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管理的“高原反应”与“醉氧”
“高原反应”与“醉氧”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对于企业来讲,“高原反应”是一些企业或发展到一定高度、或进入行业的春秋战国、五霸争雄时代,或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由于自身以前未经历过重大危机,导致市场份额、现金流、利润被迅速压缩,生存环境严重缺少“氧气”。
其实,这“氧气”就是高质量的利润,如果你在进入高原期前,团队的人心、客户的人心都是心心相连的,那你就很快进入高原适应期。
反之,一切只能推倒重来。
“醉氧”
“醉氧”是人们高原旅行完毕后,指从高海拔地区下到低海拔地区、从缺氧状态进入氧饱和状态所产生的眩晕或迷盹感觉。初上高原的人都有一种代偿反应,即血红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久而久之,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从高原来到平原地带,又产生了一个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变化,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可能出现: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体质较差的人,会出现血液、心、肺等生理异常参数,恢复到平原值后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平原值。预防“醉氧”的措施:从高原回到平原的时候,要逐渐的下降高度,先下降一定的高度,再休息一段时间,再下降一定的高度。这样就能较少平原反应的发生。
对于企业来讲,“醉氧”实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对自己的欣赏过度、对同行的进步忽视、对自身战略的满足,种种缺少理智的行为导致四肢瘫软。
治愈企业“醉氧”最有效的方式是患者在事实面前的“清醒”,这个自己开给自己的药方,开得越早,企业恢复健康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只能进入不可救药的格局中。
您的企业有过“高原反应”吗?有过“醉氧”吗?
第二篇:新闻稿样本-高原氧吧景色美
“高原氧吧”景色美
“种活一棵树就给一个三等功!”记者在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吐尔尕特边防连采访时,连队官兵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种树故事。
“抬头雪茫茫、低头土黄黄”,吐尔尕特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一棵树。官兵长年生活在荒凉的乱石荒滩和雪线之上,对绿色非常向往。指导员李春海告诉记者,30年前,一位老战士找到连长欲言又止,最后难为情地说想请个假下山。连长问他下山何事,这位战士含着泪说:“我上山3年了,连一片绿叶都没有见过。春天来了,我想看看发芽的小树。”
多少年来,为了能看到一点绿色,战士们费尽了心思。连队吃水要到十几公里外去拉,但他们宁愿自己少喝水,也要给小树苗浇水。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官兵的希望一次次破灭。10年前,连里出台了一个特别嘉奖令,谁种活一棵树,就给上报一个三等功,可这个三等功至今没人能拿上。
吐尔尕特现在却给了记者一个惊喜:这里仍然没有一棵绿树,但见到绿色已不再是奢望。吐尔尕特会晤站站长王广记告诉记者,站里利用已有的3分地,发动大家从石头缝里抠土,从数百公里外的山下运土,费尽周折,终于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建起了温室大棚。他们架起火炉给大棚保暖,种活了好几种蔬菜,官兵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绿色了。
记者走进绿意盎然的温室大棚,只见小白菜翠绿欲滴,黄瓜上带着水珠,四季豆爬上了架子。战士们有的在拔草打杈、上肥浇水,有的在看书学习,还有人在赏景聊天。温室大棚成了高原天然“氧吧”,官兵们业余时间在这里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宜人的绿色美景,显得格外惬意。
“高原上种棵菜、养盆花,比生一个孩子还难。”王广记说,温室大棚建成后,成为高原一景,从蔬菜幼苗出土到成熟采摘,官兵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意,更有放松的心情,为国戍边的劲头更足了。
第三篇:浅谈高原施工与环境保护
浅谈高原施工与环境保护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
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线路经过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敏感,一旦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在此区域进行铁路建设不仅工程艰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动物、地质环境、水环境等产生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举世瞩目。
为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在前期研究工作阶段,切实做好了青藏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作业对高原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检查,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3施工期环保要求及施工措施
3.1环境保护要求
为有效做好青藏铁路施工中的环保工作,充分体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及环保工作的“三同时”原则,施工期的环保要求如下。
⑴ 全面落实朱镕基同志提出的“一定要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铁路。一定要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要求,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⑵ 建立有效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并监督实施。
⑶ 认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提高职工环保和文明施工的素质。
⑷ 设立专职环保部门和环保工程师,将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落实到各级施工单位,实行管理目标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的奖金分配挂钩。
⑸ 与青藏总指、各级环保局以及各施工单位之间签订了有明确管理措施和环保目标的《环保目标责任书》,并严格按照责任书予以落实。
