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

时间:2019-05-14 04:3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

第一篇: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及其特征

所谓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感受及其所采取的态度的总称,是一个泛义综合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而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驾驶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驾驶道德、操作技能,对道路交通法规的遵守以及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时刻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反之,则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及弱化的表现。

二、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1、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表现。

意识决定行为,交通安全意识影响和支配着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必然起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表现繁杂多样,超载、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含内部上岗证从业资格证)、遮挡车牌、闯红灯、遇红灯绕道、转向不打转向灯、违章超车、会车违章挤道、占道、抢道、逆向行驶、开车

聊天、打手机等等。这些交通违规行为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国家交通部门对交通肇事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让行、违章超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违章会车、逆向行驶和跟车距离不够9种交通违章行为市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市最主要的,占23.13%,其次是大意,比例大21.86%,疲劳驾车的比例为13.11%,还有违章驾车、判断错误和违章停车所造成的事故也占有一定比例。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它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也给社会政治带来严重后果,据广东省运输厅公布2011年以来(统计至4月中旬),全省交通行业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运输事故8宗,死亡36人,受伤6人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同期上升100%和111.8%,受伤人数下降57.1%,频繁多发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妨碍了社会和企业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是对家庭的伤害和破坏,甚至造成家破人亡,二是给企业、经营者造成很大负担(如上年南冲、白湾车发生的事故),三是引发民间纠纷,治安案件(如上年南冲事故)因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误认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不公,因赔偿问题,无故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甚至产生过激行为,触犯法律。

三、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形成原因。

造成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孚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二是内在的个人因素影响。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①交通法规违章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很多人见惯不怪并产生“从众心理”最近修订的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处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也依法加大了查处力度,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各种违章违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时有发生,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违章违规现象的社会普遍性也使一些驾驶员错误地认为“法不责众”,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不考虑个人对交通安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的交通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违规违章行为“久治不愈”的结症所在。

②社会尚未形成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交通违规还未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习惯,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交通安全问题还没有真正引起人们普遍的高度重视,交通法规的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驾驶员的心目中,交通安全只是一句口号,是职业的一种提示,是培训的一句教导,是宣传中的一幅标语,市培训教材中的一个符号,除此之外并没有在具体行动中体现任何价值和意义,社会上不少人对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也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听之任之,不纠正,不制止,由得甚至明知可预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会危及到人身的安全也无动于衷,诸如此类的近乎于麻木的思想,助长了驾驶员交通违法的歪风习气。

2、驾驶员个人因素影响

①法制观念不强。有些驾驶员交通违法并不知法,不懂法,而是法规意识淡薄,明知故犯。对遵守交通法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错误地认为“法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出事,就是好样的”,无视法规的严肃性。

②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观念缺失比一次交通违章更可怕。驾驶员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就会改变行为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如:开“英雄车”、“斗气车”、“霸王车”。不觉愧疚,反感到某种英雄式的自我满足;在随便停车而引起交通堵塞时,不觉难堪,发行若无其事地享受起“言行自由”;在弄虚作假逃避了交警检查处罚时,不羞愧改过,反而认为手段高明而自鸣得意。

③社会责任感缺失。驾驶员职业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乎着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有的驾驶员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应有的珍惜和尊重,缺乏对国家、集体、家庭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有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精神,开起车来,把责任、安全、家人统统抛脑后,任所欲为,不计后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④安全与利益关系不清。交通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意识淡漠就是对生命的淡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懂“皮之不存,毛何附焉”的道理,摆不正安全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甘冒事故风险超载、超速;为蝇头小利不惜以个人或他人的生命财产作赌注,以违章作为实现价值的“捷径”甚至有“想要富就不能将交通法规顾”的错误观念。

四、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方法及措施

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驾驶员的法制和安全教

育,组织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事故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驾驶员的道德文明教育,使驾驶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遇事要遵章守纪,礼让三先,理解和尊重别人,保护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三是要加强驾驶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增强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让驾驶员明白自己所承担的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任和保障交通安全的社会责任。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在心上,坚决杜绝一切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四是加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驾驶员的情绪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如发现驾驶员有影响行车安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及时疏导,消除不安全的心理隐患,保证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五是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出安全,管理降事故,要加大安全监控设备投入,完善安全监管措施,扩大监管范围,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的“死角”和“盲点”,预防和阻止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努力,长抓不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交通安全,不单单是驾驶员一方面的问题,需要人们的广泛参与和配合,需要人人从自我做起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需要安全交通,社会呼唤安全的驾驶员,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第二篇: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交通安全意识及其特征,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其社会危害性;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安全意识淡薄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原因;措施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及其特征

