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4:5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本站推荐)》。

第一篇: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本站推荐)

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

任何一项好的改革都需要公众尤其是当事方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否则,立交桥也可能修成断头路或者变成烂尾桥。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一句“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的话立刻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热议。

考查这些热议,归纳一下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校转高职大方向是对的;二是一下子就是600多所,是不是急功近利了点?三则,这项改革该不该由行政部门推动?四则,600多所学校都包括哪些?是转向职业教育还是转向实用性教育?即使是前者,所涉及的师资、课程、教育模式等这些都具备了吗?五则学生不买账咋办?等等。

综合起来看,质疑者多而击节者少,至于积极响应者更是寥寥了。如此的结果,难免让人对此政策的执行能否到位感到担忧,但从另一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动员公众参与、各方献计献策、进行民主科学决策的好机会呢?

有学者说,高校转高职,作为一项战略决策,主要是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同质化严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提出的,同时也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矛盾的需要。为此,早在今年2月,国务院就首次明确,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就意味着,转型是大势所趋,不论阻力多大、前景如何不乐观,恐怕都是势在必然。

问题就在于,以上的质疑声也大都从教育的自身特点出发,也都有其道理。一些声音还来自此次改革的当事者,而改革的顺利推进,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要想成功几乎没有可能。而且,转型改革也确实面临诸如师资、课程、育人模式等具体问题,如果决策部门不能在这些关键环节上与事关方达成共识,乃至不能取得公众的参与理解,不仅取得预期的效果可疑,适得其反也未可知。

以师资为例,一位曾参与关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地方高校转型等课题研究的学者指出,最根本的还是师资,不仅“普通本科高校的师资不具备,就是近十年来新建的一些本科高职院校,师资素质也是不够的。很多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也缺乏实践的经验。”那么,能否探索出一套“由政府牵头,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既为这些老师提供实践场所,同时,也为企业中的优秀技工到学校兼职的模式呢?”

其他诸如,600所高校是一次性转变还是分批次试点、成熟一批转变一批?政府决策部门的职能定位是牵头、提供服务还是行政命令、强行推进?等等这些问题,表面看起来只是涉及此次高校变高职的转型问题,实则决定着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领域如何定位和发展、决定着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定位自身的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改革从来无小事,改革遭受质疑也并不全然是坏事。对于牵涉教育布局以及各方利益调整的大的改革,即使方向正确,具体环节和步骤最好还是要集思广益、先来一次凝聚共识的讨论为好。(现代教育报 线教平)

第二篇:评论:如何成为下一个苹果

每个公司都想成为苹果,每个人都想成为乔布斯,但是事情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2011年5月26号下午,星期三,下午2:30,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一股值的科技公司,整体股值仅次于埃克森美孚。之前数月内,苹果股值都低于微软——曾经亲手将苹果送进坟墓,又花1.5亿美元把苹果从坟墓里面挖出来的公司。现在的微软,仅仅与谷歌、亚马逊、HTC、诺基亚和惠普处在同一档次,苹果已扶摇直上。

苹果,这家来自库比提诺的公司,曾经有如丧家犬一般接近倒闭,而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音乐公司,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还将统治电子书市场。苹果未来还会统治什么?农场?牙刷?航空?

事实上,苹果能统治一切。过去几年中,苹果引发的浪潮好比宇宙飞船起飞——一层层脱离一层层推进,每个苹果产品用户都傻眼了,微笑了。整件事情发生得如此之快,又如此自然,很难有机会去回顾其中的滋味。

苹果、乔布斯、苹果产品,已经成为了文化纽带。戴尔想要成为企业业务中的戴尔;而ZipCar已经成为了汽车租赁行业中的苹果。所有行业都在寻找自己的乔布斯,比如健康、护理以及新能源;喜剧演员 Bill Maher 则称,如果苹果CEO领导美国,相信会比现在更好。

