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食品卫生角度浅析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从食品卫生角度浅析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地被提上国务院的议事日程。2003年3月,经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国务院宣布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任务就是充当国务院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抓手”,此举被认为是国务院决心扭转食品安全管理混乱局面,重新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努力之一。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从食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由此看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
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以山梨酸为例——山梨酸对酵母、霉菌和许多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是高效无毒防腐防霉剂。由于山梨酸(钾)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盐)它可以被人体的代谢系统吸收而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但是如果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而像瘦肉精、吊白块等禁用品,对人身体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
2002年8月-12月进行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于2004年10月公布。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这是往前十年的调查结果。而现在,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元素都能够满足人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在摄入量上我国的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吃下去的食品却还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也严重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这种现象和行为必须遏制!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距离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二是部分食品市场抽样合格率偏低;三是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四是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五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要使中国食品安全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要突破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法律体系。
地摊烧烤、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卫生条件十分不合格,极易造成致病细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到了夏天,气温升高,更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这些卫生不规范的地方是食品安全的死角,必须积极整治。
虽然上面提到的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小问题,但是也应该有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围绕在中国人民头顶最严重的问题是地沟油,这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头等要犯。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不法之徒从餐馆饭店等回收已经使用过的废弃油进行重新加工处理,将地沟油当食用油,引起舆论关注。2010年,据中国专家估计,这种食用油占全中国大陆市场十分之一,当中包括街边摊档和高级餐馆。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7月发布文件,决定组织开展地沟油等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石化颁发了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这标志着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地沟油经过一系列转化成为生物航煤。
针对地沟油,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将这个危害国民身体的恶魔狠狠地打压。但是有些黑心商贩为了一己私利,还是制售地沟油、使用地沟油,这是食品安全中最不能容忍的!全国人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地沟油,检举揭发制售地沟油的肮脏窝点,饭店、餐馆等餐饮场所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油,为食客负责,为自己的良心负责。
针对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现状,结合食品安全的知识,我提出一些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想法。
1.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对现行的《食品卫生法》进行全面修正,构建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总结《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尽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
2理顺食品标准管理体制,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建立
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4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5完善食品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此外,还应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重视宣传教育,加强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宣教,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增强企业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等。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为题由来已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既需要提倡行业道德,净化市场环境,构筑隐形的防线;更需要有关部门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更加常态化地开展工作,变事后推责为事先履职,变“踢皮球”为“打组合拳”,变感叹空白为填补空白,构筑起坚实的监管防线,食品安全问题才会逐渐冰消瓦解,百姓才会真正放心。
第二篇: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揭秘: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仪器信息网 2016/03/22 11:13:57 点击 2259 次
[导读] 3·15前夕,广州市消委会等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同发布的了《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重磅出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广州市消委会等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同发布的《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多消费者不细看食品标签及说明;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六成多消费者遇到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不易辨识的情况;六成多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最易出问题;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同时仍有 19.91%的消费者“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费者对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实处持怀疑态度;七成多消费者认为只有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高消费信心。
据了解,在去年10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之后,广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西、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昆明、厦门、深圳等40省市的消费者协会(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计42家消费维权单位一起,在沃尔玛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展了“全国食品安全大调查”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在40省市消协组织的官方网站及《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上开展,同时还在沃尔玛遍布全国的423家大型商超同步展开,历时四个多月,多达133225名消费者踊跃参与。
