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洪灾害防治县及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
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验收工作,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开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水汛〔2010〕481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和国家防办《关于做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办汛〔2011〕20号)等规章规程及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验收由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等两个阶段组成。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具备试运行条件后组织初步验收;通过初步验收并经汛期试运行后组织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条 根据年度计划和项目实际,初步验收分别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气象部门主持。
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会同市(州)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等部门,组织对县(区、市)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市防汛指挥部会同市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等部门,组织对城区项目进行初步验收。
省级气象部门主持,会同省级水利、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对气象部门负责建设的气象监测项目进行初步验收。
第四条 竣工验收由省水利厅主持,会同省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共同验收。
第五条 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前,应组织进行水雨情信息共享测试和山洪灾害预警等防洪管理信息共享测试。
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技术人员,测试自动监测站水文统一编码、数据按水文标准入库和共享功能,提交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
省防汛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测试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等防洪管理信息上报和上下级防汛部门信息共享功能,提供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第六条 验收主持单位依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等规章和规程规定,负责组建验收委员会和验收专家组,开展项目验收工作。验收委员会和验收专家组职责、委员和专家权利及责任等依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等规章和规程规定执行。
第七条 项目运行管理单位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参加验收工作。设计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派代表参加验收工作。
第二章 初步验收
第八条 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法人应组织设计、施工、安装、监理等单位及时进行自查,整理项目相关资料,向验收主持单位提出初步验收申请。
第九条 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等项目,可以年度项目为单元,由省气象局主持初步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负责。水利部门主持初步验收各县(区、市)项目时,应对县(区、市)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建设情况、信息共享功能予以统一验收。
第十条 验收主持单位接到初步验收申请,应及时核查项目建设及初步验收准备情况,组织初步验收。
第十一条 验收主持单位对县(区、市)项目安装集成、监测预警等有关技术指标进行综合测试和鉴定,提供技术测试报告。
第十二条 各县(区、市)项目初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雨量、水位监测站和预警广播站全部安装、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集成到位,符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具备监测预警功能;完成防治区山洪灾害普查和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完善工作,防治范围内安全区、危险区划定和各观测站点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明确合理,群测群防预警设备配置和山洪灾害防御基层责任制落实到位,完成宣传培训和演练任务。
(二)实现与气象、水文等部门间雨水情信息共享,可用于临灾预警,通过信息共享测试。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无遗留问题和合同纠纷,初步建立运行管理制度,落实运行管理机构、人员及经费。
(四)有关验收资料、报告准备就绪。
(五)其它规定的条件。
第十三条 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项目初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气象观测站全部安装,信息终端软硬件集成到位,VPN虚拟专线接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符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能够稳定向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发送信息。
(二)每县气象信息终端能够登录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无遗留问题和合同纠纷。
(四)有关验收资料、报告准备就绪。
(五)其它规定的条件。
第十四条 初步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建设合同文本。
(二)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包括资金到位及支出情况。
(三)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四)监理工作报告。
(五)技术测试报告及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六)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建设成果和文本。
(七)运行管理制度。
(八)其它应提交的文档。
第十五条 初步验收的主要工作:
(一)现场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及试运行情况。
(二)听取、审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报告和专家组测试报告及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三)由验收委员会讨论通过初步验收鉴定书,对存在问题等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六条 验收文档资料、初步验收鉴定书由建设管理单位、试运行管理单位等有关单位归档管理。
第三章 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通过初步验收,经过汛期试运行,遗留问题已处理或整改到位,经全面测试合格后,项目法人应及时申请竣工验收。
第十八条 各县(区、市)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由所在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向省水利厅提交。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竣工验收申请由省气象局向省水利厅提交。
第十九条 验收主持单位接到竣工验收申请,应及时核查遗留问题整改及初步验收建议意见执行情况,适时组织竣工验收。省水利厅根据初步验收划分的验收单元,组织水利、财政、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人员及相关专业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负责验收工作。
第二十条 验收专家组对县(区、市)项目安装集成、监测预警等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测试,提供技术测试报告。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一)初步验收遗留问题已整改或处理,系统试运行稳定,通过技术测试,具备投入运行的条件。
(二)项目法人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三)各县(区、市)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通过省水利厅审计;气象观测站、气象终端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通过省气象局审计。
