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4:4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汇报》。

第一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汇报

我市总人口145万人,暂住及流动人口4.2万人,辖20个镇和两个开发区(其中属黄桥老区的有13个镇),计304个行政村。改革开放后,如皋在全省率先获得“江苏省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94年顺利通过省“普九”验收,并获得“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九五”以来,XX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基础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在有机调整中更为合理,结构较为完整合理的办学体系进一步形成,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中小学校196所(其中,小学138所、初中44所、普通高中10所、职业学校4所),在职教职工10824人,在校生21.2万余人。其中,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幼儿园6个、省实验小学5所、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11所、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6个、二星级普通高中3所、三星级普通高中5所、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重点技校1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不断提高。下面,我着重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向各位领导、来宾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高中教育事业发展

省政府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口号后,我们将适度超前发展高中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认真落实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竭尽全力实现发展的跨越。

一是科学规划,调整布局。根据省、市对教育的规划和要求,我们将教育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高中教育的规模、发展趋势、未来需求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提高教育规模效益”的集约型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确立起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并列入《XX市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根据规划要求,我们按照“规模效益递增”原则,一手抓重点中学建设,一手抓薄弱学校改造,迅速对高中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九五”期间,我们整体搬迁了XX中学;撤并原何庄、城西两所高中,易地新建了城西中学;重建了职教中心和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了强化和倍增效应,使我市高中教育步入规模发展、集约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进入“十五”,我们制定了《如皋市基础教育规模办学暨学校布局调整“十五”计划纲要》,分别调整和合并了东陈中学、白雁中学,扩建了如皋中学、白蒲中学、如皋市第一中学,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

二是抓住契机,加大投入。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事业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在财政状况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观念,采取政府担保、银行借贷、部分贴息,超前发展高中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用于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的经费超过4亿元,新建、扩建校舍38.5万平方米,新建校园网12个、网络教室122个、多媒体教室185个,添置计算机2433台、图书23.85万册,添置实验器材价值1176万元。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为主的同时,我们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烟省省,酒省省,省下钱来为子孙。”这朴素的语言反映了XX人民对教育的倾力支持。145万XX人民人人慷慨捐资,新建了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如皋中学;江安镇的许将军年逾八旬,仍情系教育,动员子女捐资20万元助学;吴窑镇的王华先生捐资100万元;台湾山珀公司捐资60万元……由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搭建平台,争创重点。办好优质高中,是提高高中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九五”以来,我们探索建立起有利于优质高中扩张的政策保障措施,对优质高中在经费投入和招生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倾斜。各有关部门主动支持,通力合作,简化办事程序,减免有关规费,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各学校通过实行初高中分离、资产置换、名校“孵化”、内部挖潜等多种形式,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创建重点中学的高潮。目前,我市10所定点普通高中有二星级普通高中3所、三星级普通高中5所、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4所职业学校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重点技校1所。重点高中的创建,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办学特色的形成,实现了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深化教育管理改革,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时加强建设的发展观,切实把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由于我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我市的物力、财力来实现高中教育的优质、快速发展,任务是艰巨的。这就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努力开辟新的教育生产力。我们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起学校自主发展、政府依法管理、政策措施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提高了高中阶段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公办普通高中在保证原有规模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土地划拨、资产产权购置、学校布局调整等途径获得新增资产,成功创办了安定高级中学、风华高级中学、博爱双语实验学校、育贤双语学校等6所民办高中。改革促进了我市高中办学容量的迅速扩大,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去年,我市高中入学率达到了86.1%,今年有望超过90%。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普及,为我市今后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增强地区竞争力奠定了基

础。探索集约化发展道路,组建了如皋职业教育集团和扬子远程教育集团,拓展了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的内在活力。随着高中事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把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始终作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九五”期间,以“四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建立起校长负责制、“双向”选择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进入新世纪后,我们以“人本”和“能本”思想为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了教师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聘任制,营造出能者上、庸者让,能者有为、能者有位的氛围;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以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充分体现教职工职责、绩效和报酬“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一线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有些学校还通过设立少数较高工资标准岗位的方法,把教师由向高工资学校流动引导到校内竞争上岗的方向上来,促进了拔尖人才的成长和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积极推行人事代理制,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与市场接轨;建立高中教师流动制度,促进了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5.24%,优秀教师群体日益壮大。

