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05: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篇: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市2018年“中考、高考”复课

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为推进我市“中考、高考”复课备考工作进一步落实,有效提高复课备考质量,根据2018年新的“中考、高考”形势,结合我市高

三、初三教育教学及“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备考、过程备考、有效备考、人文备考的要求,现制定2018年复课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评价办法,进一步振奋高

三、初三师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抓质量、促提高的强大合力,做实做细管理工作,做精做优教学工作,做好做强保障工作,精心研究并及时解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方位做好复课备考各项工作,确保2018年“中考、高考”目标圆满实现。

二、备考原则

1.科学备考。要加强对“中考、高考”的研究,掌握“中考、高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要反对经验主义,克服固步自封现象。2.规范备考。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各项备考工作计划、制度,并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备考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规范考试行为,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和激励性评价。

3.精细备考。要统筹兼顾备考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细化措施,狠抓管理,各项工作要计划周密,实施有序,监控有力,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4.高效备考。要树立节能增效意识,降低备考成本,不搞题海战术和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战术;各学科要建设有效课堂,有效组织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与技巧,进一步克服“低效”“无效”现象。

5.人文备考。备考的最高层次是备人。学校、家庭、教研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建设备考共同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要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备考合力;班级内各学科之间要有机协调,打好团体战,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通过实施全方位备考,力争让学生全员提高、全面提高、全程提高。

三、备考步骤

依据备考复习教学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仅供参考。1.第一阶段(第一轮):结束新课,基础知识复习阶段。(1)时间:

高考:到2018年2月中下旬结束新课。中考:到2018年3月下旬结束新课。

(2)重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及基本能力提高。目标:强化双基,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挖透教材,突出主干。

(3)要求:做到基础熟练,能准确答出学科内基础题、选择题、填空题。

(4)措施:落实考纲及教材内容要求,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定期检查各科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

2.第二阶段(第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难点。(1)时间:

高考:2018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考:2018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

(2)重点:在研究新考纲、考题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与学生相适应的强化训练类题。通过专题、类题训练,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各校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以专项知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知识问题化提升知识能力 化水平,也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有意识地把相关知识整合于问题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培养能力。本阶段要让学生能熟练答出学科内基础题(60%左右题目)、近5年“中考、高考”真题及经典名题。

(3)目标: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4)措施:进一步解决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主干重点,克服遗忘,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中考、高考”,对考什么及如何考做到心中有数。各科要精心组织专题类题演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类题训练,做到详略得当。

3.第三阶段(第三轮):综合复习,仿真模拟。(1)时间:

高考: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中考:2018年6月上旬至6月中旬。

(2)重点: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掌握应试技巧,平和应考心态。

(3)目标:提高做题能力,把握考试时间。(4)措施:根据各科特点,通过精选十套左右仿真模拟试题,开展仿真训练,提升应试水平。针对学生练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在提高对知识理解的同时,着力讲解答题技巧。4.第四阶段(第四轮):减压疏导,调适心态。(1)时间: 高考:考前一周。中考:考前一周。

(2)重点:平和应考心态。

(3)目标: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恐惧心态。(4)措施:组织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或实践活动,调整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合作,合理搭配饮食,调整好休息时间,以最佳精神状态迎接“中考、高考”。

四、内容与要求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市局将结合各校实际,与各校签订“中考、高考”目标责任书,按照相关规定对学校“中考、高考”工作给予奖惩。各中学要认真分析2017年考试情况,依照市局2018年任务目标要求,尽早行动,科学部署,周密安排。要重点制定好两个计划,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扎实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好高考、中考复课工作计划。另外,要结合学生实际,把责任目标科学分解,细化到班级,责任到人,使责任目标层层落实,人人明确,形成复习备考的整体合力。

2.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提高备考执行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研室将加强对各校复课备考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各校复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督促各校全面落实复课备考 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成立备考工作领导机构,具体可包括备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业务指导小组等,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校长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备考工作要亲自管、靠上抓、负总责,提高备考工作的领导力。

各校要强化“中考、高考”备考执行力、落实并完善备考细节。要落实学校领导包抓学科组、联系班级制,促进学科备考和班级备考扎实有效开展,班主任要负责学困生和临界生的培养跟踪,学科教师负责学生短腿学科培养辅导,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师,各施其职,协调合作,形成备考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确保备考各环节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

