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共5则)

时间:2019-05-14 14: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教育》。

第一篇:高职教育

高 职 教 育

信 息

2009年第三—四期(总第三—四期)

目录

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

[2]陈小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09,(3).[3]王宝珍,.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韶关市高等职业教育[J].经济师,2009,(3).[4]容英霖,.略谈高职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之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9,(3).[5]陈克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仿真工学结合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09,(3).[6]张静,.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一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3).[7]胡晶地,李聪,王晓华,乾春涛,.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3).[8]周晓飞,.提高质量,打造职业教育品牌[J].网络财富,2009,(4).[9]周颂伯,申文耀,肖擎纲,.论高等教育中网络教学的意义及网络教学的模式[J].电脑知识术,2009,(3).二、高职院校校园建设

[1]王珂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J].今日科苑,2009,(4).[2]李玲玲,.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3]王晓静,冉从林,梅龙宝,.基于Web2.0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术,2009,(3).[4]谭春梅,胡玉敏,.浅议院校体育文化建设[J].内江科技,2009,(3).[5]罗玲英,缪小红,.浅析工科院校大学生的适应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3).[6]杨光,冷常青,.网络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机制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9,(3).[7]符致德,余欢欢,秦彩龙,杨开勇,.大学生自创校内刊文化阵地建设问题初探[J].中国科息,2009,(3).[8]恽达明,.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J].中国科技信息,2009,(3).[9]彭磊义,.高职院校营造学习环境的路径探析[J].消费导刊,2009,(3).[10]田山,.校园体育文化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郑琼,.浅谈警务化管理体制下的寝室文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9,(4).三、精品课建设

[1]胡美香,顾卫宇,.《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对理科教材建设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2009,(3).[2]邵和函,.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谈谈对校本课程的几点认识[J].今日科苑,2009,(4).[3]陈颖川,吉建秋,.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4]秦治全,.引导互动式英语口语教学动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3).[5]陈景惠,.对Excel数据汇总教学方法的探讨[J].硅谷,2009,(4).[6]曹军红,.基于工学结合的学前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刍议[J].今日科苑,2009,(4).[7]赵晓东,徐鸿,徐旭,.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3).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1]李向红,.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人才教育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4).[2]钱丽丹,郭伟强,.高职院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3).[3]高丽华,.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教育创新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之设想[J].甘肃科技,2009,(4).[4]巨荣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与项目轮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5]艾丹丹,成云,.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经济性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3).[6]吴尚忠,王维新,夏娜,.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版),2009,(3).[7]郑贵金,.开发研究性实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8]郑贵金,.开发研究性实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9]潘子儒,黄万琪,.大学生营养状况及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3).五、高职院校学生工作

1.学生管理

[1]白养仙,.规范学籍档案管理 服务高职学生就业[J].兰台世界,2009,(3).[2]刘继强,.从法治化视角看高职学生管理应如何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9,(3).[3]何爱红,吴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3).[4]王大江,.对大学生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5]徐丙银,.浅谈转化后进生的“避短扬长”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陈兴旺,.教育呼唤智慧和幸福的回归——当前教育中“弃智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重建策略[J].教学

管理,2009,(4).[7]武步成,邢力婵,.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9,(3)

[8]黄寄梅,.高等学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实践探析[J].科技资讯,2009,(3).[9]李祥,.黄海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浅谈[J].才智,2009,(3).[10]林丽琴,.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J].世纪桥,2009,(3).[11]吴汉龙,.浅析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试用——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消费导刊,2009,(3).[12]费军,马明辉,.高校学生管理应将感恩教育置于首位[J].硅谷,2009,(3).2.学生心理教育

[1]魏一媚,.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3).[2]李平,高成强,.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3]李小元,.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09,(3).[4]邵智怀,.大学生纪律意识淡化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3).[5]廖士龙,杨勇,.创新德育重实效 和谐发展育新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6]杨建文,田宇,张虎祥,张胜林,.某理工类大学低年级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学,2009,(3).[7]黄道平,来斓,.关于素质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3.学生素质教育

