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班级:金融0801 姓名:刘丹
学号:108103011
4摘要:煤炭被誉为“工业粮食”,是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然而煤炭行
业面临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煤炭资源接续风险以及由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国家
相应的宏观政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等有效的预防或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效应是
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前提
一、引言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可以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环境中,通
过对风险的预期,运用各种手段从而降低或转嫁风险的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度量、评估
和相应策略。
二、理论
针对煤炭产业的特征,安全生产风险是煤炭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有效地应用严谨的管
理机制并结合资本市场转嫁经营风险是有效的政策。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能有效的帮助煤炭企业进行风险转嫁,本文将分析该模型。
三、正文
(一)煤炭行业的风险分析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可以分为简单的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表
1、煤炭企业风险类别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有些风险是大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的,像市场竞争、人事风险、经营
风险等。我将挑出针对煤炭企业特有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方案
1、自然灾害与生产风险
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几大自然灾害仍是煤炭企业安
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仅在2011年中国就发生了大小49起煤炭事故,其中以11月10日在云南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最为严重,造成35人死亡,8人失踪。
2、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2002年以来,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致使煤炭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张,煤炭开采速度不断提高,局部地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作为“工业粮食”的煤炭需求明显放缓,煤炭价格急剧下滑,煤炭市场动荡。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采取一系列针对煤炭资源的整合措施,整合或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型煤炭企业,减少了煤炭的供应总量。
3、煤炭资源接续风险
同大多数资源行业一样,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以山西为代表的主产区煤矿走向了中老期。
2002年~2010年中国煤炭储量
3500
储量(亿吨)***0
2500
***82010时间(年)
图表12002年~2010年中国煤炭储量
(二)煤炭行业的风险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
近年来,很多国有的煤炭企业对主要的大型的煤矿进行了严密、系统的防灾系统技术改造,包括:合理的通风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在防灾抗灾能力上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效果明显。
在中煤集团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七章五十四条的规定五十二条都是规定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在应对安全风险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规定,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应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等
2、经营风险管理
面对不可预计的宏观经济形式与相应的国家宏观政策,企业不光是煤炭企业都会有相应的基本战略。主要有控制风险、转嫁风险和剩余(自留)风险。
在控制风险上,主要的是回避风险,即在企业预计风险的前提时,通过风险管理技术降低或是回避风险,如加强安全投入和监察力度。转嫁风险是为避免在承担风险后的经济损失过度影响企业经济活动采取的风险转移方式管理风险,如套期保值交易、外包、向保险公司投保等。最后在剩余风险上,且与应采取主动的计划性自留,根据自身能力设定自留范围,评估后风险超过承受能力,则考虑放充。
(三)、煤炭期权计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出现煤炭的柜台交易市场(OTC)。主要参与国有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日本等,品种选取有动力煤、焦煤等,从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角度出发,进行了期货、期权风险管理方面的探索。目前,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将阿巴拉契亚中心山脉的煤炭(Central Appalachian coal,简称CAPP)作为交易品种,于2001年推出了煤炭期货交易。
1、期货定价模型——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于09年,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与费雪·布莱克所最先提出,并由罗伯特·墨顿完善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是一种为期权或权证等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的数学模型,简称B-S模型
2、B-S模型5个重要假设
1)金融资产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
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
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
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
3计算公式 模型
; 其中: =看涨期权的当前价值;=标的股票的当前价格;==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小于d的概率;X=期权的执行价格;e≈2.7183;=无风险利率;t=期权到期日前的时间(年);=的自然对数;=股票回报率的方差
解释说明:
无风险利率是无违约风险的固定收益证券来估计,如国库券的利率; 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可以使用历史收益率来估计。
计算连续复利标准差的公式与年复利相同,但是连续复利的收益率公式与年复利不同: 年复利的股票收益率;连续复利的股票收益率:
其中:指股票在t时期的收益率;是t期的价格;
股利。
四、结论: 是t-1期的价格;是t期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是煤炭安全的重要核心内容和起点,然后不可抗因素往往占主要成分,煤炭企业在做到安全设施完备的条件下,更应该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并将责任分到个人,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与责任。在经营管理风险方面,有效的应用资本市场来降低或回避风险是有效的手段,从而能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盈利的经营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资源网
[2]中国统计年鉴
[2]张毅、袁炜,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浅析,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月刊2010年第4期
[3]谷奇,浅析煤炭行业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财税统计
[4]煤炭行业风险加大需引起高度关注,中国发展观察
[5]辛建,中国煤炭行业风险分析,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部
[6]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7]唐衍伟,煤炭期货——能源风险管理的新工具,期货日报
第二篇:煤炭销售风险与控制
煤炭销售风险控制
进入2012 年来,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能源瓶颈问题显现,煤炭资源出现季节性过剩,煤炭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一定积压。这一市场环境,对煤炭企业来说,尤其是煤炭销售无疑是一个挑战.需要认真研究市场特点,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化解市场营销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煤炭市场形势波动,煤炭销售业务风险逐步加大,提高企业销售风险管理水平,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风险管理来减少和避免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煤炭企业研究市场营销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风险控制与内控制度完善
