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鲁迅研究 第四次作业

时间:2019-05-14 05: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南大学 鲁迅研究 第四次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南大学 鲁迅研究 第四次作业》。

第一篇:西南大学 鲁迅研究 第四次作业

鲁迅研究

一、名词解释

1、乡土文学:

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2、启蒙主义

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由三个基本的心理认知构成:整个宇宙是可以得到充分认识的,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严格运用“科学方法”就可以解决所有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人类通过”教化”获得几乎没有止境的改善。

3、“青年必读书”事件

1925年1月4日,北方报刊重镇《京报副刊》向文化界名流征求”青年必读书”,胡适等人均给出了答案,如许寿裳推荐了法布耳的《昆虫记》、鲁迅的《呐喊》等,常维钧推荐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胡适文存》等,而鲁迅则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并在附注里写下:”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一言激起千层浪,批评乃至对骂由此而起。鲁迅这段话也成了后来读书人永远的话题,至今仍常被提起。“青年必读书事件”大概可称得上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目事件”。

4、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5、”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6、“鲁迅风”

又名”鲁迅风”杂文流派。“鲁迅风”杂文流派出现于孤岛时期的上海,主要作者有巴人(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孔令境等。1939年1月,《鲁迅风》杂志创办,是这一流派最终形成的标志。1941年,周木斋病逝,巴人奉调印尼,”鲁迅风”杂文流派解体。在这一时期,同人们合出过杂文集《边鼓集》《横眉集》个人集主要有《生活、思索与学习》《窄门集》(巴人),《消长集》(周木斋),《投影集》《短长书》(唐弢),《市楼独唱》(柯灵),《秋窗集》(孔令境)等。这一流派以继承鲁迅精神和鲁迅杂文为己任,强调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战斗。正如巴人在《鲁迅风》发刊词中所说:“生在斗争时代,是无法逃避斗争的。探取鲁迅先生使用的武器的秘密,使用我们可能使用的武器,袭

击当前的大敌;说我们这刊物有些‘用意',那便是唯一的‘用意'了。”鲁迅风”杂文家们在上海四周沦陷之后,利用英法租界这个特殊环境,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中心问题写出了许多战斗性杂文,确实发挥了“袭击当前的大敌”的作用。

二、问答:

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他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充满着一种严谨而深刻的理念,并由此而建构起一套富于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为讲求常识、视野广阔与关怀现实等多个方面。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文本也是开放的,包括了多层面解读的含混性与复杂性,对以后的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鲁迅的杂文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 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1907年,远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先后抛出《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以及《破恶声论》(1908)等文章,一举确立了“立人”思想,并明确给出其”道术”:“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即”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立人”思想构成了鲁迅一生思想的基点和支柱,无论是其”五四”时期重新确立启蒙思想,还是1930年代接受阶级论思想,都是“立人”思想的不断修正、完善与实践,而不是一种否定的结果或新生的产物。事实上,只要考察”立人”思想形成的背景,便可清晰地发现,日本明治以来形成的国民性讨论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俄日战争以来形成的民族主义热潮,严复、梁启超、章太炎、赫胥黎、尼采、拜伦,以及儒、道、墨、法、道教、佛教、基督教等,都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影响了青年鲁迅。对这些复杂的思想资源如何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对于涉世不深的鲁迅来说,显然是个不可回避的难题。还有,特殊的人生阅历及批判性反思的个性也决定其思想必然是深刻而复杂的。因此,青年鲁迅“立人”思想作为一个复杂甚至矛盾的统一体。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故事新编》的一大特色是”油滑”。所谓"油滑”是指在古人古事听描写中,巧妙地揉进去了不少今人今事,穿插了某些喜剧性的现代生活细节与词汇,构成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故事新编》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浪漫主义倾向十分鲜明、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非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奇妙的想像、联想和极度的艺术夸张。

