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河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河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008年01月11日 15时54分19
2主题分类: 产品质量 食品医药 商贸服务
“食品”
“质量安全”
河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15号
《河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12月11日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河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流通环节的食品经营和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的职责,做好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受理制度,向社会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和依法查处举报的案件,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在食品行业
商业信用建设和行业自律中的作用,教育食品经营者遵守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增强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
第六条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品展销会举办者和食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应当审查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资格,明确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的食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七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负责,不得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
第八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确定机构或者人员负责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对购进的食品逐批次进行质量安全状况抽查检验。
第九条 食品经营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人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供货人及其联系方式、生产日期、进货时间、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等内容。
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品种、规格、数量和流向等内容。在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销售自制食品的,应当比照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者履行建立食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条 下列食品禁止销售:
(一)未按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标签标注的预包装食品;
(二)超过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的食品;
(三)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四)违反国家规定没有合格证明的食品;
(五)依法应当检疫、检验但未进行检疫、检验,伪造检疫、检验结果或者经检疫、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六)不符合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或者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质量状况的食品;
(七)含有国家禁止使用或者超过标准的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八)依照国家规定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但未在包装的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相应标志的食品。
第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经加工熟制的散装食品时,应当明示食品的名称、配料清单、生产者(供货人)的名称及其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等事项,并根据不同食品的种类和保质要求,分别采取遮挡、覆盖等措施。
第十二条 有固定经营场所或者柜台的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对该食品有冷藏或者冷冻要求的,食品经营者应当按标签标注的温度存储食品。销售的其他食品因保质、保鲜需要冷藏或者冷冻的,食品经营者应当采取冷藏或者冷冻措施。
第十三条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食品经营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主动召回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食品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通知生产者或者供货人,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退回供货人或者销毁、作无害化处理等有效措施。
第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用直观检查、快速检验或者抽样检验的方式,对销售食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依据检查、检验结果对认为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采取立即停止销售、暂扣、封存等临时控制措施,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快速检验应当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和列入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生产者明示的执行标准或者质量承诺,判定食品质量。
第十六条 对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查、检验不得收费。检查、检验所需食品样本应当购买,不得要求食品经营者无偿提供。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时,食品经营者应当如实提供被检查食品的票证、账簿、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阻碍。
第十八条 食品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查、检验结果之日起5日内,依法向组织实施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检。因检查、检验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环节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应当向社会公布和向本级有关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其名称、品种、规格、批次、生产者、经营者和检查、检验结果,并责令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经营者停止销售同一生产者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同批次的食品。因运输、储存的原因造成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除外。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流通环节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向本级
人民政府报告,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包庇、放纵食品经营违法行为的;
(二)向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食品的当事人通报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三)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行为时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出处罚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对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能计算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流通环节食品许可规范
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模板)为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实保证本店经营的食品安全,本店向社会和广大消费者郑重承诺:
一、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照,严格按照证照许可的经营范围亮证、照经营。
二、严格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重点食品协议准入制度,做到经营的食品供货方资质合法、食品质量许可、检疫检验合格报告等相关证明齐全,并对乳制品做好重点查验和管理;对批发销售的食品有完整的台账记录,做到流向清楚、溯源可查。
三、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持食品经营场所、贮存场所整洁卫生,经营食品按规定分类存放,配备合理的食品经营设备、工具和防护设施,按照食品本身规定储存条件陈列和贮存食品;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对食品质量的抽样检验,适时向有检测资质的部门送检可能有问题的食品,检测不合格的食品立即下架退市,并按有关规定通知相关销售单位和监管部门。
四、坚持依法、诚信经营。在经营的食品中,不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不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和其它非食品物质、回收食品、发霉变质的食品,不销售过期、变质等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对保质期处于临界期的食品,按规定做明示,到保质期的食品立即下架退市处理;经营中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立即下架退市,并主动向当地工商部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做出进一步处理。
五、主动为消费者开具信誉卡和购物凭证票据,按照国家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在经营中做到经营食品明码标价、价格合理、计量准确,出现下列情形,消费者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要求退换或赔偿: 1.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2.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3.经有关部门检验为不合格或确认为假冒伪劣食品,4.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六、接到食品安全预警,对其迅速组织下架退市,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行动,按有关要求对预警的食品做出处理。
七、每年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常识培训,强化守法诚信经营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每年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不安排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人员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广大消费者予以监督。
承诺人(单位):
年月日
