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准确把握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将有助于各级领导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1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是: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共实现总产值518.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40.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5%。显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继续扩大,企业高新技术含量继续提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如下特点:
1、围绕市区、向外辐射、发展极不平衡。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近效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上10亿元的地区有九龙坡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巴南区、涪陵区共六个地区,这六个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合计达到192亿元,占全市的80%;其他34个区县(市)地域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合计为48亿元,占全市的20%。
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孵化孕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高新区地域内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8.3%;经开区地域内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6.2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6%。两个开发区地域内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共计26.2亿元,占全市的11%。
从重庆市三个经济圈的情况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06亿元,占全市的86%,是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和核心;“渝西经济走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1.8亿元,占全市的4.9%;“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1.9亿元,占全市的9.1%。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在重庆市很多区县还是凤毛麟角,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高新技术产品。据调查,在全市40个区(市)县中,有24个区县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足亿元,这24个区县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合计仅占全市的1.5%,其中还有13个区县的高新技术产品尚属空白。
2、77%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内资企业创造。从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看,内资企业是推动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2001年重庆市内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84.5亿元,占全市的77%;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1.8亿元,占全市的1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3.8亿元,占全市的6%。说明重庆市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大有潜力可挖,招商引资任重道远。
从内资企业的构成看:全市超过半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分别占33%和23%。
3、大中型企业唱主角,小型企业急需扶持壮大。大中型工业企业无论是研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还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仍占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主导地位。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86.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7.6%;小型工业45.6亿元,占全市的19%;非工业企业8.3亿元,占全市的3.4%。
同时也必须看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大中型工业企业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加快推进小型工业和非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在现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中,尽管小型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占全市的22.4%,但企业数量规模却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结构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优化和补充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结构严重失衡问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在观念、机制、市场、企业负担等多方面有其独具的发展优势。只要加大扶持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他们的数量必定会不断增加,其中的一部分也一定会做大做强,成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个十分耀眼的亮点,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支柱行业优势明显,结构不合理日渐凸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医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几个传统生产行业中。以上四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合计达到170.3亿元,占全市的71%,仅“两车”(汽车、摩托车)的高新产品产值就占到全市高新产品产值近一半。
但从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合理性分析,过分依赖于一两个行业不利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任何地区的某
一个行业优势,在一定时期必将受制于外部和内部许多因素的变化,这种优势不会是永恒的;“高新技术”的定义是有地域范围限定的,重庆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相对于其他地区,乃至我国加入WTO后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其“高新”身份待遇也不会是必然和永恒的。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对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消费品高新化等一大批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而涉足不多或尚未涉足的领域大力开发,使其迅速成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5、高新技术主要源于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首要、关键环节就是获取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获取可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技术引进等多种途径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取高新技术。
从重庆市整体情况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新技术来源主要还是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调查资料显示,通过企业自主开发获取高新技术而生产的产品数量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数量的65%,实现的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5.4%。
技术引进也是目前企业获取高新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引进方式获取高新技术与其他方式相比,在技术先进度、成熟度、见效快、市场明晰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已成为重庆市企业获取高新技术的重要途径。据调查,目前重庆市18%的高新技术产品、36%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方式获取高新技术而产生。其中10%的产品由企业从市内单位引进技术,40%的产品由企业从其他省市引进技术,50%的产品由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由此也可看出重庆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薄弱,同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也是获取高新技术的有效途径。高新技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性,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走合作开发之路自然成为企业获取高新技术的有效途径。调查资料显示,重庆市12%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来源由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在这些合作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中,25%的产品由企业与市内单位合作开发,54%的产品由企业与外省市单位合作开发,21%的产品由企业与国外机构合作开发。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统计数据的观察分析,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初步建议。
1、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化优惠政策。虽然重庆市通过公众网络等一些媒介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关优惠政策、高新技术单位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申报、认证、管理等已经作了许多宣传解释工作,但仍有少数企业对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一无所知,政策知晓面还存在一些“盲区”。各级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让更多的企业真正明白高新技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宣传“盲区”。
要全面落实市委市府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据调查:由于一些部门对有关政策的不同理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未全面落到实处,仍有部分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未享受到优惠政策。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变,无疑会对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对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应用管理方式方法,同时也要真正让优惠鼓励政策更多地通过各种渠道落实到企业,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作用。
