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3 10: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围绕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和教科文卫工委在前期走访了区发改局、经贸局、外经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专题座谈会,开展了深入调研,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今年以来,区政府以“保增长”为核心,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壮大四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实现经济逆转复苏的重点工作来抓。立足惠山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条件,借助开发区和各镇、街道配套园区等发展平台,正确定位、招商引资、广纳贤才,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设备、光伏和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数字信息等四大特色新兴产业发展框架。目前,全区四大新兴产业企业共计400余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91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50家,光伏企业16家,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数字信息企业143家。

2、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加快推进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区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多措并举,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努力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四大新兴产业的扶持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四大新兴产业扶持意见”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责任部门的考核意见》等文件,首先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对四大新兴产业完成投入45亿元,实现产值300亿元;其次,完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和四大新兴产业推进办公室,并进一步细化分工,落实发改、经贸、科技、外经为挂

钩推进责任部门,明确责任单位;第三,建立鼓励政策体系,设立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企业技改贴息,发挥财政贴息“四两拨千金”的政策效应,促进企业项目早投入、早产出。第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成立四大新兴产业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发展行为。

3、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凸显。四大新兴产业在区政府利好政策推动下,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亮点频现,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1-8月份,四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投入27.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8.8%,占全区工业固定投入固定比重的15.1%,其中,风电产业投资热情普遍较高;完成工业产值1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4.2亿元,同比增长21.2%和22.8%,产销率104.4%,实现利税总额11.4亿元。新兴产业产销两旺的良好形势对全区工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全区申报省、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80项,全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爱邦、鑫圣慧龙等企业被批准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区共拥有专利871个,申请专利2520个;新增生产企业38家,在谈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数字信息产品或项目35只;重点企业扩产扩能势头较好。随着人才科技、地域环境、政策扶持等优势不断集聚,四大产业发展、产业聚集能力在逐步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区的四大新兴产业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但是受制于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缺乏等因素,目前我区涉足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大多数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要核心技术掌握不够,缺少拳头产品,缺少能在行业中拥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总体呈现多、零、散的特点。新兴产业表面繁荣的背后,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

2、市场因素制约新兴产业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紧缺状态得到缓解,国际市场油价处于相对便宜的阶段,而太阳能发电相对价格昂贵,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同时,国际市场采购商大幅压价,对货品提出更苛刻的质量性能要求,货款延误,导致国内企业即使有了国际订单也不敢生产。

3、产能过剩苗头显现。国内太阳能等产业起步虽然晚,但由于是典型的资金拉动型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很大的产能,在目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价格竞争激烈,多晶硅棒、硅片和组件等的降价幅度巨大,几无利润可言,又吸引不到新的资金投入,陷入恶性循环中。区内个别拟进军太阳能产业的企业已改变投资的方向,已投资拟扩产扩能的项目已基本暂停,等待市场转好。

三、几点建议

1、重视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新兴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处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单纯依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企合力,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而政府关键是要在政策资金扶持和培育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系统化、集成化的强力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以鼓劲、鼓励、鼓舞“三杆齐下”,提升企业家发展信心;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和落实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有关

减免税收、价格补贴和奖励相结合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同时要把握好市场需求,搞好区域布局,引导产业市场合理有序发展,给其成长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防止一哄而上。要狠抓有效投入,走增量提升促存量优化之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按照各自的职责,创新工作举措、活动载体、服务思路,“坚持一企一策”,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组织协调、挂钩帮扶、现场推进。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领军企业和集聚平台。目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正是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的绝佳时机,我区拥有雄厚的传统工业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适时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紧紧围绕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优传统产业的发展导向,有侧重点地发展与传统产业相关联的新兴产业,注重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关掉一批腾龙换凤,改造一批提速发展,培育一批裂变壮大,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形成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份额。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从单个优势整合成整体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政府在鼓励单个企业的“做精做强”的同时,更要倡导众多企业相互依存、互为唇齿的“抱团打天下”,最后咬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3、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引进力度,实现技术革新。引导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关键是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才能获取高附加值高效益,才能有竞争力;有了核心技术才可以掌控产业发展,从产品定价、市场

组织、产业链的形成到产业规模大小,都可以由自己说了算。这是应对危机、掌握市场主动权、赢得竞争力的关键条件。为此,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关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特别是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服务中心,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中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比重,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支持产业化为手段,推动产业形成消化创新与自主创新并重、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在挖掘内在动力的同时,更要善于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和形成新兴产业集群。要加快高端、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孵化,着力培育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使之尽快从研发室走向生产线。

4、对上积极争取,寻求更多扶持。新兴产业如初生的婴儿,需要一个逐步成长培育的过程,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上争取工作,深入研究政策走向,及时掌握上级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对上协调工作机制,积极筛选提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提前完善项目的可研报告、环评、土地手续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申报的完整性和可批性,努力使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省和市项目盘子。