第三篇: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汇 报 材 料
我所辖区现有食品经营户196户。其中各类企业8户,供货商27户,含乳制品经营8户,食杂店121户,食品添加剂3户,粮油经营13户,茶叶经营16户。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推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治理整顿,着力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食品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度
年初我们根据县局工作精神,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组,刘静敏同志任组长,并明确副所长郭俊鹏同志主抓此项工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环环紧扣食品安全,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责任制和组织领导机制落到实处。
二、加强市场巡查强化日常监管
每月初领导小组安排成员到经营者门店与业主见面,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至少做2次以上市场巡查。主要内容是:①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②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是否处于正常有效状态,是否悬挂店内明显位置。③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特别是承诺书、责任书)是否张贴上墙或悬挂店内明显位置。④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过期。⑤店内食品是否存在过期、霉变、“三无”等假冒伪劣商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⑥结合快速检测设备,对能够迅速检测的食品,快速检测出结果。每一项都要登记造册,归类入档。
1该下架的下架,该召回的召回,该没收的没收,该封存的封存,该立案的立案查处。按照“谁监管,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进一步整顿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确保辖区食品经营户主体合法有效。
三、齐抓共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监督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两图一书”管理模式,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食品协议准入制度,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管理制度。我们对经营者发放“告食品经营者书”196份,明确监管人员姓名及电话号码,细化责任和义务。还与唐河电视台合作,加大新闻媒体宣传。与县“12315”投诉举报网络开展绿色通道,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聘请食品安全监管员,形成消费者参于与社会监督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四、开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及各类专项整治活动
按照市局确定的“五个工商”建设总体要求,结合“五个周边”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我们一是对肉制品、粮食制品、食用油、饮料、酒类等季节性食品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二是对元旦、春节、端午节及农运会前的儿童食品、老年食品、清真食品、冷冻食品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膨化食品、干菜、糕点、腌制食品、卤制品及滥用瘦肉精、工业明胶等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市场排查力度。四是严格规范乳制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质量不合格乳制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五是重点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仿冒知名品牌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六是对学校周边小食杂店及城乡结合部的非正规渠道进货及“三无”假冒
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从严打击,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依法行政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
通过市场巡查、“12315”投诉举报网络及上级转办,上半年立案52起,其中无照经营10起,经销“三无”、过期食品2起,商标侵权、仿冒包装装潢3起,未建立和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37起,案值5万余元,规范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有效地震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净化了较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总之,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国家赋予我们工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工作。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各级政府及上级局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绝不会掉以轻心,只要我们一心为消费者着想,心里装着老百姓,凭良心干工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明确任务,加大责任,就一定能够推动辖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台阶。
唐河县工商局文峰工商所
2012年6月29日
第四篇:湖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湖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质量水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在流通环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通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和行业管理工作分别由县级以上卫生、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卫生、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和商务行业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相互间及时通报信息、移交案件。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并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章 食品经营者的责任
第五条 食品经营者依法取得所需证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并对其销售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
第六条 食品经营者经营食品时,应当查验其食品与标识是否真实一致,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食品质量检验或检疫、检测合格证明;
(二)定型包装食品有中文标明的食品名称、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分装日期、保质期等内容。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事项,应当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标明;
(三)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必须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四)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或自行分装食品的,应当向消费者明示食品名称、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或分装日期、保质期;
(五)国家和省对食品有其他特殊规定的,按其执行。
第七条 食品经营者不得经营具有伪造或冒用产地、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质量认证标志等标识的食品,不得伪造、涂改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分装日期、保质期。
第八条 食品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不得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得销售超过保质期或变质的食品,不得销售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食品。
第九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对初次交易的食品生产者或供货者,应当验明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保存其复印件。验明后每年复核不少于一次。食品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应当按批次向食品生产者或供货者索取食品质量检验或检疫、检测合格证明。
第十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记录供货人、购进时间、食品名称和数量及保质期等事项。食品经营者从事批发业务的,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批发销售台帐制度,记录购货人、购货时间、食品名称和数量及保质期等事项。
第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质量管理制度,根据食品保质期限,定期检查待销售食品、库存食品的质量状况,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
第十二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质量承诺制度,保证其提供的食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质量标准或要求。
第十三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不合格食品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采取销毁等措施予以处理。对已经售出的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食品,在营业场所内公示,并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通知购货人立即停止销售、食用,负责将该食品召回、销毁。
第十四条 市场开办者依法取得所需证照后,方可开办市场。
为食品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的市场开办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配备与市场规模和食品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检验设施设备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二)核验进场经营者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其他经营证件。不得为无照经营者提供经营场地;
(三)与进场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品安全责任,明确食品质量自检和抽样检查措施。双方就其销售食品的安全向消费者作出承诺;
(四)组织有关经营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档;
(五)督促经营者销售经过经营者自检或市场开办者抽查检验合格的食品;
(六)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定期公布食品自检、抽查信息及经营户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记录;
