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4 03:5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

第一篇: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

宜章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

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食品药品城乡监管一体化建设,提高食品药品质量,保障城乡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县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场会议来神和县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建立监管模式合理、监管资源统一、监管对象平等、监管标准一致的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障全县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构建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为主导,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发改、经信、公安、财政、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广播电影电视、邮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二)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监管网络。建立乡、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关于机构限额和人员编制问题控制 1

和要求统筹安排,每个乡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构,确定2-3名食品药品协管员,食品药品协管员按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证,经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授权,依法行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检查权,负责在辖区内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协助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受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每个行政村(社区)确定并培训1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覆盖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三)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加强以实时电子监

控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监督执法系统、综合办公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及数据库系统为主的食品药品监管“五大系统”建设。加强县食品药品检验所建设,增加检验检测硬件设施设备,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技术,确保完成相关食品药品法定检验任务,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建设,尽早开展食品药品检验工作。

(四)构建诚信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严控质量风险。建

立乡镇、村二级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警示制度,引导群众理性看待药品广告,正确购买和使用广告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

全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对食品药品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划分,实施分类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6月1日—6月30日)。制定下发全县推

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各乡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全面安排部署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工作。确定开展全国餐饮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国家药品

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实施。县乡镇成立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动员会议,研究制定并下发加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政策措施。

(二)全面推进阶段(7月1日—12月20日)。各乡镇(街道)

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动员会议,设立乡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责,配置工作设备,制定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建立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工作台帐。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21日—21月31日)。县政府组织

相关部门对各乡镇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宜章县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

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

长,县政府办、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发改、经信、公安、财政、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广播电影电视、邮政、宣传、机构编制、法制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由县食品药品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部门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及县药品安全委员会其他各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切实履职,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切实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经费,各级财政要将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县本级2011年暂安排万元,2012年视情况追加。乡镇两级要切实加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构建设,确保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必要的办公设施,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开展相关工作。

(三)严格责任追究。县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调度,建立督查报告机制,及时开展督查督办,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落实不力或发生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

第二篇:32号--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2

XX政发„2012‟32号

X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X镇2012年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委员会、驻镇单位:

XXX镇2012年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已经XXX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

实施。

二O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XXX镇2012年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

—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我镇民生大改善动员大会精神,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食品药品质量,保障城乡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XXXX2012年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X政办函„2012‟101号)文件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建立监管模式合理、监管资源统一、监管对象平等、监管标准一致的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障全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构建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各村(社区)为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镇政府综合绩效评估考核体系。

(二)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监管网络。建立镇、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关于机构限额和人员编制问题

控制与要求的统筹安排,我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构,按照全县统一要求做到“八有”:有领导班子、有办公场所、有经费和网络、有办公牌子、有电脑电话、有档案资料、有工作措施、有工作实效。确定2名食品药品协管员,食品药品协管员按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证,经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授权,依法行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检查权,负责在辖区内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协助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受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每个村(社区)确定并培训1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三)构建诚信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严控质量风险。建立镇、村两级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警示举报制度,引导群众理性看待药品广告,正确购买和使用广告药品与医疗器械。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实施分类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3月20日~3月30日)。召开全镇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动员会议,各村(社区)与镇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部署安排推进食品药品:监

管城乡一体化工作,研究制定并下发加强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一体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各村(社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部门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切实履职,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各村(社区)要将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管站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开展相关工作。

(三)严格责任追究。镇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调度,建立督查报告机制,及时开展督查督办,掌握工作进度。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落实不力导致发生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监管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确保城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同步到位加强。

第三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从宏观角度挖掘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乡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项战略措施。

一、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小城镇的概念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建设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是多层次、多等级构成的概念[1]。而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1、石埠镇基本概况

石埠镇地处新建县县城的西南方向,距省会南昌约20公里,全

镇版图面积93.53平方公里。共辖石埠、华山、竹园、乌城、新潘、霞源等12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林场,共111个村民小组,6142户,30768人,拥有耕地33427亩(其中水田28776亩,旱地4650亩),山林3.01万亩,水面0.427万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油菜、瓜果蔬菜等。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432.4万元全年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户数1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62万元,增长18.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4.1%。

2、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石埠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引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石埠镇始终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将加快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合理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村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制定了“一规、一整、一扩、一提”的“四个一”工程,即充分考虑石埠未来发展的潜力,高标准的搞好集镇总体规划,做到五十年不落后。确立了“一核心、两片区、三轴线”发展战略(即以集镇建设为核心、以乡

