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高效农业 谱好富民新曲
共和镇:奏响高效农业主旋律
参绿欲滴的西兰花、圆润油亮的西瓜、鲜红诱人的西红柿……
走进洪泽县共和镇高效农业基地,到处充溢着瓜果的芳香和收获的喜悦。
“去年以来,我的这些大棚,先后引进了3类10多个品种蔬菜良种,效益很好,现在纯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了。”季惠夫指着自己的大棚蔬菜乐滋滋的说到。
季惠夫,江苏南通人,去年得知洪泽县共和镇正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便投资建立了这个千亩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现在,大棚里的西兰花已丰收在望即将按照订单全部出口到国外,良种西瓜也已开花结果将于6月份上市,不到半年时间,老季的投资就开始收获了。近年来,洪泽县共和镇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致富农民的重要抓手,强化农业招商,优化农业结构、打造高效示范园区,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成功引进大棚蔬菜、生猪繁育、种鹅养殖、肉鸡养殖等一批涉农项目。其中,2000亩大棚蔬菜、2万只种鹅养殖、5万头生猪繁育等已形成规模,产生效益,总投资1000万元的肉鸡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引导农户、企业、基地围绕高效农业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业经营的组织程度。目前,该镇已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个,培植10个示范合作社,全镇合作组织成员达4365人,带动农户3830户。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形成设施农业、蔬菜种植、特粮特经、立体种植等4个高效农业产业片区,实施以新集村和朱圩村为重点的土地整理项目,以共和居委会和双坝村为重点的农业开发项目,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便捷有利的条件。
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先后培育了利华木业、金龙木业、举能米业、中麦粮油、永高木材等涉农企业,引进了总投资3500万元,集畜牧养殖、饲料加工和经营为一体的江苏省淮安市共兴畜牧有限公司。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达效,现代农业魅力初显。(王传华王小利)
第二篇:创业富民谱新曲
创业富民谱新曲
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以党建强市为统领,各级党组织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载体,让党建工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靠山”,形成了沿遵仁线、赤水河线、怀南线、怀北线的4条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带。以党建集结产业,帮助和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使得之前粗放式的产业经济向集约式转变。
一、缘起与背景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和全面开放的新仁怀百业争举、千帆竞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新问题旧矛盾并显交织,亟待解决。诸如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党员干部队伍,如何化解制约仁怀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破解农村基层群众发展难题等等。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让农村党员干部得到锻炼成长,又能有效解决涉及仁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新平台、新载体,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头等大事。
2009年3月启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以来,仁怀以基层党组织为单元,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建立了1个市级党务服务中心,21个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7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425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便民利民服务点,初步构建起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
随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深入开展,引发了仁怀决策层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更直接有效地服务广大群众,成为深化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新课题。为探索破解农村群众发展难题,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增收致富,仁怀各级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在二合镇双龙村、鲁班镇尚礼村、高大坪乡尧坝村、苍龙街道板桥村开展创业带富试点工作,让党员群众得到了实惠。从2010年5月起,仁怀结合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在全市整体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党建集结产业,鼓励党员创业带富;建立结对带富长效机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以多元创业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农村党员搭建了可干可闯的平台,让广大群众有了可跟可学的标杆。
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推广,农村基层党员群众创业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得以破解,暖了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心,强了党的阵地,使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实现了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借了力,组织工作切实有了作为。
