后,政府对简易保险株式会社的税收优惠会逐渐减少。但在日本简易保险发展历史中,日本一直免于征收所得税。韩国也是如此。政府的税收支持极大降低了简易保险的成本,进而使简易保险能以较商业保险优惠的价格服务低收入群体。
(四)坚持从事公益事业
日本邮政负责在全国推广广播体操,每年组织广播操比赛,并建立了几十家保养中心和简易保险诊疗中心,促进国民基础健康福利事业发展。韩国邮政利用简易保险积累的资源,资助贫困人口和多子家庭,设立单亲子女奖学金,建立邮政爱心家庭,资助失聪人口的手术等,服务社会公益事业。这些公益活动,既是法律对韩国和日本邮政的要求,也提升了国民对邮政简易保险的信赖,从而推动了简易保险的普及,扩大了保险覆盖面。
四、对中邮人寿保险的启示
(一)邮政保险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从两个国家的经验看,邮政办保险可以发挥邮政系统机构众多、网络成熟、深入基层的优势,将保险产品销售到农村等低端市场,有利于降低保险经营成本;以“人人拥有保险”为目的,不把追求商业利益作为第一目标,立足于低端市场,主要经营简易保险产品,降低投保门槛,有利于提高全民的保障水平。这两个国家的邮政保险保单数量,在本国保险市场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通过邮政渠道销售简易保险,还有助于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精神,是保险业服务“三
农”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之一。韩国和日本邮政保险发展的实践,有助于增强我国邮政办保险的信心。
(二)邮政保险的发展需要政府支持
韩国和日本在经营邮政保险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政府多方面的支持,譬如政府机构(韩国)或是公众服务机构(日本)经营有专门立法、税收优惠等。2007年10月日本邮政民营化后,政府支持减少,但仍然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韩国和日本的邮政保险都是公益性服务。韩国是把邮政保险的利润使用在公共事业建设上,日本是每年1次向投保人返还利润,这与中邮人寿公司的经营目标不同。因此,对中邮人寿的支持应与韩、日模式不同。
(三)邮政保险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保险业必然进入市场细分时期。邮政办保险应充分发挥自身机构优势,在低端市场上精耕细作,既扩大保险覆盖面,也使公司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应着重开发和销售简易保险产品,坚持薄利经营,设计合适的保险产品,要让低收入人群买得起、愿意买,这样才能稳定客户群,保持经营的持续性。若在理财等高端产品上投入过多精力,和其他公司在中心城市竞争,反而丢掉特色,失去优势。公司经营要坚持“好”字当头,效益优先,不能过于追求保费规模
五、台湾邮政简易人寿保险对中邮人寿保险的启示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保险市场经营主体日渐增多,而且定位日趋专业。定位于简易寿险经营的中邮人寿的出现,将弥补我国保险市场上低收入者保险需求的空白。台湾邮政简易人寿保险(以下简称台湾邮政简易寿险)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其发展状况、经营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中邮人寿的发展提供借鉴。1台湾邮政简易寿险概况
台湾邮政简易寿险成立的宗旨在于为台湾居民提供基本经济保障,并具有储蓄、理财、养老等多方面功能。由于免体检、保费低、投保手续简便,邮政简易寿险深受居民信赖,自1935年开办以来业绩一直稳定增长。自2003年更名为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以来,台湾邮政继续秉持“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开发多样化商品,充分运用资讯科技,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1.1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简介
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下设12个处室,简易寿险业务由其下属的寿险处经营,其职能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经营目标的拟定及督导;不动产抵押借款业务的规划、督导及评估等。寿险处下设保单管理科、核保理赔科、企划行销科和精算统计科四个科室,各负其责,共同经营简易寿险业务。
1.2台湾邮政简易寿险发展状况
1.2.1台湾邮政简易寿险保单业绩状况
2007年台湾邮政简易寿险新保单共387029件,保额为9352864万元。其中以具有储蓄性质的两全保险为主,其新保单件数所占比例为97.49%,保额所占比例为89.28%.2007台湾邮政简易寿险累计有效保单有2481459件,比2006增加1.12%,保额为809531万元,同比减少2.46%。
以被保险人投保年龄区分,台湾邮政简易寿险累计有效保单保额中21~25岁所占比例最高,为12.85%.以性别区分,被保险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41:59。投保邮政简易寿险者以文教机构和家庭管理者居多,投保件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7.16%及24.46%.
