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商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大方县商务与投资促进(招商)局 2011年商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
情况
根据省食安办《关于印发贵州省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黔食安办发[2011]14号)、毕节地区食安委《关于转发省食安办<关于印发贵州省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通知》(毕地食安委发[2011]21号)和各部门食品安全相关文件的要求,大方县商务与投资促进(招商)局结合商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商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县委、县政府商度重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书记、县长亲自过问,分管副县长亲自带头抓,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工作。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用上放心油和安全消费是政府关系民心工程之一,更是商务部门的天职。按省、地、县食安委的工作安排,一是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县食品安全办公室,制定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二是我局配合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三是县商务部门按照《流通领域食品 1
安全管理办法》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市场流通股为成员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日常例行巡查制度,重点围绕生猪屠宰肉食、酒类流通、农村消费市场、城镇超市和市场经济秩序整治等方面开展工作,着重强调流通环节商品的溯源追踪,杜绝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一是在开展酒类流通备案工作中,发放《酒类流通管理办法》1000余本,张贴《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的通告》400余份,同时在大方县电视台发布《通告》1周,大造声势营造氛围。二是积极参加2011《年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在6月和10月参加《年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共发放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2000多份,努力营造食品消费环境。三是分发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翻印的《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在县城各大超市及醒目地方也已公开张贴和到各乡(镇)公开张贴 ,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三、依法履职,积极开展工作
我局在配合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开展食品执法检查的同时,积极履行商务职责,强化商务职能,开展食品安全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一)积极筹措整治工作经费,印制各种宣传资料、酒类登记台账,保证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顺利开展。2011年6月、10月我局配合县食安委组织的大方县2011年《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参与的有卫生食药局、质监局、工商局、农牧局、工能局、广电旅游局、卫生监督所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参加活动的人员共有四十人左右,设立食品安全宣传咨询台7个,共发放《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余份,悬挂横幅15条,宣传图片50余张,宣传展板8个,解答百余名群众的现场咨询。
(二)开展了流通领域食品日常安全检查。今年5月初,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了经营(生产)食品单位、屠宰场、大型超市和食品批发商户,开展农村流通市场“三无”食品检查,查获并处理了“三无”食品3件、过期食品4件,净化农村消费环境。
(三)为加大我县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酒类流通监督管理,我局于2011年6月7日 举办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培训会,参加培训会的流通企业有家家乐超市、好优多超市、百汇超市、老车站批发市场等50多家县
城周边各大超市、食品批发零售、酒类专卖店等流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培训会上,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管理办法。会后我局与各大超市、食品批发零售商、酒类专卖店签订了《流通领域食品、酒类流通安全责任书》,让监督管理落实到每家每人头上,增强企业的责任感,为我县流通领域食品、酒类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为严厉打击将“地沟油”作为食用油使用的不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辖区食用油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局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打击违法加工销售和使用“地沟油”专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行动,11月初我局为严厉打击“地沟油” 违法犯罪的不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辖区食用油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局根据食安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开展了流通领域“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专项整治行动。
(五)为强化生猪屠宰猪肉质量管理。我局屠宰办执法人员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抓重点,抓难点,重实效,增强群众消费安全感。加强监管制度,进一步控制市场源头,规范商品流通渠道。
(六)强化“黄金周”和节假日市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检查批发、零售市场,生猪屠宰企业和餐饮企业,并启动 “黄金周”期间城市生活必须品市场运行监测日报制度,对节日期间市场价格和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测。
四、规范职能,加大执法,营造健康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
我县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经过各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确保了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但我局的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将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一)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请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商务执法队,明确执法主体资格,提升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强依法行政,及时开展日常巡查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加大与工商、药监、畜牧等职能部门的配合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酒类、猪肉等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二)大力加强农村消费品市场开拓工作
紧紧抓住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机遇,抓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提升农村流通市场消费,杜绝“三无”产品,创造农村购物
良好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三)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商品物流体系
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为依据,加快以县城专业市场和乡镇农村集贸市场改扩建,申报市场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地配套建设资金,夯实市场基础,逐步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加快市场建设招商步伐,逐步整合市场资源,打造市场品牌。
(四)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反商业欺诈行动重点加强食品、酒类、猪肉整治力度,打击各种商业欺诈和非法传销组织及其它打假打私专项整治工作,提高商业企业和员工诚信意识,净化市场流通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北京华联—超市食品经营法律规范指南附件八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商务部令2007年第1号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2月20日商务部第1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商务部部长:***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加强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是指从事食品交易活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包括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等)。