镇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规划片、以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为发展轴线),把石埠建设成为昌西大门的“工业强镇、经济重镇、产业特镇、旅游名镇”的工作目标。(2)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始终做到认真落实规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步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是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的原则,以“三清三改”为工作重点,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完善了村庄保洁员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实施各村公路和过境320国道连接线建设,完善村级公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建设通 公路网,基本形成了以村级公路为主框架,集镇至各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圈。

三是城乡一体化电网。石埠镇目前已经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目前已建变电所多个,电力网络设施较为完善。(3)重建设强管理,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建设与管理并重,始终是石埠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石埠镇建立了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镇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城镇的长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石埠镇成立规范建房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负责,成立城管中队,落实人员责任,与各村签订了规范建房责任状,依法规范农民建房报批手续,使石埠镇农民建房秩序做到“合理规划、有序报批、依法建设”,有效遏制了以往“乱

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今年石埠镇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章建筑,同时按照县里安排于2013年8月份重新恢复村民建房审批,全县规范农民建房工作石埠镇成绩位于前列,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小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石埠镇现有行政村12个,从人口来看,集镇人口达1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市场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石埠镇大部分村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石埠镇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

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应对策略

综合上面提到的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处理: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近年来石埠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村一品的经济结构是石埠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石埠镇实际,要围绕“两个规划片”以及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三条发展轴线”,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

民。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

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P1。[2].加快城

设的做

考,http://wenku.baidu.com/view/759eaa0402020740be1e9bc7.html 2014-04-18。[3].蒋楠楠,论

设,http://wenku.baidu.com/view/bf20c8eaf8c75fbfc77db244.html 2014-04-18。

第四篇:鲤鱼江镇关于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纪要

鲤鱼江镇关于推进食品药品

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纪要

会议认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提高食品药品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强化市场监管,落实安全责任,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公众食品药品安全。要加强鲤鱼江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

会议就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食品药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一些涉及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对我国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成为了群众最为关注的一个行业。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用药安全有效,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和生动体现。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方面要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危害人们健康的各种制假售假行为,同时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珍视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体制机制,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动员会议精神。为推进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并成立了鲤鱼江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食品药品市场和相关企业、场所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文把“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鲤鱼江镇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并将该项工作纳入镇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并在镇、村二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发文成立了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

(二)推进镇食品药品监督监管站建设。配置一间办公室、一个文件柜、一台电脑和打印机、相应数量办公桌;安排工作经费2万元;建立镇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明确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站长及监管员岗位职责,建立日常监管检查内容与操作程序;挂设鲤鱼江镇食品药品监督监管站站牌;协管员、信息员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并建立工作记录。

(三)召开镇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和培训大会。召开一次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镇党委书记李明、镇长廖草洋、分管领导彭朝晖,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村支书或村主任和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员,镇内主要餐馆业主、学校和工矿食堂负责人、药品经营企业主和医疗机构负责人都参加会议,会上主要领导作食品药品安全

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动员报告,宣布食品药品安全一体化监管工作方案和工作安排,各行政村和主要餐馆、食堂、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向镇政府递交了食品药品监管责任状;对各村协管员、信息员和乡村厨师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参会人员进一步掌握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

(四)顺利推进手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村信息员、餐馆、食堂、药店、医疗机构等监管对象负责人手机号码信息库;在各村承办宴席场所、餐馆、食堂、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场所设立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挂板,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咨询与提示牌、相关制度版面等。

(五)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和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三无”(无许可证、无体检证、无培训证)餐饮服务单位和违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会议指出:本级单位要积极和上级主管部门配合,加快推进鲤鱼江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把我镇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扎实,进一步推进“平安鲤鱼江”、“和谐鲤鱼江”建设。

第五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共泉吉乡委 泉吉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4日

尊敬的文占发主任,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泉吉乡党委、政府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泉吉乡调研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下面我就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泉吉乡地处县境西部,东临伊克乌兰乡,西连吉尔孟乡,南濒青海湖,北至默勒河(大通河上游河段)与祁连县相望,年降水量在325-370毫米之间,全年平均气温-0.6-5.7℃,平均海拔3300米。乡机关驻新泉村,东距县城25公里,境内交通便利,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越境内。

全乡总面积144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其中1个农业村),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334户,5331人,劳力2560人,有藏、汉、蒙、回、土、东乡等6个民族,藏族占全乡人口总数的90%,与2008年相比人口增长3.09个百分点;劳动力增长42.14个百分点。