所谓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感受及其所采取的态度的总称,是一个泛义综合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1)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而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驾驶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驾驶道德、操作技能,对道路交通法规的遵守以及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时刻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反之,则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及弱化的表现。

根据其特点,交通安全意识分为初级、高级和超脱三层境界:(2)(1)初级境界:它是以不发生交通事故为准则。人们主要关注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致力于采取措施,抑制交通事故发生;(2)高级境界:就是在参与交通活动时,不仅注意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而且时刻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自觉维护交通秩序;(3)超脱境界:不但具有高级境界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而且能从社会角度考虑交通安全的全局性问题。它是自尊自爱意识、大众意识、遵章守法意识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1 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表现

意识决定行为,交通安全意识影响和支配着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必然引起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表现繁杂多样,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无牌无证驾驶,遮挡、涂改号牌,闯红灯,转向不打转向灯,违章超车、会车,违章挤道、占道、抢道、逆向行驶,开车不系安全带、聊天、打手机等等;这些交通违章违规行为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交通部门对交通肇事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驾驶员超速行驶、违章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章超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违章会车、逆向行驶和纵向间距不够9种交通违章行为是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是最主要 的,占23.13%,其次是疏忽大意,比例达21.86%,疲劳驾车的比例为13.11%,还有违章驾车、判断错误和违章停车所造成的事故也占有一定比例。

2.2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它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也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严重后果。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09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本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人数高达67759人,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频繁多发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妨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是对家庭的伤害和破坏,甚至造成人亡家破;二是给社会造成很大负担。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福利部门增大了工作难度,加重了社会负担;三是引发社会治安案件。个别驾驶员因为违规违章受罚心怀怨恨,无故闹事,扰乱社会秩序;四是引发民间纠纷。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误认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不公而产生过激行为,有的会触犯法律,走向犯罪道路。(3)交通事

故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和重视。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形成原因

造成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二是内在的个人因素影响。

3.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3.1.1 交通违规违章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很多人见多不怪并产生“从众心理”。最近修订的交通安全管理法,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处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也依法加大了查处力度,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但各种违规违章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时时发生,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违章违规现象的社会普遍性也使一些驾驶员错误地认为“法不责众”,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不考虑个人对交通安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骨牌效应”,对社会的交通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违规违章行为“久治不愈”的结症所在。

3.1.2社会尚未形成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交通法规还未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习惯。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交通安全问题还没有真正引起人们普遍的高度重视,交通法规的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驾驶员的心目中,交通安全只是一句口号,是职业的一种提示,是培训中的一句教导,是宣传中的一幅标语,是培训教材中的一个符号,除此之外并没有在具体行动中体现任何价值和意义。社会上不少人对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也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听之任之,不纠正,不制止,有的甚至明知可预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会危及到人身的安全也无动于衷。诸如此类的近似于麻木的思想,助长了驾驶员交通违法的歪风习气。

3.2 驾驶员个人因素影响

3.2.1法制观念不强。有些驾驶员交通违法并非不知法,不懂法,而是法规意识淡薄,明知故犯。对遵守交通法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错误地认为“法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出事,就是好样的”,无视法规的严肃性。

3.2.2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观念缺失比一次交通违章更可怕。驾驶员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就会改变行为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如:开“英雄车”、“斗气车”、“霸王车”,不觉愧疚,反感到某种英雄式的自我满足;在随便停车而引起交通堵塞时,不觉难堪,反行若无事地享受其“言行自由”;在弄虚作假逃避了交警检查处罚时,不羞愧改过,反因认为手段高明而自鸣得意。(4)

3.2.3社会责任感缺失。驾驶员职业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乎着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有的驾驶员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应有的珍惜和尊重,缺乏对国家、集体、家庭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有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精神,开起车来,把责任、安全、家人统统抛脑后,任所欲为,不计后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2.4 安全与利益关系不清。交通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意识淡漠就是对生命的淡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懂“皮之不存,毛何附焉”的道理,摆不正安全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甘冒事故风险超载、超速;为蝇头小利不惜以个人或他人的生命财产作赌注,以违章作为实现价值的“捷径”,甚至有“要想富就不能将交通法规顾”的错误观念。

