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1: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南川中学高2013级18班 高翼

一、南川农业概况

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大娄山脉西北侧。东经106°54ˊ--107°27ˊ,北纬28°46ˊ—29°30ˊ。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4万,其中农村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84%。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地形呈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北部系平行岭谷区,南部属娄山褶皱地带。东邻武隆、道真,南连正安、桐梓,西靠万胜、綦江、巴南,北与涪陵接壤。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主体性、多样性气候明显,是多种动植物生长的适宜区或最适区。农业资源富集,农村经济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资源,南川历来是重庆市优质粮经作物生产地,重庆市首个绿色食品大米示范基地就落户南川。南川现有栽培作物近千种,饲养动物40多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生漆、蚕桑等多经作物遍布境内,猪、牛、羊、马、鸡、鸭、鱼等成群分布。山水开发极具潜力,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金佛山,极具开发价值。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川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33万吨,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二、资源状况

(一)土地资源:全市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折合390万亩,主要分为7个方面:①耕地面积105.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7%。其中水田面积60.9万亩,旱地44万亩,菜地0.4万亩。②园地面积9.6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5%。其中果园地1.8万亩,桑园地1.1万亩,茶地5.6万亩。③林地面积186.6万亩,占幅员面积47.9%,其中有林地面积163万亩,灌木林2万亩,疏林地0.3万亩,未成林地3万亩,采伐迹地、苗圃地0.03万亩,活立木蓄积4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7.4%。④草地(天然草场草山草坡)面积3.5万亩,占幅员面积1%,包括农作物秸杆在内理论载畜量为15.7万牛单位。⑤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2万亩,占幅员面积3%,其中城镇建设用地0.7万亩,农村居民点及村庄用地8万亩,工矿用地3万亩,特殊用地0.02万亩。⑥交通用地7.1万亩,占幅员面积1.8%,其中铁路用地0.08万亩,公路用地11万亩,农村道路用地7万亩。⑦水域面积6.7万亩,占幅员面积1.7%,其中河流4万亩,水库1.4万亩,坑塘0.01万亩,沟渠1.8万亩,堤坝水工建筑0.2万亩。

(二)水资源:南川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有中小河流56条,分别于乌江水系和长江上游干区上段水系。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6条,其中据24条河流实测,天然落差共8901米,可开发利用的理论水能为137119千瓦,可建电站83处。

(三)动植物资源:由于我市多山地形和立体气候特点,适应多种动物生长,野生动物有野猪、野羊、猴、獐、狐、獾、刺猬、水獭、旱獭、虎、豹、狸等,全市动物资源有523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濒危动物69种。养殖业中有猪、牛、马、羊、鸡、鸭等40多种,其中以猪、鸡、牛、鸭的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生猪上南川为无疫病防治区。据不完全统计,南川境内植物资源5655种,其中全国一级保护植物71种,特有植物200余种,尤以银杉、金山方竹、金山杜鹃、金佛山大树茶、珙桐、金山竹米等最为著名。有药用植物2100多种,其中有天然名贵的天麻、黄莲、杜仲、厚朴等。

(四)气候资源:南川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大,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340米,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四季分明,霜雪稀少,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均温16.6℃,极端最高温度39.8℃,极端最低温度-5.3℃,年降雨量1185mm,年日照时数1273小时,无霜期308天,相对湿度80%。灾害性天气:春为低温寒潮,夏天多伏旱,秋季连绵阴雨天气突出,入冬后气温低,但均在零度以上。

(五)矿产资源:南川区矿藏资源较多,主要有煤、铝土矿、含钾岩石、耐火粘土、石灰石、硫铁矿以及锂、镓、铀、锗、方解石、大理石、水晶、铜矿、石棉、石膏、石英砂等。以煤最多,表内地质总贮量为2亿多吨。其次为铝土矿,表内贮量为2500多万吨,表外贮量300多万吨,贮量大,品质好,属优质高铝低硅矿床。硫铁矿贮量为6500多万吨,开发价值大。

(六)旅游资源:南川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境内山岭绵延,河流纵横,文化积淀深厚,构成了集山、水、林、泉、峡、洞为一体的奇异自然景色。金佛山为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旅游景点120多处,春天是花海一片,夏天是清凉世界,秋天秋叶色斑斓,冬天冬雪玉树琼枝,四季景观特色鲜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三王坪生态石林占地524亩,是目前国内已探明的面积最大、特色最显著的生态石林。石林形象厚朴,石林与各种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各种树木、藤蔓丛生,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盆景,嵯峨多姿、万状离奇,使人遐想不尽,流连忘返。金佛山古佛洞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洞穴之一,洞内可同时容纳5万多人。碧潭幽谷清新秀丽,楠竹山竹海婆娑,松山叠翠,这些景点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南川旅游的鲜明个性和较高的知名度。

