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时间:2019-05-14 03:2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第一篇: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李泓冰高考(微博)的日子。就说说高考吧。现在,媒体和网友爱拿历史说事儿,动不动就冠之以“史上最牛”、“史上最美”、“史上最无厘头”……这里头,透着一股拿历史闹着玩儿的惫懒劲儿,明知没人会去史籍里爬罗剔抉是否真称得上历史之最。这两天的高考,就被照例封上个“史上最严”。为了防作弊,上了各种手段,不能带手机,甚至还有纯裸考的——连文具也都由考场统一发放。其实,稍稍较个真儿,便知如今高考的严防死守程度,未必比得上当年的科考。那会儿的秋闱是要连考七八天的。南京夫子庙西北边有个江南贡院,一格一格密密排布,每间小号都上着锁,和囚笼差不多。哪怕是号内的油灯泼了,失了火,也不准开锁放人……像唐伯虎、吴敬梓、李鸿章们,均在江南贡院受过这份罪,还写得出一手锦绣文章。与他们一样皓首穷经的考生更如过江之鲫。囚笼式的考试,证明了诚信之不彰,由来已久,更怕的是,思想也进入了囚笼。今天的考生不必穷经,却得穷题——把自己锻造成万有题库,方能在考场上百毒不侵。看到微博中疯转的一张图片,一个女生斜倚在她高中三年做过的三大摞考卷前,倘堆叠起来,必超出她的身高了。她笑得很粲然,而看客却一片悲酸——这样炼出的人才哦,大好青春,埋首于题海,于国于民当真有益吗?从题海游进高校大门的孩子,如今也到了毕业季。网上有晒各种毕业照,千奇百怪,倒是看出平时罕有的创造力来。有些照片颇令人拍案,比如集体装扮成红卫兵,手举小红书,甚至行纳粹礼,个个一脸嘻笑……稍解“文革”史的人,都不免侧目,甚至反胃。在德国,大学生若扮成党卫军拍集体照,是会被报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环境颇“宽松”。这也不怪学生吧,他们对自己这身装扮背后的历史并不深知。现在的学生,曾经被督促被严管着做题,不做题或少做题就意味着人生没有尊严、失去锦绣前程,但有谁曾告诉过他们那场浩劫的深刻背景和残酷细节呢?他们如何能知道那是个生民涂炭、知识分子斯文扫地、国家民族岌岌可危的时代呢?五四的时候,我们反思和鞭挞过“穷经”的过往,迎来过一个思想从贫困到丰富的新文化运动。而今,“穷题”时代的反思尚未到位,更未进入操作层面,由此带来的一代人的思想的贫困、特别是在系统学习中对真实历史的避让与反思,其弊端之深远,可能要再过几十年更其鲜明。写到这儿,听到2012年欧洲杯开赛前一则新闻,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足协先后宣布,将前往克拉科夫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祭拜亡灵。当年纳粹德国和墨索里尼统治的意大利,曾在二战期间恶行昭彰,踢球的本国青年祭拜奥斯威辛集中营,那种面对历史勇于反省和忏悔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唉,相比之下,动不动就爱说“史上”的这一代中国青年,沉浮于茫茫题海,偶尔在穿越剧中插科打诨,却在真实的惨淡历史前头,一笑而过……而且,我们没有责怪他们的理由,这真的让人疼痛。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祭拜我们的“奥斯威辛”呢?彭山论坛:hao315.com hao315

第二篇:穷人不穷(十月反思)

穷人不穷

——《穷人》教学反思 安鹿小学

齐家兰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因此,学习《穷人》这篇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这种美好品质以及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如何感悟人物品质?我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来加以体会:一是通过导学案的知识链接部分,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俄国国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贵族和资产阶级生活奢华而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道德情操高尚淳朴,文中的桑娜夫妇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二是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人物富于个性的对话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如课文第9自然段中,作者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容易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三是学习文中大量的环境描写,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如:课文中有对天气的描写,在那样的恶劣天气下,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冒着生命危险在海上打渔。文中还有对孩子们衣着以及吃的食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非常艰难。可当他们得知西蒙死后,又毫不犹豫地把孤儿抱了回来,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关心穷人、同情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四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穷人》,让人物的这种品质在续写中延续、升华,学生想象合理。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桑娜夫妇的品质有了深刻的印象,感悟到桑娜一家虽是穷人,但同时他们又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美好品质是那些富人所不曾具备的。