最近几年,国家根据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不断的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以便使我们的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因为货币政策的调整,现代的销售企业要面对的各种风险也在不断变化,为了使销售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了解新形势下销售业的风险来源,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工作。煤炭销售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财务制度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近日,各大煤炭港口压港量持续加大。上周,全国最大的煤炭港口——秦皇岛港码头煤炭库存直线上升始于5月初,当时的库存量还只有560万吨。但到了6月24日,这
一数字骤升至908万吨,逼近1050万吨的最大容量。两个月内暴涨62%。而在去年同期,港口煤炭的库存量仅在600万吨左右。
堆积成山的煤炭,让贸易商们不得不保本甩卖,煤炭价格跌跌不休。
6月27日,秦皇岛煤炭网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天津港、黄骅港等发运港口煤炭价格再次刷出新低。煤炭价格暴跌、库存爆棚,抵押物价值的持续缩水,让去年才火热起来的“炒煤”信托风险不断加剧。
国际动力煤价自2011年秋季下跌,近期愈演愈烈,暴跌后的国际煤价在国内抢滩登陆,我国煤企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煤价持续下跌。港口上的煤炭贸易商形象地比喻近况:“不运是等死,运了是找死。”
其实,在今年年初,就有“炒煤”信托露出风险加大的迹象。
今年1月,吉林信托公告称,原定2012年3月17日结束的吉信·松花江20号栾川财富矿集合资金信托,由于融资人没有按约定还款,决定提前清算信托计划。
同期,山西泰莱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国投信托发行了为期两年,规模为2亿人民币的“国投信托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一出也被媒体爆出
“三无门”事件。
安全风险管理绝不是抛开以往管理的成形经验和优秀做法另起炉灶,而是要完善传统管理方法、补强薄弱环节,提高甄别风险源的精准度,真正实现“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要解决重理论研究,轻现场实践的问题。在用理论引领思想、指导实践的同时,我们要确保所有风险源、风险点明晰受控,风险源的甄别、评价必须符合安全风险控制的实际。我们要注重动态变化,细化风险控制措施。要解决重短期突击,轻机制运作的问题。我们经常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但随着活动的结束,短期取得的效果很难长久巩固,究其原因是风险控制措施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形成机制。
还有就是要解决重行政管理,轻文化建设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得失观,让“安全才幸福、敬业有尊严”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应对安全风险的考验。
要认识到目前在煤炭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和一般经营性风险;通过分析煤炭企业内部销售业务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并对煤炭销售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对煤炭销售风险的加以控制,需加强煤炭销售市场调研,及时
和用户保持信息沟通,提高煤炭质量,与用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探讨控制煤炭销售业务风险的方法,提出了应对风险的策略,以便实现企业销售的利润最大化、价格最高化、市场结构最优化、流向最合理化,尽力把煤炭销售工作做好,降低销售风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煤质储运部
2012年7月4日
第三篇: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课程论文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现状
与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既是先进的管理模式,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构成。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我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以期对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有所裨益。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问题与对策;现状与发展趋势
Current cond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
Abstract:The 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 are both advanced administration pattern and a scientific thinking mode, the risk analysis system is composed of risk assess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The basic principle of food safe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and some problems existed are pointed out,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So as to enhance Chinese food safety level.Based on above, it brings the current cond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azard estimate system in China.Key words:food safety;risk analysi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the current cond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诸如石蜡大米、甲醛啤酒、“大头”婴儿奶粉、红心鸭蛋、婴儿结石奶粉等事件,使食品市场的信任危机日趋加深,这对食品行业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找出食品安全中的各种风险,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含有足够的、均衡的营养物质;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导致食品安全风险频频产生:从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阜阳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可能导致的甲状腺肿大、在食品中添加致癌工业染色剂苏丹红,到近期发生的珠海大亨高钙奶致56名幼儿中毒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风险都是人民群众“不可以接受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不可以接受的食品安全风险,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成为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快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由事后监测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恢复市场信心、增强政府公信力都有重要意义。
国民的身体健康是当前摆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食品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在这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方面,全国各级科研单位和检验检疫部门已经开展了众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近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展开了一场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是标准的建立与风险分析原则。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先应用于航天食品。1998年在罗马召开的FAO/WHO联合专家咨询会上,形成了《风险情况交流在食品标准和安全问题上的应用》的报告,标志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理论框架已经形成。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这3个互为前提、相互作用的部分,这3个部分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管理框架,其基本原理如下:风险评估,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风险评估是确定食品中有害物质或微生物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概率和强度,危害等于概率与强度的乘积。风险评估的实施主体是食品科学、卫生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科学家,尤其重要的是,评估专家必须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才能保障风险评估结论的可靠性。风险评估包含4项内容: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的任务,是找出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危害描述的任务,是评价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对人体危害的发生概率。暴露评估的任务,是评价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强度。风险描述,是指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综合评估食品有害因子对特定人群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人体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每日推荐摄入量(RDI值)、污染物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值)等指标。