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官反腐录读后感想
尊敬的党支部:
《高官反腐录》再次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高官反腐录》一书是罗昌平所能搜集到的包括起诉书、判决书等权威司法材料,以及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发布的官方消息的总集成。如《高官反腐录》作者所说:“这是一份沉重的报告,它汇集了23年(1987—2010年)来120名省部级高官的腐败样本。”
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感到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严重问题,从报刊杂志上查到当前县市级一把手腐败案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的程度,卖官粥爵、包养情妇等比比皆是,这些本来是历史的遗物,居然让这千年沉渣泛起、死灰复燃,这不仅是我们党的耻辱,我们国家的耻辱,更是一个值得人们乃至整个社会都必应该深思的严峻问题。可以这样说,当官者不为百姓谋利益,不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历史的罪人,贪赃枉法就是罪上加罪,遭历史唾弃。我想,为官者,就必须做到:树立为民思想,做事公平、公正、公开,工作尽心、尽职、尽责。这样才能不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为官者,还须把握三点:一要端正思想,要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公后私,决不为损公肥私的事;二要言行一致,做到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三要警示自我,要把自己置身在各种案例的背景中,反思自我,剖析自我,真正认清我在那种条件下能怎么样,能做什么,真正认清当官为什么、在职干什么、离职留什么。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理清自身位置,找准工作定位。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社会,其中有声、有色、有利、有欲、有美、有丑、有玩、有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各种诱惑随时都有可能不期而遇,作为党员也好,领导干部也好,公务员也好,企业家也好,都必须加强自律意识,加强风险意识,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堕入深渊,酿成终身遗憾,成为历史的罪人。有人把权力的自我约束总结为“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八个字,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为官者、当权者必须以王怀忠、李真、成克杰、胡长清、幕绥新之流为警示,不断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勉,才会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到考验,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得好、用得正,才能为我国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巨大的贡献。我们也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党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9
第二篇:观看《高官反腐录》心得体会
尊敬的党支部: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学习《高官反腐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高官反腐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学习《高官反腐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学习完《高官反腐录》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高官反腐录》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党员干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王怀忠之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永葆公仆本色
通过此次学习《高官反腐录》的警示教育,使我深刻领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否则悔之晚矣。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才能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
此次警示教育是我们机关第五支部过的一次组织生活,也给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敲响了警钟,通过学习,触动很大,虽然自己是教务处的一个小职员,但位卑不忘忧国,在对待自身的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和疏忽大意,自觉地做到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从而达到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满意。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9
第三篇:读高官反腐录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现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腐败的景况也越来越严重。看完《高官反腐录》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反腐行动刻不容缓。《高官反腐录》一书是罗昌平所能搜集到的包括起诉书、判决书等权威司法材料,以及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发布的官方消息的总集成。如《高官反腐录》作者所说:“这是一份沉重的报告,它汇集了23年(1987—2010年)来120名省部级高官的腐败样本。”
反腐倡廉,由古至今都是一个热门话。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沬。”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就是谦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腐败现象呢?这是一个值得深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遏制官员腐败现象的根本。腐败现象是权力的异化。
存在腐败现象有制度漏洞的原因,有法律漏洞的原因,有法治不严的原因,有监督不力的原因,有腐蚀诱惑的原因,有掌权者贪婪、用权不公、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原因,有行贿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原因。
在当代世界,清廉不仅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表现,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据透明国际估算,世界上每年行贿受贿的金额高达四千亿美元。而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好坏,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声誉如何,直接关系到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说,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尤为及时,尤为必要。要消灭腐败现象绝不是靠加强个人修养所能够解决的,关键要靠制度。我们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制定 有针对性的独立监督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二是加大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加强政府部门和官员经费监管的力度和透明度,公共部门所有档案都对公众开放。三是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监督的制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四是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工作,加大惩治腐败力度,进一步发挥治本功能;五是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六是汲取其他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
全民反腐,势在必行。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9
第四篇: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
马可·奥勒留的著名代表作《沉思录》具有极其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通过对《沉思录》道德修养思想的分析,可以充分挖掘出其对当代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现代价值,以期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1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确定。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试举一例:“没有一个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对那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发生于另一个人,或是因为他没看到他们的发生,或是因为他表现一种伟大的精神而使他坚持坚定和不受伤害。那么无知和欺瞒竟然压倒智慧就是一种羞愧。”如此佶屈聱牙,让人怀疑《沉思录》何以作为经典流传千年。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
佛说涅磐,上帝说你能够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样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貌,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经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沉思录》是一部感伤的著作,感伤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个无法过自我梦想生活的灵魂。尽管奥勒留以高贵的姿态来描述心中的哲学,以永恒的道德与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终究不能完全纳入理性的轨道。奥勒留站在罗马帝国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纵马扬鞭抚平四海,也无法挽回日落的结局。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坚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应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斯人已逝,沉思仍将继续。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可是是浮生一梦罢了。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2
