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6: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民办22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民办学校24157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

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初中入学率为%,巩固率为97%。,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占学校总数的%;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民校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累计资产达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

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咧霸盒#谛q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为万元,占年度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

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

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万元,农村学校负担万元,区属学校负担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

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

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

表所示:各区县市危改资金危改面积各区县市危改资金危改面积市本级38临澧31028099武陵区1824819桃源4568395区26824680石门74825675安乡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汉寿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县3909866西湖1984061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据调查,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②变

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1 2 下一页

第二篇: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初中入学率为99.3%,巩固率为97%。2001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03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04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00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

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17.36%;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20.1%;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

民校校园总面积2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15.15%;累计资产达18638.9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05年为11425.85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8.9%。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

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

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4062.36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1918.43万元,农村学校负担204.5万元,区属学校负担1939.43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18.9%,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0.6%,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68.7%;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4.25平方米(标准为18m2/人),生均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标准为5.7

4m2/人),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其中D级危房850

m2,B、C级危房29500

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2004-2006年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

各区县市

危改资金

(万元)

危改面积

(m2)

各区县市

危改资金

(万元)

危改面积

(m2)

市本级

临澧

310

28099

武陵区

24819

桃源

456

839

5**区

268

24680

石门

748

25675

安乡

349

1386

1西洞庭

250

6610

汉寿

314243

津市

237

10258

澧县

390

9866

西湖

198

4061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

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9.8”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免杂费、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据调查,2004年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②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有的骑单车上学,路上又有安全隐患,学生家长为此担惊受怕。

三、建议及对策

1、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协调好城乡教育的发展,统筹幼教、普教、职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助学金,继续开展“9.8”助教日活动,并通过建立以区、乡镇政府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义务教育“双线”保学控流责任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二是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继续调整好中小学校布局。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初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小学或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到2007年全区中小学力争调减到230所。三是继续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资金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持十年不变。四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农村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库,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相统筹。五是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要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农村高中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07年,普高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

2、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教育20条”规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行四项制度,进一步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对学校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对学校的检查与收费,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原则上对农村学校实行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首查不罚制度。职能部门在第一次清查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时,要指导纠正,明确整改期限,不应动辄罚款。三是实行罚款集中制度。职能部门对学校的罚款,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全额纳入教育捐赠中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负有维护学校周边环境责任的部门,如果工作不作为,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到学校实施三乱行为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公开曝光。

3、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一是正确舆论导向。民办教育在我区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工作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提供发展平台。公、民办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项目、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及评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纳入本地划片招生范围,也可以实行单独招生;高中阶段的民办学校要列入本地划片招生计划,并统筹安排招生;允许公、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经过批准后双向流动;民办学校的学生在考试、升学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三是切实规范管理。目前,民办教育正处于上升时期,同时也处于对民办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时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种隐性问题和矛盾将会暴露出来,政府会由此承担无限责任。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一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出台民办学校设置审批规定,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规范并提高民办学校设置条件,提升民办学校的办学档次。

4、搞活教师用人管理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一律试行公开竞聘,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变革机制,裁减人员,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构建一种“核编定岗、全员竞岗、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二是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湘发[2004]5号文件规定,县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整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在继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竞争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校按编制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办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人员分流问题。四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增减情况进行核查,拟定进人计划,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当前要严格落实常教发[2004]51号文件精神,为乡镇中心小学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新补充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有较大改观。

5、巩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的教育经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一道,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乡镇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力争做到教师工资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一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至少按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落实和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四是建立化解学校债务的有效机制。“两基”达标所形成的债务未剥离的,应按照上级政策精神剥离,将其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统筹偿还,优先解决。

6、把江南城区教育纳入市“三区一体化”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武陵区、**区、德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

“三区一体化”的要求。近几年来,“三区一体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创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明显滞后,合不上“三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市里应加大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解决江南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严重不足,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解决城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在校园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矛盾。对于教育费附加,市里每年给武陵区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04年还给武陵区增拨400万元,给德山开发区增拨100万元,而江南城区为零,江南城区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费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应将江南城区的教育发展纳入“三区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给江南城区学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学校改造;同时,市里应直接在江南城区建设一所义务制初中学校并纳入市直学校序列。