从增长速度、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看,四大新兴产业已表现出了传统工业所没有的高成长性。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必将成为引领我区经济增长的引擎产业和支柱产业。当前,我区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着眼长远,既要加速破解结构失衡的“老难题”,更要严防

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风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新兴产业培育成引领我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从而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

第二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 3 篇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第 1 篇

一、调查课题名称: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发展情况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企业访谈、问卷调查

四、调查意义:重点对财政关于产业培育的实际具体措施、效果、存在问题等展开了详细的了解,通过调查客观的了解目前县市财政在产业培育方面的实效和存在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科学合理的发挥财政功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调查正文:

(一)市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产业在我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数据统计等形式,仅 2010 年,我市产业开票销售总额达 36.9 亿元,入库税收 1.8 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达 7.8%和 5.1%,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刺激了我市经济的总体发展。目前,我市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全市已拥有各类产业企业 50多家,其中一些产业(企业)在国内外(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宏大特钢厂自主研发的球团链蓖机关键制造

技术及应用项目、圣达铜业的合金接触线等。

(二)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发展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是目标方向明确。我市产业的发展目标基本明确,即是力争将四大产业园打造成全市产业的集聚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到 2015 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30 家,其中,超 50 亿元以上企业 1 至 2家,30 亿元以上企业 2 至 3 家,10 亿元以上企业 8 至 10 家。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虹桥园区产业园和城东环保科技四个特色产业园。

二是组织机构基本完善。在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成立了推进产业倍增发展领导小组,小组主要负责研究解决规划布局、政策引领、要素整合、扶持措施等重大问题。

三是力度措施逐步加大。近年来,我市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基础,逐步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政策执行,如:将产业的发展作为对园区、乡镇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和《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和若干政策》等一系列规划文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扶持政策及保障措施。

(三)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县市财政在新形产业培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资金扶持额度有限。近年来,产业逐渐在我市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加大,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企业,目前,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困难,尤其是融资难的问题,年,全市投入在产业的扶持资金额为万元,年,为万元,从扶持资金的角度来看,扶持资金的额度总体偏少。

二是财政资金申请的审批流程繁琐。对于企业而言,效率是其生存的重要法则,目前,从调查情况来看,市县财政资金的审批流程繁琐,步骤较多,时间也较长,对于帮扶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不足。我市市县财政扶持企业,在财政资金方面的监督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先预防,事中跟踪,事后审计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四)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的建议

通过调查,在汇总并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加快产业培育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多渠道帮扶产业发展。除去市县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外,在面对企业融资困难的实际环境下,市县财政可以与银

行、各类风投企业联合,共同帮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也可以降低风险,共同承担,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企业的融资平台。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双赢的利事。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作为政府财政部门而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企业申请财政补足的审批流程,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些可要可不要的流程改减即减。

三是加大对资金的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体系建设,降低风险度,防止国有资金的流失,关键在于防字上要下功夫,要逐步建立事先预防、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的体系,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企业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同时,帮扶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内容,它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优化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加强资金运营监管等,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我市的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第 2 篇

为加快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已经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到了战略高度。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也在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尽快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支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带动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目前,全市拥有软件服务业企业 1000 余家,5 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09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 864 亿元,增长 18%。其中,软件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 435 亿元(占全省的 67%),同比增长 24%;软件出口 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浪潮服务器连续 14 年蝉联国产品牌销量、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三项第一。但电子信息产业较其他副省级城市在产业规模、龙头企业、人才结构、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新能源产业。我市已形成国内唯一完整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链,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骨干企业,以及一批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带动能力。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2009 年,我市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 1 千千瓦,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电池组件封装年产 100MW, 6 电池片产能达 50 MW。但该产业存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更新慢,产业结构不尽不合理,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产业聚集度不高,综合配套能力不强的问题。

半导体照明产业。我市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已经具备比较良好的科研基础和产业化发展基础,拥有在国内外处于优势地位的核心技术。科研方面,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是国家首批建设的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科研实力雄厚,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产业化方面,从材料研发、外延生长、管芯制作、器件封装到应用产品制造,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半导体照明研发体系和产业链,形成了以浪潮华光为龙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2009 年 11 月 6 日,总投资达 40 亿元的山东省最大光电子项目――浪潮(济南)光电子产业园正式奠基开工,建成后的园区将成为国内唯一拥有碳化硅衬底材料、外延片、管芯、封装器件和应用产品完整产业链国内一流光电子园区,年销售收入将实现 90 亿元,利税达到 20.8 亿元。但是,相对于先进城市,目前我市半导体产业应用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仍较薄弱,上下游配套能力尚未形成,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与医药产业在我市发展迅猛。目前,济南市从事生物制药研究的企业约 300 家。其中,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达 60 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认证 52 家,占总数的 86.7%。拥有国家药品批准生产文号800 多个,其中常年生产的有 350 多个品种。拥有济南国家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基地,入驻生物医药企业 62 家,其中研发机构 28 家,生产企业 34 家。2009 年,由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山东大学、省药科院、省医科院等 6 家单位建成的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正式落户我市。从总体上看,我市生物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地位和作用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集成电路产业。我市是国内第八家拥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城市,集成电路设计已形成一定基础,浪潮、山大、华辰泰尔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设计能力。2009 年,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德国奇梦达公司西安研发中心的核心研发团队,组建华芯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其 12 英寸集成电路项目位列央行济南分行和山东省发改委公布的高新技术项目之首,获得投资 20 亿元。另外,山东省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经完成了主流 EDA 软件的采购和部署,大大推进了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的建设。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还处于空白;缺乏高层次人才;有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

