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黄姜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黄姜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领导安排,3月6日—7日,我办组织人员,深入鄂坪、汇湾、兵营、新洲、县河5乡镇10余个村,就各乡镇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黄姜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溪政发
[2013]43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完成黄姜种植基地建设任务的通知》的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按照“摸情况、抓督办、教技术”的要求,对尚未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了督办,就种植密度和除草、施肥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与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3月7日,各乡镇共上报完成黄姜种植面积16990亩,其中:鄂坪8个村3130亩,汇湾11个村3500亩,兵营6个村3500亩,新洲18个村4260亩,县河4个村2600亩;共建设500亩以上黄姜专业村23个,其中兵营3个,鄂坪3个,县河3个,汇湾4个,新洲10个;发展50亩以上黄姜种植大户121户,其中兵营14户,鄂坪8户,县河6户,新洲23户,汇湾70户。
二、主要作法与经验
一是统一认识,广泛宣传。全县秋冬农业综合开发会及黄姜产业基地建设专题推进会议召开后,各乡镇都迅速召开了党委会、干部会、群众会,统一思想,宣传政策,明确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县下达的黄姜基地建设目标任务。部分乡镇还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黄姜产业领导小组”,负责黄姜基地建设的日常协调、管理工作。我们所到之处,干部和群众谈论最多的是黄姜基地建设的话题,对县委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也都有比较深入、准确的了解,“发展黄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观念方兴未艾。
二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兵营乡将黄姜发展任务纳入对各村年终考核指标;各驻村干部的年终待遇、创先争优与驻村黄姜任务完成情况挂钩。鄂坪乡明确提出包括党委书记、乡长在内的12名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拿出不得低于5万元的现金或贷款指定地块领办黄姜种植产业基地;财经所、卫生院、民政所、国土所、林业站、动防站、中心学校负责人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每人至少领种黄姜50亩;各村以村为单位,或村干部领种,或动员群众单户种植,至少保证本村有50亩黄姜产业基地。县河镇大兴“科技种姜、科技致富”之风,坚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责任,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制,划定责任区,签订责任书,将产业基地建设任务逐层分解;明确权益归属,“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明确质量标准,实行专班统一作业,严把整地和种子质量关,按照技术标准逐块验收;明确工作时限,狠抓督办检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新洲乡创新“干部领办示范片”模式,要求党委政府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和村主职干部每人领办20亩以上黄姜示范基地,组织劳力种植,并挂牌示范,发挥“领头雁”作用,形成带动效应;以周清月结机制为抓手,将黄姜种植任务完成情况纳
入周清月结绩效考核,两周时间内,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确保黄姜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和黄姜产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汇湾乡党委政府召集各黄姜专业村主职干部、各联系村领导与竹溪创艺皂素公司洽谈,本着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签订3年3000亩的种植合同。前期投入全部由创艺公司负担,汇湾乡无偿提供适合种植黄姜的土地,乡村两级组织群众种植黄姜,创艺公司每年每亩支付姜农500元的管护费;商品姜产出后,创艺公司按最低保护价1.5元/斤回收,并按每斤0.5元的标准支付姜农开挖费;规定姜农每亩上交创艺公司4000斤商品姜,不足部分由姜农补够,超出部分归姜农所有。
三是全程服务,跟踪督办。各相关乡镇借助县政府出台《黄姜产业基地建设种苗贷款资金管理办法》(溪政办发[2012]130号)的强劲东风,积极主动同创艺公司、县担保中心、县农商银行、宝田生物制品公司接洽联络,化解了种姜农户“有发展愿望,无启
动资金”的燃眉之急。截至3月初,5个乡镇种姜农户共申请县农商银行黄姜种植贴息贷款1193万元,其中兵营乡93万元,鄂坪乡166万元,县河镇260万元,新洲乡314万元,汇湾乡360万元;从宝田公司赊购黄姜专用肥623吨(签合同905吨),其中兵营乡145吨(签合同205吨),鄂坪乡165吨(签合同255吨),县河镇120吨(签合同200吨),新洲乡193吨(签合同245吨)。新洲乡成立19个黄姜基地督办专班,早上进村,晚上赶回,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率先引入专业合作组织模式,成立了5家黄姜产销合作社,解决农户黄姜销售的后顾之忧。鄂坪乡从乡政府公用经费中调剂资金作抵押,安排责任心强的乡国土所所长远赴郧西县六郎乡,为本乡和其他兄弟乡镇采购价廉物美的黄姜种苗,近期又根据需要及时备足了黄姜除草药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农户心有余悸,担心黄姜种植前景,仍然存在三个
“怕”字:一怕土地贫瘠﹑产出低;二怕管理不好效益差;三怕每斤1.5元保护价会亏损。
二是黄姜春播时间紧、任务重,除汇湾、新洲已播种结束外,鄂坪界牌沟、罗汉垭、唐家畈、大河湾四个村、兵营顺风雨村、县河富溪村、柏树村两个村因去年冬季冰冻天气延误,仍有部分已整地块亟待播种。三是鄂坪界牌沟李帮胜、兵营银杏邵传成等个别农户由于去年没有争取到黄姜贷款,已经整好的土地因缺资金购种购肥而无法播种,急需解决黄姜贷款。
县人福办
二〇一三年三月八日
第二篇:产业基地建设总结
建安全高效茶园做大做强茶产业——XX县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XXXX,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享有“XX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万亩。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介于350-450米之间。最低海拔288米,最高901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全县辖27个乡镇,人口70万。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创新机制,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县茶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XXX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325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并获得认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建立重点茶叶基地乡镇10个,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6500吨,产值12000万元,茶叶均价18.5元/公斤;其中名优茶产量1100吨,占总产量的16.9%,产值6400万元,占总产值的53.3%。为强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优化基地布局
按照我省优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生产实际,科学规划,把茶叶基地布局到生态良好,基础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适区域,大力推广优质良种,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转变管理粗放,零星分散生产方式,改变品种老化现象,着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把具规模的优势区域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作为我县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来扶持、培育,集中力量,精心打造。同时发展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村,力争到2015年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达到12500吨,产值达到1.7亿元。2010年新发展5700亩良种茶园,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工作。
二、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
1、大力推进以良种化为核心的茶叶科技进步。
