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时间:2019-05-13 00:2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第一篇: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根据学教活动的要求,结合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近期参与了农环委组织的,对市人民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审议意见的情况的调查。调查通过实地察看金积镇大庙桥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孙家滩阶梯式日光温室和工厂化育苗中心、扁担沟镇渠口村冬麦种植基地、红果公司、涝河桥清真肉食品公司牛羊养殖园区等,召开座谈会,听取农牧局的专

题汇报,进一步了解全市十大基地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建设农业十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去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以十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稳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提升服务,狠抓落实,十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截止2008年底,全市优质粮食面积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6亿公斤;新增奶牛2.9万头,存栏19.1万头;肉牛出栏25万头;羊饲养量451万只。新增设施农业10.3万亩,超过历年面积之和,总面积突破20万亩;高酸苹果、红枣、酿酒葡萄、甘草分别新增12万亩、4万亩、7.2万亩和21.3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继编制了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十大基地的若干政策》,强化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十大基地建设。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建设水平。各级政府把十大基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各方面资金,加大十大基地建设工作力度。市区通过市财政担保,积极落实农发行日光温室5000万元贷款。**县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贷款2000万元,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同心县将设施农业发展与生态移民项目捆绑,整合资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持把“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作为十大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以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为抓手,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设了一批标准高、科技应用广、示范辐射作用强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金积镇、青铜峡市大坝镇等5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及**县城西滩、同心县石狮镇麻疙瘩村、红寺堡开发区玉池村等20多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开工建设了29处奶牛、肉牛、滩羊养殖园区,建成了2万亩集中连片甘草示范基地和14个千亩甘草示范基地。

(三)加强科技服务,提升园区效益。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农技推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家畜品种改良、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积极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林果栽培、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种植等技术培训。积极实施畜牧科技人员“进村、驻园、入户”活动,开展技术指导,提升园区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创新管理机制,发展合作组织。各级政府把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86家。**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经纪人和营销大户贩运设施农产品每吨给予10元奖励。红寺堡开发区及时开通设施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农产品运销车辆每辆给予200元补助。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将分散的生产者有机组织起来,有效对接生产与销售,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十大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诸多方面,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在十大基地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引导资金较少,协调银行贷款还没有完全落实,加上物价上涨、建设成本增加等因素,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日光温室和养殖园区供电、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较滞后。市区日光温室没有架设动力电,制约了钢架焊接和育苗定植工作。各乳品企业和奶业中介人受奶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投资建设挤奶站的积极性不高。奶牛养殖户因奶业市场波动,饲草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受挫,奶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三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专业知识陈旧,技术老化,不适应十大基地建设需要,山区情况尤为突出。对农民培训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差,新科技、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疫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

第二篇: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我市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不失时机地推进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提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改革创新中有序推进

随着农业农村经营体制不断变革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较早地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了十大主导产业和四大产业带。目前全市已有万亩以上农产品种植基地93个,面积206.52万亩;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241个,总面积33.59万亩;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专业场(户)稳步增加。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求将全面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市政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通知》和《**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确定到2010年,全市建设100个以上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2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全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和主导农产品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现代化设施及现代农业科技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到目前,全市已分三批启动实施了63个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到2008年底已有30个项目通过验收,已有19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我市已建的63个农业产业基地,基本涵盖了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粮食生产基地3个,蔬菜瓜果13个,林特水果24个,畜禽养殖13个,水产养殖10个。63个农业产业基地总投资43487万元,平均投资规模69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195万元,占总投资的23.4%,平均补助161.8万元。从2007年开始,调整了“南三县”补助政策,按“倒三七”配套,市财政共补助“南三县”农业产业基地资金5510万元,占总补助资金的54%,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南三县”的倾斜、扶持。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成效

