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5: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第一篇: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内容预览:……%、党员总数的22.2%,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活动开展以来,市委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确定了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主题,以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精心提炼出12条科学发展理念,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召开了高水平的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高要求的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初步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学管用的体制机制,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阶……在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工作报告……来,市委常委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抓“三保”,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工作报告《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一)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市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为保护作者权益,此处省略,需要浏览全文请注册或登录……

……一个目标管理的问题,要先设定目标,目标还可以考虑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这样干工作才有实效。四是扁平化管理,对重要事务一抓到底,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扁平化管理尤其要注意信息的传递,要及时沟通。五是过程管理,注重事前充分准备、事中运筹协调、事后总结提升。同志们,今年下半年不同于往年,各项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希望全市上下继续保持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打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攻坚战,齐心协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二篇:在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刚才,陈强市长着重就经济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报告分析透彻、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要求具体,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全会报告上半年工作,并就下半年工作作总体部署。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

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抓“三保”,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市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618个、党员18755名,分别占全市应参学单位的30%、党员总数的22.2%。活动开展以来,市委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确定了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主题,以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精心提炼出12条科学发展理念,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召开了高水平的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高要求的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初步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学管用的体制机制,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中央巡回检查组先后两次来黄山调研指导,认为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特色鲜明标准高,更新观念有创新,注重实践抓落实,破解难题见成效”;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专期刊载了我市“从十个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做法;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市委常委会分析检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认为“黄山市委分析检查报告很好,在‘总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广泛共识,明确了工作思路,达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望以此为新的起点,抓住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的契机,加速推进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步伐”;省委副书记王明方,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和省委第四指导检查组对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三保”工作,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扎实有效。

(二)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去年出台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保企业保增长解决当前工业企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通知》、《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提振近期旅游市场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坚持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兴产业、以投资促增长,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列入省“861”计划的155个项目和列入“十大工程”的548个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5.59亿元、101.96亿元,增长158.9%和16.6%;33位市级领导牵头联系的1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26亿元,均超时序进度。国债争取创历史最好水平,上半年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资金达4.82亿元;信贷投入大幅度增加,新增贷款35.8亿元,超去年全年8.6亿元,增长29.1%,1-7月份达到了41.79亿元,如果按全社会银行这一统计口径计算,新增贷款则已突破50亿元;拟发行的6亿元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大力实施旅游“双十”计划,积极开展旅游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等促销活动,上半年共接待游客855.9万人次、增长27.7%,其中入境游客27.62万人次、增长7.05%,实现旅游总收入66.68亿元、增长37.06%,创汇8148.51万美元、增长22.06%。坚持“三个集中”原则,突出“四个一批”要求,狠抓了园区建设和企业帮扶,园区建设完成投资20.1亿元,新增入园企业60户,绝大多数企业度过最困难时期,停产半停产企业由上年末的44户减少到2户。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八个一批”和农业产业化“1122”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53元,增长12.2%。上半年,除了GDp增长9.8%以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大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以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时间短、任务重、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我们突出“保主保重、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筹备,成功举办了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纪念大会、“万人登黄山”启动仪式暨安徽旅游节开幕式、第十三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幕式及主题晚会等6项重大活动,以及千辆自驾车畅游黄山、境外百团游黄山等17项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全市直接接待来宾463批2230人。活动的举办,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7家企业、188位中外客商前来参加招商活动,签订了10个产业项目投资协议,协议投资额达23亿元;强力推进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设立、黄山口岸开放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取等重点工作;不断推动了“四大整治”工作上新水平,全市主要交通干线和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明显改观,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净化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展示了黄山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小平同志亲属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各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可以说,整个活动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达到全市人民满意、各级领导满意、国内外各界朋友满意的目标。