我县从98年开始推广茶树良种,XX县XXXX站以XX镇、XX镇、XX镇、XX镇为中心,辐射XX、XX、XX、XX等乡镇的茶叶茶业带来发展规划。98年茶叶站引进“福选9号”和“名山131”,在XX乡XX茶场试验示范,通过观察比较确定了初期以发芽特早的“福选9号”为推广品种。后来,各乡镇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的机遇,不断引进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种,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自主发展,确保我县茶树良种的茶园覆盖率。到目前为止我县引进推广的品种有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山131、名山
311、福云4号、名山
213、平阳特早、安吉白茶、清心乌龙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茶树良种化率达52%。
2、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建设。
以茶叶优质高效生产为重点,全面推进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一是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工作,XX茶叶生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在XXXXXX等乡镇进行茶叶生产发展的宣传动员,共印发《推广茶树良种,提高种茶效益》的宣传资料2000余份,召开宣传动员会20余场(次);先后在XXX等乡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会80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茶叶优质丰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手册》5000余份,印发各种单页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全面推进基地建设的无公害化,组织无公害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20余期1000余人次,整体认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6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乡镇4个;推行绿色防控技术,采取统防统治措施,指导业主、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三是开展茶园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广茶园机械150台,作业面积达到3000亩,提高经济效益150万元。四是组织加工企业学习名优茶生产技术,使区域内名优茶产值逐年提高,平均亩产值达到了1022元。五是大力推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目前,我县XX局XX站和XX站的技术人员正对XX镇XX村、XX村、XX村的3个试验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技术推广工作,拟通过土样的测定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指导茶农改变传统习惯,实行科学施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三、培育龙头,提高经营水平
为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市场营销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搭建产业链,不断增强了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县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3家,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的企业4家,已申报有机茶认证的企业有2家,建有初精加工厂40余个,名优茶机械加工设备200余台(套)。并于2008年成立了XX县茶叶协会,目前全县共有乡镇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促进了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核心生产基地,大力开拓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创新机制,增强产业活力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管、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各行业有志之士参与茶叶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二是构建政府引导、业主投入、银企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发展机制。鼓励种植大户通过转包、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政府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现有的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来发展茶业产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和茶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
贷支农力度;大力招商引资,争取省内外茶业龙头企业和其他有志之士在我县发展。三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茶叶商品博览会、交流会,开拓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2010年10月22日-2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我县就有XXXXX等企业参加,以此次西博会为契机,发挥经贸、合作和开放的作用,推动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赶超发展”的重要部署,按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战略目标,[莲山 课~件]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等为手段,提升变电设备行业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变电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体系,倾力打造“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城”。
一、产业基地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2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主要业务收入力争x亿元、年增长达到x%,税收x亿元、年均增长力争达到x%,其中年主要业务收入过x亿元企业x家,过x亿元的企业x家,过亿元的x家,争创x个全国知名品牌,x个全省名牌产品。
二、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xx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xx县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基础较好、规模较大。早在1968年xx县就首创“xx县电机厂”一家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40年的不断发展培育和产业扩张裂变,现已发展到20多家,形成了x大系列x多种规格等各类变电设备产品。xx县变电设备产品,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组合变电站等产品,都通过了型式试验和省部级技术鉴定,先后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及补充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推荐目录,被电力部推荐为水电工程主要机电设备和x0MW火电机组主要辅助设备的首选产品。
在我县五大主导产业中,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总额方面均位居第一位,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其产业在全国中部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2007年我县变电设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固定资产x亿元,从业人员x余人,上缴税金x万元,并获得“中国变压器制造基地”荣获称号;今年1-10月份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上交税金达到x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固定资产将增加到9.3亿元,从业人员再增加x人以上,上缴税金将突破x万元大关。可以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对支撑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我县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主导产业,加速推进着我县创新型现代工业化城市目标的进程。我县变电设备产业现主要拥有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的20多家变压器制造群。