四成多消费者看标签不仔细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场所的选择上,92.89%的消费者通常会在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购买食品,占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便利店和农贸批发市场,还有三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网店和食品零售店。同时,86.51%的消费者认为路边早、夜市或小摊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高;其次是网店,有57.13%的消费者认为网店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比较而言,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的食品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只有11.17%的消费者认为这里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低。调查显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路边早夜市、小摊贩及新兴网店的食品安全检查,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习惯上,调查显示,44.37%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但看得并不仔细;同时有1.53%的消费者根本不看。在“消费者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中,92.42%的消费者表示会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有四成多的消费者却不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厂址及产品成分等信息;还有六成左右的消费者不关注食品添加剂、贮存条件、规格、净含量及食品安全标识等信息。这说明很多消费者还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自身消费安全。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受品牌、价格的影响最大,分别有77.04%和76.77%的被调查者会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要求企业在给消费者更多实惠的同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呵护品牌形象。另外,因为食品的特殊属性,75.97%的被调查者表示食品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也是影响他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半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并不敏感,六成多消费者没受到产品成份、生产厂家的影响。这也提醒部分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还应多关注食品的色泽、外观及产品成分、生产厂家等因素。
近八成消费者:偶尔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三聚氰胺、地沟油、皮鞋老酸奶、苏丹红等事件让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恐慌、焦虑情绪。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赵皖平等全国人大代表再次聚焦食品安全问题,也反映了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由40省市消协组织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联合开展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另有14.96%的消费者则表示经常遇到,仅有 5.56% 的消费者表示还未遇到过此类问题。
在消费者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没有显著标注,不易辨识”占比超过60%;“宣传虚假或夸大”、“餐饮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三种情况的占比均超五成;另有四成消费者遇到过食品掺假掺杂、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情况;还有两成多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或致病性微生物超标”、“转基因食品没有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及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没有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违法情况。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食品经营者的高度关注。
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环节来看,65.47%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16.65% 的消费者则将原因归咎于种植养殖环节;另外,分别有10.83%和7.01%的消费者认为餐饮消费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这说明多数消费者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是否安全、卫生非常担忧,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监管以及处罚力度。
那么,在遇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会如何处理呢?调查显示,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占比最高,为56.70%,向行政部门或消协投诉的,排在第二位,占比17.81%;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的则较少,仅为4.29%。这就要求食品销售者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不要推诿责任,力争将消费纠纷解决在这一环节;调查还发现,仍有 19.91%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食品后,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就要求消费者要强化维权意识,勇于维权,不让不法商家逍遥法外。
在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看法方面,51.25%的消费者持悲观态度,认为问题很多,并表示担忧;33.07%的消费者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表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还有15.62%的消费者更为积极乐观,认为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从消费者的态度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令部分消费者非常担忧,但相关部门改善现状的努力,已使不少数消费者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
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来看,七成多的消费者认为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而相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还有54.20% 的消费者将原因归咎于自身,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这就要求食品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建设,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执法,加大不法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
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那么,广大消费者对这一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武器了解程度如何呢?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有63.4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新的《食品安全法》了解很少,甚至有12.50%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扩大这一法律的社会认知度,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而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73.41%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的投诉能否得到及时处理,37.45% 的消费者关心从源头到餐桌如何实现食品的全程监管,37.89%的消费者关心各部门能否狠抓落实,严格执法,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一举措,消费者又是怎么看呢?调查显示,64.24%的消费者表示效果很难说,关键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到位;30.88%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好,可形成有效震慑;仅有4.89%的消费者持否定态度,表示这一举措未必能起到预定效果。这显示了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落实情况的担忧。