每个人都想成为乔布斯,每个公司都想成为苹果,但是想要复制苹果?你们这些公司都太肤浅了。

苹果从来不会长篇大论来阐述自己的成功因素,这些成功因素的发言人是苹果的产品。乔布斯也不会在微博上营销自己,他在公众目光下出现的地方,要么是发布会,要么是深夜里寥寥数语的邮件。当苹果帝国已经成长为美国乃至世界的楷模时,它的CEO依旧沉默。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行业中的苹果?在我与苹果以前的雇员、现在的伙伴和那些观察过苹果很多年的人交谈后,终于找到了答案:纪律、专注、思考未来以及藐视一切陈规旧则。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经很难,想要模仿难上加难。当然,每个人都想试一试。下面就是我们的苹果手册:你可以当作是从加州海湾捡到的这些东西,但它确实可能是有史以来你接触苹果最真实的信息。

1、无视一切流言蜚语

如果乔布斯是一个建筑师的话,他也许会为国际建筑与设计公司Eight Inc工作。这家公司位于旧金山,独占一幢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通体由玻璃和钢制成。墙是纯白色,工作氛围与苹果天才吧类似。

在这幢建筑的二楼,后墙上有一道雾面玻璃门,上面有一个苹果的Logo。在这道门之后,是Eight的苹果小组——自90年代后期,Eight就与苹果合作于“苹果的招牌消费者体验”,包括展览、产品发布会以及287个旗舰店。当然,这道门是锁着的。

门后面是什么?“我不能说太多。”Wilhelm Oehl,这是工作于Eight的一位建筑师。我在一个春天多雾的下午与他碰面,谈了一些关于苹果的事。他形容苹果与Eight的合作中自己的工作是——“重新定义优雅”“提供完整的设计”来“突出产品本身”,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Oehl嘀咕道,“我们像是在捕捉魔法。”

这些玻璃门,与世界各处千千万万个阻隔世界与苹果员工的门一样,是苹果狂热追求保密的象征;但这却远胜单纯的偏执狂。苹果用这些门,将科技世界里面的流言蜚语——来自竞争者、行业观察者、分析师、博客主和我这样的记者所制造的“忠告”、叫好、诋毁全部拒之门外。在门背后,我们被苹果彻底无视。

乔布斯从来不在乎行业里怎么说。80年代早期,他领导开发Mac时,就经常告诉工程师们电脑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在梅西百货(Macy’s)里看到了一个 Cuisinart 厨具,他觉得很好看”,Andy Hertzfeld说,“他就让设计师们将 Mac 设计成那样。”又有一次,他又觉得 Mac 也应该像保时捷才好看。

你能想像吗?电脑应该更像汽车或厨具!苹果的用户是会买或者想买保时捷的高端人群,如果你天天从硅谷听那些所谓的分析师专家的分析,你一辈子也做不好。其它的科技公司,哪怕在苹果成功这么多年后,依旧执迷于配置、速度、开发者合同。在这种公司,魔法永远不会出现。

2、独断专制没什么不好

Mike Evangelist还记得第一次和乔布斯开会的场景。那是在2000年初的苹果会议室,就在苹果买下德国公司Astarte美国分部(Evangelist正在其中当运营经理)几个月后。Phil Schiller(苹果市场部负责人)将Evangelist推向了一个负责DVD烧录软件的部门,苹果计划在Mac之上预装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后来成了iDVD。

“我们大约有三个星期来做准备”,Evangelist说,Schiller 和另外一个雇员为新软件描绘出了最完美的界面。开会那天,Evangelist和小组里其他人都来到了会议室,发现他们带来了一页又一页原型界面截图,准备展示新软件的诸多窗口和菜单选项,还有大量用来描述软件怎么工作的文件。

“然后乔布斯进来了,”Evangelist回忆到。“他看都没看我们的东西。只拿了一只马克笔,走到白板面前画了一个矩形。”“这是新软件”,乔布斯说,“它有一个窗口,你把视频拉进窗口,然后点击’烧录’按钮。就这样,我们就做这个。”