(四)项目参建单位已向项目法人提供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文档资料。
(五)档案资料满足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要求,归档资料符合档案管理有关规定。
(六)其它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二条 竣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
(一)初步验收要求提供的资料。
(二)项目试运行管理报告。
(三)技术测试报告及雨水情信息共享功能测试专项报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测试专项报告。
(四)初步验收鉴定书。
(五)初步验收遗留问题整改报告。
(六)财务决算报告。
(七)审计报告。
(八)验收委员会要求补充的其它文件。
第二十三条 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终端竣工验收,还应提交监测预警平台运行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出具的信息共享系统运行情况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竣工验收的主要工作:
(一)现场检查项目建设情况。
(二)听取、审查有关报告和文档。
(三)竣工验收委员会讨论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决定是否通过验收。
第四章 资产移交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法人要按照竣工验收意见书的要求,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完成尾留工程,将处理情况和验收成果报送验收主持单位。
第二十六条 项目通过竣工验收,验收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和扫尾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后,项目法人应及时向运行管理单位办理交付使用手续。
第二十七条 项目移交后,项目法人及各承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后续相关责任。法人已经撤消的,由撤消法人的部门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八条 项目县应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建后运行管理机制,落实运行管理单位、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运行维护,确保项目发挥效益。
第五章 验收责任
第二十九条 项目法人及承建单位提交的验收资料不真实导致验收结论有误的,由提交资料的单位承担责任,竣工验收单位收回验收鉴定书,对责任单位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十条 参加验收的专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验收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的,依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及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
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保证建设质量,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管理。
第三条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行项目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项目由兵团负总责,各团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项目建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 本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技术标准和相关部门有关规定。有涉密要求的建设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保密规定。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在《规划》和各省申报的基础上,根据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补助资金预算规模,分轻重缓
急,安排每年建设任务。
第六条 各省县级实施方案编制按照平均每县600万元投资规模控制,根据各县建设任务大小,具体由各省确定每县投资规模,其中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气象部门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按照总投入10%左右的比例确定,并纳入县级实施方案。
第七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负责组织,以县为单位逐县编制、审查和批复实施方案,并将汇总编制的省级实施方案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八条 县级实施方案须依据《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等技术文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编制。县级实施方案中气象建设内容按照气象行业标准并满足山洪灾害防御的实际需要编制。
第九条 县级实施方案须充分利用水利、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已建、新建监测站网和相关成果,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充分考虑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以及相关部门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兼容和信息交换。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条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对项目建设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或县级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管理。气象建设内容须按照实施方案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第十二条 各省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规范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行为,严格投标准入资格和条件,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在山洪灾害防御领域有较好业绩的厂家、单位或企业承担建设任务。
第十三条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和专业性较强、通用的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要统一技术标准,由省级统一组织招标或政府采购。项目建设的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站须分别由水文、气象部门维护管理。
第十四条 各省应严格按规定程序确定监理单位,加强对监理人员的资格管理,配置符合要求的监理力量承担项目的监理任务。
第十五条 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应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水利部令第7号)等有关规定和合同负责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用于本项目的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必须获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登记证书,通过国家级防洪减灾相关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测评。
第十八条 用于本项目且列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的水文自动监测设备或产品,必须获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用于本项目的气象自动监测设备或产品,必须获准气象部门颁发的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对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专用产品,须通过国家级防洪减灾相关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测评。
