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
关于前郭县品牌农产品基地
建设情况的调研
前郭县
一、“三品”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前郭县努力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以优质稻米为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三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前郭县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绿色产业示范区,一直合作至今。2006年4月,在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绿色食品协会批准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52个市县),并获铜牌证书。2006年6月,白依拉嘎乡、套浩太乡、达里巴乡、红旗农场、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吉拉吐等乡镇场的31.8万亩水田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水稻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前郭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主要包括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两大类。种植业产品主要有大米、小米和杂粮杂豆。水产养殖产品主要有胖头鱼、草鱼等。基地总面积达到95.6万亩, 年产量达到26万吨,年产值达7.9亿元。其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包括水稻生产基地、谷子生产基地、草鱼生产基地及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吉拉吐乡、新立乡、达里巴乡、平凤乡、红旗农场,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和蒙古艾里乡。运营主体有北显粮 1
贸、二马泡有机农业、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查干湖渔场、乾野清渔业等。生产面积达到18.1万亩,年产量达到6.75万吨,年销售收入3.1亿元;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胖头鱼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及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查干湖渔场、吉拉吐乡、达里巴乡、平凤乡,运营主体主要为查干湖渔场、北显粮贸、二马泡有机农业,双丰米业等。面积达到60.7万亩,年产量达到0.64万吨,年产值达到2.8亿元;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包括南部哈拉毛都水果基地,北部八郎瓜菜基地,中部套浩太大米基地,西部乌兰图嘎、乌兰塔拉、长龙杂粮基地,运行主体为当地乡镇政府。面积达到16.8万亩,年产量达到18.6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有机食品企业4家,绿色食品企业16家,无公害农产品运行单位6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由2005年底的19个迅速发展到66个。其中,有机食品4个品牌20个产品,绿色食品16个品牌25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21个,可实现产值7.3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达到70个。
二、主要做法
几年来,前郭县致力于品牌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农业再生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是努力开发新品种。几年来,始终保持与中科院长春地理
所、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等科研的单位合作,分别在莲花泡农场、八郎镇、平凤乡等多个基地开展了有机大米、绿色姬松茸项目的试验示范工作,获得初步成功。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黑龙江、山东寿光、福建、安徽等地考察,并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创新生产经营新模式。目前,全县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已由过去的小作坊不断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济实力和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发展中探索出许多符合发展的新路子。比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生产基地400多公顷,实行规模经营,采取让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企业股东,每公顷给农民7000元做为保底价,农民到公司参与生产,每月工资平均达到1000元。农民收入是以前的三倍。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形成循环经济型的工程农业新模式,他们正在研究开发碎米酿酒、米糠榨油、稻壳汽化等项目。北显粮贸公司实行“订单生产”,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公司提供确定的品种、肥料、生产规程,农产品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订单水稻收购价格平均比市场价高0.3-0.5元/斤。公司有了稳固的基地,稻米优质得到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以种植业为例,目前,全县品牌农产品种植面积是40万亩,只占耕地总面积的9%,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
有很大差距。
二是结构单一。全县绿色食品基本上都是种植业的产品,在种植业中绝大多数品种集中在水稻上。全县的畜产品和大部分杂粮杂豆,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操作规程和质监品质要求,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认证。从品牌上看,真正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很少,品牌多而杂,没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商标。
三是管理滞后。目前,品牌农产品呈现“多家管”现状,管不严,管不好,协调难,假冒商品多,标识使用混乱,超范围用标、一标多用,超期用标等问题较为严重,从某种程度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四是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较脆弱。由于多种原因,第二松花江水量减少,灌区内用水还不是很宽裕,南西部岗地地下水层深,开采不够,导致水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同时,随着气候干旱加剧和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遇旱不能灌,遇涝不能排,易发生旱涝灾害。另外全县土地后备资源土壤多呈高盐性和高沙性,低洼地带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沙岗地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土壤受沙化威胁较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主要还是以初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和市场发育不够健全,还处在分散创市场的局面。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系统和技术监督体系还不完善,资源
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解决对策和建议
前郭县地处三江交汇处,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各类作物生长,还有许多处女地有待开发,绿色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几年的草原围栏封育和西部盐碱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水肥草美的自然景象得以重现,为发展优质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松花江、嫩江和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查干湖,提供了水资源保障。52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在调解气候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在西部穿过,白沙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西部生态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另外,全县交通四通八达,城市设施完备,商贸畅通,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为绿色农产品走出前郭搭起了宽广的平台。
(一)坚持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之路。一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生物围栏、工程围栏、盐碱地改造等形式,实施限牧、轮牧等措施,尽快恢复草原植被。通过防护林更新、退耕还林、次生林改造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防护效能,更好的保护农田。加大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力度,不断扩大湿地面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采取深翻、轮作、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等措施,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后劲,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地持续产出能力。三是引导企业和广大农民坚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要努力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发展“三品”生产。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大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制定出台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培育壮大一批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形式,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争取在品质和数量上有新突破。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形成加工企业集群发展,通过精深加工,创立和壮大品牌。要改变西部杂粮杂豆低产量低效益的长期徘徊局面,下大力气树立几个大的品牌,用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
