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时间:2019-05-14 04: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一、单选(四号字体)

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作者是(马克思)

2、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文章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3、“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引用的那一位法国作家的话(布封)

4、<<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发表于(1843年)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为(巴黎手稿)

7、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已经同那一个政治团体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

9、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完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法年鉴)

1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1、从理念世界中寻找美的哲学是(黑格尔)

1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

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实践)

14、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是(阐明了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5、马克思把于人的联系和被改造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

16、马克思在美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

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18、马克思提出人类劳动能够按照什么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

19、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使什么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力量)20、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马克思)

2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见于与马克思的那一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

23、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4、提出“艺术表现感性事物的真理”的是(黑格尔)

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几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3个)

26、<<神圣家族>>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7、<<神圣家族>>发表于(1845年2月)

28、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是下列那一位作家的著作(欧仁.苏)

29、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主人公是(鲁道夫)

30、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开始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之后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论战性著作是(<<神圣家族>>)

第二篇:2010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答案.

2010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1844年)

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黑格尔)

3、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命题时(‚劳动创造了美‛)

4、《神圣家族》主要评论的作品是(《巴黎的秘密》)

5、关于阶级社会意识发展的复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6、《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批判的对象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派别)

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历史文物主义)

8、希腊神话表现的是(希腊人的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9、从《致斐迪南拉萨尔》可知,马克思主张的文学批评态度是(纯批判的态度)

10、恩格斯认为小说《旧人和新人》的主要问题在于(人物缺乏个性)

11、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论述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

12、恩格斯的《致保尔 恩斯特》阐述的问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研究文学现象)

13、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写于‚十月革命‛之后,此处所说的‚十月革命‛发生于 1905年

14、列宁明确提出‚自由的报刊‛和‚自由的写作‛概念的文章是(《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15、关于列宁论托尔斯泰的系列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辩证唯物论分析了托尔斯泰的作品和学说)

16、托尔斯泰主义的历史终点以及托尔斯泰学说的整个时代的终点是(1905年)

17、‚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这种说法的提出者是(列宁)

18、毛泽东指出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人类的社会生活)

19、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列宁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

20、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是(修正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21、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美的规律‛是指(A、造型的规律 B、造型美的规律 E、‚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综合统一)

22、下列著作中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是(A、《神圣家族》 C、《德意志意识形态不》)

23、卡尔格律恩评价歌德的态度是(B、从抽象的人的观念出发C、把格的的一切庸人习气颂扬为人的东西 D、把作为法兰克福人和官史的歌德变成了‚真正的人‛

E、对歌德一切伟大的和天才的东西避而不谈)

24、关于文艺的变化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C、文艺的变革不能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

25、恩斯特把对德国小市民阶层的看法硬加在挪威小市民阶层的身上,恩斯特用来反驳他的具体事实是(B、挪威在1814年颁布了一个当时最民主的宪法C、挪威在19世纪末期出现了只有俄国可以媲美的文学繁荣)

26、列宁阐述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真正自由的写作的角度是(A、写作动机 C、服务对象D、思想内容)

27、列宁认为托尔斯泰主义形成的原因有(A、托尔斯泰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C、东方的和亚洲的‚ 历史传统 ‛ D、托尔斯泰个人对基督教的笃信E、革命低潮时期‚ 不抵抗主义 ‛哲学风行的社会影响)

28、列宁认为高尔基产生病态心理和不健康情绪的原因有(B、资产阶级的包围D、缺乏政治经验E、脱离工人 农民和战士的革命斗争生活)

29、在谈到文艺工作者的学习问题时,毛泽东主张应(A、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B、学习社会)

30、一部文艺作品所表现出的民族形式包括(A、民族的风俗习惯B、民族的思想感情 C、民族的人物性格D、民族的语言E、民族的表现手法)

三填空题

31、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的美学观。

32、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33、恩格斯批评倍克歌颂胆怯的小市民的鄙俗风气,并不歌颂倔强的 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