[1]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2]陈伦,崔瑞雪,.高校体育潜在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3).[3]黄钰新,.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4]支绍光,.试论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3).[5]李书华,.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积极对策探寻——基于“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9,(3).[6]陈伦,崔瑞雪,.高校体育潜在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3).[7]孙亚慧,姚慧,林伟,.高校健康教育课设置思路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8]王游岚,.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师素质修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3).[9]廖士龙,杨勇,.创新德育重实效 和谐发展育新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10]黄道平,来斓,.关于素质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11]熊彩平,董志鹏,.坚持理论学习主导素质教育[J].学习月刊,2009,(4).[12]梁海港,赵越强,.论体育基础教育与发展[J].硅谷,2009,(3).[13]邓介强,王惠忠,.在职业学校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职业,2009,(3).4.学生思想教育

[1]何光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马爱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刘京中,罗丽英,.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J].究,2009,(3).[4]凌子平,罗向晗,.党校培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分析[J].党史文苑,2009,(4).[5]张艳,.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2009,(3).六、高职院校辅助工作

1.实践、实训工作

[1]吴琼芳,.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4).[2]原荣,.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9,(4).[3]刘泳利,.浅析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内涵与实践意义[J].内江科技,2009,(3).[4]陈安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5]谷振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9,(3).[6]王长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网站的建设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7]陈安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2.招生工作

[1]李晓军,黄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生招生工作[J].发展,2009,(3).[2]翟鹏翔,.DELPHI实现招生电话语音应答系统[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3).[3]董继瑞,.青海严肃处理伪造学籍档案等违纪问题[J].兰台世界,2009,(3).[4]刘玲,.关于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争论[J].百年潮,2009,(3).[5]自主招生院校特色专业介绍[J].成才与就业,2009,(4).3.就业工作

[1]徐耀勇,.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J].今日科苑,2009,(4).[2]邱萍,赵瑞斌,.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4).[3]李驹,.继续加强就业导向 推进高职全面发展——浅析高职教育在加强就业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4).[4]钟小双,.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的功能设计[J].硅谷,2009,(4).[5]董海军,李元俊,.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才智,2009,(3).[6]曾宪怀,.对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9,(3).[7]王利华,.会计专业就业与学习方向浅议[J].职业,2009,(3).[8]曾宪怀,.对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9,(3).[9]侯佳路,秦勇,.就业为导向的文科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3).[10]罗瑞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9,(3).[11]王守云,.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发展,2009,(3).4.图书馆工作

[1]刘为民,.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4).[2]廖立顺,.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部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3]马月英,.浅谈现代图书馆模式的转变方式对高等院校教学理念改革的分析[J].甘肃科技,2009,(4).[4]孙秀茹,杨红霞,.高职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5]罗志慧,陈平华,.以特色建设,促进高职图书馆特色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6]高丽华,.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教育创新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之设想[J].甘肃科技,2009,(4).[7]廖立顺,.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部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8]李向玲,李群,范明泉,成瑶,钱丽,.合并院校图书馆分馆建设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9]张兵,.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创新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09,(4).[10]李平,.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3).[11]蔡晓洁,.高职院校文献采购中评标指标的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09,(3).[12]蒋坤燕,.掌握高职学生阅读心理 做好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4).[13]阎丽敏,.谈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中的职能和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4).[14]刘为民,.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4).[15]梁文芝,.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4).[16]编读往来[J].收藏界,2009,(3).[17]丁芹,.发挥创新教育作用 努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9,(3).七、教师培训

[1]王莹,.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2]刘红梅,.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J].成人教育,2009,(3).[3]孙宇飞,.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蒋道霞,.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J].成人教育,2009,(3).[5]卢晓东,.论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师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9,(3).[6]孔云军,许楠,.浅议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科学咨询(决策管

理),2009,(3).[7]曾华,张浩,.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9,(3).[8]叶惠文,邹应贵,.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9]唐亚厉,.谈适应教师专业化趋势的高校师资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0]汪玉侠,.教师培训应注重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1]李政云,肖华芝,.美国替代性师资培养项目发展分析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张中社,赵俊侠,胡普辉,.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对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发展的启示[J].教育探

索,2009,(3).[13]杨雁,.澳大利亚公立职教师资体系的构建特色[J].成人教育,2009,(3).[14]闫玉慧,何应文,贾秋英,.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5]肖明英,.坚持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J].教育探索,2009,(3).[16]郭秀晶,王霁霞,.我国教师教育的立法研究与思考——从借鉴港台教师教育立法出发[J].继续教

育,2009,(3).[17]唐进,.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3).[18]李婷,朱先奇,.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 改进高校教师考评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009,(3).八、学科建设

[1]肖静,.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消费导刊,2009,(4).[2]罗伟刚,汤家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以楚雄师

范学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4).[3]刘雪梅,.政治案例教学法浅议[J].法制与社会,2009,(3).