(三)加强“三品”生产的监督和管理。一是要建立检测中心。购置先进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形成一支过硬的检测队伍。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净菜进入市场,无“三品”认证产品不许进入大型超市。定期对菜市场和食品销售商店的产品进行检测。三是农业综合执法部门、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管理农资投入品市场管理,严格执法,严禁高残留化肥、高毒农药、病态种子流入市场。四是对全县进行环境评测。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全县环境状况进行整体评测,根据评测报告确定“三品”生产区域,形成绿色产业合理化格局。
第二篇: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狠抓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内培外引”,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企业逐年增加,工业经济在集中集聚集跃上登上新台阶,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承载各类项目59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上市公司投资企业11家,从业人员10.8万人,与此同时,一座以木材加工、轻纺服装、新能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等重点项目支撑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基地”雏形已经呈现。
一、我县特色产业基地总体建设情况
(一)木材加工基地建设情况。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木材加工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新沂河北的扎下、贤官和桑墟一带;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沭阳县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木材加工企业,全县现有木材加工企业达3780家,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6家,从业人员9.4万人,产品涵盖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强化地板及木制工艺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木材基地迅速扩大,目前,全县木材基地规划面积已达5.5万亩,已开发面积4.87万亩,新概念木业、大江木业、福庆木业、苏林木业等一批产品档次高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深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带动了化工、机械、运输、三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木材加工企业中,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56家,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23家,有21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企业称号,12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木材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如新概念木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ERP管理系统;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制造技术(处理后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可达E0/E1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纺织服装、鞋帽业是我县传统产业,起步于60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转变,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沭阳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业集
聚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共有规模户60户,产品主要涉及:棉化纤纺织加工、缝纫线、氨纶包覆纱、毛纺织、缫丝加工、棉化纤针织品、袜业及纺织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各种服装、床上用品、羊毛衫、布鞋、工艺鞋、毛绒玩具、布绒玩具及其他玩具等。江苏华愉毛纺、江苏双金纺织、江苏宝娜斯袜业、浪莎袜业、江苏邦源纺织、江苏月源化纤、景晟纺织、景茂针织、鼎盛纺织、华强纺织、沭阳盈天纺织、南泰衣都锦、超奇特玩具、奥光工艺品、希安琦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全县纺织服装、鞋帽玩具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几年年开发新品上千只,有100多只产品获省以上新产品称号,其中“宝娜斯”袜业产品为中国驰名商标。为加快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发展,我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扩张规模,增宽、加厚、拉长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由江苏诚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国沭阳•粤港国际服装面料城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服装及面料销售基地之一。也必会衍生出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和面敷料生产企业,而这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但会为我县富余劳力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还会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来往客商,而这些人都是很强的消费群体,必会带动一系列边缘产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
(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县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自天能电池等新能源企业进驻产业基地后,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很大。产品主要涉及:蓄电池、硅粉、碳化硅、感光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以及以华军软件园为主的一批高科技企业。我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潜力十分巨大;我县是粮食大县,秸秆资源丰富。目前江苏奕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瑞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相继落户,沭阳县软件产业园升级为省级软件园,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我县新兴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发展
壮大。
(四)酿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酿酒食品是我县传统产业之一,该产业面广量大、品种繁多,是本土经济的支撑产业,为带动地方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沭阳规模以上酿酒食品加工企业现有55家,从业人员2.4万人。2010年沭阳酿酒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多亿元。有食品、饮料、酒类制造、油料、果蔬等数十个门类,各类产品1000多个,既有享誉大江南北海的虞姬神白酒、银河大米等传统知名产品,又有符合现代人营养口味的肉制品、脱水蔬菜等现代食品。