34、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35、‚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

36、恩格斯夸赞哈克奈斯在小说《城市姑娘》中表现出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37、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把写作事业比作齿轮和(螺丝钉),以此来说明写作事业和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关系。

38、列宁指出:‚在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

39、毛泽东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40、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批判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推陈出新)‛的方针。

四、判断题。

41、歌德身上的两重性是由他的个性造成的。(X)

理由:德国社会历史结构的两重性决定了歌德作品的思想结构的同构型,作家的个性是次要原因。

42、济金根的悲剧是策略失误造成的,如果他打起反对皇权和公开向诸侯开战的旗帜,悲剧就不会发生了。(X)

理由:这是拉萨尔的观点。马克思认为济金根的覆灭是因为他作为骑士和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

43、《城市姑娘》的环境不够典型,是因为作品写了伦敦东头工人的消极面。X

理由:在恩格斯看来,《城市姑娘》环境的不够典型,不在于哈克奈斯写了伦敦东头工人的消极面,而在没有通过伦敦东头写出19世纪80年代无产阶级斗争的真实状况来。

44、阶级社会中不存在‚整体的‛‚统一的民族文化‛。√

理由:由于民族内部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不同,必然使民族分化一分为二,形成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占统治地位的地主、神父、资产阶级的文化,和体现被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文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5、简析‚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

(1)‚种的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外部形态;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外在的肉体需要。(2)‚内在的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内部联系,表现为和客体的内在规律性;从主体方面讲,指认的内在的高级精神需要,表现为和主体的内在目的性。

46.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这个命题是对现实主义艺术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主要表现为:(1)严格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严格地按现实的本来面貌再现现实。(2)正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描写届时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3)情节生动丰富、人物塑造有个性、语言有表现力。

47、简述典型环境的内

1)‚典型环境‛指典型人物生活于其中并能反映出特定时代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环境。

(2)它要求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实反映本质,以个别反应一般,是时代环境的缩影和具体化。

48、什么是‚自由的写作‛?

列宁提出的‚自由的写作‛是公开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列宁从三方面来规定其含义:第一,写作动机不是私利贪欲和名誉地位,而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分)第二,服务对象不是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或少数‚上层分子‛,而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2分)第三,在思想内容上,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类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9、试述恩格斯有关‚三融合‛的文艺思想。

这是恩格斯作为未来艺术的理想提出来的,‚三融合‛是指‚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2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是指反映在作品中的历史生活,它有一个真实与否的问题;(2分)‚较大的思想深度‛是指作者对历史内容认识上达到的深刻程度;(2分)‚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2分)‚三融合‛的提出,本意在于让拉萨尔看到其创作的差距,实际上却为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指出了方向。(2分)

50、从《祝词》看怎样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30年的文艺发展中有深刻的教训,特别是林彪、‚四人帮‛那一套荒谬做法,扼杀了文艺的生机,破坏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1分)(2)当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艺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艺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不断繁荣文艺事业。衙门作风必须废止,对创作的批评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3分)(3)文艺是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发挥文艺家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能横加干涉。(3分)(4)提倡领导者同文艺工作者平等交换意见,党员作家应以自己的创作成就起模范作用,团结和吸引文艺工作者一道前进。(3分)

第三篇:马列新闻论著选读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演进轨迹本质:面对面 —— 媒介 —— 面对面

二、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的发展 1.新闻教育的三大任务

(1)向社会大众普及新闻知识;

(2)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新闻就业训练;(3)为在岗的新闻从业者提供职业终身教育。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

二、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的发展

2.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的出版,标志着新闻的三大分支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和历史新闻学均有代表性著作问世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一、现实意义 1.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可以避免在职业生涯中甚至日常工作中犯错误 2.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可以使新闻作品有质的提高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理论意义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增强识别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能力,在复杂的理论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推进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设。