第十九条 省级及以下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招标采购、项目进度、建设质量、资金安排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四章 项目验收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条 各省须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当年项目原则上应在下一年汛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组织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后,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省应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和人员,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建设管理办法或细则,并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县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保证建设质量,促进工程尽早发挥效益,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
第三条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执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等。有涉密要求的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建设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保密规定。
第四条 省水利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成立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
第五条 市(州)水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成立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本市(州)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在县(市、区)水务局或城建局组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省、市(州)、县(区)气象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省气象局负责气象建设内容的建设管理工作,市(州)、县(区)气象局负责本辖区气象建设内容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定额补助,省内统筹使用。地方投资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八条 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计划,安排全省建设任务。审查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汇总编制省级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流域机构审核后,由省水利厅批复实施。省级实施方案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九条 市(州)水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对县级实施方案进行初审。
第十条 项目法人组织开展山洪灾害普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根据《规划》和建设计划,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县级实施方案。气象建设内容由省气象局根据《规划》和建
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应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择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在山洪灾害防御领域有较好业绩的单位承担建设任务。
第十六条 对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和气象水文监测设备、自动预警设备购置安装等建设内容,由项目法人公开招标,选定承建单位。对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预案编制、宣传培训等建设内容,可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也可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实施。
第十七条 投标人应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及以上资质或“双软”认证资质,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拥有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承担过2个以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
第十八条 为确保软件和设备质量,统一技术标准,有利于兼容和共享,有利于运行维护和售后服务,用于本项目的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和监测预警设备应符合以下准入要求:
(一)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必须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通过国家级防洪减灾相关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的测评,测评等级达到优秀,并且该研发单位的软件已经应用于我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项目。
对扩充改造项目,原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测评等级达到良好以上的,可采用原软件研发单位通过测评的软件。
计及施工等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应会同质量监督部门制定质量监督制度,指派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报告工程质量和进度。
第二十二条 项目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应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水利部令第7号)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质量责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二十三条 工程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直至验收合格。对不合格的工程,建设单位有权拒付工程款。工程涉及的材料、设备、软件等,必须经过现场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第二十四条 省级按各县建设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其余建设资金由市(州)、县(市、区)财政承担。藏区县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安排。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及资金支付的有关程序和规定,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资金管理,严禁违规开支。项目法人要主动配合接受审计、稽查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不得用于交通工具购置、人员补贴和接待等费用支出。
第二十七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业技术人员。应提早落实运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熟悉项目运行管理技术,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第三十四条 市(州)水务局(城建局)要建立巡检机构,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设备、软件巡检维护工作。
第三十五条 各县(市、区)要规范测算运行管理维护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运行维护管理经费,保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气象局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做法及问题思考
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项目建设做法及问题思考
(蒲江县水务局
邹学钞)