2、骨干企业不断涌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县酿酒食品产业基地现有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8家,5000万元以上的10家,并培育了一批质量好、信誉优、规模大、效益佳的名牌企业,创造了一大批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江苏虞姬神酒业有限公司的白酒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年产销量达30万吨,沭阳县商业肉联厂、江苏古楼春酒业有限公司、宿迁鸿运食品有限公司、沭阳银河米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咪迪啦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拥有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或省市级名牌产品,在县内乃至全市都享有良好的知名度。目前这些企业正在加大技改投入和增加新产品开发力度,随着一大批民营企业不断崛起,我县酿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将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五)机械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沭阳机械电子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态势,具有持续发展力。2010年沭阳机械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8.54亿元,基地内现有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主要生产锅炉及辅助设备、内燃机及配件、电动工具、数控机床、电声器件等系列产品。瑞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兄弟活塞有限公司、江苏三多车业有限公司、江苏华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科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宿迁市苏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宿迁科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维德锅炉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新能源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电池工业是具有综合优势的传统产业,而新能源动力电池是集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与此同时带动了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新型环保电池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电池材料、配件及生产设备升级和研究发展。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自天能电池、松下电动车电池、超威电动车电池等企业进驻后,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地中主导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已达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70%。天能集团江苏管理中心辖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天能集团特种能源有限公司和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天能”牌系列电动自行车用纳米高能蓄电池、牵引用蓄电池、太阳能、风能储能用蓄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是国内电动车用蓄电池“龙头老大”,其产销量连续十多年位居同行业之首。公司具有雄厚的人才、技术、资金、品牌和市场优势;拥有国内先进的流水生产线、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研发、技术、管理团队,是“福布斯”2008、2009年中国十强企业。2010年,公司销售额突破30亿元。天能集团江苏管理中心在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基础上,以低碳经济为目标,不断加大投资,大力发展新能源,矢志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环保的动力电源企业,沭阳将以天能电池为龙头,重点开发150万KVAH纳米高性能蓄电池项目,全力发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充电环保电源(电池)等产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生产,加快打造全国高性能新能源
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七)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包装用薄膜是轻工行业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产品,目前大宗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未拉伸聚丙烯薄膜(CPP),均系重要的包装基材,主要应用于烟草、食品、药品、轻纺、化妆品及影音产品等的包装。近年来,世界消费市场的包装形式由硬包装向聚酯、聚丙烯包装薄膜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包装薄膜需求的增长。BOPET薄膜具有平整性好、密封性优、耐高温、抗拉强度高、透明度和光泽性好等优点,在软包装市场上的用量迅速提高。我县原有包装材料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不高,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自江苏欧亚薄膜公司成功落户沭阳后,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欧亚薄膜在技术方面与国际专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研究BOPET产品,引进一套国际领先的聚酯设备和四条先进德国多尼尔拉膜生产线,应用ABA的复合生产技术,采用连续聚合直接拉膜工艺,克服当前切片间歇拉膜存在的批次间差异较大,影响BOPET薄膜内在质量稳定性的问题,从而使其生产的BOPET产品消耗更低,生产更加稳定,质量更优异。这种生产工艺目前国内最先进,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2010年,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0%,上交税金2.4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加快我县已获批的省级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度,确保欧亚薄膜项目按期全面投产达效,为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以产业引领发展,以基地支撑发展,以特色提升质态,千方百计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强实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上交税金1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二、下阶段发展方向及目标举措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沭阳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在近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突出产业发展战略,继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大幅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在发展方向上,加快发展林木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扶植发展新兴能源、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装潢、金属加工、酿酒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发展重点上,做大10个标志性企业,重点扶持50户中小企业,加快发展6个工业园区,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原料及生产销售、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四大产业集群。到2012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突破 348.9亿元,年均增长14.2%;工业增加值达到 128.7亿元,年均增15.4%。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的举措是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新,坚持“抓大放小”,“壮大活小”的基本方针,按照“着眼长远、注重效益、结构创新、行业领先”的要求,在结构调整创新中,加速传统产业现代
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征、沭阳特色的新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注重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做好技术产业的对外开放开发。依托资源开发,超越资源发展,形成了以林木生产、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四大产业体系,在开放开发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到引资引技术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盘活存量资产,发挥传统产业的新优势,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其次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做好重点项目的对外招商。借助江浙、香港等地经贸洽谈会,主动加强与外地交流与协作,把林木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太阳能综合利用、生物医学产品研发等作为重点推介项目,实行全方位招商,广泛邀请外商来沭考察洽淡,力争洽谈一个成功一个,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再次加快园区建设,提供招商引资平台。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繁荣园区,努力形成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互促
联动的新格局。
三、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毋庸质疑,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下问题:
(一)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行业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已成为近十年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产业层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仍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的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环保问题突出等问题。基地内企业主要还是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仍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市场开拓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质量意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没有实现“以质取胜”。骨干企业与其他非骨干企业没有形成“抱团”发展,尚未能形成行业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在技术、人才、市场、品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领军作用,还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二)销售网络不够健全。大多数基地企业销售网络不健全,如木材加工产品的销售,一是在外地设点直销,二是直接进入其它地区相关的建材批发市场销售,三是主要靠代理商(或中间商)销往国外。在内销方面没有形成“林、工、贸”一体化,外销又仅仅局限在寻求代理商,很大一部分利润被中间环节盘剥,而且这种代理方式由于中间环节多,资金回收较慢,不利于资金的回笼,个别企