第二篇:西南大学鲁迅研究作业

鲁迅研究

一1.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B:厦门大学

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B:为人生而艺术派

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C:郭沫若

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B:白话诗

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A:《域外小说集》

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C:《墓碣文》

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D:《估〈学衡〉》

8.《尝试集》的作者是()D:胡适

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D:《**》

10.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B:《呐喊•自序》

二1.鲁迅的旧体诗多是仿古而作,与实际人生距离较远。错误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错误

3.《朝花夕拾》的“朝”与”夕”的距离,减弱了它思想和艺术的魅力。()错误

4.鲁迅白话新诗的“尝试”特色十分突出。()正确

5.鲁迅只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艺审美价值则不甚关注()错误

6.1928年,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将鲁迅当作攻击对象,鲁迅不得不与他们展开激烈论战。()错误

7.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争论的起因是有关翻译。()错误

8.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创造社、太阳社青年将鲁迅当作自己宣扬革命文学的绊脚石。()正确

9.在学术界,鲁迅首先以小说史研究闻名,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中国小说史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正确

10.《呐喊・自序》不仅是对《呐喊》的立场总结,也是理解鲁迅整体小说创作的一把关键钥匙。()正确 三.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C:《墓碣文》

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D:《浙江潮》

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D:《新青年》

4.《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A:《朝花夕拾》

5.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C:郭沫若

6.”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A:《文化偏至论》

7.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D:《浙江潮》

8.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C:钱玄同

9.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C:《域外小说集》

10.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 "精神虐杀”的作品()。B:《风筝》

第三篇:2013西南大学鲁迅研究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判断题]

1、鲁迅的旧体诗多是仿古而作,与实际人生距离较远。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3、《朝花夕拾》的“朝”与“夕”的距离,减弱了它思想和艺术的魅力。()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4、鲁迅白话新诗的“尝试”特色十分突出。()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5、鲁迅只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艺审美价值则不甚关注()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6、1928年,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将鲁迅当作攻击对象,鲁迅不得不与他们展开激烈论战。()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7、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争论的起因是有关翻译。()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8、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创造社、太阳社青年将鲁迅当作自己宣扬革命文学的绊脚石。()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9、在学术界,鲁迅首先以小说史研究闻名,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中国小说史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

10、《呐喊・自序》不仅是对《呐喊》的立场总结,也是理解鲁迅整体小说创作的一把关键钥匙。

参考答案:正确

第二次作业

1、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

B:厦门大学

C:中山大学

D:西北大学

参考答案:B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

B:为人生而艺术派

C:英美绅士派

D:旧式消闲派

参考答案:B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参考答案:C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杂文

B:白话诗

C:小说

D:旧体诗

参考答案:B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

A:《域外小说集》

B: 《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

参考答案:A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

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参考答案:C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

B:《打到孔家店》

C:《文化偏至论》

D:《估〈学衡〉》

参考答案:D8、《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俞平伯

D:胡适

参考答案:D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

A:《药》

B:《狂人日记》

C:《风筝》

D:《**》

参考答案:D10、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B:《呐喊•自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

参考答案:B

第三次作业

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参考答案:C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参考答案:D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A:《莽原》

B:《未名》

C:《语丝》

D:《新青年》

参考答案:D4、《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

A:《朝花夕拾》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参考答案:A5、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参考答案:C6、“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

A:《文化偏至论》

B:《摩罗诗力说》

C:《怀旧》

D:《科学史教篇》

参考答案:A7、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参考答案:D

[单选题]

8、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

A:刘半农

B:周作人

C:钱玄同

D:徐寿裳

参考答案:C9、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

A:《哀尘》

B:《死魂灵》

C:《域外小说集》

D:《现代小说译丛》

参考答案:C10、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 “精神虐杀”的作品()。A:《复仇》

B:《风筝》

C:《兄弟》

D:《阿长与<山海经>》

参考答案:B

第四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乡土文学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一文里,鲁迅花了将近两千字的篇幅详细评述了“五四”前后在北京兴起的乡土文学。他首先对于“乡土文学”做了

