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20:2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第一篇: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安县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

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2010年,我县及早部署,狠抓落实,扎实抓好了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春生产进展顺利

(一)抓“五早”,以早避灾争主动

一是工作部署早。年前,我县及早组织相关部门对2011年大春生产的科学抗旱、农资调查摸底、农资储备供应、技术培训、农资市场监管等作了具体安排,并于2月上旬制定下发了《关于抓好2011年大春生产的通知》、《2011年春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县级核心示范片实施方案》、《2011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今年全县大春生产的基本目标:力争实现大春粮食总播面积100.5万亩,实现大春粮食总产44.7万吨。发展春季蔬菜37万亩,实现蔬菜总产80万吨;全年新栽柑桔1.5万亩,其中春栽柑桔0.3万亩;全年养蚕2.6 万张,全年产茧800吨,其中春季养蚕1万张,产茧340吨;大春栽植巨桉3.5万亩、完成机耕作业30万亩。实现大春种植业人平增收40元以上。2月下旬,我县相继召开了春耕生产和大春育苗动员会,明确了大春生产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措施,保证了我 1 县大春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良种推广早。为引导群众正确购种,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良种,我县农业部门于2010年12月就及早确定了2011年水稻、玉米“两杂”主推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川优727、川农优498、Ⅱ优498、冈优188等良种;玉米重点推广东单80、绵单581、齐单6号、成单30等良种。同时,农业部门印发“两杂”主推品种简介20余万份,分别分发到各种子经销点和乡镇政府,及时组织分发到广大农户手中。三是旱育保姆发放早。为保证我县2011年水稻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县上采取县财政补贴和乡镇组织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共采购旱育保姆39万包,其中县财政采购15万包、乡镇组织购买24万包,已于2月25日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保证了育秧所需。四是大春育苗早。全县计划栽插旱育秧45万亩、占水稻栽插面积的80%,计划育旱秧3.2万亩,已于3月10日全部结束旱育秧,水育秧也基本接近尾声。全县计划实行营养团育苗移栽玉米13.4万亩,计划育苗7000亩,已于3月15日前全部育完。全县计划栽插红苕10万亩,计划育苕苗1.1万亩,已于3月10日前结束殡种。全县计划育蔬菜苗4.5亿株,现已育各类蔬菜苗4.2亿株,占计划的93%。五是病虫防治早。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召开小春病虫防治工作专题会3次,落实财政专项经费5万元,派出防治技术指 2 导组12个,印发明白纸5000余份,小麦条锈病普查和防治工作扎实有效。

(二)抓储备,千方百计保需求

一抓种子储备。全县计划种植水稻57万亩、玉米13.4万亩、红苕10万亩。目前,我县农户水稻育秧用种620吨、玉米用种400吨、红苕用种8000吨,占计划用种的100%,大春育苗用种充足。二抓化肥储备。目前,我县已储备大春生产用肥5.4万吨,其中:碳铵3.8万吨、尿素0.4万吨、复合肥0.3万吨、磷肥0.9万吨,占计划的100%;农户已购买碳铵3.2万吨、尿素0.38万吨、复合肥0.28万吨、磷肥0.86万吨,分别占计划的84%、95%、93%、96%。三抓农膜农药储备。大春生产计划需用农膜844吨,已储备851吨,占计划的101%;计划需用农药841吨,已储备750吨,占计划的89%。四抓春灌蓄水。今年,我县工程蓄水1.25亿方,有冬水田13万亩,基本能保证大春生产用水。同时抓紧尾渠、毛渠的维修、清淤,全面疏通水系,确保大春生产用水。

(三)抓示范,以点带面促发展

全力开展大春生产“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即:1万亩水稻高产示范、1万亩玉豆高产示范、1万亩反季节蔬菜示范、1000亩柑桔春栽示范、1000亩桑树春栽示范),强力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大发展。计划在石垭、朝阳等8个乡镇建立2000亩水稻高产核心示范片,在坪滩、龙孔等7个乡 镇建立2000亩麦-玉-豆旱地新三熟核心示范片,在乔家、朝阳等4个乡镇建立1500亩反季节蔬菜核心示范片,在顾县、双鄢2个乡镇建立500亩柑桔春栽核心示范片,在酉溪、齐福、嘉陵3个乡镇建立500亩桑树春栽核心示范片。同时,全县计划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片10万亩,其中水稻4万亩,玉米、大豆各3万亩。要求各乡镇以水稻旱育秧超高产强化栽培、麦-玉-豆旱地新三熟种植、设施蔬菜栽培为重点, 建成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高产示范片各300亩以上。

(四)抓重点,硬化措施增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关键季节抓粮食、一年四季抓产业”的思路,各乡镇、相关部门切实增强了抓好大春生产的主动性,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全力打好大春生产总体战。农业部门负责培训主推技术,指导农户搞好春播春栽;农机部门负责调度所需农机具;水利部门负责病害水库、塘堰整治,管好用好现有水源;商务、工商、质监、农业部门负责农资市场监管;信用社、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负责农业生产信贷资金发放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将其重点用于大春生产,畜牧、林业、农民工培训等核心示范片建设所需补助经费均在相关项目资金中进行了解决。县财政除将产粮大县补助资 金用于大春生产外,还本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重点安排了种植业示范补助经费400余万元,主要对农户购买旱育保姆、种子、种苗、农膜、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进行补贴。四是强化技术培训。组织动员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0期次,开设大春生产电视专栏5期次,印发技术资料40余万份,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户35万人次。五是强化助耕支农。结合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我县组织开展了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助耕支农“百日服务”活动,从2月20日-5月31日,县、乡镇千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大春生产第一线,扎实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试点示范,切实做好缺劳户抢种、抢收等帮扶工作,确保“满栽满插”和“颗粒归仓”。六是强化督查考核。县上将大春生产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分解落实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在大春备耕、播栽关键季节,县政府组建了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带队的春季农业生产督导组4个,坚持每周到所督导乡镇进行春季农业生产督查指导1次以上,确保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扎实推进。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从2009年以来,中、省、市、县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体现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上。2011年,广安市被列为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市,我县 被纳入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60强县之一,并力争进入30强县,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全县各乡镇、相关部门找准发展突破口,创新工作思路,落实过硬措施,强力推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农业发展纲要为指导,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城乡统筹,抢抓机遇,创新机制,依靠科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优化布局,不断促进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奋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行动”(大基地、大示范、大样板),推广“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配套“五网”(田网、水网、路网、电网、机耕网),促进现代农业基地“七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努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把我县建成川渝地区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和加工基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建设目标