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三、学习方法 1.研读原著

2.实事求是地评价和借鉴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成果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一、真实报道的具体要求第一,事实真实。第二,总体真实。

第三,通过事实的真实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二,新闻报道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要求第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第二,对新闻传播正反两方面事实的准确把握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二,新闻报道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要求第三,对新闻传播信息流量的科学调控第四,对新闻传播事实的道德考量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二,新闻报道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要求第五,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辨认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三、调查研究 —— 真实报道的必由之路

1.马列新闻论著经典作家都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刘少奇说,新闻机构是专职的调查研究机构,新闻记者是专职的调查研究工作人员。2.新闻记者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调查活动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一、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在思想上要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新闻传播的准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

第二,在政治上要积极、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第三,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二、前苏联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三、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新闻传媒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

“齿轮和螺丝钉”.但它同时又是舆论上具,不同于一般行政机构。只有了解并尊重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领导。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三节 全党办报: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一,新闻媒体对群众的需求要善于引导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一、正确舆论导向的意义社会舆论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针对性,是社会群体对于特定人物和事件的集中评价。这些评价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表扬还是批评,都强烈地反映这一群体的立场与观点。社会舆论广泛而有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左右局势的发展和变动。正因为社会舆论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政党和政府总是千方百计地对舆论进行调控和利用。江泽民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二、小道消息和谣言的危害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方法

1.反映舆论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方法

2.调控和组织舆论传媒调控和组织社会舆论 — 般有三种方法 —— 第一,自上而下地组织舆论,即公开发表党和政府的意见、方针、政策,用集中宣传的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并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引导人们拥护和贯彻这些意见、方针、政策。

第二,自下而上地组织舆论.即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展开广泛的讨论,造成一定的声势,使群众中分散的意见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潮。

第三,摆出错误荒谬的舆论,指出其缺点弊端的根源所在,引导人民群众逐渐从这些舆论中摆脱出来,也就是用正确的舆论,或政党及政府所赞赏的舆论,去取代那些错误的舆论,或政党及政府所反对的舆论。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方法

3.常用典型宣传的方法如对何家庆的宣传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在现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中。规定了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有 ——

第一,社会责任。新闻报道及评论应注重社会效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二,真实全面。熟悉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悉心研究实际情况,深入实地采访,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力戒片面性,不以任何借口夸大或歪曲事实。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三,客观公正。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标准取舍新闻,不屈从外界压力,不论关系亲疏,不抱任何偏见,采用合法和不当的手段采集新闻。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四,遵纪守法。遵守宪法,保守国家和车事秘密。涉及外交、军事、科技、外贸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报道,注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五,坚持真理。勇于批评揭露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违反宪法和法律等社会不良现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批评报道要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法人的权益,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六,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企图影响新闻报道的不正当报酬。(要坚决杜绝红包现象)编来人员不从事商业牟利活动,不搞有偿新闻。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七,增进友好。国际新闻报道应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进步,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八,团结合作。新闻向行之间应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提倡正常的业务竞争,反对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出发,做损人利己的事。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二、注意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1.不公布新闻来源 2.不能让无辜者受到伤害 3.不能做变相的有偿新闻 4.新闻内容度的把握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列宁的新闻活动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报刊:经济教育的工具 1.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2.少发些知识分子的空泛议论,多刊登些生产建设的实际材料。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报刊:经济教育的工具 3.少报道些领导人的活动,多一些群众活动和劳动组织内部的公开报道。4.设立“黑榜”,揭露错误。列宁认为,报刊要设立 “黑榜”,公布错误和缺点,动员舆论来抨击它们。

他说,我们要把不接受纪律整顿和提高劳功生产率号召的企业和农村公社登上黑榜,或者列为病态企业,或者列为受罚企业,并且把它的工作人员送交人民法院审判。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报刊:经济教育的工具 5.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建设新生活的热情。