这样的界定:“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2、启蒙主义

启蒙在英语中为“enlightenment”这个词,它的词根是“light”,即光亮、明亮的意思,启蒙一词的原意也就是“照明”、“照耀”的意思,启蒙运动即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之光去照亮人们的头脑,摆脱神学和封建统治的黑暗。在欧洲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人的发现”和“人的解放”。用“启蒙”一词作为英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可谓比较准确,在汉语中“启蒙”就是“开发蒙昧”或“使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的意思。

3、“青年必读书”事件

1925年1月间《晨报・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与“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鲁迅的答卷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段话常常被用来作为鲁迅是激烈“反传统”的证据,鲁迅此语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乃至漫骂,直至今天也常常饱受非议,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必读书”事件。

4、学衡派

因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吴宓等。他们以“昌明国萃,融化新知”为宗旨,极力抵制以白话代文言,反对新文化运动。其思想的根底在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白壁德,学衡派的主要成员梅光迪、胡先啸、吴宓同后来的梁实秋都曾经师从过这位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5、“左联”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中华艺术大学举行,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两人为候补委员。鲁迅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为“左联”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化运动领导的加强,标志着中国革命作家在党领导下的团结和统一,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6、“鲁迅风”

鲁迅去世之后,他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不但没有中断,反而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更加蓬勃。首先在30年代后期,处于“孤岛”的上海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鲁迅风”的杂文流派。1938年11月,浙东六作家巴人(王任叔)、唐?、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出版杂文合集《边鼓集》。翌年1月,他们又集资创办了《鲁迅风》周刊,公开标出他们师承鲁迅杂文传统的宗旨。这一年的7月,原《边鼓集》的作家加上孔另境,出版七人杂文合集《横眉集》。1940年他们又各自出版个人杂文集,王任叔还出版有《论鲁迅的杂文》专著。这一杂文流派在上海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问答题(要点)

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答: A、五四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五四新文学产生并蓬勃发展后,鲁迅创作之余,也参与到新文学的批评和建设活动中来,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五四”前后兴起的“问题小说”及“乡土文学”创

作的批评。

B、革命文学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1928年前后,围绕着盛极一时的“革命文学”创作热潮,鲁迅也写了大量的批评文字。

C、左联”后期鲁迅的文学批评活动

自1930年“左联”成立后的五六年间,鲁迅围绕着“左翼”文学创作、“京派”与“海派”之争等话题,也写了一些批评文章。鲁迅在这一期间的文学批评,主要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现实关怀、人生价值以及终极意义的探讨。

D、鲁迅的自我文学创作批评

除了以上所述的这些批评外,十分难能可贵的是,鲁迅也曾力图以一个批评家的立场对于作为作家的鲁迅本人做出客观的评论。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答:A、第一、“杂文”这一文体,是鲁迅通过对旧体散文的改造而形成的新的文种。

B、第二、中国现代“杂文”这一文种,是通过鲁迅的精心熔铸和锻造,才成为新文学中的独立的文体的。

C、第三、鲁迅不仅通过自己大量的创作精心打造了“杂感”这一新的文种,而且还悉心维护这一新的文种的成长,亲自倡导并廓大了中国现代的杂文运动,从而使杂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中的一支劲旅。

D、第四、鲁迅通过他所倡导的现代杂文运动,不仅培育了一代年轻的杂文作家,而且还形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杂文传统――“鲁迅风”和“鲁迅笔法”的杂文。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答:第一,从“立人”的启蒙立场出发,鲁迅首先不断揭露并批判中国的“非人”的历史和现实。

第二,从“立人”启蒙立场,尤其是“个人”的立场出发,鲁迅又终其一生追求着自身的独立个性和思想自由,也就是个性主义。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第一,《故事新编》的语言戏拟化特征。

第二,《故事新编》创作思维的隐喻性。

第三,“隐喻性”的创作思维及其内在的张力,使得《故事新编》呈现出以下独特的艺术

特征:

首先是作品文本的空间形式的多层面性、流动性和解构性。

其次是作品文本的时间形式的异代并置、古今杂糅和往返折叠。

另外《故事新编》文体的“越界”现象。

第四篇:《鲁迅研究》作业

2010年《鲁迅研究》

第一次作业

1、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B:《呐喊?自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 正确答案:B

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B:为人生而艺术派 C:英美绅士派 D:旧式消闲派 正确答案:B

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正确答案:C

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A:杂文 B:白话诗 C:小说 D:旧体诗 正确答案:B 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A:《域外小说集》 B:《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 正确答案:A

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正确答案:C

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 B:《打到孔家店》 C:《文化偏至论》 D:《估〈学衡〉》 正确答案:D

8、《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俞平伯 D:胡适 正确答案:D

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A:《药》 B:《狂人日记》 C:《风筝》 D:《**》 正确答案:D

10、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 B:厦门大学 C:中山大学 D:西北大学 正确答案:B

第二次作业

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正确答案:C 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正确答案:D

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A:《莽原》 B:《未名》 C:《语丝》 D:《新青年》 正确答案:D 4、4、《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

A:《朝花夕拾》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正确答案:A

5、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正确答案:C

6、“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A:《文化偏至论》 B:《摩罗诗力说》 C:《怀旧》 D:《科学史教篇》 正确答案:A 7、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正确答案:D

8、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A:刘半农 B:周作人 C:钱玄同 D:徐寿裳 正确答案:C

9、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

A:《哀尘》 B:《死魂灵》 C:《域外小说集》 D:《现代小说译丛》 正确答案:C

10、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精神虐杀”的作品()。

A:《复仇》 B:《风筝》 C:《兄弟》 D:《阿长与<山海经>》 正确答案:B

第三次作业

1、鲁迅的旧体诗多是仿古而作,与实际人生距离较远。正确答案:错误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正确答案:错误

3、《朝花夕拾》的“朝”与“夕”的距离,减弱了它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正确答案:错误

4、鲁迅白话新诗的“尝试”特色十分突出。正确答案:正确

5、鲁迅只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艺审美价值则不甚关注。正确答案:错误 6、1928年,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将鲁迅当作攻击对象,鲁迅不得不与他们展开激烈论战。正确答案:错误

7、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争论的起因是有关翻译。正确答案:错误

8、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创造社、太阳社青年将鲁迅当作自己宣扬革命文学的绊脚石。正确答案:正确

9、在学术界,鲁迅首先以小说史研究闻名,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中国小说史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正确答案:正确

10、、《呐喊?自序》不仅是对《呐喊》的立场总结,也是理解鲁迅整体小说创作的一把关键钥匙。正确答案:正确

1:[判断题]

1、《朝花夕拾》的基本主题:休息与沟通。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2、《补天》、《铸剑》和《奔月》基本上与鲁迅的《呐喊》、《彷徨》同期,因而引人瞩目的当然是这三篇小说所洋溢的主观色彩与理想色彩。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3、《出关》属于《野草》集子。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4、黑色人、眉间尺是《铸剑》中的人物。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

5、《奔月》中的逢蒙是影射高长虹。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

6、创造社的钱杏村(阿英)曾作《死去了的阿Q时代》。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

7、鲁迅杂文从内容上有一个从理念到事实、从抽象到现实的演变过程。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

8、鲁迅杂文仅仅是”社会人事档案”。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

9、鲁迅的杂文思维逻辑严密而转换曲折。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10、1933年茅盾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杂文研究中的里程碑作品。参考答案:错误

第四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乡土文学:

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 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2、启蒙主义

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由三个基本的心理认知构成:整个宇宙是可以得到充分认识的,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严格运用“科学方法”就可以解决所有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人类通过“教化”获得几乎没有止境的改善。

3、“青年必读书”事件

1925年1月4日,北方报刊重镇《京报副刊》向文化界名流征求“青年必读书”,胡适等人均给出了答案,如许寿裳推荐了法布耳的《昆虫记》、鲁迅的《呐喊》等,常维钧推荐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胡适文存》等,而鲁迅则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并在附注里写下:“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一言激起千层浪,批评乃至对骂由此而起。鲁迅这段话也成了后来读书人永远的话题,至今仍常被提起。“青年必读书事件”大概可称得上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目事件”。