这种对法律落实情况的怀疑态度在其他调查中也得到了一定体现。例如,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对此,有37.35%的消费者点赞表示该法条会激发消费者依法维权的积极性;但29.35%的消费者认为检测成本高,且认定商家的“明知”行为比较困难;24.89%的消费者认为“一般,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还有 8.41%的消费者认为惩处力度还不够。
另外一项调查是,“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食品广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结论,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均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您怎么看?”对此,虽然有60.29%的消费者表示“很好,可对遏制食品违法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仍有34.80%和4.92%的被调查者分别表示“一般,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和“效果不会明显”。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在对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连带责任的规定表示认可的同时,对法条能否真正落实,似乎信心不足,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此,执法监管部门还应严格执法,避免法条形同虚设情况的出现,确保新法能够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呢?调查发现,选择“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最多,占被调查者的74.88%;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占比为71.09%;选择“强化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五项的,也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六成多。这也说明,消费者信心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执法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和生产经营者严格依法生产经营。
原标题:《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重磅出炉
第三篇: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历史任务的角度,中国最现实、最迫切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100年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让人民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过上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由人民群众来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齐心协力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才能造福人民。
个人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个人与人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是由于千万个“个人梦”才铸就了“人民梦”。
“中国梦”由“人民梦”来实现,“人民梦”由“个人梦”来实现,而“人民梦”和“个人梦”都是以“中国梦”为基础,理顺这三者的关系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摆正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使两者从根本上相一致。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家的庇佑下,在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要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实现个人理想,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理想目标,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从哲学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台阶,中国梦就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的共产主义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哲理依据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必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才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文化解读哲学理论怎 样实 现中 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梦”也是一种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也不例外,它是文明塑造出的民族禀性,它是党执政使命孕育出的政治文明,成为一个时代的道德制高点,那就是中国元素的时代价值。每一个人都有梦,梦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追求是我们梦的价值观,只有有了价值的符号,我们的梦才有高度,我们的追求才是一种精神制高点的形成。
“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表现在它的历史意义上,也表现在它的时代意义上,这是由它的哲学属性所决定,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就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更加科学地形成我们的中国之梦,这也是它的时代特征。马克思曾说:“在一切东西中最丰富的东西是精神。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创造伟大、崇高、壮丽与不朽的源泉。”我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第四篇: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演讲稿
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演讲稿
领导们,同事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九三八的***,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感受。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与安全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讲食品卫生安全,一点点来历不明的食物进入我们体内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我时常从报纸、电视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种种商家,斑斑劣迹。不禁要问:我们现在吃的食物安全吗?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这些越来越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而职工大部分进餐时间都在工厂里,因此工厂内的食品卫生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在我看来,食品安全卫生的保障一方面来自工厂本身。工厂食堂根据8S精益化管理要求,将食堂操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素养,微笑这八个方面贯穿我们工厂食堂开放的每一刻。食堂的逐渐改善,是同事们有目共睹的。更为直接的卫生与安全保障却来自我们自己。为了鼓励大家关注身边的食品卫生安全,让大家拥有健康的身体。今年,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工厂特举办食品卫生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中,我们可以拓展安全知识,更好地了解食堂是怎样一步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为了同事们的健康不断完善自身各个方面的。我们可以每天检查食堂的工作,并且给食堂提一些建议,促进食堂改善自身。食堂每日的工作会更新公布,同事可以据此监督,成为创建“安全食堂”的一份子。
食材从进入工厂的那一刻起,以一张实实在在的质检书总结从前的食品卫生安全;上餐桌之前,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在所经历的每一步。在食堂后场,我看到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物品,先进的蒸汽消毒设备,所有的事务被高效率的标志责任分配到每一个人。食堂窗口的后面,原来是这么一大番天地!许多同事喜欢在外面吃饭,经常改善伙食。抱着这样的想法,一次又一次流连于厂外的小吃摊。你们可曾想过,周围的那些劣质食品正在悄悄地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些烧烤里面的肉有质检证书么?那些小饭馆又嫩又长的豆芽你怎么证明不是药水里泡出来的?这样没有卫生与安全保障的食物如何让我们自己放心吃下? 食堂经常根据同事们的建议改良饭菜,推陈出新,食堂的叔叔阿姨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带着口罩手套,热情地为我们服务。如此这般,不如归去!食堂就是我们的家庭餐桌!
诚然,工厂有责任关注和维护我们的健康成长,但我们自己也需要了解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学习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照《食品安全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食品卫生与安全需要你我的参与;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为了自身的健康,请记住:食品卫生与安全,从你我自身做起。食堂热烈欢迎同事们参与本次活动,共同监督作,为食品卫生安全出一份力吧!