2013.10

第三篇:高考励志演讲稿:“穷”到末路,也不能让人偷走梦想

高考励志演讲稿:“穷”到末路,也不能让人偷走梦想2009-2-20 14:38:00 阅读 1584 次 我要评论(0)收藏亲爱的同学们:

从来,我就不是什么典型的好学生。我不懂为什么要读书,也弄不懂足足背了三天仍然背不出来的英国内阁制度,干我何事。

迄今我还记得,在我上高三时,我的数学老师拿了一份历年高考的数学考卷给我们做测验,满分是120分,我辛苦做完后,只得了10分。高三上个学期举行的模拟考,在全县1000多名考生中,我的成绩排在992名。

因为考虑到升学率问题,班主任后来郑重地找我谈了一次话,她建议我干脆放弃高考趁早到社会上去学一门手艺,说这样对我的前途会比较实在点。

当时,我自己也都想干脆放弃算了,因为念到高三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地不愉快,我在精神上被推到了一个绝望的位置,这种恐惧是毁灭性的,它使我顽固地坚信像我这样的水平是不能去参加高考的。

状况的转变始于那个失意的寒假。当时我的打算是高三下学期辍学,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当我回学校拿我的成绩单时,赫然发现班主任所写下的评语,心中涌上阵阵怒气,当场烧毁。

当时的我找不到念书的动机,或许早已麻木不仁,但我想着爸妈看了,一定会很悲伤,因为上面写着“该生素质太差”,像一把剑刺入体内,在某个角落发作而隐隐生痛,于是我发“恨”图强,下定决心考大学。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三四点,当时就感觉好像哪根筋不对劲,我就不信考不过。结果两个月下来,猛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突然发现数学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就很有成就感,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模拟考下来,我已经考到了400多名,忽然我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那么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

从那时起,我才慢慢开始对做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从书海中寻回了我的灵魂。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的夏天,我考上大学之后,暑假回家高中同学聚会,班主任在离开时深感惭愧地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年轻时可以算是个偷梦者。那些年我偷盗了许多孩子的梦想。多亏你有足够的勇气抓住了自己的梦。”

每天,在学校都有不计其数的孩子被训练成一个在梦想面前深感穷途末路的无助者,至少是暂时的。心理学家德维克和雷布其以10岁的孩子为对象做了一个试验:孩子们从试验老师那里得到了一条无法解答出来的数学题,当他们因为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而变得完全失去希望时,他们就会得到另一份较之前一份更为容易解答的习题。

可是,情况很奇怪,他们解答这些习题的成绩要比其他一开始就做容易解答习题的孩子要差。只有当这些被弄得束手无策的孩子有了另外一位试验老师后,他们才能正常地完成容易解答的习题。这样看来,学生所谓的“蠢笨”是否也和老师有关呢?

当我们回忆起自己的求学时代时,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老师教授的课,我们总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这门课上并非我们不够聪明。

不要让人偷走你的梦,即使是在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感到穷途末路之时。看准目标,不管发生了什么。

第四篇:行到水穷处 坐看课件时

行到水穷处

坐看课件时

——刍议课件介入课堂的最佳时机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324000)陈喜燕 *** chenxy81@163.com

当教学课件褪去时尚的外衣,逐渐回归理性的定位,我们必须承认,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坚决不是课堂的必要条件。当然如果课件能在恰当的时机适时介入课堂,它也能成为一堂好课的关键。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课件介入课堂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唐朝诗人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行到水穷处”涵盖哪些方面呢?

