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基地建设总结
建安全高效茶园做大做强茶产业——XX县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XXXX,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享有“XX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万亩。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介于350-450米之间。最低海拔288米,最高901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全县辖27个乡镇,人口70万。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创新机制,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县茶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XXX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325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并获得认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建立重点茶叶基地乡镇10个,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6500吨,产值12000万元,茶叶均价18.5元/公斤;其中名优茶产量1100吨,占总产量的16.9%,产值6400万元,占总产值的53.3%。为强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优化基地布局
按照我省优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生产实际,科学规划,把茶叶基地布局到生态良好,基础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适区域,大力推广优质良种,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转变管理粗放,零星分散生产方式,改变品种老化现象,着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把具规模的优势区域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作为我县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来扶持、培育,集中力量,精心打造。同时发展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村,力争到2015年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达到12500吨,产值达到1.7亿元。2010年新发展5700亩良种茶园,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工作。
二、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
1、大力推进以良种化为核心的茶叶科技进步。
我县从98年开始推广茶树良种,XX县XXXX站以XX镇、XX镇、XX镇、XX镇为中心,辐射XX、XX、XX、XX等乡镇的茶叶茶业带来发展规划。98年茶叶站引进“福选9号”和“名山131”,在XX乡XX茶场试验示范,通过观察比较确定了初期以发芽特早的“福选9号”为推广品种。后来,各乡镇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的机遇,不断引进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种,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自主发展,确保我县茶树良种的茶园覆盖率。到目前为止我县引进推广的品种有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山131、名山
311、福云4号、名山
213、平阳特早、安吉白茶、清心乌龙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茶树良种化率达52%。
2、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建设。
以茶叶优质高效生产为重点,全面推进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一是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工作,XX茶叶生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在XXXXXX等乡镇进行茶叶生产发展的宣传动员,共印发《推广茶树良种,提高种茶效益》的宣传资料2000余份,召开宣传动员会20余场(次);先后在XXX等乡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会80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茶叶优质丰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手册》5000余份,印发各种单页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全面推进基地建设的无公害化,组织无公害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20余期1000余人次,整体认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6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乡镇4个;推行绿色防控技术,采取统防统治措施,指导业主、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三是开展茶园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广茶园机械150台,作业面积达到3000亩,提高经济效益150万元。四是组织加工企业学习名优茶生产技术,使区域内名优茶产值逐年提高,平均亩产值达到了1022元。五是大力推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目前,我县XX局XX站和XX站的技术人员正对XX镇XX村、XX村、XX村的3个试验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技术推广工作,拟通过土样的测定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指导茶农改变传统习惯,实行科学施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三、培育龙头,提高经营水平
为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市场营销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搭建产业链,不断增强了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县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3家,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的企业4家,已申报有机茶认证的企业有2家,建有初精加工厂40余个,名优茶机械加工设备200余台(套)。并于2008年成立了XX县茶叶协会,目前全县共有乡镇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促进了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核心生产基地,大力开拓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创新机制,增强产业活力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管、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各行业有志之士参与茶叶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二是构建政府引导、业主投入、银企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发展机制。鼓励种植大户通过转包、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政府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现有的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来发展茶业产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和茶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
贷支农力度;大力招商引资,争取省内外茶业龙头企业和其他有志之士在我县发展。三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茶叶商品博览会、交流会,开拓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2010年10月22日-2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我县就有XXXXX等企业参加,以此次西博会为契机,发挥经贸、合作和开放的作用,推动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赶超发展”的重要部署,按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战略目标,[莲山 课~件]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等为手段,提升变电设备行业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变电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体系,倾力打造“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城”。
