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作者:荷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3期
摘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是发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技的引导作用。改革高校内部料研管理体制,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激励机制。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走向正轨。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管理体制 引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c)-0212-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转化,与生产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变成新产品或新技术。高等学校作为科学技术密集的生产实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诉重要的先锋作用。高校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成效显著,既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迅猛发展,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特别是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使高校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稳步的增长。
虽然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来看,还远远不够,许多优秀成果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转化。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1.1 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有局限性
据统计,高校每年大约产生20000项科技成果。从近些年高校申请专利数量和科技成聚转化数量对比来看,高校很多科研成果都没有被充分利用,与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没能有效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无关系。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许多教师在中报科技项目时,过多地强调个人研究必趣,没能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使得很多获得专利的科技成果存放在“档案柜”里,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部分科研人员把研究成果神秘化并“秘而不宣”;或把产业化资金当作科研经费使用等等。造成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2 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上的制约
高校现行的满负荷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分散了教科人员从事科技开发的精力,以获得的项目数,出版的专著数,发表的论文数,获奖的成果数为主要依据的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也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僵化的用人机制使科技工作者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成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成果缺乏向成熟技术、产品转化的资金资助体制的支持。
1.3 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科技工作行承担大量教学与科研任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而更多地依赖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国,高校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发达,为企业和高校科技工作者提供的信息、法律咨询服务有限,资产评估缺乏权威性。同时,人们对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
1.4 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和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科目,科技成果转化及其支撑条件的建设滞后的状况制约科技成果的转化;从社会层面上看,缺乏规避风险的有效机制,使政府和企业的资金不敢放手投入高校的成果转化。
1.5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具有其他组织机构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从事科研活动和科技产业化工作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正当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时,会极大地影响了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一些教师也担心科技产业化工作失败后会影响到自己作为教师的相关待遇,因此不愿意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2 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解决扼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办法,首先要加强思想认识,理顺高校产权关系,改革高校内部科研管理体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平台,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良的资金保障,强化转化的激励机制。
2.1 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积极引导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高校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合理安排工作量,使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专门从事科研工作。包括深入企业调研,到企业兼职合作研究,进行产品开发,做工业性现场试验,创办高科技企业,促进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高校教师在完成额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进行科学研究,做好科技成果不断完善和推广转化工作。第二,允许承担有应用前景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申请暂不承担教学任务,全力投入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津贴可以在科研经费或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列支。第三,支持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到企业兼职、技术入股。科研人员可以申请留职创业,工资和各项津贴由本人承担,并向学校交付一定费用,使用学校知识产权的支付相应费用。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工作后,允许他们回到高校,竞争上岗。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要建立适当激励机制,既有利于大学宽松的,自由的研究环境,又有利于队伍的整合和学科的交叉,能产生新的生长点。对高校现行的管理方式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2.2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面向市场
要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技术发明,并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科研从源头做起,在课题立项时对有开发前景的项目建立档案,进行追踪管理。以产业化为目标,确定科研课题,转化科研成果。这就需要我们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一方而探入了解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和应用方向,进行成果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前景预测;另一方面,对一个需求技术的企业要进行实地调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高校和生产企业之间才能产生纽带。
2.3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成果转化后的技术服务意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转化成果的过程中,是连接高校科研技术人员和企业的桥梁,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要协助科研技术人员帮助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其素质。对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要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建立自己的技术跟踪服务队伍,不断地开发出新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2.4 建立一支离水平的高校科研管理队伍
第二篇:2018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引导
2018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
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要求,围绕我省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任务,根据《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专家论证编制而成。具体要求如下:
一、支持方向和领域
2018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重点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转化推广的科技成果来源不限,重点支持近五年来取得的拥有有效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审定证书、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价等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且须在“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或登记备案,并在山西省境内转化推广(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入滇项目除外)。通过成果转移转化,形成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备(包括首台套、样品、样机等)等,可显著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公共健康水平。
二、重点支持范围
(一)公共性服务补助
支持科技管理部门、产学研单位成立的或独立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等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
(二)奖励性后补助和协议后补助
重点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先进且具有转化推广前景,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示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1、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的项目。
2、上市或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3、对接2017年5月16日《关于开展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的通知》(晋科函〔2017〕44号)征集遴选的项目。
4、支持列入部省会商和厅市会商议题的相关项目。
5、对接前期省重点研发等计划支持过,并能转化示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支持方式、申报条件和申报资料 本次计划通过三种方式予以支持。
(一)公共性服务补助
公共性服务补助主要引导和支持科技管理部门、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等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 据申报单位开展工作实际绩效和预期目标,择优立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以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主导产业发展。
1、申报条件和要求
1)科技管理部门申报条件:①内设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管理规范,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②设有支持本地区或本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经费;③制定了切合本地区或本行业实际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④依托“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子平台,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活动;⑤支持本地区或本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活动,提供相关服务,成效显著;⑥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
2)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包括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和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申报条件:①要求内设机构健全,管理规范,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②配备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的专业性人才和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能力;③依托“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子平台,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活动;④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提供服务,成效显著;⑤机构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
3)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申报条件:①申报主体为各类开发区(园区);②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政策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措施,具有专业管理机构和人才团队;③设有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或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④具有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⑤在“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注册为分级管理机构,有专职的管理人 员;⑥区内企业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导,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⑦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聚集度较高,支柱产业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好,科技附加值高,能够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或行业发展;⑧开发区(园区)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
4)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是指由科技部或省科技厅认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申报条件:①联盟牵头单位须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制度;②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发展等提供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③依托“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子平台,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活动;④支持经费由联盟牵头单位负责管理,联盟理事长为项目负责人。
2、申报材料
1)《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申报书(公共性服务补助)》;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图文并茂的PPT一份(统一用WPS软件制作,带音频,时间8分钟以内),以光盘或u盘形式随纸质材料一并提交;
4)科技管理部门还需提供以下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和绩效情况;本地区或本行业财政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或计划)经费证明、立项文件、合同等相关佐证材料;
5)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还需提供以下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情况;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合同;相关佐证材料; 6)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还需提供以下材料:开展工作和绩效情况;国家级或省级联盟的认定文件;联盟成立的合作协议;联盟经费筹集与使用的有关制度和情况;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成效的佐证材料。
(二)奖励性后补助和协议后补助
奖励性后补助是对已完成转化推广,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的项目,通过评估、考察择优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原则上当年下达。
协议后补助是针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考察,择优立项,并签订计划任务书,立项时酌情给予一定的引导经费,在项目实施期限内,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酌情拨付后续经费,项目完成后通过结题验收,根据专家评定的任务完成情况拨付剩余经费。
1、申报条件和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央驻晋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奖励性后补助要求项目必须已在企业落地转化,申报协议后补助要求项目要有产学研合作基础,在企业落地转化。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入滇项目应与受援地有对接单位;
2)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
3)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中级)或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并具有3年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