⑹ 施工期间组织各施工单位大张旗鼓地开展以“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我爱高原,高原是我家”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标语、设立标语牌。
⑺ 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环保及文明施工检查活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2自然保护区、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应采取的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施工要做到:①设置醒目的标识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和机械作业的范围及行进路线;②严禁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和采摘、践踏及随意铲除植物;③在湿地中的路基、桥涵施工中,严格控制作业范围,尽量减少对植被和地貌景观的破坏,并采取措施确保路基、桥涵两侧地表径流通畅;④加强与各自然保护区、保护站的联系和沟通,在其指导下,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确保野生动物正常迁徙。
3.3临时工程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⑴ 施工营地的选择:施工营地应选择在植被荒地、植被稀少的地带、公路现有废弃的道班和施工场地、取土场中,且距线路不<500m,并远离环境敏感地区。避免设置在动物栖息地及野生动物迁移主通道上,并尽量减少场地的设置数量和占地面积,加大施工营地布设间距。涵洞施工不设任何临时工程(含帐篷),施工人员要严格限制活动范围。
⑵ 施工便道的修建:开工前对施工便道进行现场优化,在选定施工便道时尽量利用路基作便道,减少新开施工便道数量。在确定便道数量时,宜在满足工期的前提下集中统一,宁少勿多,达到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的。施工便道尽量选在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处,并结合工程结构物位置尽可能把便道取短。施工便道的宽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做到少占土地;便道修筑应结合地表条件,选择在地表直接填筑厚度不<30~50cm土体的方法(便
道使用完毕后进行土体清除,露出原地表植被)或预先铲除并保存植被及表土的方法(便道使用完毕后进行表土及植被的回铺)。所有施工便道都要上报且经批准,两边均插上彩旗,用以规范施工车辆的行驶范围,并且坚持每天洒水抑制扬尘措施。
⑶ 取、弃土场的设置:严格按设计文件指定的位置、规模进行施工,严禁侵占河道、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环境敏感地带。取弃土场应选在无植被和植被稀少的地带,取土场的距离应远离路基本体500m,并遵循集中取土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减少取土场数量。
不得在下列地段取土,如高含冰量冻土地段,横坡明显的坡地边缘地带,植被发育的地带,野生动物主通道上,以及输油管、通讯光缆埋设处10m范围内。同时不得在通讯线网下、输油管道及通讯光缆25m范围内放炮爆破。
取土场(坑)取土完成后,应将取土范围内地面进行平整,边坡进行整理,疏通排水通道,防止场(坑)内积水,并按设计做好闭坑覆盖处理。
弃土场宜选择在地势低洼、无地表径流、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较差、远离线路的荒地,严禁侵占河道、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环境敏感地带。不得将弃土场设于植被发育良好的地段。弃土堆按设计要求做好对坡脚进行挡护,堆顶应进行平整覆盖,并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并维护原有自然水流形态方向。
工程竣工时,所有取弃土场都要做好挡护、排水和恢复措施;对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和生活场地进行环境清扫、平整,除去或掩埋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各种废弃物,尽量恢复地表、水流的自然状态。
⑷ 砂石料场的选择:采集砂石料的地点应尽量选择在基岩裸露地带和无植被的河滩地,并尽量远离青藏公路、铁路线路,严禁在河流常水位以下采砂采石。砂石料的开采要严格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和规模进行,严禁随意乱开乱挖和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同时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和开采的恢复措施,坚持随采随平整的原则。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矿产资源管理的要求,积极联系建设单位、地方环保、河道管理等相关部门及监理等各方,搞好砂石料场点开采手续的办证工作,严禁无合法手续随意开采。
⑸ 其他措施:混凝土、砂浆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集中运送;油料存放地应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防止污染;弃渣、土等散装货物装载应拍平压实,不准超载,必要时覆盖篷布,以减少施工阶段的扬尘污染;施工人员餐饮取暖宜选用清洁能源,严禁采挖植被、草皮和购买牲畜粪便作为燃料。生活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就近排至附近不外流水体,不得在生活区形成新的积水池塘。
3.4路基、桥涵主体工程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做到施工场地的布置规划,本着集中统一、少占用地,以最大限度保护植被、限制人机活动范围的原则,加强施工平面管理。对重点土石方、特大桥、大中桥等工点进行详细布置,其他工点根据施工需要参照布置。
根据实际情况,在线路两侧及施工便道实施有效、可行的植被恢复方案。严禁挖取其他地方的草皮用于铁路防护,严禁破坏自然环境。施工影响范围内,在施工前应将草皮铲起,采取保护措施,以便在施工完毕后对施工场地进行恢复或按设计要求移植到其他地方。
3.4.1路基
路基两侧沿征地界全部围设铁丝隔离网(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动物通道),施工人员和机械车辆严禁超出隔离网限制范围,这样有效保护了施工场外的草皮、植被不被污染破坏。
施工前,应将其开挖范围内原地表草皮切割成规则的草皮块堆放一处并加以养护,待施工完后,用于边坡草皮种植防护等。
路堤施工时,应严格限制各类施工机械、车辆行车路线,可充分利用路基范围进行行车,不得与路堤就近平行设置施工便道,进行土石方填筑碾压时,土石废物料等不得任意散落于
路基范围外。
路堑开挖的土石方应尽量利用,以减少取、弃土数量。需弃土的应及时运至取土场的取土坑内,再利用推土机推平弃土堆,使之与原地面保持水平。
路基附属施工时,为了防止路基浆砌防护施工时给路基两侧湿地、草被带来污染和破坏,规定所有砂、石等原材料以及施工机具都必须放置到已成型路基顶或边坡上,严禁堆放在路基两侧,施工时砂浆、石料全部从坡顶滑下。
施工现场设置环保桶,生活垃圾、施工垃圾分类放入环保桶内,然后进行统一处理。生活污水、施工污水采用分级沉淀,沉淀后的废水用于养护便道,避免便道扬尘,污染环境。
3.4.2桥涵工程