3、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每年参考人数众多,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全市各类高中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根据各学校办学层次、质量基础、生源情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定出分类考核的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激发各个层次的学校奋发图强,共同创造我市高中教育质量的辉煌。各学校也相应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评价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千斤重担大家挑,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目标、个个勇争先的良性竞争局面。职业学校在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口单招工作,帮助有志于继续深造的职校生成功步入高等院校学习。教研、科研部门制定和完善了教研科研工作考核机制,促进了自身“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教研科研人员深入学校,及时肯定新的教改成果,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同时认真做好教学质量跟踪调研,切实加大质量检测力度,提高了检测的效果。

三、狠抓高中教学质量,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人民群众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是质量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生为本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此,我们提出“提升教育质量就是提升教育地位”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随着高中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将重视高三教学转变到重视整个高中阶段上来。我们把高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来抓,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贯穿高中三年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二是将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重视“培优”与大面积提高质量并重上来。我们不但加大了培优力度,努力扩大高分段学生群体和“名学生”群体,同时更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明确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将注重课后练习转变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来,引导和督促广大教师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四是将重视智育转变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上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二,从严治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只抓一朝一夕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因此,我们切实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优先地位,从基础抓起,环环紧扣,真抓实干。早在“九五”期末,我们就提出,各高中校长要实行战略重心的转移,从外延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学校领导必须站到教育教学管理第一线,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切实转变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式。各学校领导以强烈的敬业精神,沉下心来、靠前指挥,上课、听课、调研,有效地提高了管理学校、指挥教育教学的能力。各学校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六认真”考评机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从而把过程管理和目标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事实证明,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能掌握素质教育的主动权,奏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2003年,我市本科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11个百分点;2004年本科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13.5个百分点,均分和高分段人数居全省第二名;2005年本科上线人数达3926人,比2004年净增545人,继续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南通市4名进入全省前10名的考生中,我市夺得2名,破历史记录;65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居全省第一。职教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8年居南通市第一,2005年本科上线总数超过南通其他县(市)的总和。

第三,提升内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研、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我们鼓实劲、出实招,扎实推进“教研、科研一把手工程”,紧跟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步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

养方法等方面,广泛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校教研、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教研、科研网络,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针对具体内容,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了教研、科研对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指导性。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全程研究,引导广大教师既重视高三的冲锋突破,更重视高

一、高二的基础训练,促进全程教学的融会贯通。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引领作用,使得学科基地成为教学指挥中心、课改实验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推动了我市高中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提高。

近年来,我们适度超前发展高中教育,精心培植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看到,目前我们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高中阶段学校的负债还非常沉重;我们有些学校的品牌意识和开拓意识还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一些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滞后,仍然存在拼时间、拼消耗、拼体力等死揪蛮干的做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各位领导、来宾来我市指点迷津,献计献策,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支持。我们一定倍加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准确理解。我们深信,各位领导、来宾的精心指导,一定会给我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创新之风,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援。

第二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工作汇报

我市总人口145万人,暂住及流动人口4.2万人,辖20个镇和两个开发区(其中属黄桥老区的有13个镇),计304个行政村。改革开放后,如皋在全省率先获得“江苏省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94年顺利通过省“普九”验收,并获得“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九五”以来,XX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基础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在有机调整中更为合理,结构较为完整合理的办学体系进一步形成,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中小学校196所(其中,小学138所、初中44所、普通高中10所、职业学校4所),在职教职工10824人,在校生21.2万余人。其中,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幼儿园6个、省实验小学5所、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11所、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6个、二星级普通高中3所、三星级普通高中5所、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重点技校1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不断提高。下面,我着重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向各位领导、来宾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高中教育事业发展

省政府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口号后,我们将适度超前发展高中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认真落实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竭尽全力实现发展的跨越。

