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锋钢铁厂学习总结(陆小东)
永锋钢铁厂学习总结
尊敬的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十二五”的规划,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永钢,其中建设两座1080m3的高炉,为了1080m3高炉顺利开炉及达产,公司未雨稠缪,派遣一批学员到永锋钢铁厂1080m3高炉进行学习。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是32名学员中的领队。以下是我在山东永锋炼铁厂进行培训学习情况总结:
一、永锋铁厂的概况
永锋炼铁厂现有4座高炉,分别是两座450m3高炉与两座1080m3高炉,年产量为300万吨,现炼铁厂职工有700多人,450m3高炉日产量在1500吨左右,利用系数为3.6t/m·d,好的时候为3.8 t/m·d,综合焦比在520kg/t·Fe,1080m3高炉日产铁水在3400~3500吨/天,利用系数3.2-3.3 t/m·d,综合焦比在490 kg/t·Fe,好的时候综合焦比在480 kg/t·Fe,热风温度恒温在1240℃,富氧率在3.5%,TRT发电量在40度/吨,焦炭也是各家采购,分厂家进行堆放,焦炭反应后强度为57。炉料结构为78%烧结矿+15%球团+5%块矿。
二、明确学习任务,搞懂、搞通1080m3高炉的工艺
虽然选派32名同志对高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1080m3高炉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刚到山东永锋钢铁厂进行培训的时候,31名学员学习情趣高涨,问题很多,但是过了10天以后,学员的学习氛围开始下降,甚至有些学习抱怨跟的师傅水平实在一般,以及加上师傅学员之间感情积累还不够,认为师傅较为保守,不愿意教。针对
此情况,专门召开了全体学员会议,会议上学员积极发言,群策群力,一致认为只要我们各岗位学员学到、学好1080m3高炉的操作知识,就是再苦也要坚持,1、只要做好小徒弟的角色,真心实意感动师傅,才能学到知识(例如帮师傅搞好卫生及打饭、洗碗等后勤工作)。
2、通过请师傅吃饭及送小礼品拉紧与师傅的关系,加深师徒感情,做到无话不谈,不知不觉中让师傅教我们技术。
3、组织工长、上料、热风等各组与对方各条线开展交流会,加强技术沟通,潜移默化中学到1080m3高炉的知识。
4、请求对方相关技术人员给我们讲解1080m3高炉操作知识。
5、认真对待永锋老师们给我们的考试。
6、每10天安排各学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进行复习,相互提高。通过以上各种方法,使学员真正能学到学好1080m3高炉的知识,并搞懂1080m3高炉。
三、遵章守纪,确保安全培训
在永锋学习期间,由于人生地不熟,确保自身的人生安全尤为重要,所以要求31名学员必须遵守培训期间的劳动纪律。(1)学员在下班以后不允许私自或没有请假外出;(2)遵守交通安全,不允许向师傅借电瓶车或机动车使用;(3)要遵守对方厂家的各类厂纪厂规;
(4)不允许学员无事生非,酗酒闹事;(5)上下班有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必须排队上班等。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劳动纪律,确保了31名学员在山东永锋培训期间安全无事故、无矛盾、安全学成归来。
四、依靠集体力量,管好关心好每个学员的生活、学习
在山东培训期间,成立临时的管理委员会,做到有事有商量,对
每个学员在生活上给帮助,学习上给予监督,并且有四个协理干部分别担任常日班组长、三班组长,带好和管理好自己的队伍,管理委员会针对在学习上较为薄弱的几个新同志给予一对一的帮助;通过辅导、谈心,让他们认识到山东永锋1080 m3高炉培训的重要意义,从要他们学到他们要学,使几个较为薄弱的新同志达到了公司培训的要求。另外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人事处、炼铁总厂汇报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做到有困难及时协调,在外学习让领导放心。
五、收集好相关资料,为1080 m3高炉开炉打下基础
在山东培训期间,各岗位认真收集好相关资料,如《炼铁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莱钢1080 m3高炉安全规程》、《石特炼铁厂1080 m3高炉中修开炉方案》、《各岗位人员编制》、《1080 m3高炉经济考核指标》、《1080 m3成本测算》、《永锋1080 m3高炉停炉方案》,另外《成本测算报表》交于生产指挥中心朱惠华。
六、针对永锋的现壮,提出合理化建议
1、针对永锋4#高炉由于砌筑质量不合格,护炉不到位,只生产使
用了11个月,经济损失较大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我厂加强对1080 m3高炉监督,确保1080 m3高炉的质量,有利于高炉的长寿。
