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第一篇: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1-7-14信息来源:《常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环境、市场制约愈加突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面临新的问题。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溧阳市依托资源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科学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进,全市高效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模化初步形成。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原则,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高效农业发展格局。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6.91万亩。各类高效农业在建总面积发展到44.04万亩,其中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发展到15万亩,万元以上的发展到4万亩。高效农业板块不断增多,一批上水平、上规模的典型不断涌现,上半年新建千亩以上园区15个,千亩以上园区总量达100个,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对促进农业内部增收的贡献份额达到60%。

2.产业化不断提高。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发展项目农业,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去年以来组织申报农业开发建设和农业科技项目100多项,争取配套支持6000余万元,全市农业吸引“三资”投入14亿元,新增丘陵山区农业综合面积2万余亩。6家企业被列入常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总量已达135家,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的比例提升至33%。

3.标准化深入实施。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采取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思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市新申报省、常州市地方标准15个,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已涵盖全市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出台九大专项整治方案。制订了226个农产品标准和105个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72万亩,建立各级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107个,建立茶叶、“双低”油菜、板栗、白芹等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绿色及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23%。

4.品牌化日益凸现。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知名度,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的品牌农产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及有机食品认证达256只,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名优新品覆盖率不断提高,3只农产品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56

只农产品获常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上半年又申报常州市以上名优(名牌)农产品21只。天目湖品牌价值潜力不断提升,以天目湖品牌为主体的系列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产值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

5.科技化加快推进。注重科技兴农,搞好示范带动,名、特、优、新品种和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推广进一步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转移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加大,信息化服务手段不断拓展,农业科技入户全面推进,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0%以上,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8%,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58.9%

6.多元化得到拓展。在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中,依托丘陵山区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建立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机制,有机整合山水农林、特色产业、土特产品、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农业旅游资源,引入市场机制,打造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实现观光农业与传统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提高了农业效益,丰富了农业内涵。截止目前,全市已创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建立旅游农庄50余家,有9个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被列入大旅游线路。

二、问题和建议

受资源禀赋、农民素质、发展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溧阳市高效农业建设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规模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土地流转、集中过程中的调整转移成本提高、矛盾增多,发展的利益驱动力减弱。除部分镇、少数农业园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外,农业生产还存在着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情况,产业基地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外,规模养殖的环保约束增强,进入门槛抬高。

2.产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农业企业规模小而散,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初级产品多,农民从产业化环节增收的份额还不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3.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几年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力还不大,凝合力还不够,整体推进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和监管机制尚不够完善,质量安全形势还不容乐观。

4.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善。农资经营网点多、规模小,日常监管存在难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高效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农民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还不强,整体素质与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5.高效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农业生产可供抵押资产少,还款周期长,融资难度大,而设施建设、规模种养需要的资金量大,投资需求难以满足。农业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用地、用电、税收制度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与发展高效农业不相协调的方面,政策扶持措施缺乏系统性,操作落实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发展规划。进一步宣传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高效农业变为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积极研究发展高效农业的新机制,探索新路子,用发展现代工业的理念来发展高效农业。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加大考核力度,把高效农业发展与乡镇部门综合考核挂钩,推动快速发展。要依托溧阳市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按照“凸显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安全效益”的思路,高度重视抓好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并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相衔接,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切实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对违反规划搞重复建设、破坏高效农业设施严重的要依法查处。

2.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大,对投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加上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决定了农业将长期处于弱质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一要吸引资金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向农业倾斜力度,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为“三资”开发高效规模农业制订项目资金扶持措施,加快重点产业园区规模化步伐,逐步形成高效农业集群。同时要精心组织农业项目申报工作,加大上争资金力度,提高项目建设成效。二要加强信贷支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农贷但保中心运作机制,依法拓宽农村贷款担保机构的筹资渠道。积极探索农业设施保险、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相关扶持政策,简化抵押担保程序,拓宽信贷支农渠道,化解农业项目投资资金不足矛盾。要重视研究对高效农业发展的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保险覆盖面,增强高效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要落实扶持措施。合理确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用水、用电价格和规费减免政策等内容,在税赋上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切实加强涉农经营性服务项目的收费管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地的支持。