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行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中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地环境净化技术缺乏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中国新的食品种类(主要为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大量增加。很多新型食品在没有经过危险性评估的前提下,就已经在市场上大量销售。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但也增加了食品风险。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与保鲜剂等化学品的使用是比较多的。保健食品中不少传统药用成分并未经过系统的毒理学评价,长期食用,其安全性值得关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一方面给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增加食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必须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目前,受管理、商业、社会、政治、学术诸多方面的限制,科学的统计数据很难获得,对转基因食品进行风险分析非常困难,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直以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以对不安全食品的立法、清除市场上的不安全食品和负责部门认可项目的实施作为基础的。这些传统的做法由于缺乏预防性手段,故对食品安全现存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不能做出及时而迅速的控制。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新方法,同时加强对与食品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及新的食品相关技术等危险因素的评价,从而逐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新技术的安全评价为例,基因工程和辐照等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领域的应用,也对食品安全提出了特殊的挑战。某些新技术虽然会提高农业生产量,同时也可能使食品更安全,但若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必须对其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而且这种评估必须公开、透明,并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方法。
我国应采取国际认可的手段,创建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做法主要包括:及时而适宜地对食品安全事件开展危险性评价,以便为国际和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搜集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致病菌污染的数据资料;及时、迅速地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危险性评价资料;就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菌的污染以及微生物学危险性评价技术及数据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有效交流。3 我国食品检验标准的现状
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的食品检验检疫标准与其它国际标准存在的差距才能有的放矢的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检疫标准主要存在着以下缺点和不足: 3.1 食品安全标准数量少、规定粗放,而且更新较慢
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一般是产品标准,即标准与产品一一对应的方式达到对食品质量的控制.而中国则是按类别划分,如各种蔬菜只有一个标准———蔬菜类安全标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数量少,如农药残留物国外有2 000多项标准,中国只有100多项。国外对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为3—5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标准也随之更新。而中国标准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更为缺乏。目前20 000多项国家标准中,有700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未变的标准。牛奶的标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国现行的鲜牛奶收购标准GB/6914-86[3]制定于1986年,该标准规定牛奶中微生物指标:一级应小于50万个/mL、二级小于100万个/mL、四级则达400万个/mL;而美国、加拿大规定如果发现牛奶中微生物超过5万个/mL,就要从严处罚。3.2 “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监管与协调
中国制定标准的机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尽管它名义上是国务院授权“统管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都存在着四重标准,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一直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各部委制定惯例,如林业(LY)、农业(NY)、商检(SN)、商业(SB)、供销(CH)、轻工(QB)等标准政出多门、相互矛盾、交叉重复、指标不统一.例如卫生部关于干菜类食品含硫量标准规定不能超过0.035 mg/kg,而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脱水标准(NY5184-2002)却规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00 mg/kg,两者相差2 857倍。正是由于此标准差别,2004年3月份,沈阳卫生监督所认定了20多吨“毒黄花菜”的二氧化硫超标近200倍,菜农因此遭受巨额损失。3.3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缺乏科学性
一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时间较长.首先要进行基础研究,再做流行病学的调查,涉及到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而这一方面工用我国才刚刚起步。比如:过去玉米等粮食中的“铅”等重金属的限量值规定,其基础数据支撑薄弱.无溯源性.极不科学。现在标准制定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技术数据基础之上,并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实验室向标准化管理部门提供制定标准的相关依据。这一过程也是现代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过程。4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今后发展方向
在风险分析的技术领域,国际上化学物的风险评估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生物性因素的风险评估正在发展中。最近在危害描述(如生物学标志物等)和暴露评估方面也有不少新的进展,特别是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定量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发展,把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化学物的风险评估中,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仍然有待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模型和方法也是我国尚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领域,以机制为基础的致癌和非致癌统一的模型是风险评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工程食品陆续出现,对其安全性评价的风险评估也是当前风险分析课题研究的热点。现代生物技术日益加快的步伐开创了食品生产的新纪元,这将对未来的食品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就应用生物技术改良产品,其安全性、营养价值和环境效应等问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由此可见,国际上有关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和应用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而在我国由于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也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为基础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对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5 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管理理念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需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各食品安全主管机构间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并完善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标准建设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第二,建立和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有关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完善有关资料和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资料质量,尽快考虑并建立快速预警系统。