2、继续发挥“两车”优势的同时,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多样化这篇文章,注重扶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医药化工、冶金以及电子通讯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不但占全市的份量特别重(占71%),而且辐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具有十分突出的扩张优势,应当继续让这几艘“航母”充分发挥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同时要认真研究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因为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脆弱性。目前,重庆市“两车”(汽车摩托车)行业的高新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产品产值的一半,他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高新产业的发展情况。在当前“两车”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其高新技术含量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庆“两车”高新技术含量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如果“两车”销售市场一旦有问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就会产生极大影响,这就显现了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因为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脆弱性。从确保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夯实发展基础,有重点地做好产业多样化这篇文章,切实推进IT、生物、材料、能源、环保、农业等一批有能力有希望做大做强的行业的发展,增加和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全力打造重庆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行业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由其产业特性和产业结构的历史形成原因,传统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市场空间拓展难度较大。而IT、生物、材料、能源、环保、农业等这些行业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前景十分看好。重庆具有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实力保障,具备产学研很好接合的发展优势,多方位整体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重庆市中小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但其产品对合理构建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结构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优化和补充作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在观念、机制、市场、企业负担等多方面有其独具的发展优势,但资金、技术欠缺等因素又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只要加大扶持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数量必定会迅速扩大,部分企业必定会迅速做大做强,成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3、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考核机制。当前,重庆市各区县(市)已开始逐步重视培育和壮大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研究如何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当建立各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考核机制。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等反映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纳入重庆市政府对各区县经济发展目标的考核体系,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4、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共性就是高投资高回报。高投资是前提,但对一般企业而言,无论是企业自筹资金,或是技术开发贷款都有相当难度,成为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建立健全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机制至关重要。风险投资在美国等发
达国家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融资渠道,而重庆市在这方面还很薄弱。在继续扩大招商引资,鼓励企业自筹资金或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合重庆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体系,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机构对前景十分看好的高新技术产品与企业联合进行风险投资。尽管这项工作难度大,但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其它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没有适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机制的建立,就很难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大发展。
第二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达到多家,高新技术产品达余种,民营科技企业和各类研究所发展到家,分布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多种
领域,群体规模优势初步形成。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制订优惠政策,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高新技术产业是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踏上高新、高效、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路子。市里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的意见》、《鼓励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包靠责任制,随时对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行调度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创新中的困难和问题,把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以此来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发展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仅今年我市就有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经过努力,我市已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机制,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的预算额,—某年我市的三项经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二是企业的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某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这些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人才机制,进一步壮大企业的科研力量
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主要坚持“四放”:()放远眼界。推广外贸、福田、新郎、得利斯、信得药业等公司的做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招人才。先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多人,其中博士生人,从国外引进科技人才多人。()放宽政策。坚持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不拘一格,只要是人才,就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招进来。()放宽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靠事业召唤人才,靠感情凝聚人才,靠待遇留住人才,努力为科技人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各类人才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放活办法。对科技人才本着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原则,管好用好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合办或领办企业,鼓励外地科技人员直接或间接来×××搞科研开发。
四、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市通过促进企业与全国高校、院所加强联系来弥补企业科研创新后劲的不足,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和实验室不断寻求各种更紧密的合作,先后与全国家大学、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有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或研究所,全市限额以上企业,以上涉足高新技术领域,以上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如信得药业与青岛海洋大学实验室合作,投资万元解决了新兽药“重组β—防御素”的研制瓶颈问题。兰凤集团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霍玉晶教授合作生产的蓝绿激光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兴贸玉米淀粉厂与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开发的玉米变性淀粉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外贸公司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年开发新产品几十种。所有的这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科研水平,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抓好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实际,坚持走“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引进转化、联合攻关”四结合的路子,通过抓好高科技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企业自主研发一批高科技项目。全市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年开发高新技术项目近百项,大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或省内空白,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来源。以专利造纸机械厂为龙头的造纸机械行业,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年来共申请专利余项,有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行业群体优势初步形成。新郎公司在消化吸收意大利先进服装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第三篇:重庆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调查
摘要