3.加强“中考、高考”研究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市教研室要加强对“中考、高考”工作的研究,立足全局,服务全体,做好对学校复课备考的指导工作。各校要认真研究考什么、如何考、怎样考得好。主要研究:考纲(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的依据,考题(近三年“中考、高考”真题)、命题策略(命题专家、评卷组对试题评价等)、命题技术的变化(“中考、高考”命题时效与新信息等),这是应对如何考的关键;研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研究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效度,研究教与学的适应性及学习心理等问题,这才是解决怎样考得好的根本。同时,把研究成果及时落实、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4.加强合作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1)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各中学要千方百计地动用一切力量搜集高考信息和教学资料。但在使用信息和资料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筛选与研究,以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料,为我所用。

(2)要发挥集体智慧。“中考、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从中考、高考备考领导小组的领导,到毕业班全体教师,都要出谋献策,要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潜能,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注重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新的结合,经常开展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依据学科备考计划,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沟通信息,互补优势。

(3)要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备考横向联系。市教研室要把“中考、高考”信息的搜集共享作为重点工作,及时组织召开全市“中考、高考”复课备考研讨会,统筹全市复课迎考工作。各校要与教育先进地市及兄弟地市、学校加强横向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网络,重视信息情报工作,要适时进行调研测试,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知彼知己。要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的建设与研讨活动。各校要打破封闭状态,做到团结互助,资源共享,群体作战,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市“中考、高考”备考的效益。我们不仅要重视市内的整体合作,还要重视校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毕业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5.突出学科指导工作,提高备考的有效性。(1)各校要处理好课标、考纲、教材、教辅的关系。学科备考要以考纲、考试说明、课标为指导,明确备考方向、内容范围;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依托教材内容落实考纲任务要求;要以教辅为辅助,拓展优化备考内容。要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既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求同去异”;学生手中教辅不可过多,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教辅代替备课、弱化上课。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课本中关键知识,并使之能力化;明确教辅材料在一轮复习中是辅助性而不是主体性。

(2)各校要制定全面细致的备考计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制定的备考指导意见,每一复习轮次都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进度安排、实施策略等。其中,内容进度安排要具体到每一周,做到备考明细化,让教师、学生明明白白备考。

(3)各校要合理安排各种考试,力争在考、练上出效益。按“中考、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合理安排单元、专题、模块等各种检测考试。达到序列化、规范化,不搞题海战术,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训练与考试的力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4)各校要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可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制、家教式、会诊式、自修式等多种方式,强化力度。同时,也要关注边缘生、学困生的帮扶,实现共同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奥赛工作,为学生的自主招生加分。

6.强化质量跟踪工作,提高备考的实效性。(1)各校要优化学科备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重特色,集体备课要重整合。个人备课要看内容的针对性,是否符合考情、学情、班情等;要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多少、难易、深浅是否适度,环节设计能否保证课内实施完毕等。集体备课应从个人的“异”上去研讨,并形成共识。

(2)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过程性备考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重在得法。备考复习成败在于课堂,课堂教学要合适于学生的需要,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市。课堂应倡导问题式教学,以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课本问题、练习、作业、考试问题等为导向,真正实现由“知识建构”到“问题导向”到“能力形成”的转变。要避免炒冷饭式的照本宣科、避免单向灌输,要克服无PPT就不能上课的陋习,尽量做到互动与生成,力求引导与点拨。一定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领悟。(3)要实行严格的学科练、测、考制度。各校要安排学科组认真规划并利用好练、测、考,包括课外作业、单元训练、专题训练、模块考试等项内容。具体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能力训练的布置安排,关键是控制住数量(训练次数、题量多少)、质量;二是能力训练相关作业、检测试卷的收批,这一环节的关键则是要把好批阅的数量、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选编试题,要保证质量,必须精选精编,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课外作业量、训练测试量要适当,要防止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各学科作业与训练测试必须有机协调,做好总量控制,要特别注意监控个别学科与教师为争抢课外时间,用题海战术挤压学生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测试批阅要及时,可采用教师面批、精批、学生互批等形式,力争全批全改,做到有收必批;也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抽批。学校要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训练测试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及时评比,合理调控。

(4)优化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阶段性、综合性质量检测考试,做到互为补充,有序协调。在保证命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统一考试要按照”中考、高考”的要求,规范组织,要严格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组织评阅试卷,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把阅卷质量关。阶段性、综合性考试阅卷结束后,要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学校的质量分析要具体到班级、学科、任课教师,教师的质量分析则要具体到每位学生,最后要形成内容全面的质量报告,并及时召开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质量分析调度会、座谈会、会诊会,依托质量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补救措施。