二、实践与探索
仁怀总人口65万人,设各级基层党组织594个,党员14605人,其中农村党员7596人。在农民党员中,有带富技能的农民党员1510名,进入村支两委的能人党员419名。仁怀市把“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
农村经济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带富带强”能力,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
一是党建统领,增强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意识。
“党员创业带富,创是基础,带是根本,共同致富是目的。”市委明确以乡镇为主体,围绕“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头”,统筹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仁怀市乡两级党委分别建立了建立了组织、宣传、财政、信用社以及涉农部门等15个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强化了责任意识,有效地整合了各部门资源。通过建立健全创业带富基金管理、奖励扶助、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制度,启动了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的“一带三”工程,深化拓展了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的新领域、新阵地,逐步形成党群共建、联动推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对农村党员的创业情况、行业特点及产业特色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参与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来。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的能人、经纪人结合自身特长,牵头领建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公司+农户”、“村企共建”、“社企共建”等经济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
各地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组织党员开展“走百家门、查百姓情、办百件事”专项行动,上门讲政策、查民情,鼓励党员领头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创业技能、带富信息、项目指导等专项培训,不断壮大党在农村合作组织和协会中的力量。他们带头创办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项目,领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乡的良好格局。全市实施党员创业带富重点项目145个,先后涌现了10个“优秀创业项目”、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名“党员创业带富之星”。
二是多元帮扶,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
通过融资方式,解决创业带富的资金瓶颈,这是仁怀推进“员创业带富工程”的一个重要特色。仁怀在“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资金帮扶上,对农业扶贫与开发、党内关怀帮扶激励、农民工创业扶持、青年创业就业等专项基金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与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全方位支持、帮扶农村党员创业,目前资金总量达到了720万元。全市创业基金无息借款支持创业项目20个共150万元,享受贷款贴息的项目120个共1200万元,年均贴息100万元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以订单合同质押扶持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农民持有机高粱种植的“一纸订单”贷款800多万元创业,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在项目帮扶上,各部门统筹考虑安排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采取项目捆绑、滚动发展方式,优先把农业基础设施、养殖小区、“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256个项目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同时解决了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道路、用水、用电等困难问题。高大坪乡尧坝村党支部注册成立金锐养兔合作社,得到农牧系统的对口项目帮扶,发展
壮大了养兔产业。该合作社品牌总监程凯说,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培训、种兔、饲料、技术、保护价回收等全程服务,先后发展养殖户200户,创造总产值2000万元。
全市通过技术和信息帮扶,共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乡土人才
8.8万余名,选聘优秀农业专家、致富能手和其他农业实用人才,组建创业带富指导员队伍22支,与850户创业带富党员、创业带富积极分子结成对子,及时解决了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难题。先后开展创业带富专项培训246期共4.5万人,向党员群众提供种植、养殖致富信息2200条,协调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1260个,培养“双带”科技示范户2500户,带动3万农户走上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致富路。许多农民党员在兴办企业创业致富的同时,积极为农村党员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各级基层党组织优先向党员传递用工信息,推荐农民工党员进入酒中酒集团、爽净公司等企业工作,在企业实施“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工程,整体提升党组织和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涌现出了一批生产岗位上的党员技术标兵和骨干能手。目前全市拥有非公企业748家,涵盖酒业、煤碳、物流、地产、服务等20多个行业,解决农村党员群众就业达10万人。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扩大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效应。