4.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方法及措施

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驾驶员的法制和安全教育,组织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事故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驾驶员的道德文明教育,使驾驶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遇事要遵章守纪,礼让三先,理解和尊重别人,保护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三是要加强驾驶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增强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让驾驶员明白自己所承担的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任和保障交

通安全的社会责任。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在心上,坚决杜绝一切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四是加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驾驶员的情绪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如发现驾驶员有影响行车安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及时疏导,消除不安全的心理隐患,保证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五是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出安全,管理降事故,要加大安全监控设备投入,完善安全监管措施,扩大监管范围,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的“死角”和“盲点”,预防和阻止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努力,长抓不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交通安全,不单单是驾驶员一方面的问题,需要人们的广泛参与和配合,需要人人从自我做起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需要安全交通,社会呼唤安全的驾驶员,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第三篇:“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

“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

2000年三月八日《光明日报》上,《请别叫我“后进生”》疑问,引起教育界一片争鸣,学生们说:“我们拒绝这个称号”。学生们认为把他们叫做“后进生”或“差生”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这使他们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何谓“后进生”?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被称为“后进生”同学的心理状态如何?读过那篇报道后,感慨万千。自那时起,我便私下展开调查,找班主任、教师了解“后进生”在班级的表现,同“后进生”倾心交谈,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家长共同分析后进退步的原因。在我校二十各班级100多名学生中,被称之为“后进生”的竟有10%之多,少数班级高达15%—20%,而且由低年级至高年级日益增多。谈们坐在班级后排无人过问的角落里,受歧视;受冷落,有的班主任一天乃至一个星期同这些同学无话可说,甚至一学期内除了大扫除等集体劳动外,别无他话,有他们没有他们都一样。

如此境况,着实让人心痛,令人堪忧。

难道“后进生”真的生来就是“后进生”吗?难道他们生来就低人一等吗?难道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没有责任吗?

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社会、家庭、学校教师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造就了“后进生”!是我们使它们背上这一沉重的包袱!在此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针对“后进生”进行的社会调查,尝试对“后进生”形成原因及他们的心理状态做全面分析,这或许对从教育的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客观环境

A、社区环境

环境铸就人,这话一点不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副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越来越集中,小城镇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商贸城”、“棋牌室”、“娱乐城”、“KTV”等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各种特色经济小区日益明显、突出。然而在人们的财富越积越多、事业日益红火、个人欲望越发膨胀的今天,他们也正经历人生最大的失误:子女学业的荒废,教育的失败。

据我调查,班级所谓差生中50%来自于这样的社区环境。这些学生中,“少年老成”成人化十分明显。商业经济观念自小在他们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腐朽的金钱至上观念和享乐主义由死灰复燃,只是一片净土的中小学校园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生长在此环境的孩子们,他们耳濡目染的便是:商业利润,经营技巧,坑蒙欺诈,互相利用的人生理念。商品经济发展到如此地步,赌博意识业已“深入人心”。朋友相聚、喜庆宴请,比酒桌赌桌上才显你我诚意。此时此刻,有谁还能顾及子女的学业?!

青少年学生极易模仿成人,在大人们逍遥迷醉的时刻,他们子让也不甘寂寞,举办生日晚会、下馆子、出入于游戏娱乐场所,尽享父辈们的幸福。然而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童年的纯真、学业的荒废、品质的沦丧。

B、影视书刊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电影电视的日益普及,人们尽享现代文明成果。然而人们对社会的阴暗面也一览无余。有效的心灵被过早地注入了麻醉剂和兴奋剂。于是他们沉醉于电影电视,沉醉于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

另一个小学生尤其是四五年级的学生常去的地方,便是游戏室、网吧娱乐城。部分学生因追求感官刺激、虚无缥缈而整日神思恍惚不思“家”。

书籍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承接文明的载体。然而如今图书市场却良莠不分。书刊封面,不堪入目,内容庸俗,质量低劣。我做为班主任,一次调查学生的书包,竟为之瞠目:班级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带有不同程度的课外读物、通俗书刊,有的竟忘带了课本。少儿画报上的人物衣服也越穿越少。在一本仅十几页的画报上,“我爱你”、“你喜欢我吗?”竟出现了二十次之多。整篇充斥“哇”、“好酷啊”、“帅呆了”。最近引进一步日本少儿卡通片,主人公满口脏话、刁钻奸滑,竟成了小学生效仿和崇拜的偶像。