(5)优化讲评课,提高讲评课效率。重点做好讲评课有效方式的探索。备考复习过程中,讲评课所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备考质量。讲评课要做到:学生需要教师讲的才讲,学生需要教师评的才评,学生不要求讲的,坚决不讲;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点拨疑点、突破难点,分析易错易混点,并适时的拓展或迁移,同时,要让学生参加到讲评环节中去,防止教师一讲到底现象,学生的问题学生说,说出的问题大家评,疑难问题教师指引,难题再析找思路、寻方法。

7.完善服务保障工作,落实人文备考措施。(1)要建立完善的备考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要按照服务保障任务与工作进程,健全食堂、宿舍、卫生、安全、资源、文印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要特别关注高

三、初三开学初期、“中考、高考”前夕两个阶段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好头,结好尾,细化措施,提高质量。学校教工与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

(2)要拓展丰富服务保障内容。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健康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与氛围;要及时满足教师备考工作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高三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3)要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方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食堂、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教师的满意度。

8.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连续性。(1)要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了解“中考、高考”成绩,分析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利于下一年度“中考、高考”备考奋斗目标的调整。市教研室将在“中考、高考”结束后依据招生办提供数据进行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奖励提供依据。

(2)要全方位进行总结。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等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总结座谈会,分析总结备考工作的经验做法,交流体会感受,反思失误教训。最后,学校要形成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报告。

(3)要及时进行表彰工作。按照制定的表彰制度、实施办法,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班级、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政策,保持评价制度的权威性与 激励性。

(4)要搞好新老高

三、初三备考工作的衔接。通过学科对接、人员交流等方式,做到备考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备考工作的良性循环。

(5)要隆重组织毕业典礼。学校要作为“中考、高考”前激励学生斗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要突出学校的特色,与开学典礼一样,作为点睛之笔、传承之作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组织要隆重,校长要亲自参加,师生共同参与,彰显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弘扬学校文化、时代精神。

第二篇:2018年高考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市2018年“高考、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指导意见

为推进我市“高考、中考”备考工作进一步落实,有效提高备考质量,根据2018年新的“高考、中考”形势,结合我市高

三、初三教育教学及“高考、中考”备考工作的现状,按照科学备考、过程备考、有效备考、人文备考的要求,现制定2018年备考工作指导意见,供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实施。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完善相关的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评价方法,进一步振奋高

三、初三师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抓质量、促提高的强大合力,做实做细管理工作,做精做优教学工作,做好做强保障工作,精心研究并及时解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方位做好备考各项工作,确保“高考、中考”目标的圆满实现。

二、备考原则

1.科学备考。要加强对“高考、中考”研究,掌握“高考、中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要反对经验主义,克服固步自封现象。

2.规范备考。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各项备考工作计划、制度,并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备考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规范考试行为,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和激励性评价。特别在科组备考和班级备考这两个关键点,一定要井然扎实、有序开展。

3.精细备考。要统筹兼顾备考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细化措施,狠抓管理,各项工作要计划周密,实施有序,监控有力,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4.高效备考。要树立节能增效意识,降低备考成本,不搞题海战术和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战术;各学科要建设有效课堂,有效组织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与技巧,进一步克服“低效”“无效”现象。

5.合作备考:学科内合作、班级内合作、综合学科合作。学科备课组要合理分工、合作研究,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资料等有共用、共享、基本一致的资源;班级内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之间对共性的问题协商解决,对时间、作业、重点对象协商统筹安排;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做好学科之间的沟通、协作。6.人文备考。备考的最高层次是备人。学校、家庭、教研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建设备考共同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要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备考合力;班级内各学科之间要有机协调,打好团体战,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通过实施全方位备考,力争让学生全员提高、全面提高、全程提高。

三、备考步骤

依据备考复习教学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仅供参考。⑴第一阶段(第一轮):结束新课,基础知识复习阶段。①时间:

高考: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底。中考: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底。

②重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及基本能力提高。目标:强化双基,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挖透教材,突出主干,把题做正确,做好。

③要求:做到基础熟练,能准确答出学科内基础题、选择题、填空题,较熟练答出与我省“高考、中考”相适应的大题和经典名题。

④措施:落实考纲及教材内容要求,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定期检查各科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

⑵第二阶段(第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难点。①时间:

高考:2018年2月至4月上旬。中考:2018年5月至6月上旬。

②重点:在研究新考纲、考题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与学生相适应的强化训练类题。通过专题、类题训练,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各校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以专项知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知识问题化提升知识能力化水平,也可以问题为导向,有意识地把相关知识整合于问题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培养能力。本阶段要让学生能熟练答出学科内基础题(60%左右题目)、近5年“高考、中考”真题及经典名题。

③目标: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④措施:进一步解决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主干重点,克服遗忘,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高考、中考”,对考什么及如何考做到心中有数。各科要精心组织专题类题演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类题训练,做到详略得当。

⑶第三阶段(第三轮):综合复习,仿真模拟。①时间:

高考: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中考:2018年6月中旬至6月下旬。

②重点:查漏补缺,掌握应试技巧,平和应考心态。③目标:自信参加“高考、中考”,减少焦虑和恐惧心态。

④措施:根据各科特点、采取卷模复习法,提升应试水平,再通过仿真模拟训练、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同时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

四、内容与要求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各学校要认真分析2017年考试情况,结合市情和校情制定2018年任务目标,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尽早行动,科学部署,周密安排。要重点制定好两个计划,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扎实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好市复课工作计划。另外,要结合学生实际,把责任目标科学分解,细化到班级、责任到人,使责任目标层层落实,人人明确,形成复习备考的整体合力。

2.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提高备考执行力。

各校要成立备考工作领导机构。学校要成立备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业务指导等小组,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校长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备考工作要亲自管、靠上抓、负总责,提高备考工作的领导力。

各校要强化“高考、中考”备考执行力、落实并完善备考细节。要落实行政挂学科组、挂钩班级,促进学科备考和班级备考扎实有效开展,班科任教师要负责学困生和临界生的培养跟踪,学科教师负责学生短腿学科培养辅导,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师,各施其职,协调合作,形成备考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确保备考各环节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

3.加强“高考、中考”研究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①各校要加强备考研究小组建设。成立专门由教务或教科负责研究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各学科考情、学情的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可由负责备考业务领导和备课组长组成;各备课组长带领学科骨及科组教师,策划好各时段备考计划,并定期、定点、定内容进行研讨,集科组教师之智慧,研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备考策略和备考范式,特别说明的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有的备课组仅有1—2人,建议积极开展校际联合备考研究活动。

②各校要认真研究考什么、如何考、怎样考得好。主要研究:考纲(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的依据,考题(近三年“高考、中考”真题)、命题策略(命题专家、评卷组对试题评价等)、命题技术的变化(“高考、中考”命题时效与新信息等),这是应对如何考的关键;研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研究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效度,研究教与学的适应性及学习心理等问题,这才是解决怎样考得好的根本。同时,把研究所得及时地落实、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③各校要做好对备考研究跟踪管理。原则上,每位教师每一学期应撰写2篇以上“高考、中考”备考研究心得体会,内容主要是对学科考纲的理解,考点、热点、疑难点的解读,考题的解析与迁移应用,教师指导学科备考的策略、课堂教学、备考经验等。为取得实效,这项工作将由市教育局协同学校组织进行。

4.加强合作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①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各中学要千方百计地动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关系搜集高考信息和教学资料。但在使用信息和资料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筛选与研究,以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料,为我所用。

②要在发挥集体智慧。“高考、中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高考、中考”备考工作,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从高考、中考备考领导小组的领导,到毕业班全体教师,都要出谋献策,要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潜能,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注重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新的结合,经常开展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依据学科备考计划,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沟通信息,互补优势。

③要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备考横向联系。各校要与教育先进地市及兄弟地市、学校加强横向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网络,重视信息情报工作,要适时进行调研测试,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知彼知己,决胜于高考战场。要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的建设与研讨活动。市内学校要打破封闭状态,做到团结互助,资源共享,群体作战,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市“高考、中考”备考的效益。我们不仅要重视市内的整体合作,还要重视校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毕业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4.突出学科指导工作,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①各校要处理好课标、考纲、教材、教辅的关系。学科备考要以考纲、考试说明、课标为指导,明确备考方向、内容范围;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依托教材内容落实考纲任务要求;要以教辅为辅助,拓展优化备考内容。要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既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求同去异”;学生手中教辅不可过多,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教辅代替备课、弱化上课。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课本中关键知识,并使之能力化;明确教辅材料在一轮复习中是辅助性而不是主体性。