一是行到“人力”之穷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课堂中最好能让学生直观感知,直观体验。然而现实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搬进课堂。那么当人力所不能为时,课件就可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在上三年级《吨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体验“1吨有多重”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吨的概念离学生的生活遥远而陌生,在课堂中又不可能把“1吨”搬进课堂。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采取了下列分步走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抱一抱一个大约5千克重的西瓜,让学生说说感受:5千克的西瓜有点重。接着让学生算一算:几个这样的西瓜大约重1吨?学生马上算出200个。然后教师让学生想像200个西瓜有多少,当然学生仅凭想像是无法深刻体验1吨的,这时教师适时的播放课件:动画演示200个西瓜密密麻麻的平铺在桌面上。学生马上“哇”的一声惊叫起来。至此为止,学生对1吨的体验达到了顶峰,而这样的体验深刻又丰富。

又如在上五年级的《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每个袋子里有黄色、蓝色球共10个。猜一猜,两种球各有多少个?”学生猜测后进行摸球活动。面对实验获得的15组数据,学生第二次猜测,答案仍不确定。于是把这些数据通过“电子表格”进行累加并分别求出黄球次数/总次数、蓝球次数/总次数的结果(表1)。此时学生能感受到黄球多、蓝球少,还能作出第三次推断,可能黄球6个、蓝球4个,也可能黄球7个、蓝球3个。由于实验次数偏少,此时通过实验频率还不能很好地推断出袋中两种球的确切情况,课堂上又不可能花再

多的时间去实验。这时就可以适时的请出课件帮忙——将实验次数提高到5000次,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机实验演示情况。实验结果很快出来,发现黄球次数/总次数的结果稳定在0.7左右,蓝球次数/总次数的结果稳定在0.3左右,很快就能推断出袋中黄球可能有7个,蓝球可能有3个。最后学生打开袋子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课件5000次的实验为结论的得出作出最有力的证明,它也成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因此,在课堂中碰到“人力”所不能为时,就是课件大显身手之时。这两个教学片断为“行到水穷处,坐看课件时”作了最好的注脚。

二是行到“想像”之穷时。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许多概念是具有无限性的,如直线、射线、角的边、平行线的长度等等,它们都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现实生活中你找不到一条能无限延伸的线),它们只是存在于人脑的想象之中,是人脑抽象的结果。而这种想象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因此,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无限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受年龄特征的制约,小学生对极限思想不会有深刻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淡化对极限思想的渗透,相反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加以渗透,为他们将来学习极限理论,提高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在上《直线、射线和线段》一课时,“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是一个教学难点。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想像“无数条”充满了挑战。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然后让学生画一画,能画几条就画几条;接着追问学生,还能画吗?画得完吗?最后课件动态演示:过一点画了密密麻麻的直线,怎么数也数不清。虽然课件出示的“无数条”不是真正的无数条,(因为真正的无数条是画不出来的)然而却为学生的想像找到了落脚点,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无数条”,初步培养学生的无限观念。

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的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师:我们过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公式。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师:怎么转化?

生:分一分。

演示把圆平均分成了2分,把两个半圆地拚起来,结果还是一个圆。生:多分几份试一试。

演示把一个圆分割为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并试图拚成正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到16个„„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课件继续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教师适时说“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出的结果会怎样?

生: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边越来越直了。

这个过程中从“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到“这样一直分下去”的过程就是“无限”的过程,“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就是收敛的结果。通过课件的适时演示,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巨大价值。

由此看来,课件确实能成就一堂好课,如果课件都能在最佳时机介入的话。当课堂行到水穷处时,学生不用学王维老先生,无奈的“坐看云起时”,而是可以饶有兴致的“坐看课件时”,在教师的引领下顺利的跨越过学习中的暗礁,安然通向思想的彼岸。

第五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详谈英语78分备考

中岁颇好道,完善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题记

特别欣赏王维诗中的禅意。守的云开见月明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超脱释然,正如彼时的他,正如此时的我。

穿上梦寐已久的学士袍,却终没能像想象无数次的情景一样欣喜地大声喊出,我们毕业了。大学的四年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我不知道这段记忆是否终究会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被淡忘,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点滴和片段;我不知道那些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们是否会如人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显现得弥足珍贵;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的种种,却会是此生最难忘的经历。

