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

时间:2019-05-12 18: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

第一篇: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我市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不失时机地推进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提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改革创新中有序推进

随着农业农村经营体制不断变革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较早地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了十大主导产业和四大产业带。目前全市已有万亩以上农产品种植基地93个,面积206.52万亩;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241个,总面积33.59万亩;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专业场(户)稳步增加。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求将全面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市政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通知》和《**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确定到2010年,全市建设100个以上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2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全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和主导农产品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现代化设施及现代农业科技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到目前,全市已分三批启动实施了63个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到2008年底已有30个项目通过验收,已有19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我市已建的63个农业产业基地,基本涵盖了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粮食生产基地3个,蔬菜瓜果13个,林特水果24个,畜禽养殖13个,水产养殖10个。63个农业产业基地总投资43487万元,平均投资规模69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195万元,占总投资的23.4%,平均补助161.8万元。从2007年开始,调整了“南三县”补助政策,按“倒三七”配套,市财政共补助“南三县”农业产业基地资金5510万元,占总补助资金的54%,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南三县”的倾斜、扶持。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成效

——核心区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核心区是产业基地中的基础层次。通过核心区的供种、供苗、技术示范和组织协调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带动周边农户做好促销等服务。95%的基地实行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大大增强了**市农业整体竞争力,基地产品品牌拥有率达到100%,一部分产品还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19个科技园区累计与科技院所合作开发项目141项,自主开发科技项目243项,引进科技人才124名,引进各类新品种2029个。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增强。全力开展了农田、林地的路、沟、渠、桥梁及电力配套设施等建设。种植业基地平均拥有大棚1734亩,其中钢管大棚254亩;平均拥有喷滴灌节水设施1833.7亩;平均拥有农业机械量达38.4台,平均总动力为617.9马力。现代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提高农业产业基地的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必要条件。

——体制机制得到了创新和完善。各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种植产业基地的平均规模为1.82万亩,基地核心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6.6%。各地还创新多种形式的运作模式,公司+基地+农产是农业产业基地最主要的经营模式,占比为63.6%;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占比为15.1%;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和其他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9.1%、3.0%和9.2%。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对产业发展的促进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农业建设得到了有效促进。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田间肥药使用档案、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组织生产、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清洁”农业生产,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放心的绿色农产品,还显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不少基地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循环农业。**县“浙江东海岸” 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独创“三级循环”模式,园区亩收入平均超过5000元,被誉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一是基地农产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销售的优势,按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较好地地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了市场风险;二是由于统一品牌销售,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农产品的价格得以提升;三是农产从土地流转中增加了一—笔土地有偿流转费;

第二篇: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根据学教活动的要求,结合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近期参与了农环委组织的,对市人民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审议意见的情况的调查。调查通过实地察看金积镇大庙桥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孙家滩阶梯式日光温室和工厂化育苗中心、扁担沟镇渠口村冬麦种植基地、红果公司、涝河桥清真肉食品公司牛羊养殖园区等,召开座谈会,听取农牧局的专

题汇报,进一步了解全市十大基地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建设农业十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去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以十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稳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提升服务,狠抓落实,十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截止2008年底,全市优质粮食面积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6亿公斤;新增奶牛2.9万头,存栏19.1万头;肉牛出栏25万头;羊饲养量451万只。新增设施农业10.3万亩,超过历年面积之和,总面积突破20万亩;高酸苹果、红枣、酿酒葡萄、甘草分别新增12万亩、4万亩、7.2万亩和21.3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继编制了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十大基地的若干政策》,强化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十大基地建设。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建设水平。各级政府把十大基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各方面资金,加大十大基地建设工作力度。市区通过市财政担保,积极落实农发行日光温室5000万元贷款。**县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贷款2000万元,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同心县将设施农业发展与生态移民项目捆绑,整合资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持把“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作为十大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以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为抓手,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设了一批标准高、科技应用广、示范辐射作用强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金积镇、青铜峡市大坝镇等5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及**县城西滩、同心县石狮镇麻疙瘩村、红寺堡开发区玉池村等20多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开工建设了29处奶牛、肉牛、滩羊养殖园区,建成了2万亩集中连片甘草示范基地和14个千亩甘草示范基地。