第二篇:高职教育

身为职业院校,如果教师的动手能力都不强,又怎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如果连职业教育的特色都逐渐消失,那毕业生将只是‘大专生’的复制,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 是希望老师们实时更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有机会应用到一线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社会不脱节。

但是,学校既没给物质奖励或补助,也没有强制要求,再加上实习单位不好找,李勇从未到媒体实习。“上学那会儿,找个报社电视台的实习,都要给用人单位交钱‘白当劳力’,现在好不容易工作了,总不能还让我贴钱去实习吧?”

职称又与收入直接挂钩,参加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评职称没有多大作用,所以如果不是学校硬性安排,谁也不愿意这样做。这就好比我是跳高运动员,你让我参加铅球比赛,肯定得不到好成绩了。人尽其才,动手能力强的老师,既教理论又教实训,绝对符合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可现有的规则是只以搞理论研究写论文评职称,那谁还愿意搞实训?搞理论多好啊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特殊性还没有在职称评定系列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实训教师没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单列职称系列。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院校实训教师资格和水平无相应评定标准,造成职称无法科学评定,难以按实际岗位准确聘任,一些实训教师的应有待遇也就无法落实。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然而,目前在高职高专进行各类评估时,教授、副教授的人数似乎也成了衡量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与否的标准,这也使不少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教师职称问题,稳定实训教师队伍,只能采取参照高校理论课教师的职称管理和评聘方法为实训教师评聘技术职务,从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等评聘标准上,帮助他们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可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技术能力、教学方法均与理论课教师和实验人员有着明显的区别,理论课教师和实验人员职称系列的评审要求和方法对他们是不适用的。

周刚认为,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置实训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的情况下,要么实训教师向理论课教师靠拢,要么评聘标准向实验技术人员靠拢,否则就严重挫伤了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高职教育心得

…………心得体会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科学教育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教育形式的变革,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教育工作,他指出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是革命的思想准备,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今天我们要一如既往的沿袭教育要服务人民。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师素质必须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要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是最关键的。学校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这些特殊的工程师。但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双高”的文化修养

所谓双高文化修养,即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着的一类教育,社会需要什么行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各行各业知识与技术在不断更新,有的行业更新速度十分惊人。不仅需要高职教师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前沿技术,而且还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高职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 1 各行业的新情况,及时掌握新技术,勤奋地、持续不断地从各种渠道汲取和补充自己的一桶水,确保传授给学生的是足够的有营养的水。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水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源头要丰美,才能灌溉培育出栋梁。源头要活起来,就要求教师具备学习的基本素质,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这无疑也能给学生良好的熏陶。

(二)“双师”的素质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实地作战的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还要有娴熟的技能和必要的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所以提出了双师的岗位资格,即高校系列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其实仅仅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还是很不够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有实践工作经验。比如,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曾遭遇尴尬,学生提问:“一个企业老总结婚,关系企业老总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必须要送红包,请问这红包如何入帐?”结果老师面红耳赤。如果专业老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则情况会截然不同,不光教得轻松精彩,学得也快乐满意。

(三)“双栖”的工作能力

所谓“双栖的工作能力”,即具有教学和管理两种岗位能力。目前我国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就目前讲)应该是一、二流大学没考上的部分(原因有种种)。个别高职学生有自卑情绪,也有的认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不用再用功学习了——混个文凭罢了,这是令人担忧的实际现状。不少大学生经常上网、逛街或者打工、谈恋爱等等,唯有读书似乎已经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了!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强的管理学生的能力。

二、一定要让学生好学、学好,成为全面的人才

早在193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延安的 2 干部学校和青年们的学校特点是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这种和生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让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去培养人,因此也可以说是为当前的高职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让学生好学

高职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并且好学。要怎么做,简单的思路如下:

首先,用压力督促学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特别是对于年轻而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加需要来自环境的压力。要从考试、考核、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改变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比如,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如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奖励证书。应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以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质量的作用。

其次,用技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与艺术一样有其独特魅力,特别是前沿知识及应用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举办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竞赛,比如金手指——文字录入大赛等,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让学习成为一种校园的时尚,真正让学生乐学、充实。