业甚至发生被坑被骗的现象。
(三)产业链不完全,对外协作化程度不高。我县发展产业集群应以特色产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要延伸和膨胀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通过企业之间产能和资源的最佳组合,推进规模膨胀
和产业聚集。
四、我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的主要做法及有关建议
(一)我县的做法
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强化规划引导,推进产业招商,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督查考核,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各主导产业发展。以服务为手段,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基地发展的内生力。对重点镇特色产业基地,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基地内企业在项目审批、融资、土地、能源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努力建设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镇一品”的模式,推进特色产业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鼓励特色产业规模上台阶。根据特色产业基地的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在建设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中,我们的体会和经验是:一是招商引资要强化,坚持“工业为主、大项目为主、资源项目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效益和质量;二是优化环境要有新举措: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配套建设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领导干部、相关部门服务机制,强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优惠的最大限度优惠。三是帮办一定要到位。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镇从领导到具体帮办人员都要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做好帮办工作,使入区企业客商安心生产、舒心生活、放心发展。
(二)我们的建议
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省、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在有了好项目好技术时,融资难也成为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资金得不到保证,再好的项目也会无法实施。建议省级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加大对包括我县在内的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信息、投资优惠和市
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2、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县考察,并为企业与他们牵线搭桥,这样企业就能加强与已建立横向联系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关系,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协作平台。有条件的
企业,可以到信息流量大、人才聚集、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创新环境好的大城市,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强化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增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第三篇: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狠抓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内培外引”,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企业逐年增加,工业经济在集中集聚集跃上登上新台阶,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承载各类项目59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上市公司投资企业11家,从业人员10.8万人,与此同时,一座以木材加工、轻纺服装、新能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等重点项目
支撑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基地”雏形已经呈现。
一、我县特色产业基地总体建设情况
(一)木材加工基地建设情况。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木材加工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新沂河北的扎下、贤官和桑墟一带;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沭阳县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木材加工企业,全县现有木材加工企业达3780家,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6家,从业人员9.4万人,产品涵盖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强化地板及木制工艺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木材基地迅速扩大,目前,全县木材基地规划面积已达5.5万亩,已开发面积4.87万亩,新概念木业、大江木业、福庆木业、苏林木业等一批产品档次高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深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带动了化工、机械、运输、三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木材加工企业中,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56家,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23家,有21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企业称号,12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木材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如新概念木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ERP管理系统;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制造技术(处理后的人造板甲醛释放
量可达E0/E1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纺织服装、鞋帽业是我县传统产业,起步于60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转变,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沭阳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业集
聚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共有规模户60户,产品主要涉及:棉化纤纺织加工、缝纫线、氨纶包覆纱、毛纺织、缫丝加工、棉化纤针织品、袜业及纺织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各种服装、床上用品、羊毛衫、布鞋、工艺鞋、毛绒玩具、布绒玩具及其他玩具等。江苏华愉毛纺、江苏双金纺织、江苏宝娜斯袜业、浪莎袜业、江苏邦源纺织、江苏月源化纤、景晟纺织、景茂针织、鼎盛纺织、华强纺织、沭阳盈天纺织、南泰衣都锦、超奇特玩具、奥光工艺品、希安琦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全县纺织服装、鞋帽玩具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几年年开发新品上千只,有100多只产品获省以上新产品称号,其中“宝娜斯”袜业产品为中国驰名商标。为加快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发展,我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扩张规模,增宽、加厚、拉长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由江苏诚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国沭阳•粤港国际服装面料城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服装及面料销售基地之一。也必会衍生出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和面敷料生产企业,而这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但会为我县富余劳力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还会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来往客商,而这些人都是很强的消费群体,必会带动一系列边缘产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