一是科学规划,调整布局。根据省、市对教育的规划和要求,我们将教育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高中教育的规模、发展趋势、未来需求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提高教育规模效益”的集约型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确立起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并列入《XX市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根据规划要求,我们按照“规模效益递增”原则,一手抓重点中学建设,一手抓薄弱学校改造,迅速对高中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九五”期间,我们整体搬迁了XX中学;撤并原何庄、城西两所高中,易地新建了城西中学;重建了职教中心和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了强化和倍增效应,使我市高中教育步入规模发展、集约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进入“十五”,我们制定了《如皋市基础教育规模办学暨学校布局调整“十五”计划纲要》,分别调整和合并了东陈中学、白雁中学,扩建了如皋中学、白蒲中学、如皋市第一中学,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

二是抓住契机,加大投入。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事业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在财政状况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观念,采取政府担保、银行借贷、部分贴息,超前发展高中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用于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的经费超过4亿元,新建、扩建校舍38.5万平方米,新建校园网12个、网络教室122个、多媒体教室185个,添置计算机2433台、图书23.85万册,添置实验器材价值1176万元。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为主的同时,我们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烟省省,酒省省,省下钱来为子孙。”这朴素的语言反映了XX人民对教育的倾力支持。145万XX人民人人慷慨捐资,新建了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如皋中学;江安镇的许将军年逾八旬,仍情系教育,动员子女捐资20万元助学;吴窑镇的王华先生捐资100万元;台湾山珀公司捐资60万元……由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搭建平台,争创重点。办好优质高中,是提高高中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九五”以来,我们探索建立起有利于优质高中扩张的政策保障措施,对优质高中在经费投入和招生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倾斜。各有关部门主动支持,通力合作,简化办事程序,减免有关规费,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各学校通过实行初高中分离、资产置换、名校“孵化”、内部挖潜等多种形式,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创建重点中学的高潮。目前,我市10所定点普通高中有二星级普通高中3所、三星级普通高中5所、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4所职业学校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重点技校1所。重点高中的创建,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办学特色的形成,实现了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深化教育管理改革,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时加强建设的发展观,切实把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由于我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我市的物力、财力来实现高中教育的优质、快速发展,任务是艰巨的。这就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努力开辟新的教育生产力。我们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起学校自主发展、政府依法管理、政策措施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提高了高中阶段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公办普通高中在保证原有规模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土地划拨、资产产权购置、学校布局调整等途径获得新增资产,成功创办了安定高级中学、风华高级中学、博爱双语实验学校、育贤双语学校等6所民办高中。改革促进了我市高中办学容量的迅速扩大,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去年,我市高中入学率达到了86.1%,今年有望超过90%。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普及,为我市今后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增强地区竞争力奠定了基

础。探索集约化发展道路,组建了如皋职业教育集团和扬子远程教育集团,拓展了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的内在活力。随着高中事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把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始终作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九五”期间,以“四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建立起校长负责制、“双向”选择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进入新世纪后,我们以“人本”和“能本”思想为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了教师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聘任制,营造出能者上、庸者让,能者有为、能者有位的氛围;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以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充分体现教职工职责、绩效和报酬“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一线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有些学校还通过设立少数较高工资标准岗位的方法,把教师由向高工资学校流动引导到校内竞争上岗的方向上来,促进了拔尖人才的成长和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积极推行人事代理制,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与市场接轨;建立高中教师流动制度,促进了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5.24%,优秀教师群体日益壮大。

3、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每年参考人数众多,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全市各类高中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根据各学校办学层次、质量基础、生源情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定出分类考核的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激发各个层次的学校奋发图强,共同创造我市高中教育质量的辉煌。各学校也相应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评价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千斤重担大家挑,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目标、个个勇争先的良性竞争局面。职业学校在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口单招工作,帮助有志于继续深造的职校生成功步入高等院校学习。教研、科研部门制定和完善了教研科研工作考核机制,促进了自身“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教研科研人员深入学校,及时肯定新的教改成果,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同时认真做好教学质量跟踪调研,切实加大质量检测力度,提高了检测的效果。