本办法所称经销商,是指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现场制作销售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流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市场和经销商应当取得营业执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食品的相关证照,其 78
食品经营环境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 市场应当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七条 市场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应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鼓励市场与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建立直供关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应当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
禁止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应当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应当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
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应当立
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 鼓励市场申请绿色市场认证,并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禁止冒用、使用伪造的前款规定的认证标志。
第九条市场现场制作食品、散装食品及生鲜食品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市场现场制作食品在消费者可是范围内操作。
市场生、熟食品应分区销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场巡查制度,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十二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与食品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第十三条 鼓励新闻媒体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 市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书记、***区长:
11月15日上午,***副市长一行到我区**镇检查指导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时,对**、**市场等地段存在大量无照经营业户、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对此,我分局认真汲取教训,并迅速组织力量在**镇的重点区域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机关的具体指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紧紧围绕实现“四个100%”、一个95%和“一个零无照”的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清理,积极引导;着力整改,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开展整治工作。截止11月20日,共引导办照2127户,建立进货台帐索证索票制度886户,查处取缔无证照饮食店档 户,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在*市长检查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分局及时召开了由副科(所)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再动员大会,会上对**工商所提出了严厉批评。为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局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就如何开展整改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整改工作方案。决定分三个阶段对无照经营、食品台帐、无证照饮食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认真整改。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分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一线进行检查督导。同时,从分局机关抽调40多名精干执法人员组成专项整治工作组协同**工商所开展工作;针对经营业户的特点,及时调整执法时间,实行全天候不间断无休息执法;将**所辖区划分为四个片区,成立21个执法小组,实行辖区监管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实现责任到岗到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段管员深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集中整改
根据工作实际,分局把镇政府所在地、市场、超市及“三个一百米”(即国道、省道、县道纵深100米)作为重点工作区域,把统一建立台帐、落实登记制度、索证索票制度、无照经营引导办照及超范围经营、小食杂店、饮食店的清理取缔作为工作重点。执法人员采取进村、入企、入户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通过摸底,做到了对所有企业、作坊、经营业户的企业数量、证照情况、产品流向等“三个清楚”,并指导业户做好进、销台账,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力量进一步对**镇的杨赤线等主要街道及重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摸查,逐户引导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做到处现场授理,当天发牌。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把食品安全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实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工作目标,分局组织执法人员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相关文件及精神印制成宣传单逐街逐巷进行派发宣传。同时,在主要街道及经营业户集中区制作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积极引导群众合理消费、安全消费,引导经营户守法经营。仅5天时间,我分局共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3000余份。
四、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分局十分注重与市局及相关处室的沟通汇报,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支持与指导;同时积极协调镇政府、卫监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切实提高整治效果。通过积极协调,已基本形成了政府支持、业户关注、百姓关心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五、严格督查,务求实效
市局组成由分管副局长亲自带队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督导组,深入**镇开展全面核查。分局组成三个督查组,深入一线开展巡查,发现问题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巩固提高。同时,对进货台帐建立和索证索票工作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落实,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关系民生,关联发展。下一步我分局将严格落实上级有关专项整治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打硬仗、打苦仗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着力抓好整改,确保我区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认真负责地向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
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2005年5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我局从2005年起开始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进行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并制定了《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见附件)。
但是,这几年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此项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二是信用分类评定标准制定不科学。在信用评定工作中有结果,无过程,缺少严肃性;三是监管工作还不实,不能按照所评定的信用等级实行相应频次的分类监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和总结推广。五是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负面信息录入不够或没有录入。
