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

时间:2019-05-14 05: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

第一篇: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

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8—2012)》通过评审

绍兴黄酒产业欲打造“五个全国中心”

■记者余万芳实习生王琼

本报讯食品饮料业,在绍兴经济产业家庭中个头仍显“矮小”的成员,被列为绍兴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日前,《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

(2008—2012)》通过评审。规划提出,未来5年,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以20%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1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300亿元。

截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13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5.8亿元,销售收入118.6亿元,利税16.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9%、2.4%、2.5%和4.2%。从产业特点来看,我市食品饮料产品特色鲜明,绍兴黄酒成为城市“金名片”,加多宝、重庆啤酒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以酱油、腐乳、传统糕点为特色的食品制造业历久弥香。

“食品饮料业总产值占绍兴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并不大,2007年占比仅2.4%,行业整体规模较小,低于全省平均和杭州、宁波水平。”市经贸委一名负责人表示,食品行业作为潜在的主导产业,必须着眼未来,抓住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

规划提出了食品饮料业提升发展的预期目标: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达到300亿元,且都能保持年均增长20%;利润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递增25%;形成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左右。

规划提出,食品饮料业提升的重点锁定四个方面,做大做强绍兴黄酒业,着力加快饮料业发展,大力推动特色食品发展,积极发展方便食品。其中,绍兴黄酒产业集群到2012年将打造“五个全国中心”。一是全国黄酒的生产、出口中心。到2012年,绍兴黄酒产量达到90万吨,销售额达110亿元,出口量达4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5%、27%和15%。绍兴黄酒市场占有率达35%,其中上海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和出口基地。二是全国黄酒的品牌中心。到2012年,绍兴黄酒行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3只,使绍兴黄酒成为全国酒类强势品牌之一。三是全国黄酒的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建立国家黄酒研究中心。四是全国黄酒的人才培训中心。加强黄酒职业教育投入,在我市大专院校增设发酵专业。五是全国黄酒的交易中心。推出原酒交易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酒交易集散地和信息发布中心。

第二篇:绍兴市律师业发展规划

绍兴市律师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为适应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绍兴律师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业务,规范管理,强化素质,着力提高绍兴律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引导律师加快向中高端和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延伸,更好地为建设“法治绍兴”,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绍兴律师业基本状况

(一)律师队伍发展壮大。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7家、公司律师部1家。其中,合伙所52家,个人所5家。执业人员478名,其中,专职律师 454名,兼职律师 9名,公职律师13名,公司律师2名。本科学历的执业律师38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49名,分别占全市律师的80.12%和10.25%。律师中有一级律师9人,二级律师26人,中共党员154名,民主党派成员33名。

(二)律师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律师担任各类法律顾问2674家,办理各类案件20373件,其中,办理诉讼案件19052件,占办案总数93.52%,律师业务总收入1.62亿元。

(三)参政议政优势显现。我市有122名律师担任各级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39名律师担任各级人大法律顾问或法律咨询员;全市有27名律师分别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1名省人大代表,14名绍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2名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6名律师担任仲裁员。他们以各自的角色充分展现了律师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优势,为推进我市的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自2007年,由执业律师担任律师协会会长以来,标志着新形势下的律师行业自律管理的开始。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意识增强。律师协会的治理结构基本完善,教育培训、监督惩戒、自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得到了强化。律师协会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

绍兴律师业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律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律师的职能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绍兴律师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对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律师事务所后备人才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律师业发展需求;三是律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程度偏低,开拓能力、服务能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法律服务市场不够成熟,律师依法执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在司法行政宏观管理下,如何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管理的优势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绍兴律师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围绕中心、服务和谐社会为重点,坚定信心,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绍兴律师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专业化律师队伍,为绍兴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规范有序、布局合理、统筹发展的原则,提升我市律师业的现代化和职业化水平,优化法律服务市场,提高律师队伍素质,完善行业监管体制,增强我市律师业的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2年,我市律师业在规模、管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1.律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新的提高。到2012年,全市执业律师应达到680名,执业律师的比例从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提高到万分之一点五以上;硕士以上执业律师80名,具有高级职称执业律师60名;专业律师(特色律师)达到136名;法律援助律

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数量要稳步增加。

2.律师业务有新的拓展。在努力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基础上,律师业务结构要更趋合理,高端法律业务比重明显增加,突破我市非诉讼法律业务较少的瓶颈。全市律师事务所办案数达到25000件,担任法律顾问3000家,各项业务收费每年增长15%,到2012年全市律师业务总收入达到2.4亿元,其中非诉讼业务收入应占业务总收入的20%以上。