在竞技体育中,后备人才发展状况的优劣对于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现代篮球竞技水平是否良好关键在于篮球后备人才这一因素,一支优秀的篮球团队一定有一个优良的篮球后备人才发展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篮球运动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市运动技术学校青少年女子篮球队后备人才,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
1.从年龄和身体形态上看,山东队、江苏队、辽宁队和广东队运动员的年龄大部分处于14岁和17岁之间;身高多数处于180cm和189cm之间,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年龄处在11岁到14岁之间;运动员的身高处于170cm和189cm之间。这样的身高和四强队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2.从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看,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是不够理想,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3.从运动技术项目测试情况看,全场多点综合传接球、5步后退投篮和全场攻防技术模拟三项测评中,运动员的成绩只在及格线附近,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
4.从教练员层面看,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教练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执教理念急需与时俱进,用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球队发展。
5.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队员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少,加上队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文化课老师缺乏课堂掌控力,不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导致队员的文化素质偏低。
根据重庆市目前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状况,对其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部门加强对青少年女子篮运动的重视,集中力量搞好后备人才发展体系
2.传递篮球真谛,从篮球基本技术抓起
3.加强对女子篮球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4.解决运动员的学训矛盾
关键词: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现状
第四篇:×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07-02-18 09:45:17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达到多家,高新技术产品达余种,民营科技企业和各类研究所发展到家,分布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多种领域,群体规模优势初步形成。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制订优惠政策,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高新技术产业是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
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踏上高新、高效、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路子。市里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的意见》、《鼓励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包靠责任制,随时对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行调度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创新中的困难和问题,把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以此来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发展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仅今年我市就有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经过
努力,我市已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机制,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的预算额,—某年我市的三项经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二是企业的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某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这些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人才机制,进一步壮大企业的科研力量
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主要坚持“四放”:()放远眼界。推广外贸、福田、新郎、得利斯、信得药业等公司的做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招人才。先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多人,其中博士生人,从国外引进科技人才多人。()放宽政策。坚持特事特办、一路绿
灯,不拘一格,只要是人才,就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招进来。()放宽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靠事业召唤人才,靠感情凝聚人才,靠待遇留住人才,努力为科技人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各类人才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放活办法。对科技人才本着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原则,管好用好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合办或领办企业,鼓励外地科技人员直接或间接来×××搞科研开发。
四、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市通过促进企业与全国高校、院所加强联系来弥补企业科研创新后劲的不足,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
技人员和实验室不断寻求各种更紧密的合作,先后与全国家大学、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有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或研究所,全市限额以上企业,以上涉足高新技术领域,以上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如信得药业与青岛海洋大学实验室合作,投资万元解决了新兽药“重组β—防御素”的研制瓶颈问题。兰凤集团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霍玉晶教授合作生产的蓝绿激光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兴贸玉米淀粉厂与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开发的玉米变性淀粉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外贸公司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年开发新产品几十种。所有的这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科研水平,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抓好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实际,坚持走“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引进
转化、联合攻关”四结合的路子,通过抓好高科技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企业自主研发一批高科技项目。全市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年开发高新技术项目近百项,大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或省内空白,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来源。以专利造纸机械厂为龙头的造纸机械行业,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年来共申请专利余项,有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行业群体优势初步形成。新郎公司在消化吸收意大利先进服装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应用信息化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流通、信息反馈等各个流程实现了即时控制,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二是买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全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买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如山东兰凤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万元从清华大学引进的“高性能全固态
大功率蓝绿光激光器”生产技术,是国家“”计划的重点转化成果,该技术的引进,使企业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亿沣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万元引进了上海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型智能化节电装置”生产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年产智能化节电装置近千瓦,产值多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联合开发一批高科技项目。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坚持“借梯上楼”、“借智发展”,采取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直接引进等方式,全方位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先后与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合作项目达多项。信得药业有限公司与青岛海洋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海生素”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华元公司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了多方位联合,成为该校的校外研究生创业基地,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提高了企业的研
发能力。