摘 要:2013年6月3日,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在全省58个建设县中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率先通过初步验收,受到省市领导和验收专家组的肯定。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涉及内容点多、面广、专业门类杂,建设工期紧,施工环境复杂,认真总结蒲江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为今后新建项目提供参考。关键词: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蒲江县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县城鹤山镇距成都市市区75公里。全县总面积58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人,辖8个镇4个乡,109个村、23个社区。全县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19个,涉及50个村434户1496人,县境内主要有蒲江河、临溪河两条河流,总长76.76公里。蒲江县山洪危险区小流域共17个,山洪灾害防治区总面积106.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3%。涉及12个乡镇、61个村(社区),受山洪灾害威胁人中22093人。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246.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易发生暴雨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1.2 建设内容
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
1、县水雨情监测系统:建设简易监测雨量站34个、自动监测雨量站10个、自动监测水位雨量站6个、自动监测视频站4个、自动监测气象六要素站4个;
2、县监测预警平台: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及会商室装修改造三部分。硬件设备主要有机房网络设备、大屏显示系统、会商室设备、计算机;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杀毒软件、应用软件、GIS软件;改造机房和会商室80平方米。
3、县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县、乡(镇)、村预警设备配备和使用,主要包括传真、无线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预警设备。
4、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县乡村预案编制、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内容。1.3 项目投资
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批复投资619.97万元,包括气象部分60.1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49.97万元。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多方参与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气象局、国土局、水利局为成员单位的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项目法人和技术负责人,内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法人由县水务局局长李麒麟担任,具体负责委托项目设计、批复,组织项目招标及委托工程监理、验收,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管理运行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与上级沟通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争议和问题,为该项工程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2.2、多方学习,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准备工作
由于整个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水利人对信息化的了解还很有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局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多次率有关人员到崇州、彭州等地参观已建成的类似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加强与邛来、金堂等在建项目县市沟通,多方了解项目建设经验以及教训,掌握当前的信息化水平,思考如何将项目与防汛需求相结合,建设出最符合防汛工作实际的系统。2.3分类管理,分步实施
按照市防办5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的要求,蒲江县把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作为2013 年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紧扣进度和质量要求,倒排工期,实行计日论时的工作机制,调整优化建设进度计划,加快施工进度,采取超常规工作措施,积极协调施工环境,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并督促施工单位抢时争日,加强施工力量,增加施工队伍,全力以赴确保主体工程在5 月底前完建,群测群防体系在6月中旬前完成。针对项目中设备采购和安装、软件开发及部署、土建、防雷、县级和乡镇级及村级防御预案编制、广告宣传等多专业领域内容,采取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环环相扣的办法,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一是设备采购在签订合同后,即要求施工单位抓紧山洪灾害防治设备订购,在2月中旬主要设备必须进场。设备安装前,要求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编制科学、简便、快捷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编制每天、每周直至整个总进度计划的大小节点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
二是土建和防雷工程。对照施工计划,结合其点多、面广、各站点共性的特点,同时展开,齐头并进,施工所在地各流域水管站安排人员跟班作业,提前协调处理各站点和项目所在村的外部环境,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顺畅开展。同时,土建部分设备混凝土基础完成后,设备单位安排多班施工队伍同步进行设备安装。
三是防御预案编制。4月中旬各相关流域水管站按照编制大纲,收集各乡镇、行政村基本情况等基础资料,4月底提交设计单位编写预案文本,5月底设计单位全部完成县级、乡镇级、村级防御预案文本初稿,6 月份组织审查。
四是广告、宣传部分。按照4月底各村提供的基础资料,在5 月初开始编排制作警示牌,从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编排制作宣传手册、宣传牌(栏)、明白卡和光盘,5 月中旬完成制作、安装和发放。工作体会
3.1 选择专业施工队伍
一是设备、软件部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设备采购和安装、软件开发及部署是水利行业的新领域,专业性强,由省防办统一组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确保设备及软件性能参数统一,质量可靠,为今后联合运行创造条件。
二是土建、防雷部分。对土建、防雷工程内容,选择有移动通信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雄厚、熟悉施工环境的施工队施工。由于施工队伍技术熟练,保证了施工进度、质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土建、防雷施工。
三是防御预案编制。县级防御预案编制由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并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提前参与,组织力量编写。乡镇级、村级防御预案编制由各流域水管站和项目村提供基础资料,全力配合设计单位编写。
四是广告、宣传。山洪灾害防御是通过宣传防御知识来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达到有效防御山洪灾害,保障危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通过询价采购,择优选择广告公司承担广告、宣传内容,并通过蒲江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3.2 强化质量管理
为确保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建设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多措并举, 强化质量管理。
一是严把设备质量关。每一批设备材料进场后,均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到场对照合同设备清单的规格、品牌、数量逐一组织验收签字,要求设备厂家具备国家认可的行业生产资质,提供产品合格证和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待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安装。
二是严把设备安装关。设备安装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进行作业,业主和监理单位按照《过程控制程序》实行监控。各工序实施时,施工单位必须对照工序操作流程,坚持“自检、作业检、交接检”制度,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操作管理方式。各站点安装完毕后,对站点所在地人员如何使用设备进行现场培训,确保人员熟练掌握并当场演练达标后,方可签字盖章存档。