1、蔬菜产业。新发展蔬菜基地5万亩,其中:春季在乔家镇大环线下半段发展1万亩,夏秋季在朝阳、乔家、九龙、赛龙、同兴、坪滩、花园、石垭、罗渡等乡镇发展2.5万亩;改造蔬菜基地1万亩,建蔬菜良繁基地1个,新建钢 6 架大棚100亩,钢骨架复合材料大棚1000亩,建蔬菜展示基地1个,新建气调保鲜库1座,泡菜精深加工厂1个。全县蔬菜总面积5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20万亩,蔬菜总产量115万吨,商品率70%以上,实现蔬菜销售收入21亿元。

2、粮油产业。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7万亩,其中推广优质稻45万亩,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杂糯间栽20万亩,再生稻8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亩,育苗移栽100%;红苕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其中推广脱毒红苕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旱地规范改制100%,小窝疏株密植达到90%以上;洋芋种植面积扩大到22万亩,其中脱毒洋芋栽培发展到 16万亩;发展豆类 17万亩,其中大豆11万亩、豌豆1.7万亩、葫豆2.3万亩、杂豆2万亩,大力发展增间种和田坎豆类。

3、柑桔产业。依托现有果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集中成片,规模发展,同时结合柑桔品质改良,突出基地建设,优化品质增效益,加速推动名优特新果品和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柑桔优势产业。2011年新发展柑桔基地1万亩,柑桔生产重点放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老树的改造提升上,柑桔高接换种50万株。春季在顾县镇、东板乡新发展柑桔核心示范片5000亩。秋季在坪滩镇、龙孔镇新发展柑桔核心示范片5000亩。

(三)建设重点

1、蔬菜产业

(1)产业布局。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成片,规模推进,整体发展。以“一园七基地”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20万亩。在乔家镇、朝阳乡建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2万亩以上,以安县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同兴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富辣椒专业合作社等蔬菜育苗生产企业为依托,以同兴镇尹家坝村、李坝村为核心建设5000亩核心基地,辐射带动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1.5万亩;打造坪滩辣椒产业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龙孔镇、白庙镇、西板乡、酉溪镇等乡镇发展辣椒3万亩;在黄龙乡、东板乡等8个乡镇发展耐贮蔬菜基地2.5万亩;在双鄢乡、兴隆镇发展葱蒜基地1.5万亩;在齐福乡、苟角镇等5个乡镇发展精深加工蔬菜基地2.5万亩;在普安镇、裕民镇发展优质南瓜基地1.5万亩;在伏龙乡、罗渡镇发展早市蔬菜基地1.5万亩。

(2)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朝阳乡秦家店村、乔家镇南山村和廖坝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引进50个蔬菜新品种,年出圃合格蔬菜苗2亿株。

(3)核心基地建设。一是核心示范片。主要涉及乔家、朝阳、九龙等3个乡镇22个新农村示范村,其中:九龙镇3 8 个村,朝阳乡10个村,乔家镇11个村。总建设面积2.5万亩,春季在乔家大环线下半段实施1万亩,夏秋季在三个乡镇实施1.5万亩。建设乔家镇南山村、朝阳乡天王庙村2个设施栽培区、1个水生蔬菜观光区、1个西瓜示范带、1个芦笋基地。二是带动发展区。主要涉及普安、齐福、赛龙、伏龙、中和、坪滩、白庙、龙孔、同兴、北城等10个乡镇43个村,实施面积1万亩。

(4)主推技术。重点推广土壤调形增厚改良、优良品种、工厂集约化育苗、病虫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生产、机械旋耕、商品化处理八大技术。

2、粮油产业

(1)产业布局。全县发展优质稻45万亩,重点在苟角片区(含顾县镇)、酉溪片区(含粽粑乡、新场镇、恐龙乡、白庙镇)、兴隆片区、石垭片区(含九龙镇)、临溪片区(含中和镇、伏龙乡)、大佛片区(含赛龙乡、齐福乡、裕民镇)、坪滩片区7个片区实施;优质玉米13万亩,重点在中和、罗渡、石垭、顾县片区实施;优质油菜21万亩,重点在坪滩、白庙、酉溪片区实施;优质大豆8万亩,重点在罗渡、石垭片区实施。

(2)高产创建。水稻在九龙、乔家、石垭、朝阳、齐福、北城、顾县、酉溪等8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4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玉米在乔家、石垭、齐福、北城、顾县、坪滩、龙孔、伏龙、中和、罗渡等10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3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油菜在坪滩、白庙、酉溪、西板、镇裕、石鼓、龙孔、粽粑等8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3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大豆在乔家、石垭、齐福、北城、顾县、坪滩、龙孔、伏龙、中和、罗渡等10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3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

(3)主推技术。水稻主要推广“适时早播、旱育壮秧、中苗移栽、宽窄行种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结合高产攻关,加大“大三围”强化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力度,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强化栽培达到12万亩以上、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玉米主要推广“育苗移栽、中小苗栽植、膜侧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人工辅助授粉、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坚决杜绝直播迟播。大豆主要推广“规范旱地改制、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配施钼肥、强化病虫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全县推广麦玉豆新三熟面积5万亩以上。油菜全面推广“两高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全面推行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实行深沟高厢,中苗栽植。

3、柑桔产业

以脐橙4号、优质杂柑等知名品牌为龙头,加快构建苗木良繁、技术服务和商品化处理、加工、营销体系。2011年,10 引进优质柑桔品种4个,实施柑桔高接换种50万株(春换20万株,秋换30万株);培育优质柑桔容器苗30万株,出苗20万株;新栽柑桔1.5万亩(其中春植0.5万亩,秋植1万亩)。在朝阳、顾县镇、东板乡新建柑桔核心示范片 2500亩。其中:朝阳乡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种植1900亩,顾县镇李家堂村实施300亩,东板乡新桥村、东板村、好强沟村实施300亩。辐射带动同兴、镇裕、中和、伏龙、双鄢、普安等13乡镇发展1.25亩。加强大石、双鄢、顾县,中和,镇裕、同兴等乡镇近几年新植示范片2万亩后期管理工作,做到早投产丰产、早见效,以基地建设促进我县柑桔产业发展壮大。

(四)进展情况

1、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加紧推进。在乔家镇、朝阳乡已建成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区3万亩,春季计划在乔家镇董家村、南山村新农村建设大环线下半段发展1万亩优质蔬菜生产核心基地,目前正在上报方案。通过示范园区带动,建设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2.5万亩,其中:赛龙镇3000亩、同兴镇3000亩、坪滩镇6000亩、花园镇4000亩、石垭镇6000亩、罗渡镇3000亩。已改造蔬菜基地2000亩,蔬菜良繁基地正在规划中,新建钢骨架复合材料大棚200亩,建蔬菜品比基地1个,气调保鲜库、泡菜精深加工厂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2、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正在加紧完善基 础设施建设,已建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新引进50余个蔬菜新品种,正在朝阳乡实施品比试验。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各相关乡镇、部门领导切实转变观念,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保粮食稳定、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为己任,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解决好示范片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2、强化服务。各乡镇、相关部门组织精干技术干部,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组,切实搞好制定方案、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相关工作。同时,分产业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分片包干,深入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确保产业基地建设技术落实。