3.4.2.1 桥梁施工
桥梁四周设置隔离网,实行封闭施工,施工作业严禁超出隔离网限制范围;施工前先移植草皮,将草皮切割成规整的尺寸后移植到草皮移植场进行养护,待工程完工后立即进行恢复。
桥梁基础施工:桥梁基础设计为钻孔灌注桩时,尽量选择在寒季施工,利用新型设备悬挖钻机干法成孔法施工,运弃钻孔出土至弃土场,避免其他成孔方式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施工现场设置铁制沉淀箱,泥浆废水集中收集,实行二级沉淀法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废渣收集后集中处理,废水经澄清后方能排放。
混凝土施工时采取铺垫塑料布防止模板脱模剂等油接触、洒落地面,污染周边环境。对开挖的河岸边坡,采取及时有效的岸坡防护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冲刷防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现场砂石料、零星材料设备等堆放整齐,同时设置环保垃圾箱,严禁随意乱扔废弃水泥袋、塑料袋、烟头等垃圾。
3.4.2.2 涵洞施工
涵洞四周设置铁丝隔离网,同样实行封闭施工,施工作业严禁超出隔离网限制范围。施工前按照先移植草皮,应配备专人养护,以保证草皮的成活率。等施工完成后,利用养护的草皮对施工场地及时地恢复原状。
涵洞施工基坑暴露时间按施工暂规要求执行。只有当所有建筑材料和施工器械备齐后,才能开挖基坑。施工现场设置二级污水沉淀池,基坑产生的污水经过二级沉淀澄清后方能排放到周边湿地、草被上。
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环保垃圾箱的垃圾、杂物,临时用地加以平整并恢复表面植被;对施工垃圾及原有河道及沟渠进行清理与处置,保证水流畅通。
4施工绩效
自2003年全面开工以来,通过严格贯彻自治区环保局、拉萨市环保局、青藏总指等有关环保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护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每次的检查中,多次受到铁道部、铁道建筑总公司、业主及各级环保局的好评。在2003年局集团公司青藏铁路指挥部被铁道部总公司评为“青年环保工程示范点”;2004年被拉萨市环保局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05年又被西藏自治区环保局、支铁办和拉萨指挥部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5施工实践中的认识与体会
⑴ 青藏铁路沿线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与工程施工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在复杂的建设活动中需要对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与工程环境进行正确的评价、管理、监测,合理的施作和控制。只有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施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才能确保青藏线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要求的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减少工程施工行为对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达到优质施工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
⑵ 青藏铁路工程以路基为主,填料质量要求高,可以用作填料的土层浅、取土困难大,路堑弃土可利用性不强。因此,路基取土场需求量比一般地区多,并将对地表植被造成大面积的破坏,进而高原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路基施工,尤其是路基的取土,填筑中的环保控制,是本线施工阶段环保工作中的一大重点。
⑶ 青藏铁路将对改变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青藏铁路建成后,可以将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西藏,有利于沿线减少砍伐植被,保护环境。因此,注入绿色文明的铁路施工就是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高原环保型铁路的重要环节,也是合理处置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是需要认真把握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青藏铁路西藏段环境保护工作手册》·2003
[2]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办法文件汇编(修订本)》·2003
[3] 王友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施工与环境保护》·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张明革·《浅谈如何应对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伍林·《浅谈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铁道建筑技术出版社·2005
第四篇: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教案
第二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整理归纳】
一、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判断 对于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例如:Fe+CuSO4=FeSO4+Cu,则有: 氧化性:CuSO4>FeSO4;还原性:Fe>Cu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
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点燃
△如:2Fe+Cl2=====2FeCl3 Fe+I2=====FeI2 氧化性:Cl2>I2 4.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发生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结】
(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Na。处于最低价态时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如F。
【例题分析】1.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2、Cu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
-
+①2FeCl3+Cu=2FeCl2+CuCl2,②CuCl2+Fe=FeCl2+Cu A.Fe3>Fe2>Cu
2B.Fe2>Cu2>Fe3 +++
+
+
+C.Cu2>Fe3>Fe2
D.Fe3>Cu2>Fe2 +++