我没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却深知做事要分轻重缓急的道理,所以在考研的路上抵制住了种种诱惑,放弃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他们旅游电影聚餐恋爱,他们滋润着他们的日子。我和研友每天背着满满一书包的书,骑着单车穿梭于自习室和图书馆之间。你问我们是否会羡慕他们?不,亲爱的战友们,有梦的孩子才最被人羡慕。

我没有异于常人的耐力和毅力,却有着别人不敢做的梦,旁人的种种目光,赞赏也好,不屑也罢,丝毫不能改变我对梦想的坚持。人说坚持和固执只有一线之差,不能否认,我也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梦想庞大到不是渺小的我所能承受。我不敢告诉一直反对我报人大的家人,在他们面前,我只能故作坚强地以自信满满的姿态出现。最崩溃的时候在是十一月份做完几套基础课的真题卷,连错二十多分的选择题彻底否定了我多月背书的成果,也把我的辛苦堆砌的自信和决心打击得一塌糊涂。委屈,不甘,倔强……图书馆到自习室的路上泪水就顺着脸滑了下来,却依旧微笑着对家里说一切都好,然后拨通了飞向哪里学长的电话。感谢他,在连我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时候却说看好我。研友也在一边细细开导,高原期大家都会遇到,你在经历的不过是每一个考研战士的必经之路。慢慢地也就冷静了下来,竟也渐渐有了些阿Q精神,不怕错的多,只怕不错发现不了盲点。

言归正传。着重谈谈我英语备考,我大学专业是英语,但鉴于我转专业前是理工科以及转行法律后频繁翘课等各种原因,我大学英语学得并不精通。最终分数不算高,但性价比还不错,所以斗胆在八九十的英语达人前献丑,希望给困惑中的战士一点启发。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要因为是英语专业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六级高分而以为胜人一筹。过专八和考研英语高分并不对等,四级不理想的却完胜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不论你之前英语如何,请一定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见证过奇迹的你也会成为创造奇迹的那个人。

其次,考研英语复习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Easier said than to be done.当面对厚厚的词汇书束手无策时,当阅读理解错的题占据大片江山时,也就是该培养越挫越勇的精神之时。备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所以暴露的问题越多就越能体现价值,因为它可以使你避免在考场上犯同样的错误。

Above all,在人家对应试教育怨声载道时,学法律的你不妨用法律人的理性思维来看待应试教育。每种英语考试都有其软肋,那就是在命题人年复一年的命题中我们会发现一套独有的应试模式,真题的套数越多,暴露的套路也就越清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各类近乎拿满分的托福达人纷纷出现,迫使老外慌忙改革托福模式。各考试的套路也是新东方等辅导机构上下而求索的。聪明的你看到这里应该明白,短短几个月,攻克考研英语的秘诀在于,研究模式,寻求对策,智取之。

关于单词。我个人而言,四级六级中口专四专八考研……一律没有背过单词。不是我不想背,每每见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词汇书就会刹那把刚刚背的想法掐灭:你想得太天真了。单词到底背不背,我认为因人而异。做个小测试。抽近年的三套真题卷,定时做其中的阅读部分(每篇十五分钟),把做错的和不确定的题都做上标记并加以订正。其实很多题目都可以由主旨推出答案(后面我会详细提到)。分析原因,如果因为读不懂文章而对主旨的把握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或者因为生词太多而影响到对作者观点的理解——简言之就是生词对题目的准确率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开始背单词吧。基础好些的看看高频词汇足矣,基础不好的背背新东方星火之类的也很好。词汇书尽量选择精简的,有利于提高背单词的欲望。

关于辅导班。在考研期间我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的培训,辅导班的作用只是心里安慰,而我又恰巧比较自信,认为得高分的秘诀在于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报哪个辅导班听到了哪些押题。最后,有听说不少报了一万多的钻石班保过班没过的,而我和研友从没报班却分别被人大和复旦录取。