3、创新机制。一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引导、组织广大农民群众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探索 “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带领农民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共享产业基地建设成果。二是引导培育大户。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带动能力强力、能与农民建立合作共赢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业主,与当地农民共同开发,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三是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在全面抓好传统销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和网上营销、直营等新型营销,减少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市场风险,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解决销售难问题。

4、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渠道投入体系,解决产业基地建设和运行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政策,采取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信贷投入、建立担保公司等手段,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业主、龙头企业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地的发展,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5、严格考核。县上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纳入2011年农业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各乡镇、相关部门也将该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确保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较大发展,不断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六)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建议从规划、投入、品牌、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积极破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促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一)强规划,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只有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才能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方面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长期规划。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好年度发展规划。对应长期发展规划,还应制定相应的年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发 展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二)重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在设施建设、业主引进、新品种推广、质量检测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发展保障。二是加大信贷投入。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鼓励农民自筹。要彻底改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等、靠、要”的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地规模等多方面,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促进产业长期发展。

(三)创品牌,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品牌,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效益。一是确定主导品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明确主导品种,每个产业主推2-3个品种,改变长期以来品种多、无主导、品种杂、无规模的发展局面。二是树立品牌意识。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深刻理解“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生产力”理念,充分认识创立品牌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助推现代农业品牌的发展。三是提升品牌效益。要根据主导品种,积极创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品牌,并在品牌推广上加大工作力度,使现代农业品牌有影响力和独特性,有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效益,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

(四)拓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产业要发展,市场是根本。一是积极发展营销组织。要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营销组织的发展,积极发挥协会、专合组织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扩大市场销售,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市场建设。积极加强批发市场的建设、管理力度,建成集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综合批发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建设的管理、指导,着力优化市场流通环境,全面夯实发展基础。三是规范市场秩序。切实搞好市场服务,加大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偷盗、行霸、欺生排外、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四是拓展市场空间。要加强对本地市场的占领,在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外地市场,使优质农产品立足于省内外市场,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五)建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活力。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健全领导机制。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具体人员抓好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分管领导亲自抓、乡镇领导主要抓、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发挥园区办、相关部门作用,增强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二是健全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扶持、信贷支持、农户自筹的“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坚持政府规划与农民意愿有机结合,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流转,发挥专合组织作用,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劳动报酬入股,实行合作经营,推动土地向能人、大户、业主和专合组织集中,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健全全民共建机制。积极推行事业干部“三不变、三优先”政策,鼓励县乡事业干部、村干部当业主,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部门共建机制,在基地建设上,鼓励部门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六)育龙头,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产业要发展,龙头是关键。一是积极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生产能力。在新企业引进上,给予优惠政策,注重引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品种培育、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掌握、销售流通等方面优势,在品种培育上大力创新培优,在技术指导上积极推陈出新,在市场信息上做到及时准确,在销售流通上当好桥梁纽带,全力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要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围绕主导产品,注重引进精加工和上下游企业,切实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七)重质量,增强产业发展生命力。质量就是生命,要注重对优质农产品质量检测,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要在生产源头上堵住农药残留,禁止使用高 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优质农产品质量。二是完善监测体系。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技术人员和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加强检测,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强化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强化对无公害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全力确保优质农产品生产质量。

各位领导,我县当前大春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虽然总体进展顺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部分乡镇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推广不规范、育苗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县将按照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夯实举措,强化保障,扎实推进大春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一是稳定种植面积。按照规划面积,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面积不减、产量稳定。同时,充分利用田边地角,积极发展田坎玉米、水稻杂糯间栽等增间混套模式,防止土地撂荒,确保满栽满插。二是强化培训服务。组织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务、农机等部门,广泛开展大春生产技术培训;同时,借助千名机关党员“百日助耕支农”服务活动,切实帮助缺劳户搞好助耕服务。三是抓好示范片建设。抓好“五个一”示范片建设,高规格、大手笔打造大样板、大示范。四是进 17 一步抓好春灌蓄水,确保春灌用水需求。五是抓好小春田间管理。再掀我县大春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热潮。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努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先后引进了广汉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天禾蜀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诚宇农业有限公司及100余家浙江台州西瓜种植业主,带动当地农民参与。并在浙江台州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浙江台州流动党员工作站,陆续组建了川浙花碑果蔬合作社、兄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促进方兴由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镇的转变。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思维,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催化剂

方兴是传统农业镇,工业底子薄,这一因素曾一度制约着方兴经济的发展,但也正因为这样,镇党委、政府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制定出把基层干部培养成现代农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如陈建全等一批优秀基层干部;把农村部分农民培养成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把传统农民培养成职业农民 的“三个培养”工作方案。紧紧抓住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和“整县推进”的契机,力求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素质的基础上,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园区、大业主”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城乡统筹中努力实现裕镇富民的目标。

二、立足根本,以土地规模流转作为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抓工业的思路来抓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的组织和生产经营模式,以此促进土地的规模流转。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612余亩,完成目标任务3000亩的154%,目前全镇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8000亩,其中柏杨、白鹤引进了成都天禾蜀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大安村建立了成都市兄弟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00余亩;花碑村引进广汉大地种业,流转土地1200余亩;方兴村引进了成都市方家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900亩。这些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共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500余人。镇党委、政府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同时立足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原则,在农村能人创业发展过程中,实行全程无障碍服务,鼓励扶持农村能人做大做强现代农业规模,使农村能人逐步由小业主变为企业家,推动现代农业向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提高方兴的对外开放形象,镇党委、政府以现代农 业为载体,举办了“水城新津〃生态方兴2009首届新津绿色西瓜采摘节”,在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方兴的影响力

三、真抓实干,以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新津现代农业规划》发展要求,实施“一心两园两区四点”工程(镇区主要打造方井寺亲水体验区、旧城风貌改造以及林盘整治,充分利用现有生态亲水资源优势、现有众多林盘和周边果蔬、粮油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田园亲水小镇的中心区域;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鹭岛生态旅游观光园;以川浙花碑果蔬合作社、方家农业有限公司等打造优质蔬菜种植区,大地种业、兄弟农业合作社、新津县种子公司等打造优质粮油种植区;花碑社区、兰祠堂聚居点、柏杨聚居点、白鹤聚居点四个集中家禽养殖点),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快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涌现出了李福军等一批新型农民。使方兴群众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二篇:大春生产汇报(2011.2.25)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县2011年大春生产工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现将我县2011年大春生产备耕情况、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大春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在今年的大春生产中,我们坚持早宣传、早发动、早育早播,狠抓良种普及、实用技术推广、高产创建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大春生产各项工作。