——核心区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核心区是产业基地中的基础层次。通过核心区的供种、供苗、技术示范和组织协调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带动周边农户做好促销等服务。95%的基地实行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大大增强了**市农业整体竞争力,基地产品品牌拥有率达到100%,一部分产品还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19个科技园区累计与科技院所合作开发项目141项,自主开发科技项目243项,引进科技人才124名,引进各类新品种2029个。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增强。全力开展了农田、林地的路、沟、渠、桥梁及电力配套设施等建设。种植业基地平均拥有大棚1734亩,其中钢管大棚254亩;平均拥有喷滴灌节水设施1833.7亩;平均拥有农业机械量达38.4台,平均总动力为617.9马力。现代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提高农业产业基地的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必要条件。

——体制机制得到了创新和完善。各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种植产业基地的平均规模为1.82万亩,基地核心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6.6%。各地还创新多种形式的运作模式,公司+基地+农产是农业产业基地最主要的经营模式,占比为63.6%;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占比为15.1%;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和其他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9.1%、3.0%和9.2%。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对产业发展的促进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农业建设得到了有效促进。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田间肥药使用档案、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组织生产、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清洁”农业生产,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放心的绿色农产品,还显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不少基地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循环农业。**县“浙江东海岸” 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独创“三级循环”模式,园区亩收入平均超过5000元,被誉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一是基地农产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销售的优势,按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较好地地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了市场风险;二是由于统一品牌销售,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农产品的价格得以提升;三是农产从土地流转中增加了一—笔土地有偿流转费;

第三篇: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推荐]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市按照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三个百万亩”规划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有限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科学规划,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按照自治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根据**市的资源条件、区域特征,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市特色优势农业的意见》,做出了建设“农业十大基地”的战略决策,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建成1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5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50万头奶牛基地、600万只滩羊基地、50万头肉牛基地、50万亩高酸苹果基地、50万亩红枣基地、50万亩葡萄基地、100万亩人工甘草基地、200万亩饲草基地。把川区率先建成宁夏现代农业示范区,山区率先建成宁夏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经过努力,2008年,以老灌区为主的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设施农业达到20.37万亩;以利通区为主的奶牛存栏达到19.1万头;以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为主的肉牛出栏25.1万头;以**县为主的滩羊饲养量达到451万只;以中部干旱带为主的甘草种植44.3万亩,人工种植优质牧草139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区域性更加明显。

二是优化种植业结构。面对黄河减水和持续多年的旱情,我们变压力为动力,把种植业战略性调整与应急调整结合起来,川区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农业,逐步压减套种面积,扩大单种玉米面积,减少水稻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大力实施冬麦北移。山区逐步压减小麦面积,积极扩大销路稳定的玉米、马铃薯、油葵等耐旱节水作物。到2008年底,全市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4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90.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0.5万亩,玉米种植98万亩,水稻种植18万亩,经济作物73.7万亩。冬麦北移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平均亩产达486公斤,比春麦高159公斤,种植面积达到15.1万亩,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任务。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8.12亿公斤,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近年来,我们将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的突破口,加快发展。2008年新建设施农业10.27万亩,是前10年的总和,累计达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种植以茄果类品种为主,瓜果类为辅,并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发展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全市进一步推广、扩大粮套菜、菜套菜、经套菜等多种立体复合种植以及麦后复种蔬菜、西瓜、胡萝卜等种植模式。利通区大力发展小拱棚西瓜、冬麦后复种青贮玉米10.06万亩;青铜峡市发展食用菌种植20万平方米,品种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向双孢菇、鸡腿菇等多样化、高档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心县建立了四个千亩马铃薯套种萝卜、枣树套种萝卜示范区,采取多项抗旱节水措施,积极发展抗旱农业。

五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将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出户入园”规模化养殖。2008年新建奶牛、肉羊养殖园区47个,累计达到157个,其中奶牛园区20个,累计达到83个。生猪饲养量达到101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900万只。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4万吨、1.6万吨、56.9万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13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9.2亿元。积极推行订单青贮,协调青贮配送中心与农户签订6万亩青贮玉米种植收购协议,青黄贮制作总量达到72.5万立方。

六是强化集成配套。大力推广麦套玉米吨粮栽培、水稻旱育稀植、单种玉米高产栽培、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及全程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力促粮食产业科技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优质粮食、设施蔬菜标准化推广率达到90%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达到80%以上,畜产品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达到95%以上。全市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产品认证335个,绿色食品认证37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