三是严把土建和防雷工程施工管理关。项目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项目质量的好坏,而土建和防雷工程是设备安装便利、质量好坏和进度快慢的基础,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监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细化、熟悉、了解,提出图纸中的疑点、难点,并进一步优化。施工队伍进驻项目站点后,召集“三方”人员以及站点所在地负责人一起,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定站址,发挥站点的最优性能。施工开始的首处站点,针对项目建设各站点的统一性,组织“三方”技术人员到场,建设“样板”工程,后期的各站点建设,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样板”施工,严禁因为施工质量不达标而导致返工现象发生。四是严把检测、测试关。防雷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对每处站点进行自检,接地电阻到达规定值方可进行下一站点施工。防雷工程全部完成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到现场检测各站点,防雷接地电阻值全部达到规范要求。
主体工程5 月底完成后,组织技术人员完成各层各系统之间的搭建和各性能指标测试,并与各个设备联合调试,系统各项功能齐全,水雨情信息无误。并与市山洪灾害防治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信息共享测试,县16 个自动监测站水雨情信息全部入库,实现信息共享。3.3 突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演练
严格按照要求,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县、乡镇、村级防御预案,并按程序分级组织审查。委托广告公司印制了2万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制作山洪防治光碟15000份,重点是到广大中小学宣传、发放,并发放到乡镇、村、户;制作了《蒲江县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内容包括防御对象名称、责任人、避险地点、转移路线、联系电话等,逐一发放到受山洪威胁的住户;在危险区行政村设置警示牌,公布危险区、安全区和转移方案等;在镇、村人口聚集区安放宣传牌(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特别是对自动监测站,由于地处野外,采用的是“有人管理、无人值守”的管理方式。为了危险区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和安全区避险点,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避灾演练。蒲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务局、防汛办主要领导带队参与协调,演练点所在行政村紧密配合,蒲江县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并在蒲江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随后,将山洪灾害避灾演练实况与山洪灾害防御宣传知识,制作成光碟,发放到危险区内各项目村,真正做到山洪防御知识和自救互救常识在当地的广播中有声音、电视中有画面、媒体上有文字、道路旁有牌子、村子里有标记,明白卡入耳入脑入心入行。3.4 严格合同管理
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合同,依照合同约定开展项目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证工程实施的每个环节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顺利实现工程建设目标。项目法人依据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施工价款结算以合同签订时规定工程量单价为标准,实行单价承包,据实结算。合同结算做到手续完整、资料齐全、结算及时。4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危险区划定复核。危险区是指山洪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将直接造成区内房屋、设施的严重破坏以及人员伤亡的区域。根据普查成果,实施方案划定蒲江县61 个行政村为危险区,但还有为数不少的符合条件的村未被划定为危险区,希望在后期的项目实施时,对危险区划定进行复核,使所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区域能得到有效防治。
二是预警指标值核定。山洪灾害项目在实施时,预警指标值是按照普查成果设定的,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许多村反映报警过于频繁,需要在今后实际运用中,重新调整出科学、适用的预警指标值。
三是信息共享。山洪灾害自动监测信息共享测试已完成,实现了防汛部门信息共享,但水文部门和气象部门的水、雨情数据无法在管理平台直接获取,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有待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解决。
四是无线预警广播改进。山洪无线预警广播能通过手机、短信等先进的远程模式直接呼叫,提高了预警效率,但无线预警广播声音覆盖范围太小,不能及时通知到所有的危险区住户,需要加强与文广部门沟通协调,利用文广部门的广播系统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预警全覆盖。参考文献
[1] 刘志雨.山洪预警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2,22(2):41-45,50.[2] 张审问.甘肃省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1,21(5):30-32,58.[3]杜辉.宁夏隆德县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建设情况[J].中国防汛抗旱,2011,21(1):10-12,3.
第五篇:富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竣工验收监理工作总结
富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竣工验收监理工作
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富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和措施建设历时天,月终于完成了选点、安装,测试和试运行并达到了设计要求,今天通过了验收。昆明天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受富宁县水务局委托承担了“富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的监理任务,由于该项目监理工作比较特殊,监理公司专门成立了项目监理部,任命该公司监理工程师为总监代表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工作。并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设计及施工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消化,在监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建设规模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3529K㎡,涉及25个小流域,13个乡镇,85个村委会,1400个自然村,26.8371万人。山洪灾害危险区面积2178K㎡,涉及25个小流域13个乡镇,66个村委会,120个自然村,2.4016万人,县内25个小流域上新增设20个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站(含监测雨量),120个简易雨量站。13个乡镇级无线预警广播站,50个村委会无线预警广播站和120个群测群防人工预警站。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点多面广”在布点、安装、测试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但都一一克服,在监理过程中监理员都本着为业主认真负责,积极和施工单位相互沟通,目的是做好富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的安装测试工作。
按照设计施工方案结合各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人性化设点安
装各预警仪器,以确保检测、预警信息传递畅通,使突发的山洪预警信息安全有效地传递到预警分析中心及时做出防洪预案。通过各点初验测试达到预期目地,全县安装的预警仪器和设备都能保持正常运行,起到了全县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的积极作用,使山洪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通过这次监理工作,我们监理公司学到不少有关水文知识,总之监理工作,目地是坚持为业主服务,维护业务的合法利益。同时也维护施工方合法权益,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科学的态度做到让双方都能满意,但是不管怎么样工作中都会有做不到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提出批评和帮助,使我监理公司在今后的监理工作中能更好更加完善地搞好本职工作。
谢谢
昆明天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14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