三、狠抓高中教学质量,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人民群众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是质量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生为本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此,我们提出“提升教育质量就是提升教育地位”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随着高中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将重视高三教学转变到重视整个高中阶段上来。我们把高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来抓,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贯穿高中三年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二是将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重视“培优”与大面积提高质量并重上来。我们不但加大了培优力度,努力扩大高分段学生群体和“名学生”群体,同时更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明确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将注重课后练习转变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来,引导和督促广大教师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四是将重视智育转变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上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二,从严治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只抓一朝一夕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因此,我们切实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优先地位,从基础抓起,环环紧扣,真抓实干。早在“九五”期末,我们就提出,各高中校长要实行战略重心的转移,从外延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学校领导必须站到教育教学管理第一线,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切实转变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式。各学校领导以强烈的敬业精神,沉下心来、靠前指挥,上课、听课、调研,有效地提高了管理学校、指挥教育教学的能力。各学校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六认真”考评机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从而把过程管理和目标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事实证明,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能掌握素质教育的主动权,奏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2003年,我市本科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11个百分点;2004年本科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13.5个百分点,均分和高分段人数居全省第二名;2005年本科上线人数达3926人,比2004年净增545人,继续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南通市4名进入全省前10名的考生中,我市夺得2名,破历史记录;65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居全省第一。职教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8年居南通市第一,2005年本科上线总数超过南通其他县(市)的总和。

第三,提升内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研、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我们鼓实劲、出实招,扎实推进“教研、科研一把手工程”,紧跟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步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

第三篇:教育事业汇报

关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1所,幼儿园26所。现有在校学生25476人,其中普通高中2602人,职业中专1986人,初中6021人,小学11370人,幼儿园3497人,在职教职工1687人。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地正确领导下,在酒泉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紧紧围绕整体工作部署,把握中心,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各类教育和谐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的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致力于统筹发展促均衡,“两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市“两基”工作于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办学目标。1995年以来,随着疏勒河和“两西”移民工程的实施,我市先后成立了4个移民乡,新增移民人口3万多人,新增文盲3947人,全市“两基”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2009年,我市全面完成了东乡族乡1936名文盲的扫盲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省市 1

“两基”国检的有关要求,2011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了“两基”迎检工作,市财政一次性补齐了两基缺口资金1094万元,按标准为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足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成功扫除文盲1328人,确保了扫盲指标全面达标。结合“两基”国检,拆除危房13916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两基”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加强档案资料建设,并以“两基”国检为契机,提升了学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过程管理等环节,启动了义务教育监测工作,移民乡镇“四率”指标迅速提高,“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督查组的评估验收并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致力于全面育人提质量,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新成效。2012年,我市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启动了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教育综合改革。市财政每年专列教师培训经费50万元,用于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去年以来,采取“引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结合的办法,先后邀请北师大课堂教学论博士吴效峰,全国十佳名气校长赵丰平等10多位专家来**讲学,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600多人次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 2

中学、宁夏一中等课改10余所名校参加实操班学习,两年共培训教师15000多人次,人均培训达8次以上,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考察学习、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重点就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进行研讨,提出了以初中课堂教学转型为突破口,带动中小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通过骨干引领,教学研讨,先行试点,全面跟进等做法,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271”高效教育综合改革。适时邀请昌乐二中、宁夏一中、康杰中学专家报告团来**,就“271”课堂实际操作、班级小组建设、课堂组织管理、导学案编写、集体备课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辅导和系统培训。全市中小学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植入271高效教育模式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加强高效课堂配套制度和评价制度建设。积极推广课改成功经验和成果,先后举办了高效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教育改革成果汇报暨经验交流会,全市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观摩评选和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有1人或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3人获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充分展示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成果和我市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市各学校初步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 3