(一)面积规划落实到位。2011年我县大春粮食计划播栽面积6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产量达到29.6万吨,比去年增加0.3万吨。其中水稻30.2万亩,产量 17.9 万吨;玉米11万亩,产量5.9万吨;红苕7.8万亩,产量 3.5 万吨;大豆8万亩,产量 1.1 万吨;其它11万亩,产量

1.2万吨。为确保种植面积的实现,早在今年1月上旬县上就将目标任务下到了各乡镇,各乡镇庚即按照县上下达的种植任务,结合本乡实际,进一步进行了分解,并规划到 1

村,落实到田块。

(二)农用物质准备充足。种子准备方面:按照大春生产计划,今年我县水稻主推京福Ⅰ优明86、岗优188、川香优198、天龙优540、容18优188等品种;玉米主推渝单8号、天玉168、齐单6号、东单80、丰源优1128、乐单508等品种;大豆主推南豆

12、贡选1号等品种。目前水稻、玉米、大豆种子各级经销商基本调运到位,供应充足;红苕农民自留,留种较为宽裕。肥料准备方面:全县大春大概共需各类化肥6.5万吨,其中碳铵2.5万吨,尿素1万吨,复合肥0.5万吨,磷肥2.5万吨,目前全县已备碳铵2.2万吨,尿素0.9万吨,复合肥0.42万吨,磷肥2.3万吨,分别占需求量的88%、90%、84%、92%。不足部分正陆续调运之中,完全能满足大春生产所需。农药、薄膜准备方面:全县约需农膜300吨、各种农药200吨,目前调运到位。

(三)技术培训全面结束。今年我县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玉米肥团育苗、膜侧集雨栽培、麦玉豆新三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增产实用技术。1月中旬,县上召开了由各乡镇乡镇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的大春生产动员会暨大春生产技术培训会,对今年大春将

要推广的主要作物品种的品种特性进行了介绍,对今年大春要推广的主要种植技术及种植模式进行了详细讲解。各乡镇通过以会代训,召开院坝会、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及农户展开技术培训工作,现已全面结束技术培训工作。

(四)旱育秧苗床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全县今年计划旱育秧栽插面积25万亩,需准备苗床2.5万亩,目前苗床准备和培肥工作已基本结束,已播种0.4万亩,达到播种面积的16%。

(五)高产创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要求,在等15个乡镇100个村规划落实水稻、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各2.5万亩。其中在三个乡镇规划落实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2000亩,在三个乡镇规划落实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2000亩,在规划落实大豆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1000亩。目前,高产创建示范区需补贴的种子、肥料、农膜、旱育保姆已采购到位,正加紧实施育苗工作。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广武路沿线和岳武路沿线的产业基地,着力发展蔬菜、甜橙、花卉产业。

(一)蔬菜基地。智能温控大棚全面投产,实现优质蔬菜育苗、特种花卉培育、名优品种展示的综合利用。重点在岳武路沿线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在等村,发展大地蔬菜;在万亩甜橙示范园新建区域的甜橙空行套种露地蔬菜。目前,村已经进场平整土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将结束,村级公路硬化进入招投标阶段。

(二)甜橙基地。以乡甜橙科技园为核心,加强乡村等村新植优质甜橙的管护,着力建设全市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优质甜橙示范园。目前,部分地段工程机械已经进场,实行土地调型、全面去杂。

(三)花卉基地。计划在高洞村、水磨滩村和河尔口村按照土地调型、全面去杂、设施配套的要求规模发展名优花卉2000亩。目前,基地内村级道路路基已经成型,业主正按照规划加快实施。

三、农民新村建设情况

坚持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按照“新建一批、拆除一批、改建一批、风貌塑造一批”的要求,加快农民新村建设。

(一)建设新型村落民居。今年计划在重点建设6个新

型村落民居点.(二)(二)改造特色院落风貌。按民居风格和乡村旅游要求,将院子及周边散户约300户进行外观风貌打造和环境整治,目前,正加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力争在3月底前风貌整治一批。

(三)优化美化生活环境。大力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进村组活动,开展农家庭院绿化、美化,重点推进“一建三改”,全面治理“三乱一散”,力争在4月底前集中建设一批农村院落垃圾池。

尊敬的各位领导,虽然我县大春生产工作、产业基地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全面铺开,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恳请各位领导站在更高层次进行指导。我们将承关怀而奋起,锁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举措,全力抓好大春生产工作、产业基地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篇: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问题研究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问题研究

—— 来自四川的实践

摘要:加强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是新阶段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基础条件,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联动的现实途径。为此,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要推进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一体化,创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土地有序流转机制、财政投入使用机制和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应用机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努力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集中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率先突破区。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连片发展现代农业,同步构建新型村庄村落,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片带面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进程。

关键词: 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基地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2013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1] 四川是农业农村大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农民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 3790 万亩,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带,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现代林业产业强县,2012 年全省特色效益农业综合产值达到 3495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65%。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带动作用明显,2012 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001 元,增长14. 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①

一、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作用

加强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的重大举措,这一重大举措在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要把实施这一重大举措作为新阶段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基础条件,努力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当前我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阶段,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要发挥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撑性作用,着力建基地、强龙头、连市场、带农户,从整体上进一步夯实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突出市场需求建基地,培育有市场、有效益的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与市场紧密相连的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发展区,夯实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基础。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推广加工需要的优良品种,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龙头加工企业“第一车间”,形成优质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要着眼产业化建基地,整体推进农畜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既横向扩大产业规模,又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效益。[2](二)要把实施这一重大举措作为新阶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综合平台,必将有力提高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布局,突出特色和效益,优化区域布局,连片发展主导产业,以规模树品牌,以规模强优势,以规模增效益。要以基地建设促进标准化生产,实行统分结合的生产组织形式,规范生产行为,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业的档次和水平。要以基地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围绕基地产业发展集中投入,配套建设路、田、水、电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基地建设促进集约化经营,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把实施这一重大举措作为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联动的现实途径,促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从我省的现实情况来看,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农村是最广大的地区,农民是最大量的群体。“三农”发展既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也必须依靠工业化、城镇化来带动和促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城乡产业互动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连片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养殖,形成与龙头企业加工相配套的原料基地,支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新农村,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三次产业联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同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新型村庄村落民居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既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促进生活方式和社会事业进步,形成农村新型社区,与县城、镇乡构成县域内的城镇村落体系,促进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和城乡共同繁荣。