一、产业基地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2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主要业务收入力争x亿元、年增长达到x%,税收x亿元、年均增长力争达到x%,其中年主要业务收入过x亿元企业x家,过x亿元的企业x家,过亿元的x家,争创x个全国知名品牌,x个全省名牌产品。
二、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xx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xx县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基础较好、规模较大。早在1968年xx县就首创“xx县电机厂”一家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40年的不断发展培育和产业扩张裂变,现已发展到20多家,形成了x大系列x多种规格等各类变电设备产品。xx县变电设备产品,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组合变电站等产品,都通过了型式试验和省部级技术鉴定,先后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及补充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推荐目录,被电力部推荐为水电工程主要机电设备和x0MW火电机组主要辅助设备的首选产品。
在我县五大主导产业中,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总额方面均位居第一位,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其产业在全国中部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2007年我县变电设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固定资产x亿元,从业人员x余人,上缴税金x万元,并获得“中国变压器制造基地”荣获称号;今年1-10月份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上交税金达到x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固定资产将增加到9.3亿元,从业人员再增加x人以上,上缴税金将突破x万元大关。可以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对支撑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我县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主导产业,加速推进着我县创新型现代工业化城市目标的进程。我县变电设备产业现主要拥有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的20多家变压器制造群。
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不断促使其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品质水平得到飞跃提升。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全国最早引进世界先进浇注设备和检测设备,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变电设备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中,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国家机械局定点专业生产变压器、互感器、箱式变电站等变电设备的重点企业,公司长期聘请国际变电资深人士为高级技术顾问,借力集团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雄厚科研开发能力,成为参与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和互感器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则的起草、编审单位之一和国家变压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成员。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有x家都获得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体系质量认证,其生产比较成熟、技术比较雄厚、管理比较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比较健全,拥有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较大市场份额和相当影响力的优势名牌产品。如x电器的“华x”牌、x变电的“x牌”商标均为江西省著名商标,“pEOpLE”干式变压器荣获“中国干式变压器十大公认知名品牌”称号,x电电气的“x电”互感器、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
三、产业基地发展的经验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加强领导,xx县专门设立了变电设备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贸委。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调度、管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协助变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营销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以便兴全县之力实施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2、强化投入,切实提升产业基地发展活力。一是突出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优势资源、园区承载平台等要素,重点引进与产业相关的大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突出资本和技术招商。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主抓手,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老工业企业,增大了变电设备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后劲,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一批批优势特色产品和实力强大的变电设备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江变200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x万元、比上年增长x%,实现利税x万元、比上年增长x%;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我县以打造自主鲜明的产品品牌为手段,推动了变电设备产业做强做大。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升级,变压器、互感器、各式变电站及配件生产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生产的变电设备产品在市场覆盖面方面雄居全国第三,2007年x绿能科技企业生产的变压器产品抢滩北京奥运比赛场馆;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承接平台,吸引变电设备企业入驻。2007年我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x万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x米,配套建设下水沟x米,架设输变电线路x米,供水管网x米,还修建了1座供水x吨的加压泵站和1x千伏变电站,有效地改善基础设施环境。2007年新引进变压器生产企业x家,总投资规模达到x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x家。
3、强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县积极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智力投入,采取员工培训、“公家买单”的办法,培训开支由企业、政府各承担一部分,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培养与输送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一是开设引进人才的 “绿色通道”;二是设立“xx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县内企业引进具有高学历以上或技师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营销人员;三是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让专利、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重奖技术人才。
