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打造名师
如何打造名师
[发布时间:2007-12-28 10:32:06]
来源: 作者: 点击:899
[字体:大 中小]
作为校长,肯定希望自己的学校能跨入名校的行列。要打造一所知名的学校,需要一批在本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声誉和权威的教师支撑,“因为有名师,才有名校”。这句话虽然过分强调了名师的作用,但名师在名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本期请分享各位校长培养名师的招术——
名师打造也需“微逼励诱”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副校长 严卫林
一所学校能否形成强大的名师阵容和梯队,将决定一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也是衡量校长管理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校长在培养名师的过程中不妨可以来个“微逼励诱”,通过“微逼”,让教师强行入轨;通过“励诱”,刺激教师更上层楼,“成名成家”。
一、微逼——响鼓还需重锤敲,快马还得加一鞭
1.逼教师学习——在学习中丰富素养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一天不学习就会落伍。校长要给教师订阅足够的教育专著和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并给教师下达一定的硬指标,规定教师每天必须学习的数量,让教师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沉下书去。通过广泛学习开阔教师眼界,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博览群书中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素养,增长自己的见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夯实根基。
2.逼教师实践——在课堂上苦练内功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每位教师都可以大有作为。好课是“磨”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众多“名特优”教师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表明,他们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磨练本领”,求得“真经”。教师独到的教学技巧,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都在课堂实践中积累起来;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形成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校长要给教师下“军令状”,规定教师多听课、评课、磨课、研课,在课堂上下功夫、做文章。在经常性的听课评课中揣摩和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取长补短;在不断的磨课和公开课中锤炼课堂教学技巧,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使课堂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逼教师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内涵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校长要给教师下命令,定任务,逼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相结合。每天的课堂教学,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下次再教时又该如何修正和完善?并及时叙之以文,写出较高质量的反思性文章。经常性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成为“实践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实践者”,真正成为科研型骨干教师。这样,教师的水平就会长足发展。
二、励诱——既要马儿跑,还得给马儿吃草
1.物质鼓励
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即使是优秀教师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鼓励。对教师物质上的鼓励也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和褒奖。学校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方案,对于在评优课、论文发表和评比、学生竞赛辅导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通过物质奖励诱导教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2.精神鼓励
物质奖励是暂时的,而精神鼓励却是持久的,是更高层次的奖励,精神上的奖励能激发教师强烈的进取心理。校长要对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教育科研上获得显著成果的教师在评先上加以倾斜,给予荣誉称号,并通过广播、国旗下讲话、喜报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给予张扬,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增大教师的内动力,扩大教师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诱导其他教师学先进赶先进,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使名教师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形成强大的名教师群体。
给名师一个成长的支点
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柏城中学副校长 陈进好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名师的培养与成长,也需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环境。环境对于名师,犹如土壤对于种子,如果“土壤”太贫瘠,即便“种子”的质量再好,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这些年,我们学校培养了一批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名师。其中,也不乏县级、地级乃至省级的。虽然说这些名师的成长靠的是自身的素质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但是,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不能说成不了名师,但最起码要走许多“弯路”,而且,不管质量还是数量,都要受影响。总结我们学校教师成长的环境,主要体现在三个“好”上:
领导环境好 领导是学校的灵魂,领导的素质就是学校的素质,领导的境界就是学校的境界。学校有了一个爱才惜才的好校长,教师的水平一定会慢慢得到提高,好教师也必定会逐渐多起来。水到渠成之时,名师自然会脱颖而出。如果领导心胸狭窄,鼠肚鸡肠,教师整天工作在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环境中,就会人心涣散,精神萎靡,也必定出不了名师。学校的领导时时处处都要力求做到身正、心热。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不折不扣地首先做到,不为自己的“不轨”行为找任何借口;把心倾注到教师身上,替教师解忧分愁,做教师的贴心人。
学习环境好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学习环境非常好的学校。学习固然要靠自觉,但氛围也很重要,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学习,那你自然也会跟着学习起来。所以,学校必须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校园。我们学校不管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每天都要抽出半个小时来学习;每个学期都要至少读二至三本教育专著;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学习体会交流;每学期都评选表彰学习标兵;将教师的学习纳入考核。现在,学习已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根本不再需要学校进行任何督促。
人际环境好 教师要成长,离不开集体。特别是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中,每个教师在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的切磋、协调和合作,通过彼此支持、分享经验,实现共同成长。否则,如果文人相轻、相互猜忌,甚至于为了争名夺利,闹得老死不相往来,那是无法开展合作的,自然,也不利于成长。所以,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心齐气顺、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集体。这样的人际环境,才是孕育名师的温床。学校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要更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把竞争与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避免形成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尤其是抓住制度建设这一“牛鼻子”,确保竞争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使人人都明白“我应干什么,我该怎么干”,形成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工作观念,充分调动“我要干”的积极性。
农村学校名师培养“三步曲”
江苏省泗洪县归仁小学校长
皮大鹏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归仁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多数是原来民办教师与合同教师转制的,知识水平低,教法老化,但“培养农村小学自己的名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村级小学各种设施落后,根本没有教师想来,只有靠内部挖潜力,培养自己的名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内部培养名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真眼识人
名教师的成功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校长要在教师中善于发现那些热爱教育、追求事业、学识渊博、勤奋钻研的教师。那些有个性,不被大家认可的教师,恰恰有成为名教师的潜质。校长要真眼识人:一要摸底,摸清所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二是观察,看看哪一位教师有可塑的基础。当时学校的毕业班成绩一直处于全镇倒数行列。李艳老师在原来的学校教学成绩一直不是太好,又因与领导闹矛盾找到我,想来到我的学校,经过对她的了解,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她担任学校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因为我当时想:“她是毕业不久的大专生,学识是有的,也许只是方法不对才考不好的。只要平时对她多进行指导,所带学科的成绩一定不会太差的。最后她的成绩证明我用对了人。连续几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名列全镇第一、二名。她也多次受到县表彰,被评为县数学骨干教师,归仁镇名师。
二、真心育人
名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最佳的途径莫过于日常教学实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身的教学研究,最优化的过程莫过于边教边学。所以我的做法是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就会争取名额,让我校的教师走出去,学习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回校再进行研课;二是合格鉴定,请外校名师对他们开展“常规教学如何上”的教育教学课堂鉴定;三是展示其才,积极推荐他们参加上级的各类优课评选活动;四是要求每一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来提炼他们的理论水平。平时,我会细心寻找一些刊物的编辑定位,为他们寻找投稿渠道,并帮他们修改,投稿。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已经慢慢喜欢写论文了。因为他们尝到了这里面的甜头。现在,仅李艳一人,一学期就有3~5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报刊上发表。现在,学校人人都把“干得出成绩、说得出道理、写得出论文”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所以,找准方向,设计路线,提供支持是培育名教师的思路与理念。
三、真情留人
现在,农村名教师的严重流失,沉重打击了农村学校培养名教师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用什么来吸引名教师,留住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名教师呢?比待遇,我们农村学校比不上城镇;比事业,农村的教学舞台也不如城镇。要留住名教师离去的脚步,我们只有为他们营造一个家的氛围,用真情留住他们的心。一是关心他们的生活,李艳等几位教师刚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学校没有住房,我就把校长室与教导处的房子腾出来给她们住;二是经常与他们在一起促膝谈心,做知心朋友;三是让他们感觉在归仁小学是快乐的,幸福的;四是创造条件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平时在生活上细心关心他们,让他们享受学校的快乐生活,喜爱自己的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在归仁小学的几年,没有一位教师申请调动的。用李艳的话来说:我在归仁小学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很开心,我有什么理由离开呢?