三、2010年发展状况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599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9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53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0.9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4.49万吨,增长5.9%;肉类总产量达5.33万吨,增长8.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12.41亿元,增长12.1%;林业产值2.29亿元,增长12.0%;畜牧业产值12.29亿元,增长1.5%。

四、我区发展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问题:

1.对都市农业多重功能认识不足。第一,城市优先、农村附从的发展理念占据了思想和管理领域,致使农业的阵地迅速

丢失,都市农业也就显得可有可无。第二,单纯、传统农业思想还有一定市场,忽视了成都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特别是耕地极为有限的现实,城市经济和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导致传统农业没有多少空间。第三,简单强调产业、规模、产出、税供的评价模式,当代农业对GDP、财税的贡献的确贫弱甚至需要反哺,导致其不受重视。第四,所属区县对城市化的过度向往,未能认识到都市也需要与之匹配的都市农业的支撑。第五,对都市农业的生态、就业、都市环境及生活方式支撑等功能认识不到位。

2.对都市农业的服务与引导不够。南川的都市农业是在缺乏预见和重视中比较随机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缺乏有效的服

务与引导,加之城市、工商业迅速发展需要农村土地的转化补给,城市周边的广大农村、农业地区就长时间处于待变更状态,当然就没有稳定的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条件了。农业的规模化要求、风险抵御、抱团参与市场、经营环节的分工协作、跟风与恶性竞争的避免等,都需要加以服务与引导。

3.都市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欠缺。南川目前的都市农业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农家乐模式的农民就地变身,大多

只能从事小规模的种、养产业经营和低档次的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且小农经营意识明显。而都市农业所需要的具有现代管理、服务意识的旅游、服务、产业化农业的企业管理人才相对欠缺,具有现代农业、资本运营、项目运作观念和能力的都市农业投资、经营人才更是稀少,具有适应都市消费需求、市场规律的都市农业营销能力、技巧、经验的营销人才也极为不足,具有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类项目的优质服务员工(人才)也缺口不小,且尚未形成有效培养机制。

4.都市农业与城市需求的对接还多有阻隔。由于长期“以城市为中心、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理念主导,区域消费单边

集中在城市,未能关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流通、交易、加工环节多有障碍,而少有考虑都市农业消费的释放和引导,同时由于农产品自身的季节性波动大、检验检疫不规范等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都市农业消费的提升与城市的同步发展。

(二)解决方案

1.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1)根据农业的多功能性来制定农业投入政策。(2)转变农业经营模式。

2.加强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服务与引导。(1)根据南川农村的实际情况,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中长期计划,引导发展都市农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2)以科技成果为依托,促进农业项目的社会化、产业化及稳定性。(3)培育农民自己的内生组织,壮大都市农业发展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

3.加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1)以职业化为目标,引导农民转型与转变。(2)加强复合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

4.破除城乡隔阂,对接农村发展需求。(1)加强都市农业消费的释放与引导。(2)促进资源、信息、资本等的交融流动,以实现都市农业与城市需求的有效对接。(3)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兼顾保障供给、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三大目标。

第二篇: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

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区划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组员签名:

2013年06月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到北碚区天府镇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访问式问卷的形式进行本次的调查。目前,天府镇农业资源状况、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限制条件与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本镇的农业生产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素质偏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销售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天府镇农业的发展。

前言

近年来,天府镇农业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和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人和农业生产的五项转变为目标,即(1)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2)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4)从单一型向多种种植型转变;(5)从计划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支持,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在稳定农村双层经营承包制的基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1]

天府镇位于北碚城东北部,地形呈典型南北走向的“一山三岭二槽”分布,东连北碚区静观镇,南临嘉陵江,北与合川区杨柳坝接壤,西与北碚区东阳镇相邻,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 5万余人。为了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状况、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限制条件与问题,2013年5月24号我们到了北碚区天府镇展开了调查。

一、天府镇种植业基本情况

全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19846亩,粮食作物水稻5934亩,花卉1651亩,水果2476亩,鱼塘面积9756亩。农业结构调整比例为: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15.3%,经济作物、菜、果、花卉面积占耕地面积60.7%,鱼塘占23.5%。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天府镇切实地把发展“三高”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发展大农业的目标出发,按照“高产、高质、高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制订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计划和措施。在农作物的品种布局,产品结构,科技含量

等方面,按市场需求下功夫,在全镇41455亩耕地中,蔬菜等经济作物占84.7%;开展粮食创高产和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活动;扶持发展了一批种植,养殖能手和大户;在确保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地域优势,把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提高了农业产值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化、集约化经营。[2]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与结果分析