(三)加强科技服务,提升园区效益。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农技推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家畜品种改良、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积极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林果栽培、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种植等技术培训。积极实施畜牧科技人员“进村、驻园、入户”活动,开展技术指导,提升园区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创新管理机制,发展合作组织。各级政府把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86家。**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经纪人和营销大户贩运设施农产品每吨给予10元奖励。红寺堡开发区及时开通设施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农产品运销车辆每辆给予200元补助。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将分散的生产者有机组织起来,有效对接生产与销售,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十大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诸多方面,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在十大基地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引导资金较少,协调银行贷款还没有完全落实,加上物价上涨、建设成本增加等因素,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日光温室和养殖园区供电、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较滞后。市区日光温室没有架设动力电,制约了钢架焊接和育苗定植工作。各乳品企业和奶业中介人受奶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投资建设挤奶站的积极性不高。奶牛养殖户因奶业市场波动,饲草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受挫,奶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三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专业知识陈旧,技术老化,不适应十大基地建设需要,山区情况尤为突出。对农民培训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差,新科技、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疫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

第三篇: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xx县农牧和科技局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xx农科【2012】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乡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 1

和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种植业在农牧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组织化“六个水平”,使农牧民获得土地经营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按照全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按照我县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乡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

(二)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

(四)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

(五)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四、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四日

第四篇: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

关于前郭县品牌农产品基地

建设情况的调研

前郭县

一、“三品”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前郭县努力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以优质稻米为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三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前郭县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绿色产业示范区,一直合作至今。2006年4月,在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绿色食品协会批准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52个市县),并获铜牌证书。2006年6月,白依拉嘎乡、套浩太乡、达里巴乡、红旗农场、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吉拉吐等乡镇场的31.8万亩水田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水稻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前郭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主要包括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两大类。种植业产品主要有大米、小米和杂粮杂豆。水产养殖产品主要有胖头鱼、草鱼等。基地总面积达到95.6万亩, 年产量达到26万吨,年产值达7.9亿元。其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包括水稻生产基地、谷子生产基地、草鱼生产基地及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吉拉吐乡、新立乡、达里巴乡、平凤乡、红旗农场,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和蒙古艾里乡。运营主体有北显粮 1

贸、二马泡有机农业、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查干湖渔场、乾野清渔业等。生产面积达到18.1万亩,年产量达到6.75万吨,年销售收入3.1亿元;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胖头鱼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及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查干湖渔场、吉拉吐乡、达里巴乡、平凤乡,运营主体主要为查干湖渔场、北显粮贸、二马泡有机农业,双丰米业等。面积达到60.7万亩,年产量达到0.64万吨,年产值达到2.8亿元;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包括南部哈拉毛都水果基地,北部八郎瓜菜基地,中部套浩太大米基地,西部乌兰图嘎、乌兰塔拉、长龙杂粮基地,运行主体为当地乡镇政府。面积达到16.8万亩,年产量达到18.6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有机食品企业4家,绿色食品企业16家,无公害农产品运行单位6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由2005年底的19个迅速发展到66个。其中,有机食品4个品牌20个产品,绿色食品16个品牌25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21个,可实现产值7.3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达到70个。

二、主要做法

几年来,前郭县致力于品牌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农业再生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是努力开发新品种。几年来,始终保持与中科院长春地理

所、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等科研的单位合作,分别在莲花泡农场、八郎镇、平凤乡等多个基地开展了有机大米、绿色姬松茸项目的试验示范工作,获得初步成功。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黑龙江、山东寿光、福建、安徽等地考察,并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创新生产经营新模式。目前,全县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已由过去的小作坊不断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济实力和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发展中探索出许多符合发展的新路子。比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生产基地400多公顷,实行规模经营,采取让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企业股东,每公顷给农民7000元做为保底价,农民到公司参与生产,每月工资平均达到1000元。农民收入是以前的三倍。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形成循环经济型的工程农业新模式,他们正在研究开发碎米酿酒、米糠榨油、稻壳汽化等项目。北显粮贸公司实行“订单生产”,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公司提供确定的品种、肥料、生产规程,农产品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订单水稻收购价格平均比市场价高0.3-0.5元/斤。公司有了稳固的基地,稻米优质得到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以种植业为例,目前,全县品牌农产品种植面积是40万亩,只占耕地总面积的9%,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

有很大差距。

二是结构单一。全县绿色食品基本上都是种植业的产品,在种植业中绝大多数品种集中在水稻上。全县的畜产品和大部分杂粮杂豆,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操作规程和质监品质要求,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认证。从品牌上看,真正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很少,品牌多而杂,没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商标。