教学新模式,广大教师改革的信心进一步坚定,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是致力于破解难题创新业,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机遇,编制完成了《**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破解城市幼儿入园难、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快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老市区幼儿园、市一幼、市二幼、四个团场等幼儿园维修改造工程,开设了二幼分园,市三幼、民族乡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全面实施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紧跟高中教育发展前沿,组织**一中高一教师全员参加了国培计划,邀请宁夏、山西课改专家对**一中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围绕高考知识和热门考点,邀请专家分科指导备考方法,把握备考方向。2012年,**一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212人,较上年增加53人,上线率26.7%,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上线42人,实现了翻番目标,**一中共有193人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是2004年建校初录取人数的10倍。学校办学声誉不断提升,2011年中考成绩排名前700名的考生中,绝大多数报考了**一中,生源质量明显改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中专专业设臵,强化技能培训,联合省内外30多家 4

大中型企业在中专举办了校企合作洽谈签约仪式,现场签约300余人,应届毕业生全部妥善安臵就业。

四是致力于强化保障优民生,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要求,坚持“分片适度集中”的思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和幼儿园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了9个新、续、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三中、**一中、中专、市二小等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撤并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一乡一校、一乡两校”办学模式7个。**三中挂牌招生,办学规模近3000人,新市区周边乡镇团场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三中就读,小学生全部集中至原乡镇和团场学校就读。整合教育资源,将油城学校230名高中学生整体整合至**一中,初高中分离办学全面完成,将老市区1111名中小学生整合组建了油城学校,242名幼儿整合组建了油城幼儿园,解决了老市区学校布点分散、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办学效益。2011年,实施了**三中后勤服务楼,**小学明德楼,**中心小学教学楼,**一中运动场,市三幼、**乡中心幼儿园新建等29个新、改、扩建和设施设备购臵项目,完成投资8400多万元,目前,**中心小学教学楼、教育信息中心已投入使用,**三中后勤服务楼,**中学餐厅、**小学明德楼、团场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一中运动场、赤金中学餐厅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市三幼可完成主体工 5

程。克服教育项目建设投入大、资金严重不足的巨大压力,两年共向上争取无偿项目资金3900多万元,有力支持了学校项目建设。

五是致力于服务大局建和谐,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气象。出台了《**市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市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工作实施意见》,平稳分流老市区超编教师72人,为**三中选拔调配教职工208人,将原**一中高中部28名教职工整合至**一中,将原**一中和老市区三所小学91名教职工、三所幼儿园34名教职工分别整合至油城学校和油城幼儿园,为中小学配备生活教师96人、安保人员53人,为273名民办教师落实生活补贴28.13万元。成功承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培训会议,来自七县市的1100名教师参加培训,成为市政搬迁以来教育系统首次承办的全区性大型活动。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力度,面向陕师大、西北师大、西南大学等本科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16人,接收省招教师8人、支教团研究生4人到基层任教。积极争取落实教师待遇,2008年上岗的44名农村特设岗位教师全部按期转正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为高中教师落实了绩效工资。制定了《**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工程安排意见》,启动了“校园读书工程”,为学校添臵了图书16万册,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精选 6

确定必读书目,定期组织必读书目考试,掀起了校园读书的新高潮。

六、致力于强化管理提质量,学校常规管理有了新提升。坚持以优化教育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努力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养成教育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研教改要质量,向教育活动要质量。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思想,要求全体教育管理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大班子分管教育领导定期对寄宿制学校进行专项督查,有效解决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漏洞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全市有3所学校被命名为酒泉市标准化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政法、公安等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全市综治维稳工作会议,重点安排部署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职责。定期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整改,并为学校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和安保器械,定期组织各学校开展师生安全防护应急演练,强化了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沟通,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净化育人环境。坚持向教育活动要质量,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 7

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正常秩序,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移民团场教育发展滞后。我市现有四个整建制移民乡,四个农垦团场,建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因移民乡建乡时间晚,受企业办学体制限制团场学校多年来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移民农垦团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人口整体素质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较重。按照省市全面普及三年学前教育的要求,我市于今年全面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仅2011年用于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到1000余万元,但受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村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只有82%,与酒泉市政府下达的95%的目标还有差距,今后仍需我们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三是布局调整任务尚未全面完成。近年来,尽管我们在教育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全市教育基建项目负债较多,受资金等因素制约,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后续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困扰着既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四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不容 8