近些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此次调查的农户中,仅有少数的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机具,如收割稻谷、翻地时使用的农机具和碾打、玉米脱粒时使用的农机具。可以看出,农用机械已覆盖农民农业生产的耕、种、收各环节,但是并没有在本镇普遍的推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业生产局限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展较慢。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增值率低。本镇的农业的发展也深受“地力差,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条件差”的影响。同时我也了解到,有一些地方仍然没有铺柏油路,主要是因为多数农民目前收入水平较低,筹资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而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天府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有一下几点:

1、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相对过剩。长期以来,天府镇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存在缺口,生产什么消费什么,生产什么卖什么,在温饱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很少考虑农产品质量和种类,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收入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对农业的约束作用日益突出。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大路品种多,优质品质少,大量积压的农产品多属普通型的农产品,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依然十分紧缺。就水果而言,品种雷同,品质较差,产期和上市期集中的龙眼、荔枝,烂市“烂”价情况就很突出。因此目前天府镇农产品市场的饱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的低层次饱和。[3]

2、农民素质低,制约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业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实现农业效益增加和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质越高,其收入也越高,对农业生产的调速能力也越强。根据天府镇统计部门的调查,从抽样的289个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人,占2.77%;高中文化程度的有65个,占22.49%;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32人,占45.6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78人,占26.99%;文盲的有6人,占2.08%;初中经下文化程度共216人,占74.74%。所以,农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很难及时掌握现有的农业科技,更谈不上把握市场,对农业进行结构优化。

3、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由于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消费水平低度徘徊,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也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此次调查的多数农户没有涉及到龙头企业,订单合同也是寥寥无几。现代农业产业链不健全,产业体系基本没有形成。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息息相关。调查中,当问及“龙头企业兴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时,有的农民回答无影响,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是龙头企业。虽然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多数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缺乏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多数没有涉及订单农业。

4、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近几年来,镇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占总比重年际间忽高忽低,起伏不定,未能形成一条稳定的轨道,镇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格受制于其经济实力。农户投入的局限性也一直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造成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5、农产品大量增加,市场销售难。天府镇农村人口比例大,其中居民有17779人,农民有36626人,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繁荣的需要,市场的流通效率低,随着农产品大量增加,市场便成为制约着农产品销售的“瓶颈”。[4]

6、农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但目前天府镇农业科研,推广滞后。一方面,科技投入匮乏,农业基础研究滞后,缺乏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渠道单一,活力不够,动力不足的矛盾也很尖锐,导

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不畅,推广效益低下。

7、农业产业化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天府镇产业化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还是未能形成规模,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的路子,目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真正打造品牌,做优农业;农业生产经营形不成一定规模,不能实现规模效益,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高效益农业,未能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农村中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加工和利用,更难转为高附加值商品。

三、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建议

1、大力扩展农产品市场。目前农产品市场不十分适应时代的要求,天府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等经济作物占总耕地84.2%,粮食占15.3%,根据镇统计部门的统计,农产品日上市量可达到30吨,因此建议打造一个大型的,具有农业信息化、农产品标准化的综合农贸市场。发展农业商贸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确保农业增产。农业结构不合理,种粮效益差,农产品大量增加,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较为普遍,因此,建议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在以往调减的基础上,继续调减,蔬菜、花卉在以往增加的比例上,再增加适当的比例,力使农业结构基本更趋于合理化。[5]

3、做好农业生产管理的技术推广。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做好农业、科技的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技术推广队伍,发挥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技术推广主力军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通过办好示范基地、示范户,板报、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民的农业素质培养,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引导他们走科技兴农之路。

4、积极探索集约化种植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改进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传统生产组织形式,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规模效益。近几年,一些村的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发展集约化种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集约化种植,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落实;稳定种植规模,有利于计划的落实和调控。尽管集约化种植这一新的生产形式仍在探索阶段,也还存在一些

不完善的地方,但方向是对的。应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积极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相互合作、互为依赖的组织形式和减低风险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集约化种植发展进程。[6]

5、根据镇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立食品加工厂,对各种农作物做进一步的加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做大农业,做“少”农民,将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我区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6、政府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三产业。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人才,建立社会化的服务组织,使农民遇到困难时有路可寻,高度有效的解决困难,减少损失。利用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经济,创造欣欣向荣的局面。落实各种补贴项目,确保公平公正。

通过本次到天府镇的调查,发现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素质偏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销售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天府镇农业的发展。因此,天府镇应该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来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达到让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刚;黄丽华;高阳.基于方法集的农业产业化综合评价模型[J].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9年第4期.第34~35页