(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县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自天能电池等新能源企业进驻产业基地后,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很大。产品主要涉及:蓄电池、硅粉、碳化硅、感光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以及以华军软件园为主的一批高科技企业。我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潜力十分巨大;我县是粮食大县,秸秆资源丰富。目前江苏奕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瑞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相继落户,沭阳县软件产业园升级为省级软件园,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我县新兴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发展
壮大。
(四)酿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酿酒食品是我县传统产业之一,该产业面广量大、品种繁多,是本土经济的支撑产业,为带动地方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
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沭阳规模以上酿酒食品加工企业现有55家,从业人员
2.4万人。2010年沭阳酿酒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多亿元。有食品、饮料、酒类制造、油料、果蔬等数十个门类,各类产品1000多个,既有享誉大江南北海的虞姬神白酒、银河大米等传统知名产品,又有符合现代人营养口味的肉制品、脱水蔬菜等现代食品。
2、骨干企业不断涌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县酿酒食品产业基地现有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8家,5000万元以上的10家,并培育了一批质量好、信誉优、规模大、效益佳的名牌企业,创造了一大批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江苏虞姬神酒业有限公司的白酒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年产销量达30万吨,沭阳县商业肉联厂、江苏古楼春酒业有限公司、宿迁鸿运食品有限公司、沭阳银河米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咪迪啦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拥有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或省市级名牌产品,在县内乃至全市都享有良好的知名度。目前这些企业正在加大技改投入和增加新产品开发力度,随着一大批民营企业不
断崛起,我县酿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将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五)机械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沭阳机械电子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态势,具有持续发展力。2010年沭阳机械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8.54亿元,基地内现有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主要生产锅炉及辅助设备、内燃机及配件、电动工具、数控机床、电声器件等系列产品。瑞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兄弟活塞有限公司、江苏三多车业有限公司、江苏华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科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宿迁市苏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宿迁科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维德锅炉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新能源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电池工业是具有综合优势的传统产业,而新能源动力电池是集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与此同时带动了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新型环保电池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电池材料、配件及生产设备升级和研究发展。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自天能电池、松下电动车电池、超威电动车电池等企业进驻后,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地中主导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已达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70%。天能集团江苏管理中心辖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天能集团特种能源有限公司和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天能”牌系列电动自行车用纳米高能蓄电池、牵引用蓄电池、太阳能、风能储能用蓄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是国内电动车用蓄电池“龙头老大”,其产销量连续十多年位居同行业之首。公司具有雄厚的人才、技术、资金、品牌和市场优势;拥有国内先进的流水生产线、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研发、技术、管理团队,是“福布斯”2008、2009年中国十强企业。2010年,公司销售额突破30亿元。天能集团江苏管理中心在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基础上,以低碳经济为目标,不断加大投资,大力发展新能源,矢志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环保的动力电源企业,沭阳将以天能电池为龙头,重点开发150万KVAH纳米高性能蓄电池项目,全力发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充电环保电源(电池)等产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生产,加快打造全国高性能新能源
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七)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包装用薄膜是轻工行业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产品,目前大宗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未拉伸聚丙烯薄膜(CPP),均系重要的包装基材,主要应用于烟草、食品、药品、轻纺、化妆品及影音产品等的包装。近年来,世界消费市场的包装形式由硬包装向聚酯、聚丙烯包装薄膜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包装薄膜需求的增长。BOPET薄膜具有平整性好、密封性优、耐高温、抗拉强度高、透明度和光泽性好等优点,在软包装市场上的用量迅速提高。我县原有包装材料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不高,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自江苏欧亚薄膜公司成功落户沭阳后,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欧亚薄膜在技术方面与国际专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研究BOPET产品,引进一套国际领先的聚酯设备和四条先进德国多尼尔拉膜生产线,应用ABA的复合生产技术,采用连续聚合直接拉膜工艺,克服当前切片间歇拉膜存在的批次间差异较大,影响BOPET薄膜内在质量稳定性的问题,从而使其生产的BOPET产品消耗更低,生产更加稳定,质量更优异。这种生产工艺目前国内最先进,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2010年,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0%,上交税金2.4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加快我县已获批的省级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度,确保欧亚薄膜项目按期全面投产达效,为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以产业引领发展,以基地支撑发展,以特色提升质态,千方百计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强实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
基地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上交税金1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二、下阶段发展方向及目标举措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沭阳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在近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突出产业发展战略,继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大幅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在发展方向上,加快发展林木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扶植发展新兴能源、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装潢、金属加工、酿酒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发展重点上,做大10个标志性企业,重点扶持50户中小企业,加快发展6个工业园区,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原料及生产销售、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四大产业集群。到2012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突破 348.9亿元,年均增长14.2%;工业增加值达到 128.7亿元,年均增15.4%。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的举措是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新,坚持“抓大放小”,“壮大活小”的基本方针,按照“着眼长远、注重效益、结构创新、行业领先”的要求,在结构调整创新中,加速传统产业现代