“我们都傻眼了,”Evangelist说。因为他以前所就职的公司可不是这样定产品决策的,的确也是,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公司像乔布斯这样做产品决策。

科技公司往往相信包容、自底而上、群体智慧的创新。相信战线越长,东西越完美。比如谷歌,允许雇员有20%工作时间用于自己想干的事,当然这些想干的事里面有些成了Google的招牌,比如Gmail和Google新闻。

苹果的工程师则100%时间用于高级经理制定的项目——甚至可能是乔布斯制定的。这

位CEO对自己的定义就是产品经理。他经常与开发新软件和新产品的小组碰面,在这些新产品中踱步。“他会变得很激动”,Evangelist说,“他会说,这是垃圾,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一小撮人来做为苹果这么大的公司来做决定,这么做睿智么?要知道,短板决定你能装多少水。前苹果雇员说,苹果有一个约10人的“人机界面”小组,负责整个Mac操作系统;由于只有这么一点人做决定,苹果每年只能推出几个新产品。

但苹果的成功证明了这么做是睿智的。一个不专注的公司,每年可能都会有好几十个新产品,但大部分都失败了;你记得谷歌的Wave 吗?苹果成功的管理让所有人都专注于自己。“每个人都知道计划是什么,”前苹果雇员Glenn Reid说,“没有内讧。”

Evangelist最后说:“我还留着当时准备的幻灯片,它们确实相当复杂”。当时在场的每个人,几乎在瞬间,就明白乔布斯的矩形才是正确的。“事情也就顺其自然了”

3、飞越传统

科技界对开源与闭源争吵总是不休。一方面认为软件应当对开发者完全开放,另外一方面又认为限制开发者才好。总体而言,极客们认为开源是趋势,也是道德。比如谷歌就鼓吹自己的Android比iPhone开放。Adobe自夸自家的软件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一次开发,到处运行”,是开放的缩影。苹果的还击是用HTML5与H.264替代Flash,而这两者都是开放标准。

一直以来,苹果都被认为是封闭的。简单来说,对苹果的攻击可以提纯为一句话:“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运行在iPad上,那么你不应该买iPad。”言下之意就是苹果产品太封闭。

这些关于苹果封闭的噪音没能拯救其它科技公司,也没能使苹果落马。苹果是一个消费产品公司,不是满口伦理道德的大学教授。对于苹果来说,封闭与自由并不冲突。“做我们所能做的,来保证我们所设想的用户体验。”这是乔布斯发给一位记者的信,这位记者在邮件中指责苹果将Flash从iOS中去除。而关于App Store,乔布斯写给Tate的信中说:“给软件自由。它会偷走你的私人数据;给软件自由,它会耗尽你的电量;给软件自由,它会带来色情„呵呵,自由。”

4、说不

新MacBook Touch有着可弯曲的OLED屏幕,根据你弯曲的样子,它可以是笔记本、13寸平板,也可以是台式机。它有六个接口,一个手写笔,两种颜色可供选择。当然,它也不存在。这是一位意大利学生所设想的苹果产品,正如数以万计的朋友一样,为苹果设计概念产品。

这些点子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比如说上面的MacBook Touch,六个接口的设计就注定不可能成为苹果产品。它的设计师也承认,“这不是苹果的风格”。

乔布斯在苹果的一个首要事情就是“删除”。“他就像个过滤器”,苹果工程师Hertzfeld

说。每天,乔布斯的面前都会有一大堆的新产品和新特性提交上来,默认答案是“不”。每个与乔布斯一起工作过的工程师都对乔布斯按下删除键的速度深有感触。“为那些我做的事,与那些我不做的事,我都同样骄傲。”乔布斯在2004年的一个采访中如是说。