3.完善经营机制,加快产业发展。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重视研究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确保农民土地收益的前提下,鼓励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土地集聚,推动本地农民积极参与高效农业建设。对大面积流转农户承包土地实施规模开发的,给予一定的流转补贴,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组织程度,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支持发展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为高效农业发展增添活力。继续健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促进其做强做大,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在提高农产品初级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

值。

4.突出产销衔接,积极开拓市场。优质农产品能否顺利进入流通领域直接关系到它的价值实现与否,因此,拓宽流通渠道是建设高效农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着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订单生产,实行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扩大销售渠道,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保障。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强与大中城市的大卖场、超市、配送中心的对接,开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储运配送,全方位、多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积极发展网络交易,拓宽农产品市场领域。要坚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不动摇,高度重视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品牌的开发与保护,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进一步搞好农产品品牌营销活动,鼓励和帮助农户和企业宣传、推广、打响特色品牌,提高品牌效益。围绕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面质量监控。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管理机制,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效益。加快农业标准的组织实施,大力推广通俗易懂、简易易学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5.推进科技兴农,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应用、推广,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种养技能、加工技术、营销技巧,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生产农业加快向商品农业转化。要进一步加强市镇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新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试点,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优质的服务减轻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溧阳市人大工作研究会课题组(赵忠保、张跃庆、张建庚、王剑锋)

第二篇: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崇明县统计局2011-06-16

崇明地处上海远郊,是上海农业土地资源最多、分布最集中、农业生态环境优佳的地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崇明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52.8亿元,比上年增4.4%,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8.4%。其中:全年粮食总产在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

5.9%的情况下实现325786吨,比上年减4.5%,单季稻总产为200557吨,比上年减2.9%,油菜籽实现总产5987吨,比上年减26.6%,蔬菜总产达到953825吨,比上年增0.8%,种植业产值增6.6%;林业中水果产量148847吨,比上年减22.7%,当年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比上年减48.6%,林业产值减27.1%;畜牧业中生猪出栏273058头,比上年减

6.2%,白山羊出栏244745头,比上年增1.5%,家禽出栏429万羽,比上年减1.4%,鲜蛋产量9863吨,比上年下降14.0%,鲜奶产量19081吨,比上年增16.9%,牧业产值增

2.2%;海水产品和内陆水域水产品总量达63150吨,比上年减8.9%,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不断更新,河蟹养殖面积920000亩,其中岛外河蟹面积840000亩,成蟹产量9632吨,比上年减1.4%,渔业产值增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2.0%。

(二)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资生产价格变动平稳2010年粮食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小麦收购价格比上年增13.3%;油菜籽收购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0.0%;粳谷收购价格比上年增29.9%;蔬菜价格较上年有所上升,特别是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特色蔬菜价格升幅明显,全年蔬菜平均价格1579元/吨,比上年增3.4%;林业生产中柑桔价格比上年减29.7%;生猪生产价格基本持平;禽蛋价格增19.5%;牛奶价格今年比上年增2.0%;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名特优水产品价格上扬较快;主要农资生产价格有所下降,主要农药品种价格比较平稳;商品有机肥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膜价格较上年略有下降。

(三)特色种养标准化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已经建成设施良田30万亩,设施菜地4.5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0吨,使用面积达到4.5万亩次,商品有机肥3.8万吨。推广水稻机秧面积12万亩。完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林建设任务3500亩、公益林基础设施9500亩及5000亩低效林改造项目。完成四旁林植树47.8万多株,庭院绿化植树62.6万株。另外还实施了《设施葡萄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崇明

白山羊的保护技术应用》等8项市级科技兴农攻关的推广项目。启动了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崇明特色蔬菜(金瓜、薯芋类、白扁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四)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县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现有8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粮食类267个、果蔬类262个、水产类178个,其他类140个(畜牧52个、花卉苗木16个、农机服务18个、农家乐54个),种植面积达到31.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6万亩,带动农户高达73555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25.1%。

(五)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呈现活力近年来,前卫村、瀛东村、绿港村等农家乐式农业旅游发展迅速。2010年,我县农业旅游共接待游客达82.9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5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8%和115.9%。崇启大桥即将开通,届时沪崇苏大通道将全线贯通,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必将成为崇明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崇明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机遇