[2]刘庆山.农业经济管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01月.第97~99页

[3]汪懋华.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J].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第45~46页

[4]吴兴.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M].宁夏黄河传媒有限公司.2009年01月.第167~169页

[5]朱明;郭红宇;周新群.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J].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1期.第71~72页

[6]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第2期.第13~16页

第三篇: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太和镇概况

太和镇地处铜梁、潼南、合川三县交界处,是合川西北部的丝绸特色镇、蚕桑大镇,2001年被重庆市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3年被重庆市列为“百镇工程”镇,距合川主城区35公里。太和自古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近代商贸尤以蚕桑丝绸见长,是周边17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和交易场所。

太和镇幅圆面积为156.71平方公里,辖36个村,共261个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万人,全镇劳动力33885人。涪江水域穿镇而过,全镇地貌为浅丘地和河滩台阶地,属遂宁母质土壤,土地肥沃。本镇耕地面积62033亩,其中土面积35392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为7545亩,水域面积15294亩。至2002年,本镇完成第一期征地175000M2的丝绸工业园区,发展桑树953万株,共8720.5亩,现有投产桑约4000亩,且桑树品种多,良桑程度较高,全年四季可养蚕1万张,可产茧23吨。

二、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美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及东南来等丝绸消费逐年取消丝绸关税壁垒及纺织品配额;西部开发,退耕还林,东桑西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设启动,也为本镇蚕丝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国内发展机遇。

太和镇是重庆最适宜蚕桑生产的地区,有丝绸生产传统习惯,是承担“百万担优质茧”工程镇。镇内有两家丝绸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庆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太和丝绸工业园和聚龙蚕业发展公司。至2006年,已建成基地村14个,基地社108个,基地规模达7000亩,桑树953万株,养蚕1万张,产优质鲜茧23吨,茧款收入420.7万元。其中新建桑园1300亩已初具规模,培育10亩以上业主20户。

良好的科研机构支撑。西南农大已多次来本镇讲授桑树栽培及养蚕技术,并基本形成地、人物三落实,有科研物质基础,2001年试行“一步成园”和纸板方格簇上簇,已取得阶段性突破,蚕农特别是现代业主接受面广、影响深远,有科技推广基础。

健全的服务体系。本镇已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蚕桑技术学校,每村有专职蚕桑技术员,可保证栽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

优质茧销售有市场。本镇缫丝能力达3万绪,需大量优质茧原料。聚龙公司与蚕农订有茧收购合同,制定了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实施了“价外补贴”和“二次返利”政策,蚕农思想稳定,市场销售无忧。

三、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较小。目前,全镇形成规模养蚕,初见效益的村只有石垭村、二桥村、盐溪村、菱角村、楼房村等五个村。一季饲养3张蚕种以上的农户占全镇蚕农的10%,缺乏规模效益。二是业主推进进程迟缓。现虽有业主20多户,但年均养蚕20张以上的只有4户。三是桑树嫁接还不够普及。全镇从2001年开始发展桑树953万株,其中已嫁接的不足70%。四是市场秩序较乱。目前,由于蚕茧市场管理缺位,相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以及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打击乏力,一证多点、无证收购现象较为普遍,使得蚕茧收购难以体现优质优价和劣质劣价。五是经济效益较差。我镇30%的桑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发展的多边桑、低产桑,桑叶产量、质量不高,亩桑产茧量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新桑园由于投入资金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嫁接改良率低,难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发展滞后,技术落后,推广乏力等问题。

四、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1、政府转变职能。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本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大力整治、改善、发展软硬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优质茧基地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

2、建立桑蚕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桑蚕的发展,办好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桑蚕产业化。抓好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提升桑蚕科技含量,带动桑蚕产业化,带动桑农致富。围绕桑蚕办工业,办好工业促桑蚕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产业化道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企业与蚕农结成鱼水关系,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工贸一体化,规范市场秩序,进行有序的市场竞争。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将优质茧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加强镇情和蚕桑发展的宣传必不可少,将基地建设方案及目的、意义宣传到田间院坝,使致富前景家喻户晓,激发农户的建园热情。只有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参与优质茧基地,基地建设才有落实的土壤。

4、推进业主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蚕桑业主,就是培育优质茧基地的个体规模。规模出管理,规模出效益,方可充分体现产业化的竞争和效益优势。

5、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基地建设铺路搭桥。根据渝委发[2003]6号文件精神,充分享受用活“百镇工程”的土地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置换,整治和流转的新途径。

6、实施科技兴蚕战略,提高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太和蚕桑技术学校”的科技力量,普及和推广规模养蚕实用技术,做到人人会栽桑、会嫁接、会修枝整形、会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蚕室蚕具集体消毒,小蚕共育、棚架蚕台育和纸板方格簇具等先进技术。