农村学校也是一个处处藏龙卧虎的地方,我们要去挖掘这些资源,为他们雕琢,镀金,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培养名师的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初中 符礼科
用国内名师影响学校教师 农村学校受条件限制,不能请名师来学校作报告或上课,但名师的资料、课堂录像及课堂实录却很容易找到,我们分三步学习之。第一步:感受名师风采——激发教改热情。了解名师的成长历程,知道其“未名”之前就像现在的自己一样,部分教师就会注入动力,带来激情。第二步:学习名师经验——找准学习点。揣摩名师上课,再和自己对照,就可以较深刻地体会到在哪些方面最该改进。找好找准学习点,做到有的放矢,再在教学中实践,尽量改造自身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力争上好每节课。第三步:争创自身品牌——形成独特风格。对名师课堂,只有通过对其细节加以学习、模仿、反思、创新,才可能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艺术风格,从而逐渐向名师靠拢,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名师。
形成竞争校内名师的风气 校内多组织公开课、教学技能比赛,多听教师的常态课,要公平公正地选拔出各科的“优秀”教师,并采用“能上能下”的方式。“校内名师”资格的取得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每学期必须在省级以上的报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学校对此应给予精神上的“重奖”和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以促进教师们热爱教研及写作。
创造条件让校内名师升级 学校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竞争制度,积极营造任何教师只要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校内名师的环境。把校外培训、竞教等机会自然留给那些“校内名师”,其取得可喜的成绩后应做适当的宣传,让家长知道,让乡镇的群众知道,让邻近的兄弟学校知道,让上级领导也有所了解,以期校内名师做出更大的贡献,取得更大的成绩,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有名”。
集体备课使名师脱颖而出
河北省大名一中副校长 张志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量成倍扩大。作为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好师资,使优势资源共享,群体教学能力和谐发展,名师不断涌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带动了一大批业务骨干的发展。
在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中(以下简称“集备”),学校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基础,以说课、课题研究为载体,强化“集备”诸环节,制定“集备”激励措施,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使每年级教学案一体化,达到学科间均衡发展。
选好“集备”带头人,制定培养目标计划。学校以校长提名,各教研组民主推荐,筛选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集备”带头人(即该学科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学年选出重点培养对象1~3名,帮助其定好集备计划:帮扶计划定到年,课题研究计划定到月,教学计划定到周,说课计划定到日。各科集备带头人、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及其计划均在全校予以公开,这是促使名师出现的外在动力。
抓好“集备”诸环节,资源共享促发展。一是定好“集备”时间,确保使“集备”有时间保证。我校“集备”时间统一定到周二、四、六下午第三节课。二是实行超周备课、公开说课,注重说课过程质量。公开说课一般由学科组长先示范,重点培养对象多说课,青年教师学说课。说课要求全学科人员必须参加,由说课人重点说目标与能力培养,说学法与教法,说考纲与教纲,说重难点师生互动双突破,说教学案例与典范……说课过程要求边说边演示。三是抓好“集备”评析,共同分析,查漏补缺。此环节由该学科全体教师评析说课人优缺点,学科组长总结评析结果。说课人做好记录,及时修正教学案,扬长补短。四是重点培养对象点评,学科组长把关。待说课人查漏补缺后,将教学案交重点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在“集备”时点评。其点评不仅能看出该培养对象的整体水平,也是其得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点评不足之处由学科组长补充、把关。五是抓好“集备”成果授课关。整理好的教学案,统一印发,分头上课。同一个年纪几千名师生共享同一个教学案。经过认真细致地抓好以上“集备”五环节,有利于重点培养对象在集体智慧中得到老教师的真传和青年教师的创新启发,在群策群力中迅速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使全年级学生共享最优秀教师资源。这是名师得以脱颖而出的内在压力。
抓好三年全程“集备”,量化激励名师出现。一些学校往往重高三拔高,忽视高一二提高,造成高三师资过剩,高一高二师资欠缺。近几年来,由于我校“集备”抓得紧,注重全程抓“集备”,使高中三个年级师资配备均衡发展,率先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在抓全程“集备”的同时,实施学科激励措施,对“集备”实行量化积分管理。“集备”过程中说课、评课,点评与把关分五个等级积分;检查“集备”效果的积分也分五个等级积分(可分为所教学生综合成绩分和学生评教分)。所有积分一月一统计,半学期一汇总。学校将各科积分最高的前三名教师,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所有“集备”积分与物质奖励挂钩,存入个人档案,年终作为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评价量规和量化激励措施,使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也是名师得以涌现的强大动力。
第二篇:加强角色定位打造职教名师
加强角色定位打造职教名师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企业用人观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就业率的走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有了“用人成本”的意识,这种成本不但包括给员工的薪酬待遇,还包括培训他们所花费的成本。而对于某些岗位来说,录用职校生比录用本科生可以花费更少的用人成本而获得更好的用人效果。企业挑选人才从看“学历”到看“学力”的转变带来了职校生的高就业率。
千万大军中,职业教育就业优势凸显。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而我国要保持稳定发展的形势下,职业教育成为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职业学校毕业生却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1)》中显示,各学科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而从职业培训机构毕业的“非正规军”却成为用人单位的宠儿,很多学员还未毕业,用人单位即已下了“订单”。
那么,培养合格的职教学生就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立足之本。因此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职教名师,开创中国职业教育更新更宽的天地。
如何成为名师,我认为应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具有很高的学识水平。
传授的知识不能有学术错误,不能误导学生,不能误人子弟。“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是具有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事业,师德就达到高的境界。
(一)、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教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为社会主义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
准。
(二)、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三)、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