4)具有与实施项目相匹配的资金筹措和转化应用推广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体系和推广模式;
5)项目组成员构成应科学合理,须涵盖科研、管理、推广、生产应用等多方面人员;
6)项目申报单位转化他人科技成果时,应与成果所有人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明确任务分工、相关投入、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等事项;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协议后补助项目;
7)协议后补助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重大项目可延长至5年;
8)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且尚未验收结题的项目不予支持,同一项目负责人只能在研或申报一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
2、申报材料
1)《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申报书(奖励性后补助或协议后补助)》;
2)奖励性后补助提供已完成转化项目总结,协议后补助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图文并茂的PPT一份(统一用WPS软件制作,带音频,时间8分钟以内),以光盘或u盘形式随纸质材料一并提交;
4)相关附件包括: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和有关资信证明;上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和纳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证明;项目负责人职称和在本单位任职或受聘期限等证明材料;技术转让合同或推广合作协议;成果鉴定或评价证书、科技奖励证书、品种审定证书、专利证书或软件著作权证书等相关成果证明材料;产品检测(检验)报告或用户试用报告;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 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环评报告或文件等);项目转化推广的应用证明等相关材料。
(三)项目预算编制应科学合理,不能弄虚作假
项目申请后,需要经过形式审查、专业评审、预算评审和现场考察等环节,择优立项。如果预算虚报,超过合理预算的将不予立项。项目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政府资金起引导作用。申请财政资助金额在80万(含)以上的须同时填报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
四、申报程序和受理方式
(一)注册登录
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根据“山西科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相关要求进行身份注册和实名认证,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项目申报。已注册过的单位和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二)项目负责人填报
项目负责人登录“山西科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申报系统,根据《指南》提出的申报项目类别,按照提示,在线填写、提交申报书。
(三)申报单位审核
申报单位登录“山西科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行项目申报的电子审批。网络申报成功后,申报单位将生成的带水印的书面申报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五份、签字盖章后连同PPT电子版报送至组织推荐单位,由组织推荐单位签字盖章后集中报送(申报材料切勿使用合页夹装订)。
(四)组织推荐单位汇总、审核、报送科技厅
组织推荐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在网上申报日期截止前完成网上电子审核,并将项目汇总表(盖章)和纸质《项目申报书》统一报送。申报材料不退还,请申报单位自行留档。
材料报送地点:纸质材料、PPT(由组织推荐单位统一整理汇总)报送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省科技厅917办公室)。
网络申报受理时间:2018年3月16日至4月24日。纸质材料受理时间:2018年4月20日至5月4日。
(五)业务咨询单位和联系方式: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鸿禄
联系电话:0351-2023903 *** 省科技厅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处 联 系 人:李武魁 联系电话:0351-4046610
第三篇:2017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
2017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科技计划有关管理办法,现组织实施2017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
(一)支持方向和领域
2017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支持能够推动我省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煤层气开发、生物医药、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我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旅游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健康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并在山西省境内转化推广(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入滇项目除外),具有先进性、成熟性和适用性。通过转化能形成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备(包括首台套、样品、样机等)等,而且能形成示范工程、示范效应或示范基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或带动辐 射周边地区的发展。重点转化推广近五年来通过鉴定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拥有有效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新品种审定证书或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等的优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科技成果可以是自有科技成果,也可以是国内外他人的科技成果。通过转移转化,可实现以下目标:
1、能够显著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或者能够形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产业;
2、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公共安全水平;
3、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以及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4、能够改善民生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
5、能够促进我省特色农业或者农村经济发展的;
6、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入滇等能够加快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
(二)支持方式、申报要求和申报资料 本次计划通过三种方式予以支持。
1、公共性服务补助
公共性服务补助主要引导和支持科技管理部门、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等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根据申报单位开展工作实际绩效和预期目标,择优立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以便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主导产业发展。
(1)申报要求:
申报公共性服务补助的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
a、公共性服务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应为科技管理部门、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或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
b、科技管理部门内设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管理规范,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设有支持本地区或本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经费;制定了切合本地区或本行业实际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并对本地区或本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支持本地区或本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活动,提供相关服务,成效显著。项目负责人为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
c、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应为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内设机构健全,管理规范,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具备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的专业性人才,人员配备合理;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和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能力;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成效显著。项目负责人为机构负责人。