7、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发展“聚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镇内缫丝企业,加强技改力度,加强优质茧基地与公司企业对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走好“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促进蚕桑丝绸产业的和谐发展。

8、强化技术队伍、服务网络的建设。搞好生产技术配套服务,实施科技兴蚕,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关键要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和结实的服务方式。当前加强蚕桑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镇(乡)、村、社三级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好报酬,确保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不断档、不脱节。

9、不断加大扶持投入。一是“以工补农”政策:采取每吨干茧提取一定资金,建立专门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生产发展,设施设备改造和新技术推广等;二是“谁受益,谁负担”政策:采取镇(乡)、村、社和社员户几结合的办法,多方筹资解决,实行蚕农出大头,镇、村、社适当补助,谁受益,谁负担。三是用好林业政策: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与栽桑养蚕结合起来,用好用活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达到调整结构,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增加收益等“一劳多益”的目的。

第四篇:栖霞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11年“调研山东”暑期社会实践

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名称:完成时间:

基层农业保险调查

——基于栖霞市农业保险的调查研究

王杰章 郭洪东 王琳琳 席中媛

苏永明 王忠辉 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 2011年8月10日

基层农业保险调查

——基于栖霞市农业保险的调查研究

目录

引 言.............................................................................................................一、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栖霞市农业保险现状..........................................................................(一)投保率低、投保面窄。............................................................(二)地区投保情况差异大。............................................................(三)地方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处亏损状态,积极性不高。....(四)农业保险推广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作用弱化。............三、问题和原因..........................................................................................(一)对保险产品了解程度 1.(二)

在误

对保险

(三)对风险认识不足

(四)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的不信任............................................(五)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不高。........................................................四、几点建议...............................................................................................(一)做好宣传工作............................................................................(二)提高政策落实度........................................................................(三)保险公司深入了解农业保险....................................................引言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保险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它是建设社会主要新农村的基础,另一方面它是当前农民克服天灾保收入的主要可行途径。农业在历年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品,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生产会受动植物生物学特性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农业发展有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和风险性。农业的发展不能仅凭市场的调节,还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

栖霞市以苹果闻名中外,苹果产业为其核心产业,年产苹果120多万吨。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果业,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却给农民的增产增收蒙上了阴影。如何保证灾后农民投入增产的积极性和持续生产能力,进而促进栖霞市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政府急需攻克的难题,也是政府于2007年初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

五年的时间,栖霞市农业保险的现状是什么,农业保险有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农业保险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等等,带着这些问题2011年7月11日至20日为期10天的时间由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44名学生组成的调查团队在学科带头人王忠辉、团支部老师张海燕、刘永久的带领下,走进栖霞市,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入户访问等形式,实地调研。

本次调查涉及栖霞市9个乡镇,调查对象有栖霞市农业部门领导、各个乡镇的村干部、当地农民。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问卷8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75份,有效率达到96.88%。

此次调研的目的:通过对农业保险的实地调查与分析完善地方农业保险机制。

意义:1.取得珍贵的数据资料,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2.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分析,有利于形成有针对性、可

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过程:1.实地调查。

2.数据分析整理。

3.撰写报告。

(一)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从性别上来看,男多女少,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数据整理为男性为452人,占58%,女性为323人,占42%。

323, 42%452, 58%男女性别比例分布图

2.年龄

受访者中老年人居多24岁以下的有24人,约占3.1%,24-34年龄段的人有66人,约占8.5%,34-44年龄段的人有175人,约占22.6%,44-54年龄段的有240人,约占30.1%,55岁以上的有270人,约占35.7%。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有大部分青年人、部分中年人外出打工。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24岁以下25-34岁35-44岁年龄段分布图45-54岁55岁以上

3.教育背景

一般来说,我国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小学和初中。从图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小学及以下学历约占33%,初中学历约占45%,高中约占20%,大专占

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拥有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是本次农村调研的主要组成部分。

20%45%1%1%33%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布图

4.当前职业

调研数据显示,从事农业有732人,占总人数94.5%。这主要是由于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而果树产业本身就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而且栖霞市本身的工商业不发达。另外,受访者共计3899.7亩地,劳动力共计1556人,平均一个劳动力要分担2.5亩地。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系列1农业94.50%工业1%建筑业0.38%交通电讯业批发餐饮0.26%1.70%其他10.80%从事行业分布图

二栖霞市农业保险的现状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相关农业发展数据、采访政府基层工作人员以及结合栖霞市农业的基本情况,概括栖霞市目前农业保险的现状如下: 1.农村农业保险投保率低、投保面集中。