二、农民增收情况

**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90.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长期以来,**市委、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力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79元,同比增加468.5元,增幅达13%。其中:利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13.2元,增幅12.6%;青铜峡市5444.6元,增幅10.3%;**县为3002.3元,增幅14.4%;同心

第四篇: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xx县农牧和科技局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xx农科【2012】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乡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 1

和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种植业在农牧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组织化“六个水平”,使农牧民获得土地经营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按照全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按照我县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乡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

(二)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

(四)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

(五)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四、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四日

第五篇:重点工程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重点工程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促进我区重点工程建设,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我区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到区发展和改革局、建设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调研,并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了大陈岛中咀避风港工程、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二期引水椒南泵站工程等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7年,区政府通过开展“项目推进年”、“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活动,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克服宏观调控背景下重点工程建设面临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缺口造成的巨大困难,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了顺利推进。白云山隧道、椒北引水、供水二期**配套工程、垃圾填埋场、体育中心训练馆等7个重点工程项目完工或投入使用;电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110kv兆桥变、黎明变、章安变等先后投用;污水处理二期、中心大道**段、十塘三期、十一塘围垦工程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指导思想,计划2008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52.1亿元,计划投资8.0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18 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43.57亿元,计划投资5.85亿元。这些项目中,有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破解要素制约、缓解电力紧张状况的电网电源工程建设项目,有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农林水建设项目,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也有事关**经济发展的工业性项目。抓好这些项目建设,对于构建和谐**,优化我区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资源要素的制约。**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财政家底薄,且因市、区两级财政体制的不顺,区财政可用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十分有限,政府性负债过多,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格控制政府性项目的贷款,使得我区重点工程建设更加困难,资源要素支撑乏力,土地和资金问题成为我区重点工程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征地拆迁政策处理的制约。**撤市建区成为**主城区后,承担了众多的省市重点工程,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而近年来土地和房屋价格的大幅飙升与征地补偿、政策处理补偿标准的相对稳定形成了反差,造成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村民在短时间内成为市民,其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就业技能等方面难以适应,普遍表现出对新的生活、就业、发展环境的不适应;政策处理中大闹多给、小闹少给、不闹不给的错误做法,也给被征地农民以漫天要价的错误导向,加上指挥部之间口径不一,不同项目不同政策,不同时间不同政策,不同领导不同政策,补偿安置费相差较大,人为造成群众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抵制情绪,而且过去的一些项目政策处理时,未能兑现在协商中作出的承诺,造成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加剧了被征地农民的抵触思想。因此,土地征用和拆迁等政策工作成了重点工程建设的最大难点。另外,今年村“两委”换届,也对工程推进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影响工程顺利开展。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开工后几番修改方案,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有的边设计边施工,有的边实施边办理手续,违反基建程序建设,对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和工期进度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一些项目进展缓慢。个别“拍脑袋”项目因上级有开工时间要求,未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资金、土地、政策处理等等都未综合考虑,仓促上马,开工仪式举行后就无法实质性展开。

(四)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当前我区重点工程基本上由各类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应当肯定,各指挥部在项目实施中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但指挥部过多过滥,管理较为混乱。指挥部负责人往往都是兼职的,而且可能身兼数职、数个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也是从各部门和街道临时抽调的,在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项目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管理;指挥部在资金和财务管理方面极不规范,超标准发放补贴福利现象普遍存在。

(五)部门相互配合不够影响工程正常实施。重点工程在办理审批手续中,关心、重视、支持、服务重点工程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对重点工程政策倾斜不够、优惠措施不力、审批手续严琐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部门的条条框框较多,特别是一些垄断部门,存在重利益轻配合、重本位轻支持倾向,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仍难办,管你心急火燎,我自不慌不忙,指挥部同志备受上压下顶,两头受气。加上市、区管理体制问题,大部分区级部门没有

最终审批权,需要由市级机关审批,周期长,环节多,协调难,效率不高,影响工程推进。此外,工程建设中还普遍受到村梗地霸的干扰,非法强揽工程或高价供应建材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建设环境亟待优化。