4、强化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一是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与上级技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用于产业技术创新和有关奖励;二是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等各类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设备贴息补助;三是凡企业向上争得的技改资金、贴息贷款资金,全额拨付给企业使用。
5、强力优化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削减主导产业前置审批,除安全、环保、规划、用地、消防等手续事先报批外,其它手续可事后补办;二是成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政策信息、产品价格、前沿技术、市场动态等情报收集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规划、服务等职能,建立调控有力的协调管理体系;四是我县坚持引导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好项目落户的环评工作,开工建设时的“三同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目标。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职能,努力实现变电设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超前筹划,加强争取对该行业的更多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使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以得到更多支持;建立对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莲山 课~件]对大项目建立专门服务班子,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做好需国家审批、审核项目的报批工作,重视政策处理等相关工作。
2、充分发挥变电设备行业协会作用,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创新上“把脉问诊”,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创新的主体。
3、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为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实现我县变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4、注重引大扶强,不断提高变电设备行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借助各种力量,围绕产业做强做大,把发展壮大优势企业与调整优化存量资产结合起来,推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姻,增强市场竞争力。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构筑起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互赢,共谋发展的新型政银企的关系,为企业开展诚信贷款;二是制定民间融投资办法和优惠政策,民间资本金投入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等待遇;三是将国家扶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变电设备制造核心企业,同时积极寻找国际机电补偿贸易项目;四是引进带资带项目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扩大核心产业总量和夯实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群。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成就率大、成长率高的人才激励体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按劳分配;二是采用租、借、兼职和共同开发的方式,吸引外地的科技人才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科研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咨询、转让技术、兴办公司等工作,扩大人才的起用量;三是加强跨地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本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新的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四是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使科技人才成名成家,使重奖科技人员制度化、规范化。
7、建立技术攻关机构,成立变电设备制造科研所这个共用技术支持基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创新发展模式。
第三篇: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案例
宁港新媒体产业发展规划
一、将宁港集团的大战略解读为可执行中短期目标和结果,梳理集团战略在操作执行中的关键支点,以目标结果导向为原则,倒退新媒体产业与结果或过程的关系:
1、中期战略需要达到的目的及结果:
1)、成为政策洼地,以此吸引政策型企业和发展型企业进入产业园共同发展。
新媒体产业因国家战略调整,结合文创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前期布局,中期收效,长期发展的战略意义。
2)、成为信息高地,以此吸引文化、科技类企业进出园区获得发展支持。
新媒体从前期作为宣传手段的价值和地位,慢慢转向引领、发布、对接资源的平台价值,中期将成为产业园生态链上游知识信息资源获取的接口,成为产业园发展动力的核心价值。3)、成为资金平台,为产业园企业搭建与资本融合发展的机会。
新媒体形成的平台资源本身就是对接项目与资本的核心支撑。
4)、在资金和人员储备允许的情况下,配合市场的发展更进一步发挥产业园引领价值和平台深层次资本运作的价值。
2、短期战略目标及结果:
1)、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对部分产业项目完成战略布局。2)、尽快完成资金的回流和提高资本利用率。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新媒体产业在宁港集团的现阶段的价值和意义:
1)、以新媒体产业发展带动与地方传统媒体的合作,从投放宣传的模式转型为项目合作的模式,节约广义上的宣传开支。2)、塑造宁港整体品牌价值,以宣传手段和舆论引导的方式助力各产业在发展和布局中的每一个关键点。
3)、将宣传变成直接的销售辅助手段,更广阔的延伸进目标客户群的周围,跟频繁的出现于目标人群的视野,更富粘性的吸引目标客户群,吸引客户并产生直接经济价值。
三、宁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和市场机会:
1)、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桥梁 2)、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伙伴 3)、成为媒体向外看的桥梁和支柱 4)、成为省外了解宁夏的窗口
四、宁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市场切入点:
1)、宁夏新媒体产业发展论坛
填补市场空白,有纵向和横向发展空间,可盈利。2)、智慧城市相关项目
广义新媒体已经打破宣传这一单一职能,无线城市、最后一公里物联网等项目都是符合中短期目标极具潜力的可盈利项目。
3)、服务旅游和葡萄酒发展的新媒体项目
4)、基于开拓视野培育市场的打通宁夏新媒体视野局限的培训项目
第四篇: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xx县农牧和科技局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xx农科【2012】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乡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 1
和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种植业在农牧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组织化“六个水平”,使农牧民获得土地经营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按照全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按照我县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乡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
(二)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
(四)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
(五)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四、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四日
第五篇: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推荐)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目标,坚持“立足资源建基地、强化科研夯基础、开拓市场促流通、深度开发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组织广大群众把发展金银花作为致富产业来抓,着力打造金银花产业基地强县。201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9.4万亩,产量达 万公斤,以金银花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4%。