综合来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基础和优势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不快。随着国家及周边地区相继制定了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并加大了扶持力度,在发展速度上同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二是规模偏小。尤其在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标志性领域产业上尤为突出,企业在行业中缺少知名度。三是技术支撑薄弱。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多、研发装备落后、技术人才不足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更为稀缺,企业科技开发基本处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应用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尽快抑制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配置到优化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来,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而且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突出重点,倾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以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以超前的规划和超常规的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议加快制定我市发展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扶持措施,并加快新兴产业规划区域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新兴产业关联企业到规划区域内集

中,把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作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加快实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围绕产业链上下延伸、产业集群配套协作,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功能强、集聚功能突出的工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产业总量扩张的基础。对我市刚起步的环保节能、风电设备制造、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配套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聚,使其尽快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在现有良好条件和基础上,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扶持传统产业的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吸引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抓好和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技术项目,集中力量抓好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优势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全力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加速打造经济总量大、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之尽快形成气候,产生效益,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切实提高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着力加强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环境。同时与高校联合,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通过委培、定向等方式与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等。

(六)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新兴产业项目给予切块扶持,切实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借力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优势企业在国内和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用好上市募集资金,加强资本运作和再融资能力,11 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第 3 篇

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厦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客观必要性

厦门由于特殊的区位和资源禀赋,长期以来,资源匮乏是我们发展中的短板。因此,建立在资源和要素大量供给基础上的传统产业绝非厦门未来发展的优势。新兴产业由于其更多地依赖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较好地弥补了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足。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同样,国内各个地区在产业发展上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十二五时期,厦门经济特区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就必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作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厦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首先是政策优势,特区政策扩大到全市、岛内外一体化发展、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机

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是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在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商务环境与创新环境都排在全国前十。2011 年 11 月发布的《2011 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厦门位列 2011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排名第一。2010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053 亿元,工业总产值 3781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 1315 亿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三维招商的推进,国内一批科研院所和研究型企业落户厦门,先进、新兴技术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福建省正在推进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厦漳泉三市加强产业分工和协调,厦门有必要、有条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先行一步,更好地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此外,厦门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厦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进展情况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工作。2011 年 3 月 8 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经发局、科技局、信息化局、海洋渔业局、环保局、文产办、火炬高新区组成的厦门市推进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具体日常工作。目前,已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和任务分工。

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以专题工作会议、下达任务分解等多种形式推进相关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市发改委编制的《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由市政府批复并向社会公布。各有关部门正依据规划着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研究部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规划编制工作及六大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统计指标界定范围等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

由于国家和福建省尚未出台统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制度,为全面掌握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状况和内部结构,市统计局依照国务院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福建省已出台的现代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完成了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想。该构想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点、六大产业的统计范围、指标选择原则、指标设计以及评价方法,尽可能准确统计和评价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预测各产业未来发展走势。

(三)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涉及电子、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相关行业,其中,电子行业作为厦门传统三大支柱之一,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实现了产业的规模聚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含移动通信、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服务、网络增值等信息服务、高端软件、文化创意等行业。针对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制造业进行数据汇总测算,2010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制造企业有 52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938.85 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951.78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44.15 亿元,拥有从业人员 4.99 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总额超过 259.36 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企业 582 家,行业从业人员累计达到 5.2 万人。

2、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厦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是厦门重点培育发展的十三条产业链之一,近年来以海沧投资区为重要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的生物医药产业,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生物育种产业和生物农业,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他生物产品。2010 年厦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相关企业有 29 家,15 实现工业总产值 55.28 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54.22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10.45 亿元,拥有从业人员 0.77 万人,工业产值上亿元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共 16 家,行业龙头地位显著。

生物制药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壮大,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代表企业有 16 家,其中医疗器械企业 6 家,生物制药企业 9 家,生物农业企业1 家。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医药产业研发投入迅猛增长,企业科研人才储备充分,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加大,行业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与中药企业,在全行业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增速迅猛,医疗器械传统优势行业稳步发展,行业总产值逐步提升。