②各校要制定全面细致的备考计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制定的备考指导意见,每一复习轮次都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进度安排、实施策略等。其中,内容进度安排要具体到每一周,做到备考明细化,让教师、学生明明白白备考。

③各校要立足课堂,用好课后,全方位优化备考。上课监控的手段主要靠上课常规,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坚持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学生定期评教制度、教研室教研员定期指导制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与展示制度、年级评课办公例会制度等,加强对教师上课环节的即时监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克服“低效”“无效”现象。要特别注意监控课内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内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必须当堂完成,要坚决杜绝课内问题、课内作业转化成课外作业的行为。课外作业要划归能力训练范畴,另外监控。课后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刍和自我反思、提高最有效的时段。各校应对早上、中午、午后、夜修等做好安排。帮助学生利用好可利用时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提升。

④各校要合理安排各种考试,力争在考、练上出效益。按“高考、中考”能力考查要求,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合理安排单元、专题、模块等各种检测考试。达到序列化、规范化,不搞题海战术,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训练与考试的力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⑤各校要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可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制、家教式、会诊式、自修室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育的力度。同时,也要关注边缘生、学困生的帮扶,实现共同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奥赛工作,为学生的自主招生加分。

⑥市教研室将优化引领指导。要继续坚持并优化“会议指导、资料指导、教学视导、考试指导”等策略,开好研讨会议,编选教辅资料,搞好教学视导,命好考试试题。特别是要制定下发科学的学科备考指导意见,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全面引领学科备考工作。

⑦要树立“大备考”意识,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工作。备考任务要分解落实:高一重点抓“初高中衔接与习惯养成”,高二重点抓“倾向选择与知能拓展”,高三则要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升学指导与能力训练”,使整条备考链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5.强化质量跟踪工作,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①各校要优化学科备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重特色,集体备课要重整合。个人备课要看内容的针对性,是否符合考情、学情、班情等;要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多少、难易、深浅是否适度,环节设计能否保证课内实施完毕等。集体备课应从个人的“异”上去研讨,并形成共识。备课方式:用简案。②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过程性备考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重在得法。备考复习成败在于课堂,课堂教学要合适于学生的需要,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市。课堂应倡导问题式教学,以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课本问题、练习、作业、考试问题等为导向,真正实现由“知识建构”到“问题导向”到“能力形成”的转变。要避免炒冷饭式的照本宣科、避免单向灌输,要克服无PPT就不能上课的陋习,尽量做到互动与生成,力求引导与拨。一定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领悟。教师课堂实施备课内容、组织教学效率的高低,具体要看教师一节课教学实施环节的完整性,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教学时间的利用率等,最终还得看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程度,即完成备课任务的水平。市教研室将联合各校备考领导小组对教师上课进行督查指导。

③要实行严格的学科练、测、考制度。各校要安排学科组认真规划并利用好练、测、考,包括课外作业、单元训练、专题训练、模块考试等项内容。监控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能力训练的布置安排,关键是控制住数量(训练次数、题量多少)、质量;二是能力训练相关作业、检测试卷的收批,这一环节的关键则是要把好批阅的数量、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选编试题,要保证质量,必须精选精编,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课外作业量、训练测试量要适当,要防止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各学科作业与训练测试必须有机协调,做好总量控制,要特别注意监控个别学科与教师为争抢课外时间,用题海战术挤压学生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测试批阅要及时,可采用教师面批、精批、学生互批等形式,力争全批全改,做到有收必批;也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抽批。学校要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训练测试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及时评比,合理调控。

有效控制作业量、训练量的手段之一是控制学科作业、训练资料的印刷量,防止部分学科、教师乱印、滥印资料的行为。学校、年级要依据学科特点,对各学科资料印刷数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学校文印室严格落实。

试题的编制尽量校本化,要符合本校学生之实际,让测试发挥其激励功能。各校要求学校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独立命制针对本校学生的2套综合卷、3套阶段(单元)测试题。

④优化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阶段性、综合性质量检测统一考试,做到互为补充,有序协调。在保证命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统一考试要按照”高考、中考”的要求,规范组织,要严格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组织评阅试卷,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把阅卷质量关。

阶段性、综合性考试阅卷结束后,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详细的质量分析,学校的质量分析要具体到班级、学科、任课教师,教师的质量分析则要具体到每位学生,最后要形成内容全面的质量报告,并及时召开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质量分析调度会、座谈会、会诊会,依托质量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补救措施。