C、学生家庭

造成学生“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家庭。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的后天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会使子女们一辈子受益匪浅,而残破不和的家庭却会使幼小的心灵蒙受不可治愈的创伤。父母亲因为性格不和而整日争吵,因为赡养父母而斤斤计较,因为工作原因而在家对同事恶语中伤,等等都将给孩子内心世界留下阴影。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冷战家庭、隔代抚养、亲朋寄养(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教育化境恶化,使这些家庭的学生或敏感偏激、或沮丧畏惧、或孤僻自卑、或敌视权威逆反心强、或报复社会呈现暴力倾向、或拉帮结伙、或早吸毒寻求感情代偿和麻醉。他们受人讥笑,被人歧视、看不起,鼓励与同伴之外。他们行为越轨,未成人所不理解。结果导致部分学生长期游离于家庭与学校之间,闲逛在街头。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样的孩子能成才吗?!

即使正常家庭也存在种种教育误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们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但苦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家长由于家务与工作忙,与孩子交流少,即使关心,也只停留在“分数”上。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左脚掌的只要能保证他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学业,就近到父母义务和责任了。

D、学校班级

学校班级集体在少儿成长时期起决定性因素,当然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然而由于教师的一句话 学生的自信心丧失,感到前程黯淡渺茫。课堂上,教师并不有意的一句话,学生却刻骨铭心。诸如:“这个简单的问题你能回答吗?”、“他都回答不了,你行吗?”“真差劲,这都答不出。”、“你真拖了我们班的后腿了,要不是你-----”、“笨脑瓜。”等,教师可能言者无心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永世难忘。有许多教师冷落差生,甚至一看到差生就头痛。他们认为差生转化不是教学内容,对差生提问等于耽误进度、影响效率,结果使差生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从而自暴自弃。教师碍于人情或某种心态,照顾这个学生,取悦那个学生。结果使那些家庭境况差,无重要社会关系的学生坐冷板凳,带不起头来,觉得样样不如人。

学校校纪校规的执行有时因为某种原因也存在偏差。同样是进入游戏室,却一个是敷衍了事,而另一个是大动干戈。致使少数学生打小就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充满歧视,充满黑暗,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

二、心理状态

A、自我意识强

以自我为言行的中心,缺乏正确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此类学生在班级可能不多,但影响颇大。他们往往较难接近,他们只关心自己,劳动不积极,对老师同学的劝戒漠然处之、有错不改、明知故犯、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由于道德上的无知,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做是“讲义气”,把破坏纪律当成英雄行为,成为老师的“眼中钉”。这些同学在班级往往很具有号召力。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极易形成“小团体”,乃至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声誉。

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性格缺失。独生子女的普遍化是独生子女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能力。孩子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满足,注重享受生活和追求直接兴趣,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想的问题较多。B、意志力薄弱 这些学生虽然懂得到的行为规则,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强烈的个人欲望,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往往不能控制自己。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特别是消极的东西。不良行为在开始时,常是偶然发生的。以从中得到了满足的情绪体验,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终于形成恶习。如进入游戏室的大部分同学也知道游戏于身体、学习无益,但在心里却说“仅此一次”。有些同学偶尔见到别人的学习用具,便窃为己有,渐渐越偷越大,结果悔恨交加。少数学生偶尔看到黄色书报认为好玩有刺激。一次次下去,结果去浴室偷看,上网查看黄色网站“人体艺术”------C、缺乏自信心,自本卑心理强

本来自信心乃是青少年最宝贵的心理品质,即“初生牛犊不怕虎”。遗憾的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老师、家长都只是把眼睛盯在成绩上,而对谈们的心理漠不关心。所谓的差生在老师的鄙视、家长的逼迫下,一年年几乎毫无自信的在校园里度过。长期的鄙视、打击与扼制,他们的自尊几乎荡然无存,自信也毫无踪影,剩下的只有自卑了。受自卑心理的驱使,他们便破罐子破摔——于是“后进生”出现了。

D、缺乏爱心

他们很少被人爱,他们也很少爱别人、爱班集体、学校。在家里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体验不到师爱,同学友爱,他们缺乏比人爱的体验,故反映在他们心里上就是对别人漠不关心,对班集体不管不问,不尊重老师。与亲人、同学越来越疏远,新歌也越发孤僻,在办理好与同学争吵、打架,甚至于老师顶撞。