(四)要把实施这一重大举措作为新阶段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②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载体,二十字总要求最终要落脚到农村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进步上。这就要求我们,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要以产业发展富农,着力培育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将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效果体现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上。要以利益联结带农,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把农民组织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随着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要以加大投入强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在国民收入分配、公共资源投向和公共事业发展上向“三农”倾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要以改善民生惠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公共服务,切实解决饮水、行路、上学、就医、就业等农村民生难题,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一)把握基地建设的基本方向,扎实推进三化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地建设的基本方向。要在推进“三化”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基地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推进布局规模化。产业上规模,才能与大市场相对接、与大龙头相配套。省上根据各地资源特点、气候条件和产业基础,确定了一批现代农业、现代林业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就是对全省农业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目的是要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规模化优势产业带。在此基础上,各产业基地县各自制定生产基地或园区建设规划,打破土地的乡(镇)、村、组界限,实现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若干规模化的产业集中发展区。在产业基地建设中,要高度重视耕制改革、耕地轮作的问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发展的两、三个主导产业实行轮作,有效避免基地一个季节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其他季节又是分散化的小生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一季“抓粮”,其他季节“抓钱”,建设粮食和

一、两个经济作物轮作的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的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

二是推进生产标准化。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把各基地县作为工作的重点,着力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要抓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比如,合理确定种植业不同品种连片发展中的农户适度种植规模、畜牧养殖小区中农户适度养殖规模等标准,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为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提供依据。要抓投入品标准化,结合规模化生产需要,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提高良种覆盖率;统一供应化肥、农药等农资,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要抓农业设施标准化,研究大棚、温室、灌溉等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产品分级、包装、储藏等产后处理设施标准,研究畜禽圈舍等养殖设施标准,提出可操作的技术导则,提高农户种养生产设施化水平。要抓生产技术标准化,明确生产、管理、植保、防疫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规范操作流程,抓好技术指导和培训,用技术标准来规范种植、养殖作业的全程行为。要抓产品质量标准化,实行贯穿种养生产全过程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建立健全基地农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推进经营一体化。要按照统筹城乡、三产互动的思路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要以市场牵动一体化,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主导产业,围绕市场效益改进品种品质,着眼市场竞争提升产业档次,重视发挥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城市超市和营销大户等龙头对基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努力形成市场牵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产业的发展格局。要以龙头带动一体化,集中扶持一批销售收入产业排位靠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重点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完善带动机制,增强带动实效;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四川农业产业化知名品牌,依托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围绕龙头企业加工需求优化基地产品结构,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受控原料基地,促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要以机制联动一体化,发挥专合组织一头联龙头、一头联农户的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 + 专合组织 + 农户”、“专合组织 + 基地 + 农户”、“市场(含超市)+专合组织 + 农户”等模式,推广资阳“六方合作 + 保险”和岳池县三安蔬菜合作社的机制,构建龙头企业、市场与基地、农户之间紧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

(二)强化基地建设的基础支撑,积极创新四个机制

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是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要素。要着力在要素的组织、整合和创新上下功夫,激发要素活力,促进要素聚集,不断提高产业基地建设的要素支撑和保障水平。

一是创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农民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基地建设中最关键的劳动力要素;农户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关键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把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进产业化经营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而找到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子。农民专合组织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统一服务为手段,是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有效组织形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中的特殊功能,尤其要注意发挥专合组织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发展中“统”的作用,抓好“六个统一”: 统一投入品使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收储销售。要注意发挥专合组织在专业服务中的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

二是创新土地有序流转机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不流转土地不行,但为转而转、无序乱转更不行。土地流转必须积极稳妥、规范有序进行,既促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要坚持在完全“自愿”前提下,严格“依法”,充分“有偿”,保证农民成为承包期内土地用益物权的长期受益者和国家增加对农业投入后的收益分享者,给农民带来长久的持续收益。在产业连片规划中,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进行的土地流转,最好首先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进行,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一些种植大户、专业大户或者家庭小农场主。要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财政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的资产等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或业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要注重探索创新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土地保底的收益、土地产出率提高的收益、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增效的收益和务工就业的收益等多种收益的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期限不宜太长,不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产业确定期限,给农民更大的自主权、收益权和发展权。[3] 三是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机制。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围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创新基地建设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式。一方面,要做加法、抓整合,形成聚集效应。除各种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制资金、有特殊要求的救灾资金外,各级政府安排的涉农资金原则上都要整合,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要大力推进以县为主的整合,各系统、各部门到县的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重点突出、各司其职”的原则,做到打捆使用、重点投放用于基地建设,实行“同炒一盘菜,各报各的账,各记各的功”。另一方面,要做乘法、抓放大,形成杠杆效应。对基地建设中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建设,可将直接投资、补助转化为公司制项目资本金,并以此为平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要加快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财政参股控股的农业担保公司。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补助力度,支持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业担保、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互动机制,化解农业产业经营可能遭遇的自然风险;探索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引导专合组织建立市场风险调节基金,抵御市场风险。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应用机制。在产业基地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各种农业实用科技成果的集成推广应用,真正把专家试验田的产量变成产业基地的大田产量,把专家的试验产品变成产业基地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商品。要围绕构建最新实用科研成果集成应用到产业基地的便捷通道,围绕配套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4]一要抓新品种,建立与基地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选择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成熟优良品种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二要抓新技术,以增产、增收、节本、省工为目的,实行良种、良壤、良法、良制配套,推广粮食丰产、标准化种养殖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三要抓新模式,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创新耕作制度,推广轮作、间作、套种等多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有机肥力,提高土地生物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要强化示范带动,在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方面综合示范,带动高效农业规模化。要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探索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110”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三)提升基地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内涵式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基地建设综合水平效益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形成产业基地建设的增长点和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业生产的设施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产业基地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灌、排、蓄功能,配套改善路网、电网等,提高基地基础设施综合水平。要围绕开展果园、茶园和菜园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加快建设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产品分级、包装、储藏等产后处理设施,切实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要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适用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基地耕、播、收机械化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在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中,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否则就可能使产业发展的亮点成为环境污染的污点。要充分发挥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大力发展种养加循环、林养加循环,采用“畜 - 沼 - 菜”、“畜 - 沼 - 果”、“鱼 - 粮 - 菜”等循环经济模式,延长生态链、产业链和增收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特别要重视在新农村示范片新型村庄村落建设中,将沼气池建设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相配套,既解决清洁能源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美化、净化农村居住环境。

三、明确突出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的着力重点 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是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的综合性举措。四川在全省确定了一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其中有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县,有的是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其中不少县同时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与产业基地建设的要求相比,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的内容更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思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连片发展现代农业,同步构建新型村庄村落,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示范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窗口、推进新农村与小城镇建设联动的示范、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平台,以片带面加快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具体工作中主要突出以下重点:(一)突出产业发展这个支撑,着力培育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第一位,作为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的支撑来抓。新农村示范片的产业发展,不是一般性地抓产业,关键是要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着力抓好三个问题: 一是产业要上规模。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和培育区域内主导产业,连片规划,连片建设,实现产业布局的规模化。二是产品要上档次。要与加工配套、与市场对接,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不断改进品种品质,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特色效益农业。三是经营要上水平。要坚持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办法,在建基地、育龙头、深加工、接市场、带农户等环节上下功夫,引导龙头加工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以优质原料提升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使农民从贮运、销售、加工等环节获得更多收益。