第三,采用将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强制性要求与志愿性约定准则相结合的综合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保证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和积极性。第四,按相对的危险性大小程度对企业及食品进行分类,并以此决定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这样既可起到更好的效果,又能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第五,树立政府管理部门、农牧民、食品工业部门及消费者要在分担食品安全责任方面进行合作并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的氛围,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交流、参与、培训和教育工作。积极引导消费者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食品安全风险,“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风险始终伴随着食品。进行风险分析的目的不是要实现、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性“零风险”,而是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或承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危险性评估与食品安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1):3-6.[2] 李业朋.美国食品安全系统(编译).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4):44-50.[3]
韦宁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 陈君石.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形势[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2):254-256.[5] 迟玉聚,盛宏高,范六一.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J].食物安全,2004,(6).[6] 孙俐,贾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与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6):164-166.[7] 黄中夯,李永梅,张立实,国外食品安全控制与食源性疾病监控策略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2):116-119.[8] 刘志英.风险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新趋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4:141-143.[9] 张凡建,于丽萍,陈向前,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及其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9):6-7.[10] 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80-323.[11] 赵燕滔.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初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11):226-228.[12] 范梅华.风险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必由之路[J].中国禽业导刊,2007(24):26-29.[13] 陈丽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7-49.[14] 张聪恪.食源性微生物风险评估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 14(5):313-314 [15] 赵丹宇,张志强,李晓辉,等译.危险性分析原则及其在食品标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6] 钱永忠,郭林宇.德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观[J].农业质量标准, 2007(4): 53-56.[17] 宋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第四篇:能源监测与管理
能源监测管理
前言
能源管理分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能源的开发,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的社会职能是能源宏观管理;企业对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是能源微观管理。
广义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消费过程的管理。
狭义上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消费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1能源管理系统
1.1能源管理的技术手段
系统架构于国际开放软硬件控制平台,以高开放性、兼容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利用现代测控技术、数据处理与通讯技术,基于完善的能耗监测管理手段,采用分散控制器和交流采样技术,凭借功能强大的大流量高可靠性通讯网络,为工业民用建筑、生产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等能源设施的全时动态的能源管理控制提供全面专业的解决方案,达到对用户能源、用能设备和用能过程的完全掌握。
1.2能源管理的意义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开展企业节能降耗行动,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使企业更好的完成资源调配、组织生产、部门结算、成本核算,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自动化能源数据获取系统,对能源供应进行监测,以便企业实时掌握能源状况,为实现能源自动化调控扎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方便企业的计量和成本核算工作。
1.3能源数据 能源数据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时效性强的特点,采集难度较高。同时,考虑到能源数据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意义,以及能源本身具备危险性的特点,需要对企业建立的能源数据获取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EMS)必须满足专业性强、实时性好、可进行远程资料交换、可用性强的需求。
能源数据包括三种:能源供给状态数据、能源供给整点数据、能源供给累加数据,每种数据都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而能源供给状态数据是所有数据的基础,其它两种数据是通过仪器、仪表、手工录入或计算程序得到,是其它应用系统需要的关键数据。因此,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就是在撷取能源供给状态数据的同时,能将其它应用程序需要的关键数据分检出来,主动发送到各应用程序,满足各部门的办公、处理需要,在监测的同时,满足结算、决策的需求。
企业认识到数据资料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采用各种仪器、仪表对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并派专人对仪器、仪表、与采集的数据进行现场维护、抄取,并逐级统计、上报,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这样的缺点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范围的数据采集需要。因此,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是深化企业管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2节能服务公司
2.1“节能服务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实现节能效益为首要业务,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其业务是以节能改造工程的效益来作为融资担保的工程合約。
节能服务公司上述经营方式即被称之为“合同能源管理”,与客户的上述契约关系被称之为“能源管理合同”。从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方式可以看出其具有如下特点:节能服务公司是商业性的公司,以赢利为目的,赢利的手段是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节能服务公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节能服务公司其实质是为客户实现节约能量。节能改造投资全部从节能效益中偿还,使客户始终保持正的现金流,以节能改造所取得的节能效益作为向銀行融资的担保,解决了企业融资的困难。节能服务公司必須以适当的方法或程序评估节能效益,解除客户的疑虑和后顾之忧。由于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承诺和保证节能量,因此实际上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2.2各个省份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服务公司共分为四个批次审批,每个省份都有四个批次经过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
第五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2-08-21 15:06:54 □ 张玉美