3、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范围较广,所涉及到行业较多,界定范围存在较大争议。一般来说,新材料产业包括稀土功能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其他如工程塑料、高性能膜材料、导体照明材料、微电子材料及产品、纳米材料及产品等。按以上标准统计,2010 年厦门新材料产业相关企业有 31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5 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44.4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52 亿元,拥有从业人员 1.86 万人。该产业由冶金、化工、化纤等传统产业企业在技术升级中孕育而生,产品应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节能环保产业

现代照明和太阳能产业链是厦门市十三条产业链之一,也是厦门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重点。节能环保产业包括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旧商品回收、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等。2010 年厦门节能环保产业相关企业有 40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70.9 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67.99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4.09 亿元,拥有从业人员 2.31 万人。

主要节能产品有节能灯、节能型建筑玻璃、铝合金隔热型材、PVC 塑料门窗型材等,其中节能灯产量约占全球的近1/4。环保产业以提供配套或为客户提供整体方案为主,有机废气和废水膜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包括废旧轮胎回收再生产、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废纸回收再生产、废金属加工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竹木三剩物回收利用、城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等,其中废纸回收再生产年创产值近10 亿元。全市现有节能技术服务企业 20 多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企业节能提供融资、诊断、设计、安装、培训等系列服务。全市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工程面积至累计已达 100 万平方米。

5、海洋高新产业

厦门市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时,将与海洋相关的产业整合成为《厦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

划》,但规划中的行业与其他新兴产业之间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复,涉及到工业的主要是海洋装备制造,即造船业。涉及海洋高新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游艇租赁及服务。2010 年厦门此类产业相关企业有 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23.23 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23.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2.67 亿元,拥有从业人员 0.27 万人。

厦门海洋产业目前仍以传统的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和临海工业为主,海洋生物、游艇及海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和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尚处于萌芽、技术储备和培育阶段。海洋生物产业方面,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制药、调味品、调理食品、种苗等海洋生物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增加值十多亿元的规模。游艇及海洋装备产业方面,我市规划并相继启动了海沧游艇制造基地、翔安欧厝游艇产业制造集中区、五缘湾帆船游艇港、香山游艇会所、东坑湾游艇会所等建设项目,现有 11 家游艇制造企业、14 家配套企业和 12 家贸易商。目前估算,我市游艇产业链条的产值已达 30 多亿元,其中,游艇制造产值超过 5 亿元,出口 4800万美元,已连续三年占全国出口的三分之一强,出口市场以欧美、东南亚和香港地区为主。同时,开展了海洋舰船防腐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形成了数亿元的产业化规模。海水利用业方面,我市出台了《厦门市海水综合利用规划》,一

批海水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获得了突破,海岛、船舶专用小型海水淡化正装设备通过设计定型,已投入批量生产,海水冷却和脱硫技术得到了应用,某些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条件。海洋能及海洋现代服务业方面,经初步调查,我市潮汐能较丰富,年双向发电量储备为 24 亿千瓦时,盐差能理论上装机功率储备为114.9 万千瓦。波浪能和海水冷源均有一定的储备量,为下一阶段研究和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奠定基础。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条件较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6、文化创意产业

通过多年的培养与扶持,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目前我市逐步确定了动漫网游业、影视与新传媒业、创意设计业、演艺娱乐业、古玩艺术品业、印刷复制业、文化会展旅游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等八大产业群体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门类,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加速聚集的良好势头,对厦门市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 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 39 亿元,动漫、网游等数字内容企业数已达 62 家,从业人员 1986 人,全年总收入达 4.32 亿元,实现增加值 3.03 亿元,比增 73%,年创税利 1.76 亿元。今年以来,动漫网游业继续发展壮大,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平台以及中国动漫集团控股子公司中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喜人,带动了

一批动漫内容提供商来厦投资,截止目前围绕厦门手机动漫基地聚集的各类动漫、网游等数字内容产业企业数已达 202家,形成了聚集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前景看好,工行、农行等六家金融机构将在十二五期间将提供 500 亿元授信额度支持厦门市文化企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初步测算,2010 年,厦门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的产值规模为 1230 亿左右,按平均增加值率计算工业增加值为300 亿左右,占当年全市 GDP 比重为 14.5%左右。综合来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基础和优势条件,但仍处于萌芽、培育阶段。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不够清晰,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目前,我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尚在研究制定阶段,各职能部门在调研分析新兴产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行业交叉,如海洋新兴产业中的海洋生物制药与生物新医药产业内容相重叠,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内容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容存在交叉,节能环保中包含了新能源的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容,产业边界不清晰,导致重复计算,数据不够准确。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产业的发展需要发生

阶段性的变化。数据不实、不准,将会导致研判失误和政策偏差,影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培育发展工作的开展。