一、坚持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要求,围绕打造四川省现代农业中药材(金银花)产业基地强县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南江县优质无公害金银花产业化发展规划》,涵盖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品种布局、精深加工、新品种选优和繁育等方面,明确提出2009年至2015年全县金银花产业发展任务。目前,以赤溪、天池、下两—关路、赶场—关田为核心的4个万亩示范片、24个乡(镇)500亩核心示范点和赶场200亩优良品种苗圃基地等重点规划正有力有序有效实施。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设施配套、统筹推进,充分利用优势地域条件,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和核心区建设。2010年,全县投入1.2亿元,用于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金银花基地和核心区排灌渠系、提灌设施、田间耕作道路以及推广使用旋耕机等现代农业机具,有效灌面达26万亩,占总面积的93.2%;农业机械化耕作面积达16万亩,占总面积的57%。全县金银花基地和核心区的灌溉保证率、农业机械化程度、良种覆盖率、病虫害专业防治率、绿色防控面积和农产品无公害率均达100%。2010年,全县新植金银花2万亩,规范改造4万亩。
三是坚持高质量管理。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管理自主”的原则,县上制定出台了《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金银花产业基地和核心区建设管理,着力提升金银花产业“含金量”。围绕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我们按照定编、定岗、定员“三定”的办法,在全县48个乡镇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全县从事金银花的农业技术人员达6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90%。县上成立金银花产业协会,设立良种基地病虫害监控点48个,依托川农大、省农科院、省药检所等科研单位改造和提升传统品种选育,加速推进良种化进程。推行“协会+支部+基地+农户”、“业主+合作社+农户”等金银花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市场运作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花农技术培训和指导,激发了群众种植积极性,在确保花农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
二、坚持市场支撑,品牌影响有效提升
一是大手笔搭建交易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交易、规范管理”的思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以培养农村经纪人、制定优惠政策等有效举措,着力扩大农经信息网络覆盖面。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的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和参加商务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契机,积极推介南江金银花,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快推进南江金银花产业化经营。目前,我们在成都、西安、重庆等大中城市共建立联络处4个、长期设立销售网点120多个、特色专柜120多个;种植大户和加工销售大户实现网上交易,有效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现有13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活跃在省内外著名旅游景点、大中型酒店。
二是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建立了以市场为纽带,专业大户、合作社、协会、服务公司、农村经纪人、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体系,通过请进来点拨、走出去感受、坐下来研讨等办法,全方位对接和迎合各种群体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着力扩大南江金银花的竞争优势。据统计,仅2010年就有10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先后亲临南江,特别是全国工商联,组织国内知名企业家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活动和科技列车巴中行活动,深入金银花基地调研、考察、指导,为我们发展金银花产业启迪思维、点拨思路;300多名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先后外出参观考察外地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营销理念,努力拓展金银花销售市场。2010年,全县共加工金银花茶39.5万公斤,生产金银花饮料500万公斤,销售药用银花446万公斤,实现产值2亿多元,产区花农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三是全方位争创特色品牌。按照“体现特色、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创建品牌”的建设思路,坚持把品种选育作为提高南江金银花品牌的关键来抓,做好本地优良品种的培育、采摘、加工、贮藏等全过程监管,努力保证南江金银花品种的资源优势。积极借助各种展销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大品牌宣传创建力度。南江金银花成功通过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并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金银花生产基地县、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四川省优质金银花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金银花)60强县培育县。
三、坚持机制创新,保障力度切实加强
一是坚持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党委推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乡镇主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银花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采取“一个重点产业一套班子专抓、一个重点产业一套政策专扶”的特殊办法,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县农业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指导成立了南江县金银花产业协会,有效整合有关部门工作力量,及时为金银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等各种服务;各相关乡镇专门设立金银花产业发展机构,并组建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具体主抓产业发展。通过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是创新多元融资的长效投入机制。按照“政府支持、项目整合、信贷补充、群众自筹”的融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金银花产业发展。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打捆拼合、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各部门、各渠道的涉农项目,统筹扶持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建设。2010年,整合用于金银花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近1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自筹资金,切实加强银政合作,加大信贷投入,积极为种植农户、加工企业协调信贷资金。按照“实施大开放、融入西三角”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注入,成功引进百草药业等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有效延伸金银花产业链条。通过多元投入,有效保障了金银花产业的顺利推进。
三是推行奖惩分明的督查考核机制。按照“定期抽查、重点督查,逐级考核、绩效挂钩”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南江金银花产业的决定》、《2009-2015年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将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同时,采取定期抽查、重点督查的方式,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将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和专项考核,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对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乡镇和部门,严格按照“三问”责任制度严格问责,确保金银花产业发展各项举措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