d、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是指由省科技厅或科技部认定核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联盟牵头单位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发展促进等工作提供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支持经费由联盟牵头单位负责管理,牵头单位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
(2)申报材料
a、《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申报书(公共性服务补助)》;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图文并茂的PPT一份,以光盘形式随纸质材料一并提交; d、科技管理部门还需提供以下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总结和绩效情况;本地区或本行业财政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或计划)经费证明、立项文件、合同;相关佐证材料;
e、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还需提供以下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性服务工作总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合同;相关佐证材料;
f、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还需提供以下材料:工作总结和绩效情况;国家级或省级联盟的认定文件;联盟成立的合作协议;联盟经费筹集与使用的有关制度和情况;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成效的佐证材料。
2、奖励性后补助
对已经完成转化推广,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示范效应或建立了能带动相关产业或周边地区发展的示范基地的申报项目,通过评估、考察择优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补助,原则上当年下达。
(1)申报要求
a、申报单位应为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转制院所、中央驻晋研究院所或医疗机构。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入滇项目的申报单位可为大学、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同时与受援地有对接单位;
b、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
c、项目负责人应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中级)或硕士 以上学历(含硕士)的科研人员,并有3年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
d、具有与实施项目相匹配的资金筹措和转化应用推广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体系和推广模式;
e、项目组成员构成应科学合理,涵盖科研、管理、推广、生产应用等多方面人员;
f、优先立项支持具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
(2)申报材料
a、《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申报书(奖励性后补助)》; b、已完成转化项目总结;
c、图文并茂的PPT一份,以光盘形式随纸质材料一并提交; d、相关附件,包括: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和有关资信证明; 上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和纳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证明;项目负责人职称和在本单位任职或受聘期限等证明材料;技术转让合同或推广合作协议;成果鉴定证书、科技奖励证书、品种审定证书、专利证书或软件著作权证书等;产品检测(检验)报告或用户试用报告;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环评报告或文件等); 转化推广应用证明相关材料。其他相关材料。
3、协议后补助
针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考察,择优立项,并签订计划任务书,立项时酌情给予一定的引导经费,在项目实施期限内,根据 5 项目实施情况酌情拨付后续经费。
(1)重点支持以下几类项目:
a、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实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支持经省科技厅或科技部认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围绕产业发展,以企业为牵头,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
b、上市或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实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支持上市企业或拟上市的科技型企业围绕产业发展,以企业为牵头,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推广应用。c、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实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支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以企业为牵头,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d、以企业为牵头,通过产学研合作可建成示范基地的项目。支持以企业为牵头,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转移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具有较大产业化规模,具有辐射效应和示范作用,可建成示范基地的项目。
e、已征集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2016年4月7日《关于征集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晋科函〔2016〕38号)要求,已报送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且具有转化推广前景,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申报要求
a、申报单位应为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转制院所、中央驻晋研究院所或医疗机构。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入滇项目的申报单位可为大学、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同时与受援地有对接单位; b、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
c、项目负责人应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中级)或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的科研人员;
d、具有与实施项目相匹配的资金筹措和转化应用推广能力; e、具有相关的科研技术人员、推广人员和应用生产人员。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
f、项目申报单位转化他人科技成果时,应与成果所有人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明确任务分工、相关投入、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等事项;
g、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3年;
h、优先立项支持具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
i、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且尚未验收结题的项目不予支持,同一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
(3)申报材料
a、《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申报书(协议后补助)》;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图文并茂的PPT一份,以光盘形式随纸质材料一并提交; d、相关附件,包括: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和有关资信证明; 上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和纳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证明;项目负责人职称或学历以及在本单位任职或受聘期限等证明材料;技术转让合同或推广合作协议;成果鉴定证书、科技奖励证书、品种审定证书、专利证书或软件著作权证书等;产品检测(检验)报告或用户试用 报告;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环评报告或文件等);其他相关材料。
(三)申报程序、时间和受理方式
1、项目申报采取网络申报(http://kjpt.sxinfo.net)与书面申报并行的方式,实行归口管理、逐级申报。涉密项目按有关保密要求执行。
网络申报成功后,申报单位将生成的书面申报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将申报材料和附件简装成册一式五份按要求签字盖章后连同PPT报送至项目申报组织单位,由组织单位签字盖章后集中报送。
2、纸质材料、光盘报送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地 点: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省科技厅917房间。
3、业务咨询单位和联系方式: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鸿禄
联系电话:0351-2023903 *** 省科技厅创新处 联 系 人:李武魁 联系电话:0351-4046610
二、现代农机装备引进试验项目
(一)项目目标