3.律师执业机构的发展更趋科学合理。到2012年,全市律师事务所达到65家,其中,执业人数达20人的律师事务所5家,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10家。到2012年,外省(市)律师事务所到我市设立分所2家以上,我市到省内外设立分所2家。全国优秀所达到1家,省级优秀所达到10家,市、县(市、区)级文明单位20家,省级文明单位2家,律师事务所的自律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4.律师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服务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公益事业成为全体律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律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影响力全面增强。社会对律师的尊重度、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5.法律服务市场日趋成熟。以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为法律服务市场主体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规范体系建设更加到位,律师执业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律师执业环境进一步改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受到及时查处。

三、任务和措施

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维护稳定、建设法制、弘扬诚信、救济贫弱、构建和谐”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要在充分发挥律师职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律师队伍、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执业机构建设、完善律师管理体制、造就一批“领军型、专家型和公益型”律师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努力使绍兴律师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发挥律师在建设“法治绍兴”、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1.发挥律师在推进“法治绍兴”建设中的作用。推荐更多律师担任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法律顾问,为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积极推荐优秀律师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律师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组织提案、议案的收集和论证,指导律师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职责。

2.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律师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搭建平台。结合绍兴民营经济发达实际,发挥我市律师在绍兴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作用。引导律师为政府采购、政府重大工程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拓展律师面向市民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领域和方式,扩大律师服务的辐射面,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服务需求。积极为其它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促进不同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平等发展。

3.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索律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方法和实现途径;重视发挥律师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息诉止争,化解矛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律师参与信访、涉法上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引导律师参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其依法疏导各类社会矛盾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律师发挥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务,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导和支持律师为基层、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请律师难”的问题;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律师为“三农”服务的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积极拓展律师的公益性服务功能,组织律师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二)不断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能力

1.加强律师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的思想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律师文化建设。着眼律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重视和加强律师队伍的党团建设和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共绍兴市律师协会党的工作委员会自身建设,加强律师党支部建设,在组织制度上确立党对绍兴律师行业的领导。强化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注重培养律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引导律师走职业化道路。坚持不懈地加强律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加强律师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违规律师的查处和惩戒力度。

2.加大对律师业务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法律业务培训领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律师业务教育培训。推行以法律实务、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律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发挥律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作用,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律师执业教育培训,把律师的教育培训纳入考核内容。在抓好传统法律业务培训基础上,重点加强公司上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反倾销、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高端业务的培训。加强新型法律事务、国际惯例和外语的培训,切实提高律师从事国际法律业务的水平。

3.加强律师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引进高层次律师人才,争取纳入市政府人才引进计划,在住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享受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措施,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争取将优秀青年律师和高精端法律业务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计划,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保障绍兴律师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评选“律师新星”等方法,营造重视青年律师、关心青年律师的良好氛围。加紧对紧缺专业及精通高端业务的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律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的社会保障机制。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律师执业机构的建设

1.加强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根据市场多元化和细分化的实际,支持和鼓励律师事务所采取兼并、合并、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上规模、上层次、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针对我市律师队伍的实际,引导律师事务所在规模上,由“作坊自给型”向“规模型、特色型”转变;在市场营销策略上,由“个体推销型”向“品牌型、专业型”转变;在律师业务拓展方面,逐步由“业务综合型”向“专业特色型”转变;在承办法律事务方面,由“单兵作战型”向“团队合作型”转变;在利润分配上,由“单一提成制”向“多元分配制相结合”转变。鼓励律师事务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逐步形成一批立足基层社区和农村、服务普通百姓的律师事务所,不断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对法律服务多元化需求。不断完善多种组织形式的律师组织体系。继续推行公司、公职律师试点制度,形成以社会律师为主体,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和援助律师并存发展、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格局。

2.加强律师事务所的分类监督、指导。加强对各种组织形式、不同类型律师事务所的分类监督、指导。从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引导全市律师事务所实行错位竞争,不断拓展法律服务的空间和层次。积极扶持规模所、特色所建设,重点提升中小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拓展能力,引导其向专业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健全完善律师事务所制度建设。促进律师事务所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分配、人事管理、社会保障、业务管理等日常管理与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激发和提升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服务市场中的活力和竞争力。

3.推进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通过“一所一特色”创建,积极推进律师事务所的特色文化建设。增强以律师事务所竞争力为目标,以加强律师事务所“思想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形象建设、诚信建设”为内容,以所刊、所徽、网站、所训等为载体,构建各具特色的律师事务所文化。通过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树立办所理念,确立发展目标,构建核心价值,统一服务规范。鼓励律师事务所申报服务商