(一)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我县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粮食补贴资金管理,调整完善种粮直补、农业保险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补贴、市级农业园区贴息等政策,加大对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生产量大的专业合作社政策倾斜力度。2010年,全县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3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县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2010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看,农业生产投入资金为91775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3%,比上年增长56.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92588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7%,比上年减少11.9%;改善民生方面投入资金48936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21.0%,比上年增长2.4%。

(三)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积极开展。近年来,我县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10年末,全县有培育科技示范乡镇、示范基地34个,科技示范户1237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近年来,全县共完成了1600名涉及粮食、蔬菜、水产、畜牧、果树等五大专业十个专题的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40名涉及稻蟹共生、成蟹养殖、小南瓜种植、草莓种植、林地鸡养殖、大棚蔬菜等六个特色专业实用技术培训;14703人次安全生产科普及引导

性培训;200名培训任务转移农民培训;62名蔬菜园艺工职业技能培训;1564名骨干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335名县、镇、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技能培训;635名千村万户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和2000名村民的农村环保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010年,我县制定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善农药使用联户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到目前为止,全县有4只农产品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7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3只农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 只农产品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散养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集中免疫工作,加强了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做到了从源头上防控疫情的发生。

(五)农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种植绿肥农业补贴的力度,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绿肥种植12.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2.4万吨,测土配方肥6800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5吨左右,另外还实施油菜、二麦等三夏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也有突破,制定出台规模化畜牧场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建造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场内人工湿地等。

新的挑战

(一)外来涉农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从业技能较差。目前,在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外来从业人员近万人,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生产,其中有从业技能的不足20%。这支外来经营队伍综合技术素质偏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外来承包户流动性较强,短期行为突出,对土地采取掠夺性经营,易使土地质量迅速下降;二是外来承包户对农产品安全意识不高,不太愿意接受农技部门的指导,往往自行采购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给农产品食用安全带来隐患。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我县十分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尚需解决的诸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力度偏低,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崇明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75万亩,总人口有70.4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目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发

展项目、缺少可行性论证,从而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修建路、桥)与上海“新农村建设”中“三个”集中理念大相径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需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仍不够健全,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善。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数量庞大,管理、指导、服务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而目前仅依靠县农委一个部门管理,乡镇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另据有关部门反映,有20%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工商注册后,没有实质性运作。二是经营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自我积累能力差,整体实力弱,上规模、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多,无法有效组织生产经营和规避风险,弱化了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合作社社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差。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农产品产业规模化程度看,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较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畜禽、蔬菜、水果等产品规模化水平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难以满足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无公害行动计划,坚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监管体系建设,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特殊阶段,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正处于发展初期,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化肥、农药用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三、崇明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抓住上海后世博效应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以做精、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实施《上海推进农业“三个高水平”发展纲要及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结合崇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带动作用,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化程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农产品认证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推进设施粮田与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场与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全面启动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提升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制定重点农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种养结合和农作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水稻、绿叶蔬菜、西甜瓜、河蟹四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本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国家与社会组织并存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功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共同发展长效机制。以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县项目”,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切实做到农业科技入户。

(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加强技能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农民培训的基本思路。依托历年培训基础,努力实现“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二是要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丰产示范基地、蔬菜供应基地为重点,把创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干部轮训、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新生农民培训作

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县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努力探索有崇明特色的农民培训长效管理机制。

(五)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崇明明天增色添彩抢抓后世博机遇,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集聚提升一批农业旅游、农家乐精品接待点,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休闲环境,实现“农村让城市更精彩”。一是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和规范管理,提升我县现有农业旅游景点档次。二是积极整合现有景点资源,促进全县农业旅游景点连线成片,形成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三是利用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对崇明农业生态旅游带来的契机,积极开展好农业旅游新节庆活动,积极参与上海主题体验线路导引设计,将若干重要农业旅游景点纳入其中,发挥后世博品牌效应,促进重点景点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居为了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规格实施,全力打造长三角森林生态旅游第一站,发展现代高效旅游观光设施农业,我居借助于镇党委、镇政府在我居搭建的平台,主要做了这样几点服务,在此,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个回报。