列宁指出,我们的报纸很少注意工厂、农村和部队的日常生活,而这方而新鲜事物最多,需要注意和宣扬,最需要指责坏人坏事,号召向好人好事学习。为此,他在设立黑榜的同时,要求向全国介绍各种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民建设新生活的热情,推广实际工作的经验。在论证报刊利用“卓越的范例”

和“榜样的力量”的时候,列宁特别强调要通过报刊组织竞赛。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二、报刊组织生产宣传的方法

1.出版两种报纸指导性的报纸和群众性的通俗报纸。

在生产宣传中,列宁要求出版两种报纸。一种是指导性报纸,比如,消息报,和,真理报,。这些报纸.要减少政治方面的篇幅,扩大生产宣传栏,尽量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进行生产宣传。一种是发行 50万份到 100万份的通俗报纸即生产报纸。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二、报刊组织生产宣传的方法

2.不要把法令当作生产宣传的形式,而应注重实际材料的传播。

3.广泛吸收专家和有专长的工作人员参加生产宣传,切实改进生产宣传的文风。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三、社会主义出版自由政策 1.“绝对的自由’,和“纯粹的民主”是没有的。2.封闭资产阶级报纸,剥夺敌人复辟旧世界的思想武器。列宁指出,我们从前就说过,我们一旦取得政权,就要封闭资产阶级报纸。容许这些报纸存在,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者了。

他还说,资产阶级宣布自由、平等、博爱,我们不需要这个。(新闻机构前有站岗者)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三、社会主义出版自由政策 3.剥夺资本家的印刷所和纸张,也就剥夺了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4.战胜资产阶级报刊的重要手段: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5.从政治和物质上保障工农群众享有出版自由。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四、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业务指导思想

1.日常的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2.社会主义报刊具有宣传、鼓动和组织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四、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业务指导思想

3.公开报道的原则。4.讲真话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列宁多次强调,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如实报道我们的错误和缺点,依然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原则。他在谈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时候说,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和真实的情报,而真实性不应当依它该为谁服务而变化。列宁要求,可以组织好对事实的选择.但必须做到事实完整而真实。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五,无线电广播的性质和特点无线电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是,干百万人的群众大会,。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主讲人:张香萍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一、和谐的童年生活

二、不同凡响的中学毕业论文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三、大学时的积极活跃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

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之际,认真完成了一篇哲学论文,在论文中,他说: 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愿被缚住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四、主编,莱茵报时期,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刚去主持这份报纸的工作,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人们十分欢迎马克思的这些文章,争相购买,莱茵报, 阅读。马克思刚开始来到,莱茵报,时,其发行量只有 800余份,几个月之后,已发行 3400余份。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四、主编,莱茵报时期,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五、在巴黎的活动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 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 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六、马克思被驱逐出法国来到布鲁塞尔

1845年 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期间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847年 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 1848年 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七、马克思被驱逐出比利时创办,新莱茵报,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4月初,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八、马克思流亡伦敦后的困难生活及其成就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九,马克思的巨大影响

20世纪西方几乎所有思想大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对西方社会普通公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所有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方面,马克思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都被列为大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九,马克思的巨大影响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等多家西方媒体组织了公元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评选活动,马克思高踞榜首,被称为“千年风云人物”,“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2003年美国权威的,图书,杂志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 20本书”中,非美国人的著作仅有 3本,共产党宣言,名列其中,该刊文章认为它是对美国今日历史影响至为重大的作品。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恩格斯传一股汹涌的洪流, 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 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 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 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 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三节 马恩的传播思想

一、“世界交往”的观念

二、对新闻的认识 1.变动产生新闻

2.新闻有层次变化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三节 马恩的传播思想

一、“世界交往”的观念

二、对新闻的认识 3.新闻时效性

4.新闻真实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三节 马恩的传播思想 5.“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6.其优美的文笔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 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一、自由报刊观点第一,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是有原则地、大无畏地以自由的人们的语言来说话,把在希望和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并对这些东西作出自己的判决,让国王能够听到人民真正呼声的报刊。