全乡可利用草场185.9万亩,其中冬春草场84.42万亩,夏秋草场101.49万亩;农作物耕地2595亩,退耕还林还草1892亩。全乡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经营各类牲畜18.9万头(只、匹)。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6050.76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达6521.63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368.13元),与2008年相比,增收37.95个百分点。

全乡党政机关干部职工29人,其中:乡党委、政府领导5人,司法所所长1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13人;委派会计1人;公益性岗位4人,见习岗位4人;大学生村官1人。

全乡有党支部7个,一类党支部4个;二类党支部3个。全乡共有党员199名,其中女党员32名,占16.2%;少数民族党员161名,其中藏族154名,蒙古族2名,其他民族3名,占70.7%;乡机关支部党员36名。

全乡现有学校2所,其中乡中心寄宿制完小1所,村寄宿制完小1所,全乡适龄儿童512名,已入学511人,入学率达99.8%。(其中,女251人,已入学250人,入学率99.6%),现有教职工40名,专职教师33名,女教师21名。其中,乡寄校教职工38名(专职教师31名,职工7名);鸟岛寄校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有5名,小教一级职称的有12名,小教二级职称的2名,未评14名。

全乡现有藏传佛教寺院2座,驻寺**2名,现有民管会2个、成员12名,僧侣79名。两所寺院均已实现通电、通路;参加医保的僧人79名,占宗教人数的100%。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为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乡党委、政府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评估,把乡政府所在地新泉村作为建设重点,辐射至邻近村。

在全乡范围内来看,乡政府所在地新泉村发展步伐较快,条件较为成熟,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同时,依托交通相对便利的315国道和青海湖旅游资源,今后发展餐饮、娱乐、住宿等二、三产业有较好的潜力。其次,积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周边行政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乡政府驻地城镇化建设水平偏低。多年来,乡政府驻地临街商铺等建筑得不到统一规划建设,临街破旧住宅拆除建设难度大,人行道、路灯、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化建设整体水平低。近年来,针对新泉村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和个体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实际,依托国家项目,乡党委、政府把新泉村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来发展,重点规划乡政府驻地国道315线两侧街道商铺、人行道、绿化带、墙体粉刷、街道路灯、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街道两侧破旧商铺拆除重建工程已起动实施,今年共涉及拆除重建临街商铺23户,共计76间,5120平方米。其他规划项目正在申报立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在乡政府西侧集中修建游牧民定居小区,为实现城镇规划建设整齐划一,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农牧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乡政府所在地、鸟岛小集镇为重点,抓好了村镇化建设。2009年—2010年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进行集中居住,打造建设了“六个游牧民定居小区”工程,小区总面积达1.29万平方米。即:圣泉人家(原乡政府北侧)定居户9户,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西海骏区(原泉吉收购站院)定居户21户,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卓隆新区(环湖西路旅游区)定居户10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湖畔新居(切吉村、宁夏村、扎苏合村)定居户50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海心山居(泉吉加油站西冶合茂村定居点)定居户63户,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鸟岛新区(年乃索麻村)定居户45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六个小区共有198户、1068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共转移劳动力297人。危房改造项目从2009年开始,截止目前,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36户,总投资69.12万元。

通过项目住房建设,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但是目前,各小区住房还需要加强道路硬化、供排水、绿化、美化等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三)按照小城镇建设要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加强。针对泉吉乡驻地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出的实际,乡政府将2010年作为泉吉乡“环境卫生整治年”,集中开展了临街商铺及周边环境卫生的规范治理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政府乡长、主管副乡长为副组长,乡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泉吉乡自开展小城镇建设以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城镇面貌得到初步改善,从事商业活动者增多,临街商铺增加,但由于小城镇建设当中,还未涉及人行道和公路下水道规范建设、加之群众环保意识差、乱倒乱扔垃圾现象严重,街道两旁卫生脏乱差现象突出。为逐步改善这一突出问题,2010年乡党委、政府采取乡属各单位、乡驻地沿街店铺(菜铺、饭馆、商店、修理铺等)门前环境卫生责任三包、分片包干、垃圾定点清理等措施进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2010年全乡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共组建股份制联合经营小组65个、230户,894人,劳动力459人,整合草场1.62万亩,牲畜2.68万只,暖棚106幢、1.32万平方米,集中管理种公羊765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新泉村绿源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宁夏村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等1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总数达441人,占农牧民总数的8.27%;带动农牧户310户,占农牧民总户数的23.24%,注册资金达868.19万元。并申请注册了瓦颜山、蓝木措、卡瓦刚日等商标,已形成了一些有注册品牌、带动性强、运作规范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60户集约化经营户总收入达999.58万元,总支出达379.56万元,共收益620.02万元,户均收益2.7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159.64元, 2009年牧区人均收入为5498.54元,与上年相比,集约化经营户2010年人均增收1661.1元,增收30.21%;2010年未参加集约化经营牧户人均纯收入为6158.36元,集约化经营户比未参加集约化经营牧户增收1001.28元,增收16.26%。