乐观,今后仍然需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一是优先发展移民团场教育。积极落实移民团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障经费投入,优先师资力量配备,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全面提升“四率”质量。二是加快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按照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小安工程建设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力度和推进步伐,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校舍安全等级标准,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三是继续加大高效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建立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措施,严格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办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努力实现教育高效。四是建立分层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突出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干部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切实落实“一线工作法”,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效率、有质量。五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第四篇: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振兴乡域经济

—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5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谷金楼乡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人口3.66万,耕地4.1万亩。目前,全乡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264人,各级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6所,教学点12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5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51人,初中在校生800人)。

近年来,我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持续协调发展,围绕新课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狠抓了“四项制度”的落实,对校长担课、听评课、研究教学、参与教研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督查,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并积极开展了“阳光课堂活动月”,“质量效益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奖11篇,省级23篇,省级课题2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中,共有6人获国家级奖,11人获省级奖;在全国小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国家级奖,5名学生获省级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共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5项。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

1、义务教育。2004-2006连续三年,6-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29.41%、160.01%、137.7%,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0.5%、92.9%、95.5%;近三年,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29%、1.34%、0.46%。

2、成人教育。2004-2006年青壮非文盲率达100%,脱盲巩固率达100%。近三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分别为900人次、1100人次、123人次,分别占青壮年劳动力总人数的3.2%、5.16%、2.22%。

3、民办教育。我乡共有一所小学民办学校,在校生500余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方面。

1、财政对教育拨款情况。2004-2006年,全乡经常性收入分别为214万元、119万元、1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4.4%、38.6%;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323万元、327万元、45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39.6%。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609.1元、1046.3元、1286元,小学分别为1057.3元、1644.6元、1901.7元。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2004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17元、28.6元、36.9元,小学分别为17.7元、25.8元、52.1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国拨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发放情况。2002年,农村教师工资统一上划县财政发放,全县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城乡统一,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3、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专项资金发放情况。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2004年共发放救助金4.38万元,救助贫困生1189人;2005年共发放29.5万元,救助贫困生2248人;2006年共发放19.1万元,救助贫困生1461人;2007年全

乡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正在进行。

(三)办学条件方面:

1、教学建筑建设方面。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59

平米。初中配有标准卫生保健室,食堂改造也都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置方面。全乡中小学在教学仪器、图书、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劳技等器材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反方面,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

3、危房改造情况。2004-2006年,全乡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3千余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全乡小学专任教师164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79人,学历

达标率100%,同时,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合格率

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按照《南乐县教育事业2003-2007年发展规

划》,明确了我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举措;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

教育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财政、文化、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政府与有关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把

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投入,多办实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作

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了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三)深化改革,统筹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执行《民办教育

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二是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方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之中,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三是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调整中小学生布局。小学由原来的25所调整为18所,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

当的均衡发展布局。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分配上,也向农村薄弱学校

倾斜。

3、深化教育结构改革。坚持“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措施。几年来,全乡中小学校没有发生一起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依法治教,加强督导。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在干部推荐、职

称评聘、招生、收费等工作中,坚持条件、程序、结果三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

督。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杜绝了学校财务违纪现象的发生。为了坚决遏

制中小学乱收费,乡中心校签定责任书,严格执行“三严格、三统一、六不准”的收费管理制度,确保“一费制”收费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大学校收

费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上级政府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

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是:

1、尽

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

求;

2、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3、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一步加大力度。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财,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二)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

(四)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我乡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于湟中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湟中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

湟中县人民政府(2007年3月29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天,市人大祁主任一行到我县调研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这是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湟中县人民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县情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