4、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5、“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6、“鲁迅风”

又名“鲁迅风”杂文流派。“鲁迅风”杂文流派出现于孤岛时期的上海,主要作者有巴人(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孔令境等。1939年1月,《鲁迅风》杂志创办,是这一流派最终 形成的标志。1941年,周木斋病逝,巴人奉调印尼,“鲁迅风”杂文流派解体。在这一时期,同人们合出过杂文集《边鼓集》《横眉集》个人集主要有《生活、思索与学习》《窄门集》(巴人),《消长集》(周木斋),《投影集》《短长书》(唐弢),《市楼独唱》(柯灵),《秋窗集》(孔令境)等。这一流派以继承鲁迅精神和鲁迅杂文为己任,强调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战斗。正如巴人在《鲁迅风》发刊词中所说:“生在斗争时代,是无法逃避斗争的。探取鲁迅先生使用的武器的秘密,使用我们可能使用的武器,袭击当前的大敌;说我们这刊物有些‘用意’,那便是唯一的‘用意’了。“鲁迅风”杂文家们在上海四周沦陷之后,利用英法租界这个特殊环境,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中心问题写出了许多战斗性杂文,确实发挥了“袭击当前的大敌”的作用。

二、问答:

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他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充满着一种严谨而深刻的理念,并由此而建构起一套富于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为讲求常识、视野广阔与关怀现实等多个方面。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文本也是开放的,包括了多层面解读的含混性与复杂性,对以后的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鲁迅的杂文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 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1907年,远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先后抛出《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以及《破恶声论》(1908)等文章,一举确立了“立人”思想,并明确给出其“道术”:“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即“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立人”思想构成了鲁迅一生 思想的基点和支柱,无论是其“五四”时期重新确立启蒙思想,还是1930年代接受阶级论思想,都是“立人”思想的不断修正、完善与实践,而不是一种否定的结果或新生的产物。事实上,只要考察“立人”思想形成的背景,便可清晰地发现,日本明治以来形成的国民性讨论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俄日战争以来形成的民族主义热潮,严复、梁启超、章太炎、赫胥黎、尼采、拜伦,以及儒、道、墨、法、道教、佛教、基督教等,都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影响了青年鲁迅。对这些复杂的思想资源如何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对于涉世不深的鲁迅来说,显然是个不可回避的难题。还有,特殊的人生阅历及批判性反思的个性也决定其思想必然是深刻而复杂的。因此,青年鲁迅“立人”思想作为一个复杂甚至矛盾的统一体。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故事新编》的一大特色是“油滑”。所谓“油滑”是指在古人古事听描写中,巧妙地揉进去了不少今人今事,穿插了某些喜剧性的现代生活细节与词汇,构成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故事新编》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浪漫主义倾向十分鲜明、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非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奇妙的想像、联想和极度的艺术夸张。

第五篇:《鲁迅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鲁迅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创作、翻译、国学研究。

2、狂人日记。

3、《朝花夕拾》。

4、《阿Q正传》、《祝福》。

5、《自嘲》。

6、少年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晚年鲁迅。

7、《坟》、《且介亭杂文》(末编)。

8、《呐喊》。

9、《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

10、《自题小像》。

11、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12、《彷徨》。

13、阿Q、小D、王胡、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小尼姑)等。

14、独语(自言自语)、闲话(闲谈)。

15、《悼丁君》。

16、“左联”、“人权保障同盟”、“中国自由大同盟”。

17、《铸剑》。

18、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19、《无题》。

20、《野草》和《朝花夕拾》。

二、名词解释题

1、“幻灯事件”:出自鲁迅《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的自述;解剖学课程上发生的放映幻灯片,上有日本人杀害为俄国人作侦探的中国人的内容;鲁迅深受刺激,遂改变自己学医的打算,弃医从文,从事改造国民灵魂的文学事业。这是鲁迅重要人生转折,也是思想的转折。