第二,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一、自由报刊观点第三,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

第四,自由报刊具行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和监督。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一、自由报刊观点第五,自由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家不能为挣钱而写作。第六,自由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人干扰。

第七,自由报刊由于绝对自由的需要,它的文章是不署名的。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 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二、人民报刊观点第 —,就内容说,人民报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件,把人民的目光从国外引向国内,集中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成为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第二,就性质说,人民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的喉舌。它是人民群众有声的表达者,是人民联系世界的有声的纽带,是人民精神大声表达出来的日常政治思想,是人民及其政党的真正学说的公开表露。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二、人民报刊观点第三,就社会使命说,人民报刊一方面要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和思想方法加以不偏不倚的评价和批评,使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平等地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另一方面,人民报刊又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 —面精神上的镜子,是人民在自己面前的公开仟悔。简言之,对当局来说,人民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对人民来说,它又是人民自己的教科书。第四,就报刊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说,人民报刊通过对事实的真实报道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正是人民的依赖,人民报刊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二、人民报刊观点第五,从发行看,人民报刊以方便群众为宗旨。第六,从历史上看,人民报刊具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独立个性即历史个性。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五节 工人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展开的新闻思想

一、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阐述了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他们指出,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中心,它是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1.工人运动的中心

2.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五节 工人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展开的新闻思想

二、工人报刊的编辑方针 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2.立足于事实报道事实 3.采取灵活的策略 ,新莱茵报,有一个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我们已经不适于做沙漠中的布道者:我们对空想主义者研究得太清楚了,而我们制定自已的纲领。”

4.组织工人共同办报

三、加强工人报刊工作者队伍建设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六节 党报思想 ——,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邓小平的生平及新闻活动

一、邓小平的简历

二、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一,邓小平早期的新闻和宣传思想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1,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叙述党内生活基本准则时他说:,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现在不是讲什么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讨论吗? 可以讨论,但是,在什么范围讨论,用什么形式讨论,要合乎党的原则, 遵守党的决定。,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2.在 制度 上和法律上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同样基于“文革”中广大群众被剥夺基本的民主权利、思想被禁锢的教训,他一再强调:“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3.关注政策宣传的把握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4.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提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宣传的部门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把主旋律、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5.拿事实来说话,反对形式主义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6.说话看风头、生搬硬套是不讲党性由于过去政治运动不断,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形成一种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和党的全局利益负责的惰性,这表现为宣传中思想僵化和阿谀上司的媚习等等。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三,邓小平的世界信息沟通思想 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一节 江泽民生平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一、喉舌论新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然要为其依附的经济基础服务,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如此。新闻传媒只有当谁的喉舌之分,而没有当不当喉舌之别。新闻传媒的喉舌性是由新闻传媒的阶级性和倾向性决定的。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二、生命论

1996年,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在 2000年 9月谈到要加强西藏、新疆等地广播电视工作时,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一定要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在宣传舆论上开展的攻势和其它种种分裂活动,都是具有深刻背景的,都有强大的势力在背后撑腰。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三、导向论

1989年政治**之后,他在省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认真总结了一些新闻单位的教训后沉痛地指出:“新闻宣传一旦出了大问题,舆论工具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 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四,创新论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五、根底论

“根底论”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根底论”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新闻队伍建设思想的核心。

第四篇:李媛 教育论著选读

教育对象论的启示

——分层教学

李媛

摘要:本文以教育对象为线索,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最后到分层次教学。探究人口众多的我国,在硕大的班级授课制度下从研究学情、制定目标、设计作业、分层评价的角度具体阐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关键词:发展历程分层教学具体做法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教育论著选读这门课,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虽然只是简单的梳理,就已让我大为惊讶,原来我们今天的好多教育理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踪迹,原来我国的先哲们如此伟大,如《礼记》的成书年代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0多年,比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等等,我为此而骄傲。