(二)产业规模较小,龙头带动与支撑作用不足。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兴起,目前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弱的问题。从我市情况看,突出表现在行业龙头企业缺乏、带动性不强,产业链偏短偏细,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在全国行业中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按测算,列入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 年产值规模为 1230 亿左右,按平均增加值率计算工业增加值为 300亿左右,占当年全市 GDP 比重为 14.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显然还远远不够。随着国家及其它沿海城市相继制定了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并加大了扶持力度,我市新兴产业在发展速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推进力。

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多、研发装备落后、技术人才不足,特别是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更为稀缺。企业科技开发基本处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应用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是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需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些靠引进是得

不到的。如果继续依靠引进,只能是处于加工组装的产业中下端,形成一种加工型的、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就背离了将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初衷。

(四)全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产业发展中发挥 战略性引领和技术先导的作用,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产业技术尚不成熟,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收益,对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无法快速显现,因此得不到高度重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多做的少。在发展环境方面也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一是政策支持不到位,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不明确或执行不力,与国家相关部门衔接不够。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机构缺失、不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不完善;三是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缺失,投融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若干建议

从我市情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通过政策引导、专项支持、重点培育等手段,快速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创新型、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向新兴产业集聚,逐步形成集合资金、人才、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经济科

学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一)立足厦门实际,突出发展重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一哄而上,贪大求快,一定要立足厦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产业特色,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协调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分析现有产业竞争能力、发展前景的基础上,选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集中资源,在一些关键性的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在现有产业技术不断升级中嬗变出新兴产业。

1、选好发展重点。目前厦门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有色金属等方面发展优势较为明显,资金技术基础也较为雄厚,应作为发展重点,通过优化升级,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海洋高新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可以依托厦门的多家海洋科研机构,目前主要是要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促其产业化发展。至于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产业,当前主要是要培育基础,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环境。

2、积极与台湾产业深度融合和对接。目前台湾面临着第四波产业转移浪潮,厦门要发挥对台优势,弘扬敢拼善赢精神,在光电、精细化工等领域积极与台湾地区的企业建立合作共赢机制,抓好和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的高技术项目,3、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要加强新兴产业园区规划和配套建设,引导新兴产业关联企业集聚到规划区域内,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加快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围绕产业链上下延伸、产业集群配套协作,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功能强、集聚功能突出的工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产业总量扩张的基础。集中力量抓好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优势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全力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加速打造经济总量大、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引导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其引领带动水平的总体目标出发,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政支持、政府采购、公共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可采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的办法,促进其快速成长、健康成长。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扶持传统产业的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吸引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着力加强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掌握核心技

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环境。同时与高校联合,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通过委培、定向等方式与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保护功能,完善创新成果权利共享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与国家部委、省里的对接,发挥各职能部门对承担子产业培育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管理功能,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以及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统一新兴产业的统计口径,尽快建立科学准确的统计体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保障。

(三)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厦门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市财政科学技术投入应占本级财政可供安排财力支出的 4%以上,其中创新与研发应占 2.5%,仅 2011 年,市财政就安排 8.8 亿元。随着财力增加,我市财政科技投入将水涨船高。政府除了要保障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鼓励和引导国外研发机构与我市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千方百计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证

到十二五末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深度合作,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切实提高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投入多元化、管理市场化的原则,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创新,建立和完善包括股权融资、担保融资、上市融资、创业投资、政府配套支持等多种融资方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充分运用政府投入、社会融资、风险投资、金融信贷以及吸引外资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所需发展资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尽快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集约效益,整合科技资金投入,包括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和市各职能部门掌握的资金,发挥引导作用。借力厦门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契机,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沟通协调,加强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创投、风投、科技银行等新型金融业态,为企业创新提供市场资金,扩大产业投融资规模。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降低上市企业奖励门槛,加快推进优势企业在国内和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用好

上市募集资金,加强资本运作和再融资能力,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升级。

第三篇:关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在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了六条纲要,其中有那么一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2011到2015这五年之间的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五年中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型新产业将会对未来自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怎样的影响,规划又将如何推进…… 以下为我对国家战略新兴新产业的调查分析,主要为网上资料整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构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主要构成有新医药,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农业生物育种,高端装备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因与条件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尽管知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基本表现为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没有能够出现与这六大革命性的科学突破相提并论的理论成就或重大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沉寂”至今已经有六十余年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将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的驱动。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中国经济要想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想要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必须在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努力。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安排,体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措施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

四 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也是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元年。这一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编制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内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产业领域,我国自行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以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为代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开始规模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为代表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为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拓展难题,有关部门着力培育市场需求,为新兴产业和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受益于政策的东风,我国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例如,全国IPTV用户已经达到1177万户,手机视频用户达到4375万户,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50万千瓦,是2010年的近3倍。发布战略规划 增强发展牵引力

在回顾2011年工作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修订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制定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基因库、卫星应用等专项和重大项目建设。新设立了41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此外,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还组织编制了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7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分解指南和产业地图。

为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等一系列产业政策。

与此同时,已有22个省区市发布或即将发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6个省区市发布或即将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开展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

