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食品安全协管站工作指南和要求
镇食品安全协管站工作指南和要求
一、协管站标准(三机、三专、十有)
(一)三机:有一部专用电话机、一部传真机、一台微机(电脑)。
(二)三专:专门的办公场所、专兼职人员至少两名、专门的档案柜及档案资料。
(三)十有:
1、有分管领导。镇政府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文件。
2、有工作机构。镇政府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文件。
3、有办公场所并悬挂机构牌匾。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有专用办公室。室内上墙公示内容: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工作制度、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公示牌、食品药品监督网络示意图、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络示意图、农村家宴聚餐申报备案流程图、农村家宴聚餐申报备案制度。
4、有工作人员。有文件予以明确。
5、有工作制度。制度汇编成册。
6、有工作职责。
7、有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网络图(监督网和责任网)。网络图要上墙。
8、有专用工作记录簿。
9、有举报投诉登记簿。
10、有规范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资料要求
(一)监管档案
1、镇协管员和村信息员登记表。
2、辖区内监管对象台帐。食品加工企业台帐、食品流通企业台帐、餐饮服务企业台帐、食用农产品企业台帐、养殖企业台帐、医疗机构台帐、药品经营企业台帐。这七大台帐分册归类。
3、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记录簿。
4、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登记簿。
5、农村家宴聚餐备案登记情况。
6、农村厨师登记表
7、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登记表
8、辖区食品药品案件情况
9、信息报送情况。工作总结、工作信息、工作动态等。
(二)培训档案。镇协管员、村信息员、农村家宴厨师等培训、考试、会议签到簿、会议筹备等资料。
(三)文件档案
1、上级来文类。县政府文件、县食安办文件、县直单位文件等。
2、本镇文件类。责任书、镇政府文件、镇食安办文件
资料。
(四)考核档案
1、上级考核档案
2、对下考核档案
三、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求
(一)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内
1、上墙内容:农村家宴聚餐申报备案流程图、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公示牌、农村家宴聚餐申报备案制度。
2、办公桌上摆放“农村家宴聚餐申报受理”。
(二)档案资料
1、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登记簿
2、农村家宴聚餐申请备案登记表
3、农村家宴聚餐备案汇总表
4、农村家宴聚餐食品安全指导意见
5、农村家宴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工作职责
1、负责对本村村民进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
2、负责收集、上报本村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
3、负责对本村的专业厨师进行登记管理;
4、负责集体就餐人数在50人以上自办宴席的登记备案工作;
5、组织督促本村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参加食品药品各监管部门开展的教育培训和有关法律规定的年度健康检查;
6、协助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7、参与本村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二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第一节 卫生监督协管职能定位
卫生监督协管的主要职能是在辖区内开展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二次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对行政相对人可提出具体整改意见,但不行使行政处罚权。业务上接受区卫生监督所的指导和管理,并及时向其反馈各种卫生监督信息。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对区县卫生监督工作的有力补充,其作用主要是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开展工作。因此,卫生监督协管的监管范围和重点应与区卫生监督所不同。具体划分工作由各区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划定。
第二节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根据卫生监督协管的工作职责,对必须掌握的相关工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并根据工作进度和有关情况变化适时进行动态更新。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二次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本底资料的调查收集、群众投诉举报登记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档案管理、信息统计四个部分。
一、本底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本底资料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建立卫生监督协管辖区单位名册。
本底资料收集途径: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的卫生监督协管人员主动开展监督巡查,掌握监督单位基本情况。二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监督信息员发现,并上报卫生监督协管室。
1.摸底调查范围:
辖区职业卫生、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单位和医疗机构。2.工作内容和要求: 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广泛开展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建立有证单位和无证单位名册,对需要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根据其持证情况区分登记;职业卫生、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单位和医疗机构四类别单位登记率100%。
3.操作方法和程序:
(1)开展摸底调查,对每个社区、街道的职业卫生、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单位和医疗机构逐一进行摸底和排查。
(2)卫生监督协管辖区单位名册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监督类别、从业人员数目、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和卫生许可相关信息等。
(3)按照有证/无证分别登记造册。对已取得卫生许可的,要在名册备注栏内填写其卫生许可证号(或执业许可证书号),并标明卫生许可期限(或执业许可证期限);对未取得卫生许可的,要在名册备注栏内注明经营范围、营业时间、是否接受过处罚、整改情况等。
(4)通过巡查、复查等方式,对摸底调查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已登记的单位名称、地址、经营范围、从业人员数目、负责人及卫生许可发生变动时,卫生监督协管辖区单位名册要及时增减、变更相应信息。配备有计算机的卫生监督协管室应将本底资料录入计算机,以便随时可对本底资料信息进行更新。
二、群众投诉举报登记处理
群众投诉举报主包括电话投诉、信函举报、网络投诉及群众来访等形式,是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卫生监督协管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受投诉举报的受理、登记、调查和回复工作。
(一)群众投诉举报受理登记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卫生监督协管室要建立投诉举报接待制度,对外公布投诉举报受理电话、信箱或网址,并准确地记录投诉举报信息。
2.操作方法和程序:
(1)对群众投诉举报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造册登记,登记信息包括:投诉人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举报投诉详细内容、受理人及处理结果。(2)来信、来电或来访人员咨询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3)要保护投诉举报人相关私人信息,未征得投诉举报人同意,不得公开举报人姓名、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
(二)群众投诉举报处理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卫生监督协管受理的投诉举报线索在调查核实后,对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向所在地区卫生监督所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做好处理工作,查处结果要记录留存并答复投诉人,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操作方法和程序:
(1)群众投诉举报违法事实较轻的,卫生监督协管员要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予以答复。