回顾这些著作我不禁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围绕两个问题而展开的。那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对象。

一、从几本著作看教育对象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一)有教无类

1.《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①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应进行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②的艺术。”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3.陶行知:平民教育。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 1

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4.富尔《学会生存》与 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唯有所有人接受教育并且是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从而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

(二)因材施教

当大多数人都可以走进学校,开始学习了,那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根据不同的学生施教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如《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在《学记》中也有论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③学生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过多,有的失于过窄,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二、教育对象论的启示—分层教学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④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但相对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师生席地而坐的谈话式教学和某些国外的“超小班化”教学而言,现今我国的教学中实施起来有困难。现行我国将班级授课制发挥到了极致:45人为标准班,而有些农村中学(如县中)每班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试想,如此规模,如何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次,有区别的对待具有不同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不同知识基础与领悟能力的学生,预防和克服学业不良习惯,是差异显著的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力求把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既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又使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可能的发展。怎样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培优补差呢?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研究学情,做好层次划分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要使优等生“吃得饱”,又要激发学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的志趣特征,把学生恰当的分为几个层次。根据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差异,把学生分为:A、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B、有一定基础,能过主动学习;C、基础扎实,学习认真等三个层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分为:A、不敏捷又不踏实;B、敏捷而不踏实;C、不敏捷而踏实;D、敏捷而又踏实等四个层次。综合上述特征,我们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层次小组,A组:赶超组,主要是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B组:奋进组,激励进取;C组:先锋组,勇于探索。每个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深入情况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每一个学生努力进取,不断提高。

(二)制定分层目标,分别适度要求

确定了学生的层次,就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是知识的难度恰好落脚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能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桃子”的满足感,既体现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并且各能力层次之间又有递进关系。例如:课堂提问时,分层设计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适应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层启发引导,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内心反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为A组同学设计比较简单的问题和现象,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给他们提供机会与老师、同学交流,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C组的同学则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样一来就能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三)根据分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也是培优补差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分析,认真研究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作用,结合学生层次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其次,不能因为使用分层教学,为使学有困难的学生也达标而采用“灌输”的方法,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解除师生之间的压迫感、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用于表达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四)分层布置作业,分别进行巩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⑤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适当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但如果练习不适应则会削弱其积极性,因此练习时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他们的基本题目,积极适当的题量,使其逐步走向成功,体验成功,维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再逐步加大深度,使其不能松懈。教师也要及时给与帮助,使他们体会老师的关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适当增加探索性练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向高深发展。

(五)分层进行评价,树立成功信念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评价的机制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⑥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分层的,赶超组有适合他们的标准,主要采用鼓励性原则。肯定其成绩与进步,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看到未来的希望,以成功者的心态向前发展。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创新探索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度。总之,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才是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上已经有了这么多先人洒下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有他们为我们引路,照亮前面的方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23.②(捷克)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 教学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③李绪坤.学记解读[M].齐鲁书社,2008:89.④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45.⑤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25.⑥刘英.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34.参考文献:

[1] 孙培青.中国教育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3] 李绪坤.学记解读[M].齐鲁书社,2008.[4]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 刘英.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

[6] 吴小燕.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2).

[7] 余映潮.分层推进———教学设计艺术例谈之十[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10).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答:(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必经之路。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的理论从实践中来,也不懂获得理论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

(2)费尔巴哈和其他理论家一样,只是达到希望对现实事实的正确理解,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着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特点。

(3)哲学家们追求真理,但是失去了原动力,哲学家们忽视了时间,应该把真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4)马克思突出实践的作用,认为人的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克服了其他哲学家只想不做,只解释不改变的弊端。

2、市民社会

答:(1)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市民社会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狭义上,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是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由独立存在的组织和团体构成,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

(2)这是一种与特定的生产阶级相对应的交往形式,包括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业生活和商业活动。