此次我们调研共做了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75.问卷有效率96.88%。一方面总投保人数为112,投保率为14.45%,考虑到所调研732人以农业收入为主,其修正投保率为15.30%(投保人数/从事农业人数),投保率低。另一方面,投保面集中,110人投保果树类农业保险,占比98.21%。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14.45%85.55%84.70%投保率未投保率15.30%修正之前修正前后投保率修正之后

2.投保情况地区差异大。

调研实地共采访9个镇,但重点采访的是6个镇,6个镇中修正投保率分别为臧家庄39%、西城镇25%、松山镇18%、亭口镇12%、桃村6%、苏家店镇6%。数据显示,各个镇的投保情况不同,地区投保差异大。

6%12%6%39%臧家庄西城镇松山镇亭口镇桃村镇苏家店镇18%25%各乡镇投保率

3.地方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处亏损状态,积极性不高。2008年,全市投保面积51077亩,灾后累计赔款375.6万元,赔付率122.5%。据人保财险栖霞支公司业务员介绍,2009~2011年赔付率仍超过100%,而受制于保费收入增长率低于出险给赔率,农业保险业务属亏损状态。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出险时,双方纠纷的解决机制不健全,保险公司目前积极性不高。

4.农业保险推广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作用弱化。

当前,农业保险的推广形式为:县政府将任务量分派给乡政府,乡政府工作人员动员各村干部,村干部在自己的村子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起不到预期效果。

(三)问题及原因

目前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集中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供给弹性不高。有效需求不足具体表现是栖霞市投保率为14.45%,考虑到栖霞市95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植苹果,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果业,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却给农民的增产增收蒙上了阴影这些客观情况,栖霞市投保率偏低,有效需求不足。

供给弹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保险产品种类不多,保险险种、保障范围有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总结农业保险目前出现的问题及探究其原因可运用系统工程学结合在一起。因为在农业保险的运作过程中,主要有三方参与,农民、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由于农民作为消费者,其行为可以作为保险公司、政府行为的结果。因此,本文尝试其切入点选择采用消费者行为学分析农民的行为。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动机理论,农民具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求实动机和从众动机。求实动机指的是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从众动机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从求实动机角度来分析,目前由于农民对保险产品了解程度、对保险产品存在误区和农民对风险认识不足导致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1.对保险产品了解程度

投保率随了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调研数据,对农业保险非常了解有18人占总人数2.3%,其中投保8人占这个人群40.4%;了解一些161人占总人数20.8%,其中投保49人占这个人群30.4%;了解很少283占总人数36.5%,其中投保33人占这个人群15.9%;不了解313人占总人数40.4%,其中投保22人占这个人群7%。整理如下图:

不了解了解很少了解一些非常了解0.00%10.00%20.00%了解一些30.40%20.80%30.00%了解很少15.90%36.50%40.00%50.00%投保率占总人群比例 非常了解44.40%投保率2.30%占总人群比例不了解7%40.40%

2.对保险产品认识存在误区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弱等其他原因农民对保险产品存在认识误区。误区主要集中在认为保险应该什么都保,认为投保出险后一定要陪,认为如果投保未出险保费要退回三个方面。3.对风险认识不足

对风险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最近是否发生重大灾害及是否投保农业保险,是否认为有必要投保农业保险。数据显示有发生灾害中投保人数71,未投保人数344;未发生灾害中投保人数41,未投保人数319。因此,发生灾害的投保率为17.1%,未发生灾害的投保率11.4%。在未购买农业保险的663人中,认为没有必要购买的有356人,占49.17%。首先,发生灾害的投保率高于未发生灾害的投保率。其次,未发生灾害的投保率过低,仅为11.4%。再次,因认为没有必要而不购买农业保险占不购买保险总人数的比例高。因此,当地对风险认识不足。

6004002000投保人数未投保人数有发生灾害71344未发生灾害41319投保人数未投保人数发生灾害对投保影响

从从众动机角度分析,农民普遍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及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面效应被放大化,被农民广泛的不接受,导致有效需求不足。1.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不信任

在未投保人群中,除主要因认为没有必要购买保险外,还有就是不信任保险公司。

因不信任保险公司而未购买保险有155人,占这一人群23.38%.在我们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比这一数据要严重得多。由于保险产品以前的声誉不好,使现在农村对保险带有很大的偏见。而农业保险在运行的过程中也由于保险保障范围、保险的价格、保险的理赔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使保险公司在农村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出现的问题被放大化,被广泛的在农民之间以负面消息在传播,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声誉,导致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农民认为农业保险又是骗人的,使农业保险在农村推广缓慢。