2、针对永锋高炉炉前堵口不勾渣的现象,用泥炮机直接堵口的危
险行为给于否定,在我厂生产以后不允许这样操作。
3、针对永锋的自制炉前除尘设备效果较好,拍下图片及视频给于
领导作参考。
4、关于永锋看水系统上使用快速接头较为方便,给于领导作参考。
以上各岗位的合理化建议共计30多条,就不在一一列举。回厂后都交于各条线领导作参考之用。
总之,在永锋钢铁的培训,使各位学员了解、熟悉了1080 m3高炉的工艺,懂得1080 m3高炉的操作技能。回来以后,我们1080 m3高炉的全体学员决心全身心的投入到1080 m3高炉项目中去,以1080 m3高炉项目建设为学习的新起点,不但认真跟踪好项目安装,确保1080 m3的建设质量。而且学习好1080 m3高炉的结构、原理及设备的选型等。再提高自身的对1080 m3高炉的认识。从而为1080 m3高炉的胜利开炉、投产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公司圆满完成“十二五”的规划努力工作。
第二篇:十年永锋-读后感
永锋十载,铸就辉煌
——读《十年永锋》有感在永锋集团建厂10周年之际,我有幸读到了《十年永锋》这本书,受益匪浅,爱不释手,真正领略到了永锋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被当家人的真情流露和创业的艰辛所震撼,有一种相知恨晚的感觉。文章通俗易懂,感人肺腑,是艰苦创业最给力的励志新篇。
《十年永锋》一文,首先以时间为线索,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再现了永锋10年的发展历程和当家人艰苦创业的酸甜苦辣。永锋人经历了铁人王进喜那种艰苦创业的坎坷,当家人具备了现代企业家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识和气魄。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得力的举措,彰显出当家人审时度势、雷厉风行的将军风范。我为永锋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文中提到了不平凡的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永锋行业进入了“严冬”,公司却提出了“不降薪,不欠薪,不减员”的三不承诺,再到“一排排蓝色的厂房,一座座高炉、转炉,一条条轧钢生产线,一车车满载待发的钢材,一年年的收获和利益,这些又千真万确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这“严冬”中温暖的激励机制和来之不易的成果给新老员工以极大的鼓舞,真是“十年光阴一朝过,化为春雨沁人心"。文章分四部分介绍了永锋的发展历程。
一、准确定位,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节奏。
二、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的规范高效运作。
三、文化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精神的动力。
四、勇于担当,肩
负起回报社会的责任。
其中,准确定位,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节奏是关键。因为战略思路不清,企业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战略决策就会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读后深得其解:企业要生存,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范围内运作,做到顺势而为之发展,正确决策守规矩,永锋人做到了:第一,确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第二,厂址定位和产品定位。第三,配置定位。第四,发展规模与节奏。第五,产业定位。
再是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的规范高效运作。管理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主题,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永锋人做到了管理升级的四个阶段,特别是第四阶段,提出了工作重点向管理转移的思路,其中“抓管理,调结构,提士气,促提升”十二字管理要求是三大措施之一,此要求在公司中深得人心,群策群力,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我每每读到《十年永锋》这本书,心中就充满一种对工作的激情,催人奋发。永锋人就应该继续发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永锋精神,在此,永锋集团在喜迎十年华诞之际,期盼我们永锋再次腾飞,再创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十年!