(二)突出农房建设这个关键,着力打造风貌优美的新型村庄村落。良好的村落民居,既是新农村的形象和标志,也关系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要加快构建新型村落村庄,建设新型民居,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规划要高起点。要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从优化农房规划布局、提升农房建筑风貌塑造上着力,抓紧制定示范片村落布局、村庄规划、户型设计,免费提供户型设计图样供农民选择。二是建设要高标准。要注重借鉴和推广地震灾区农房重建的先进经验,在农房和村落建设中体现田园风光,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特别要注意不要简单搞卷帘门、贴瓷砖。建设的方式,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与灾后重建、扶贫移民、产业基地、土地整理等相结合,有的新建,有的改造,有的进行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有的进行村庄村落民居风貌整治,扎实稳妥实施。三是管理要高水平。新农村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很大程度上是个管理问题。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的管理,保持清洁、优美的面貌。要以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和提升。(三)突出配套设施建设这个基础,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备条件,也是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要平台。要坚持“两个围绕”: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围绕产业发展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新农村示范片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能为建设而建设,要真正落脚到服务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要围绕所培育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抓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农田、水利、道路等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形成综合效益。二是围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抓生活设施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现实、最急需、最盼望的事情入手,抓好交通路网、集中供水、能源电力、广播电视等建设,加快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在村庄村落民居建设的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促进形成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互动。

(四)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目标,着力推进农村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民生、让农民过上更好生活。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要围绕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新型社区,强化县、乡镇公益性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服务网络延伸到村、延伸到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建立示范片村级公共服务站点,积极发展农技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就业服务、信息服务和各种社会管理服务等,支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文化、法制、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要围绕农民的民生需要,大力改造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兴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等生活设施,发展农民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村商业网点,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

(五)突出基层组织这个保障,着力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选好配强村支书、村主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运用村民自治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加强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要支持示范片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完善、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为农服务、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产业基地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要明确这样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无论是培育产业、扶持企业,还是构建机制、推进工作,都必须坚持、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作用,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全面小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问题:(一)准确把握培育产业与致富农民的关系,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以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全省多数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比较滞后,在较长时期内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需要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增收致富全面小康目标。因此,发展现代种植业、现代林业和现代畜牧业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等非农产业,在我省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丘陵地区、盆周山区,要主要推行“龙头带动、农民主体”的模式,把农民组织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中,使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我们在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要将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定位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增值。要切实将产业发展的目的定位到带动农民增收上,将产业发展的效果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防止片面追求产业规模而忽视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建设的倾向,坚决防止搞参观好看的典型,使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过程。

(二)准确把握扶持业主与带动农民的关系,坚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以带动农民参与经营和受益为前提。我们强调以农民为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说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不需要扶持龙头企业、引进业主。相反,必须高度重视引进各种市场主体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问题的关键是扶持什么样的龙头企业、怎样扶持,引进什么样的业主、怎样引进。对龙头企业的财政扶持要将其带动农民参与经营和持续增收作为前提,看它是否与农户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是否具有实际的直接带动效果。如果龙头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直接有效地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那就不能简单说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引进业主关键是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代替”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更不是与农民形成竞争,把农民挤出传统增收致富的产业。[6]因此,不能以财政资金、优惠政策去引进对农民只有竞争而没有带动的业主。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农户家庭和农民专合组织干不了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比如,引进业主建核心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基地建设,引进业主从事良种繁育、种苗生产等,引进业主与农民股份合作共同建设基地,引进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并与基地形成紧密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准确把握规模经营与组织农民的关系,坚持产业规模发展以组织农民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2012 年 12 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着重强调“适度规模经营”。科学研究也表明,因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条件、交通条件、种养植品种等因素,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农业生产率随着农户(农场)种养植面积增加反而会有递减的趋势[7]。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但关键是把握好“适度”。特别要看到,产业基地的规模化布局,主要是指宏观层面的产业规模,而不是微观层面的户均种植养殖规模或单位种植养殖规模。户均规模要不“贪”大、求“适度”,通过专合组织的统分结合机制,把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组织起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在建设产业基地推进连片开发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注意以组织农民为基础,创新生产组织方式,特别是不能通过人为地堆大户、赶进度推进土地流转来实现基地“产业规模”。

(四)准确把握政府推动与动员农民的关系,坚持推进工作以调动和发挥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为动力。无论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还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推进,都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引导作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增强推进工作的合力。但必须始终坚持把政府的领导推动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做到农民自己要干,而不是要他干。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建、民事民管”的机制,注意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搞强迫命令、强行推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来源:经济学家

第四篇:大春生产通知

观府发„2010‟19号

观阁镇人民政府 关于抓好2010年大春生产的

通 知

各村民委员会、镇属相关部门:

2010年是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关键年。大春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大头, 产量占全年的80%以上,抓好大春生产,夺取大春丰收,对实现全年增收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为切实抓好2010年大春生产,现就有关事宜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010年大春生产,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存在诸多挑战。各村、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早准备、早规划、早安排,多投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大春生产抓早、抓实、抓出成效。

2010年我镇大春生产基本思路及目标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揽,以稳粮增收为重点,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思路上应突出稳粮这个主题,抓住增收这个关键,以政策惠农,以科技强农,以服务兴农,立足避灾抗灾,强化示范带动,确保大春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工作目标是:大春粮食播面29612亩,总产13517吨(其中水稻17260亩, 总产9589吨;玉米5141亩, 总产2505吨;红苕2453亩, 总产652吨;大豆3098亩, 总产480吨;其它1660亩,总产291吨);花生2610亩,总产395吨;蔬菜4500亩,总产16128吨。实现全年粮食播面达到37942亩,粮食总产达到15767吨。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

1、突出早育早栽。为有效避开高温伏旱对玉米灌浆、水稻授粉结实的影响,2010年我镇要继续坚持早育 早栽。水稻旱育秧2月20号前后开始播种,3月5日前播完,其中2月20至25日育小苗与冬水田配套进行强化栽培,2月26日至3月5日前育中苗与两季田配套进行宽窄行东西向规范化移栽;水稻水育秧于3月10日前种子下泥。红苕在2月下旬殡完、玉米于3月5日前全部完成肥团育苗。净作花生3月下旬、套作花生4月上旬播种,大豆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麦/玉/豆套作的大豆播种的时间为6月上中旬。