各校要在质量分析基础上,强化查漏补缺,扶弱促强,切实解决“弱班、弱科、弱师”问题,打好团体战,共同提高班级、学科教学质量;树立整体意识,有效监控,适度组织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测试等综合科目的备考质量。

市教研室要加强跟进式指导,及时组织教学调研、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年级提高质量监控水平。

⑤优化讲评课,提高讲评课效率。重点做好讲评课有效方式的探索。备考复习过程中,讲评课所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备考质量。讲评课要做到:学生需要教师讲的才讲,学生需要教师评的才评,学生不要求讲的,坚决不讲;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点拨疑点、突破难点,分析易错易混点,并适时的拓展或迁移,同时,要让学生参加到讲评环节中去,防止教师一讲到底现象,学生的问题学生说,说出的问题大家评,疑难问题教师指引,难题再析找思路、寻方法。6.完善服务保障工作,落实人文备考措施。

①要建立完善的备考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要按照服务保障任务与工作进程,健全食堂、宿舍、卫生、安全、资源、文印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要特别关注高

三、初三开学初期、“高考、中考”前夕两个阶段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好头,结好尾,细化措施,提高质量。学校教工与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

②要拓展丰富服务保障内容。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健康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与氛围;要及时满足教师备考工作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高三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③要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方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食堂、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教师的满意度。

7.做好过程性评价工作,提高备考的执情度。①学校要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包括考核方案、奖励方案两部分。考核指标要多元,要涵盖学科备考各环节;比重要合理,要突出教学质量的权重,弱化常规指标权重,体现出明确的导向性。奖励方案要明确内容、范围、等次。相关方案要及早制定,要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尽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②要优化评价过程与方式。既要注重结果评价,又要关注过程评价,两者有机结合。要形成稳定的过程评价方式,过程评价结果要定期统计公布。评价主体要多元,要切实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观念,优化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加大学生评教结果在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比重。

③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奖励办法。在工作过程中适时进行包括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评优树先、福利待遇、培训进修等各种奖励,“高考、中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表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④搞好对综合科目的评价。对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基本能力考试科目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既可以分科考核,也可以捆绑评价。

⑤市教育局将根据学校备考成效和完成任务情况,对各“高考、中考”备考先进学校进行评价表彰。

8.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连续性。①要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了解“高考、中考”成绩,分析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利于下一“高考、中考”备考奋斗目标的调整。

②要全方位进行总结。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等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总结座谈会,分析总结备考工作的经验做法,交流体会感受,反思失误教训。最后,学校要形成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备考工作报告。

③要及时进行表彰工作。按照制定的表彰制度、实施办法,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班级、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政策,保持评价制度的权威性与激励性。

④要搞好新老高

三、初三备考工作的衔接。通过学科对接、人员交流等方式,做到备考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备考工作的良性循环。

⑤要隆重组织高中毕业典礼。学校要作为“高考、中考”前激励学生斗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要突出学校的特色,与开学典礼一样,作为点睛之笔、传承之作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组织要隆重,校长要亲自参加,师生共同参与,彰显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弘扬学校文化、时代精神,给学生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第三篇:2014年中考备考复习指导意见(写写帮推荐)

泉林中学2014年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 为科学、扎实、高效地开展中考备考复习工作,努力提高复习阶段的实效性,实现2014年我校历史中考成绩的稳步提升,现制订方案如下:

一、中考目标

强化教学常规落实,努力提高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效率;发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精神,科学、有序、务实、高效地开展历史中考复习备考工作,以确保我校历史学科在全县中考中实现保六争四的目标。

二、备考复习安排

3月初完成新授课学习。3月上旬开始启动中考复习。中考复习采用“夯实基础、专题训练、综合检测”三轮复习模式进行。

(一)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4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教学时间约7周。

2.复习思路。全面系统复习,以课本为蓝本,依据课程标准、中考说明要求复习,强化单元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以读—讲—练—评为基本流程。

(二)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5月中旬完成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教学时间约4周。

2.复习思路。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突出训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补知识盲点;加强训练,强化对历史薄弱的优秀学生训练,以有效地提高高分率。

(三)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5月中旬至中考前完成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教学时间约3周。

2.复习思路。回扣双基,排查考点,查漏补缺,注重综合模拟,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点拨,加强学生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三、要求和措施