(2)违法事实较重的要在1个工作日内上报区卫生监督所,并协助卫生监督员查处。区卫生监督所查处完毕后,将查处结果书面告知卫生监督协管室,卫生监督协管员应将查处结果登记、归档,并告知投诉人。
(3)每年年底对群众举报投诉所涉及的领域、问题和处理经验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为今后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重点提供参考。
三、卫生监督协管档案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档案管理是指对卫生监督协管本底资料、监督检查情况、群众投诉举报记录、工作记录和相关文件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管。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卫生监督协管档案资料应按上级文件、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投诉举报、转交案件、宣传培训、报表、所辖单位本底资料、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等项目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册。其中,职业卫生、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单位和医疗机构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建档率必须达到100%。
2.档案分类及内容:(1)上级文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下发的文件(工作计划、专项整治工作通知、实施方案、检查安排等)。
(2)计划总结:卫生监督协管室工作计划、总结、情况汇报、检查安排、其他专项工作小结及图片资料等。
(4)投诉举报: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和查处结果记录。
(5)转交案件:卫生监督协管员向区卫生监督所转交案件的交接文字性材料以及处理结果。
(6)宣传培训:卫生监督协管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的计划、总结、宣传资料、工作记录及图片影像资料;卫生监督协管参加区卫生监督所组织的培训活动课件、学习笔记;卫生监督协管对卫生监督信息员开展培训活动的培训计划、通知、课件、签到册、试卷及图片资料。
(7)报表:每年报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信息汇总表的存档。(8)监督单位本底资料:卫生监督协管辖区单位名册。
(9)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按照职业卫生、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单位和医疗机构四大类进行划分,并做到一户一档。每户行政相对人监督档案中应包含:被监管单位的名称、地址、负责人、卫生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和卫生监督协管现场检查记录、卫生监督意见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四、信息统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室将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按照职业卫生、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单位进行整理和统计,参考填表说明和逻辑关系,如实填写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信息汇总表,并于年底前上报区卫生监督所。
第三节协助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协管具有熟悉辖区地域特征、反映迅速的工作优势,主要作用是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开展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区卫生监督所的指导和业务管理,并及时向其反馈各种卫生监督信息。
一、开展卫生监督巡查
卫生监督协管人员通过巡查及时发现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二次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行政相对人落实整改措施。
(一)日常卫生检查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卫生监督协管在辖区内开展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二次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对行政相对人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协管范围内的被监管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2.操作方法和程序:
(1)卫生监督协管员每周外出检查2-3次,每次不得少于2人。
(2)日常检查工作中,要督促行政相对人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进行执业活动,并指导行政相对人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培训。如:督促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体检,办理“健康合格证明”。
(3)每次检查必须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卫生监督协管员制作的《现场检查记录》只可作为行政处罚的参考性依据,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4)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必须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其整改。《卫生监督意见书》应事先加盖区卫生局公章,其内容只可提出整改意见,不得出现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字样。
(5)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卫生监督信息员发现违法行为后,及时报告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室,并积极配合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调查处理。
(二)协助开展专项整治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开展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二次供水单位及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卫生监督所下达的各项检查任务完成率必须达到100%,并有相应的书面总结材料。
2.操作方法:(1)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每一专项检查要有计划,有总结。(2)参与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对无证经营户的取缔活动。(3)完成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工作内容和要求:
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从区卫生监督所指挥,配合卫生监督所开展紧急应对工作。
2.操作方法和程序:
(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卫生监督信息员发现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立即上报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室。
(2)卫生监督协管发现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接到卫生监督信息员报告后,要立即上报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积极配合各级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紧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
三、协助行政执法 1.工作内容和要求:
由于卫生监督协管没有行政处罚权限,发现辖区内的卫生违法行为后,要立即上报区卫生监督所,并配合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查处。
2.操作方法和程序:
(1)在巡查过程中,对拒不整改的或违法情节较重的行政相对人,应及时制作《案件转交单》,并上报所在地区卫生监督所,交由卫生监督人员依法处理。
(2)卫生监督协管受理的投诉、举报线索经调查核实后,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向所在地区卫生监督所报告并转交相关调查情况。
(3)发现辖区内的非法行医案件,要立即向所在地的区卫生监督所报告。(4)在上报违法案件后,卫生监督协管要积极配合卫生监督人员的调查取证和行政处罚工作。
(5)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应按照卫生监督意见,对卫生行政处罚过的单位进行复查,督促行政相对人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检查情况报告卫生监督所。
四、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
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对提高行政相对人的守法经营意识、配合卫生监督机构执法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工作内容和要求: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协管室每季度至少在辖区开展一次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2.操作方法和程序:
(1)结合辖区情况和重点工作,制定宣传计划。宣传计划要详尽具体、切合实际,包括时间、地点、宣传人群。宣传内容应包括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及典型案件。
(2)按照计划安排,采取悬挂横幅、摆放展板、架设广播、散发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卫生法制及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3)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卫生监督信息员应协助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开展宣传活动。
(4)每次宣传活动后,应对活动开展情况、取得效果进行小结,并留有宣传活动图片或影像资料。
第四节 业务培训
一、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要接受当地区卫生监督所的业务培训,培训由区卫生局统一组织,区卫生监督所具体实施。对已配备的卫生监督协管员实行岗前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内容涉及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标准规范和廉政教育。岗前集中培训的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个学时。
二、卫生监督协管员负责督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员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并定期对其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卫生监督信息员培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卫生监督协管室具体实施,每个卫生监督信息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个学时。
第三篇:食品安全协管员工职责
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职责
食品安全协管员负责本行政村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工作。
1、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开展一级网格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巡查,建立巡查
日志。
2、组织、协调进入网格的监管人员,开展相关联合执法检查,保障一级网格正常运行。
3、接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举报、投诉,并进行处理、反馈、上报。
4、摸底登记农村厨师,实施自办宴席备案监管。
5、主动参加并积极协助处置药品安全方面的突发性事件。
6、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饮食、合理用药等科普知识。
第四篇: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制度
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乡镇人民政府(社区)聘任的食品安全协管员履行以下职责和义务:
(一)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的指导下,学习并贯彻落实、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负责本辖区内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向街道群众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掌握本辖区初级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基本情况以及动态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检查和宣教活动。
二、乡镇人民政府(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协助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相关会议、培训和其他活动。
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立即上报乡镇党政办或县食安委办公室,并保护好现场,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五篇:镇办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
**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
为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健全食品安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特制度本制度。
一、人员确定
(一)食品安全协管员由各村(居)研究确定后,报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备案。原则上每个村(居)至少明确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
(二)食品安全协管员应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熟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能够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新动向及趋势,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积极为加强新时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献计献策。
(三)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人员不得随意更换;确因特殊情况或工作需要必须予以调整的,应及时将调整后的人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上报街道食安办。
二、主要职责
(一)协助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按时参加街道食安委、食安办召开的各项会议,主动加强与其他地区、部门或单位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沟通联系。
(三)及时向街道食安委、食安办报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应急处置情况。
(四)积极参加街道食安委、食安办组织的食品安全集中整治、专项整治及相关调研、培训活动。
(五)规范处置街道食安办交办的各类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等。
(六)按时向街道食安办报送各类信息、工作报表等。
(七)完成街道食安委、食安办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相关制度
(一)食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街道食安办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例会制度,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有特殊情况或因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协管员工作会议。
(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所在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应在第一时间向街道食安办口头报告,并在2小时内向街道食安办递交书面报告,说明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应急处置等情况。
(三)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制度。食品安全协管员应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积极参与街道食安委、食安办组织的各类食品安全集中整治、专项整治行动,或根据街道食安委、食安办的具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活动,并将执法检查情况书面报告街道食安办。
(四)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食品安全协管员应规范处置街道食安办交办的各类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等,并将处理结果直接答复投诉举报人,同时书面报告街道食安办。
(五)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食品安全协管员应根据街道食安委、食安办的具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按时向街道食安办报送各类信息、工作报表等;街道食安办每半年通报一次信息、报表等材料报送情况。
四、考核奖惩
(一)街道食安委将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各村(居)年终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体系,加强督促检查、考核评估。
(二)街道食安办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各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全面落实各项奖惩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