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历危机,二本生源危机
学历贬值“校历”被看重 二本生源危机蔓延
据媒体报道,今年在湖北招生的87所二本院校再次征集528个志愿,这是湖北省二本首次出现再次征集志愿的现象。北京、广西、安徽、吉林等地的二本高校,也征集了两次志愿。实际上,四川、河南和宁夏几年前就出现了这种现象,2012年有的省份甚至出现了众多高校零投档。生源危机在全面辐射高职高专院校的同时,逐渐向本科高校蔓延。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响亮的称呼,一个家庭出了个大学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大事。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今,除非是考上名牌大学,一般的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变成“大白菜”,大学生头上的光环正逐渐消失。一些人毕业即失业或待业,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自然会出现弃考、不填志愿或不报到的现象。
当多数适龄青年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社会便可能从重学历变为重“校历”(重视学生是从哪所学校毕业的),这是因为对一个人的远距离判断,最直观、最外显的就是“校历”。竞争重心上移,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过去,而一般的院校吸引力大不如前。这是水涨船高的结果,也是学历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逐渐蔓延的高校生源危机,本人认为:第一,应控制高等教育规模,走内涵发展道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从规模发展转移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轨道上来。由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下降,未来几年一些层次较低的高校将招不到足够的学生,甚至面临倒闭。但目前许多准备“升本”和更名“大学”的高校,为达到规定的办学规模要求,仍在热衷于扩大校区、大兴土木,积极争取扩大招生规模。为改变这一趋势,亟须对《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进行修订,使院校设置条件更重质量和水平,降低对规模的要求。
第二,结合时代需要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出现的农村中小学并校,不仅是因为学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进入城市导致农村学童减少,也因为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使是鼓励生育也很难提高人口出生率,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日本、韩国的少子化进程都导致大学适龄青年不足,即便是台湾这样多子多福传统观念得到顽强保存的地区,现在也成为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之一,高校严重缺乏生源,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未来几年,高校洗牌在所难免,社会各界尤其是部分高校和主管部门应做好思想准备。
第二篇:生源危机已蔓延至二本 高校洗牌或在所难免
生源危机已蔓延至二本 高校洗牌或在所难免
湖北二本首现两次征集志愿 全国多省市二本录不满
生源危机已蔓延至二本院校
高校“洗牌”或在所难免
昨天,省招办透露,在湖北招生的87所二本院校再次征集528个志愿,这是我省二本首次出现再次征集志愿的现象。
省招办介绍,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后仍有部分院校招生计划未完成,我省对第二批本科生源不足院校再次公开征集志愿。记者发现,再次征集志愿二本院校均为外省高校,共有87所征集528个志愿,其中理科399个,文科129个。
这是我省二本院校首次出现两次征集志愿的现象。不仅我省,今年北京、广西、安徽、吉林等地的二本高校,也征集了两次志愿。而四川、河南和宁夏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2010年在河南招生的近百所二本院校遭零投档,这些学校的一志愿线上生源无人填报志愿。2011年山东省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后,仍有43所文科、25所理科院校出现录取控制线上考生零投档的现象。
作为生源大省,我省往年只是在高职中出现录不满的现象,今年二本居然有87所高校再次征集志愿。当然,从批次线上的考生数量来说,二本院校是不缺生源的,但有这么多学校两次征集志愿,这说明考生家长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
全国各地的高招情况表明,生源危机愈演愈烈,如今已蔓延至二本院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壮大,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考生和家长的教育选择更加理性化,一些高校的生源危机可能会越来越突出。
专家称,在可预计的将来,高校“洗牌”或在所难免,一些没有特色、定位不准的高校,如果还不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实力,将会面临关门或被合并的结局。
第三篇:生源危机下的高职院校生存法则
生源危机下的高职院校生存法则
文/王传言
2011年,教育部计划从全国933万高考报名人数中录取675万人,报名人数下降而录取人数上升,平均录取率比上一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而根据我国教育规划,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2015年要达到2250万人,2020年要达到2350万人,比现在只增不减。一些中职学校为了确保招生人数,不惜“花钱买生源”。(7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生源危机,来源于考生人数的总量减少。而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录取率,对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在高职院校中又可分为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两类。对于这两类院校,尽管公办有着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但仍旧存在不小的压力。在国家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工程中,国内仅有百余所的名额。但是在面临着生源危机的情况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争取到足额的生源将会是众多高职院校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国的高职教育在生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也显得举步维艰,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职教育的中国模式呢?