围绕适合我省农业生产需要,积极研发电动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及丘陵山区机械等新型适用的农业机械。
(二)项目内容
2017年主要支持项目内容:
1、电动农业机械关键设备的研发;
2、设施农业关键装备与作业机具研发;
3、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4、其他农业生产急需的关键设备研发。
(三)实施单位
各级农机科研单位、省内农机生产企业。
(四)资金规模及使用方向
资金主要用于技术装备引进、改进与优化、新产品试制试验。全省选择10-15个左右的引进、改进、开发项目,每个项目补助规模为10-40万元。
(五)申报条件
1、实施单位必须为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级农机科研院所和农机生产企业。
2、实施单位应有相应的科技开发人员和设施条件,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
3、实施单位具有一定的资金自筹能力,能满足实施项目所需条件和经费。
4、鼓励农机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制,优先考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项目。
(六)有关要求
联合实施项目须提供书面共同申请协议,并在本协议中明确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责任。
(七)业务咨询单位和联系方式
山西省农机局科技处 申珂 0351-2023093
第四篇:发挥职能管理部门作用
发挥职能管理部门作用,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工作
2007-05-23 10:15:36浏览次数:412
万志力
互联网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社会影响大,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管理工作,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对我市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安全工作,充分认识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坚持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管理,保证我市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要按照党中央“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精神,认真贯彻国家互联网相关法律,同时要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完善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和制度,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为我市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规制度保障。第三、加强统一协调,发挥职能管理部门作用,构建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要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互联网工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专项内容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各运营单位紧密配合的网络管理机制,积极发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国家安全局、市保密局、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各行业协会和运营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规范,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统一行动,严密高效的管理网络。
第四、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手段。大力推广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积极使用信息加密、识别、过滤、控制和抗干扰、身份控制、冗灾备份等安全技术和产品,强制推行密码管理、物理隔离、双线分设、IP地址管理、互联网行业审核备案、网吧实名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数字认证和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措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第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网上舆情收集和引导工作,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准确把握社会思想动向,敏锐捕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研究分析网上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新闻资源优势,丰富网上宣传内容,拓展网上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网上宣传队伍建设,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部门在我市各学校、工商企业等行业的宣传作用,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及时有效地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增强引导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形成网上舆论强势。
第五篇:发挥政治引导作用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发挥政治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有限公司党支部
*****有限公司是*****改制后组建的一家民营企业。2007年4月公司成立了支部,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创新党建工作,坚持把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一手抓党组织建设,一手抓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公司现在职工1386名,其中党员3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6%,党员队伍趋向与年轻化、知识化。
一、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
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其作用如何发挥?是摆在公司党支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公司党支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实践,公司党支部对自身工作在公司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的定位。我们认为,作为新型体制下的党组织,是公司机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工作属于全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拥护,为职工所支持,为业主所理解。公司党支部必须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要通过党支部的不懈努力,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好、执行好,把国家的、企业的、职工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为公司营造一个和谐的生产环境,创造良好的发 1
展条件。这既是企业的中心任务,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公司党支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根本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企业的中心任务和生产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坚持把抓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抓管理、抓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生产经营目标与党建工作目标合为一体,坚持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点,把促进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作为检验党建工作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为保证的工作目标体系,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党支部充分利用组织资源优势开展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公司运行管理的各个层面,充分发挥了在董事会重大问题和决策问题的参与职能,在经营管理中的保证职能,在群团组织中的领导职能,在公司内部利益间的“协调职能”。党支部与公司董事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联系会议,研究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党支部将生产经营目标和工作措施写入工作要点,当作重点工作来安排,召开支部会议进行部署和推动,并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这样就加大了工作的融合度,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呈现出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党组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的新格局,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双赢的良好局面,企业多次被区、市、县评为“先进企业”。