(四)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的报告以及《残疾人保障法》等实施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同意市政府将发行企业债券偿还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决定》和《同意市政府将偿还黄山市新安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贷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决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运用专题常委会、委员约谈会、专题调研等形式协商议政,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建议案》。重视发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市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今年,共收到市人大代表批评、建议和意见173件和市政协提案338件,目前都在办理和落实之中。加强民族、宗教以及对台、侨务等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残联、文联、社科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扩大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实施“五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歙县建成全省第一支女子民兵连,被誉为新时代的“娘子军”;邀请驻军部队官兵参观“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五)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组织开展黄山市首届各行各业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共评出31类典型、498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广泛开展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学习实践活动以及“三保”、“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成果丰硕,尤其是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的宣传,市内媒体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九个方面”的宣传融思想性、知识性、新闻性于一体,极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和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信心和决心;对外宣传成绩突出,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高潮迭起,境外宣传平台不断拓展,网络媒体宣传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境外重要媒体刊播稿件3900多篇(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黄山市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徽文化艺术长廊、特色文化创意园等重大文化项目进入筹划推进阶段。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文化经营性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稳步进行。

(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狠抓30项民生工程建设,上半年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资5.18亿元,占全年总投资7.48亿元的69%。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继“两节”期间在全国率先提出“七保”之后,又筹集资金1370万元开展“春风行动”,重点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问题。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狠抓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广泛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积极筹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强化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全市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今年是特殊年份、敏感时期,我们更加重视维稳工作。开展了农村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暨社会治安专项治理活动和“心系农村、服务百姓、送法进千村万户”活动,共走访农户3万多户,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985件,化解906件;加大清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力度,共清欠工程款3亿元、农民工工资4700万元;坚持实行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和社会政治稳定情报信息联席会商制度,共排查涉众型矛盾纠纷321件,化解284件,化解率为88%;加强维稳基层基础工作,组建了107个乡镇(街道)维稳综治中心;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全市共执结积案481件;加强对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的稳控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35个重点疑难信访问题均明确了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今年,我市再次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执法和治理3项行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七)着力优化政治生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针对组织工作中的十个方面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了全市120个领导班子、708名县级干部2007—2008履职情况考核,提拔任用和交流轮岗一批干部。开展市直单位一把手“素质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市直单位一把手的素质和能力。选派近千名干部到企业帮扶、到“十大工程”项目建设一线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引进14名中央和省直单位干部来黄挂职。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动车组工程”,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定期召开区县委书记、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座谈会,探索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新机制。广泛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100%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对18个社区企业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进一步深化街道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提高年”活动。

成功召开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老干部座谈会,老干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结合我市党员干部队伍实际,更加重视和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市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实施意见》的落实。加强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机场改造、新安江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派出专人驻点监察,确保工程顺利、资金安全、干部廉洁。深入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不断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全面推行一把手“两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上半年共立案28件、结案3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1人,挽回经济损失206.76万元。为50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有效保护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八)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抓手,切实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抓发展、抓党建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特别是要从市委常委会自身抓起。我们始终坚持,高举伟大旗帜,紧抓发展要务,高度关注民生,推进党的建设,强化工作落实,更好地履行领导科学发展的使命,努力成为加速黄山崛起的坚强领导集体。我们努力做到,着力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严格执行集体学习制度,就发展改革稳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开展各类专题调研,积极探索符合黄山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切实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半年,共召开市委常委会9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5次、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常委共开展谈心活动260余次,市委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之间也主动约访、谈心。不久前,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省管干部考核,市委常委班子的优良率达98.4%。

上半年,在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特别要指出的是,各区县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所有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关于当前形势和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转折、大变化时期,对其走向、走势目前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从工作出发,我们还是采取传统的、直观的方法来分析。从积极方面、有利因素看,一是国际经济预期复苏迹象初步显现,世界经济衰退已度过最糟糕阶段的积极信号已隐约可闻。从股指、石油价格等经济先导指标看,8月4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收于9286.56点,较今年3月份创下的最低点6440点上涨了44.2%;香港恒生指数收于20796点,与去年10月27日报出的10676最低点上涨了10120点,增长近一倍;8月5日上证指数收于3428点,比去年6月份探底的1664点增长了106%,翻了一番;8月4日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为每桶70.7美元,较去年12月份的每桶最低34美元增幅达到了107.9%。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调高了对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世界银行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原来的6.5%上调至7.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把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7.5%,比原来足足提高了1个百分点。二是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全年经济实现“保八”的目标悬念不大,我省经济实现12%的增幅也是胜算在握。