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不断促使其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品质水平得到飞跃提升。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全国最早引进世界先进浇注设备和检测设备,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变电设备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中,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国家机械局定点专业生产变压器、互感器、箱式变电站等变电设备的重点企业,公司长期聘请国际变电资深人士为高级技术顾问,借力集团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雄厚科研开发能力,成为参与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和互感器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则的起草、编审单位之一和国家变压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成员。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有x家都获得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体系质量认证,其生产比较成熟、技术比较雄厚、管理比较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比较健全,拥有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较大市场份额和相当影响力的优势名牌产品。如x电器的“华x”牌、x变电的“x牌”商标均为江西省著名商标,“pEOpLE”干式变压器荣获“中国干式变压器十大公认知名品牌”称号,x电电气的“x电”互感器、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
三、产业基地发展的经验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加强领导,xx县专门设立了变电设备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贸委。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调度、管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协助变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营销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以便兴全县之力实施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2、强化投入,切实提升产业基地发展活力。一是突出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优势资源、园区承载平台等要素,重点引进与产业相关的大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突出资本和技术招商。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主抓手,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老工业企业,增大了变电设备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后劲,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一批批优势特色产品和实力强大的变电设备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江变200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x万元、比上年增长x%,实现利税x万元、比上年增长x%;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我县以打造自主鲜明的产品品牌为手段,推动了变电设备产业做强做大。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升级,变压器、互感器、各式变电站及配件生产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生产的变电设备产品在市场覆盖面方面雄居全国第三,2007年x绿能科技企业生产的变压器产品抢滩北京奥运比赛场馆;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承接平台,吸引变电设备企业入驻。2007年我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x万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x米,配套建设下水沟x米,架设输变电线路x米,供水管网x米,还修建了1座供水x吨的加压泵站和1x千伏变电站,有效地改善基础设施环境。2007年新引进变压器生产企业x家,总投资规模达到x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x家。
3、强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县积极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智力投入,采取员工培训、“公家买单”的办法,培训开支由企业、政府各承担一部分,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培养与输送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一是开设引进人才的 “绿色通道”;二是设立“xx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县内企业引进具有高学历以上或技师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营销人员;三是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让专利、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重奖技术人才。
4、强化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一是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与上级技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用于产业技术创新和有关奖励;二是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等各类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设备贴息补助;三是凡企业向上争得的技改资金、贴息贷款资金,全额拨付给企业使用。
5、强力优化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削减主导产业前置审批,除安全、环保、规划、用地、消防等手续事先报批外,其它手续可事后补办;二是成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政策信息、产品价格、前沿技术、市场动态等情报收集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规划、服务等职能,建立调控有力的协调管理体系;四是我县坚持引导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好项目落户的环评工作,开工建设时的“三同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目标。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职能,努力实现变电设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超前筹划,加强争取对该行业的更多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使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以得到更多支持;建立对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莲山 课~件]对大项目建立专门服务班子,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做好需国家审批、审核项目的报批工作,重视政策处理等相关工作。
2、充分发挥变电设备行业协会作用,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创新上“把脉问诊”,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创新的主体。
3、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为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实现我县变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4、注重引大扶强,不断提高变电设备行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借助各种力量,围绕产业做强做大,把发展壮大优势企业与调整优化存量资产结合起来,推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姻,增强市场竞争力。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构筑起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互赢,共谋发展的新型政银企的关系,为企业开展诚信贷款;二是制定民间融投资办法和优惠政策,民间资本金投入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等待遇;三是将国家扶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变电设备制造核心企业,同时积极寻找国际机电补偿贸易项目;四是引进带资带项目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扩大核心产业总量和夯实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群。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成就率大、成长率高的人才激励体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按劳分配;二是采用租、借、兼职和共同开发的方式,吸引外地的科技人才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科研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咨询、转让技术、兴办公司等工作,扩大人才的起用量;三是加强跨地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本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新的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四是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使科技人才成名成家,使重奖科技人员制度化、规范化。