通过建立创业目标选择机制,根据广大农村党员的不同能力基础,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引导鼓励农村党员以市场为导向,找准着力点,选准创业路。广大农村党员以“经营型、创业型、实业型”分类细化创业目标,在创业中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全市实施145个党员创业带富重点项目,其中经营型49个,创业型56个,实业型39个。五马镇屯山村妇女党员王道美发展创业型项目,养殖黔北麻羊300多只,带动40多户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养羊存栏4500多只,年均纯收入达100万元。
同时建立结对带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千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活动。全市4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21个乡镇(街道),166个机关党组织挂帮173村(社区)党组织,3101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1929名农村能人党员创业。以“党员承诺”、“支部共建”、“一帮一”扶贫助残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困难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先后实施创业带富试点795户,其中党员187户,团员177户;拟带富群众7950户,已带富群众4850户。鲁班镇返乡创业女党员孟玲,通过结对帮扶发展“订单鞋面”编织,带动了1万多农民工脱贫致富,她先后荣获贵州省十大杰出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10多项光荣称号。
仁怀还建立了典型示范引领机制,每年评选10名“十佳创业带富党员”,命名10个“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在全市进行宣传表彰。采取项目支持、政策扶持和选派干部驻点指导等措施,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种养加工示范基地,鼓励引导创业党员带头建立“参股型、服务型、帮扶型”党群共富联合体,努力形成党群共富的新局面。全市共建立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暨党群“1+3”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20个,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点50个,涌现了土鸡养殖、乡村旅游、草莓种植、生态烤烟、黄花产业等一大批典型示范基地,引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致富,形成了沿遵仁线、赤水河线、怀南线、怀北线的4条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带。各地以党建结集产业,帮助和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为特色经济发展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并把这些产业变成了“摇钱树”和“钱袋子”。
二、成效与反响
通过“党员带富工程”的推广,在全市1929名能人党员的带领下,7500余名农村党员争做经济发展的急先锋、排头兵,让当地逾30万农民群众受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思想观念大解放。
二合镇双龙村的“蔬菜状元”徐支刚,在致富观念上大转变,广开思路,带领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精心培育了辣椒、西红柿等4个绿色蔬菜品牌,实现亩产逾万元,打造形成了仁怀名头最响的蔬菜专业村。长岗镇新庄村的“酿酒状元”黄元辉,结合全村群众户户皆有酿酒技术的实际,组织村民掀起酿酒和养殖热潮,形成了“酿酒-养猪-沼气”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农业。合马镇农村党员田贵兴通过开办“羊肉馆”,探索出了“订单养羊”带领周围群众致富的新模式,由他免费给群众提供优质羊羔,等到群众的羊出栏时,再按市场价订单回收。“我和大家都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双赢。我要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田贵兴笑呵呵地说。
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来,仁怀90%以上的农村党员切身感受到如果自己缺乏创业致富能力,不能率先创业致富,在群众面前就会说话无力,底气不足,号召力不强,从而激发起创业干事的热情,形成了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使“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发展能力大提升。
大坝镇簸箕坝村农民党员赵明海,领办有机高粱合作社,建立了1个创业带富党员帮1户特别困难户、带10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帮一带十”工作机制,使种植有机高粱成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苍龙街道水塘村青年党员饶红,在自办企业致富的同时,组建高粱专业合作组织,采取“1+2”模式(有机高粱+蔬菜+脱毒马铃薯)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一季多产,亩产净增5000元,社员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党员大户和能人的带动,目前全市种植有机高粱25万亩,预计收储优质高粱5万吨,产值将达4亿元,让广大农村农民直接从这项产业中得惠受益。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仁怀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本领的新型农村党员。这些农村党员想的是致富,谋的是发展,干的是创业,眼界更宽了,办法更多了,本领更强了。许多党员能人和企业业主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驾驭企业、搏击市场、赢得竞争的本领明显增强。全市有1500人取得各级各类培训证书,有2000多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三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党群关系大和谐。