一、搞好土地流转服务。我居农业户 531户,农业人口 1284人,土地总面积3115亩,其中耕地面积2880亩,我们在位于江界河南,富康路两侧共流转土地面积400亩,涉及农户46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金1000元。针对农民土地流出后,劳动力何去何从,我居一是通过劳务输出,动员一些有能力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过动员已输出劳动力110人;二是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动员一些劳力到就近企业打工,已输出劳力350人;三是无能力外出或不愿外出打工的我居主动与招引来的老板衍接,按排他们就近打工,这样使土地流出的农民失地不失业,有事做;同时让这些劳力在自家门口就可打工,在眼前就可学到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我们通过算帐对比。如:四组金元存家原有土地面积18.4亩流出,流转金得18400元,加上夫妇外出打工可收入30000元,合计可收入48400元。

二、搞好“三通”服务。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共投入资金500万元,一是修建了道路长400米,确保园区内机械作业、农副产品运输车辆、旅游观光游客能进能出,出入方便,畅通无阻;二是修筑沟渠长400米,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三是拉建线路长450米,确保用电需求;四是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周边环境,提升品味,营造绿化带长1000米。

三、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产前基础设施到位和市场预测服务;二是产中技术上门服务,作为园区在我居,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为招引老板负责,我们将会根据老板需要主动邀请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随时上门服务。三是产后销售服务。我们将根据园区行业发展需求,一是利用我居自身农民经纪人,提供信息;二是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开办网站,制作网页,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将信息进行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老板,让他们有求必应,确保老板招得来,留得住,让老板在我们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以上回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11月开始,省在全国率先给

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从而使其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各市县也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入其中,包括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省1301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4790个,占到全国总数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入社社员19.6万人,社员出资总额达14.56亿元;合作社带动农户90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7%。就其涉及领域来看,种植业占38%,养殖业占43%,农产品加工占3%,农资购销、技术支持、仓储运输等服务类占12%,其他如沼气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占4%。

据统计,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38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多721.3元,高出20%。其中有140个合作社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合作社进行了商标注册,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省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起步时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合作转变,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省农民正是通过合作社实现了联合,提高了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种植马铃薯1520亩,每户种植面积达20亩,由于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量达380万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而且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全乡43700亩耕地,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了11700亩,占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3.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品牌、科技、质量和服务等的综合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是简单的生产合作,而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不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同时,还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较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破解国外“绿色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据了解,省沁源县林峰小杂粮合作社利用莜麦、荞麦、豆类、黄花菜等土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的品牌效应,生产销售10余种小杂粮,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4.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吸引了一批各行业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的加入,发挥其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的优势,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地避免了会员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分业,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保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资、种苗,统一销售农产品,并向社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避免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交易成本。大部分合作社在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基础上,实行“二次返利”——即年终可分配盈余的60%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使社员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合作社通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开发市场,按订单组织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社员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社员增收明显。

三、省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1.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省农业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少数合作社成功地建立了自身的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但是整个省农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化程度很低,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扶持,以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当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和农村信用社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存贷比例、备付率等指标的限制和资金实

力不够宽裕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项目和产业的贷款不能迅速、足额发放到位。同时,部分合作社成员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不良信用记录,不具备评级授信条件,难以继续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

3.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第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有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现实中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创新能力。第二,专业合作社需要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组织中缺乏这种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第三,专业合作社社员科技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低,影响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四、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由于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扶持部分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范;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二是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太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贬低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如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复合的经营体制、加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等,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二)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增加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数量,把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对象,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民的思想,增加扶持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开展联合授信,专门为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解决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

3.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打开农产品市场,助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基本素质。鼓励合作社人员主动学习,主动向专家咨询,提高社员专业生产技术。