我县辖11镇5乡,416个行政村(含委托城南新区管理的总寨镇),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8.3万,其中农业人口44.4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9所,在校学生86314名,其中,小学314所(含教学点51个),在校学生40005名;初中38所,在校学生23067名;完全中学8所,在校高中学生10165名;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257名;幼儿园15所(小学另附设学前班372个),在园(班)幼儿9748名;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4名。教职工总数4561名。1996年,我县扫盲工作通过省政府国颁标准验收;1998年“普九”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2年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我县在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成果的同时,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缓解升学压力,大力改善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五”以来,全县高中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投入达7627万元。其中县以上财政专项资金达2780万元,招商引资2103万元,学校自筹2744万元。全县高中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16.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拥有计算机2010台、图书37万册、电子图书12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1.05亿元,占全县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的48%。2000年以来,全县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达617万元,占全县高中学校建设总投资的9.5%,投入的加大,有效改善了高中办学条件。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县有高中教育阶段学校11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职业学校3所。普通高中在校生达10165名,职业高中在校生达3257名,高中阶段学生总数比2000年增加5055名,增长了49%;班级总数达到187个,其中,高中一年级教学班62个,高二年级61个、高三年级64个,教学班总数比2000年增加了78个,增长了58%;高中阶段专任教师达617名,比2000年增加了212名。

三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我县普通高考报考人数为3131名,上线人数为2387人,上线率为76.2%,上线绝对人数列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上线率高出7.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上线率为46.4%,比全省高出24.2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四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以湟中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多巴职业技术学校为骨干,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实验学校为补充的三级职业教育体系。2006年,全县3所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教学班98个,开设专业34个,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3257人,教职工161人。“十五”期间,从各职校毕业学生4334人,其中实现稳定就业4024人,分别是“九五”期间的4.2倍和4.5倍,就业率达92.8%,比“九五”期间提高了5.3个百分点。2006年全县各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毕结业生转移就业975人,同比增长160%。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就业后实现工资性收入5360万元,是“九五”期间的4.8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县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高中入学压力,解决初中待业青年就业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高中教育多元化投资渠道,认真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近几年,我县初中毕业学生报考高中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大部分学生需要住宿,解决高中学生的住宿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针对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重点投向“两基”攻坚地区,高中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的实际,我县在积极申报争取国家投资项目的同时,创新思路,大胆尝试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修建学生公寓楼。2003年以来,先后在多巴中学、总寨中学、湟中一中、拦隆口中学、李家山中学等5所完全中学通过招商引资、教职工集资、社会融资等方式,实施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几年来,累计投资2003万元,解决了6700名高中学生的住宿问题。多巴中学与县城乡建设总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全额投资325万元,建成总面积为4325平方米的单面四层学生公寓楼一幢,解决了99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总寨中学与浙江中发集团青海分公司达 成协议,由学校向教师集资100万元,公司垫付272万元完成了公寓楼的建设,解决了15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湟中一中与县城乡建设总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学校组织教师集资400多万元,建设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双面、六层、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一幢,解决了24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今年,县第二中学、田家寨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卫校招商引资的学生公寓楼也正在建设之中,总投资将超过1800万元。

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各类学校均衡发展。为便于学生就近上学,实现全县8所普通高中和3所职业高中的均衡发展,我县制定了根据招生计划,划定了招生范围。规定省级标准化学校从招生范围内招收计划的80%,从全县招收本校计划的20%;市级标准化学校从招生范围内招收计划的90%,从全县招收本校计划的10%;其它完中从招生范围内招收计划的95%,从全县招收本校计划的5%;职业中学从全县招生。通过划定招生范围,加强了高中生源的合理配臵,促进了全县薄弱高中建设,为实现全县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有效控制普通高中班容量,我县通过控制招生计划、严格招生标准、规范招生行为,控制了高中班额,确保了招生质量。2000年平均班额为47人,2004年平均班额为63人,2006年为55人。