另外由于保险公司自身产品单一,保障范围有限与农民的需求有一定的脱

节,另外价格高,赔款少,而农民不了解保险,导致保险产品的不信任。2.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笔者发现在农业保险这一块,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不了解政府农业保险的运作模式,他们认为政府的资金没有到位,不清楚政府直接财政直接把钱划拨保险公司,而不是交到农民手中。另外,在被访问政府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时,11人认为有效落实占1.4%,108人认为基本落实占13.9%,272人认为落实很少占35.1%,220人认为没落实占28.4%,164人不清楚占21.2%。

1.40%21.20%13.90%完全落实基本落实很少落实不落实不清楚28.40%35.10%政策落实程度

四政策建议

1.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可以使农民更好的了解保险了解保险产品,消除农民对保 险的认识误区,可以有效地提高有效需求。这需要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作为供给者,也应在促销层面展开行动,扩大市场份额。具体方法,可以采用选择农村中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先了解保险,通过一定奖励让这一部分人先参加农业保险,通过他们的良好口碑带动周围群众。

2.政府提高政策落实度。

政府在政策落实度方面提高,增加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不但对农业保险有利,对于政府今后开展各项工作也是有好处的。具体方法可以选用在农业保险这一件事上将政府的补贴落实,让农民知道政府是有作为的。

3.保险公司要深入了解农业保险。

深入了解保险有利于设计更符合市场的保险产品,具体方法可以是在正式的办理农业保险业务员外,可以选用农村一些既懂农业又懂保险的人作为农业保险的顾问,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再出险时数不属于保险责任可以有效地界定。

第五篇:重庆市巫溪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定稿

重庆市巫溪职业教育中心

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学校简介

(一)学校名称——重庆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二)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地处重庆市东北翼,位于巫溪县凤凰镇,毗邻凤凰工业园区,是我县重点打造的集职成教、工业生产、新型社区于一体的综合配套生态园区。学校现占地面积196亩。

建筑面积130000平方米,静态投资1.47亿元,动态投资会超过2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一、二期工程,学生公寓两幢,建成教学楼两幢、师生食堂两幢、职教办公楼一幢、成教综合楼一幢、成教教学楼一幢以及400米的标准运动场已经建成。第三期工程还将新建教学楼1栋,实训楼1栋,学生公寓2栋。

学校实训设备价值1400万元。

(三)学校办学历史

学校创办于1985年,由巫溪工交子弟干校发展而来,1985年学校开始附设初中,1994年学校命名为巫溪县城厢职业高级中学,2001年命名为重庆市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2007年学校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巫溪职教中心由原先的巫溪职教中心、巫溪县技工学校、巫溪县卫生进修校、巫溪县移民培训中心组合而成。

二、学校专业设臵及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一)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计算机、电子、汽修、数控、建筑、会计、旅游、现代农艺等专业。

(二)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学生4300余名。2012年中心招生1900余人,名列全市第24位,获得全市招生招生先进单位二等奖。招生比例高于周边区县。今年在全县初中毕业生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招生1600人,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

(三)控辍保学工作做得到位,辍学率一般控制在10%左右。

(四)学校毕业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稳定就业率在80%以上。主要就业单位有重庆中冶建工集团、惠州三星电子、苏州鼎新集团、昆山富士康、重庆富士康以及广东的一些大型私立幼儿园。连续3年每年为重庆笔电企业送工近1500人。为全县实施移民致富工程以及积极完成市上下达的为重点企业的送工任务作出了较大贡献。

(五)学校高考升学率每年都在95%以上。2013年346人参加高考,上线338人,其中上本科线84人。

(六)学校积极开展终身职业培训,每年开展各种社会培训5000余人次。

(七)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分别与中冶建工集团、重庆仁宝集团、惠州三星电子以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八)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县教育系统综合考评一等奖,是重庆市创建平安学校先进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

三、巫溪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几年来,我县充分把握市上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倾斜和扶持的有力机遇,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就业为目标,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在学生升学、校企联办、校校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成招生工作。学校采取专职招生和全员招生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招生力度。号召每名教职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每人至少招录一名线下学生。专职招生采取网格区域管理,分片划定招生任务。每年的3月-8月,通过开展职教宣传月、家长会进行宣传,6-8月宣传到村到社到户。由于政策宣传深入人心,我县职业教育2008年完成招生800人,2009年完成招生1000人,2010年完成招生1200人,2011年完成招生1300人,2012年招生完成1900人,13年1600人。连续五年招生突破1000大关。

(二)加强联合办学,实现订单培养。我县职教中心与重庆中冶建工集团、惠州三星电子、苏州鼎新集团、昆山富士康、重庆富士康以及广东的一些大型私立幼儿园建立了新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来就业,基本实现就业岗位与专业的无缝对接。