二、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1、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在学习教育上我们坚持“业余、自学、务实”的原则,坚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做到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两不误。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经常学”的文章。在学习内容上重点是学理、学业务、学先进典型。通过理论学习使全体党员认识到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克服了替人打工的思想,表示与企业同兴衰、共荣辱,不当打工仔、争做主人翁。在各个岗位上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了做好本质工作的本领,以优良的技术和扎实的工作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职工,促进了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激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争当生产经营的模范,创造条件,赢得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自觉学”的文章。由于党员活动难以占用工作时间,党支部要求党员结合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支部把学习资料发给党员自学,并通过轮流在支部业余学习会上进行习得交流,使党员学习由被动应付转为自觉行为。做到既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又保证了学习效果。三是做好“深入学”的文章。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支部建立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月”制度,支部成员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每月分两次深入各党小组,对党员进行集中教育,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党支部采取书面测试“考学”,查阅学习笔记“评学”的方式,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做,并将“评学、考学”情况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钩,促使党员增强学习效果。
2、建立和完善党员永葆先进性机制。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要让党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公司党支部紧紧围绕实现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了“以党员创效带动全员创效”的党性实践活动。把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作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主攻方向和主要考评内容,使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体现在冤魂成生产任务上,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公司生产任务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与此同时,党支部还本着
生产经营需要什么,就开展什么主题教育的思路,每年坚持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来确定公司党员主题教育内容,做到艰苦岗位有党员、困难任务有党员、突出任务有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比如,在2007年建设的******技改项目中,公司党支部把技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向各党小组交任务,压担子,以技改项目为平台,为党员提供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使广大党员成为技改中的带头人。整个技改中,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加班加点、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技改工作,技改实现一次试车成功。
3、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机制。我们在强调党员讲奉献的同时,对广大党员给予必要的关爱,对党员的权利给予保障,调动和激发了党员和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一是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在稳定人心,增强队伍凝聚力上下功夫,做到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帮助寻找产生困难的原因;生产中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取得成绩,就及时表扬、宣传推广。二是有针对性的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五必访”,即:婚丧嫁娶必访,有病住院必访,夫妻发生矛盾时必访,遇到特殊困难时必访,发生重大思想矛盾时必访。自去年以来,支部成员与每个党员谈心2-3次,家访86户次,及时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三是着眼于维护党员的权利。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维护党员的权利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保障。党支部实行了党务公开,建立了支部工作评议制度,每半年组织党员对支部工作进行一次评议,自觉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建立和完善了支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从而不
断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党建基础管理工作
我们坚持围绕企业发展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支部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党支部工作任务目标,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等内容上墙,使党支部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制定了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每季度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党建等知识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习,狠抓了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管理方式的模范作用,从而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
四、维护权益,搞好福利,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为了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公司党支部把维护职工权益,搞好职工福利作为保证企业发展,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大事来抓。一是推行了劳动合同管理。2007年公司先后与786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公司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二是建立和推行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机制。公司先后为198名职工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为680名职工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减轻了职工因工伤而增加的开支,保护和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了按劳分配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发放机制。针对公司的生产实际,在党支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了产量与消耗相挂钩的分配机制,在化合车间实行吨液工资含量包工,公司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公司确定了每月月底考核,下月十日前发放上月工资制度,确保工资及时按月足额以货币形式发放,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信赖,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四是完善了职工福利待遇。公司董事长十分重视职工福利待遇工作。2003年启动生产后,对原办公室及职工宿舍进行了改造粉刷,投资480万元新建了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改善了职工住宿条件。购置了电视机、DVD、象棋等设施;修建了篮球场地和羽毛球场地,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为职工修建了浴室,实行了节假日工资待遇;开通了**至公司的通勤车,接送职工上下班。五是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投资8万元对生产生活区进行了绿化规划,种植各种松树300多株,美化了厂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六是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2007年,先后向民政局捐款5万元,2008年春节,给67名职工捐款1.37万元,解决了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全新的课题,虽然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离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08年,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有限公司党支部
二OO九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