三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提高教育质量,我县提出了“质量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强学校管理,制定了《湟中县学校管理常规》,举办了学校管 理现场观摩会、校长培训、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各中学坚定不移地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从严治教,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校风正、校园美、质量高的示范性学校。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职业教育委员会和由主管县长任主任的职业教育中心,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实行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教育部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努力整合教育资源,紧紧围绕我县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办学理念市场化、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格局多层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专业设臵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各职业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初高中回乡青年转移培训工程。去年以来,根据甘河工业园区、生物园区和城南新区等园区迅速发展壮大和企业用工量不断增加的实际,成立了甘河工业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新庄藏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藏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和生物产业园制药专业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定向输出。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开设了唐卡、堆绣专业,建立了唐卡、堆绣制作中心。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1年至2006年,全县职业教育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84万元,新建教学楼3幢、实训楼1幢、办公楼1幢、学生公寓楼2幢,新增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全县职业教育总资产达到2252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900万元,在县 职业技术学校开工建设总面积8000平米的学生公寓楼,争取并落实了投资385万元的全省中职农林类实训基地项目,争取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新建实训楼5030平方米;创办了民间传统工艺唐卡、堆绣制作中心及圣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塔尔寺青春旅行社、工艺装潢广告公司、医疗诊所、种植业等实训基地和产业实体,形成了“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职业教育良性循环。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高中阶段教育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基础设施条件有限,致使每年有大量的初中学生毕业后不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同时,按照西宁市高中扩招规划,今年,高中入学率要达到75%,到2010年,高中入学率要达到85%。按照这个比例,到2010年,我县高中阶段在校生将达到21100名以上,在校生比2006年净增7600多名,增长57%,新增140个教学班,新增校舍需求10万平方米,总建设资金预计需2.2亿元,靠县级财力无法解决,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招生任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二是教师缺编严重。近六年来,我县高中生增加了5055名,增长了49%,而教师只增加了35%。高中所需教师基本上从初中选拔,整体素质较差,同时给初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因规范学制,今、明两年,我县还将有7800名小学生进入六年级,到2010年,高中教师需求量在500名以上。但由于我县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高中教师队伍是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紧迫的问题。

三是职业教育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教师缺乏,难以适应市场专业设臵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各职业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紧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影响了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县的两所省级标准化学校和一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因受校舍、师资、设备等的限制,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就读。同时,由于这些学校扩招过快,而师资等满足不了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直接影响了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是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步伐,是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我县将紧密结合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整合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积极挖潜,以现有高中为基础,盘活存量,想方设法实现高中扩招。具体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7 市项目资金的同时,充分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扩张效应,继续实行社会化融资方式,提高教育融资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新建、扩建、改建和高、初中分设、高中重组等形式,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二)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的管理体制,整合、利用和盘活全县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农业、扶贫、残联、妇联、团委、科技等方面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切实搞好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力争年内使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4500人,到“十一五”末,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6000人以上,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比例大体相当。紧紧抓住甘河工业园区、城南新区、生物园区等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建设种植养殖、电子电工、唐卡堆绣和医学等专业实训基地,切实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拓宽职业教育投资渠道,不断扩大“学校+公司”运作模式,增强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做大做实工业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新庄藏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藏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生物产业园制药专业培训中心。

(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对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提 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带动全县师资水平的提高。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把教师入口,疏通出口,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扩大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建立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应届毕业生到边远学校任教机制。

(四)深入推进高中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高中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高中校长及中层领导采取公开考聘、公平竞争、择优聘任方式,试行校长年薪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试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点来抓,加强教研力量和教学研究,加大科研、教研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贡献率。推进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建立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全面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

(五)处理好高中教育发展中的三个关系。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在加快发展、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避免发生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保证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优质高中建设,进一步改革完善高中招生制度,通过严格控制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支持优质高中优先发展,鼓励薄弱高中加快发展,扶持职业高中稳步发展。正确处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逐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下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县高中阶段有关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县高中阶段有关情况的汇报 东至县政府教育工作考察组: 现将我县高中阶段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总体情况 (一)办学规模 1、基本情况。我县现有省级示范......

    高中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和硕县第一中学高中教育发展汇报材料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心支持下,和硕县第一中学作为全县唯一一所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立足县域实际,结合学校特点,确......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机关幼儿园张美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发展,结合实际本人认为,教育观念要更新,地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

    街道2004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自治......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5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2007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6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6年,贵阳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主线,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