“过去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不出家门就可以随时了解到市场行情。”鲁班镇尚礼村党支部书记徐富权说,自从村里开通“农民网吧”,村民在网吧随时登录农业部门的网站,适时掌握病虫害情况,根据农业专家的指导进行防疫防治,还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与专家交流互动,给大家带来了实惠。茅台镇上坪村开通了“连心广播”,定期向群众宣传发布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连心广播内容广、效果好,老百姓非常满意。”村党支部书记卢远林说,村民对酿酒技术、应急处突等方面的宣传特别感兴趣,先后通过“连心广播”组织群众扑灭了三次大火,减少了损失,维护了稳定。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像一根纽带,把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结成创业致富共同体,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创业风险自己担,创业收益大家享。通过开展技术援助、协调解决资金、传授管理经验等形式,党员为群众创业搭台子、找路子、出点子,拆除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在全市党员的引领带动下,依托市、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平台,建立群众“说事室” 619个,组建党员说事员队伍1280人,围绕民生民计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工区、园区和矿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先后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5600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450件。
四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农村经济大发展。
坛厂镇桑树村党员致富能手徐隆燕,带领父老乡亲养殖生态土鸡,带动全村走上了致富路。学孔乡高峰村依托党员大户能手,发展特色产业,建成近万亩黄花基地,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后山乡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组建烤烟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生态烤烟1200亩。合作社理事长杨启仁说,走“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致富,合作社承担了风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积极探索党员群众共同致富新模式,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推行“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入股到合作社,使他们在合作社的运作中赢利致富。全市已成立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兔、种烤烟、高梁、经果林、黄花等专业合作社120家,有3500多户农户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其中党员300余人。各地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后续产业,实行订单种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篇:老园丁谱新曲
县关工委“五老”作用调研材料
老园丁 谱新曲
—— 记县关工委培训学校的老教师们
“为落第门生再造辉煌”,这是宁海县关工委举办培训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老教师们的心愿。通过一年的培训复习,使高考落榜青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为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圆了大学梦。
县关工委早在1991年9月创办此校(前身为文化技术培训班),迄今已是第十四个年头,没花国家一分钱,培训了3491名青年学员,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了3028名合格新生,为宁海培训了约400名各行各业综合素质较好的劳动者。
呕心沥血 勤奋教学
县关工委培训学校开办十四年来,前后共有53位离退休教师在校担任教学与管理工作,其中十年以上7人,八年以上3人,老教师都是在职时评定的中学高级教师,一位是中学特级教师,学识水平甚高,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具有崇高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感。他们离退休之后,具有时空优势,以校为家,终日倾注关爱青年学员的健康成长。为了辅导复习好,他们日夜查阅资料,认真备课,精辟讲课,耐心辅导,深受落榜子弟的欢迎与爱戴。
原宁海中学高级教师陈雅来,离休后被聘为培训学校的领导小组成员,兼任英语教学工作,他八年如一日,认真管理与教学,博得师生一致好评,工作了八年之久,第二次退休。
刘良顺老师原是柔石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在宁海是很有名望的物理教师,在职时城关中学(柔石中学前身)的高考物理成绩,年年名列前茅,退休后到培训学校担任物理教师,宝刀不老,学生高考物理成绩依然较好。
理科班的化学、生物教师也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他们克服困难,借助于原校的实验场所,加深学员的实践知识。
数学是培训学校高复班的一门重头课程。由县电视大学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娄金默任教把关,并邀请退休的特级数学教师杨象富、著名的“三角”数学退休老教师邬国珊来校举办讲座或兼课。
文科教师也是人才济济,退休的特级语文教师俞品宪执教数年后,继任的是县教师进修学校退休的高级语文教师郑学武与顾鸿安,均有丰厚的文学功底,使学员的语文文学写作水平提高甚快。
文科的历史,由宁海中学退休的高级历史教师胡克均担任教学辅导任务,老教师胡克均是研究宁海文化名人胡三省的学者,学术论文见报于全国性的《光明日报》与省级报刊,关工委培训学校高复班的高考历史成绩近几年均高于一些普高。
重视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关工委培训学校更重视学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专门开设了一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规范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由退休的老校长、副校长或班主任亲自讲课。十多年学员中没有发生过大的违法违纪现象,成为一所“平安学校”。
培训学校的所有教师,都是县关工委“三顾茅庐”聘请来的,使老教师们到培训学校发挥余热。十几年来,他们以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呈现了老园丁的第二个春天,体现了夕阳辉映的人生价值。
培养成才 无限喜悦