梁浩
动力部生产科
第三篇:关于永锋钢铁的考察报告
关于永锋钢铁的考察报告
关于永锋钢铁的考察报告
王伟总:
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益,进一步降低铁水单耗,充分利用我公司剩余煤气,制造部联合炼钢厂、能源管控中心对永锋钢铁的废钢加热情况进行考察,下面我把情况介绍一下:
一、永锋钢铁的情况:
铁水单耗正常730~750kg/t(方坯),有700kg/t以下的水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铁水罐加打碎料、采用优质废钢(钢筋头、打包料)、转炉配加碳球,合金烘烤,炉后加预热废钢。
他们的废钢加热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转炉出钢前通过一个下开式料罐,把8吨左右的废钢加入大罐,通过一个混入氧气的煤气烘烤抢把废钢加热到500-600度,再通过出钢车把大罐兑到转炉下出钢;还有就是把废钢加入一个在炉后的特制的加热炉,把废钢烘烤到500-600度,出钢后在氩站位通过管道加入大罐中,考察中还了解到永锋也通过自制卷扬把干净的打碎料运到铁罐降低铁耗,后因为市场原因停用。
二、我的感想和建议:
首先是永锋钢铁的老区也是两个120吨转炉,只有一座1350立方米高炉,铁水严重不足,每天外买2000吨左右的铁水,去年产钢量达到300万吨,铁水温度也就1300度,铁水单耗低到660kg,除了转炉吃生铁加碳球的措施,大量吃废钢提产就是靠废钢加热,废钢加热是降低铁耗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措施,所以我们要想实现铁耗达到700kg,必须上废钢加热措施。
还用考虑到环保和现场管理的要求,氩站上建加热炉的措施,需要转炉平台堆废钢,这个在我们这里实现难度大。用料罐在出钢前加到大罐的办法在我公司还是可行的,但对生产的干扰和大罐安全运行需要评价。
最后通过考察还有一个建议,在铁水跨右侧(进铁水方向)建一个皮带卷扬,在空罐等待调运的时候,把废钢加到铁罐中,在铁水跨区域或者在高炉兑罐位建几个烘烤器式加热装置,给废钢加热也是一个办法。
以上就是我们此次考察的所见所想,请领导审阅!
梁玉明
2021年3月18日
第四篇:顾永锋个人简历-new
简历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顾永锋性别:男籍贯:湖北蕲春 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软件工程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267623276@qq.com
工作经验:1年以上
教育经历: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黄冈市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
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
工作经验
2010年7月7日~2011年11月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原明基电通)软件工程师 主要工作:
A 自主完成产测程式的编写:
定义产线程式数据流程及数据防呆,售后数据查询追踪分析等
B 功能测试程式验证及分析:
相关电子产品功能测试程式验证,分析
Monitor白平衡测试(WBA)及校正(WBC),EDID信息烧录程式分析,修改 主要涉及VB及VC++编程语言
C 自动化项目的研发
1.附件防呆装置:利用控制电路,光幕感应器,控制程式组成的系统对产线的附件站别进行改善,完成控制程式通讯及UI部分。
2.AGV物料系统:将控制信息(1组16byte字符串)烧到一张磁卡上,车运行时按磁道行走,读取磁道上白卡信息来控制运行状态。包括加速,转弯,停车等。
3.与其他厂进行自动化交流
D 设备分析,维修
熟练频谱仪,信号发生器,彩分仪等设备基本操作
语言能力以及证书:
普通话:国家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
计算机:熟练使用VB编程,有VC++,C#基础,熟练操作数据库语句,逻辑性强
英 语 :通过大学英语6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六级证书》 驾 照 :c照
组织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1.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高中担任校学生会组织部部长;
2.大学担任班级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旅游及聚餐。
3.在佳世达公司期间,除了本职软体编写外,负责协调设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及管理技术员的工作,对技术员进行专业培训。
4.担当公司内部的软体窗口,获取其他部门软体需求,分析及编写。负责与其他厂别(公司)的技术交流和沟通。
第五篇:刘永锋教授先进事迹
刘永锋教授先进事迹
刘永锋,男,1952年8月出生,汉族,博士,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教研室主任、肝胆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永锋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培养的第一批博士,曾获辽宁省首批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是中国医科大学首批破格晋升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现任国际肝胆胰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外科》编委、《中国实用医学音像杂志》编委等职务。
一、临床工作
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先后在日本医科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Flinder中心留学研修。国外学习期间,开展器官移植及胆道外科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掌握了器官移植相关的临床技能。回国后,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医疗技术,开展肝胆胰外科及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在肝胆胰外科和器官移植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1992年,刘永锋教授在普外一科基础上成立了器官移植科,先后开展了肾移植、肝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以及胰肾联合移植等移植手术。目前已经由最初在普外基础上成立的器官移植科发展为国内大型综合器官移植中心之一。