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教育公平再进一步——聚焦2012高考关键词
中国教育公平再进一步
——聚焦2012高考关键词
2012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战再次拉开帷幕。苦读12年的数百万学子们将通过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历人生的第一次涅槃。
谈起2012年的高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话题呢?有哪些关键词进入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生源锐减
4年考生下降135万,高校面临挑战
915万名,这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报名总数,比去年减少2%。而与2008年最高峰时的1050万报考人数相比,锐减了约135万人。
事实上,2008年以后,高考报名人数就一直在下降。
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分析表示,考生人数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2008年后,18岁适龄人口快速下降,直接导致报考人数逐年减少。同时,出国热也分流了一部分考生。从2007年开始,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去年出国留学人数已达34万。有数据显示,今年这一群体将超过43万。
在报考人数下降的同时,高校招生计划却依然呈增长的态势。从2008年的近600万,已增长到今年的685万。
在这一减一增的剪刀叉效应下,高考计划录取比例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57%,跃升至2012年的预计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
实际录取比例更高。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有23个省市实际录取比例已经达到78.7%,10个地区超过85%,海南和吉林两个省超过92%。
生源的减少和录取比例的增加让高考这座独木桥变得宽敞,这是考生的幸事。然而,对于高校,特别是处在高等教育金字塔底端的院校来说,却意味着相当的挑战。
关键词:高考扶贫
造血式人才扶贫体现教育公平
‚高考扶贫‛无疑是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高考话题之一。从今年开始的5年内,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约1万名学生将成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以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的方式考入大学。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均可填报专项计划志愿。
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做出如上规划。5月,云南、陕西、新疆、贵州、河南、湖北、重庆等地先后颁布了定向招生计划,清华等名校也加入到这一计划当中。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表示,实施专项计划后,上一
本录取高校的人数预计增加约10%,贫困地区考生一本录取率与中西部平均录取率差距将由2011年相差1.4个百分点减少至相差0.7个百分点。
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一直备受诟病。而今年专项计划的实施,则被视为是在促进在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指出:‚这项政策有利于打破日益板结化的社会结构,让贫困地区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关键词:南科大招生
8省招收180人,创新招生模式促进招生制度改革
距离高考不到10天时,被外界称为中国高校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终获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并招生‛。自5月30日起,66岁的校长朱清时开始了10天8省的招生宣讲。
按照计划,2012年南科大面向广东、山东、四川、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8省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自主招生,共计180人,全部为按理工科大类提前批次录取,入学两年后分专业。招生将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复试成绩占30%,最终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南方科技大学山东招生组组长张贤科表示,复试部分是笔试,主要考理解能力、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等。‚我们这个复试类似‘智商测试’,考的是学生的天赋,因此不需要做任何准备,希望以此给普通高中、农村中学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让天赋不至于被埋没。‛
朱清时说。
‚这么招,中国的高考才有希望。‛被称为国内教育界‚第一个吃螃蟹‛的朱清时说,他的毕生理想就是建一所能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大学。
相关专家表示,尽管面临着争议,但南科大的创新招生模式对于招生制度改革而言仍有相当的启发意义。(杨 凡)
第二篇:浅析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本站推荐)
浅析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确保教育公平,不仅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我国教育事业规模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进 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投入、教育收费、应试教育、高考移民、择校风等问题反映强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突出,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等上学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价值评判、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追求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我国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双基”工作的大力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和受教育人口数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意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高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了很大发展,教育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环境得到优化、丰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等。
从教育公平具有的相对性和情境性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 中国的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具体表现在:(1)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2)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3)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4)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5)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6)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7)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8)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9)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受教育权被剥夺、就业受歧视、就业难等问题。(10)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上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对教育政策和机制进行调整,改革完善教育机制本身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维护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用国家意志规范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观,实现国家社会意义层面上的教育公平。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素来追求。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受到区域差距、阶层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腐败问题的严重制约。
1.区域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策便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便无形中导致了教育投入的差距。由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对教育投入相对较低,加上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恶劣艰苦的生活条件,所以在吸引人才上自然处于一种不利的位置。我国教育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西部本身贫穷,自然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与东部相提并论。显而易见,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与东部相差甚远。同时家庭用于教育的投入更为有限,对于
温饱尚不能解决的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奢望。
2.阶层差距。随着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阶层差距逐渐拉大。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3.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其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必然导致公民接受教育的不公平。在教育资源总量和受教育者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资源配置和投入的不公平,受教育者总是趋向于优质教育资源。从公民的平等原则讲,没有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当然不会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没有接受教育的平等便不会有所谓的教育公平。其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必然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向权力和金钱倾斜。近年来,同区域或跨区域择校风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当教育资源的优劣配置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后,教育公平离大众只能越来越遥远。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设备,农村学校都远不如城市,同时社会变迁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还给农村学校带来一系列新的困惑,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导致农村教师的流失;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使得农村学校规模变小从而师资配备不足等。
4.教育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在教育改革迅速推进的同时,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腐败的滋生。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特长生”形式,让一些没有资格和能力上大学的学生首先获取“特长”资格,然后再通过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的特长过关。由于“特长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宽松,所以文化课过关就更容易“操作”了。当然这期间要交纳一定的“活动费”。二是“缴费生”,不符合入学标准,通过花钱买分数获得入学资格。三是“学校利益集团”,个别老师靠拉关系、权钱交易,在学生干部的任命、评选先进乃至座位的安排上依权势、金钱、关系而定;在保送上大学方面,个别校领导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亲友,而非唯才而用。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
教育不公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加速矛盾尖锐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大局上,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教育公平确立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2·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3·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
4·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
5·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特权的监管。6·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师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总之,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公平,只有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浅析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为什么要强调教育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确保教育公平,不仅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我国教育事业规模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进 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投入、教育收费、应试教育、高考移民、择校风等问题反映强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突出,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等上学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那为什么会出现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呢?虽然是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我觉得以下几个会是主要的因素。