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征、沭阳特色的新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注重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做好技术产业的对外开放开发。依托资源开发,超越资源发展,形成了以林木生产、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四大产业体系,在开放开发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到引资引技术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盘活存量资产,发挥传统产业的新优势,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其次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做好重点项目的对外招商。借助江浙、香港等地经贸洽谈会,主动加强与外地交流与协作,把林木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太阳能综合利用、生物医学产品研发等作为重点推介项目,实行全方位招商,广泛邀请外商来沭考察洽淡,力争洽谈一个成功一个,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再次加快园区建设,提供招商引资平台。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繁荣园区,努力形成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互促
联动的新格局。
三、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毋庸质疑,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长过程
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下问题:
(一)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行业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已成为近十年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产业层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仍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的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环保问题突出等问题。基地内企业主要还是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仍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市场开拓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质量意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没有实现“以质取胜”。骨干企业与其他非骨干企业没有形成“抱团”发展,尚未能形成行业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在技术、人才、市场、品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领军作用,还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二)销售网络不够健全。大多数基地企业销售网络不健全,如木材加工产品的销售,一是在外地设点直销,二是直接进入其它地区相关的建材批发市场销售,三是主要靠代理商(或中间商)销往国外。在内销方面没有形成“林、工、贸”一体化,外销又仅仅局限在寻求代理商,很大一部分利润被中间环节盘剥,而且这种代理方式由于中间环节多,资金回收较慢,不利于资金的回笼,个别企
业甚至发生被坑被骗的现象。
(三)产业链不完全,对外协作化程度不高。我县发展产业集群应以特色产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要延伸和膨胀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通过企业之间产能和资源的最佳组合,推进规模膨胀
和产业聚集。
四、我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的主要做法及有关建议
(一)我县的做法
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强化规划引导,推进产业招商,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督查考核,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各主导产业发展。以服务为手段,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基地发展的内生力。对重点镇特色产业基地,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基地内企业在项目审批、融资、土地、能源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努力建设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镇一品”的模式,推进特色产业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鼓励特色产业规模上台阶。根据特色产业基地的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在建设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中,我们的体会和经验是:一是招商引资要强化,坚持“工业为主、大项目为主、资源项目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效益和质量;二是优化环境要有新举措: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配套建设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领导干部、相关部门服务机制,强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优惠的最大限度优惠。三是帮办一定要到位。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镇从领导到具体帮办人员都要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
所急做好帮办工作,使入区企业客商安心生产、舒心生活、放心发展。
(二)我们的建议
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省、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在有了好项目好技术时,融资难也成为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资金得不到保证,再好的项目也会无法实施。建议省级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加大对包括我县在内的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信息、投资优惠和市
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2、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县考察,并为企业与他们牵线搭桥,这样企业就能加强与已建立横向联系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关系,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协作平台。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信息流量大、人才聚集、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创新环境好的大城市,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强化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增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第四篇:产业基地建设总结
建安全高效茶园做大做强茶产业——XX县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XXXX,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享有“XX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万亩。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介于350-450米之间。最低海拔288米,最高901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全县辖27个乡镇,人口70万。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创新机制,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县茶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XXX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325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并获得认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建立重点茶叶基地乡镇10个,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6500吨,产值12000万元,茶叶均价18.5元/公斤;其中名优茶产量1100吨,占总产量的16.9%,产值6400万元,占总产值的53.3%。为强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优化基地布局
按照我省优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生产实际,科学规划,把茶叶基地布局到生态良好,基础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适区域,大力推广优质良种,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转变管理粗放,零星分散生产方式,改变品种老化现象,着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把具规模的优势区域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作为我县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来扶持、培育,集中力量,精心打造。同时发展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村,力争到2015年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达到12500吨,产值达到1.7亿元。2010年新发展5700亩良种茶园,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工作。