2002年成立了中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同时被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确定为沈阳市多器官移植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被辽宁省科技厅确定为辽宁省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多器官移植中心。刘永锋教授带领器官移植科已经成功完成了肾脏移植700余例,出现大批长期存活病例,生存率达到9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移植中心水平。并指导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肾脏移植手术。1995年开展肝脏移植手术,是东北地区首先开展该项技术的单位,现已完成190余例,手术成功率100%,无胆道并发症、远期疗效好。“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手术,为国内完成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移植中心,移植效果及存活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人/移植物1年存活率达到95%以上。刘永锋教授先后指导国内多家医院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2型糖尿病达到胰岛素依赖期也是胰腺移植的适应证,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同,更新了认识。“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次发现胃后静脉,完成的“胃后静脉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从80年代开始,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进行了系列深入的研究,并获国家自然基金和省市科委资助。在国内首次提出了Oddi括约肌为一受神经体液支配与调节的复杂装置,阐述了正常人的胆汁流体动力学,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并指导胆道外科术式选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此项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肝脏右三叶切除、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内脏大神经切除术治疗顽固性腹痛等难度大、具有创新性的高新技术。
二、科研成果
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卫生部课题1项,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1项,省重大项目2项,省市科委课题13项。获得资金200余万。作为第一者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3篇,在国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7篇,BA收录2篇,参编著作10 部,主译著作1部。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
自1992年以来,开展器官移植工作,组建器官移植科及器官移植实验室,对移植物低温分子生物学、腹腔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HLA配型与移植物长期存活关系、器官保存液的开发与研制、移植免疫耐受、免疫诱导、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胰腺/胰岛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等进行了研究,得到多项基金的资助。
刘永锋教授带领课题组对移植物低温特性、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器官保存的温度、离子环境、肝脏保存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肾脏保存液,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移植物原发无功能及功能延迟。器官保存方面的研究目前居国内领先水平。针对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效果良好。在临床研究方面,刘永锋教授结合国外经验及国内实际情况,改进了器官切取技术,采用的腹腔器官快速联合切取技术,减少器官损伤及热缺血时间,减少器官损伤,提高器官利用率,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应用最广的器官切取技术。开展HLA配型技术,术后实现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方案,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对病人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完整病人资料数据库,指导术后恢复,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了人和移植物的近远期生存率。
三、人才培养
刘永锋教授在积极开展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培养青年人才,爱护青年医生,注重培养学科后备力量。不仅将医学专业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医生,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条件,利用抄读会、研究生例会等形式增加学术交流。鼓励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Kenturky大学、日本熊本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香港玛利医院等多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多人留学。同时言传身教以其高尚的医风医德教育年轻医生。培养了20余名博士和30余名硕士。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次给予经济上的援助,支付学费,帮助其完成学业。实行科研、临床并重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临床能力强、具有敏锐科研思维的年轻学术骨干,建立了临床能力较强、科研实力雄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队伍。
刘永锋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外科教授、学术带头人,为辽宁省的外科和器官移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