二、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应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动态监管为手段、以信用体系为载体,按照经营户主体资格、经营行为、自律、被投诉和被处罚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根据食品经营单位的不同级别,采用不同程度的监管方式和巡查频率,在日常监管和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工作中,应以注册登记口工作人员、监管口工作人员和市场巡查工作人员承担工作任务。具体是:
(一)制定评定标准(此项工作是基础)。总体要求是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按照监管责任区不同时期、不同监管难点、重点以及上级局相关考评制度为依据,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具体要体现八方面:
1、依法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热照》等合法、有效证件,按时参加年检,并悬挂于明显位置。
2、考评期无投诉举报记录以及因违章违法行为而接受处理的案件。
3、上市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无“三无”、假冒伪劣、腐烂变质、过期失效以及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商品摆放整齐,无灰尘、无污染,有防蝇、防尘设备,环境良好,卫生合格。
5、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6、经营者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做到按供货厂商、时间顺序进行登记;履行索证索票义务,能依法建立相应台帐和档案,做到整齐、真实、有效。
7、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主动组织不合格食品下架、停止销售、召回。
8、其它应规范的内容。
(二)市场巡查依据标准进行月份初评,并按等级巡查。具体把握:
1、按条件予以评格,记录在《市场巡查记录》中,符合总体条件的可评定为良好;有下列之一者,一项评为一般,两项以上为差:
⑴主体资格合法,但在市场巡查被发现未亮照经营或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
⑵经营场所环境卫生一般,地面有杂物,商品摆放不规范,散装食品无防蝇、防尘设备,裸露食品未进行包装而直接销售;
⑶经营者不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⑷已接到工商部门的通知,属不合格食品没有按规定时间及时退市、下架;
⑸不能按照规定建立食品购销货登记台帐或进销货发票未按要求认真粘贴或粘贴票据不全,又不能提供商品来源有效证明;
⑹食品经营单位在购进食品时,未按规定索证索票并存档备案。
⑺出售的食品有两种以上不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 ⑻在工商部门食品抽样监测中,有20%以上食品品种被判定为不合格。⑼在工商部门巡查时被发现有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行为。
⑽在相关部门有不良信用记录或消费者投诉举报经查实有过错记录的。
⑾明知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隐瞒不报或不主动组织食品下架、停止销售。
2、按等级进行巡查:即:对D级巡查对象予以重点监管和查处,并开展重点检测;对C级巡查对象予以“特别关注”与管理;对B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监管与指导;对A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管理。
(三)工商所依据巡查员的初评意见每季定格评定。评定过程要有记载、要按要求对分类情况汇总,并对低等级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措施和办法,监督指导低等级经营者加强自律。
(四)季度评定和否决。
1、每季度根据月份检查评格进行等级评定,其具体方法:A级:三次良好或两次良好、一次一般;B级:一次良好,两次一般或一次差;C级:三次一般或两次差;D级:三次差。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票否决列入C级: ①私自出租、出借或转让营业执照;②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给予2万元以上罚款或停业整顿记录;③有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其违法行为或案例曾被媒体或相关部门进行披露和曝光。④法定代表人有因违法经营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高级别食品经营单位违反监督项目的,可降低其级别;低级别食品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中一直保持良好记录的,可提高其级别。
二是分类情况汇总分析要务实。要重点对辖区低等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共性和特殊性问题,然后,要拿出具体的检查方法。
三是注意记录收集巡查监管信息,及时录入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控系统。
四是重视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指导。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为推进我县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经营者的信用程度进行分类监管,使经营者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从而提高诚实信用经营效能。
一、根据食品经营者的不同的信用状况,将食品经营者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进行监管。
二、A类为守信用食品安全信得过经营者;B类为基本守信用食品安全基本信得过经营者;C类为食品安全无保障的失信经营者;D类为食品安全不合格无安全保障、严重失信经营者。
三、对食品经营者的信用监管按“经济户口”档案的记录为依据并用颜色分类标示:A类经营者用绿色标志;B类经营者用蓝色标示;C类经营者用黄色标示;D类经营者用黑色标示。
根据上述分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对A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对B类食品经营者建立预警机制,可提出警示并督促提高食品质量;对C类食品经营者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记录和该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D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严重失信淘汰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予以关闭取缔并吊销该经营者营业执照。
四、对食品经营者的评定标准按“经济户口”记录界定: 1、A类食品经营户:自成立之日起无违法行为记录,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连续三年信用记录良好;
2、B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违法记录不超过二次,能基本遵守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
3、C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记录三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行为一次,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违法行为情节介于轻微和严重之间;
4、D类食品经营户:有严重违法行为二次以上或经营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后果严重的。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B级以下食品经营户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促使经营者加强内部管理,整改存在问题,定期与不定期的对食品质量进行抽检,促使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
第五篇: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
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
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与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的重点。东河区工商分局在不断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食品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加强宣传、加强企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入手,深入推行食品安全宣传公示制度。
以分局和各工商所为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基本单位,通过分局OA办公网的食品信息公示栏及时将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予以宣传公示,同时,各工商所内充分利用在办照大厅设立的食品安全公示栏,公开向社会公众披露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的结果、需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食品消费警示、食品经营者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召回的情况等信息。通过食品安全信息的宣传和公示,使广大消费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并逐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公示扶优打劣,努力营造全社会监督的氛围,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为建立不诚信单位退市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分局已推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信息60余期,并将在辖区各大集贸市场、超市、商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加以深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