三是管理滞后。目前,品牌农产品呈现“多家管”现状,管不严,管不好,协调难,假冒商品多,标识使用混乱,超范围用标、一标多用,超期用标等问题较为严重,从某种程度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四是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较脆弱。由于多种原因,第二松花江水量减少,灌区内用水还不是很宽裕,南西部岗地地下水层深,开采不够,导致水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同时,随着气候干旱加剧和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遇旱不能灌,遇涝不能排,易发生旱涝灾害。另外全县土地后备资源土壤多呈高盐性和高沙性,低洼地带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沙岗地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土壤受沙化威胁较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主要还是以初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和市场发育不够健全,还处在分散创市场的局面。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系统和技术监督体系还不完善,资源

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解决对策和建议

前郭县地处三江交汇处,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各类作物生长,还有许多处女地有待开发,绿色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几年的草原围栏封育和西部盐碱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水肥草美的自然景象得以重现,为发展优质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松花江、嫩江和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查干湖,提供了水资源保障。52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在调解气候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在西部穿过,白沙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西部生态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另外,全县交通四通八达,城市设施完备,商贸畅通,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为绿色农产品走出前郭搭起了宽广的平台。

(一)坚持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之路。一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生物围栏、工程围栏、盐碱地改造等形式,实施限牧、轮牧等措施,尽快恢复草原植被。通过防护林更新、退耕还林、次生林改造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防护效能,更好的保护农田。加大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力度,不断扩大湿地面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采取深翻、轮作、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等措施,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后劲,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地持续产出能力。三是引导企业和广大农民坚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要努力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发展“三品”生产。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大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制定出台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培育壮大一批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形式,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争取在品质和数量上有新突破。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形成加工企业集群发展,通过精深加工,创立和壮大品牌。要改变西部杂粮杂豆低产量低效益的长期徘徊局面,下大力气树立几个大的品牌,用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

(三)加强“三品”生产的监督和管理。一是要建立检测中心。购置先进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形成一支过硬的检测队伍。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净菜进入市场,无“三品”认证产品不许进入大型超市。定期对菜市场和食品销售商店的产品进行检测。三是农业综合执法部门、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管理农资投入品市场管理,严格执法,严禁高残留化肥、高毒农药、病态种子流入市场。四是对全县进行环境评测。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全县环境状况进行整体评测,根据评测报告确定“三品”生产区域,形成绿色产业合理化格局。

第五篇: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狠抓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内培外引”,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企业逐年增加,工业经济在集中集聚集跃上登上新台阶,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承载各类项目59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上市公司投资企业11家,从业人员10.8万人,与此同时,一座以木材加工、轻纺服装、新能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等重点项目支撑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基地”雏形已经呈现。

一、我县特色产业基地总体建设情况

(一)木材加工基地建设情况。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木材加工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新沂河北的扎下、贤官和桑墟一带;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沭阳县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木材加工企业,全县现有木材加工企业达3780家,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6家,从业人员9.4万人,产品涵盖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强化地板及木制工艺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木材基地迅速扩大,目前,全县木材基地规划面积已达5.5万亩,已开发面积4.87万亩,新概念木业、大江木业、福庆木业、苏林木业等一批产品档次高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深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带动了化工、机械、运输、三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木材加工企业中,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56家,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23家,有21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企业称号,12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木材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如新概念木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ERP管理系统;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制造技术(处理后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可达E0/E1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纺织服装、鞋帽业是我县传统产业,起步于60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转变,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沭阳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业集

聚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共有规模户60户,产品主要涉及:棉化纤纺织加工、缝纫线、氨纶包覆纱、毛纺织、缫丝加工、棉化纤针织品、袜业及纺织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各种服装、床上用品、羊毛衫、布鞋、工艺鞋、毛绒玩具、布绒玩具及其他玩具等。江苏华愉毛纺、江苏双金纺织、江苏宝娜斯袜业、浪莎袜业、江苏邦源纺织、江苏月源化纤、景晟纺织、景茂针织、鼎盛纺织、华强纺织、沭阳盈天纺织、南泰衣都锦、超奇特玩具、奥光工艺品、希安琦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全县纺织服装、鞋帽玩具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几年年开发新品上千只,有100多只产品获省以上新产品称号,其中“宝娜斯”袜业产品为中国驰名商标。为加快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发展,我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扩张规模,增宽、加厚、拉长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由江苏诚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国沭阳•粤港国际服装面料城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服装及面料销售基地之一。也必会衍生出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和面敷料生产企业,而这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但会为我县富余劳力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还会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来往客商,而这些人都是很强的消费群体,必会带动一系列边缘产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