标,争创著名商标,形成服务品牌意识;律师事务所要树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理念,共同努力打造绍兴律师业的行业品牌,提高竞争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法律服务综合实力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用发展的眼光,开拓创新业务领域。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鼓励开拓非诉讼业务和高端法律业务,提高高端业务的覆盖面和比重。优先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投资、国际贸易、金融证券、公司事务等高精尖法律服务领域。为我市外向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做深、做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面向广大群众和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提供法律服务。鼓励和规范律师参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提高诉讼案件的律师参与比例和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跟踪服务、系统服务、延伸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和完善律师管理体制,树立科学、先进、规范的管理理念

1.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律师管理职能。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行使“准入、导向、协调、监管”等宏观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新《律师法》属地管理原则,合理划分市与区、县(市)两级司法行政的管理权限。司法行政机关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协调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对全市律师执业行为、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全面、及时地掌握律师执业动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支持、指导作用,积极支持协会建设和行业发展。

2.加强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律师协会要按照提供服务、反映诉求、保障权益、规范行为的职能要求,切实加强对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科学构建律师协会组织和管理结构。积极拓展在业务监督、纪律惩戒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管理空间,更多地在行业发展、权益维护、会员福利、专业研究、职业培训、对外交流和宣传等领域发挥作用。

3.提高律师事务所自律管理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律师事务所树立自觉管理、自主管理、规范管理的意识。逐步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律师聘任和执业行为的管理。

4.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优势。广泛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对律师业的全方位监管。建立与公、检、法,以及人事、财税、社会保障等政府机关的协调机制,从执业、人才、税收、社会保险等角度对律师进行监管。建立律师行风监督制度。引导律师自觉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逐步增强律师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通过互联网等相关媒体公布绍兴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诚信记录,使社会能及时了解律师诚信执业情况。加大对律师制度的宣传力度,以律师制度恢复30周年纪念活动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律师制度、律师权利和义务、律师地位和作用;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律师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律师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营造律师业发展环境,扶持绍兴律师业可持续发展

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律师工作的领导,要把律师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及时解决好律师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律师工作,积极为律师依法执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新《律师法》要求,支持律师调查取证,切实解决律师会见难问题;出台鼓励发展政策,各级财政要像扶持现代服务业一样,加大对律师行业的扶持力度,要按《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若干财税扶持政策的意见》绍市委发(2009)2号要求,享受全市现代服务业有关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出台扶持律师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改革和完善律师收费制度。从有利于调动律师工作积极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有效的法律服务出发,制订合理的律师收费标准。改革和完善律师税收政策,加

强与财政、税务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律师行业的特点,解决律师行业税赋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律师工作的指导,制定律师行业远、中、近期发展规划,并组织监督实施;主动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努力保障律师各项执业权利落实。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为加强对落实发展规划的领导,切实有效地组织发展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建立落实绍兴市律师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建立机制。为使各项任务有效和有序的开展,在绍兴市律师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建立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信息通报机制。具体由市律师协会负责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分阶段检查监督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三)结果评估。在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由市政府或委托市司法行政机关对绍兴律师业五年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组织评估。

第三篇: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工业。当今世界食品工业的走向如何,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有什么竞争优势,广东食品工业应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它的发展对策是什么,本报告试图对上述问题作简明的阐述。

一、食品工业的现状

(一)国际食品工业的现状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食品工业在各国始终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国际食品工业及其产品贸易也发展迅速,跨国食品集团不断扩大,食品加工品市场日益全球化,食品产品竞争突显国际化,世界工业500强中,约有20个食品加工集团进入其中,充分显示食品工业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始终占国内各行业之首,占工业总产值的15%至18%。目前,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大约是农业总产值的2至3倍,农产品的总体加工度达到80%以上,食品深加工用粮已占到农业总产量的70%,已完成了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食品深加工的全面转移。

2.食品安全是国际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新困扰。世界各国每年都要遭受食源性疾病的侵害,工业化国家每年的食源性疾病患病率占食源性侵害的3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则相应更高,而且难以准确估计。

3.世界各国的食品工业各具特长与特色。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使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有效结合,形成在世界领先的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其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市

场占据相当份额。新西兰乳产品的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其乳制品贸易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0%;巴西的橙汁加工量已超过美国,橙汁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50%。

4.国际食品标准日益提高,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各具特色。目前,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量在27000亿美元左右,贸易总额为3000亿至4000亿美元,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特别注重食品的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

国际食品贸易遵循一般国际贸易规则,由于食品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导致国际食品规则和各国保护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技术性壁垒的使用日益频繁。