2、“硬译”: 一般来讲,“信达雅”是翻译的理想状态。如果“信达雅”三者一致的情况下固然好,但如果三者不一致,尤其是“信”和“达”不能够一致的情况下,该如何呢?鲁迅的原则是:“宁信而不顺”。为了达到“信”,鲁迅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但当“信”和“达”不能统一的情况下,鲁迅只好牺牲“达”,就是“不顺”,即“硬译”。总之,“直译”——甚至是“硬译”——可说是鲁迅“至死不渝”的翻译方法。

3、“科场案”:即发生于1895年的“周福清科场案”。周福清是鲁迅的祖父,因参与科举考试的舞弊,事发被判为斩监侯。这导致鲁迅故家的败落,对鲁迅的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影响,是对鲁迅幼年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

4、“假洋鬼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留过洋、没有系辫子,但留有假辫子,所以被阿Q斥为“假洋鬼子”;是改革派人物的代表。

5、“女师大事件”:1922年左右,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发生了该校校长杨荫瑜与该校学生的冲突。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和一些“正人君子”支持杨荫瑜。但迅坚决站在了学生的一面,并写下大量的杂文进行了批驳。

6、吕纬甫: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中的人物,有着鲁迅的自我的影子。吕纬甫早年激进,维新,曾到庙里拔掉

了神像上的胡子,但中年以后渐趋颓唐,教学生“子曰诗云”,但他仍然不屈于自己的命运,依然为寻找自己的梦为挣扎着。

7、《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的文学史著作,为他在北京大学的小说讲义。叙述了从上古神话到晚清小说的发展轨迹,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关于小说的历史总结,为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8、《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现代小说。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叙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过程,暴露了礼教社会的弊害和罪恶。指出了传统中国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可谓是鲁迅整个创作的总纲。

三、简答题

1、早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时,鲁迅就曾和许寿裳探讨国民性问题。他们常常谈起三个相联的问题:

(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二)中华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它的病根何在?许寿裳回忆说,他们认为“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而其原因“当然要在历史上去探究,因缘虽多,而两次奴于异族,认为是最大最深的病根。做奴隶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诚和爱呢?„„惟一的救济方法是革命”(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2、第一、写作的系列性:有计划和整体构思的系列写作。第二、内容的私密性:触及的乃是自己心灵中最柔软之处。第三、两种表述方式:独语体和闲话体。

3、《呐喊》、《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鲁迅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在小说上。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鲁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者,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呐喊》和《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最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

二、在结构形式上,打破了古典小说按纵向时间叙述的方式,单一的第三人称自由地组织结构,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自由选择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叙事的同时,心理刻画与外部描写有机结合。

三、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征应用于小说创作,并注意与其他创作方法的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小说文体。

4、鲁迅的国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分别表现在五大领域:古籍整理;文学史研究;佛学研究、金石学研究、美术学研究。

5、《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第一、故事新编》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中引进某些现代内容和现代细节,以古和今的强烈反差造成滑稽和“间离”的效果。第二、《故事新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部分作品所显示的情节内容的荒诞性。第三、《故事新编》最重要的艺术特点,我以为还在于借古代的故事将作者特定的情感、心境、意趣加以外化和折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但却是表现主义意义上的“自我表现”,而不是简单庸俗的“自况”。即其中的强烈的个人的主观写意性。

6、“鲁迅精神”的实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周海婴先生概括为四个方面:立人为本;独立思考;拿来主义;韧性坚守。