第三篇: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初中入学率为99.3%,巩固率为97%。2001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03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04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00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17.36%;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20.1%;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 民校校园总面积2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15.15%;累计资产达18638.9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05年为11425.85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8.9%。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4062.36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1918.43万元,农村学校负担204.5万元,区属学校负担1939.43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

责任追究制度。对负有维护学校周边环境责任的部门,如果工作不作为,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到学校实施三乱行为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公开曝光。

3、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一是正确~导向。民办教育在我区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工作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提供发展平台。公、民办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项目、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及评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纳入本地划片招生范围,也可以实行单独招生;高中阶段的民办学校要列入本地划片招生计划,并统筹安排招生;允许公、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经过批准后双向流动;民办学校的学生在考试、升学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三是切实规范管理。目前,民办教育正处于上升时期,同时也处于对民办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时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种隐性问题和矛盾将会暴露出来,政府会由此承担无限责任。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一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出台民办学校设置审批规定,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规范并提高民办学校设置条件,提升民办学校的办学档次。

4、搞活教师用人管理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一律试行公开竞聘,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变革机制,裁减人员,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构建一种“核编定岗、全员竞岗、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二是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湘发[2004]5号文件规定,县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整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在继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竞争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校按编制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办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人员分流问题。四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增减情况进行核查,拟定进人计划,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当前要严格落实常教发[2004]51号文件精神,为乡镇中心小学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新补充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有较大改观。

5、巩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的教育经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一道,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乡镇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力争做到教师工资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一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至少按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落实和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四是建立化解学校债务的有效机制。“两基”达标所形成的债务未剥离的,应按照上级政策精神剥离,将其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统筹偿还,优先解决。

6、把江南城区教育纳入市“三区一体化”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武陵区、**区、德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 “三区一体化”的要求。近几年来,“三区一体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创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明显滞后,合不上“三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市里应加大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解决江南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严重不足,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解决城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在校园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矛盾。对于教育费附加,市里每年给武陵区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04年还给武陵区增拨400万元,给德山开发区增拨100万元,而江南城区为零,江南城区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费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应将江南城区的教育发展纳入“三区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给江南城区学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学校改造;同时,市里应直接在江南城区建设一所义务制初中学校并纳入市直学校序列。

[1]

第四篇: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初中入学率为99.3%,巩固率为97%。2001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03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04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00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17.36%;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20.1%;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 民校校园总面积2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15.15%;累计资产达18638.9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05年为11425.85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8.9%。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

第五篇:家乡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还没放假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胡双,你们暑假社会实践做什么?”我会告诉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小学教育这方面的,在我家乡做。”很多时候,别人只关心你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潢川县一个普通的村子。家乡所在的镇——双柳树镇(又简称双柳)——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不多,但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整个信阳地区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军的主力。表现在我们村就是,每年村里大约95%以上的青壮年都会到江浙一带打工,他们仅在春忙秋种、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看看。外出务工的大潮使得双柳人渐渐富裕起来,条件变得好了,但是家乡在很多方面的情况却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糟糕的是,有些甚至比以往更坏了,比如环境,比如村小学的教育问题。

我们村的小学叫做彭畈小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有学生400人左右。每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窄小的操场上总是挤满了活泼可爱的孩子。那时,学校有不少年轻、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老师,他们给我们讲过《三国演义》,办公室有过钢琴声;那个时候,村小的毕业生和镇上中心小学的小学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差距。而现在,彭畈小学2010-2011学年在校学生人数不到80人,只开班到三年级,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可能连三年级也开不下去了。学校有八个老教师,我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教,现在还是他们留在彭畈小学,年底之前还有两个要退休了;学校校舍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曾经狭窄的操场,现在反而种上了树,树下杂草丛生;无情的蜘蛛网默默查封着这所历经沧桑的小学。无独有偶,彭畈小学的变迁在双柳并非个案,其他村的情况与之相似,也是也不容乐观。总之,整个双柳的基础教育现状令人痛心疾首!