5、服务顾客

Jeremy Derr在苹果天才吧所见过的最愤怒的顾客之中,最有印象的是一位职业摄影师,他的苹果电脑火线坏掉了。“他鼓捣了好几个星期,进来的时候已经悲痛欲绝了”,Derr回忆到。最终Derr认为他的机器需要修理,为期一星期。“他就怒火中烧了。”

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总有坏时。根据经典的顾客服务格言,只有那时候顾客才会意识到你的公司的真正价值。这些年来,所有公司——特别是苹果的那些竞争对手们——不惜一切代价躲避顾客的售后服务而不是微笑着服务他们。它们把呼叫中心外包出去,维修中心人员除了照本宣科外什么也不会,还有甚者把顾客扔向在线问答。比如谷歌一月份发布Nexus One的时候,甚至都忘了在接线处安排一位专员。顾客对这些公司感到愤怒那真的是情理之中了。

苹果十年前决定开设苹果旗舰店时,就有一个简单的目标:颠覆以前顾客与计算机公司关系的商店。为此,苹果挖来了Target的Ron Johnson和Gap的George Blankenship。Ron Johnson询问人们印象中最好的服务,大都人都认为是在酒店大堂里的桌子上。同样的氛围被引进到了苹果的天才吧,Johnson称之为苹果旗舰店的“灵魂”。

“天才们”(苹果天才吧员工)免费检修苹果产品,不管你是从哪里买的。他们会尝试修理非苹果产品,甚至在一些无关技术支持的事情上帮上你的忙。“我曾经帮一位女士学习iMovie,这样她就能记录她的结婚招待会。”

以上事情,苹果并不会收费。顾客只用为超出保修期的产品付费,但Derr也提到,“天才们”有权利免除这些费用。苹果为何这么慷慨?“失去也是得到。”Derr说,“有些人仅仅是进来寻找帮助,但是可能会买下一件产品回去。”

开头提到的那件摄影师正是如此。他咆哮道没有电脑他就不能干活时,Derr建议他买一件新电脑作为后备。于是他就买了一台新电脑出门了。

6、一切关乎营销

天才吧证明了苹果的想法是天才的,而那句经典的苹果宣传语“Think different”显示了苹果粉丝们的大脑确实“different(不同)”。有研究指出,苹果粉丝们大脑领域中一块与宗教相关的领域十分活跃,也就是说苹果粉丝们某种程度上把苹果当成了宗教。

对苹果的狂热源自多个方面,比如它的神秘性,比如它暗示购买苹果产品的顾客是“不同”的。但,最重要的,是苹果的产品。想想iPod纯白的耳机,M

ac的开机声,MacBook精致的面板。这些选择并不是突然的,苹果明白感官刺激的持久力量,它不惜一切让顾客们记得这些时刻。

苹果在营销上无所不用其极,一连串的编排似乎像是精准的军事手术行动。举个例子,我刚步入iPad发布地点——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时,附近的公交站点广告什么都没有。但当我出来的时候,已经到处挂上了iPad广告。广告上所有的iPad时间都是上午9:41,为什么?那正是乔布斯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iPad的时间!

7、抛弃过往

如果哪天苹果出了一款不需要桌子的电脑,你也不要惊讶。这台电脑也许用着无线键盘,投影到墙壁上;又或者能识别出你的手势,直接让你在空中完成输入。又或者是3D实境,你可以与程序的每一部分进行互动。

又是粉丝们的臆想?不是,这是苹果最新专利。也许我们没有机会见到这些产品,但是我们却见到了一个不断突破、不断重新构想自己的苹果公司。苹果曾经为“一体机身”就重新定义了整个笔记本线,一块激光雕成的铝盒成为了全世界追逐的目标。

苹果也从来不惧怕“抛弃”过去。历史上,乔布斯在iMac上抛弃过软盘,如今又在MacBook Air上抛弃了光驱。现在,因为触摸,苹果似乎又在考虑彻底抛弃鼠标。抛弃一定能成功吗?也不是,曾经被乔布斯扔掉的方向键,被迫加了回来,至今仍未改变。