二、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
1、大力推进以良种化为核心的茶叶科技进步。
我县从98年开始推广茶树良种,XX县XXXX站以XX镇、XX镇、XX镇、XX镇为中心,辐射XX、XX、XX、XX等乡镇的茶叶茶业带来发展规划。98年茶叶站引进“福选9号”和“名山131”,在XX乡XX茶场试验示范,通过观察比较确定了初期以发芽特早的“福选9号”为推广品种。后来,各乡镇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的机遇,不断引进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种,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自主发展,确保我县茶树良种的茶园覆盖率。到目前为止我县引进推广的品种有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山131、名山
311、福云4号、名山
213、平阳特早、安吉白茶、清心乌龙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茶树良种化率达52%。
2、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建设。
以茶叶优质高效生产为重点,全面推进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一是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工作,XX茶叶生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在XXXXXX等乡镇进行茶叶生产发展的宣传动员,共印发《推广茶树良种,提高种茶效益》的宣传资料2000余份,召开宣传动员会20余场(次);先后在XXX等乡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会80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茶叶优质丰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手册》5000余份,印发各种单页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全面推进基地建设的无公害化,组织无公害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20余期1000余人次,整体认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6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乡镇4个;推行绿色防控技术,采取统防统治措施,指导业主、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三是开展茶园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广茶园机械150台,作业面积达到3000亩,提高经济效益150万元。四是组织加工企业学习名优茶生产技术,使区域内名优茶产值逐年提高,平均亩产值达到了1022元。五是大力推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目前,我县XX局XX站和XX站的技术人员正对XX镇XX村、XX村、XX村的3个试验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技术推广工作,拟通过土样的测定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指导茶农改变传统习惯,实行科学施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三、培育龙头,提高经营水平
为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市场营销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搭建产业链,不断增强了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县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3家,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的企业4家,已申报有机茶认证的企业有2家,建有初精加工厂40余个,名优茶机械加工设备200余台(套)。并于2008年成立了XX县茶叶协会,目前全县共有乡镇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促进了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核心生产基地,大力开拓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创新机制,增强产业活力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管、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各行业有志之士参与茶叶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二是构建政府引导、业主投入、银企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发展机制。鼓励种植大户通过转包、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政府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现有的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来发展茶业产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和茶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
贷支农力度;大力招商引资,争取省内外茶业龙头企业和其他有志之士在我县发展。三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茶叶商品博览会、交流会,开拓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2010年10月22日-2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我县就有XXXXX等企业参加,以此次西博会为契机,发挥经贸、合作和开放的作用,推动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赶超发展”的重要部署,按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战略目标,[莲山 课~件]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等为手段,提升变电设备行业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变电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体系,倾力打造“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城”。
一、产业基地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2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主要业务收入力争x亿元、年增长达到x%,税收x亿元、年均增长力争达到x%,其中年主要业务收入过x亿元企业x家,过x亿元的企业x家,过亿元的x家,争创x个全国知名品牌,x个全省名牌产品。
二、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xx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xx县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基础较好、规模较大。早在1968年xx县就首创“xx县电机厂”一家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40年的不断发展培育和产业扩张裂变,现已发展到20多家,形成了x大系列x多种规格等各类变电设备产品。xx县变电设备产品,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组合变电站等产品,都通过了型式试验和省部级技术鉴定,先后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及补充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推荐目录,被电力部推荐为水电工程主要机电设备和x0MW火电机组主要辅助设备的首选产品。
在我县五大主导产业中,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总额方面均位居第一位,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其产业在全国中部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2007年我县变电设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固定资产x亿元,从业人员x余人,上缴税金x万元,并获得“中国变压器制造基地”荣获称号;今年1-10月份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上交税金达到x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固定资产将增加到9.3亿元,从业人员再增加x人以上,上缴税金将突破x万元大关。可以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对支撑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我县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主导产业,加速推进着我县创新型现代工业化城市目标的进程。我县变电设备产业现主要拥有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的20多家变压器制造群。