近几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成为社会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民众对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质疑纷纷。如今,安全与否已成消费者选择商品最重要的标准。本文就产品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就企业和监管部门如何防范产品质量安全拙笔建言,旨在抛砖引玉。
一、影响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表现在法规不配套、监管部门不协调及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等等。如我国对农业化学品的监管部门不同,缺少统一的协调手段,而经营和使用农兽药者是普通农民,安全用药意识比较薄弱,存在的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根治;个别工业园区处于无监管或监管薄弱状态,一些多次被发现并被责令整改的问题仍未得到落实,这些都暴露了部分地区监督执法工作还比较薄弱。
人员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技术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从业人员技术能力仍有欠缺;有的出口企业质量意识差,降低质量要求,靠低价吸引客户;有的企业违规使用非备案基地生产的原料,导致农兽药残留超标;有的企业甚至掺杂使假,逃避检验检疫,导致发生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产品声誉。
技术因素:新产品不断出现,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分散种植养殖为主,生产模式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疫情疫病时有发生,确保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全面建立,实现食品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控制的难度很大。
环境因素:质量安全市场秩序尚不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较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的现象比较严重,制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等。
二、防范措施
要有效防范质量风险,说到底必须“抓住企业”。只有提高企业风险分析的认知水平、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才能从源头防控各类质量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一)企业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建立以一把手负责,生产、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小组,对产品试验情况进行分析,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期预警;监控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产生的质量风险;对产品安全性问题,从技术层面加以深化,同时做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收集市场不良反应、质量投诉信息;严格控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采购,对物料验收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
2.企业人员之间应对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做好风险沟通工作。由于掌握的信息和经验不同,客户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可能造成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认识不同。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开展风险沟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位的思想,对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用途建立不同的安全风险认知,以达到产品安全质量风险最小化的最终目标。
企业通过上述质量安全风险措施,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是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的风险内容进行分解,制定评估计划,并落实实施计划,进行统计分析。
二是数据按月统计、半年汇总一次,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评做成结果作为下年的风险评估计划。
三是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逐步完善修订企业文件系统,提升整体质量管理体系。
四是此计划需各部门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完善计划,达到减低风险的目的。
(二)质量监管部门应采取的防范险措施
一方面,要指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安全风险把关能力,引导企业从管理方法上加强研究,改进工艺,优化流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风险因素,力求把质量风险和质量问题解决在企业现场和风险原点。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管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民众对于检验检疫部门充当“救火队”,“运动式”执法的质疑,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1.定期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当前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隐患。加大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力度,严密监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及时消除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隐患,对检查、质量监督以及各类质量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品种。近年来,受国外通报和产品召回等事件影响,检验检疫部门加大了对进出口产品周期检测抽检力度。据统计,每次检测不合格率在10%左右,而这些不合格产品中80%以上是安全项目的不合格。大部分安全的检测仅凭感观不易识别,所以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品种,严把产地准出关和市场准入关,才能把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产品拒之门外,促进产品生产者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引导企业改进工艺,优化流程,推进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质量安全。我们在检验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设备老化、生产条件落后,且占出口企业的比例不小。对这类企业要借扶持政策之良机,在做好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增加投入,力争在短期内使生产条件得到较好的改良,以减轻对安全生产过程的不利影响。
4.加强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保证和人才培养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的质量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推进质量安全诚信评价及惩戒体系建设,做好安全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工作,加强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质量安全不良记录管理,通过通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探索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解决质量投诉和纠纷机制,完善质量安全机制。
5.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生产行为,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机制保障,所以要做好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衔接;根据生产实践和质量安全监管的现实需要,当前注重的是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生产行为,为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分层级签订责任书,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规范和完善生产记录,为规范、追溯生产行为、质量安全事故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以便引以为戒;相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职能作用,引导生产主体尽快建立条形码追溯制度,为加强源头控制、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据可查的便利条件。
6.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不断地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的水平。质检部门应与当地政府合作应将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化发展作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扶持培育具有较强运作能力的专业互助合作组织、行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组织,有效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以解决当前因组织化程度不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为规范生产行为实现安全质量可控。
《中国检验检疫》2012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