关于阅读。从分值的分布上就可以看出,得阅读者得英语。完型比较便宜,小作文基本都能达到平均分,翻译大家得分普遍低——阅读提升空间是最大的。有人说新概念三和英语阅读难度相当,多背背有好处。对这一说法,我不敢苟同。在高中阶段我接触过新概念三和四,对提升语感可以说有一定作用,但这是一个耗时间的工作,而备考时间精力都有限,加上新概念和英语阅读的方向存在一定差异,性价比便不会很理想。模拟题也是我不愿花时间的资料。几十位专家花几个月时间出英语真题五篇阅读,相形之下是几位学者短时间内出版三五百篇阅读,题目质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备考期间,我没有几篇阅读练手,也没有看过新概念或者海外的报刊杂志,我只是反反复复做真题,尽量让自己的做题思路向出题人的思路接近。阅读训练最优推荐如下:

第一轮,王若平阅读手记& 93分英语达人的阅读笔记。“主旨是解,概括性是解,相似选项解在其中……”与市面上的辅导书差别在于,他们是从考生的角度来判断题目选项的正确性。接触王若平的书是在十一月份,对近年的真题已经比较熟悉,所以买了94-04年的那版,尽管年份较早篇章题目略有差异,还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三五天练一两篇阅读的我自信却总不比他们少,大概也就是因为当别人在题海战术中磕磕碰碰地摸索做题最佳方法,还时不时被接连的错误打击得遍体鳞伤时,我已经将大师们传授的经验烂熟于心,并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吧。

第二轮,张剑黄皮书。对这本几乎人手一本的书,我的看法比较中立——解析比较详细,但他对选项的分析站在出题人的角度直接导致陷阱对考生而言不够一目了然。比如所谓的“偷梁换柱”,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可若是每道题目的四个选项都一一与原文对比,找出偷换的概念或词语,恐怕时间上不允许。在第一轮的铺垫后这一轮的主要工作就是换位思考,看看主题人如何设置陷阱让你钻,然后对比,看看第一轮的攻略是否足以应对。相信经过这两轮的工作,应对考研阅读的能力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第三轮,按年份编的成套真题。可以是黄皮书赠送本,也可以是星火或新东方。掐时间从头到尾练习真题,充分重视这一轮的错题,它们是你潜意识里容易和出题人的思路出现分歧的地方。

关于作文。在听闻北京对作文压分比较严重后,在这一块没少下功夫,所幸收获颇丰。历年作文可以归结为三个出题方向——

1.正面的价值观念A+:如乐观,合作等

2.正面的社会现象B+:如文化融合 3.负面的社会现象B-:如环境污染。

我们要做的是浏览(浏览即可,无需背诵)各种范文,然后集百家之长自己写对应的三篇文章,反复修改直至完美。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写的范文最终要求达到:

1.显眼部分新颖,包括开头,句首,结尾。所谓新颖就是用反问句,名人名言,感叹句等各种新鲜的句式替换陈旧的说法。这些部分可以在其他同类文章中通用,即传说中一劳永逸的模板,要重点处理,舍得花时间。

2.文中尽量用新鲜词汇和短语,提高文章层次。如改用tremendous代替big,numerous代替many等等。

3.运用例子充实原文。例子需要具有多面性,如刘翔放弃北京奥运后不气馁,这个例子中就可以运用到乐观,坚强,坚持,成功等各个主题的作文里。

4.这三篇文章怎么精雕细琢都不为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让老师帮忙修改润色,因为写好它们可以给你省下不少考场上思考好词佳句的时间。最后一步是加以背诵并默写。其实之前反复修改作文的步骤已在你脑海里一此次加深了印象,沿着自己的思路背好这三篇文章不是难事。我和研友经过对历年作文的分析,成功预测出11年大作文的具体方向是第一种A+,说我们在考场上思如泉涌下笔如飞毫不夸张——我们都只用了大概15分钟的时间写出了高品质的大作文。