E、虚假心里即双重人格

不难发现,大部分差生“说”与“做”是不一致的。写作文、定计划、表决心、写检讨时说的冠冕堂皇,但做与不做、怎么做却是另一回事。有些同学在学校、在家里截然不同;在公开场合与“知心朋友”面前大相径庭。这些现象都表明耗资存在双重人格问题,存在虚假心理。究其原因:第一、家庭环境和家长做法本身是双重的,这使孩子受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过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孩子在玩中学的权利。整天考试补课却又要写有意义的日记,这有可能吗?这样的大人式的教育快速泯灭了孩子的童真而变懂事,善于应付(若不会应付,则过不了关)。有不少学校校内考试较严,而在统考会考时(因与外校比成绩)却告诫学生要“团结奋斗”“机制灵活”。这对学生判断是非的标锥和形成良好人格起了干扰作用。第四、社会方面对孩子的影响。领导干部的虚伪与丑闻、假广告、卖假货那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观念等孩子双重人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影响。

F、法纪观念淡薄,为所欲为 现如今影视作品、VCD光盘,充斥武打、暴力。主人公视乎非常潇洒,无所不能,想干的事总能干成,杀了人总能逃脱或根本不负任何责任。对于那些涉世不深,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多还没有形成的少年来说,如果经常沉溺其中,便会产生一种冲动、错觉,似乎自己学到了不少,总想找机会一显身手。这些学生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化,不考虑后果,导致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现实中有些学生经常受到来时的批评但由于家长的“走动”,社会上的是更是如此,让孩子觉得只要有人“通融”,一切都好办。如此这般,遵纪守法又从何谈起?

三、转化措施

综上可知,“后进生“本不后进,他们也是正常儿童,作为教育者理应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和爱护。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教育及哦啊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是转化”后劲上“的主体,教师优势转化”后进生“的主心骨。

A、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作为老师来说要注意师德修养,心中要想到差生,要把差生当做班级体共同进步的一员,在学习上、生活上使他们享受平等待遇。教师要时刻把差生的特殊性放在心上,不能冷落歧视差生。多从思想上爱护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被歧视、不被遗忘、不受冷落,去掉他们心中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B、教育学生正视缺点

教师要耐心同差生谈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在各方面同其他同学的差异,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从而不自暴自弃,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

C、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后进生”也有各自的优点,只不过和缺点比起来稍显不足而已。做教师的有责任把这些优点发掘出来,并加以宣传、表扬。这是使差生“天天向上”的第一个台阶。D、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应加以启发点拨,不要动辄呵斥、讥讽。教师应多从思想上爱护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生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被歧视、不被遗忘、不受冷落,去掉他们心中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自我个性特点及成因分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以后表现在性格上的种种特性,大都可以在其童年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这或许就像是我们中国古话中所说的那样:“三岁定八十。”

下面我就依据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做个简单分析。

我的性格特点:敏感,好强,偏外向,倔强,有时候很固执,对待感情比较淡漠……

应该说,每个人全面的性格特征都是不能简单的就用几个词就能概括完全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的性格形成,应该很大程度地受到小时候父母离异的影响。

在我出生前,我的父母感情就不好,后来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据亲戚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当然,肯定还有别的一些原因,令到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加大,后来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在我5岁时他们走上离异的道路。就这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只要了我,带着我,离开了我出生的那个小镇,去到了柳州生活。所幸,妈妈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不曾对我抱怨过生活命运的什么,而且很重视我的教育和培养,我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我们很快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母女俩在一起,最重要。

先说说敏感。和很多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有一定程度的自卑。不仅自卑,而且敏感,也许不完整家庭的孩子大多会是敏感的,很容易不安。我就如此,很看重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得罪了别人什么的。假如不确定自己是优秀的,绝对不敢突出地表现自己。所以,一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事尽力做好,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还不够好,怕我在别人眼中有很多不足和缺点。

关于好强。这个跟上面所述有点像,记得小学毕业时,班主任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是你妈妈全部的希望,你将来是否努力决定了她的希望能不能实现,这句话当时听起来没什么太大感触,后来回想起来才理解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其实一直以来,母亲也会常说,你妈我一没钱,二没关系,三文化水平也不高,你读书我也帮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我们不能一直被别人看扁,诸如此类的话让我觉得假如我不争第一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母亲,貌似还对不起很多人,所以一直以来比赛啊,学习啊什么的,哪怕我不是最强,但我心里已经习惯性什么都想争最强。