(一)做好协同工作。同刘长营老师一起研究考情、教情、学情,切实解决中考复习备考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复习过程中开好阶段总结会,针对不同阶段的复习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效益。一切题目的变式、拓展、深化,其“根”在教材之中,离开教材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探究课标变化对中考的影响,要用好《中考说明》,准确把握考点及对各部分知识考查的程度。要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一要做到“四个重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归纳、综合、拓展、提高和运用;重视思维训练,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规范训练,要在学生审题、做题、书写上下功夫;重视针对性训练,反对题海战术、不加选择的训练。二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手段、教学时间安排等,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三要寻求课堂复习的高效益。选点(知识点、疑难点、侧重点)要准,落的要实(一切环节都要落在学生身上,如落实疑点、落实方法等),复习要透(抓住考点不放、抓住疑点不放、抓住重点不放),拓展知识要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与热点的联系),加强变式教学(变式训练、多角度呈现、举一能反

三),加强规范教学(问题设计要符合学业考试要求,学生做题、书写等要规范,向规范化要质量)。四要减少无效劳动。训练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学会“熟题找差异,生题找联系”,克服思维定势,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单位时间内的最高效率。五要利用分层教学做好保优、抓中、促差工作。狠抓尖子生中历史瘸腿现象。抓好中等生的培优工作,对中等生以“引”为主,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方法,让优等生帮带中等生,在保证优等生成绩不下滑的前提下,做好中等生的提高工作。

(三)抓好五个环节。复习备考中要十分重视复习—练习—批阅—讲评—更正五个环节。“复习”是知识的盘点;“练习”是知识的运用,通过练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通过练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批阅”是反馈,只有通过批阅,才能反馈教学的信息,2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的实际能力,才能使下一步“评”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查缺补漏;“讲评”是关键,通过“评”促使学生认真的练;“更正”是目的,通过更正,才能让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建议学生建立个人错题记录,经常性的复习回顾,以便查缺补漏。在这五个环节中,学生认真、规范地学习是主线,教师精彩、画龙点睛的讲评是关键。

(四)注意几种做法。一是要真正做到“精练”。对每一阶段的资料和训练试卷的选择要特别慎重,要选择1~2种权威性、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资料。以免造成学生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学生的练习、模拟试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各种资料进行精心筛选、精心整合,试题设计要讲层次、分梯度,既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做到网络式排查,梯度式推进。二是讲评要有的放矢。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相互探讨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不能泛泛,应针对性强。三是批阅认真及时。做到了“练必改、必评”。有利于信息的反馈,提高复习效果。

2014年中考备考复习主要工作安排3月

第一周 结束九年级下新授课学习,为中考复习第一阶段的开始作动员。复习中考复习指导第一单元。

第二周 完成中考复习指导二至六单元复习工作;参加中考考务会。

第三周 依据中考考务会精神完成中考复习指导七至九单元复习工作。

第四周 完成中考复习指导十至十三单元复习工作;迎接本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

第一周 本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分析及总结;完成中考复习指导十四至十六单元复习工作。

第二周 完成中考复习指导十七至二十一单元复习工作。

第三周 总结第一阶段复习经验教训;为中考复习进入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的进行作动员;完成复习中考复习指导第一至二专题;迎接本学期第三次月考。

第四周 本学期第三次月考成绩分析及总结研讨。完成复习中考复习指导第三至五专题复习。

5月

第一周 完成复习中考复习指导第六至九专题复习。

第二周 完成复习中考复习指导第十至十二专题复习。结束中考第二阶段复习,迎接本学期第四次月考。

第三周至五周 对本学期第四次月考成绩分析,总结前两阶段中考复习;开始中考复习第三阶段中考检测复习。

6月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中考模拟训练。

第四篇:2014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科学备考赢得高考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直面现实,反思精进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第十二次模考已经结束。从整体情况来看,同学们发挥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我们深感欣慰!但是,我们在做调研分析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做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这些不足:

1、缺乏答题的规范意识。有部分同学使用中性笔涂卡,造成重大失误,与高分无缘,令人痛惜;

2、抓增分点不到位。如语文的默写和英语的单词识记积累不够,丢了不该丢的分数;其次,部分同学一卷中基础部分得分率低,影响总分(建议:狠抓基础题,勿做偏难怪);

3、不善于反思总结。有一味死做题、做死题的现象,缺乏灵活变通的思维意识,缺乏知识体系间的联系思维;

4、不能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晚上开夜车,白天打瞌睡,费时低效;

5、病急乱投医,外边乱补课。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特别是动手能力要强。

五条建议,助力备考

一、提纲挈领,深钻细研。二轮复习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触类旁通,前后关联,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树立一个意识:一道典型试题就是一个类型。每考一次试,都要细致分析,精心研究,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