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不断促使其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品质水平得到飞跃提升。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全国最早引进世界先进浇注设备和检测设备,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变电设备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中,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国家机械局定点专业生产变压器、互感器、箱式变电站等变电设备的重点企业,公司长期聘请国际变电资深人士为高级技术顾问,借力集团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雄厚科研开发能力,成为参与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和互感器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则的起草、编审单位之一和国家变压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成员。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有x家都获得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体系质量认证,其生产比较成熟、技术比较雄厚、管理比较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比较健全,拥有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较大市场份额和相当影响力的优势名牌产品。如x电器的“华x”牌、x变电的“x牌”商标均为江西省著名商标,“pEOpLE”干式变压器荣获“中国干式变压器十大公认知名品牌”称号,x电电气的“x电”互感器、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
三、产业基地发展的经验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加强领导,xx县专门设立了变电设备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贸委。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调度、管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协助变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营销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以便兴全县之力实施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2、强化投入,切实提升产业基地发展活力。一是突出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优势资源、园区承载平台等要素,重点引进与产业相关的大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突出资本和技术招商。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主抓手,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老工业企业,增大了变电设备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后劲,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一批批优势特色产品和实力强大的变电设备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江变200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x万元、比上年增长x%,实现利税x万元、比上年增长x%;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我县以打造自主鲜明的产品品牌为手段,推动了变电设备产业做强做大。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升级,变压器、互感器、各式变电站及配件生产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生产的变电设备产品在市场覆盖面方面雄居全国第三,2007年x绿能科技企业生产的变压器产品抢滩北京奥运比赛场馆;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承接平台,吸引变电设备企业入驻。2007年我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x万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x米,配套建设下水沟x米,架设输变电线路x米,供水管网x米,还修建了1座供水x吨的加压泵站和1x千伏变电站,有效地改善基础设施环境。2007年新引进变压器生产企业x家,总投资规模达到x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x家。
3、强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县积极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智力投入,采取员工培训、“公家买单”的办法,培训开支由企业、政府各承担一部分,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培养与输送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一是开设引进人才的 “绿色通道”;二是设立“xx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县内企业引进具有高学历以上或技师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营销人员;三是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让专利、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重奖技术人才。
4、强化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一是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与上级技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用于产业技术创新和有关奖励;二是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等各类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设备贴息补助;三是凡企业向上争得的技改资金、贴息贷款资金,全额拨付给企业使用。
5、强力优化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削减主导产业前置审批,除安全、环保、规划、用地、消防等手续事先报批外,其它手续可事后补办;二是成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政策信息、产品价格、前沿技术、市场动态等情报收集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规划、服务等职能,建立调控有力的协调管理体系;四是我县坚持引导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好项目落户的环评工作,开工建设时的“三同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目标。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职能,努力实现变电设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超前筹划,加强争取对该行业的更多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使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以得到更多支持;建立对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莲山 课~件]对大项目建立专门服务班子,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做好需国家审批、审核项目的报批工作,重视政策处理等相关工作。
2、充分发挥变电设备行业协会作用,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创新上“把脉问诊”,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创新的主体。
3、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为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实现我县变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4、注重引大扶强,不断提高变电设备行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借助各种力量,围绕产业做强做大,把发展壮大优势企业与调整优化存量资产结合起来,推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姻,增强市场竞争力。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构筑起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互赢,共谋发展的新型政银企的关系,为企业开展诚信贷款;二是制定民间融投资办法和优惠政策,民间资本金投入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等待遇;三是将国家扶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变电设备制造核心企业,同时积极寻找国际机电补偿贸易项目;四是引进带资带项目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扩大核心产业总量和夯实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群。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成就率大、成长率高的人才激励体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按劳分配;二是采用租、借、兼职和共同开发的方式,吸引外地的科技人才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科研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咨询、转让技术、兴办公司等工作,扩大人才的起用量;三是加强跨地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本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新的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四是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使科技人才成名成家,使重奖科技人员制度化、规范化。
7、建立技术攻关机构,成立变电设备制造科研所这个共用技术支持基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创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