关于外向,这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的坚强与乐观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是母亲让我知道,要获得幸福的生活,谁都不能靠,指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知道自己是母亲将来唯一的依靠,所以想要自己不断地优秀起来,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都优秀的孩子。虽然不敢大肆张扬地表现着自己,但是就是在低调的机遇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关于固执和倔强。这也算是我的性格特性之一,只要我认定的事,死都不会改变,比如,我觉得这个人坏,我不喜欢,那么这个人一辈子都出现我的坏人字典里,又比如,我想做一件事,哪怕在别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因为我觉得只要我想,就可以!

对感情的淡漠。或是因为见证了父母的经历,或许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现在对于爱情这个东西,我还是比较淡漠的。我始终觉得,没有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这种阴影对小孩所产生的影响的。不要以为小孩还小就什么

都不知道。其实,有这样经历的孩子都比较容易早熟的。似乎就在刹那间,对所有的事情都了然。童年的经历,家人的冷漠,让我极端憧憬美好完整的家庭,期期待童话般的美好。但是,我不得不坦白地说,那个所谓的刻骨铭心的“初恋”将我对爱情的些许期盼再一次无情摧毁,现在在我的眼里,这个社会上,从一而终独一无二的感情基本上已经绝迹,唯一可靠的感情就是来自直系的亲情,只有这样的亲情才是本能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

这么多年,从一开始的稚嫩到后来的适应到现在的变化,虽然一直在坚持某些动词,但也改变了许多对人生的看法。想一想,人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总要慢慢地作出一些改变来适应这个社会。慢慢地,学会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慢慢地,学会了强硬地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慢慢地,学会更加圆滑地为人处事;慢慢地,学会成长,学会成熟……

心理学里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在成年时的种种性格上的缺陷,其实在童年时代就已经埋下了它的种子。在童年时代,由于我们的心灵处于未发育完全的状态,因此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亲近的长辈的态度,还有我们成长的环境,都很容易对我们产生影响。一个人在他的童年时代具有最强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从小成长在一个健康、快乐、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那么他就更可能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快乐的人。但如果他自小就受到忽视、缺乏关照、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那么在长大以后,他就可能会脾气暴躁、性格古怪,难以与别人相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只放出的风筝,风筝顺风升起,越来越高,但无论它飞到哪里,都会受到它身上那根线的牵制和操纵。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就是那根线,会制约他一生发展的轨迹。

所幸,虽然我的经历不是一帆风顺,但依然感谢母亲和身边所有伴我成长的人,没有让我成长成为一个性格怪癖,及其自卑的人,而依然让我一直健康地成长起来。

第五篇: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医患矛盾双方的无奈和困惑。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医疗纠纷的成因,从而认清医患关系症结所在,全面把握我国医疗纠纷现状。以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纠纷对策

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媒体舆论导向。很多医疗纠纷病人在与医院对抗时,非常愿意将媒体拉进来,作为向医院施压的有效手段。在纠纷病人眼中,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不管医院诊疗行为有无过错,媒体舆论一旦介入,将是满城风雨。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病人倾向于求助媒体而非法院。媒体记者介入医疗纠纷,更易将纠纷病人一方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容易做出片面性的错误舆论导向。这就意味着医疗纠纷在医学鉴定或司法判决前,媒体的报道很难体现公正权威、合理合法,这种报道反而极易走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歧途。不当的媒体舆论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尊重医学客观事实,加剧了紧张的医患纠纷形势。

2.社会风序良俗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媒体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医患信任感的丧失,引发医疗纠纷。在一些地域的群众意识当中,如果人死在医院,又向医院要不回来一些经济赔偿,被视为无能的表现。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素

1.医疗纠纷解决体制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调处需要。在当前的医患纠纷中,普遍存在着大闹大赔,不闹不陪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严重滞后,医患协商和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医疗诉讼程序复杂,费力耗时、成本费用高昂,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更倾向于求助于私力救济,认为医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2.政府相关部门对恶性医闹事件处置不力。尽管公安部委联合下发了多个严厉打击医闹的通知,在过分强调和谐观念的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过度贯彻和谐而纵容了大部分医闹行为。公安部门的不作为,使医院在面对医闹时更多的是无奈,最后只有一赔了之,这助长了不良的医闹风气。