(三)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稳定高考升学率。我县职教中心生

源质量较差,但学校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教学体制,加强高三复习指导,对口升学考试一直名列前茅。如2013年346人参加高考,上线338人,其中上本科线84人。

(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让学生会说(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和在公众场合会说符合场景的话)、会写(会写漂亮的钢笔字、毛笔字和写较流畅的文章)、会唱(会唱歌)、会跳(会跳舞)、会技能(会一门技能)为核心,一是开展各项课外活动,除每个专业组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外,还开设有唱歌、舞蹈、书法、绘画、鼓号、健美操、武术、朗诵等兴趣小组,二是每个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大型活动,要求以班为单位组队,全员参加:9月份跑步比赛,10月份合唱比赛,11月份秋季运动会,12月底元旦晚会,1月份技能大赛,3月份书法和绘画大赛,4月份文明风采大赛,5月份诵读大赛,6月份的球类比赛等。

(五)强化管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实行全封闭管理,实行军事化管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评选“最美班级”、“最美寝室”、“最美教室”、“最美学生”为抓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学生实训实作能力无法提升。我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园区发展也一直不景气,二、三产业不发达,现在属于生态涵养保护发展区域。学校开设农学、机

械、建筑、汽修、财会、旅游等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力度不够,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专业课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少,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专业师资力量匮乏。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双师型”教师。而我县职业教育的建筑、机械、汽修、电子、计算机等很多专业还没有足够多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队伍的明显薄弱,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是影响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和专业学科建设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我县职业教育质量继续提高的瓶颈问题。

(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虽然市上多次把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到富民强市的高度,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但我们还没有发动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题宣传,职业教育的性质、办学方向和目标还不为许多学生和家长所熟知。一些家长和学生仍以普通教育的尺度和单一的升学率来衡量、判定职业教育的好与坏,甚至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职业教育目前还不能吸引相对优秀的生源,普职招生比例不能真正达到1:1。

(四)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由于我县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经验不足。职业教育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现象。学校对劳动

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所应具备的实际技能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量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五)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的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各类培训受利益驱动,不能实现真正归口。我县各类培训项目繁多,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其中城镇职工在岗转岗培训,城乡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城镇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等隶属于职业教育。以上项目的培训都应该归口于县职教中心,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学校目前只和县安监局、扶贫办、县工商局、县残联、县财政局进行了培训合作,尚未形成培训归口的良好氛围。

(六)学生生产实践难以促进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提升。高二学生每年参加的生产实践,都由市上统一调度安排,无论学生所学何种专业,基本上都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专业上不对口,对学生兴趣、专业操作能力起不到任何激发和提高作用。

五、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

在我县全力打造旅游兴县及由此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距离更近,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培养出社会上急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大宣传、加强引导,保证职业教育有充足生源。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

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特别是要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招进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重点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要把学生招进来、留得住、学得好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

(二)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目前实训大楼和教学楼尚未完全建成,学生宿舍尚缺2栋,学生住宿面临极大的困难,这也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要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力度,增强自身造血和输血功能。

(三)加快人才引进步伐,科学进行专业配臵。一是要尽快引进热门学科的专业人才,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一些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聘请一些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等。二是要加强市场调研,掌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对现有专业进行审核,合理进行专业设臵,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三是注意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建立专业教师离岗学习和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继续坚持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并重,坚持联合办学与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并重,这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五)做大做强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办学知名度,实现办学双赢。

一是要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所具备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大联合办学特别是与著名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要合理安排学生就业,要抓住高就业这个点做好宣传,把联合办学做成职业教育对外宣传的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入手,扎实做好学生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找到企业与学校利益范围的平衡点,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培养前途,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市场。

三是职业教育要坚定不移的贯彻“走出去”的方针,扩宽服务范围。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开展上岗或转岗职工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教育富民惠民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和经济发展的柱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巫溪要顺利实现“十二五”目标,同样需要加快发展职

业教育,造就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巫溪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2013年10月17日

下载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精选)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一、生态环境现状 (一)土地 重庆市幅员总面积822.69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7.01%,水域面积2.99%。土地构成为:农用地292.94万公顷,林地297.39万公顷,居......

    重庆市南川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

    重庆市南川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文件要求,结合《南川生态区建设实施意......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一、 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名称——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二)学校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腹心地带,位于重庆市渝北回兴工业......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 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名称——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二)学校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腹心地带,位于重庆市渝北回兴工......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

    南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南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掌握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最近,南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到兴隆、大观、......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精选五篇]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准确把握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将有助于各级领导和部门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