老教师十余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感到无限的喜悦。
高考落榜,通过老教师精心培训复习指导一年,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圆了大学梦,得到全县人民的赞扬。因此关工委培训学校被誉为宁海的高考大户。
有一年高考,文科全县第3名被培训学校的谢尹琳摘冠,她以565分考入西南政法学院,进入大学后担任了学生会学习部长,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银关学员以514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荣获浙江省希望工程奖学金。
另一位叫金以华的女学员当年高考落榜,到关工委培训学校复习一年即考入重庆大学,四年后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工作,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才资源部工作。她说:“倘若没在关工委培训学校复习一年,得不到老教师的辅导与指教,我哪有今天。”
另一名男学员,由于存在一些劣迹,某校不予接收而劝退,就在这名男生犹豫彷徨之际,培训学校伸出了爱心之手,老教师毅然接纳他入学。一年的关爱与疏导,使他改正劣迹,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学员,当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四年后在绍兴某单位工作,成为有用之材。至今他铭记在心,感激关工委老同志的热情帮助。
县关工委通过开办培训学校,发挥了“五老”队伍中的老教师的作用,体现了老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老教师们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的智慧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传统作风,对莘莘学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关工委培训学校“为落第门生再铸辉煌”,喜获硕果。
2005年3月4日
第四篇: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居为了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规格实施,全力打造长三角森林生态旅游第一站,发展现代高效旅游观光设施农业,我居借助于镇党委、镇政府在我居搭建的平台,主要做了这样几点服务,在此,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个回报。
一、搞好土地流转服务。我居农业户 531户,农业人口 1284人,土地总面积3115亩,其中耕地面积2880亩,我们在位于江界河南,富康路两侧共流转土地面积400亩,涉及农户46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金1000元。针对农民土地流出后,劳动力何去何从,我居一是通过劳务输出,动员一些有能力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过动员已输出劳动力110人;二是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动员一些劳力到就近企业打工,已输出劳力350人;三是无能力外出或不愿外出打工的我居主动与招引来的老板衍接,按排他们就近打工,这样使土地流出的农民失地不失业,有事做;同时让这些劳力在自家门口就可打工,在眼前就可学到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我们通过算帐对比。如:四组金元存家原有土地面积18.4亩流出,流转金得18400元,加上夫妇外出打工可收入30000元,合计可收入48400元。
二、搞好“三通”服务。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共投入资金500万元,一是修建了道路长400米,确保园区内机械作业、农副产品运输车辆、旅游观光游客能进能出,出入方便,畅通无阻;二是修筑沟渠长400米,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三是拉建线路长450米,确保用电需求;四是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周边环境,提升品味,营造绿化带长1000米。
三、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产前基础设施到位和市场预测服务;二是产中技术上门服务,作为园区在我居,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为招引老板负责,我们将会根据老板需要主动邀请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随时上门服务。三是产后销售服务。我们将根据园区行业发展需求,一是利用我居自身农民经纪人,提供信息;二是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开办网站,制作网页,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将信息进行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老板,让他们有求必应,确保老板招得来,留得住,让老板在我们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以上回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法律拥军谱新曲 与时俱进铸长城
法律拥军谱新曲 与时俱进铸长城——xx区司法局 “双拥共建”主要做法及体会xx区地处南京东郊,方圆320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29家部队,法律拥军谱新曲 与时俱进铸长城。近年来,xx区司法局作为区“双拥共建”成员单位,根据我区双拥共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区双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拥军职能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法进军营”活动,着力维护驻区部队、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利用调解、诉讼、代理等手段积极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受到军地双方的充分肯定。