2.培养一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财会人员,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由各级农经系统组织培训,开展生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学习,形成一支优秀的合作社人才队伍。3.充分利用当前“村官”的人才优势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五篇:关于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滨海县位于盐城市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全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2005年,该县共建成种植业特色村40个,新发展大户近200户,建成畜禽水产专业村27个,发展大户100多户。仅今年1-3月份,全县就新增蔬菜大棚3万多个,新增面积达2万多亩;培植高效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大户30多户,新增生猪2万头、家禽100万只。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舆论宣传,营造高效农业发展氛围。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先导。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该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行动。一是会议宣传。该县多次召开由各乡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对全县如何发展高效农业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先后召开了“312”设施栽培、林业产业推进、高效畜禽规模养殖等动员大会,对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双百工程”进行具体部署。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层层召开会议,层层宣传发动,许多乡镇还组织乡村干部和大户到淮安、寿光等地参观学习。二是媒体宣传。该县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上,开辟发展高效农业的专题和专栏;在街头、路口等醒目地方,悬挂发展高效农业宣传横幅和标语,在全县上下营造发展高效农业的浓烈氛围。三是入户宣传。该县农业局、林牧渔业局专门编写了《滨海县设施农业应用手册》、《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要点》等小册子10多万份,宣传单30多万张,分发给广大农民;同时登门入户,采取与群众算账对比、现场说教等方法,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

2、加大政策扶持,健全高效农业投入机制。发展高效农业产出多,效益高,但一次性投资也相对较大。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该县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健全高效农业投入机制,保障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一是财政支持。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该县筹集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高效农业的扶持奖励,对新增连片设施栽培面积达300亩以上的,纳入2006重点扶持项目,给予一次性以奖代补。对农户新建标准大棚的,当年“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全部减免。新建猪舍、禽舍的,只要饲养家禽达1000只以上或生猪100头以上的,每幢补助2000元。二是贷款支持。该县明确要求县、乡各金融部门按照“上引下贷”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研究落实对高效农业发展的专项贷款,重点用于发展蔬菜大棚,发展高效规模养殖。县信用合作联社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凡新上蔬菜大棚的,钢架大棚每亩贷款3000元、竹木大棚每亩贷款1000元,并从县专项经费中,拿出资金贴息50。三是部门支持。为缓解资金压力,该县要求所有县直部门都要挂钩帮扶一个村,并出资3-5万元,统一解交到县“312”设施栽培工程指挥部专户,专门用于挂钩帮扶乡镇、村组设施栽培示范区的建设。

3、实施科技带动,夯实高效农业发展基础。该县始终重视发挥农业科技在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支撑。一是选准优良品种。种植业上,重点推广金棚一号蕃茄、苏椒5号、暑宝西瓜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的新品种,并力求达到早、中、晚品种科学搭配,稀特并举,努力提升设施农业的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林牧渔业上,大力推广三五杨、三元猪、波尔羊、异育银鲫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名优品种,提高名优品种比例,全县林牧渔业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二是推广高效模式。为提高广大农户在设施栽培上的效益,该县重点解决“秋延后、春提早、伏补缺”等难题,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搞好轮作换茬,大力推广多茬次种植和高效立体种植新模式,加强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杜绝有害农药进入生产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设施栽培的品质和效益。三是加大技术服务。为提高广大农户在设施栽培的效益,该县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多层覆盖保温、嫁接换根育苗等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使广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内外市场标准。林牧渔业方面,大力推广林下生态养鸡、高架养羊、黄颡鱼混养等高效养殖技术,全县新增生态养殖畜禽20万只,池塘套养黄颡鱼1万亩。

4、坚持市场导向,拓宽高效农业发展空间。该县发展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他们认为没有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扩大规模占市场。规模化生产是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该县始终把培植规模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先后实施了“50万亩优质稻米”、“80万亩双低油菜”、“优质畜禽规模养殖”等工程,全县现有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20个,种植面积达35万亩,300亩以上的高效设施栽培基地15个;年饲养量在2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4个,

下载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溧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滨海县位于盐城市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全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2005年......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杨茂君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

    家乡农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家乡农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32班 一、区位概述: 该地处于广西中部,地势较低,地形多为山地。属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四季......

    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思考

    农贸市场是社会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水平乃至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几年来,新丰镇各类农贸市场在创建省、市级文明卫生镇村等......

    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花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县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永善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永善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高原农特产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缩小......

    精确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发展精确农业的几点思考

    精确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发展精确农业的几点思考一、精确农业的定义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简记PA)是大约十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

    对农业开发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查思考(推荐)

    对农业开发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查思考徐 乃 生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扶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仅2009年就投入1.64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现代高效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