(四)、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扬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五)、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
(六)、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教师应确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
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勇于探索创新,让职业生命充满活力,也就是要学会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
三、是具有高超的教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是德育思想的引领者,是学生思维的点拨者,是行为规范的示范者。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好的教师,能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就能教好一门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多种运用可以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有效地提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达到完成教育目标的目的,实现教学的实效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职学校教学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践行,身体力行而后知不足,需要创新,需要探索。
上课让学生乐于听、听得懂,乐于学、学得会,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简短的几个字就概括出了教师的风范。即为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 这都是修身养性的名言。
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形成“合力”。要重视动力与引力的合力,个人与集体的合力,主角与配角的合力,智慧与资源的合力,从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
二是学会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就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过程。要重视从信息传递角度探讨教学方法,从调节注意力、改善记忆效果、突破理解层、强化体验层等方面入手,根据课程任务灵活选择教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网络教学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是学会研究“教学”。研究就是总结教学经验,寻找教学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不仅是职业而是事业。
冯恩洪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二是对待学生,你不仅不讨厌而且应该喜欢学生(这对中职学校老师尤其重要)。
高尔基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有着动人的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往往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而这种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师是否有爱心。教师不只是教书,还担有育人的重任,爱心是甘露,能滋润学生心田,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表现在多方面的关心上,要用全部的感情爱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一个微笑,一次抚摸,几声问候,几句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优生会因师爱更优,一个差生会因师爱而转变。爱是无私的,但有付出就有收获。当看到一份份逐渐提高的成绩表,听到一声声“老师好”的真诚问候,收到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时,填满老师心房的只有两个字:幸福。是爱架起了师生友谊的桥梁;是爱构建了师生和谐的关系;也是爱铸造了师生共同 的辉煌。
三是在任何时候,你不仅需用言语教育学生,而且也需用行为育人。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把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教导合一。四是不仅要主持公正,而且要善于化解矛盾。
公平的公正的对待学生,就是要完全相信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首先,教师要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心。不要将学生当作获取某种利益的工具,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好坏。尖子生有不足也要批评教育,后进生有进步就应表扬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温暖。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有人学习好,有人体育好,有人劳动十分积极,有人组织能力较强等。不要从单一的方面去评价学生,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不应只拿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适当的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更加努力的去
发展自己。教师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那么就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最后,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表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批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还有他们的兴趣,及时表扬,让差学生感到自己也受到重视,受到夸奖。做好兴趣转移工作。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公平,并且亲其师,信其道。成长为新世纪合格的接班人。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教师要加强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认识,职业教育有许多东西值得探讨和研究,每个教师都是实践者和探索者,勇于实践和勤于探索,就会进步成长。
第三篇:学校应如何打造名师团队
●谷淑园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作为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跨入名校的行列。要打造一所知名的学校,需要一大批在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声誉和权威的教师支撑,“因为有名师,才有名校”。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一支思想型、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来加快名校建设的步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慧眼识名师,做名师发掘的“伯乐” 名教师的成功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学校要善于发现那些热爱教育、追求事业、学识渊博、勤奋钻研的教师予以培养。首先,要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日常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其次,通过活动比、组内推、学生及家长评,领导选等方式把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遴选出来,作为名师培养对象。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知人善任,善于发掘教师的潜质。31岁的王老师刚调入学校时任二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第一次听她的课,发现组织教学很不理想,学校领导不太满意。后来经过找她谈心,校长确信她有素质、有上进心、有潜力,并送她外出听课学习、提供机会让她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发挥优势让她为全县班主任做辅导,使她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在不久后的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她脱颖而出,让大家刮目相看。如今她尽心从教,勤于研究,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及家长们的喜爱,并成为学校名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