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去年中央财政积极引导社会资源,采取参股创投基金,组织实 3

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方式,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全国20多个省区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例如,广东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集中安排财政专项经费,采用研发补助、创业投资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支持。

为利用债券等融资渠道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去年,有关部门支持1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企业发行229只、4536.1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去年,我国高校增设了2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加快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去年组织了第一批12个地区(城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建立了当地三网融合协调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有关部门还研究制定了年底前将试点扩大到全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扩大试点工作方案,并已启动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制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

我国还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工程,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科技创新,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力。

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已顺利起步,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实现“抢占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解决。下一步,将在继续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

第四篇:略阳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略阳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略阳县在传统产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以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物业管理业、社业及房屋出租和房屋装饰装修业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新兴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新兴产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全县新兴产业调查的基本情况

1.本次新兴产业调查计算机销售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共填报26家单位,其中:广告业证业1个,律师事务所8个,会计咨询服务业1个,其他信息咨询服务业1个,计算机及软件、办公设备零售业营业收入99万元。

2.物业管理单位2家,营业收入13万元。

3.社区服务业10家,营业收入4万元。

4.房屋出租业:单位房屋出租218家,房屋出租收入721万元;城关镇抽中的三个居委会共3177户,其中出租287户,房屋出租收入108万元;城乡结合部的5个镇1352户,其中有房屋出租82户,房屋出租收入1用调查样本推算全县城镇居民共有房屋出租户1174户,房屋出租收入•440万元,城乡结合部共有居民房屋出租户,•房屋出租收入29万元。

5.房屋装饰装修业:单位房屋装修共填报78家,房屋装修费用763万元;城关镇抽中的三个居委会,•有修的206户,房屋装修费用389万元;城乡结合部的5•个镇中有房屋装修的18户,房屋装修费用21万元;用算全县城镇居民共有房屋装修户847户,房屋装修费用1592万元,•城乡结合部共有居民房屋装修户34户,装40万元。

6.上述各行业总产出3700万元,增加值2071万元。

略阳县新兴产业调查主要指标

━━━━━━━━┯━━━━━━━┯━━━━━━━━━━━┯━━━━

│总产出│增加值│增加值

├───┬───┼───┬───┬───┤占全县

│ 万元 │占全市│ 万元 │占全市│全市的│GDP比重

││比重%││比重%│位次│(%)

────────┼───┼───┼───┼───┼───┼────

合计│ 3700 │ 7.71 │2070.6│ 6.53 │5│2.26

────────┼───┼───┼───┼───┼───┼────

计算机应用服务 ││││││

业和计算机销售、│ 99.1 │ 2.76 │ 85.5 │ 3.24 │9│0.09

信息咨询服务业 ││││││

────────┼───┼───┼───┼───┼───┼────

物业管理业│ 12.7 │ 1.36 │ 12.7 │ 1.66 │9│0.01

────────┼───┼───┼───┼───┼───┼────

社区服务业│ 3.7│ 0.93 │3.7 │ 1.32 │7│0.01

────────┼───┼───┼───┼───┼───┼────

房屋出租业│1189.5│ 5.61 │1184.8│ 5.82 │5│1.29

────────┼───┼───┼───┼───┼───┼────

房屋装饰装修业│ 2395 │10.93 │ 783.5│10.21 │4│0.85

━━━━━━━━┷━━━┷━━━┷━━━┷━━━┷━━━┷━━━━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信息咨询服务业悄然兴起,稳步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稳步发展,它包括了广告业、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信息咨询、查等领域,这一行业在我县从无到有,稳步发展。2002年共有上述行业单位16家,总产出68万元,从业人员虽然规模不大,但它代表知识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将成长壮大。

2.房屋出租和房屋装饰装修业发展迅猛。

2002年全县单位房屋出租率14.6%,城区居民房屋出租率9.0%,除城乡结合部居民房屋出租率略低于全外,单位和城区居民房屋出租率分别高于全市4.1和1.5个百分点。房屋出租总收入1190万元,增加值1185出租业收入占本次新兴产业调查总产出的比重为32.2%,房屋出租已经成为全县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装修业的发展更为迅猛,单位房屋装修率为5.2%,•城镇居民房屋装修率为6.5%,分别高于全市2.7和3.9点,2002年,房屋装修总费用2020万元,增加值784万元,总量排全市第4位,成为全县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3.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从无到有。

2002年全县有10个社区,2个物业管理部门,•其中社区工作人员24人,物业管理部门6人,全年业务收万元,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虽然只维持着简单的业务工作,但从无到有,正迈出坚实的一步。

4.新兴产业向城市集中,城乡差异较大。

本次进行的新兴产业调查,城区总产出3447万元,城乡结合部的建制镇总产出253万元,两者之比为13.而且除房屋出租装修外,城区以外没有新兴产业所属咨询服务、社区和物业管理等行业,这充分说明,新兴产