7、瞿秋白所概括的鲁迅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关于鲁迅思想,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就是瞿秋白的思路和观点,多年来一直沿袭的是瞿秋白的思路和观点。这个思路就是鲁迅思想“转变”,观点就是认为鲁迅前期是进化论,后期是阶级论。其“转变”的分界线就是1927年,即“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导致了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35年,瞿秋白以“何凝”为名,为《鲁迅杂感选集》作“序言”。在这篇“序言”中,瞿秋白对鲁迅思想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见的观点,如鲁迅是传统文化的叛逆(如:“鲁迅是莱谟斯,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以及鲁迅所抨击的貌似私怨者也是人民的公仇,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等等,都是十分中肯的。但本文中,瞿秋白仍然沿袭了创造社、太阳社诸公当时批判鲁迅的观点,就是鲁迅的“转变”说。认为:“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 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8、请具体分析《在酒楼上》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物象。《在酒楼上》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中的人物及景物的叙述和描写都与小说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整个小说的抒情的氛围结合起来。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有的象征性的氛围和意境。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于“雪景”及其氛围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的心境融为一体。

四、论述题

1、第一,“奴隶”的地位。“未庄”社会的下层。老实的没有地位的普通农民。无职业、无财产、无名姓,甚至连老婆都要不起。第二,维持“奴隶”地位的精神法宝——精神胜利法。阿Q在世界上得不到做人的权利,不受尊重,他只能向内转为自我膨胀,内转为有如粤谚所谓的“背后骂皇帝”式的“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的灵魂的基石。“肉体与精神分离”,“重精神而轻肉体”是其最大特点。第三,阿Q式的革命是历代中国农民革命的一个缩影,阿Q式的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特色,其具有极大的积极性、盲目性、破坏性、落后性乃至反动性。鲁迅以极大的悲愤对阿Q式的革命作了惊人的预言:中国革命决不能是阿Q式的革命,但中国革命也许只能是阿Q式的革命;如果阿Q式的革命在中国取得成功,将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悲剧;阿Q的被处决,代表了鲁迅的良苦用心。他以阿Q的被处决为中国人们鸣枪示警:只能让阿Q去死,中国革命也许才有真正的希望。第四、通过阿Q,鲁迅所呈示的是“压在大石底下”的即传统制度和文化陶冶下的中国人的灵魂,即具有亚细亚麻木的“国民性”。通过阿Q,他要揭示的是中国国民“精神奴役的创伤”。当然,这其中既有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也是对于自我精神形态的自审性的反思。第五、阿Q的形象,不独是中国农民所独有,其精神特质是属于整个国民的,甚至具有某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因此,阿Q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精神符号,而其形象已经成了世界文学的典型。是农民的一些禀性,也是国民的“劣根性”,更是“国民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因此,阿Q形象的意义就超越了国界,体现了“世界性”的特点。

2、分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征。在表现形式上,《狂人日记》也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即如《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所说,“又因为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小说借一个狂人的日记,表现重大的思想内容,构思巧妙。通过日记的形式,表现狂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受,独具匠心。在这一点上。鲁迅受过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影响(果戈里也写过小说《狂人日记》),但“却比果戈里的忧愤深广”,是对外国文学最好借鉴。“格式的特别”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日记体”:日记的文体特点和优长之处是真切、自然,表现出的是记述人的原生态的感受;随意发挥、自由抒写,不用顾忌文字的连续性和故事性,这就为“疯言疯语”提供了广阔的存在和发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以自我抒写的方式使小说走出了“Story”的窠臼,是开始从以情节的为中心的传统小说向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过渡的标志。第二、“文白夹杂”:耐人寻味的“序言”;第三、“疯言疯语”:疯狂语言具有的跳跃性、神秘性、刺激性、多义性等等特质。

3、请论述鲁迅“立人”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复杂性。所谓“立人”,首先是“人的觉醒”的启蒙精神,即:使人成为“人”的人道主义。什么是“人”呢?也就是说,鲁迅心目中“真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素呢?通过对鲁迅思想的分析,我把“人”概括成了如下三个要素:其

一、就“人”的自然性而言,“人”面临的是“灵与肉”的冲突。其

二、就“人”的社会性而言,“人”又有着“个与群”的冲突。其

三、就“人”的本体性即“灵明性”而言,人又面临着“情与理”的冲突。鲁迅所谓的理想的“人性”,乃是上述三种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统一。而中国在历史上曾经两次“亡国”,人民沦为“奴隶”,充满着胡风所谓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形成了顽固的“国民的劣根性”。鲁迅为了“致人性于全”,也就是“立人”,一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战斗。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立人”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实践。