如何才能在生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寻求自身的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人才之路是摆在中国教育界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生存法则之一:注册入学。这种录取学生的方式出现在中职院校中,后被高职院校采用。位于南京的三江学院将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试点。江苏省教育厅也已经将26所院校进行试点注册入学的方式进行录取。简而言之,这样的注册入学方式在形式上解决了“一考定终身”的固定模式。在那些分数不在统招范围之内的学生,采用学生申请和学校考核的方式进行双向录取方式的决定。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新的模式。对于探索招生工作的创新意义非凡,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注册入学方式假如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尤其是信息不透明的话就最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和“招生黑幕”。试想,一个学生由于成绩失策特别想入学,必然会对那些有权力的招生人员进行寻租行为。如何解决注册入学过程中的权力寻租问题乃是这样的一种改革方式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生存法则之二:一足两翼。学历教育是“足”,“两翼”一是产学研结合,一是对外培训服务。可以说,高职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学历教育,否则没有立足之本。其次还要在本位之外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产学研的结合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因为高职院校一般是重视职业的教育而忽视研究的深入。对外培训项目的扩展乃是一种自收自支获得财政资源的方式。但是发展一足两翼的高职教育模式必须要坚持一种何为本的问题,那就是时刻把握住学历教育这个本源。否则两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大量的非学历教育尤其是对外服务项目的开展,但大有一种舍本逐末的态势。所以,如何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能把握就不能将高职教育真正办好落实到实处去。
生存法则之三:面向市场。在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下进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课题,所以,各地的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大国和服务型大国迈进。在制造业突飞猛进的时候,中国内高职院校纷纷设置于此相适应的专业和院校,但随着制造业的弱化,中国服务外包业开始了迅猛发展。于此相适应的众多职业院校开始设置于此相适应的服务外包专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所公办独立建制的高职院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的成立也在这个市场为主导的时刻应运而生。
可以说,无论是注册入学、一足两翼还是面向市场都是高职院校在进行一种内涵型发展的潜力挖掘。在生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必然会出现某些高职院校的萎缩。面对市场,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这也有利于中国高职教育办学的资源优化。但是要防止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当行为,引导中国的高职教育办出中国的特色。
第四篇: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不仅仅是“公关”
危机公关,又称“公共关系”,是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系列公共活动。
公共关系专业,即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这一专业是从美国传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专业。我国开设公共关系专业的高校: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等。其中,中山大学是我国开设最早,实力最强的。
危机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发展之中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就会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具有突发性、聚焦性、紧迫性、破坏性的特点。尤其在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与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旦负面信息出现,在分秒钟之内,便可传遍全球,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使得种种危机的破坏力大大增强。危机公关也显得日益重要。
经典的危机公关案例常被人津津乐道。如:在洛克菲勒旗下公司出现劳资纠纷时,艾维·李建议洛克菲勒,聘请劳工领袖参与解决这次劳资纠纷,广泛进行慈善捐赠,创建基金会;增加工资、方便儿童度假、救贫济困等。丰田章男在“召回门”事件发生后道歉。阿迪达斯在遭到环保组织抵制小袋鼠皮做成的球鞋时,发起“保护袋鼠”运动等等。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被证实后,为自己的撒谎行为做出了诚挚的忏悔,最终赢得了谅解。
纵观政府部门以及各大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所采取的策略,无非是:及时遏制事件进展,寻找事件发生原因,与外界媒体公众积极沟通、承认错误、让别人为自己说话、转移视线等等。说直白些,就是改变公众视线,控制话语权,把自己“洗白”,重塑良好形象。
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紧靠言语沟通和做好表面工作等措施,只能在短期内安抚大众,并不能完全性挽回企业形象,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在泰诺胶囊出现致死7人的案例后,强生公司积极采取措施,药品全部回收,停止一切泰诺胶囊的流通,并调查事件真相,及时向公众公布进展,最终发现并公布胶囊中的氰化物是人为投放的。然而,从他们所做的民意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顾客都表示不会再服用泰诺胶囊,甚至强生公司的其他药品。可见,强生公司的上述策略只在短期内遏制了事件进展,并没有完全扭转自身形象。为挽回公众信心,做了一项新发明,使用三层密封包装。新包装更加安全、可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投毒事件的发生,至此打消了公众疑虑,强生公司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