1、台湾邮政简易寿险险种特点
1.1核保免体检
邮政简易寿险为非强制性保险,对被保险人核保实行免体检规则。这就大大简化了保险承保的环节,提升了邮政简易寿险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了邮政简易寿险的投保客户范围。
1.2投保金额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
邮政简易寿险被保险人投保总额最高为新台币400万元(按照人民币1元兑换新台币4元计算,最高保额约为100万元人民币)。这个额度比一般商业保险公司设定的最高保险金额额度要低,原因在于低保额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每张保单最低投保金额为新台币1万元。
1.3保险费支付方式灵活
保险费的缴费方式灵活多样,以按月缴纳为原则,利用邮政存折或划拨转账方式缴纳。保险费如果采取预缴方式,则可按预缴费率享受预缴保费优待。
1.4简易寿险商品种类丰富
邮政简易寿险主险分两全保险及死亡险两种,并以附约方式经营健康保险及伤害保险,凡台湾居民均可参加简易人寿保险。、台湾邮政简易寿险经营方式特点
2.1简易寿险主要条款特点
免责条款:第一,所保的危险范围不包括因战争或其他变乱所致;第二,被保险人在保单生效或复效后1年以内自杀的;第三,投保人或受益人故意致被保险人死亡的。
宽限期条款:原则上保费应在每月到期日之前缴纳。如到期未缴,仍可在到期日后3个月内的宽限期内缴纳,亦即自到期日起至第3个月同日之前1日止。
恢复保单效力条款:保险保单停止效力后,投保人必须在2年以内申请恢复保单效力,复效时须如实告知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并缴清截至申请月份所欠保险费(扣除危险保费)及利息。
保单借款条款:投保人交付保险费1年以上的,可以向经办邮局申请借款。
免缴保费条款:2003年1月1日以前成立的终身付费保险保单,保险费已缴满25年且被保险人年龄已满70岁者,免缴以后的保险费。
3、台湾邮政简易寿险对中邮人寿保险的启示
3.1找准目标市场,科学合理定位
一般商业保险公司,对家庭管理者(Housewives)的承保是有限制的。因为家庭管理者没有经济来源,其身故对家庭的经济收入影响不大,所以有的保险公司拒绝承保,有的保险公司限制其保险金额,有的保险公司对其进行严格的核保程序或生存调查。而台湾邮政简易寿险则在很大程度上将此类人群作为其客户群,挖掘其投保潜力,为这类群体提供了保险保障,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和利润空间。2007,家庭管理者这类人群是台湾邮政简易寿险的主要客户群之一,其投保件数占24.46%,保额占21.97%,仅次于文教机构这一客户群。
3.2创新简易寿险险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利率上升的理财规划需求,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更多样化的保险商品供客户选择。2006年7月1日发售的邮政简易人寿鸿运高照还本保险是邮政寿险第一张自由分红保单,缴费期限分为6年期、8年期、10年期3种,保险期间与缴费期间一致,保险合同期限内每2年还本10%,满期领回保险金额。
除高保费储蓄险种外,为满足客户基本保险保障需求,中华邮政还于2006年12月15日发售了改制为公司后第一种终身寿险——邮政简易人寿福星高照终身寿险,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特点,缴费类型分10年、20年,提供终身保障。
3.3建立健全简易寿险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经营目标
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依据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保险业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判断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是否有效,也是依据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券期货局制定的《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处理准则》(以下简称“处理准则”)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判断项目。其中规定,内部控制制度分五个组成要素:一是控制环境,二是风险辨识与评估,三是控制活动,四是资讯及沟通,五是监督活动。
明确、细分的内部控制目标和有法可依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执行的“处理准则”,保障着简易寿险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并合理确保董事会及经理人员知悉营运目标达成的程度,财务报道及法令遵循目标业已达成。
3.4严格执行核保规则,降低承保风险
对于邮政简易寿险而言,省略体检手续会给客户投保带来便利,刺激投保需求。当然客户的逆选择风险也会随之加大,这就要求邮政简易寿险公司有完善的保单核保制度,防止逆选择保单和道德风险的流入。台湾邮政于2007年6月29日制定实施了《邮政简易寿险投保规则》,为保险核保环节提供了统一标准,再辅之以完善的核保管理系统,严格核保程序,降低承保风险。
此外,在研发保险险种的同时,也要考虑险种条款设置、保险金额最高限额设置的适度性,从而减少逆选择现象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3.5注重资金的自主运用,提高盈利能力
2007年台湾邮政简易寿险保费收入达新台币1326亿元,同比增加2.19%,保费规模日趋庞大。台湾邮政简易寿险对所吸收的保费提存责任准备金,并进行有效利用。台湾《简易寿险法》第27条规定:除部分转存台湾中央银行成为调节货币政策工具,另一部分运用于公民营银行存款、国外投资、购买债券、票券、股票、保单或不动产质(抵)押贷款。保险投资还配合政府政策,运用于支援台湾中长期资金的重大公共建设融资,促进台湾经济建设发展。台湾邮政简易寿险资金运用范围广,风险充分分散,符合其安全性原则。当然资金运用更多集中在公债、区外投资和股票收益较丰厚的项目上,可以满足邮政简易寿险资金增值的需要,并且变现能力比较强,满足其随时给付的需要。