(3)这种从一定生产和交往中发展出来的社会组织,是以国家为首的整个唯心主义的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3、异化

答:(1)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同志任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2)异化中,只要分工不是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同他人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3)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时,必将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而最终被消灭。

4、资本

答:(1)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式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

(2)资本反之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等等,为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服务。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5、实践

答:(1)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实践只有在自觉地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人的实践与动物的不同,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3)广义的实践: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实践概念最基本、最基础的实践,实践还包括政治、伦理等现实活动和科学研究等精神生产活动。

6、生产力

答:(1)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具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基本要素,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特点。

(2)生产力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3)生产力不会随着旧制度的消灭而消亡,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发展,表现为一种不依赖于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是与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

7、交往形式

答:(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表述生产关系的概念,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与马克思创立新的哲学体系过程相适应。

(2)交往形式即人的物质交往活动或劳动的社会条件,是由生产决定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3)交往形式的联系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使用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此也使用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替代。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

答: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过程,而非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和工业状况、农业状况等促成的。

(1)人的解放所依靠的是无产阶级,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的解放。

(2)人的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的巨大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人的自由和解放创造更好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全球化

能够使人们的交往活动更密切。

(4)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时实现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人类的解

放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

9、为什么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消灭异化的前提?

答:(1)要使异化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有钱有教养的世界对立。这两个条件都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2)如果生产力水平低下,则会造成贫穷的普遍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对生活必需品的斗争,这是不可能消灭异化的。

(3)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意识才会增强,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而普遍交往可以产生“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为消灭异化提供了可能性。

(4)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地域性的个人被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所代替,如果没有发展成世界历史性的,交往的力量不可能发展成为普遍的不堪忍受的力量,消灭异化也不可能实现。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交往形式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答:(1)特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为交往形式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相应地,交往形式的实现为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可能。离开了交往形

式,生产力的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统一的一面:(1)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交往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二者相辅相成。

(2)交往形式在历史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有联系的序列。

(3)交往形式随着生产力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由不适应到适应,两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对空想社会的批判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只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身中存在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任何历史主动性和所持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2)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与工业发展的步伐一致,所以空想社会主义学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物质条件。

(3)空想社会主义学家认为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自己可以超越阶级对立,于是向统治阶级要求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认为只要人们理解他们就是最好的社会计划。

(4)空想社会主义学家主张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拒绝一切政治革命行动,反对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的做法,企图通过示范来为新社会开辟道路。

12、历史唯物史观的内容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同上。

(3)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4)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5)人类社会的一半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6)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13、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答:(1)对于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它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去理解。

(2)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的局限性,缺点在于他们不懂得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地位和意义。

(3)旧唯物主义者相信世界就像机器一样运转,思想只是一堆信号传输,都符合一定规律,而没有真正的思想存在,并彻底否定精神的存在。马克思则相反。

14、谈谈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灭亡的思想。答:进步性:(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的。

(3)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革命作用。

(4)资产阶级时期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必然灭亡:(1)资本主义无法根除它内在的对抗性矛盾。

(2)促使了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风范的形成。

(3)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

(4)无产阶级具有资产阶级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5)资产阶级必然灭亡也是由其阶级的剥削性质决定的。

下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论文题目: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感悟 专业:西方经济学 姓名:宋爽 学号:MG10007020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感悟 通过上学期学习《共产党宣言》,我进一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 ——AP1003707郭敏芳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论文 姓名:孟雪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石家庄050043) 读《哥达纲领批判》的心得体会 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劳动、......

    马克思主义文献选读略记

    马克思主义文献选读-肖巍 第一讲 一,现在至少有五种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本人以及恩格斯的解读 (苏联版的《马恩选集》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马克思基金会 2,经过包装的系统的马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名称: Marxism Works Selected Readings 学 分:3 总 学 时:54 开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①《提纲》首次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点。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思考题整理《国家与革命》: 1. 如何理解《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成的一部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 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 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