我在家乡的田间地头长大,走在家乡的路上,要是无知无觉、没心没肺也就罢了,可是有所挂念,有所关心,关心则乱。于是,一眼望去,不懂事时看到的大好形势,在我现在的眼中却有很多难解之痛,比如环境、土地、教育、卫生、医疗,到处都是问题所在。我是彭畈小学的学生,而今却目睹它的衰败,于心何忍呢?走在家乡的路上,流连于红砖灰瓦的门前,听着大妈大婶茶余饭后的闲聊,讨论着家乡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思索着自己关心的问题所在,你就觉着如果力所能及的话,真的应该做点什么,即使力量卑微。我渴望了解问题背后原因的所在,这种渴望源于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源于发自内心的一份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呢?

二、调查结果

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青年毛泽东历时32天,游历湖南五县之后得出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当年,尚处幼年的共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不了解农民运动情况,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主要持责难态度。持相反意见的毛泽东遂决定亲历亲为,在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重点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这份报告对于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可谓是实践出真知的标杆之作。

其实,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就非常注重读“无字的书”。用今天的活来说,就是向社会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12年夏天,毛泽东就曾与萧子升一道,利用暑假时间,不携分文,游学湖南诸县,接触社会,了解百姓,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一个多月的游学,途经5个县,行程近千里。回校以后,毛泽东写了许多笔记和心得,第一师范的同学和老师们看了都赞誉毛泽东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这样的游学,毛泽东有过多次,收获很大;了解了社会,观察了民情,对他以后进行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处于大学时代的我们与毛泽东的年龄相仿,虽然所处时代背景和生长环境大有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逃避实践的借口。我们有必要向毛泽东学习,不光读“有字的书”,更要读的“无字的书”,从无字之书中的东西必然与课堂上的高数物理不同。然而,“无字的书”并不是那么好念的,我知道认真进行社会实践的困难,逃避总不是办法,只有努力面对。

具体到我们团队的社会实践主题来说,选择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双柳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的在校学生人数为何逐年锐减?教师的流动为何变得越来越困难?政府相关应对政策的执行程度呢?对于这些摆在眼前的问题,在街坊邻居的口口相传中,我们或许能够管中窥豹、略知一二。但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答案,其真实性、可信度有多少?又掺杂了多少主观因素?不得而知。要想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只有扩大信息的获知渠道,在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区域内收集普通居民的声音,把这些声音汇总起来,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所以,我们选择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比如村小学生人数减少这一问题,我们之前能够想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降低,当地适龄儿童总人数减少;

二、村小教育质量越来越差使得乡下学生大量转入双柳镇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完小)。但在走访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能够想到的原因,我们还获知:

一、双柳外出务工现象很普遍,很多家长会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在外地上学;

二、近年双柳树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富裕起来的家乡人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让孩子往“高处走”。这些信息更加接近实际,是在教室空想所不能得到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技术限制,我们并不能准确获知上述几种原因影响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权重。

社会实践只进行了不到七天。但这七天,我们对家乡农村小学的了解程度却比过去十多年更多。我们走访了潢川县教育体育局、双柳树镇中心校、双柳树镇第一中心小学、双柳树镇第二中心小学、彭畈小学、天桥小学、曙光小学,我们在中心校和完小的档案室获得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我们挨家挨户做了200份左右的问卷,累计走访人次近400人。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找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唯有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三、调查收获

对于课题本身来说,我们对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因素做了多方面了解,我们还看到了农村小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主要了解了双柳五所小学的基本情况,并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或者教师进行交谈,走访了小学周边居民,了解他们对当地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具体结果见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使得我们看到了现有教育体制下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所应当肩负的责任。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有些是我们能够掌控和了解的,有些是我们能够了解但无力改变的。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双柳农村小学教育的看法更加实际而深入,但在如何解决这些已发现的问题方面,我们仅能依据调查结果给予建议,至于能否有效执行,主要还是在于政府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就是这样了,这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不足之一。