(七)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内所经营的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配合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执行临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市场开办者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因本市场销售的食品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有关责任。
第十五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认真处理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投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场、超市、食品批零市场应当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接待消费者咨询和投诉,处理食品质量安全纠纷。
第十六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按时提供被检查食品的相关票证、账簿、合同、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有关资料。
第三章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实行以日常巡查和抽样检测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法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当事人调查了解与涉嫌违法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购销台账、财务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对有证据表明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食品,依法采取暂停销售、查封或扣押等措施;
(五)销毁或监督销毁禁止经营的食品;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者和交易场所进行日常巡查,检查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及其进货检查验收等自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食品的来源、标识、质量等内容,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本省行政区域内流通环节食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市、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检测。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规定的采样规则进行取样,并按进货价格向食品经营者支付样品费用。被检测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组织实施食品抽样检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检测确定为不合格的食品,应当责令食品经营者停止销售、及时整改。对经检测确定为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食品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及时召回,并依照国家相关规定通过适当方式公布该食品的名称、批次、当事人及检测结果。根据需要,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同一生产厂家的同品种、规格、批次的食品,但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所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裸装、散装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
被抽查人对抽检结果有异议的,可自收到抽检结果时起4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因快速检测结果错误给被抽查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辖区内发生导致人身伤害或严重危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措施控制涉嫌食品的流通;对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将涉嫌食品和相关材料及时移交其他部门处理。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与同级宣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同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在新闻媒体、食品经营场所公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或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包庇、放纵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的;
(二)向违法食品经营者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三)未依法履行本办法所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责,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3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经营者主动停止销售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三十二条 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被查出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销售、对不合格食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并可处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经营者主动停止销售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列违法行为,如涉及第三条第三款所列其他相关部门管理职权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列违法行为,如涉及多个行政执法部门管理职权的,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流通环节,是指食品生产环节结束后、消费环节开始前的采购、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不含食品经营者的生产行为。
第三十六条 为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行为,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第四章设定的行政处罚,作出具体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 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监督管理、生猪屠宰管理、食品生产许可和质量认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流通环节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结
年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所认真开展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序,初显成效。现将半年以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
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户次,各类食品案件立案宗,结案宗,查获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公斤,涉案货值达.元,罚没入库金额.万元。
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我所充分结合该所辖区内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的特点,认真研究,周密部署,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及工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监管人员、监管任务和监管措施,重点监管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同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行政管理目标中,与各相关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监管内容、任务分解细化到各片区组。
三、制度规范,统筹安排。
我所认真指导经营户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自律制度;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帮助规范店容店貌;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签订食品经营者向社会公众做出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承诺书和食品添加剂经营承诺书。
四、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加强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管理,严把食品流通许可关。我所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认真落实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核发行为。对不具备准入条件,坚决不予办理准入登记;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的企业,依法撤销许可。截止目前,我所共发出《食品流通许可证》张。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在日常食品市场巡查工作中,我所主要是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食品进货把关、销售和退市等自律机制,督促食品经营者依法查验核实食品生产者提供的证照和食品质量检测的批次报告或证明文件。切实加强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的监督检查。
五、突发事件处置。上半年未发生突发事件。
六、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巡查力度有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不够扎实和深入,食品市场巡查工作针对性还不够,尤其是其它所辖区结合部以及城乡小食品店的巡查还不到位,存在过期食品;边远山区和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仍然存在监管盲区。
(二)、痕迹资料的收集管理不够完整和规范。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材料方面,存在会议记录不详、不规范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的材料和会议记录应详细,不要简单记录甚至一笔带过,巡查记录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应记录详细,以及处理过程,尽量完整、规范,各项制度、文件应归类保管或装订。
(三)、散装食品的管理有待规范和加强。食品经营门店存在散装食品经营不卫生,防尘、防蝇措施不够;散装食品没有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不能清楚辨别,需加强指导和管理。
(四)、食品安全和法规培训有待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法规培训开展较少,需加强对其食品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增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感和相关知识,共筑食品安全的防御体系。
七、下步工作计划。、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及边远山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针对农村、山区直接送货下乡经营者的监控,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