+
+
+【解析】由反应①可得出氧化性:Fe3>Cu2;由反应②可得出氧化性:Cu2>Fe2;故综合+
+
+
+可知:Fe3>Cu2>Fe2,选D。+++【整理归纳】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即失电子数=得电子数。
2、价态规律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只针对该元素),如Fe3等;
+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只针对该元素),如S2等;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等。
+
3、先后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强者优先。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优先发生反应。
4、不交叉规律
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相邻价态不反应,发生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靠拢,但不交叉。
【小结】
(1)通常利用电子守恒规律,即n(失)=n(得)来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题。
(2)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中有的只有氧化性如F2,有的只有还原性如H2,有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S、Cl2。
【例题分析】2.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A.1∶6
B.6∶1
C.1∶5
D.5∶1 【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不交叉”规律,可知KCl中的氯元素来自HCl,而不是KClO3,故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用双线桥法表示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为:
故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5∶1。
第五篇: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教案
第二章 第3節 氧化還原反應(第3課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の判斷;
2、理解氧化還原反應の規律。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の判斷。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の規律。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氧化性→得電子性,得到電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強
還原性→失電子性,失去電子越容易→還原性越強
由此,金屬原子因其最外層電子數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電子,表現出還原性,所以,一般來說,金屬性也就是還原性;非金屬原子因其最外層電子數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電子,表現出氧化性,所以,一般來說,非金屬性也就是氧化性。【整理歸納】
一、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の判斷
1、根據氧化還原方程式進行判斷 對於反應: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例如:Fe+CuSO4=FeSO4+Cu,則有: 氧化性:CuSO4>FeSO4;還原性:Fe>Cu
2、根據物質活動性順序進行判斷(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
(2)根據非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
3、根據產物の價態判斷
一種氧化劑將還原劑氧化の價態越高,其氧化性越強。
点燃
△如:2Fe+Cl2=====2FeCl3 Fe+I2=====FeI2 氧化性:Cl2>I2 4.依據反應條件來判斷
與同一種還原劑(氧化劑)發生反應,其反應越困難(即要求條件越高),其氧化性(還原性)越弱。
如: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小結】
(1)氧化性、還原性の強弱取決於物質得、失電子の難易程度,而與得、失電子數目の多少無關。
(2)元素の化合價處於最高價態時,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強氧化性,如Na。處於最低價態時具有還原性,但不一定有強還原性,如F。
【例題分析】1.根據下面兩個化學方程式判斷Fe2、Cu2、Fe3氧化性由強到弱の順序是()
+
+
+
-
+①2FeCl3+Cu=2FeCl2+CuCl2,②CuCl2+Fe=FeCl2+Cu A.Fe3>Fe2>Cu
2B.Fe2>Cu2>Fe3 +++
+
+
+C.Cu2>Fe3>Fe2
D.Fe3>Cu2>Fe2 +++
+
+
+【解析】由反應①可得出氧化性:Fe3>Cu2;由反應②可得出氧化性:Cu2>Fe2;故綜合+
+
+
+可知:Fe3>Cu2>Fe2,選D。+++【整理歸納】
二、氧化還原反應の規律
1、守恒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即失電子數=得電子數。
2、價態規律
(1)元素處於最高價態,只有氧化性(只針對該元素),如Fe3等;
+
(2)元素處於最低價態,只有還原性(只針對該元素),如S2等;
-(3)元素處於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Fe2等。
+
3、先後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強者優先。即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優先發生反應。
4、不交叉規律
即同種元素不同價態之間,相鄰價態不反應,發生反應時化合價向中間靠攏,但不交叉。
【小結】
(1)通常利用電子守恒規律,即n(失)=n(得)來進行有關氧化還原反應の題。
(2)金屬單質只有還原性,非金屬單質中有の只有氧化性如有の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S、Cl2。
【例題分析】2.在KClO3+6HCl(濃)=KCl+3Cl2↑+3H2Oの反應中,被氧化の氯與被還原の氯の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_。
A.1∶6
B.6∶1
C.1∶5
D.5∶1 【解析】由氧化還原反應“不交叉”規律,可知KCl中の氯元素來自HCl,而不是KClO3,故Cl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用雙線橋法表示出該反應の電子轉移情況為:
F2,有の只有還原性如
H2,故反應中被氧化の氯與被還原の氯の原子個數比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