2、推广优质品种。2010年我镇水稻要重点选用川优727、川农优498、Q优108、D优202、B优827、冈优188、K优AG、冈优158、合优3号等,玉米要重点选用川单

418、田丰8号、中单808、重玉100、东丹80、金玉308、隆玉68、天玉198等,红苕选用南薯88、南薯99等脱毒苕种,花生选用天府10号、天府12号等,大豆选用贡选一号、南豆12号等,蔬菜重点选用湘椒4号、津优1号、碧秀、豇豆844、二青皮、西芹、四季葱等品种。各村要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农户知晓度,提高主推品种入户率。

3、强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旱育秧具有早播、早栽、早发、早抽穗、早成熟的特点,能有效避开高温伏旱,同时具有发苗快,有效穗多,穗大粒多,显著增产等特 点。2010年我镇要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实现旱育秧推广面积12973亩。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蔬菜地作旱育秧苗床,及早培肥,精细整地,施足底水,旱育保姆拌种,稀撒匀播,加强苗床管理。

4、大力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水稻强化栽培具有旱育、嫩秧早栽、稀植壮株、足肥发苗、有效穗多,穗大粒多,显著增产的特点,一般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2010年我镇要加大推广力度,推广面积达到5100亩。技术上把握旱秧早育,嫩秧早栽,三角形栽植,亩植1.2~1.5万株,重底早追,增施有机肥,重视施用锌肥,防止水稻座蔸。

5、大力推广麦/玉/豆新三熟栽培模式。麦/玉/豆新三熟是四川农业大学近年研究出的一种旱地套作模式。其核心是用大豆置换红苕。麦/玉/豆新三熟比麦/玉/苕三熟可新增收入100元以上,为突破大豆生产,2010年我镇要大力推广麦/玉/豆新三熟栽培模式,播种面积要达到2200亩。技术上要把握住6月上中旬播种、亩植6000株以上、早施提苗肥、重施结荚肥等关键环节。

6、抓好以水稻稻瘟病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近年来稻瘟病逐渐成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必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强化药剂浸种,实行秧田用药和抽穗前用药三次防治。同时抓好其它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努力把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丰产丰收。

三、加强领导,抓典示范

1、强化组织领导。镇、村领导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对2010年大春生产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特别是要突出抓好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确保政令畅通。

2、加大投入力度。镇村要挤出资金用于大春生产,镇财政要加大对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资金投入,努力为增产增收提供物财支撑。

3、抓好为农服务。各村和涉农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打好大春生产总体仗。各村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生产服务费。各涉农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农技站要负责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宣传服务。信作社要搞好信贷资金发放。水保站,农机站要搞好水利设施的维修,确保春灌用水。

4、扎实搞好示范。一是以竹园、兴利、银顶、赛金等村建立优质粮油高产示范片5000亩,旱育秧育苗示范片300亩,水稻强化栽培示范片10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2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200亩,各村要搞旱育秧育苗示范片50亩,水稻强化栽培示范片100亩, 玉米高产示范片100亩,各社要各搞10亩的示范片;二是以竹园、兴利、赛金、银顶、偏岩、农丰、大坝等村建立麦/玉/豆新三熟栽培示范片5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100亩),田坎玉米示范片200亩;三是以石船、大坝、青莲、关律等村建立地膜花生示范片500亩;四是以竹园、兴利、合福、沙石、观南、银顶、赛金等村建立优质蔬菜示范片2000亩(其中竹园辣椒核心示范片100亩,竹园、兴利、观南、银顶和赛金莲藕示范片1000亩)。各村要严格按照要求层层建立样板,以高质量大规模示范促进全镇平衡发展。

4、加强目标管理。镇党委镇政府将新技术推广和大春生产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大春育苗栽插关键季节进行督查考核,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实现。附:

1、观阁镇2010年大春生产计划表

2、观阁镇2010年新技术示范推广计划表

二0一0年三月二日

主题词:大春生产 2010年 通知

观阁镇党政办 2010年3月2日印

第五篇:沿海产业基地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重要支点,是具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开发标志性意义的项目,更是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帮助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下面就项目进展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项目总体推进情况

2005年8月26日,省委书记李克强到营口调研和检查工作时明确指示:营口发展空间很大,要利用好区位优势,依托港口和储备的土地,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走在全省前列,在环渤海湾的开发中,成为呼应中央环渤海湾开发决策的重要支撑。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打造辽宁“五点一线”的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省委书记李克强和副省长李万才亲临营口视察产业基地工作。国家开发银行领导多次来营口考察指导。各位领导的到来不仅从资金、政策等给予明确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对产业基地的发展、建设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基地建设上新台阶。

(一)高起点、高水准编制基地建设整体规划 目前《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纲要》由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完成,经市政府讨论修改后已上报省政府。受省政府委托省发改委已经受理并作了初步的批复。

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认真做好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10月市政府聘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院编制发展战略国际竞赛纲要,并于11月24日由省政府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机构对其进行了论证。竞赛共有海内外44家设计机构报名,经专家委员会认真筛选,确定由美国、日本、香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6家国际知名规划机构作为参赛单位,今年 1月25日成功举办了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通过专家对参赛方案的点评,最终选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作为主体规划单位在吸收各参赛单位长处后,形成规划方案。4月13日产业区的控详规划已初步通过专家评审,全部方案完成后将提交政府审议,报人大通过。

另外,我们委托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产业规划》,该规划将站在环渤海经济圈层面面向东三省配置生产力要素,整合资源要素,规划基地产业结构,形成以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大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结合产业 链条包装系列项目对外招商,投资总额将达到2000亿以上。目前此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明确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基地全面开放

1、明确了“先产业、后城市”的工作方针

一是明确了沿海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我们觉得沿海产业基地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产业”,离开了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很难谈上城市的发展,其次产业的选择要与“临港、临海”相关联,因此把沿海产业基地过去定位于“营口的新城区”调整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大型临港生态工业园区和新的城市发展区”。二是扩大了产业功能区的比重。为了突出产业的重要地位,考虑到沿海产业基地依托主城区的关系,我们把120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按65:20:15的比例安排工业用地、商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现在工业用地达到78平方公里,比原来的规划提高了24平方公里。三是调整了一期土方回填工程区域,集中力量先回填成片的产业区。并把产业区扩大为25平方公里。自2月17日以来,集中力量先回填连片产业区。

我们对沿海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建设一个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理念构筑的,集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先进制造业的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区,成为东北地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平台。

2、产业基地与“五点一线”的关系

我省“五点一线”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但是由于“五点”的基础情况不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五点”中的中心点,是连接沈大两个中心城市的接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在充分享受“五点一线”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率先实现项目集聚、产业集聚、港地联动,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成为辽宁沿海开放地区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3、产业基地与营口老城区的关系