3.6拓展多方面业务,增加盈利点
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的寿险处除开展承保业务外,还充分利用保险责任准备金为客户提供方便服务:第一,简易寿险的保险费付足1年以上者,投保人可以在保单价值准备金额内申请借款;第二,于1997年开办不动产抵押借款,申贷资格不受限于保户,凡合乎贷款条件者均可申贷,每人最高借款金额可达新台币800万元。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保险准备金的多渠道运用,一方面便利了客户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从中获得了丰厚收益。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韩、日、台湾三家邮政经营保险具有相当的客观条件,不符合我们目前的国情及法律法规,但是,有一些可以自主选择的条件,是我们可以考虑参照的:
1、政策支持、立法支持:国家给予税收费用优惠、办理单独的简易保险,不与其他类别保险公司竞争,同时,在立法上给予法律保护。
2、避开中高端客户市场,避免大量人力资料浪费,利用邮政网点资源,设计简易缴费低廉的简易人身保险产品,根据保险服务“三农”政策,借机拓宽中下层城乡居民保险覆盖面,占领城乡中低收入人群市场。
3、主打简易人身保险,免体检和契约调查,缩短承保时效,提升服务质量,拓宽银行保险险种范围,主打期缴产品、终身寿险、意外险,缩短盈利时间。
4、设定针对邮政展业人员单独的业务基本法、福利,做有邮政特色的保险人。
5、投资,资产的有效运作,提升盈利能力,加大分红险分红力度。
第五篇:保险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方案
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关于开展全省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赣府厅明〔20xx〕175号)精神,结合我省保险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通过开展风险排查,全面摸清我省保险业非法集资活动的基本情况,建立定期风险排查和信息上报机制,加大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工作力度,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江西保监局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静
成员:李庆明、熊伟、周清、邬贤、郭旭红、吴小程、李小锋、刘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稽查处,办公室主任由刘勋兼任。
全省各保险公司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该项工作组织领导。
三、排查内容
严格对照非法集资的12种主要表现形式和8类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见附件)进行排查。对已发案件要逐案摸清风险状况,对群众举报和监管中发现的非法集资线索要逐条调查核实。通过全面排查和重点排查,摸清案件数量、区域分布、发案特点、主要方式、风险状况、危害后果和处置情况,提出处置预案。
四、时间进度和步骤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xx年9月底--10月14日)。结合全省保险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排查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公司自查阶段(20xx年10月15日--10月25日)。各保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公司风险排查方案,落实排查责任,明确排查任务和要求,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摸清涉嫌非法集资的方式、金额和参与人数等情况,并形成自查报告,在10月25日前与本公司领导小组名单一并上报江西保监局。
第三阶段:评估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6日-10月31日)。江西保监局对各保险公司自查报告进行审核评估,视情况对部分保险公司进行抽查,并形成全省保险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总结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此次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短、任务重,全省保险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协作,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非法集资活动风险排查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二)突出重点,讲究方法。针对我省部分区域民间融资活跃的现状,要讲究工作方法,把握政策界线和工作尺度,突出重点,抓住典型,有的放矢,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密切注意维护行业和地区的稳定,避免因排查不当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机制,加强报送。各保险公司要建立健全定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信息上报机制,全面把握排查工作进展情况,遇有重要情况要及时上报。
联系人:罗昕
电话:0791-86387309
传真:0791-86387076
附件:
1.非法集资活动的12种主要表现形式 2.8类涉嫌非法集资广告
3.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量统计表
4.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统计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