法律拥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把法律拥军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法律拥军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双拥共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司法局对“法律拥军”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年初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议研究“双拥共建”工作目标的分解和落实,部署该项工作;二是组织全局干警学习、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全局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到开展法律拥军,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是司法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从维护部队稳定、促进国防建设的高度出发,发挥职能优势,把法律拥军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拥军优属、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三是将法律拥军工作列入工作规划,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通过建立相应的服务保障机制,确保法律宣传进军营,法律援助进军营,推动法律拥军工作深入开展。现全局系统已形成了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律援助中心、宣传科、基层科等职能科室开展具体工作”的工作格局。
二、分工明确,组织落实,建立法律拥军网络体系我们重视依托自身的职能优势,建立健全军人军属维权组织网络,让法律拥军工作贴近军人军属,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一是设立专门维权分部,使涉军维权工作更加贴近军人军属生活。2000年,我们在区人武部直接设立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维权工作站”,开通了一部维权专线电话,直接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接受投诉和法律援助申请,拓宽了军人军属维权渠道,方便了军人军属的维权求助。二是实现网络联动,将涉军维权工作延伸到街镇社区。2001年以来,我们在全区8个街镇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将涉军维权工作延伸到街镇社区。构筑了区法律援助中心、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维权分部以及各街镇工作站在内的三级维权网络,为军人军属提供联网服务。我们明确将军人军属作为法律援助的优先对象,适当降低他们的援助“门槛”。实行首问负责制,确保服务质量和工作效果。在维权工作中,我们向军人军属发放了法律援助联系卡,益民法律服务所还实行为军人军属免费咨询的制度。三是依托148法律服务专线,把政策法规送到军人军属身边。我们依托1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实现区法律援助中心和街镇工作站联网服务,军人军属遇到法律问题,只要拨打148电话,就能了解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得到满意的答复。去年6月,驻区94679部队军官周某来电咨询,他的爱人是一名下岗职工,想开一家个体饮食店,询问在工商管理和税收征管方面是否享有优惠政策。当时已近下班时分,法援中心也没有相关政策规定,但工作人员请周某留下了联系电话,承诺第二天就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第二天一上班,工作人员就来到了区工商分局和尧化街道地税所,咨询到详细的政策规定,并立即反馈给周某,周某对法援中心的热情服务表示十分的感谢。
三、勇于探索,注重实效,法律拥军工作成绩明显
(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努力营造法律拥军工作氛围我们积极向群众宣传国防教育和保障军人军属权益的法律知识,使群众了解到开展法律拥军是推动依法治国和军民共建的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律拥军氛围和军民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一是纳入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在制定“四五”普法规划时,我们将学习宣传《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日常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做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纳入考核目标,利用普法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推动这项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各单位、各部门将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两法作为一项硬性任务认真落实,在学习宣传中举办了文艺汇演、板报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役军人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群体,2002年我们又将这类群体扩大至即将走入部队的新兵。在去年的“法制宣传月”期间,我们会同区武装部,面向即将应征入伍的180名新兵,开展了一次以《兵役法》、《宪法》、《民法通则》和《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常识教育,并向每人赠送了一本法律书籍。二是拓宽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我们积极与新闻媒体联手,先后与区电视台、〈钟山之声〉电台、〈xx报〉、〈金陵晚报〉法苑工作室合作,宣传为军人军属维权的典型案例,让局长“走进直播室”,公开法律援助信息和资料,帮助军人军属了解依法维权知识,引导他们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法律拥军谱新曲 与时俱进铸长城》。三是把握时机,增强宣传效果。每年我们都利用庙会、“建军节”、征兵时期等有利时机,在街镇社区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组织社区和单位的板报宣传军人军属维权工作的有关知识,组织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到部队,为军人进行现场法律咨询服务。去年9月,我们会同区人武部、区妇联、区民政局、区计生局等部门,带领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来到驻区部队临汾旅,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向部队赠送了《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指南》等法律书籍100套,发放各类政策法律资料500份,还针对部队官兵涉法问题比较集中的事项,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堂《婚姻法》知识讲座。讲座之后,现场解答了官兵各类涉法咨询41件。