《沉思录》是罗马国王马可·奥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学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王,这本书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和心血写成的。仅仅两个月,我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我觉得,我并没有读完它,也没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来品味这书中的道理,他不仅是一本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导。
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过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读。”由此可见,这是一本永不过时的书,也是一本经典的书,翻开它,没有繁华的文字,只是一句句刻骨铭心的话语,仿佛书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声。
“愤怒就是灵魂在摧残自身。”这是书中的`一句话,读到这儿,我就在想,可不是吗?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儿而生气,伤心又伤人,值得吗?于是,我又想起了一首小诗“笑”,是啊,很简单的道理,用笑去面对人生,即使愤怒,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想到这,我就决定以后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面对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领悟到了哲理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但是它却摸不着,也看不见,其实,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处处充满着哲理吗?因此,这本书对我受益匪浅。生活不就是这样简单又复杂吗?乐观对待他的人,生命就是快乐而简单的,悲观对待他的人,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如果你快乐的去对待人生,对待生活,他就是完美的。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3
重温《沉思录》,如涓涓清泉从古罗马哲人深幽而宁静的山谷,流入我干涸的心田,我听到马可奥勒留那振聋发聩的沉思,那关于生命深刻而彻底的认知穿越时空,我看见爱比克泰德站在神庙之巅,那睿智而圣灵的目光祛除黑暗。
我感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美丽和光辉,理性的庄严与完美,宽容的境界和高尚,心神的.宁静与淡然。
时刻与哲人相伴,让自己的心境趋于自然和完美,客服欲望的诱惑,和一切邪恶的杂念,不随意冲动,但也不能丧失生活的激情与斗志,坚定意念,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相信我是一块翡翠,我要始终保持我的颜色随时准备迎接任何命运的打击,站稳脚跟,不要他人搀扶
保持一颗宽容之心,即使对待恶毒的人,不要轻易发怒,但也不能失去原则
面容要听从心灵的支配,不阿谀奉承,也不恶意攻击,真诚的赞美和恰当的提醒
对自然持敬畏之心,不狂妄自大,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和自然的恩惠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合乎自然与人性,所思利人,所行利人
对生活持一颗激情之心,不消极,不沮丧,不对他人泼冷水,让别人和自己在一起时如沐春风。
坚定信念,树立理想,但要切记行动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无章
珍惜时间,切记空话不做无意义的事或与自己信念相抵触的行或言,珍惜友情,学会感恩,以博爱之心处事,已严谨之心做人
不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今天,在于此刻,我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过去和将来都是虚无的,拥有的只是你的此刻,失去的也是你正在拥有的,我只希望,更加清楚和精彩的活着,不受世俗的羁绊和心灵的束缚。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4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能够经过双眼看世界,可是有个死角就是自我,所以看清自我、与自我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我,与自我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我,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我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忙人们去过更加完美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我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我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我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异常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期望别人指导的,不仅仅要使行为高贵,并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5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正所谓知足常乐,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奥勒留说,“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时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感受三:换位思考,学会谅解。《沉思录》强调,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所以,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我们待人处事还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沉思录》中关于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因为简单所以欢乐。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
第五篇:感想读后
笔墨情深
——观昌黎县“五一”书画笔会有感
2014-5-12 丹青吐翠,翰墨飘香,碣石山畔,春风荡漾。
今年“五一”期间,由昌黎县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书画笔会在昌黎电大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汇集昌黎县书画界精英,规模之大,氛围之浓,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大家观赏作品,品味艺术,相互交流,共叙友情。初次观展,感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画,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书画可以感发人心,陶冶情操。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居功甚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涌进展室,一股墨香便扑鼻而来,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只见展室里一幅幅书画作品布置得琳琅满目,几十位来自昌黎各界的书画爱好者们屏息凝声,视线跟随着大师手中的笔在宣纸上游移,看大师潇潇洒洒用墨,挥挥点点着彩,艺术大师们的构思、布局以及精雕细琢跃然纸上。有龙飞凤舞、潇洒飘逸的草书行书,有端庄疑重的楷书,有清晰秀丽的蝇头小楷,笔笔生辉;还有那一幅幅的山水景观、花鸟树木、梅兰竹菊,栩栩如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道是“梨花渐欲迷人眼”。前来参观的人徜徉于展室中,或驻足欣赏,或请教学习,或忙于影像留存。在我看来,这种现场观摩较之于单纯欣赏一幅作品似乎更能让人有所感悟。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讲到:“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具生活气息最有特色的。它也许可以是淡淡的水,却可以升华成美丽的甚至是一滴露水,平中见奇。看起来
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和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从这些老师们大局观的构思、审慎的笔墨中,我可以感知看出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这种激情与灵感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体验,追求生活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的真实。每一幅字画无不是这些大师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内在情感的外在表达。这些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之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有幸因此次笔会结识了一些书画界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寿登八十八岁高龄的申玉德前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众多书画爱好者的求教,悉数指点,不吝赐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敬仰。
在书画笔会上偶得“国栋书画培训学校”主办的《昌黎书画报》,更让我感受到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从报中领略到昌黎众多书画人的风采,深受鼓舞。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因为自己不懂书法绘画,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唯有学习他们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的人生境界,“心向往之”。
本文不当之处,承蒙修改,深表谢意!
拜读,学习,点赞,拍手叫好!
非常高兴王校长能应邀投稿,如此佳作,书画报之极品也,通篇给人惠风和畅、余音缭绕的感觉。像您欣赏书画一样,我只能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欣赏学习您的佳作,如您不嫌,诚恳拜师学艺。
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共同关注书画报的发展,让昌黎的这份文化星星之火不息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