7、建立技术攻关机构,成立变电设备制造科研所这个共用技术支持基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创新发展模式。
第四篇: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推荐)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目标,坚持“立足资源建基地、强化科研夯基础、开拓市场促流通、深度开发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组织广大群众把发展金银花作为致富产业来抓,着力打造金银花产业基地强县。201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9.4万亩,产量达 万公斤,以金银花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4%。
一、坚持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要求,围绕打造四川省现代农业中药材(金银花)产业基地强县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南江县优质无公害金银花产业化发展规划》,涵盖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品种布局、精深加工、新品种选优和繁育等方面,明确提出2009年至2015年全县金银花产业发展任务。目前,以赤溪、天池、下两—关路、赶场—关田为核心的4个万亩示范片、24个乡(镇)500亩核心示范点和赶场200亩优良品种苗圃基地等重点规划正有力有序有效实施。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设施配套、统筹推进,充分利用优势地域条件,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和核心区建设。2010年,全县投入1.2亿元,用于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金银花基地和核心区排灌渠系、提灌设施、田间耕作道路以及推广使用旋耕机等现代农业机具,有效灌面达26万亩,占总面积的93.2%;农业机械化耕作面积达16万亩,占总面积的57%。全县金银花基地和核心区的灌溉保证率、农业机械化程度、良种覆盖率、病虫害专业防治率、绿色防控面积和农产品无公害率均达100%。2010年,全县新植金银花2万亩,规范改造4万亩。
三是坚持高质量管理。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管理自主”的原则,县上制定出台了《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金银花产业基地和核心区建设管理,着力提升金银花产业“含金量”。围绕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我们按照定编、定岗、定员“三定”的办法,在全县48个乡镇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全县从事金银花的农业技术人员达6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90%。县上成立金银花产业协会,设立良种基地病虫害监控点48个,依托川农大、省农科院、省药检所等科研单位改造和提升传统品种选育,加速推进良种化进程。推行“协会+支部+基地+农户”、“业主+合作社+农户”等金银花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市场运作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花农技术培训和指导,激发了群众种植积极性,在确保花农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
二、坚持市场支撑,品牌影响有效提升
一是大手笔搭建交易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交易、规范管理”的思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以培养农村经纪人、制定优惠政策等有效举措,着力扩大农经信息网络覆盖面。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的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和参加商务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契机,积极推介南江金银花,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快推进南江金银花产业化经营。目前,我们在成都、西安、重庆等大中城市共建立联络处4个、长期设立销售网点120多个、特色专柜120多个;种植大户和加工销售大户实现网上交易,有效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现有13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活跃在省内外著名旅游景点、大中型酒店。
二是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建立了以市场为纽带,专业大户、合作社、协会、服务公司、农村经纪人、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体系,通过请进来点拨、走出去感受、坐下来研讨等办法,全方位对接和迎合各种群体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着力扩大南江金银花的竞争优势。据统计,仅2010年就有10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先后亲临南江,特别是全国工商联,组织国内知名企业家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活动和科技列车巴中行活动,深入金银花基地调研、考察、指导,为我们发展金银花产业启迪思维、点拨思路;300多名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先后外出参观考察外地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营销理念,努力拓展金银花销售市场。2010年,全县共加工金银花茶39.5万公斤,生产金银花饮料500万公斤,销售药用银花446万公斤,实现产值2亿多元,产区花农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三是全方位争创特色品牌。按照“体现特色、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创建品牌”的建设思路,坚持把品种选育作为提高南江金银花品牌的关键来抓,做好本地优良品种的培育、采摘、加工、贮藏等全过程监管,努力保证南江金银花品种的资源优势。积极借助各种展销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大品牌宣传创建力度。南江金银花成功通过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并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金银花生产基地县、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四川省优质金银花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金银花)60强县培育县。
三、坚持机制创新,保障力度切实加强
一是坚持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党委推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乡镇主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银花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采取“一个重点产业一套班子专抓、一个重点产业一套政策专扶”的特殊办法,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县农业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指导成立了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协会,有效整合有关部门工作力量,及时为金银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等各种服务;各相关乡镇专门设立金银花产业发展机构,并组建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具体主抓产业发展。通过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是创新多元融资的长效投入机制。按照“政府支持、项目整合、信贷补充、群众自筹”的融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金银花产业发展。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打捆拼合、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各部门、各渠道的涉农项目,统筹扶持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建设。2010年,整合用于金银花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近1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自筹资金,切实加强银政合作,加大信贷投入,积极为种植农户、加工企业协调信贷资金。按照“实施大开放、融入西三角”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注入,成功引进百草药业等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有效延伸金银花产业链条。通过多元投入,有效保障了金银花产业的顺利推进。