危机公关绝不是“塑造形象”那么简单,而是对企业领导者的眼光、判断力的考验。比如西南航空公司,在七八十年代美国航空业最不景气的时候,整个美国航空业亏损。面临各大航空公司的强有力竞争,西南航空公司实行了低成本的战略:短途飞行、不提供正正餐、没有头等仓、使用燃烧率最高的机型等,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它也因为高效、便捷、低价,赢得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促使公司成为逆境下盈利的极少数公司之一。
可见,“公关”不是与政府搞好关系,也不是“丑闻消音器”,仅靠实施一些暂时性的、表面性的措施,忽悠大众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只能掩盖企业的漏洞,解决的了一时的形象问题,解决不了企业内部真实存在的长期性、实质性危机。真正的危机公关还需要企业从长远出发、视危机为机遇,从危机当中发现企业的短板、漏洞,及时进行补缺,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好的定位,实施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使企业从危机当中获取能量,实现更好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公关。
第五篇:危机公关
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
危机背景
今年央视“3•15”晚会,扔出首枚重磅炸弹,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之一锦湖轮胎原料大量掺假,为减少成本不按照比例掺胶,而使用大量返炼胶,严重影响轮胎的质量,给采用其品牌轮胎的汽车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晚会报道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锦湖轮胎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锦湖轮胎却在16号中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坚持报道“不准确”——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
企业介绍
锦湖轮胎是由韩国八大集团之一的锦湖韩亚集团在中国投资兴建的大型专业轮胎生产企业,锦湖轮胎是全球十大轮胎企业之一,在国内为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神龙汽车、一汽轿车、奇瑞、比亚迪、长城汽车、哈飞汽车、华晨汽车等12家汽车企业的35款车型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其行业的特殊地位,使得锦湖轮胎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车企被锦湖轮胎事件拖累。锦湖轮胎正面临一场信任危机的风暴。
危机公关的事实
1.2007年开始,不少锦湖轮胎的车主反映,新买的轮胎跑了几公里就出现“鼓包”和“裂纹”现象。
2.2009年国家质量总局曾通报锦湖轮胎存在较为严重的鼓包和裂纹现象。
3.锦湖轮胎曾在美国市场上两次召回有问题的轮胎(2004年和2006年),其中一次轮胎召回数量高达7万多条。
锦湖危机公关手段
Ⅰ.3月16号,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坚持报道“不准确”——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拖延时间,错过时机)
Ⅱ.3月17号,央视跟进报道,反驳锦湖的澄清声明。对此锦湖轮胎称,公司正配和国家质检部门进行检测,会公布官方声明做回应。(态度傲慢)
Ⅲ.3月18号,工信部办公厅发布消息,将“积极配合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查处”大批媒体开始更风深入挖掘锦湖问题:媒体质疑锦湖其他工厂生产的轮胎也有质量危机,锦湖不予回应,媒体继续爆出锦湖3C认证被没收,锦湖否认,后来不得不承认。(逃避问题,延续危机)
Ⅳ.3月21号,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总裁李汉燮在央视正式向广大消费者道歉并承认其天津公司产品和管理有问题,同时宣布天津公司管理负责人员被免职,承诺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锦湖轮胎有限公司问题范围后申请召回,承诺公司对于锦湖轮胎质量问题进行快速处理,但是对召回具体时间、具体步骤并未提及。(缺乏诚意,漠视消费者)Ⅴ.4月15号。锦湖轮胎宣布开始召回轮胎,但召回需要消费者提前预约,要根据指定日期到指定店面跟换,并且公休日休息。而锦湖轮胎在宣布召回后,曾在官网上短暂公布检测点名单,但随后又撇下检测点名单。(大爷式的召回行动,情况更加恶化)
锦湖危机公关效果分析
尽管做出上述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但效果不佳,未得到公众认可。虽然研究分析发现在前两年发生的丰田召回事件有很多相似点,但是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危机公关。
建议危机公关策划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向消费者表示歉意,表明态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并将在事情发生后期的补救措施提供给媒体。
二、致函央视表示道歉和接受监督,央视是国内最权威的媒体,像央视表示企业已经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表示公司对问题的重视,并愿意接受央视的进一步跟综和调查。
三、四、在官网启动交流平台,24小时解答消费者的疑问,同时在新浪微博等主流媒体设置交流平台,鼓励消费者提出建议和质疑,凡是建议合理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质量追检活动,在全国各个生产厂进行质量督察,追检活动每月一次,持续半年,鉴定结果在主流媒体公上布。抓住汽车用户的心理,到4S店参加质检,凡是一年内使用锦湖轮胎者,每月可获赠中石化的50元油券,为期一年。
六、对客户的承诺,召回所有问题轮胎,原来生产的问题轮胎全部下架,并进行摧毁,对卖出的轮胎进行质检,问题轮胎无条件提供更换,对故障轮胎进行免费维护,坚持贯彻实施到各个地区。
七、大型的市场营销活动:新款车型的展示、为期两天的赛车比赛、在展厅公开汽车生产,轮胎制作过程,增加了解信任,与此同时转移公众视线。
八、2012年的3月15号,邀请央视再次对锦湖轮胎进行跟踪报道,公布质监局抽样检测的结果,召开新闻发布会,将锦湖在过去一年所做的努力和改进以及取得的效果向观众展示。
策划总结
我们希望通过一年的时间,让锦湖轮胎从失信的道德缺失中走出来,重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重新赢回市场的信任。我们希望借助丰田召回门的成功之处制定一套长期完整的公关方案,使这次危机转危为安,重塑企业形象的同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