但,这丝毫影响不了苹果抛弃过往来造就更好产品的决心。是以,苹果一直走在业界创新的最前列,也一直有着让人家购买最新产品的最强能力。有人发邮件问乔布斯新款系统能否支持第一版iPhone,乔布斯回答简洁明了:“对不起,不。”

8、反馈即灵感

乔布斯经常引用一句Henry Ford(福特公司创始人)的话:“如果我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的回答是一匹快马。”

这就是乔布斯用来防卫苹果被指责不听取意见的方法。“在苹果,你不能设想你想什么”,Reid说,“他们会告诉你他们要什么。如果你动手做了,你会发现不对。不存在的东西很难想像。”

当然,乔布斯并不是不听取顾客意见:用来激发灵感,但不是改进方向。正如上网本流行的时候,人们都希望苹果能推出上网本。轻便、小巧、便捷的小网本似乎表明了PC产业的方向,而苹果似乎错过了春天。人们甚至买下PC上网本来跑黑苹果系统。乔布斯对此不屑一顾:“我们不知道怎么制造一款500美元而且不是一堆垃圾拼起来的电脑。”

2010年一月,乔布斯拿起了500美元的电脑,而且不是垃圾拼起来的。但,iPad不是上网本。它多了一些,它也少了一些——不是一匹快马,而是一辆汽车。

9、发明?不,重新发明

革命是乔布斯嘴边上最常挂着的词。发布iPhone时“我们将介绍三款革命性的产品”,发布iPad时“一款魔幻般的革命性产品助我们开始2010年”,1989年介绍NeXT电脑时,他也说着革命性。

这也是他饱受批评的地方。他称每项创造都是唯一,但批评者认为他是从已有产品中偷过来的。这很难辩驳,想想iPod之前的音乐播放器,想想iPhone之前的手机。其中的一些批评者直接将苹果送上了法庭,比如诺基亚和HTC,苹果也曾经支付过很多专利费用给其它公司。

但是再想想iPod之前的音乐播放器,iPhone之前的手机,iPad之前的平板。你不得不承认,苹果重新发明了这个种类。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而不只是参数的堆砌,才是苹果产品风靡全球的不二法门。苹果的产品,永远都直击软肋;也许初创者不是苹果,但开启一个崭新时代的永远都是苹果。

10、按自己计划来

iPad上架后,HP推迟了平板计划,要“重新规划”;微软砍掉了自己的平板计划;而RIM也推迟到了今年。

看看它们的平板——要比iPad复杂得多。其上跑着的是完整的桌面系统,而不是大号的手机系统。就算发布——也只是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辆汽车。所以它们直接回砍掉重练了。而那些剩下的巨头们,也才要争着进入这片领域。

苹果并不与它人竞争(也许是因为他们在雾面玻璃门后工作?),它用着自己的表。产品发布,并不是为了与别人竞争,而是公司内部制定的长期目标使然。这与乔布斯稳固的位置有一定关系,其它公司CEO会仅仅因为一两年季度财报问题就离开公司,但乔布斯不会。他会制定长期目标,稳步施行,直到产品能够达到苹果的高标准时才会发布。其它CEO不可能会有这种待遇。

苹果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打造了无数平台,而它的远期目标也很简单:打造更多的产品,建立更多的平台。现在苹果拥有的平台有Mac OS X,iOS,iTunes Store,苹果旗舰店,App Store以及尚未成型的广告平台iAd。iPad正是这些平台的整合之作,一体设计、人性界面、iOS、App Store、iTunes Store等等。如果说iPad只是整合的开端,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苹果更多的整合之作。

总结

说了这么多,苹果的成功秘决其实就是:它想走得更远。苹果心中有一个计划,而且一直沿着计划走下去,助推剂则是信心与野心。简单来说,就是执行力。但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我不是说现在,乔布斯虽然辞去CEO职务但仍将参与苹果产品开发,我的意思是„他„的那一天),苹果还会有这样的人来拯救世界么?