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将为我市更好地抢抓机遇、争取支持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四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不断巩固、延伸、扩大,将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五是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的重要思想,正引领着全市人民继续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六是新安江综合开发、黄祁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三条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可望即将开工,以及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必将为我市持续快速发展增添后劲。七是工业经济运行不断向好,将助推全市经济走出低谷逐步攀升。八是农业生产目前总体风调雨顺,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后几个月天气如何还需要老天爷帮忙。九是旅游形势持续回暖,国内游快速增长、入境游恢复增长的态势可望保持和扩大。十是口岸对外开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设立和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等,将为我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困难方面、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走势尚不完全明朗,国内经济运行态势依然严峻。国际金融体系虽然开始逐步回稳,但反复的可能依然存在,我国外贸出口下降、产能过剩、财政收支矛盾和就业困难等问题一时尚难根本缓解。二是信贷增速趋于平缓,资金供给面临压力。我市贷款增量从一季度的22.99亿元回落到二季度的12.84亿元,贷款增长压力加大。按常规,我国每年新增贷款规模一般为2.5-3万亿元,今年年初大家预测为5万亿元,结果计划为8万亿元。上半年全国实际新增贷款7.37万亿元,距全年计划仅差0.63万亿元,尽管国家提出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但下半年放贷速率不会这么快了。三是土地供应面积及出让金数额下降,新上房地产项目少于往年。四是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扩散产生叠加效应,旅游经济受到双重冲击。五是重点项目建设留有欠账,新开工项目不多。“十大工程”226个拟新开工项目目前开工率不到60%,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是工业生产投资不足,工业招商效果不尽如人意。全市工业投资、技改同比下降,招商项目中工业项目也不太多。七是财政收入增幅趋缓,后续财源持续增长乏力。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幅低于预期目标。7月份由于股市、楼市的回暖,我市的财政收入增幅还不错,达到了24.5%,但新的增长点还不粗、不壮、不多。八是横向竞争压力明显加剧,发展空间受挤。我市在招商引资力度以及产业提升力、支撑力等方面横向比较差距不小。九是不稳定因素增多,维稳压力增大。目前各种矛盾纠纷和上访还比较多,维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综合分析、辩证把握,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既要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又要看到完成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和动力,审时度势,克难而进,不断推动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我们要清醒地知道,有利因素是弹性的、双向的、普惠的,如果不努力,机遇和条件不能利用好、运用好,那就只能看得见却用不上,得不到真正的实惠;而不利因素和困难却是刚性的、单向的、客观的,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就会给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挑战和压力。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做好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以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系列活动为新的起点,以“三保”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主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政治生态更加优化、党的建设继续加强,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能够适应更强竞争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关于下半年工作部署

为如期实现上述总体要求,下半年各地各部门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善始善终抓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适时启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目前,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已转入整改落实阶段,距8月底前结束只有半个多月时间。各地各单位要坚决克服前紧后松现象和松懈厌战情绪,努力做到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富有特色、富有成效。一是注重把业已形成的12条科学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抓好“三保”,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三是注重机制创新,尽快出台加快“四区建设”、构建“四大体系”以及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等十个方面《实施意见》,为更长远、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十个意见主要涉及发展思路、支撑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是我们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成果,一旦形成,将可以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重要依据。四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凡涉及哪个部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就是牵头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是第一责任人,解决问题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截止7月底,全市共查摆问题9115个,已解决6216个,还剩下2899个,其中市级层面约178个,包括历史遗留问题19个、当前要解决的问题112个、影响未来发展的问题47个,下步要通过建立“三本账”尽快加以解决。五是注重优化政治生态,重点查治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重点跟踪督查的27家单位要认真抓好。六是注重把“七个凡是”目标要求落到实处,重点跟踪督查的29家单位“一把手”及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七是注重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重点工作相结合,主要是抓好“三条高铁”的开工建设、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在高起点上展开建设、抓紧谋划黄山口岸对外开放前后的各项工作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争取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谋划及准备工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将从今年9月起在乡镇、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全面展开,全市将有1442个单位、65700多名党员参加,分别占应参学单位和党员总数的70%和77.8%。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单位要在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参学单位和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活动方案,使工作安排既符合中央的精神,又反映基层实际,可操作、好落实,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明确,投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主动力,而且是事关即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结合点、关键点。黄山的一切在于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投入,而有效投入的核心在于项目。要始终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把强化项目工作作为增加有效投入的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上项目的重中之重,把工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工业招商要向工业园区集中,要向优势产业集中。要继续高强度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155个列入省“861”计划的项目、548个列入市“十大工程”的项目和138个由33位市级领导牵头联系的项目。同时,要抓紧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与储备,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为重要。要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扶持政策落实力度,更好地发挥工业经济在促进全市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要紧紧抓住当前旅游经济升温的契机,尤其要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从战略上谋划旅游长远发展与做好当前旅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黄山旅游实现超常规、突破性增长创造条件。