二、环境育名师,提供名师培树的“摇篮” 名师的培养与成长,需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环境。1.领导环境。一所好学校必须先有一个好校长,校长以身示范带出一个好班子,班子的团结进取会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统一。2.制度环境。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争做名师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名师培训制度》《名师奖励制度》等。设立名师培养与科研补助经费,用于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经培养、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名师培养对象,享有评聘、各类评优以及选拔为领导的优先权。把教师获得的校级以上的所有业务类奖励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中。所有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学校补助与稿费同等数额的奖金。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工作。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将为中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让他们灵动的思想重新绽放开来。3.学习环境。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学习环境非常好的学校。学习固然要靠自觉,但氛围也很重要,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必须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校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能让人放松身心,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位。如,学校可举办“教师讲坛”“读书沙龙”等校园文化活动,不管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来学习;每个学期至少读2-3本教育、文学方面的专著;每学期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4.人际环境。教师要成长,离不开集体。特别是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中,每个教师在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实现共同成长。学校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更要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组织名师共同体,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对名师自身价值与情感需求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一定要做到科学化、人性化,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做到以管理促成效,为名师工程高效持续地发展保驾护航。
三、精心塑名师,铸就名师成长的“阶梯” 1.走出去,学善其身 教师培训是名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而高层次培训更是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及各级各类网络培训,并定期派骨干教师赴全国名校参观锻炼,学习名校名师的成功经验。2.请进来,以他山之石攻玉 学校要结合教育热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使骨干教师了解当前学科教学最前沿的成果与动态,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同时还可以聘请全国名校教师来校指导、上示范课,让教师切身感受名校成功的教学方法,领略名师的风采。3.沉下来,苦练真功 名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学校的校本培训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平台。一是脚踏实地,明确目标。学校要对确定的名师培养对象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学校“名师库”,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和三年发展计划,提出自己努力的目标和任务。名师培养对象不仅要高质量完成自身的教育教学任务,完成读书、进修等继续教育任务,而且要率先投身到教科研工作中,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同时还要依据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目标。二是以老带新,加快成长。每所学校都有一批德教双馨的老教师,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分工时,要注意新老搭配,老教师与名师培养对象共同带班、带组、带学科。让这些老教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用他们的声望,带领出一批又一批为人师表、业务出色、求真务实的学科领头雁、青年骨干教师、青年名师,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教科研一体,搭建成长平台。首先,注重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让教师学会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如举办讲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经典诵读大赛,优秀论文、教案、课件的评选等,让他们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汲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提供“试验田”。学校结合教师教学实践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讨、组织观摩课交流点评、撰写论文、讲示范课等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科学用名师,搭建名师展示的“舞台” 名师的效应就在于领跑与辐射。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名师”在校内搭台,使他们的成功经验首先在校内得到推广,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墙内开花,园中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更多教师步入名师行列,扩大名师的后备队伍,推动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1.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学校对经培养的名师要善用、重用。首先要量才而用,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就让干什么;其次要选材试用,开设见习岗,选有能力的名师,给他们加担子或放在重要的岗位进行历练,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华、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2.开展名师课例研讨活动。让每位名师每学期至少为全校教师讲一节示范、研讨等形式的公开课,让名师在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思想、方法、智慧和艺术,为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榜样示范,3.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每一位名师担负起学校教育教学的接力任务,以“即知即传人”的方式与1-3名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开放师傅课堂、走进徒弟课堂、师徒同上“精彩一课”等形式,加强名师梯队建设。