(二)让学生学好

一位著名德国企业家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可能受教育的年限比我们长,但是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不如我们国家的青年人。”德国企业有一种共识:没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德国产品的质量在世 3 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始终非同寻常,正是与其职业教育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的高职教育,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必须针对高职、突出各专业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通用标准能力的培养。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就是典型范例,它能有效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什未林手工联合会的职业培训中心(BTZ)设有汽车机构、木工、暖通、电气等职业的全套培训设备,其汽车修理设施中心包括最先进的汽车检测仪器,学员使用的则是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公司赠送的各种新型汽车。

高职教育在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应注重对学生“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的培养。通用技能,即在不同的工作环境能发挥其功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的能力。加入WTO后,与国际的经济、技术交往日益频繁,高职人才应当学会掌握不同国家同类的技能。这样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让学生能提早拿到在各国各类企业中工作的“通行证”。实践中,必须考虑能力的国际化标准,及时导入ISO9000标准(国外一些国家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进了教育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有26所学校、在加拿大有94所学校、在英国有97所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同时,由于此标准广泛用于企业界的质量评估,更适合于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地高职教育),培养与世界技术标准统一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学生都应当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在为取得证书而努力的过程中,督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好。

总之,在学生主观好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实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注重高标准、新要求,为学生的学好服务,并且得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去”,4 让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让学生成为全面的人才

某校大学生拿硫酸泼大熊猫或某硕士生拿硫酸泼导师之类的事件令人叹息。这说明培养人才仅仅有理论和实践技能还不够,还必须是完整的、健康的人,特别是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可能是祸害社会的而非造福人类的“人才”。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特别还要加强以下教育内容:

一是加强人文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什么能让我们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是人文。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省察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周围的教育状况,发现教育有时成了异于师生心灵和生活的一种东西,我们在追求理想和美好言行的同时,冷漠、隔阂等产生了。所以要通过人文教育贯彻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人文的熏陶与渗透是不容忽视的。

二是重视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采用多种渠道并注重各种渠道的相互渗透。①显性课堂途径。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②社会实践途径。建立和巩固社会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高职专业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积累道德体验,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③隐性课程途径——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理解来完成。德育不同于智育,学生不同于产品,能否做到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是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隐性课程的影响主要靠丰富校园文化来完成。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校歌、校训、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是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进入新世纪,教育必须与时代进步的脉搏紧密相连,满足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因此,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首先,培养竞争意识。培养高职生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双向选择”已成为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竞争能力强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可能性大些是必然的。教学中应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渗透,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在我校就经常采取多种竞赛形式,如珠算比赛、车工技能大比拼等,以鼓励学生参与竞争;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励学生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学会合作。

其次,树立主体意识。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不通过主体实践,这个内化过程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被接受,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最后,发展创新意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不拘一格,把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碰撞学生灵感。其次,对学生要加强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发明、鼓励创新,让小发明和技术改造等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等。

当今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需要高职教育从事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

第四篇:浅谈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质教育

浅谈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逐步提高,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行为观察、随机访谈等途径,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各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最终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生;职业素质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己。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产学无缝衔接的接口,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其开发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职业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来。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

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高职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将逐步深化,这在客观上,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要实现动态的适应和有效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因此,要想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

三、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方向

如何提高高职生在校期间开发和提升职业素质水平,提高竞争能力刻不容缓。对于高职院校高校而言,由于大多数学校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这些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显。当然,高职教育必须要重视职业素质教育,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地,直接与社会接轨。根据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应当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也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他提出“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的办学原则。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应将其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职业院校应从剖析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人手,对各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综合的基础卜,总结编制出专业人才必需的职业素质词典,针对职业素质各要素的基本要求,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开发、提升。高职教育不等同于普通高校简单的知识教育,我们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知识型人才,是不需要培训直接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相互结合,和谐统一,使职业能力培养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更需要在这一方面付出努力,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职业素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社会。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因此,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最好的方法是校企共建(合作)

办学,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职业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丰富,随着从业者职业生涯的推进而不断完善。高校、从业者要根据新形势,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成为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应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课程安排中得到体现。高职院校必须牢固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以“三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行一系列变革。首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层面的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实践教学活动总学时要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其次,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第三,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三年学制里学生必须要有一年进行实践、就业实习。