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是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这个节点效应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最近中央8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服务业密集区”,我们要做好准备、创造条件、争取政策。金山书记、三运省长对此非常重视,前天下午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定近期由省主要领导带队派出三个组,分别就扩大投资、扩大消费、扩大进出口需求进行调研。现在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很大,年初提出“抓三保、超万亿、赶两湖”,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率在中部排名第二,在全国也是排在前五名以内,就这样书记、省长还是快马加鞭。加快发展我们靠什么取胜?短时间内光靠工业很难,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靠旅游。刚才市长讲得非常好,战略、战术上都有考虑。目前在外部有利因素增多的同时,咱们自身基础也在持续改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个信心。要继续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八个一批”和农业产业化“1122”计划,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财政工作要狠抓增收节支,更要注重财源培植,不断发掘、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要打主动仗。金融工作要抓住中央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不可多得的机遇,以更大的力度超常规推进金融发展与服务,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共赢。要认真贯彻全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着力抓好我市11个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的试点工作,近期市委、市政府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三)精心组织实施好30项民生工程,着力改善民计民生。抓好民生工程是党的宗旨意识的切实体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思想认识要持续深化。小平同志30年前就提出要把黄山建成“全国最富的地方”。抓民生工程,就是要让百姓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在民生工程上投再多的钱都不为过,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工作力度要不断强化。上半年完成进度较快,资金拨付率达到69%,下半年决不能松下来、慢下来,要继续保持好的态势。要继续落实好领导分项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民生工程“一票否决”,确保如期完成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要切实保证。要严格把好设计关、建设关、验收关、监督关,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对上争取要紧抓不放。认真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政策、项目和资金的落实,继续做好对上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的份额、更大的支持。后续建设要抓紧谋划。民生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远眼光、长期打算。从黄山的实际出发,在抓好现有工程的同时,认真谋划好明年的民生工程项目,不断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对最近离退体老干部反映的蔬菜价格上涨过快问题,屯溪区、市商务局、市农委要认真考虑,拿出应对措施,能否结合民生工程建设适当扩大一些蔬菜基地、增加一些农贸交易市场,以增加市场供应量。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抓好以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政策和“三就”政策的落实。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

(四)大力推进“平安和谐优秀区”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敌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严防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暴力恐怖势力等“三股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黄山也并非是一块“净土”;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和管理,切实做好重要时段、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要领域和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政治事件、不发生信访纠缠闹事事件、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乡镇(街道)维稳综治工作中心、村(居)维稳综治工作站、农村(社区)警务室的各项职能,提高基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加快信访问题的就地解决;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巩固扩大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系列活动成果,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抓紧启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并主动做好能更好体现“中心”地位、更好发挥“龙头”作用的各项工作,努力争取省里各项政策支持,使之成为安徽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这项工作经多方努力最终获得批准,原来计划是“3+1”,现在变成了“6+1”,但无论其区域范围怎么变化,以黄山为中心的定位没有变,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没有变,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龙头”舞起来。要加紧推进口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口岸开放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超前谋划口岸正式开放前这段时间境外包机争取工作,确保不断档、不留空白点。如果按部就班,口岸开放从批准到正式开放也许要用