三产业中相对较新的行业,正在城市和人口集中地发展壮大。

三、存在问题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现代化程度增高的一个标志,也是壮大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当今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咨询服务业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

全县的信息咨询主要集中在广告、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等行业,服务对象特定,服务内容单一,缺少特别是为农民提供致富和市场信息服务的机构,而且现有的咨询服务业规模普遍较小,单位平均年收入4.25万将影响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2.物业管理落后于城市发展。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环境的改善和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物业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关区域内的环境、公共秩序等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关服务活动的物业管理业也必须适应发展需要,而全县只有合条件的物业管理业,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都相对有限,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3.社区服务业规模小,服务质量不高

全县已有的10个社区服务组织全部属政府供给性的服务业,其服务内容单一,没有健全的医疗、卫生、文民社区服务机构,仅仅是对社区居民的简单管理,规模小、服务质量不高,这与社区管理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

4.房屋出租和房屋装修市场需求旺盛,但管理落后

全县房屋出租和房屋装修业增加值在新兴产业中占的比例已达95%,房屋出租和房屋装修已有一定规模,理上却远远落后行业的发展。一是房屋出租随意性和隐蔽性较大,缺乏行业管理;二是房屋装修过程中,特别装修,施工人员和单位水平差异较大,质量纠纷较多,装修市场不规范,行业管理滞后;三是房屋出租和房屋量偷逃国家税费。在房屋出租和装修中,由于缺乏管理,业主多不需要开具发票,造成房屋出租和装修应缴税际税收差异崐很大。

四、对策建议

1.大力加快城市和小集镇建设,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根据新兴产业向城市集中的特点,应加速城市和集镇建设,改建对农民务工进城和外来经商人员的户籍管大城市人口,壮大城市和集镇规模,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2.吸引多方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提升产业水平

新兴产业中很多行业都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除了政府财政负担一部分外,应在制订优惠政策,多方吸引资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壮大产业规模,提水平。

3.加强对房屋出租和装修市场的管理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房屋出租业主的登记管理,做好房屋出租户的教育,做好对承租人的资登记工作,规范房屋出租市场;加大整治非法装修队伍,加强对装修户和装修单位的管理;加强税收征管,充房屋出租和装修行业的税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

4.完善政策法规,培育市场主体

政府应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清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鼓励发展与加强管合,引导相关行业做大做强,培育规范市场,使新兴产业真正成为第三产业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第五篇:如何发展新兴产业

这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的时代。国家进攻的总号角已经吹响,各地紧锣密鼓,齐声呼应。

这是一个给予中国医药企业奋起直追机会的领域。在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历程中,这里充满了希望,让中国医药企业有望在拼搏与创新中将与世界制药巨头比翼齐飞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这,就是热度不断攀升的生物医药产业。近期,政府部门宏观规划与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国医药工业大省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你追我赶。

继北京、上海等地利用人才优势,大跨步迈进生物医药产业大门之后,坐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第三把交椅的广东省也不甘落后,开始发力抢占制高点。

国家战略下的强省蓝图

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首批项目日前已经过论证,科技部正抓紧编制项目指南。同时,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科技部将尽快启动第二批项目相关准备工作。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对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3等117项生物领域项目进行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表明了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抓住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生物医药产业将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升级换代,减少环境污染,获得高附加值。”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陈元胜表示。

据了解,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视其为调整产业结构,培养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是加快全省自主创新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在生物领域,重点加强干细胞、转基因、生物信息等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生物医学、生物育种等产业。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

广东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建立医药强省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企业,着力构建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平台,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生物医药大省向生物医药强省转变”。

广东省计划,到2012年,争取开发出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有确切效验、毒副作用小、能规模化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市场潜力大、具有品牌效应的新药;争取建设4个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把广州、深圳打造成世界生物技术中心,把广东建设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到2020年,争取形成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药企业集团;研究出5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基于新型药物给药系统及传输技术的化学药制剂新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和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工器官、生物医学材料制品以及家庭保健工程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和全国现代中药产业的领头羊;科研创新能力国内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对社会保障的支持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建设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强省的战略 1

目标。

多措并举力推产业发展

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雄心勃勃,而这份自信来源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这是一组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数字。近5年来,广东省一类创新药共申报制剂42个、化学药27个、中药1个、生物药15个,申报数量排在全国第2位,显示出广东省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广东省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约920亿元,同比增长22.6%,居全国第3位;2010年1至9月,广东省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900亿元,同比增长28.6%,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良好。来自企业贡献的这些成绩背后,不难发现政府部门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的身影。

今年年初,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由广东省一位副省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广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保厅、卫生厅、国资委、地税局、物价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省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陈元胜介绍,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研究部署和指导广东省推进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制定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今年6月1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合力。