第三篇:〖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奇葩家长对教师兴师问罪

前不久进行了月考,班上一学生作弊被抓到,语文成绩记了零分,还全级通报检讨,记小过处分,本以为事情完了,结果作为非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我第二周居然接到了家长的电话,围绕着下面几个问题说了好久:

1、是不是作弊

家长:你们没有现场抓到他作弊,怎么就断定他是作弊,连法院都得讲究证据,学校怎么可以没有证据就抓人? 答:学生的阅读、翻译等答案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很明显是抄袭,而且学生也承认了。家长:你们那么多老师在办公室,孩子敢不承认吗?还是那句话,没有当场抓到就不能说他作弊。

答:没有当场抓到就不算?那么没有当场抓到小偷是不是就不能抓小偷,有其他证据也不行?我们在学生的手机上查到了他的搜索答案的网页浏览记录,这不算证据?

2、能不能给零分

家长:就算小孩抄袭了那几道题,最多也就那几道题不给分,为什么其他题也不给分?你们老师这种行为是强盗行为,剥夺他人的劳动果实。

答:学校有明文规定,考试作弊该科成绩算零分。家长:哼,什么鬼规定,完全是违法的。

答:照你这么说,歹徒持刀杀人也不能判死刑了,因为只是他的一只手拿刀杀了人,不管另一只手和脚、头、身体的事儿,最多也就把手拿去枪毙。

3、作弊该不该处分

家长:作弊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儿,为什么要处分,还要全年级检讨,这是违反人权的行为。

答:作弊不仅是学生一个人的事儿,这关系到公平,关系到其他学生的权益。如果不严肃处理,这种不良风气会蔓延开来。

家长:你们是要杀鸡儆猴是吧?实话告诉你们这些老师,这是损害学生利益的,损害了学生的名誉权,我随时可以去法院告你们。

答:那你去吧。高考作弊都是违法的,平时考试作弊是违反校规的,学校有权进行处置。

4、处分该不该公开

家长:处分也就罢了,还要把处分通告张帖在教学楼一楼那里,你们老师就这么喜欢打压学生?学生本来心情就不好了,需要老师的关爱,你们居然反过来打压学生,还有没有师德的? 答:处分公告公开,这是学校的规定。

5、学生为什么会作弊

家长:学生为什么会作弊,你们老师有没有思考过原因? 答:那你认为学生为什么会作弊?

家长:我觉得是你们老师上课上得太差了,学生没兴趣听,因此产生厌学心理,学不会。但你们老师又老拿考试来压学生,使他们不得不作弊来给你们个好成绩。答:……对不起,实在没法跟你沟通下去了,再见。

大家都来参与

每个人合发一张照片,写着自己的出生地,年龄,还有爱好,我们来猜一猜他是教什么科目的老师…

你们猜吧,猜对有奖哦

第四篇: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幼儿园“小学化”,哪里来的压力

2012年03月09日11:37

字号:T|T

据昨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文件要求防止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南都记者走访中山市多所幼儿园发现,一些幼儿园开设有珠心算、读国学、英语等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兴趣班。

幼儿园开设有珠心算、英语等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兴趣班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之举,对幼儿园来说,可以解决一部分教师的收入问题,幼儿园从中得到许多收入,幼儿园也能从家长和社会中获得好口碑;迎合了部分家长对孩子多才多艺的炫耀心态,更迎合了大多数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在我看来,幼儿园“小学化”与小学“中学化”有关。时下,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一些小学一部分名额用来“就近入学”,而一部分名额通过选拔性考试招收优秀学生。记得有一则新闻说,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看后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

