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根本特征,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同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分离。●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什么时候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地反对和克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党的路线就会发生错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停滞甚至倒退。●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又要反对盲目迷信西方的思想理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这对于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根本特征,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同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分离。主观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维方法,它从主观想象出发,从本本和教条出发,忽视客观实际及其发展。形而上学是从孤立、片面和静止的观点出发认识事物和问题,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实质、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实践中表现为各种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脱离国情,脱离群众,在根本上违背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邓小平同志也深刻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能否从思想上防止和克服各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能否贯彻执行,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许多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创新,都同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密切相连。同样,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也是对党的历史的深刻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什么时候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地反对和克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党的路线就会发生错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停滞甚至倒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各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为全党确立了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从而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所以发生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在思想方面的重要原因就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导致脱离实际的“左”的错误倾向占了上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两个凡是”这样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带领全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新胜利。当前,我国思想理论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又要反对盲目迷信西方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说迷信西方的思想理论也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就是因为它不顾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不顾中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西方的差别,把西方的思想理论奉为教条,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它们的经济学说、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观念,热衷于以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决不能闭关自守、故步自封,但必须反对生吞活剥、食洋不化。我们学习西方的思想理论,必须立足国情、立足实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和反对任何用西方思想理论否定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后我们可能还会犯错误。但是,第一不能犯大错误,第二发现不对就赶快改。”我们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就是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中,争取不犯大的错误和少犯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还要进一步克服和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国情,面向实践,努力研究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第二篇:《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第四课《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2.能力方面
①逻辑思维能力。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主体教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与对立
①分歧之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荀况认为:“力不若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即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
西晋的郭象认为,人与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
②分歧之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分歧之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④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首先,从联系与矛盾的内在关系看:矛盾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从发展与矛盾的内在关系看:矛盾提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知识扩展:辩证法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辩论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哲学家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作为支配世界的普遍法则,把它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了辩证法的科学内容,第一次给辩证法概念以科学的规定,称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主张联系地、发展地、矛盾地看问题。
知识扩展: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也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一本书,即《物理学之后》。在古希腊,把有关宇宙中各种具体自然现象的著作统称为《物理学》,把论述宇宙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放在《物理学之后》,是一般哲学的别称。
《物理学之后》传入我国后,近代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根据此书研究的内容,恰与我国古代《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而上”意思相近,故译为《形而上学》,意为研究抽象问题的学问。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从此“形而上学”一词就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纯哲学,其二则指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特征为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等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因此,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于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影响和制约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都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各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和唯心也各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别。
(4)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的统一
①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法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二者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贯穿着辩证法,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③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它在解释世界状况“怎么样”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
④结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项原理之中。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2、方法论
(1)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形而上学: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青年学生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①表现:好走极端,固执一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非此即彼,顾此失彼
②原因: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辩证法思维方法
③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社会调查密切结合课堂练习:
1.在1899年,美国专利局局长面对无数发明专利宣称:“所有人们可以发明的东西,都已经发明了”。现代人把这句话作为笑柄,是因为
A.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看问题
B.他只知现在,不展望未来,静止地看问题
C.他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片面地看问题
D.他用唯心主义观点认识问题
2.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总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师长和机遇等外部条件上。这种做法属于
A.形而上学,片面夸大外因的作用
B.辩证法,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
C.唯心主义,主观决定客观
D.唯物主义,从各个学校的实际出发
课后作业:
2006年11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观察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和谐与不和谐的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进行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写成小论文。
提示
(1)和谐的现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2)不和谐的现象→形而上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建议
(1)大背景,小切入
(2)从三个方面分析:联系、发展、矛盾
课堂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拥有幸福。
和谐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幸福的人生必定是和谐的人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
第三篇:4.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模版]
课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目的: 识记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难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法:阅读—讨论—比较—例举—讲授—练习相结合。教程:
【复旧】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两大基本哲学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学上有两大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对立。
【导新】两者的根本观点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导学检测】
考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关于对世界存在的方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这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所谓辩证法就是承认世界是① 的世界,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② 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否认世界是③ 的世界,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④ 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1)联系的观点与⑤ 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它主张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必然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一个孤立的事物而不见事物的联系。(2)发展的观点与⑥ 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研究任何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现在,又要看到它的过去,预见它的未来。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用静止的观点考察事物,必然是只见现在,不见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断,不见总的过程。
(3)全面的观点与⑦ 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矛盾,往往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把事物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辩证法与坚持⑨ 主义是统一的。[归纳分析]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对于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130 例如:①荀况认为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观点,郭象认为人与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观点;②韩非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观点,董仲舒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指封建制度的一切原则永恒不变)的观点;③黑格尔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符合辩证法的观点;杜林认为事物中没有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人们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1.两者的分歧:
⑴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什么是联系?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 ⑵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什么是发展?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⑶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思考:为什么? 3.根本观点:
⑴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⑵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4.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b辩证法——形而上学
区别:它们回答是两个不同问题。a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b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不等于唯心主义)
联系:①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b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a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分。
②b从属于a,a又受到b的影响。4.下列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有: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矛盾)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形而上学)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和谐就是美和善(形而上学)⑤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唯物论、认识论)⑥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矛盾)
辩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
⑴这一概括不全面,只涉及到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⑵两者的分歧还包括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而是否——则是两者的根本分歧。
第四篇:《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哲学依据; 【能力目标】
1、本矿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开阔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基本观点惊醒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大家回忆一下,唯物辩证法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观点?