三是推行奖惩分明的督查考核机制。按照“定期抽查、重点督查,逐级考核、绩效挂钩”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南江金银花产业的决定》、《2009-2015年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将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同时,采取定期抽查、重点督查的方式,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将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和专项考核,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对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乡镇和部门,严格按照“三问”责任制度严格问责,确保金银花产业发展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第五篇:宝鸡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宝鸡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一、基地概况
钛是战略金属。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宝鸡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聚集了以钛及其合金产品研发、生产、贸易和流通为主的企业4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751人;钛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获准国家、省科技计划、新产品项目200余个,授权专利41项,自主开发新产品160余项。
宝鸡钛产业集群于2007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钛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年被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宝鸡新材料基地被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宝鸡钛材产量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进出口总额8960万美元;钛材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20%,国内产量的80%,成为世界第三大钛材生产国;龙头企业—宝钛集团钛材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以上,占我国国防军工市场的95%,能够生产世界钛材75%的牌号产品。
二、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原则 “以宝钛集团为核心,以宝鸡高新区为平台,以产业集群为模块,以产业协会为纽带”,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环境,推动产业集聚,将钛产业基地打造成世界著名、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基地规划
2008-2012年基地发展规划已由省发改委主持通过专家组评审,分为核心区、扩展区两部分。以钛城路、渭滨大道所形成的“丁字形”路网两侧区域,高新六路和高新十四路之间规划了1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在宝鸡高新区三期东片区规划了33平方公里作为扩展区。基地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目标锁定在资源深加工的发展路子上,重点发展钛深加工、精加工,扩大钛材的应用领域,使钛材在使用领域由稀贵金属向通用金属过渡,延伸产业链,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及产业的附加值。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650亿元,利税70亿元,出口创汇实现3亿美元;形成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到2020年全市钛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千亿元。
三、基地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发展方向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基地创新研发能力,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在钛材料新品种创制方面有所突破。针对大飞机、航空、航天、航海、海上石油钻采等行业所需的新品种,加大研制力度,争取有所突破。二是在超大规格棒丝、管材、超薄超细规格等极端制造工艺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低成本制造工艺方面有所突破。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改善生产工艺和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使钛及钛合金产品逐步替代不锈钢等常见合金产品。四是在钛合金材料的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在保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应用装备,如成套石化装备、海上采钻装备、核能装备以及日用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二)重点建设任务
1、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陕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整合资源,建设高端人才培养、核心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中试生产线、产品检验检测等平台;依托骨干企业,组建和完善一批专业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推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加快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标准联盟,促进产业链优化。
2、实施一批提升和优化产业链的重点项目。按照《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钛及钛合金材料制造、钛部件制造、终端应用产品制造及特种专用设备制造等方面,重点实施60个钛及钛合金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
3、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钛材料市场交易环境、创新研发平台、产业发展要素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产业环境。(三)重点建设项目(1)中国钛材期(现)货交易中心。建设钛材交易网络中心、钛材交易市场平台两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钛材料专业交易市场,实现年交易额650亿。
(2)宝鸡新材料基地钛材料应用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宝鸡高新区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综合培训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钛谷大厦、宏业大厦等重点项目,为基地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和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
(3)设立宝鸡新材料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基金首发总额4亿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新材料、钛及钛合金新产品研发生产提供专业性的投资。
(4)国家级钛及钛合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宝钛现有的检测能力,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要求,补充环境试验设备、高层次检测人才和部分高精尖仪器,使其成为国家级检测中心和被国际认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5)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陕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依托宝钛集团构建有色金属材料分析检测与评价,工程技术研发及集成创新,中试生产线、产品检验检测等平台。依托宝钛现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级钛材料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