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学生。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应试教育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就有可能步步皆输。许多小学家长都有这个感受,现在的学习内容比以前难了、深了,并且作业多、学习压力大,有的作业超过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违背学生成长规律;虽然考试不排名次,但是每次都短信通知家长:班级里100分有几人,最低分是多少分,孩子在班级中的名次也一目了然了。小学组织英语、美术等兴趣班,接受学生们的选择,更有的地方学生跨市补课,举办“奥数班”等小学“中学化”现象严重,如果在幼儿园没有接受过训练,一旦进了小学,是难以适应小学“中学化”教学和管理的。

教育家卡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早期教育,而不是天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使孩子过早厌学。其实,孩子的兴趣、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体验中感知和感受,在玩中学,通过引导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有人曾问于丹:你是否欣赏虎妈。于丹说:虎妈培养的是成功人士,但是孩子需要的是成长。“家长需要更长远的视野。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第五篇:高校转职教

“高校转职教”还需破除职教歧视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矛盾,也许将在今年开始逐渐终结。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占比达到50%。

高等教育改革分为两路,一路继续学术教育,另一路转向职业教育。这样的大方向,没有任何问题。在“毕业即失业”、“毕业率就低不上”的境况下,一些专业教育学校转型为职业教育学校,显然是一种有力的纠偏,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一种写照。毕竟,高校理应对自己的产品(学生)负责,在市场上技工严重缺乏的境况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兴起,就是一种与市场对接的方式,其最大的目的,也即对学生负责,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只是,这次将有600多所高校转向职业教育,转型占比达到50%。这样的步子是不是大了点?这的确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是,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备受歧视,而经历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大有“二等学生”的嫌疑。即便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各种学位的获得上,有着无缝的对接,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仍会看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有些人,因为第一学历不甚理想,即便后来的学历光鲜亮丽,也往往会遭遇到一些歧视。

在这样的一种境况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步子迈得如此之大,的确令人惊讶,也令人担忧。一方面,如果这种社会上的歧视与偏见继续存在,那职业教育的招生,的确是个大问题,有些学生怕是宁可选择复读,也不愿去这些职业院校吧?另一方面,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即便其能更好地找到技工类的工作,但其社会认可度,也是一个大问题。对这些很现实的社会问题,高校改革是不得不考虑、不得不面对的。

任何的改革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让一部分人成为牺牲品,这样的改革就不能算是一种好的改革。我们并不否认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善意,也不否认这是未来的一种大趋势,只是在如今的现实氛围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迈得如此之大,是不是妥当的确还有待审视。

故而,就“高校转职教”而言,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消除职教歧视。毕竟,学习也好,技能也罢,本无高低好坏之别,有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至于其能获得的社会价值,则取决于市场本身。只有每个人都这样想了,“高校转向职教”才能够取得必要的成功。而如何消除社会上,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对职教的歧视,去除他们背后的傲慢与偏见,显然关系着“高校转职教”改革的成败。

下载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评论: “高校转高职”如何成为立交桥?(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教育

    身为职业院校,如果教师的动手能力都不强,又怎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如果连职业教育的特色都逐渐消失,那毕业生将只是‘大专生’的复制,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 是......

    教育评论:文教授能否成为将来的梁先生

    教育评论:文教授能否成为将来的梁先生 文教授出名了,尽管他在业界本来就很出名。这位名叫文国玮的清华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建议,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

    高职教育心得

    …………心得体会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科学教育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

    评论:让动真碰硬成为常态

    来自《学习时报》标题:让动真碰硬成为常态 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和旺盛的战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步一步成为最富有的人(转)5篇范文

    一步一步成为最富有的人(转) 2007-12-23 22:22 俗语有云“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对我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想成为富有的人吗?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来。 第一条:对自己进行投资。哈......

    新疆高校高职职称评定新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文 件 新人社发〔2012〕115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职教育(共5则)

    高 职 教 育信 息2009年第三—四期(总第三—四期)目录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陈小燕,.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教育探索,2009,.王宝珍,. 积极整......

    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根据国家及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校把育人为本作为“十二五”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