鲁迅“立人”思想的复杂性表现如下:第一、鲁迅的“立人”思想出发点是其民族主义的“救世”情结;第

二、鲁迅的“立人”思想中,“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其内在的矛盾;第三、由“立人”思想所引发的“反抗绝望”的存在主义式的思考,是鲁迅“立人”思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鲁迅一生,其“立人”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早期鲁迅的“立人”内涵主要强调的是“尊个性而张精神”,即“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其具体的文化方案是“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中期鲁迅的“立人”内涵主要强调的是“改造国民性”,其具体方案乃是“激烈反传统”;后期鲁迅的“立人”方案强调的是“社会革命”,其具体方案就是由五四时期的“社会文明批判”转入到短兵相接的“现实政治批判”之中去。

4、请以《二十四孝图》为例,分析鲁迅是如何以“自然人性”的价值观批判中国的传统礼教的核心——孝道的。

自然人性和天赋人权。这两个概念都来自卢梭。其实,所谓的“自然人性”,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性。所谓的人性,不仅仅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所谓的自然性,就是人性中的“灵与肉”的“肉体”部分,肉体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与其他的动物性是有相通恶一面的。由人的“自然性”又生发出“天赋人权”的概念。因为“人性”(human nature)也是自然(nature)的一部分,因而也就当然是“自然(natural)的”或“天赋的”,因此,凡是属于人性的即理所当然地是自然权利,人天然地(自然地)就有权享有属于人性的一切。由人的“自然天性”所具有的“天赋人权”出发,形成了鲁迅自然主义的“人”学思想。由此作为价值立场,鲁迅开始了对于传统“新儒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非人性思想的批判。“自然人性”和“天赋人权”的观念,在思想逻辑上必然导致对人的自然性和“个人性”的重视。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的“自然性”却让位于“道德性”,人的“个性”却被淹没在“集体”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说,“自然人性”,恰恰是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最缺乏的。《二十四孝图》,就是这一批判的典型例证。如:批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下载西南大学 鲁迅研究 第四次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南大学 鲁迅研究 第四次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南大学2018《认知疗法》作业答案

    判断题 1、为了考察和评估抑郁,将个体体验到焦虑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是重要的。这些焦虑中一部分可能被体验为想法(听觉的),如“我担心我会孤独一生”,而其他可能从视觉上被体验,就......

    2018春季西南大学水力学大作业

    2018春季西南大学水力学大作业 单项选择题 1、 流线和迹线重合的条件为。 1. F. 非恒定均匀流 2.恒定流3.非恒定流 4. 缓流 2、相对压强是指该点的绝对气压与_______ 的......

    2018 西南大学 大作业[0937]《数控技术》

    2018 西南大学 大作业[0937]《数控技术》 单项选择题 1、 步进电动机的转速主要取决于( )。 电脉冲的总数 电流的大小 电脉冲的频率 电压的高低2、数控机床的驱动执行部分是......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

    简答题: 1.简述幼儿多动症的表现。 答:(1)活动过度。 (2)注意力集中困难。 (3)情绪不稳定。 (4)学习困难。 2.简述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 答:(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 (2)外在动......

    第四次作业

    房地产经纪第四次作业指导老师:饶金荣姓名: 张涛班级: 房产201001班日期: 2011年12月3日一.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代办小周是一名已婚公务员,她打算在杭州市下城区购买一套商品房,最近她......

    第四次作业

    代数式专题 1若x0,化简||x|2x| |x3||x| 2、若|x5||x2|7,求x的取值范围。3、若|ab1|与(ab1)2互为相反数,求3a2b1的值。 (xy)(2x4、化简:11y)(3xy)1223(9x1y)并求当x2,y9时89 的值......

    第四次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一、请分析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相互关系。(10分) 答: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 教育学作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全

    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次作业2011年秋招生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