(二)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倾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军人军属的涉法问题和纠纷不断增多,涉及婚姻家庭、赡养扶养、房产、继承和优抚优待等多方面,我们从巩固国防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司法行政系统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倾心倾力做好军人军属维权工作。一是发挥人民调解功能,让涉军权益纠纷温情化解。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涉法问题往往是发生在官兵家庭中的多,发生在官兵本人身上的少,但发生在军人家庭中的纠纷如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同样会影响军人的安心服役。运用调解的方式往往既能解决了纠纷,又保护了家庭关系,将纠决解决在萌芽状态,既避免了严重侵权事件的发生,也避免了军人军属的诉讼之苦。今年3月,驻区某部队军官李某向xx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李某弟弟因病去世后,其父母与弟媳因房屋拆迁款的分配闹起了矛盾。父母认为,儿子死了,媳妇就成了“外人”,而且儿子生前住的房子是老两口花钱盖的,房屋补偿款应当归他们。而媳妇认为老两口在丈夫活着的时候就和他们分了户,房子就落在了丈夫的名下,这钱按照拆迁政策的规定应当归自己,双方都要李某为自己主持公道,李某的正常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只好请xx法律援助工作站调解该纠纷。法援工作站同志先后约见和上门做工作三、四次,通过讲法律、讲道德,进行教育、说服和协调,最终化解了该纠纷,双方达成了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协议。今年2月,八卦洲鱼苗厂与原退休党委书记,志愿军退伍老战士裴某因企业改制,签订工龄一次性买断协议事宜发生了纠纷,该镇法援工作站同志得知后,主动介入调解,向裴某宣传、讲解政策,最后说服了裴某从大局出发,和单位签定了协议,化解了纠纷。去年以来,全区各级法律援助工作站共接待咨询10余起,调处类似涉军纠纷3件,件件都能圆满解决,调解成功率达100%。二是发挥诉讼代理功能,为军人军属撑起依法维权的“保护伞”。去年11月份,我区一女青年陈某来到燕子矶街道法律服务所,要聘请一位法律工作者做代理人,办理与丈夫钱某的离婚事宜。该所顾主任了解到钱某是驻区部队空军5库的现役军人,双方婚前感情基础就不是很牢固,女方认为男方感情不专一,婚后常为琐事发生矛盾。陈某还曾写了一万字的材料寄往南京军分区和钱某单位反映他的情况,给钱某在单位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法援工作站顾东斌主任非常慎重,在详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多次主动来到男方所在部队的政治部门,向有关领导通报此事,请求军地携手做夫妻双方的思想工作。在征得部队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在男女双方都坚决要求离婚的前提下,为双方制作了一份合情合理的财产分割协议,并配合男女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慎重稳妥的处理了此事,维护了各方的声誉,得到当事人双方和部队领导的感谢。三是发挥公证证明功能,努力为退役军人解除后顾之忧。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关系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双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目前采取的向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由其自谋职业也是拓宽安置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充分保障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去年10月以来,我区公证处严格相关政策,按照宁政发(2002)155号《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1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应退伍军人申请,在自愿的基础上,及时为10余名退役士兵与安置企业华隆公司办理了自谋职业协议公证,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安置退伍军人有序、依法进行。我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履行法律拥军职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法律拥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工作,需要军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针对我区区情,如何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做好法律拥军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围绕提高“两力”、牢固树立一个中心意识,围绕提高双拥绩效、在“三个转变”上动脑筋,围绕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从四个方面做实事。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用为双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双拥领域,做实、做好这一文明工程、保障工程。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把双拥工作由过去的季节性转变到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做到常思、常议、常抓,二是要把双拥工作由过去的重形式转变到重实效,要抓住军民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实在在地做事、服务。三是由部门独立开展拥军转变为多部门联合开展共建。要主动联系双拥共建成员单位,整合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将双拥工作效能增强、放大。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宣传、打基础,发挥法制宣传优势,通过广泛宣传三法一律,营造良好的拥军氛围;二是抓服务、求质量,充分履行法律服务、人民调解职能,认真处理好每件涉军案件、纠纷;三是抓活动、带全局,以点带面,打造全面拥军的良好局面;四是抓调研、善探索,积极寻求新途径、新办法,促进我区法律拥军再上新台阶。····· xx区司法局·····200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