第五篇:中国动物食品安全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以前的吃饱为主,转变为要求吃好、吃卫生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时注重营养保健和食品的合理搭配。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对个别地区动物性食品生产和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曝光,“瘦肉精”、“红心鸭蛋”、“三聚氰胺”等词汇也先后进入了群众的视野,动物性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重视,吃安全放心的动物性食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心愿。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动物食品安全发展现状。
关键词:动物食品安全;现状;危害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尘埃未落,“瘦肉精”事件又接踵而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让人们现在肉不敢吃,奶也不敢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让公众对行业整体信任度降低,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非常的大。随着新闻媒体对个别地区动物性食品生产和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广泛关注[1]。
1.动物食品安全性的概念
动物食品的安全性是指在人类食用的动物性产品中,不应该有或不存在潜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人们在食用了这样的产品之后不应该有导致疾病或潜在疾病的危险,不应该有危害后代健康的隐患。在这里所说的动物食品主要指包括各种可以食用的畜禽产品及水产品等在内的食品,它是人类摄取营养、提供优秀蛋白质的最重要来源[2]。
2.影响动物食品的因素
2.1饲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1.1环境因素
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养殖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主要为工业“三废”、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它们可经呼吸、进食、饮水进入或积蓄在畜禽体内,造成蓄积影响品质危害健康。另一方面,尽管我国
畜牧业生产方式是以规模养殖为发展趋势,但是一些养殖场户的畜禽饲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条件差,高密度养殖,交叉感染严重,不但诱发动物疫情,而且影响动物产品质量[3]。
2.1.2饲料因素
饲料原料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有些饲料企业为减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添加违禁药物(如:激素、镇静剂、抗菌素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如汞、铅、镉等);添加脂肪类,高温炼制加工热产生的二噁英是世界上头号致癌物质。
饲料还存在着污染霉烂、变质的可能。饲料污染主要来自黄霉菌污染、农药污染、工业三废污染及重金属污染等。宾馆、酒店、泔水及剩菜饭含大量氯洗涤剂,禽畜长期食用这些有毒有害和被污染的饲料,严重影响禽畜产品质量。
2.1.3兽药残留因素
兽药残留是影响畜产品安全最直接的因素,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威胁着畜产品安全。在兽医临床上,有些饲养者对兽药的性能和使用的有关规定缺乏了解,对药物残留的危害认识不足,使用过期劣质兽药、滥用或非法使用违禁药品,随意加大使用剂量,如磺胺药物可引起泌尿系统损害。“瘦肉精”用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导致肌肉震颤、战栗、头痛、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险更大。动物出栏前不按规定实行休药期,会导致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超标[4]。
2.1.4疫病因素
动物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威胁,如结核病、炭疽病、W病、布氏杆菌、丹毒、肝炎、狂犬病、禽流感、猪蓝耳病、旋毛虫、猪囊虫病等等。
2.2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2.1加工条件
动物屠宰和动物食品加工条件达不到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而造成动物食品污染。如火腿加工晾晒过程,防止生蛆使用苍蝇药敌敌畏等。
2.2.2添加物质
在加工动物食品过程中,为了改变其色、香、味或防止腐败而添加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物质如火砂,主含硝酸钾(KON3)。
2.2.3包装物品
动物食品的包装不符合动物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而造成的污染。
2.2.4销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动物食品在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条件太差造成的污染变质。[5]
3.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综观这几年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动物激素等的使用,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也给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动物性食品因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动物性食品残留超标、产品染疫、安全性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3.1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问题
3.1.1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
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近十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性产品产量的增长和动物性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但由于不当或非法使用药物,过量的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当人们食用了残留超标的动物食品后,会在人体内蓄积,产生过敏、畸形、癌症等不良后果,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及生命。国家制定了
有关兽药及药物添加剂相应的标准、管理办法,规定了最大残留限量,但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有的生产企业及饲养者、经营者为获取最大利润,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有的甚至直接给牲畜添加大剂量的兽药以增加产量,加大了食用动物性食品致人生病的危险性。