尽管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高新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视察为契机,进一步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极、启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共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高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开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办牵头,组织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信息办、市发展规划院等单位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进行调研交流,与当地经信委、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交流,学习吸收当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都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武汉市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为20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动漫、集成电路三大产业产值增幅分别高达35%、43%和46%;节能环保、生物、软件服务外包、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469.25亿元,增加值575.62亿元。重庆市高技术产业2009年销售产值达1028.2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销售收入987.73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64.35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器材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重庆高新技术的四大支柱产业。
二、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武汉、成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主战场。
1、空间布局合理,企业密集度高
武汉市工业空间布局分为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聚区四大块,分别位于武汉市的西、南、东、北面。其中,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区内包括武大、华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55名两院院士。园区拥有8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技、教育实力居全国第三,2010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科技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成都市有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及西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分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截至2009年底共聚集各类企业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超过600家的软件类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六大产业集群。
重庆市拥有43个工业园区,其中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新区成立于2000年,面积130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累计签约项目3551个,合同投资总额1265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68户,合同外资82亿美元,世界500强入驻近40家。
2、园区发展重点突出,产值税收快速增长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产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优势明显,2009年产值分别达到718亿元、250亿元、100亿元、320亿元和1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451.72亿元,增长23.7%。未来五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光电产业为中心,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齐头并进;预计到2013年,五大产业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2018年力争突破1万亿元。
2009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重庆北部新区重点支持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房地产及其他产业。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度贴合企业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效,是这几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如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园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饮、住宿、移动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配套服务更是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认同。园区延伸“三段式”服务,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2000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坚持以重点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在无形之中彰显其对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3551人才计划”,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区”。
三、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是地方经济谋长远、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结合点,是提高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武汉、成都、重庆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产业定位必须高端化
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最终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地方优势,集中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培养企业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光电子产业,由此诞生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产业兴起时,武汉东湖高新区超前布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2010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又挂上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着力寻找“中国创造”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视高新园区规划建设
三地均高度重视高新园区的规划布局和高起点建设。重庆北部新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园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2010年北部新区被纳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使得重庆发展“5+3”战略性布局成为可能。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在建设上也是高起点,从2003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为北部新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部新区凭借空间规划和建设的高起点,强势推动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项目发展高增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成都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业主”的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加快项目投产和达产,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到人、跟踪到底、服务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2009年园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849.75亿元。按照“四个一批”划分,促使投产达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促进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按时到位。
4、要素保障促发展
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拥有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牌子,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国家高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园区在落实好原有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后较快地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体制创新等5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懂得利用牌子,给予高新企业优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快速推动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我市的参考与启示
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需根据杭州地理位置特点和产业特色,城、核、带、区相互结合,既要覆盖大杭州,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既要立足当前状况,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空间。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发展“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主城区,包括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为大江东和大城西科创园;“三带”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经五常、仓前、(老)余杭至临安锦城,由转塘沿320国道经受降、高桥至富阳市区,由双浦沿杭千高速经富阳东洲、桐庐、建德至淳安的三条发展带;“多块”指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
2、着力加快产学研结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知识变成科技成果,变成专利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解决所有权是第二阶段。所有权明确了以后,第三阶段是和投资者、和企业相结合,这又需要专门机制来配合,让科技成果、专利与资本对接,进行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在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适合杭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3、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土地及其他资源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又发展企业和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集中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效益产出,在企业间鼓励开展节能环保工作,鼓励企业用环境友好的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同时,应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直通车、领导与企业沟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制。落实各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园区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