(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县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自天能电池等新能源企业进驻产业基地后,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很大。产品主要涉及:蓄电池、硅粉、碳化硅、感光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以及以华军软件园为主的一批高科技企业。我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潜力十分巨大;我县是粮食大县,秸秆资源丰富。目前江苏奕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瑞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相继落户,沭阳县软件产业园升级为省级软件园,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我县新兴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发展

壮大。

(四)酿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酿酒食品是我县传统产业之一,该产业面广量大、品种繁多,是本土经济的支撑产业,为带动地方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沭阳规模以上酿酒食品加工企业现有55家,从业人员2.4万人。2010年沭阳酿酒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多亿元。有食品、饮料、酒类制造、油料、果蔬等数十个门类,各类产品1000多个,既有享誉大江南北海的虞姬神白酒、银河大米等传统知名产品,又有符合现代人营养口味的肉制品、脱水蔬菜等现代食品。

2、骨干企业不断涌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县酿酒食品产业基地现有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8家,5000万元以上的10家,并培育了一批质量好、信誉优、规模大、效益佳的名牌企业,创造了一大批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江苏虞姬神酒业有限公司的白酒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年产销量达30万吨,沭阳县商业肉联厂、江苏古楼春酒业有限公司、宿迁鸿运食品有限公司、沭阳银河米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咪迪啦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拥有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或省市级名牌产品,在县内乃至全市都享有良好的知名度。目前这些企业正在加大技改投入和增加新产品开发力度,随着一大批民营企业不断崛起,我县酿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将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五)机械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沭阳机械电子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态势,具有持续发展力。2010年沭阳机械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8.54亿元,基地内现有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主要生产锅炉及辅助设备、内燃机及配件、电动工具、数控机床、电声器件等系列产品。瑞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兄弟活塞有限公司、江苏三多车业有限公司、江苏华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科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宿迁市苏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宿迁科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维德锅炉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新能源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电池工业是具有综合优势的传统产业,而新能源动力电池是集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与此同时带动了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新型环保电池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电池材料、配件及生产设备升级和研究发展。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自天能电池、松下电动车电池、超威电动车电池等企业进驻后,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地中主导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已达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70%。天能集团江苏管理中心辖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天能集团特种能源有限公司和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天能”牌系列电动自行车用纳米高能蓄电池、牵引用蓄电池、太阳能、风能储能用蓄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是国内电动车用蓄电池“龙头老大”,其产销量连续十多年位居同行业之首。公司具有雄厚的人才、技术、资金、品牌和市场优势;拥有国内先进的流水生产线、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研发、技术、管理团队,是“福布斯”2008、2009年中国十强企业。2010年,公司销售额突破30亿元。天能集团江苏管理中心在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基础上,以低碳经济为目标,不断加大投资,大力发展新能源,矢志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环保的动力电源企业,沭阳将以天能电池为龙头,重点开发150万KVAH纳米高性能蓄电池项目,全力发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充电环保电源(电池)等产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生产,加快打造全国高性能新能源

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七)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包装用薄膜是轻工行业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产品,目前大宗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未拉伸聚丙烯薄膜(CPP),均系重要的包装基材,主要应用于烟草、食品、药品、轻纺、化妆品及影音产品等的包装。近年来,世界消费市场的包装形式由硬包装向聚酯、聚丙烯包装薄膜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包装薄膜需求的增长。BOPET薄膜具有平整性好、密封性优、耐高温、抗拉强度高、透明度和光泽性好等优点,在软包装市场上的用量迅速提高。我县原有包装材料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不高,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自江苏欧亚薄膜公司成功落户沭阳后,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欧亚薄膜在技术方面与国际专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研究BOPET产品,引进一套国际领先的聚酯设备和四条先进德国多尼尔拉膜生产线,应用ABA的复合生产技术,采用连续聚合直接拉膜工艺,克服当前切片间歇拉膜存在的批次间差异较大,影响BOPET薄膜内在质量稳定性的问题,从而使其生产的BOPET产品消耗更低,生产更加稳定,质量更优异。这种生产工艺目前国内最先进,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2010年,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0%,上交税金2.4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加快我县已获批的省级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度,确保欧亚薄膜项目按期全面投产达效,为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以产业引领发展,以基地支撑发展,以特色提升质态,千方百计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强实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上交税金1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二、下阶段发展方向及目标举措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沭阳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在近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突出产业发展战略,继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大幅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在发展方向上,加快发展林木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扶植发展新兴能源、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装潢、金属加工、酿酒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发展重点上,做大10个标志性企业,重点扶持50户中小企业,加快发展6个工业园区,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原料及生产销售、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四大产业集群。到2012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突破 348.9亿元,年均增长14.2%;工业增加值达到 128.7亿元,年均增15.4%。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的举措是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新,坚持“抓大放小”,“壮大活小”的基本方针,按照“着眼长远、注重效益、结构创新、行业领先”的要求,在结构调整创新中,加速传统产业现代