一、两年时间,因为这中间需要分别通过省和国家的两级验收,涉及到海关、边防、机场等方面。

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所有工作要加快推进,原则上明年上半年要确保完成。要锲而不舍、毫不放松地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取工作,力争早日批准授牌,使之真正成为高含金量的“金字招牌”。现在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提高了,我们一方面要争取牌子,一方面工作先做起来。试点工作从哪几个方面去做、切入点在哪里、干些什么事、怎样体现试点城市的的特点、优势和示范效应,这些都要及早谋划。要紧紧抓住明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和黄山紧邻长三角的优越区位,多层次、全方位迎接辐射,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要切实加强与铁道部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主动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完成新火车站站前区综合规划,力争年内“三条高铁”如期开工建设。要认真抓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完善体制机制、突出黄山特色、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要求,抓紧制定相关方案,适时启动并组织实施。

(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加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结合深入学习理解“六个为什么”,进一步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精心组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大力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深化“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第九届省、市级文明单位评选。加强与中央、省主流媒体及网络媒体、境外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强化对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黄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与监督,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全力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建设“文化繁荣先行区”实施意见。适时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开发工程,强力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文化艺术长廊、特色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推动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成立徽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大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教和区县职教中心建设力度,加快筹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步伐。

(七)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筹备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出台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全市各级人大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能。开好纪念政协成立60周年座谈会,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视察重点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以及科协、社科联、文联、残联、侨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驻黄部队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积极争创第三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八)加强政治生态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金山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再次强调政治生态建设,提出“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做事才是根本”。提出一要发扬团队精神;二要修炼政治品行,重用老实人,不让老实人吃亏;三要严守组织纪律;四要狠抓整改落实。我们要深刻领会金山书记讲话精神,加强政治品行修炼,优化政治生态,不仅要带头当老实人,还要善于发现老实人,大力重用老实人,允许失误,宽容失败,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好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抓好中央最新颁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四个重要法规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要深入开展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投资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要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禁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要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治活动,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要针对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中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抓紧落实一批整改措施,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把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这里再讲两个问题:第一个讲讲廉洁问题。近日,我和迎峰、无非、海燕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150万黄山人民赴北京吊唁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受到了邓家的特殊礼遇,邓榕同志邀请我们参观了邓家的餐厅和小平同志的办公室。走进餐厅,只有20多平米,地面是水磨石的,冰箱是老式单门的,两个小圆桌拼凑在一起,桌上摆放着几碟小菜,椅子是人造革包面的最简朴的折叠椅,简朴甚至可以说是寒酸,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了方志敏同志的《清贫》一文,多好的真实写照啊!走进小平同志的办公室兼会客室,不足30平米,老式五合板的办公桌桌面油漆斑驳脱落,老式木包布沙发,最简朴不过的书架上摆放着小平同志从北京带到江西又从江西带回北京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和他老人家喜欢的书籍,老式台灯,老式壁挂空调,只有吴作人在小平同志80寿辰时送的一幅“寿比南山”条幅,算是最“值钱”的了。邓榕同志告诉我们,只有这个办公室保留了下来,其他所有纪念物品都捐赠给了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几乎都是在这个办公室里进行的,而这个办公室却是如此简朴!这就是一代伟人!这就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我们在场的所有同志无不感到心灵上的巨大震憾,精神上的深刻洗礼。可以说,这是一次最好的、最生动的、最难忘的廉政教育!