【生答】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辩证否定和创新。
【承转】这些观点并非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综合运用这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呢?引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课题。
【展示漫画】PPT展示“刻舟求剑”的漫画
【问题】这幅漫画体现了或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生答】违背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师问】那他是用什么观点看问题呢? 【生答】他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小结】刻舟求剑之所以求不到剑就在于他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展示漫画】展示漫画“拔苗助长”
【问题】拔苗助长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生答】违背了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展示漫画】展示“你敢吗”漫画
【问题】这幅漫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生答】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体现。
【承转】哲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时间,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呢,下面我们就从一个生活实例出发,生为温州人,我们都知道温州的母亲河是什么? 【生答】文瑞塘河
【师问】大家对塘河了解吗?这条河美不美? 【生答】不美,河水黑而臭。
【师问】那大家知道曾经的塘河是什么样的吗?
【展示材料】PPT展示“瑞安日报”报道的人们记忆中的塘河印象。【朗读】找学生朗读曾经塘河的美好记忆。【承转】大家联想一下曾经人们心目中梦里水乡的塘河,以及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黑而臭的塘河,你有何感触? 【生答】惋惜、痛心。【师问】那你觉得塘河这短短三十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迁,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答】人们的污染
【师问】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方面的污染?
【生答】工业污水的排放以及人们的生活垃圾所致。【师问】人们为什么要去污染河流? 【生答】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师问】那你觉得这种经济利益该不该去追求? 【生答】可以去追求,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师问】更深入的说,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称为什么利益?(眼前利益),同样,牺牲了环境也就牺牲了他人、国家、集体的利益,那这种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追求一己私利可以称为什么利益?(个人利益)【承转】从哲学上来看,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集体利益违背了什么观点?
【小结】引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分歧。【承转】塘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作为温州市民,我们有义务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母亲河呢?(小组讨论)【探究共享】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措施一: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为治理塘河贡献力量。(联系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措施二:针对河流污染情况、污染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措施三:宣传环保意识(联系的观点)
【承转】在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年的治理,塘河发生了一些变化。
【展示图片】展示今昔塘河对比图
【思考】塘河由污染到治理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好的变化)
【问题】是什么推动塘河由污染到治理的发展的呢? 【生答】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小结】PPT总结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与根本分歧。【展示材料】PPT展示塘河治理的意义
【问题】塘河治理不仅是生态,更是经济工程、文化工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答】从联系的观点看塘河治理的意义。
【承转】从发展的观点看,塘河治理也是造福子孙,实现温州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可持续发展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问题】大家回顾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生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展示材料】PPT展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生答】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与根本分歧,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并要学会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唯物辩证法内容,以“如何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五篇:4.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
4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
4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目的:识记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难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法:阅读—讨论—比较—例举—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程:
【复旧】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两大基本哲学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学上有两大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对立。
【导新】两者的根本观点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导学检测】
考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于对世界存在的方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这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所谓辩证法就是承认世界是①
的世界,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② 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否认世界是③ 的世界,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④
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1)联系的观点与⑤
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它主张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必然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一个孤立的事物而不见事物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与⑥ 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研究任何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现在,又要看到它的过去,预见它的未来。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用静止的观点考察事物,必然是只见现在,不见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断,不见总的过程。
全面的观点与⑦ 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矛盾,往往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把事物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⑧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辩证法与坚持⑨
主义是统一的。
[归纳分析]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对于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130
例如:①荀况认为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观点,郭象认为人与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观点;②韩非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观点,董仲舒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③黑格尔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符合辩证法的观点;杜林认为事物中没有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人们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两者的分歧:
⑴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什么是联系?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
⑵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什么是发展?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⑶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思考:为什么?
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3.根本观点:
⑴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⑵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4.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B辩证法——形而上学
区别:它们回答是两个不同问题。A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B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不等于唯心主义)
联系:①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B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A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分。
②B从属于A,A又受到B的影响。
下列观点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ADEGP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观点)
B物极必反
刻舟求剑
D断章取义
E墨守成规
F统筹兼顾
G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
N水是万物之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P只见现在,不见过去和未来(静止)
4.下列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有: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矛盾)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形而上学)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和谐就是美和善(形而上学)⑤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唯物论、认识论)⑥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矛盾)
辩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
⑴这一概括不全面,只涉及到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⑵两者的分歧还包括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而是否——则是两者的根本分歧。
[堂练习]
[堂小结]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