城乡的教育资金差距大,基本上城市的教育经费都比农村高上几倍。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都落后与城市。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或中学都是如此。而且,政府为了保持名校资金的投入和高质量的设施,把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都拨给了这些名校。
地区的经费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众所周知,东部的资金支持是比中部、西部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西部经费投入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东西部的资金数目差距还是在加大,例如北京、江苏、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高校的数目、硬件软件设施的质量远远大于西部地区的一般城市的高校。
人才流动封闭,阻碍教育的均衡。在这个问题上,主要问题是政府没有促进各个地区的师资人才的流动。各地区师资的不相对均衡,就会导致各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会有很大差距。
政府的经费配置公平缺失。这个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各高校对高等教育经费的肆无忌惮的争夺。政府提出和实施的如“211”、“985”等工程,对于这些学校资金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给我们幼儿教育的经费实在是少得可怜。
教育不公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加速矛盾尖锐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大局上,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教育公平确立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2、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3、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
4、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特权的监管。
5、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师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总之,只有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四篇:新闻稿--员工宣传栏企业文化建设再进一步
XXXX公司设置员工宣传栏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贴近员工思想生活,开阔大家的视野,拉近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距离,XXXX公司于办公区域设置了员工宣传栏,并定时更换内容。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宣传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快讯:涉及公司各项通知、文件相关内容;
2、标准化:公司各部门、岗位管理规范制度执行与学习;
3、员工天地:包含员工业余活动报道及现场照片掠影;
4、活动宣传:公司各类促销活动公示;
5、奖惩台:奖优罚懒。
随着公司标准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公司将充分利用宣传栏这一有利资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增添新的活力。
第五篇:浅析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
浅析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
[摘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确保教育公平,不仅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和增强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投入、教育收费、应试教育、高考移民、择校风等问题反映强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突出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等上学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字] 教育 教育公平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价值评判、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追求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我国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双基”工作的大力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和受教育人口数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意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高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了很大发展,教育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环境得到优化、丰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等。从教育公平具有的相对性和情境性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中国的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具体表现在:(1)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2)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3)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
(4)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5)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
(6)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
(7)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8)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
(9)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受教育权被剥夺、就业受歧视、就业难等问题。(10)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上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对教育政策和机制进行调整,改革完善教育机制本身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维护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用国家意志规范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观实现国家社会意义层面上的教育公平。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素来追求。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受到区域差距、阶层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腐败问题的严重制约。1,区域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策便倾向于东部沿海地,这便无形中导致了教育投入的差距。由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对教育投入相对较低加上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恶劣艰苦的生活条件所以在吸引人才上自然处于一种不利的位置。我国教育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西部本身贫穷自然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与东部相提并论。显而易见,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与东部相差甚远。同时家庭用于教育的投入更为有限对于温饱尚不能解决的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奢望。2.阶层差距。
随着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阶层差距逐渐拉大。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3.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其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必然导致公民接受教育的不公平。在 教育资源总量和受教育者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资源配置和投入的不公平,受教育者总是趋向于优质教育资源。从公民的平等原则讲,没有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当然不会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没有接受教育的平等,便不会有所谓的教育公平。其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必然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向权力和金钱倾斜。近年来同区域或跨区域择校风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当教育资源的优劣配置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后,教育公平离大众只能越来越遥远。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设备农村学校都远不如城市,同时社会变迁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还给农村学校带来一系列新的困惑,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导致农村教师的流失,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使得农村学校规模变小,从而师资配备不足等。4.教育腐败现象依然存在。
在教育改革迅速推进的同时,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腐败的滋生。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特长生”形式让一些没有资格和能力上大学的学生首先获取“特长”资格然后再通过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的特长过关。由于“特长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宽松,所以文化课过关就更容易“操作”了。当然这期间要交纳一定的“活动费”。二是“缴费生”不符合入学标准通过花钱买分数获得入学资格。三是“学校利益集团”个别老师靠拉关系、权钱交易在学生干部的任命、评选先进乃至座位的安排上依权势、金钱、关系而定。在保送上大学方面,个别校领导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亲友而非唯才而用。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
教育不公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加速矛盾尖锐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大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教育公平确立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2.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3,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4,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5,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特权的监管。
6,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师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总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公平,只有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参考文献: 1,李春玲: 5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6, 5中国社会科学6 2003年第 3期。2,李煜: 5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 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6 , 5中国社会科学6 2006年第 4期。
3,董泽芳、李晓波: 5高等教育公平观与高等教育分流6 , 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6 2003年第 5期。
4,谢维和等著: 5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1990-2005): 关于教育公平的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及其初步证明6,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5,余秀兰著: 5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6,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浅析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
班级:10小教3班
姓名:杨敏
学号:1041130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