第二个讲讲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要正确看待。两袖清风、奋发有为的干部,是好干部,要重用;两袖清风、一事无成的干部,可能是好人,但不能说是称职的好干部,要帮助他提高能力。二要搞好结合。要把严格规范干部行为与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营造宽松的环境结合起来,把从严惩治腐败与坚决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信任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把查实问题与澄清是非、惩治腐败、预防腐败有机统一起来,坚决支持和保护那些锐意进取、勤政廉政、敢闯敢试、踏实干事、勇于争先的干部,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三要关口前移。要主动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认真加以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四要区别对待。

注意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法违纪的行为区别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别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别开来。五要把握界限。着眼于保护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注重实绩,对符合本地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效果好的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要给予大力支持;坚持宽容失误,对因缺乏经验出现一般性偏差和失误的,帮助总结教训,支持大胆工作;坚持宽严相济,对出现过失违纪情节较轻的,对犯有错误能主动改正或有立功表现的,对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受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影响而出现失误、错误的,可视情况从轻、减轻或免予纪律处分,但是对严重违纪违法又拒不悔改的,要从严查处。六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引导制度、腐败风险提醒制度、信访核查反馈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勤廉兼优奖励制度、案件助辩制度和受处分党员干部回访帮扶制度。总之,我们要坚持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保护和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九)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央将于9月份召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学习贯彻落实。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最新理念武装党员干部,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市直单位一把手“素质提升工程”,力争在五年内使市直单位“一把手”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提升。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下发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结合黄山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综合运用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成果,及时做好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各区县委也要抓紧对软弱涣散的乡镇、街道、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调整,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要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尽快把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目前,我市有正县级干部190人,占全省正县级干部4218人的4.5%,但45岁以下的正县级干部只占全省(861人)的2.9%,35岁的正县级干部目前只有1人;副县级干部506人,其中45岁以下的副县级干部占36%,35岁以下的只有6人,占1.2%;正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占全市正科级干部的3.8%,所以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禁各种形式的拉票行为。认真做好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和部分民主党派换届工作,大力加强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好专门人才团队作用。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工程,扎实做好选派、选聘工作。适时出台《市委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办法》,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动车组工程”,统筹抓好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认真抓好社区“两委”统一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去年我市发展党员2167名,比前年发展的还少。全市现有党员8450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4%,但农村党员只占全市党员总数的4.7%,其中60岁以上的占30%,35岁以下的占16%。全市1565家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党员,837家非公有制企业只有个别党员。各级党组织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按照党章的要求,加快发展党员。我市流动党员有近3000人,也要管理好。

同志们,在座的都是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各区县、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其他领导同志,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还想讲两个问题。如果讲得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参考。

第一个问题,讲的是思维问题、理念问题。理念引导思路,思路左右行动,行动决定出路。我这里讲的思维、理念,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学习、贯彻省委提炼出来的要求全省上下努力形成共识的三大理念。一是“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这14字理念,既为全省三大共识之首,也位列我市12条理念之冠,内涵丰富深刻,充满辩证思维,体现了科学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现实和战略上的指导意义。我曾在上党课时讲到这一条,这里需要深化的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呼声很高,方方面面的要求更高,各级领导对黄山的发展寄予了很高期望,在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老干部座谈会上各位老领导、老前辈也对黄山未来发展寄予了很大希望。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少数同志甚至是领导同志,发展意识并不强烈,发展思路并不打开,发展责任并不上心,发展措施并不硬朗,这种现象必须尽快予以改变。首先要在结合上下功夫。

善于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觉意识,吃透上面的,摸清下面的,变成自己的,力求尽快地、更多地结成发展的果实。市经济开发区最近推出的“1510”双促双抓活动体现的就是这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发展劲头!市经济开发区提出国庆节前签约15个项目、开工建设10个项目,并实行项目预备制、部门负责制、多方联动制、项目会审制、项目通报制等一系列措施,劲头很足。其次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实践证明,思想的升华,来源于实践中具体认识的升华;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我们要善于把宏观与微观、全部与局部、战略与战术统一起来,多一些深化、细化,少一些空话、套话,既要有大思路,更要有硬措施。汤口改造提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汤口改造难度是最大的,3月24日市四套班子在调研时就汤口改造排出了17项工作,汤口镇分了8个组来开展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照既定的目标要求向前推进,汤口有了较大变化,迎峰、正军、陈明、于亮等同志抓得很好。再次要在执行上下功夫。把好的发展思路变成现实的发展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执行力,切实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行动、实际效果、人民利益。