产业基地毗邻老城区,在供水、供电、燃气、供热、污水处理等方面均能借助老城区现有城市功能予以解决,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区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降低一期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项目区北侧为营口市老城区青花大街,周边区域有10—15平方公里适合城市商贸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土地资源开发,其土地收益率较高,有利于尽快回收资金偿还开行贷款。

4、产业基地与港口的关系

以港兴市,以港兴业,港工互动,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产业门类以港口导向型为主,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产业基地南距鲅鱼圈港25公里,北距营口老港5公里,港口为基地建设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也是基地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和支撑;同时基地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港口货运量的增长,放大和完善港口功能,实现港口与产业基地的互动,更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

5、统筹两区一基地工作

产业基地管委会统筹负责产业基地主体区域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是为产业基地提供石油化工、钢铁等原料的区域;产业基地是核心区,协调各专业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地价、统一管理,有利于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沿海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组织管理体系

营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机构建设,从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代表市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和融资平台。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组建,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进行规范运行。公司已通过质量认证部门的审核验收,获得国家方圆质量认证。

(四)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项目审批工作进展顺利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项目的规划、土 地、环评相关部门已经批复;可研报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上报省政府;项目总体规划纲要已上报省政府。产业基地管委会需市政府解决的问题和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已上报市政府审批,经五月二十四日市政府常务会正式审查通过。

(五)加强管理建设高标准和低成本的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1、降低工程造价

管委会到位后一是重新测定原始地面标高。由于回填区域原始地面标高不准,我们对回填区域以及待填区域原始地貌进行测绘,减少了业主的投资风险。二是严格审查合同外工程造价。前期进入现场的各施工单位均未签合同。我们根据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组织补签了施工合同,对一些施工单位提出的各项工程价款,逐项进行了实地测算和审核,初步测算可审查核减工程款数百万元。三是优化施工方案。将外包施工便道交给基地运输分公司承担,调整后每年可省工程投资近3000万元。

2、加快工程进度,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到5月25日已完成土方回填工程919万立方米,施工作业道113公里,道路路基20公里,回填平整土地12.4平方公里,其中沿城区部分的区域今年上半年可达到项目入驻,0.75万亩于10月1日前完成水电配套的“七通一平”。到年末完成3万亩土地平整回填,道路路基40公里,给水工程120公里,排水工程150公里,电力工程8公里。

3、加强财务控制

将沿海开发两个分公司的财务帐上收公司财务部,由总公司统一核算整顿财务核算体制,并对全部资产进行清点。

4、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合同管理,针对前期存在的施工道路工程价款、土方回填工程进度款、代扣代缴的税金和规费全部支付给施工单位的问题,我们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抵扣履约保证制度,代扣代缴规费和税金。截止4月30日,可暂时少付2600万元,大大降低了基地的投资风险。

(六)以项目为中心,加大招商工作力度

同时为了抢抓机遇、早出形象、快见收益,管委会采取规划、建设、招商同步推进的办法。通过国际规划竞赛新闻发布系列活动、创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招商网。

3月初派出小分队赴吉林、黑龙江、温州等地区招商,在长春市、哈尔滨市召开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推介会,参加了2006全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温州洽谈会,向吉林水工集团、江北机械制造集团、固力发、佑力等企业进行推介,已有企业表达了投资的愿望。

3月份在北京“两会”期间,在化明市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中冶集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恒天集团、中海油等国内知名企业叩门招商。现在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基地项目已决定6月份开工建设,当年投资20亿元以上。4月份派出团组随省政府到日韩 和南方五市推介招商。又多次派人去北京、浙江、上海等地主动招商,联系客户,寻找项目。目前已经有风电机组、150万吨重胶沥青、150万吨延迟焦化、1万吨海绵肽等近20个项目与沿海产业基地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额50亿万以上,同时与中国五矿、兵器装备集团及香港、美国、墨西哥、韩国等多个企业洽谈,并与国内大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和成片开发。

二、总体思路、目标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

开发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针和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发挥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要突出产业基地主体区域主体地位,优先摆布项目,重点安排资金,同时不放松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港口和东北腹地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产业基地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坚持产业基地建设与提升城市功能相结合。重点是提高金融、贸易、信息、咨询、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水平。

四是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各类生产要素 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

五是坚持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建设和发展速度。

(二)发展目标

沿海产业基地规划开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78平方公里,商住用地24平方公里,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地水面等其他用地18平方公里。项目拟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40平方公里。战略目标分几步走:

1、五年目标

到2010年,产业基地20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并引入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以石化、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积聚区。

2、十年目标

到2015年,产业基地一期4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力争累计完成投资62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5亿元,新增就业18万人。初步形成以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临港生态产业区的基本框架。

(三)支撑条件与政策措施

为确保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顺利开发建设,营口市将举全市之力,增强要素资源的保障能力。

1、土地支撑。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特别是其主体区域基本上是国有低效和废弃的盐田,为国有工业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满足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2、水资源支撑。营口市城市供水现状可供能力为59.86万立方米/日,日平均供水量达到43.88万立方米/日,可供水量大于实际供水量15.98万立方米/日。2010年全市预计日需水量为115万立方米/日,可供水量达到134万立方米/日。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分配我市水量53.42万立方米/日。

3、电力支撑。2010年前,完成华能电厂二期新增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积极争取三期和营口西部热电厂等项目建设,使全地区总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变电总容量达到282.26千伏安,可满足产业基地用电要求。

4、资金支撑。计划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15亿元以上,开行贷款70亿元以上,地方政府和社会融资力争3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2亿美元。

5、政策支撑。产业基地的相关政策包括产业基地管委会向国家、省、市争取的有利于产业基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进驻产业基地企业应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顺利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下载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大春生产讲话2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面我就当前大春生产和小春田管讲几点意见: 今年,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任务比较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切......

    大春生产情况汇报120228

    大春生产情况汇报 为切实搞好2012年大春生产,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开门红,全县及早部署,及早行动,扎实抓好了大春生产工作。 一、春耕生产情况 (一)农资储备充足。1、种子储备。全县计......

    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本站推荐)

    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2009年09月22日 星期二蒋巨峰在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本报讯 (记者许静谭江琦)新时期现......

    产业基地建设总结

    建安全高效茶园做大做强茶产业——XX县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XXXX,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享有“XX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万......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

    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汇报材料

    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感知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汇报材料 2010年1月12日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

    玻璃产业基地汇报-枣庄市

    滕州市现代玻璃产业基地情况介绍 (2014年4月9日) 2011年滕州经济开发区“玻璃深加工”荣获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近年来,滕州市为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市实施了......

    交流汇报现代农业建设情况11年8.24

    尚湖镇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进展情况 在上级农业、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尚湖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向上争取了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