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征、沭阳特色的新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注重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做好技术产业的对外开放开发。依托资源开发,超越资源发展,形成了以林木生产、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四大产业体系,在开放开发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到引资引技术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盘活存量资产,发挥传统产业的新优势,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其次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做好重点项目的对外招商。借助江浙、香港等地经贸洽谈会,主动加强与外地交流与协作,把林木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太阳能综合利用、生物医学产品研发等作为重点推介项目,实行全方位招商,广泛邀请外商来沭考察洽淡,力争洽谈一个成功一个,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再次加快园区建设,提供招商引资平台。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繁荣园区,努力形成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互促

联动的新格局。

三、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毋庸质疑,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下问题:

(一)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行业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已成为近十年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产业层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仍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的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环保问题突出等问题。基地内企业主要还是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仍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市场开拓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质量意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没有实现“以质取胜”。骨干企业与其他非骨干企业没有形成“抱团”发展,尚未能形成行业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在技术、人才、市场、品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领军作用,还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二)销售网络不够健全。大多数基地企业销售网络不健全,如木材加工产品的销售,一是在外地设点直销,二是直接进入其它地区相关的建材批发市场销售,三是主要靠代理商(或中间商)销往国外。在内销方面没有形成“林、工、贸”一体化,外销又仅仅局限在寻求代理商,很大一部分利润被中间环节盘剥,而且这种代理方式由于中间环节多,资金回收较慢,不利于资金的回笼,个别企

业甚至发生被坑被骗的现象。

(三)产业链不完全,对外协作化程度不高。我县发展产业集群应以特色产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要延伸和膨胀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通过企业之间产能和资源的最佳组合,推进规模膨胀

和产业聚集。

四、我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的主要做法及有关建议

(一)我县的做法

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强化规划引导,推进产业招商,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督查考核,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各主导产业发展。以服务为手段,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基地发展的内生力。对重点镇特色产业基地,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基地内企业在项目审批、融资、土地、能源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努力建设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镇一品”的模式,推进特色产业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鼓励特色产业规模上台阶。根据特色产业基地的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在建设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中,我们的体会和经验是:一是招商引资要强化,坚持“工业为主、大项目为主、资源项目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效益和质量;二是优化环境要有新举措: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配套建设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领导干部、相关部门服务机制,强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优惠的最大限度优惠。三是帮办一定要到位。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镇从领导到具体帮办人员都要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做好帮办工作,使入区企业客商安心生产、舒心生活、放心发展。

(二)我们的建议

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省、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在有了好项目好技术时,融资难也成为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资金得不到保证,再好的项目也会无法实施。建议省级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加大对包括我县在内的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信息、投资优惠和市

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2、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县考察,并为企业与他们牵线搭桥,这样企业就能加强与已建立横向联系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关系,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协作平台。有条件的

企业,可以到信息流量大、人才聚集、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创新环境好的大城市,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强化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增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下载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沭阳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狠抓招商引资、工......

    农业产业基地党建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县努力发挥区域优势,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覆盖面,在××镇五坪创建了“党总支+合作经济组织+基地+支部+合作社”的强强联合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

    产业基地建设总结

    建安全高效茶园做大做强茶产业——XX县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XXXX,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享有“XX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万......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 一、建设概况 97年乡与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一、建设概况97年xx乡与xx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如xx路、xx路、xx路等,因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大小车......

    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也是“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建设新......

    对农业科研院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对农业科研院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逐步推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为了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