建议:

1、精做精练,把握时间,形成快速、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切勿出现“以看代练”、“以想代练”的现象,既要练会,更要会练;

2、练考中,力求做到简单的试题少失分,中档的试题多得分,对自己而言,难度大的试题尽力而为不强求,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得分率。

二、精心选题,积累典型。二轮复习阶段是接触的复习资料最多,大家要有选择地练习其中的典型题,不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用高 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熟悉高考,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

建议:

1、切实落实老师的专题部署,步步为营,不投机取巧;

2、不让资料牵着自己走,陷入其中,抓不住重点。

三、突破难点,关注热点。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需要强调的是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大家除了要留心历年考卷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建议:

1、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2、明确考点,主动梳理、归纳重点知识,建立网络知识图。

四、查漏补缺,及时巩固。每一次练考,大家要及时查找自己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知识点和方法技能掌握不牢固,做好错题收集与诊断,并及时回归课本,查漏补缺,重视纠错,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次,制定复习计划不宜贪多求难,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和试卷,应该精心取舍,并通过反思达到理清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复习成果的目的。

建议:

1、认真分析每一次考试,将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尽快“扫盲”,绝不“欠账”;

五、专题复习,归总提升。第一轮复习强调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则重在专题归类和解题思维、方法的训练,务必把高中的主干内容明朗化、条理化、概念化、规律化,明确解各类题的基本方法。

建议:

1、要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先专题训练,再整合体系;

2、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善于总结,建立自己的学科思想,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

复习“三忌”,牢记心中

一忌:信心不足,精神萎靡。让我们把每一次考试看作是进步的阶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绝不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留下人生的遗憾!

亲爱的同学们,狭路相逢勇者胜!二轮复习至关重要,提升的空间很大,变数很大,抓住了,人生从此不同,抓不住,可能阴云密布。请告诉自己:我无所畏惧!我没有退路!我是奇迹的创造者!

二忌:安排不周,顾此失彼。许多同学为了在考试中领先于他人,就心急如焚,盲目做题,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却收效甚微:

1、成绩提高慢;

2、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所以,同学们既要科学合理安排好时间,又要善于积累典型的好题、错题,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不能举一反三,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善思考、善总结的习惯。前行途中,驻足反思,总结回顾,会走得踏实。

第五篇:高三物理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高三物理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对高三毕业班学生事关重大,复习成效决定学生一生命运和前途。高中物理知识容量大、难度深、注重灵活性和技巧性,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高考的“大难题”。要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必须对复习任务做好整体规划、明确目的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以下就备考做几点指导意见:

一、注重“双基”,夯实基础。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永恒的主题,一切从基础出发,注重训练学生对物理基本规律、原理、定理、定律熟练掌握及应用,是高考复习的起点,也是基点。学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基础知识,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中楼阁。

二、突出高中物理主干知识。

物理主干知识是物理中的核心概念、规律、原理,是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在熟练掌握物理主干知识和应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物理能力,形成物理思维,物理主干知识的学习可以以典型的例题为载体,通过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典例,认识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

三、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元素及适量典型例题的基础上,构建物理整体知识体系,使各个知识点之间形成一个系统,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区别、联系和来龙去脉,形成层次分明、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图。

下载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2013年中考备考教研室备考指导意见

    樊城区二O一三年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指 导 意 见 中考备考主题词 复习备考管理模式 复习课课堂教学要求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复习训练模式 复习训练题设计模式复习研讨要求科学......

    2011年河南高考物理备考指导意见(合集)

    2011年河南高考物理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卷特点......

    2012备考指导:高考物理复习也“三多”

    http:///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2012在大家翘首以盼中纷然而至,当日历翻过旧岁,高考倒计时的钟声也开始抵达做声。马上就要开始第二轮复习了,优秀生要夯实基础,提高选拔性试题......

    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百日复习指导(上)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项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进入三月后,各大中学的复习备战状态也愈加显现:第一轮总复习即将陆续展开、一模考试......

    中考物理备考指导范文

    中考物理备考指导:新旧知识两手一起抓 杜寨中学傅武安 初三阶段的物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年既要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又要复习、巩固、综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掌握方法,提高......

    2010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2010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初中物理总复习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

    高三复习研讨会材料—《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高三复习研讨会材料—《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高中升学预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升学教育,正确发挥考试功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