五、全力推名师,做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 名师需要推介,除了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外,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名师参加上级教科研等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让“墙内开花,墙外也香”。如,扶植教师参加省市课堂教学大赛,组织名教师参加“校际交流”“送课下乡”活动,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名师的教科研成果等。让那些学有专长、教学有特色的名师有机会去与外地名师交流、学习与竞争,并从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知名度,并通过名师的外围效应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和影响力。学校要不断创造优质环境,努力营造争作名师的浓厚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培育名师的苗圃,最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师团队,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作者单位:河北迁西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手脑相长 打造名师课堂
手脑相长 打造名师课堂
所有名师,一定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名师的课堂一定会体现出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他们的课堂有其独特的“课堂文化”,他们的课堂带着深深的文化烙印。
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等。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问题的深刻理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识乃至思维方式、精神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提倡“手脑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课堂文化。
名师着力建构的课堂文化可谓精彩纷呈,有充满生命激情、生命教育的生命化课堂文化,有充满智慧的、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课堂文化,也有注重教学目标达的成效性课堂文化。正是因为名师独特的课堂文化,才造就了名师独特的魅力。
课堂文化,具有引导、规范的功能,我们期待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可以量身定做什么样的课堂文化。如果期望学生勤奋努力,善于抓住先机、把握成功,我们就提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盼望学生走向优秀,则宣传“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及“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期盼学生走向卓越,就应当倡导“做创新的事,创新地做事”。
第五篇:欣赏名师教学风采 打造自我高效课堂
欣赏名师教学风采
打造自我高效课堂
通榆县瞻榆真第一小学
刘清泉
2012年10月15日很荣幸参加了通榆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吉林省小学数学刘建文名师工作室送培到县》的活动,130余名通榆县小学数学教师相聚在实验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在这有幸欣赏了毛老师等三位名师的教学风采,她们超越常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首先听取了刘建文校长的题为《初次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认识》专题讲座,主要针对中美的教育理念、授课模式等不同方面和与会同仁共同分享:
一、班额小,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二、把爱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学会尊重与“我”不同的人。主要倡导美国“博爱、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三、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结合。
四、培养“智慧的学生”胜于“聪明的孩子”。
五、重视参与课堂言语互动的、有效的学习交流。
六、美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高,国家诚信机制好。其次,毛鸿娟、左铁营、钱巍三位名师又为我们讲解了三节小学数学精品课,她们精彩的课堂演绎,独特的教学风格,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可以说真是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
毛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节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上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选择了丢沙包的游戏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在投沙包的过程中,为了更公平,让大家围着桶站成一圈,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引出对圆的认识,我认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方法非常巧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轿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其他的形状,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左老师《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节课,能够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多次自主探究的机会。先是让学说说想了解哪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汇报所学得的知识,同时也是和班级其他学生分享的一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使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灵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
钱老师的《田忌赛马—对策》一节课,通过学生现场的立定跳远单项赛和团体赛活动将所学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畅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教师也参加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教师真正的起到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真正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最后,三位名师针对自己课堂上的得与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阐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理念,与会教师又和三位名师围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仰望名师,倚靠名师,学习名师,我们青年教师应该从摹仿和借鉴开始,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名师,也争取早日成长为一棵“能改善一方环境、枝叶间闪动精彩”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