在课题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于“豫东南”团队成员的锻炼,譬如交流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分配分工等等。记得第一天我们在彭畈小学做问卷调查,第一个调查对象是个大婶。她认字不多,问卷看不懂,这可难倒了我们。为了保证走访和调查能够进行下去,我只得亲自出马,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把问卷内容融入家常话中,折腾了十多分钟,总算打开局面,完成了第一份问卷,真不容易。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刻商讨对策,决定变换问卷调查方式,在乡村不单纯做问卷,而是和老百姓们一边聊天,一边了解我们想要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乡下的走访和问卷调查才得以维持。

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最考验大家的就是交流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办公室的领导谈话也好,和坐在门口择菜的阿姨聊天也罢,实际情况总是要求我们必须揣摩对方的心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从而确定自己该怎么得体地表达,怎样消除他们的疑惑和戒备之心,怎样才能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你会发现,万事开头难,打开局面之后,大叔大婶们很愿意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上至部门领导,下至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我们都能与之相谈甚欢,这种情况下能不开心吗?

身着东南大学文化衫,带着耀眼的小红帽,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路人的目光很快就聚集到我们身上。他们或许是出于好奇,但对我们来说,那些目光意味着期待,意味着压力。走在家乡的路上,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东南大学。令人郁闷的的是,东南大学在我们那里的知名度太低,在走访的过程中,好多人要么以为东南大学在福建,要么以为东南大学是一所不知名的二三流学校(竟有人询问今年高考300多分能不能上我们学校!)。因此,在向别人做完自我介绍后,我们总要给东南大学加上好多注脚。一路走来,我们不敢说多好地表现了东南大学在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但我们可以拍着胸脯,很负责地说:“咱绝对没给东大丢脸!”好范文

在走访的过程中,有位叔叔反问我们:“你们现在做的有什么用呢?政府又不管你们事儿,说白了你们也就是自己了解了解情况,其实就是无用功。”这番话一直触动着我,虽然直白难听,但却是事实。说实在的,即使在教育这个冲突不是很剧烈的领域,调查到最后,已经很明显地涉及到了政府部门的作为和利益问题。对此,我们基本上无能为力,仅仅能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反馈过去,期望他们能够有所改变。或许我们现在还无力改变现实,但我们至少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收获了友谊,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四、感谢致词

“豫东南”是一个团队,胡长国、黄开东、付杨、彭晓燕,我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穿街过巷,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与汗水。大家都晒黑了。在乡下跑的那几天,黄开东一家会在中午把我们叫去吃饭。清凉解渴的西瓜,丰盛的午餐总令我们感到特别不好意思。在联系完小档案室和双柳树镇中心校时,黄开东的妈妈彭仁玉老师为此劳心费力不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量级帮助,感谢已经不足以表达了,好人一生平安吧。除此之外,在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热心群众,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不可能进行得如此顺利!再次,一并道一声谢谢和珍重了!

虽然短暂,注定是铭记于心的经历!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有关群众低碳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体育设施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低保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下载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目录一 摘要三 正文1、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 二 关键词„„„„......

    城市群教育发展力调查报告

    今年4月浙中城市群规划在省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顺利通过,对浙中城市群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最近兰溪市通过了省教育强县(市)的评估验收,实现了各县(市、区)创建省......

    关于我区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合集)

    关于宝坻区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当前宝坻区农机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结合宝坻区农机部门进行调查得知,目前,宝坻区农机总值达7.21亿元,农机总动力84.52万千瓦,联合收割......

    关于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年3月15日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西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2011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

    关于我区服装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年来,xxx开发区党......

    关于我区服装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服装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营经济迎......

    关于*区发展辐射型商业的调查报告

    ***区商贸业是伴随着油田开发建设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积累、培育、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点布局日趋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多种经......

    关于区服装制造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区服装制造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区服装制造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区服装制造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借助每年一度的南博会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