关于答题顺序。我在答完三篇阅读后往往会有疲倦感,接下来的答题会不顺畅,所以在五篇阅读中我穿插了大小作文。个人答题顺序是,三篇阅读、小作文、大作文、后两篇阅读、完型、翻译。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关于学校选择。名校情结能理解,但不要跟风,不估计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如果,你伸伸手可以够到你的梦想,我支持你。如果你踮踮脚有机会,I back u up.但是,若你平时自我评估离分数线差距很大,总想着这门科超常那门科考运好或许侥幸能过,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个学校呢?到了调剂的时候,非但不会有这么多选择的余地,很多稍好的如上大之类的学校若有名额空缺,往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也许对一些不了解我的情况的人来说,我的结果惊艳得有些意料之外,但我自身是结合了自身的实力和人大法硕的报考难度,报考人大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最后的人大缩招,推免生增加以及自己发挥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对我有影响,但影响并没有在预计范围之外。

关于临场发挥(小锦囊,留作临考前看)。To be frank,我这部分做得不理想。宾馆隔音效果差,不知哪间屋大半夜歌舞升平,直接导致我考政治前一晚彻夜失眠。三个小时的政治下来脑力近乎透支,中午想小睡一会,哪知隔壁特别不体谅,一直大声讲电话。礼貌

要求降低音量遭拒绝,强压住怒火去考下午英语,考场上觉得脑袋很重身体很轻,状态特别差,耳边一直是中午隔壁大叔不友善的声音“小姑娘,你要考试,我也要工作,ok?“。半猜半蒙做了三篇阅读,感觉差的简直有摔试卷走人的冲动。好在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冷静,不能因小失大,而且大小作文写得顺畅,才慢慢进入了状态。不幸中的万幸是我做题速度比较快,有时间回看前三篇阅读,竟发现错了一半以上,及时订正后,才放心地舒了口气。我想说的是,也许你会遇到一些措手不及的突发情况,比如像我一样没休息好,比如某门科目发挥很不理想,比如来不及做完试卷,比如差点迟到了半小时,比如没带齐证件或者答题卡填错了顺序,让你气恼,郁闷,伤心,你觉得大半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你觉得自己的梦想变得好远,甚至想到了放弃考试。首先,当然,在考试前你要反复提醒自己事事小心,时时在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不可挽回,一定要冷静,想想不能影响到接下来的考试,毕竟没有到最后只有不放弃,还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考研,真的是一个充实又快乐的过程,或许未来,再也不会有这样起早贪黑,为未来为理想在图书馆自习室,抱着一摞摞在自己眼中比什么都重要的宝贝书来回奔波的日子。走过这一段朝夕相处的时光,周遭相互扶持的研友们也都会天各一方有不同的际遇。So,enjoy it.心怀感恩,从容淡定。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对苦,对难,投以冷眼,考研战士们,向前!

下载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生物组何伟伟 本节内容是必修1教材的第1节,它的学习是为后续知识做铺垫,共用2课时。第二节课所讲的知识点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主要是通......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一)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

    从学生设问法到学生设题法

    从“学生设问法”到“学生设题法” 语文阅读的“学生设问法”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

    【认准原版】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冲刺攻略大全(编辑整理者:穷而益坚)

    文言文阅读一.史传文史传文一般篇幅不短,作为考场选文又不得不考虑选文的字数,因此命题者往往要删改,这就使得其跳跃性大,其事例更为集中。考生要留意这一点。下面说一下文言文人......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从课本到高考)(精选五篇)

    目录一.课本溯源(母题)........................... 1二.比较法的理论依据........................... 2三.子题........................... 2四.直击高考(子题).......................

    29年高考变迁:从雷锋精神到话题作文

    29年高考变迁:从雷锋精神到话题作文 到2005年,恢复高考已经进行了29年。有关专家分析说,因为高考作文的时代气息极其浓烈,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专家分析说,自......

    从寒假到高考,高三学生如何高效应考

    从寒假到高考,高三学生如何高效应考 (2010-02-02 00:10:35) 转载▼ 从寒假到四月初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这段复习时间,是高三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目前,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同......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