5.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食品工业呈如下发展趋势:(1)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加工能力越来越强;(2)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越来越高;(3)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越快越高新化;(4)投入比例越来越大;(5)越来越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6)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二)国内食品工业的现状。

1.我国食品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达19316个,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增长率为9%,最高为14.5%。我国食品工业创造的产值已连续十年位居国民经济制造业之首,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值达10778.02亿元,同比增产16.6%.其中利润总额为530.86亿元。

2.食品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双汇集团除年上缴利税4亿多元外,每年消耗的禽畜带动粮食转化3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间接提供100多万农业人口就业,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0亿元。蒙牛乳业扶持发展养牛户10万余户,创造民间就业岗位20万以上。

3.食品安全有明显改观,但问题依然严重。

食品安全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所关注。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严峻形势得到初步缓解。许多食品企业也把产品的安全性质量作为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领域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还较多。

4.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及其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利用多方面资金专项投资建设一批大型食品加工项目,这些项目呈现如下特点: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投资额较大,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工艺和设备先进,能拉动农产品的转化,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宗农产品利用和特种资源利用并举。

5.食品工业中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革效果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先进企业,并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中坚力量。另外,民营食品企业增长迅速,外资企业也十分活跃,其比重在不断增加。

6.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刚刚开始。由于我国己加入了WTO,我国食品工业与国际上的食品企业在资本交流、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市场准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7.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农产品加工的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的比例偏低;(2)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3)食品工业还没有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的大型企业集团;(4)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5)食品产业的市场化还有许多缺陷;(6)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7)管理体制尚不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8)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

8.我国食品工业的市场预测。

今后十年,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并居于首位。我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人们消费结构包括食物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的关健时期,是人们食物消费和消费结构中渐变到突变的急剧提升时期。随著人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栝尔系数虽然进一步下降,但食品消费总额仍然有较大的提高。在我国由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仍将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亦将发生较大变化,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己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某些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的产值和产量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明显优势,食品工业己成为

广东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广东食品工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行业结构优化取得初步成效。

2002年广东食品工业总产值968.21亿元,在全国排第二位。目前,广东食品工业的主导产品有软饮料、啤酒、味精、饼干、糖果、冷冻食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近年来,广东食品工业的结构优化成绩显著,传统的行业得到新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主导行业突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出口比重逐年增长的良好局面。

2.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成绩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食品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使食品工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产的各种食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广东多数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如健力宝、珠江啤酒的灌装生产线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省食品工业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在依靠科技进步、创名牌、增效益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广东食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名牌战略,整体效益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科学技术创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信誉的拳头产品。如健力宝、乐百氏、珠江啤酒、致美斋、海天等。

4.食品的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的力度,使广东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安全性有了提高,特别是绿色食品得到快速发展,且占椐了一定的国际市场。

5.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

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是:

(1)行业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食品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少、新产品不多、档次低、包装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热带水果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广东食品工业中大型企业所占比例太少,家族式的分散型小企业较多,缺少大型企业集团,且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缺乏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政府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狠,影响了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较低,综合利用较差。广东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在0.4-0.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3∶1。

(4)行业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装备急待提高。

(5)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

二、广东食品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竞争力

广东食品工业现有主导产品绝大多数在目前国内市场有较强的优势,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产品质量好。而广东食品工业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编低,新型设备投入量相对不足,研发机制和研发投入问题突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各类专业人才短缺,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的需要;三是在营造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和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企业竞争力

多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使广东食品企业相对于全国有较强的市场活力,为全省食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又存在不足:一是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多数企业的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充分适应国际化竞争形势的要求,抗风险能力不强,尤其是大量规模以下企业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和传统观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三是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半数以上大企业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信息化建设落后制约了企业后发优势的发挥。

(三)行业竞争力

产品创新能力、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营销和生产集中度方面明显不足。突出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低档质量和差别化率较低,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产业集群竞争力

食品工业在开放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食品产业集群,但行业分工不明显。面对入世后更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广东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具有较大潜力,但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和探索的问题:—是生产加工型的初级区域集群较为普遍;二是全省发展极不平衡,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山区,食品加工业还处在很落后的状态。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对策

(一)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趋势。

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是:(1)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2)各类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发展迅速 ;(3)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日益受到销费者的青睐;(4)方便性食品日益走俏,并向小包装,多品种,简单方便的家庭化方向发展。

(二)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

食品工业是广东吸纳城乡就业人口最多的的行业,为全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广东食品工业情况的分析来看,广东食品工业具备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高起点、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也具备了在食品工业发展新阶段继续领先于全国的可能。