三、本次视察的三个重点项目的简要情况

本次视察的三个工程均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这些工程十分重视,在项目建

设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代表们在视察中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总投资5858万元的供水二期椒南泵站业已建成,正进入扫尾调试,但部分进水管线尚未贯通,投资6000万元的出水管网工程已列入2008年重点工程计划。为了解决今年夏季用水高峰问题,区政府已着手建设应急工程。这些建设都需要各相关街道全力以赴做好政策处理工作,争取早日建成,使三甲、下陈、洪家群众能尽快告别水质较差、水源不足的地下水,饮用优质的长潭水。另外,供水安全问题需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据了解,泵站建设中曾出现个别群众因对政策处理不满而闹事,甚至有投毒嫌疑。

大陈岛中咀避风港工程总投资2650万元,建成后可为400艘小型渔船提供避风泊位,是我区渔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但由于海岛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题较多,施工十分困难,目前进度缓慢,需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尽快调整方案。同时,鉴于目前工程工期延后,要尽快研究解决今年的安全度汛措施,特别是在汛期来临之前要解决临时带缆桩,以确保渔船度汛停靠之需。

污水处理二期和再生水回用工程可日处理污水10万吨污水,日处理5万吨中水回用,总投资45243万元,该工程进展状况良好。但考虑到一期工程投产后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况,我区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的压力极大,因此,要尽快充实该工程指挥部力量,抽调相关专业人员加强管理,加快工程实施,另外要重视研究解决污水处理后所产生大量污泥的堆放问题。

四、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宣传,形成共识,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增强各部门的大局观念和“重点”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和完善专人跟踪负责、提前介入、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各项制度,消除审批环节中的中间梗塞现象,积极向重点项目提供支持,努力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形成推动重点项目落实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被征地农民知法懂法,不仅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也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要依法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也要支持、理解政府的依法征地用地行为。通过教育,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和农民的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克服急躁情绪和不平衡心理。要通过领导干部下村蹲点调研、破解难题等各种途径,及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大程度减少因此而造成的阻力;要在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利于农民,让利于村集体,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此外,对个别阻挠影响重点工程建设的村梗地霸行为,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量力而行,科学决策,严格控制重点工程的数量和规模。目前我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很强,但我区财政实质上是属于“半级财政”,根本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除上级少量拨款外,很大程度上依靠通过土地拍卖自求平衡,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市、区两级政府及**开发区都眼盯着这块极为有限的资源,相应增大了筹资难度。因此,要遵循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莫把重点工程变成政绩工程,防止重点工程上去了,矛盾和问题遗留下来的现象。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一定要严格控制重点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根据财政自身实力、供地和融资能力、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偿还能力来科学决策,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和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项目建设之外,严格控制新开项目,重点保证已开工项目的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马拉松”工程;要深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重点工程列入国家、省的计划“大本子”,积极争取上级在土地指标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解决土地指标和资金紧缺问题。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重点工程投资多元化,尽快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体,全面利用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银行投资等重点项目投资机制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要建立和完善各项重点工程管理制度,提高对全区重点工程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加强重点工程管理机构的职能,提高其协调和监管的能力。要规范工程指挥部管理,重视和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队伍的建设,抽调专业技术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各工程指挥部,同时要及时清理、整合指挥部资源,加强对各指挥部的监管,扭转和改变指挥部过多过滥现象。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切实加强重点工程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贯穿于重点工程建设的始终,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加大奖罚力度,鼓励全区上下再接再厉,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共同为我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努力。

下载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范文合集

    关于前郭县品牌农产品基地 建设情况的调研 前郭县 一、“三品”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前郭县努力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以优质稻米为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三品”基地不断......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精选)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2010-06-29 18:58:3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关党的组织工作主要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位于**东部、湘江中游,辖5个县市、4个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106个乡镇,1871个行政村,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其中农业人口27......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关党的组织工作主要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服务于科学发展,是机关党建工作研究、......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狠抓招商引资、......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狠抓招商引资、工......

    农业产业基地党建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县努力发挥区域优势,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覆盖面,在××镇五坪创建了“党总支+合作经济组织+基地+支部+合作社”的强强联合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