3.1.2人畜共患病蔓延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些重大疾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因我国地域广大,动物品种繁多,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产品市场放开搞活,动物产品流通渠道增多且频繁,各地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致使我国动物疫病流行仍很严重。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危害了消费者利益,甚至影响到安全团结。人们纷纷呼吁“放心肉”、“安全肉”。
3.1.3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
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也影响着我国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据统计,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00多种,主要是铝、汞、砷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同时,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3.2 动物性食品安全管理问题
(1)管理混乱。一是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突出。二是同一部门不同地区或上下级之间的不协调现象突出。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而放松管理,不负责任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三是法治与人治不协调现象突出。在涉及动物食品安全问题上,权大于法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2)法律法规不严谨。我国制定的很多法律法规都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法律法规之间不一致,从而导致很多法律法规执行难。(3)标准制定不科学。在动物饲养、动物食品
加工和销售方面,有比较先进的,也有比较落后的。因此,在标准制定上难度很大。正因为如此,我国标准缺乏和标准执行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标准制定出来无法执行。(4)检验技术落后。在我国,涉及动物食品安全的检验机构不少,商检、技监、卫生、畜牧各部门都在建、各级都在建。但是,基层检验设备落后,技术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基层许多项目无法开展或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很差。尤其是对鲜活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现场检验的设备和技术落后,不能在现场快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5)安全意识很淡薄。在我国,动物饲养者、动物食品加工者、动物食品销售者以及动物食品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是比较普遍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消费者为了少花钱,大家都把动物食品安全置于脑后。饲料、兽药、添加剂经营者追求销售额,胡乱诱导饲养者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
4.动物食品不安全所造成的危害
4.1不安全的动物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研究表明,当人食用过多的带有药物残留的食品之后,会在人体内积蓄,从而导致体内分泌紊乱、皮肤过敏、后代畸形、癌症等严重后果。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动物体内的常见细菌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致使细菌性传染病严重,动物食品在加工之前就成为带病体的可能性增大,这样的食品被食用之后也会导致人体内抗药性的增强。
研究表明,动物食品中存在的N-硝基化合物能使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我国林县食道癌高发,被认为与当地食品中亚硝胺检出率高(233%,另一低发区仅为12%)有关。
盐酸克伦特罗1998年在香港导致17人中毒。1996年3月20日,英国发生了震撼世界的疯牛病危机[6]。
4.2 动物食品的不安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口蹄疫、疯牛病给英国造成了接近300亿英磅的损失,使整个欧盟的牛肉消费水平下降了27%,价格下跌30%;德国牛肉销售下降60%。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是我国肉类出口量只占生产量的1%左右,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肉类食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低廉的价格并未给我国肉类食品带来国际竞争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肉类食品的安全性严重妨碍了出口量。
近年来,因疾病、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2002年4月,韩、日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完全禁止从我国进口家禽和禽类产品,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出口德国的冻兔肉因含DDT过量而被退货。我国在因产品质量问题丢失了欧洲市场,出口量萎缩的同时,美国鸡肉却打进了中国市场[7]。
5.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有害化学物质、微生物的出现,食源性病原体及人类疾病也在增加。怎样确保动物性食品及其他食品的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动物性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人,涉及法律法规,标准的健全与完善,涉及各执法主体,从环境生产、加工、储备、运输营销、检疫、监测、消费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环环紧扣,缺一不可,因此,是一个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对其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探讨,应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和汝全,和抱寰,王红云,等;动物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禽 业[J],2011:4.2.刘士健,李洪军.动物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肉类工业[J],2003(4):31.3.王成龙.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J],2010,31(4):191
4.张敏,董华荣,张丽平.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食品工业科技
[J],2005(5):183
5.游元祯.浅谈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福建畜牧兽医[J],2002(7):20
6.崔雅丽.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21
7.孟国庆,李玲,关琴,等.新疆畜牧业[J].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