(五)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十一五期间全乡项目建设得到显著增加,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善。水利工程:修建新泉村农田灌溉和河道主干渠道2.6公里,支干渠道2公里,渠道小型过桥21座;现已建成水利管道4条,全长92.6公里,供水点50处,土井225眼;户户通电工程:实现大电网通村覆盖率100%,实现全乡1个农业村全部通电,5个牧业村1077户牧民通电,户通电率为95.14%。道路建设:修建道路136公里,维修村级道路94公里,村级砂路6条,全长121.7公里,硬化村级道路13.7公里,使全乡村级道路通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暖棚建设:新建暖棚541幢,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的畜种养殖条件。扶贫项目建设:年乃索麻村、冶合茂村、扎苏合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完成总投资378.15万元,购买生产适龄母羊6529只、手扶拖拉机50辆、建设160平方米暖棚24幢、架设高压线5公里。草原生态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治理草场沙化20万亩、黑土滩10万亩、灭治毒杂草80万亩、灭治中华鼢鼠40万亩、灭治蝗虫30万亩、环湖生态种草10万亩。

(六)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结合全州第二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要求,将宁夏村和年乃索麻村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针对宁夏村和年乃索麻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宁夏村和年乃索麻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方案,方案突出牧户住房集中建设、垃圾清理、整治棚圈、建卫生厕所为重点,确定了住房建设标准和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区域。2010年宁夏村20幢、年乃索麻村43幢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住房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

(七)民族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全面落实 “两免一补” 和贫困高中生、大学生奖励扶助政策,有效减轻了全乡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就学压力,促进了全乡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二是“两基”成果巩固率达100%,完成了县对乡2010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三是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根据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总投资1132万元的乡寄小扩建工程全面启动,修建工程由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三部分组成,共60间,总面积达6183平方米,工程计划于7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本着爱民、惠民、为民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一是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认真落实,继续实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010年发放计划生育奖补资金15万元。二是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群众4930人,参合率达100%,参合金16.27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三是新农保参保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全乡应参保3623人,实参保2472人,参保率81.12%,收取参保金31.9万元,发放金额19.32万元,涉及享受人员437人,对达到60周岁参保要求的农牧民群众及时足额发放了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四是困难群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乡共有低保户225户、479人,共发放低保金46.39万元;五保户26户、26人,共发放五保金2.89万元。发放救济面粉531袋。

(九)二、三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为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解放更多劳动力,我乡在发展二、三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资金上给予了扶持,全乡现有个体经营户217户(其中乡政府驻地183户,鸟岛集镇34户),从事个体经营者达238人,2010年经营性收入达242.89万元,上缴税金20.45万元。

三、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乡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由于人口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资金扶持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二是我乡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发展步伐。

三是我乡小城镇功能不完备,还处于简单的商品交换集合地,人口流动量还不够大,小城镇的“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落后。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要有从事建设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规划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五是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我乡农牧区劳动力由于语言障碍、劳动技能、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困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非农产业岗位要求,严重制约了劳动力转移。

四、意见建议

一是建立小城镇建设资金固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在财政管理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上级政府应当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城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是按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全面加强乡级学前教育工作,经征求各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农牧民群众意见,拟计划在乡政府驻地修建幼儿园1所。

四是积极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牧区专业合作社,继续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集约使用草场、土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五是积极争取乡政府驻地新泉村发展项目,通过实施临街商铺拆除重建、危房改造、砖厂扩建、以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契机,建造蔬菜大棚和牛羊育肥基地,加大劳动力转移,带动小城镇规模化发展。

六是为亮化、美化、优化泉吉乡街道面貌。需要新建人行道2公里,预算投资210万元;墙体粉刷3640平方米,预算投资6.552万元;街面种植树木1200株,预算投资1.8万元;新建公共厕所2座,预算投资4.32万元;街道路灯40个,预算投资24万元;为加强街道及新泉村、游牧民集中点环境整治工作,需要购置洒水车1辆,预算投资12万元;垃圾装载机1辆,预算投资28万元。以上美化建设总投资97.672万元。

下载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