(三)医疗环节因素

1.医患沟通。相关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达90%的医疗纠纷起因于医患沟通不足[1]。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一切对疾病的认识都来源于主治医师的讲解,包括对愈后效果。某些医师对病人盲目乐观的诱导,会给病人造成较高的期望值,如果实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病人的预期效果,在病人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造成心理失衡,从而与医院发生纠纷。

对于对医学有一知半解病人,需要更加充分的医患沟通,因为病人对医疗有一定的个人认识,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医生的日常诊疗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解释沟通,很容易招致患者的投诉和不满。

2.服务细节。绝大多数医疗投诉产生于医疗服务细节,病人对医疗服务细节不满和抱怨的积累会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服务细节中,小到挂号拿药,大到手术护理,如果医务工作人员态度傲慢、冷漠和不负责任,都会招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医疗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行为,极小的细节失误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由于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注射药物时,未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把张三的药注射到李四身上,医生做手术时把左腿弄成了右腿等。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纠纷大发生就是医疗服务细节出了问题。

3.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核心制度医疗制度未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导致医疗纠纷致赔偿的直接原因 [2]。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不及时书写病历,未贯彻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不及时,病人信息查对不仔细等,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4.病案管理。不规范的病历书写和混乱的病案管理也会引发医疗纠纷,比如由于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将病人信息弄错,导致病人出院后无法正常医疗保险的报销或给病人造成其他麻烦,因医生乱开诊断证明而将医院卷入他人间的纠纷当中,病历因保管不善丢失或损毁导致诉讼中败诉等。病人原始病历具有证据效力,病历内容记录错误或被涂抹、篡改都会引起不利后果,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制度因素

1.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过于强调职业和身份界限、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等制度缺陷,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劳动者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医疗保险资源分配失衡,行业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差别悬殊,导致供大于求的一边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另一边却面对着看病难、吃药难的困窘,加上一些地域和群体医疗保障的缺失,一些人群根本享受不到国家医疗保险待遇。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如遇重大疾病,则可能导致整个家庭脱富致贫,甚至到无法维持日常家庭开销的地步。此类家庭中如有愈后不能自理的病人,对家庭来说将会是沉重的灾难,加上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病人本人和家庭都将陷入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病人因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钱,在离开医院就意味着生活都将无法维持的绝望时,最后不得已将责任转嫁给医院,因为赖在医院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医药制度不合理。由于国家财力所限,1954年出台了一项医药加成的政策,该政策已实施六十多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医药加成政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但目前该政策已经发展为以药养医的现状,成为公立医院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医院靠药增加收入,医生开处方提成,偏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医药加成政策加重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损害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患者因素

1.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病人入院前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在愈后效果不佳时,病人内心会产生巨大落差,认为看病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而没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便要求医院退回医疗费或补偿相关经济损失。另外,一些医师盲目乐观的诱导,也会给病人心理上营造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实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病人心理上期望值,病人便认为上了医生的当,从而产生受骗心理,当医患信任感消失殆尽是,纠纷由此产生。

2.病人医疗知识欠缺。由于病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缺乏科学的认识,一旦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风险,便把全部不良后果归结于是医院的医疗事故,这需要医务人员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不可预知的可能性[3]。手术后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病人及家属心理失衡,是导致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

二、医疗纠纷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我国交通事故纠纷数量远比医疗纠纷数量多,而交通事故纠纷双方的矛盾显然没有医患双方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一个高效、公信的责任认定机制,而在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当中就没有这样一个快速高效的责任认定机制,这也与医疗纠纷本身性质有关。医疗纠纷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索赔金额高、处理困难等特点,医患双方责任认定的难度很大,耗时长,且认定费用相对要高。目前,涉及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技术鉴定有两个:一是医疗事故鉴定,因新侵权法的出台,这种鉴定已经很少人做;二是医疗技术司法鉴定,但该技术鉴定耗时长,费用高,程序复杂。以上两种鉴定都是法院审判的依据,鉴定程序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增加了诉讼的难度和期限。一般医疗纠纷发生后,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较低,诉讼程序的复杂耗时、成本较高等原因,患方更倾向于私力救济途径—-医闹。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当中,有这么一个高效、公信的医患责任认定机制,那么医疗纠纷也可以像交通事故纠纷一样快速有效的划清双方责任,纠纷很快化解。然而,医疗纠纷的认定难度大、专业性强、成本高,即使有这样一个快速认定机制,因其费用高昂,患方也未必乐于接受和选择这种责任认定途径。因此,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建立还应具备两个制度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消除患者经济方面的障碍。二是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将医疗纠纷责任机制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法律效力等内容写进法律,并规定该责任认定为医疗纠纷解决的必经环节。