据陈元胜介绍,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

今年2月3日,广东省局批准了省内第一家具有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资质的物流中心——国药控股广州公司物流中心成立。这个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占地60亩。该项目对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年销售额达3.3亿元。去年以来,为应对市场变化,白云山和黄公司需要扩大产能,广东省局在事权范围内,通过了该企业增加生产场地的药品注册补充申请,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丽珠医药集团兼并深圳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后,广东省局同意企业把清华源兴药业原有的原料药品种集中到丽珠集团内部,由专门生产原料药的丽达药业公司生产。这一调整,优化了企业品种结构,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同类品种的生产质量管理效能,为丽珠品牌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支持。

“科学划分事权,将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前移,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办事,这是广东省局在推动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实践中提出的。”陈元胜说,“广东省局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审批时限平均提速40%。此外,省局将部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制剂的许可证申办、变更、换证等相关审批事项下移到市、县局,方便了企业办事。”

“我们还支持药业集团集中设置药品检验中心,改变了过去集团内各企业分设检验中心的局面,企业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我们也为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供委托加工的政策支持,扶持企业盘活生产资源,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实现做大做强。”陈元胜表示。

此外,广东省局组织制定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药材炮制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以及《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等规章制度,为构建地方习用中药现代质量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打破瓶颈实现自主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广东省不少医药企业的共识。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白云山制药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头孢硫脒,成为临床上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头孢素制剂应用于临床的空白。

白云山制药公司还把研发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指标之一。公司成立了创新中心,由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目前中心承担了近60项在研项目,包括一类新药头孢嗪脒钠、左旋优利沙星等。

2006年为9.10%,2007年为8.18%,2008年为11.25%……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坚持每年拿出约10%的销售收入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据公司副总裁郭根苗介绍,迈瑞在医疗器械领域专注于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已经累计申请了900余项国内专利、160多项美国专利,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并且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心脏介入手术用药等心血管药品和高端新型抗生素产品。公司在创新之初,就把技术创新确立为企业发展之本,成立了信立泰研发中心,开发了多个国内首家上市产品,为新药抢占市场赢得先机。该公司力争用3年时间,使部分产品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不可否认的是广东生物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目前,广东制药企业大多还处在单打独斗状态。纵观广东全省,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研发合力。广东缺乏一批国家级药物研发机构,需要提升创新药物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能力,研发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的政策优势逐步减弱,对人才吸引力在下降。而北京、上海等地,在地域、科研氛围以及科研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在逐步加强。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苏薇薇教授建议,广东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端人才的资助和政策上的倾斜,以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另外,政府应加大对药学类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加强药学类学科的建设。

关于人才“瓶颈”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按相关规定对产品和技术专利发明人提供技术奖励、技术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等激励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国内外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目前,随着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总号角的吹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在提速,发力抢占制高点,努力实现医药强省目标。

企业谈自主创新

充分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2008年,丽珠集团投入1.02亿元用于研发,这在国内医药企业中并不多见。正是因为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了核心竞争力,而销售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又为企业的研发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优秀人才队伍是集团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广药集团先后引进刘昌孝院士、姚开泰院士、肖培根院士等位重量级的领军人物,这对广药集团未来的发展将是极大的促进。广药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作为集团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的平台,近年来开展了消渴丸、复方丹参片、华佗再造丸等多个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的研究攻关,各项目成果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州医药集团

医药是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民生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和监管的行业之一。

长沙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长为长沙高新区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在九芝堂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群优势不断显现,对支撑整个园区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形成医药的产供销、科工贸、产学研相链接的资源整合体系,成为湖南省中成药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的重要基地。”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存在一定不足:如医药生产规模不大,研发水平有待提高。虽聚集了众多医药企业却没有有效整合,分布散乱,主营业务不突出,导致了长沙的生物医药行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难以吸引国内优秀企业和跨国公司落户高新区。没有这样的优质公司,高新区就不会成为生物医药人才的择业首选。而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制约了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被风险投资所青睐,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未来将强化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作用,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培育壮大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做大创新药物规模,做强中药和生物育种大品牌,形成高端药物和基因药物产业化突破,形成优势品牌集群。

将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现代中药,重大疾病化学药品制剂、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小分子药物和血液制品等创新药物;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仪器和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同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充分发挥双鹤药业、九芝堂及关联企业的物流配送和研发优势,以销促产,形成研发、销售对园区企业的产业拉动,进一步整合湖南省医药科研优势资源,完善产业配套,促进医药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下载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公考联考申论热点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09月15日21:51中公教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夺取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目前我国已明确把发展战略性新兴......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发展现状1、基本情况我......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

    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市党代表、进贤县委书记王敏 王文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的产业兴市战略,不仅指明了南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进贤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

    句容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定稿]

    句容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近年以来,我市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特色,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句政发[2010]169号),明确了新兴产业......

    2013年度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附件1:2013年度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http://高技术服务业专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一、支持范围重点支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