高等职业素质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高职院校既不能全面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经验和传统,又不能继续沿用中等职业教学的经验与传统,必须要有自身新的教学理念。要善于继承与吸收国内外高校教学和中专学校教学中适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积极因素;要继承贴近社会需求的办学思想和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传统作风,并加以发扬和提升,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要理解和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的办学定位,坚持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并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尤其要强化职业针对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大力开展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按照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进行专业课教学。课程要按照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能体现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同时按岗位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或根据企业的需要为学生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增加职业性实践教学的比重。本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着力于对专业课程按照岗位群进行优化重组与整合,以提高职业能力为载体的实践性教学为核心来整合理论教学,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应用性和职业性实践。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效果不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与职业特点相关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用性的实训项目,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以对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普通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必要职业素质的教育,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也有利于高职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高职生的自我潜能,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高职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素质教育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高职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大学时间,增强学习效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素质的教育,即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化人才的教育。这样,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就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适时引入企业文化及企业培训,建立全员就业指导,架构人才培养立交桥。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型、技能型转向应用型、适应型。这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除了仍重视知识和能力外,更应突出对素质的广泛关注,即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应该不受所学知识的限制,而能尽快适应所处环境、位置对知识的需求。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架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的立交桥。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的教育是贯穿在高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学校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的学生,才能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端正的择业态度,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冲突,充满自信,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同样,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刚刚走进职场的高职生才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为将来职业的进一步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高职生要根据新形势,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

[1]赵建平、郝志贤主编.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2]曹敏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宋海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4]王宏.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6,(12).[5]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陈国荣,杨曙光.职业素质的构成与作用分析[J].新西部,2007(24).

[7]黄中益.论职业素质教育的三大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2).

[8]何七荣,周薇.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养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第五篇:2014高职教育工作会学习心得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2日发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也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又一新起点。我校于6月26日及时向科级以上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下发了相关学习资料。会后,本人认真研习了有关职业教育的学习资料,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总书记近日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这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的任务就是学习领会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讲话的精神实质,全面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把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要求落到实处。

二、提出“五个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一)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问题,更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必须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切入点、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

(二)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支持重点。要坚持促进公平,注重发展面向农村、贫困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三、搭建人人成才“立交桥”,做改革创新的开路先锋

进入六月以来,一场场热火朝天的“职业技能大比拼”正在全国各地上演。从2008年起,各地职业院校都要派优秀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拼,我校的会计技能代表队在此项赛事中就曾多次获奖。这种大赛正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培养等职业教育倡导的理念,正在让职业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本人在学习资料中了解到,教育部联合有关行业组建了59个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所有门类;2010年以来,教育部与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联合举办30多次产教对话活动,分行业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类制订相关政策;目前全国已组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逾七成中职校和九成多高职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一个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终将建成。

四、增强办学信心,从容应对机遇与挑战

从最初听闻有若干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说法,有部分同志就有了对未来我校办学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表示担忧。但通过学习后,我认为人们对于这种转型存在误读。《决定》的核心思想是要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也就是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在现有情况下推动一批本科学校转型,这些学校可以是历史悠久的,也可以是新建学校,但前提是要实现分类管理,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今后基本走向是将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因此,我校应继续坚定地走转型跨越发展道路,遵循6930行动纲领,在“晋商魂 金融道”的校训精神指引下,高举传承晋商精神的大旗,努力将我校办成金融高职名校。

总之,在全国职教会议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今后要努力工作,为我校的转型跨越发展增砖添瓦。

刘磊

2014年6月30日

下载高职教育(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教育(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根据国家及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校把育人为本作为“十二五”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浅议高职语文教育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形式,它的产生意味着一种颠覆、超越和重组,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变革和调整。而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担......

    高职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心得 -(共5篇)

    高职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心得 唐兵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老师,二十五日下午我参加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学习,这次会议由教务处组织,会上刘院长和向院长对我院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目......

    高职教育管理创新分析论文[共五篇]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教学,更需要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高职大学语文如何走出困境教育论文(共5篇)

    摘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打破传统观念。以能力模块构建高职语文能力训练综合课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关键词:高职语文 课程改革 职业能力国家“十......

    高职教育研究所2012年总结(范文模版)

    高职教育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工作总结 按照年初学院的整体部署和高职教育研究所的工作要点,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立足于学院的工作目标,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

    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近日,我校就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学习大讨论召开学习动员会议,校长秦榛蓁在会议上向全校教师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理念......

    探析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探析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徐新玉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文章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以及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探讨分析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