2.取消医药加价政策补贴。以药养医现状是滋生医药腐败的土壤,取消药品加成势在必行。取消医药加价后导致的公立医院收入的减少可以通过多种合理途径弥补,首先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其次提高医院综合服务类项目的收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

(二)加大对恶性医闹行为的处罚力度。尽管国家相关部委多次联合下发通知,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过分追求和谐维稳,避免信访矛头转向自身,对医闹行为采取容忍,委曲求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医闹的发展。想要遏制医闹,杜绝恶性伤医案件的发生,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医闹采取零容忍,医闹不是合法的维权行为,而是扰乱公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在维护公共治安秩序层面上,必须严厉制止,不能为了维稳就一味妥协,不能怕热火烧身就行政不作为。只有落实好医闹严打政策,真正实现医闹“见光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规范医疗纠纷走合法途径解决。

(三)规范媒体行为

媒体舆论的影响范围广,对社会大众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失实的报道严重干扰了医疗纠纷的依法解决,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医疗纠纷中,应当尽快建立医疗纠纷报道审查制度和医疗纠纷报道失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媒体报道行为。使媒体在医疗纠纷报道中,客观、公正、全面的记述医疗纠纷详细情况,合理、合法的分析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全面的看清医疗责任和医闹的界限,从而营造出健康的社会氛围,有效缓解当前紧张的因患者关系。

(四)规范医疗行为,注重细节化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违规的诊疗行为是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直接原因,必然会引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伤害的发生。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是诊疗行为合理性、科学性、正当性、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2.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应当懂得怎样去与病人沟通,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语言艺术能力必不可少,学会耐心的倾听病人对病痛的诉说,然后善意的病人,关心病人,用关切的语言温暖病人,逐步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良好印象和信心。充分的医患沟通可以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履行告知义务和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

重要环节,通过医患沟通可以普及患者医学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医患配合的默契程度。应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进行管理[4],建立医院沟通制度。

3.规范病历书写,加强病案管理。病历是病人就医之间形成的医疗文书,除了医学研究价值外病历还具有证据效力,医疗纠纷发生后病历往往成为病人攻击医院的主要对象。病历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医生规范的书写病历,及时完成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书的签署工作,如实记录病人的诊疗过程,提高病案质量。另外,医疗机构负有妥善保管病历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历借阅和复印行为,充分履行保密义务。

4.提升医疗服务细节管理。医疗服务细节管理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关注医疗服务细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文化和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人们身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因而,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细腻,呵护人性,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结束语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相关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只有革新社会体制,改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患互相信任和尊重,才能打破医患关系的僵局,彻底廓清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左建军.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0,10(7):124-125.[2] 金庆芬.医疗纠纷现状调查与医疗纠纷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3] 黄桂珍.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总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4,23(5):663-664.[4] 邵金花,孙伟,陈芬.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381-383

下载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西部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成因及对策[大全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西部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刘志勇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本文以西部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为基点,......

    浅析成都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合集]

    浅析成都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 课题背景: 近年来,成都的发展的速度和成就有目共睹,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提升空间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是,作为或准备作为一个国际化一流城市,都必须坚......

    浅析交通拥堵成因及治堵攻略

    交通拥堵成因及治堵攻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状况也越发严重,而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显得尤为突出,行路难、乘车难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大的社会热点......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会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高存在的社会、个人等原因进行分......

    保育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在幼儿园扮演着生活照料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生活习惯、个性、情感等各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实工作中的大部......

    违章建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违章建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06 至 2008 年,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大举进入浦口,浦 口区的变化日新月异,新市区的雏形已初具规模,新农村的 建设也正紧锣密鼓进行。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

    校园暴力案例及成因分析

    近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掌掴;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广......

    雾霾天气状况及成因分析

    《雾霾天气状况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今年的寒假生活比较充实,一直以来张家港总是出现雾霾天气,当时总让我感觉很压抑,为了减少心中的这份压抑,我利用这个短暂的寒假时间,对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