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是:从广东的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全省食品工业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深入进行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食品工业的全面产业升级,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资本运作,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扩大品牌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糸建设,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满足人们由小康向全面小康生活过渡时期对食品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把食品工业建设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为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竞争力,发展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措施。

1.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1)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进行总体规划、积极引导;(2)有选择性地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扩大出口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的食品工业示范重点项目;(3)增加政府对食品科技发展的投入。要积极支持食品工业的产品开发与创新,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对重点食品加工企业,政府应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扶持,尽快形成食品工业的产业集群优势;(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1)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确保广东食品工业中现有的优势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等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使他们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2)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广东还具有海岸线长、滩涂多的沿海优势,有极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水产品资深,应增加这些优势资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运用先进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

3.加速广东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步伐。

广东在传统食品上有很大优势,广东的粤菜、潮菜以其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它集中了大量饮食精华,还包含了浓厚的岭南文化内涵,应集中力量,加强开发,努力使传统食品的生产工业化、现代化,使它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重视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的质量保障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应建立和完善食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体系和监督体糸。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食品销售和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食品的生产和经营秩序,严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5.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生产成本低,还具有产品质量稳定、广泛占领市场的优势,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广东食品工业如要在新时期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必须加大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的力度,加快企业改制步伐,采取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利用我省的资本优势,组建一批立足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扩大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6.加快优质原材料基地建设,形成良好合理的产业链,试点建设食品工业园。(1)优质原材料是生产优质食品的基础。要深化改革,克服分散的农村经济与现代化食品工业在体制上的矛盾;(2)加快企业从单纯加工生产为主的橄榄型转向以原料及市场为主的哑铃型的过渡;(3)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食品工业园区,以整体优势推进食品工业的区域性发展,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竞争力。

7.大力培养外向型企业,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出口比重。(1)广东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国际市场的联络渠道多,信息通畅等优势,加快外向型食品工业的发展;(2)应加强外向型经济和食品工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重点扶持一批有广东特色、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继续保持和巩固广东食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第四篇: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农业上,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和以小杂粮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初步构筑了xx农业结构总体框架。2004年,粮食总产量2.09亿公斤,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1.8亿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含套种马铃薯、菜豆角),产量8亿公斤,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牌蔬菜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牛饲养量4.4万头,羊饲养量32万只,奶牛饲养量402头,大户规模饲养初具雏形,奶站建设逐步配套,并与三鹿集团建立供求关系;以南燕竹镇大北河、宗艾镇沟西两大仁用杏基地为主的林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现有一定规模的小杂粮、豆制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7万吨,豆制品及小杂粮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xx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着眼即将形成的优势产业,展望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xx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重点突破,十年大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到20xx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提前步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级次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煤炭产业实现做大做强,非煤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规模和档次全面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3)精心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开发引进,以绿色食品为方向,发展杂粮、蔬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引进玉米转化项目,蔬菜加工突出冷藏和产品系列化,肉类加工突出畜禽产品深加工。豆制品加工企业,近期采取松散联合等形式,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完善“企业+家庭”的生产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3)鼓励煤炭企业兴办非煤产业。引导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收费减免、公益事业冠名权等优惠政策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利用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调整和增加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商贸集团。结合实际,支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恒温库、石料市场等。在县城、大型矿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全县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招商有功、创业光荣”的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创办民营企业,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研究采取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优惠措施。对急需融资的企业与项目,通过政府协调、银企互动等形式,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强对土地、环保、拆迁等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黑豆、杂粮等种植业;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白山村种植黑豆700多亩,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已经成熟。

2、发展目标: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村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2022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

(三)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我村肉牛150多只、羊300多头,驴40多头。

2、发展目标:到2022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以张英养殖合作社为重点,发展驴养殖,在全村辖区内发动群众开展养驴产业;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下载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发展规划书

    魚米之鄉新屋農漁產業發展地方創生計畫桃園市政府新屋區公所109年11月目錄壹、整體環境概述 一、交通狀況本市交通發達,以新屋區來看主要以陸運為主,有2 條快速道路(台61 西濱......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将全镇划分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城镇经济中心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为辐射安居区西......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根据这两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1、**村全村人口731人,耕地面575积亩,贫困户22户,低保户33户,全村......

    **村产业发展规划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采编:廊坊 添加时间:2010年7月1日 来源:廊坊政府网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2007-06-12 文章来源:市发改委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26332人次第四章产业发展目标一......

    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李庄镇2008—2010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

    绍兴市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审计局绍兴市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审计局制定的《绍兴市“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