提升执行力,核心是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拼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黄山管委会、新安江工程建设指挥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自去年12月31日动工建设到现在,项目进展很快。由于玉平同志调任铜陵,这项工作由文明同志负责,相信文明同志会一如既往地抓得更好。黄山风景区积极推进“双十”工程,投资增长幅度、时序进度都超出全市平均水平,态势很好。二是“惟有创新、才能跨越,亦步亦趋、永远落后”。这16字理念在我市科学发展12条理念中也有体现。黄山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老祖宗留下了博大精深、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到,偏于保守、过于内敛等负面影响也确实存在。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永恒课题,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最近,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指出,要坚持敢思敢想、敢试敢闯,始终保持自加压力、不怕挫折的精神状态,积极开拓前人未曾涉及的“盲区”,奋力突破矛盾错综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的“雷区”,勇于探索阻碍发展的“禁区”。

试想,在浙江这个经济发展迅速、改革成果丰硕的先进地区都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问题,更何况黄山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创新,也不仅仅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创新,它是方方面面的创新。我这里所讲的创新,首先要创新思维理念。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武器最为强大,一是宝剑、二是思维,后者的力量永远大于前者”,而思维的真实力量就在于创新。我市发展战略“三级设计体系”被广泛认同,正是创新的结果;我们在那么短的时间成功承办了那么重、那么多的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就是得益于“保主保重、注重实效”战略思想的科学运用;我们学习借鉴的兄弟市“模拟净地”操作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资金压力、迅速提高土地成交率、加快土地上市进度、超前推进项目建设,运用得好,就可以摆脱常规路径的困扰,赢得发展的先机。这就是思维理念创新的力量!其次要创新体制机制。这是永葆活力的保障。我们成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就是要努力走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路子;我们组建金融办,就是要着力为黄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我们设立信息办,就是要尽快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佳整合,成为全国一流、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们寻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组织“百村千幢”工程的实施、推进乡村旅游超常规的发展也都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实现,否则就打不开新的天地来。我们创新体制机制,可能会遭到非议、可能会付出代价、甚至可能会招致失败,但这是创新的伴随物,不足为奇、不足为怪,绝不能因此而放弃进取和创新。再次要创新方式方法。这方面的例子就是正在深入开展的旅游“三进”,市场营销的效果一定会逐步显现出来。招商引资方式的创新,也迫在眉睫。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已有的常规招商方式,但也绝不能停留于此。要招大商、招好商,就必须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必须突出前期准备、项目包装,必须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当务之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创新步伐:一是土地储备制度要创新。最近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来我市作专题报告,介绍了东莞的发展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把小块地变成大块地,把生地变成熟地,把低价地变成高价地,把过去的小城市变成了现在的大城市;同时土地储备中心是东莞的“第二财政”,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目前,黄山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土地储备制度要好好地运作起来。二是土地出让制度要创新。土地出让按照以往做法先是规划,再是招拍挂,然后是征地拆迁和项目申报,按照这个程序至少6个月才能开发建设。兄弟市“模拟净地”的操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三是招商引资方式要创新。招商引资有很多方式,比如以商引商、以商招商,希望大家要更多地关注。已经引进的企业是最好的招商平台,服务好已经引进的企业就是最有效的招商引资;多争取新的外商来投资非常重要,但是让已经引进来的外商多赚一点钱更加必要;招商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已经落地的企业、让投资商以自己的感受和经营业绩来影响他人,实行以商招商。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要创新。目前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艰难的探索之中,希望大家注重体制创新。五是旅游管理体制要创新。六是廉租房建设机制要创新。廉租房建设要与房屋拆迁、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希望大家以后每搞一个大的项目包括成立文艺团体都要考虑以后的运行机制,首先要解决好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运作的问题,不要先搞起来再说。制度重于技术、重于资本,必须摆在第一位,大的问题要有大的应对措施,具体问题也要有具体的运作机制来保证。三是“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才能凝心聚力、和谐发展”。

这20字理念,正好契合了咱们徽州自古有之的“和合”精神。黄山事业的发展,光靠哪一任、哪一级、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都不行。唯有团结奋斗,才能和谐发展。总的看,黄山这方面的情况是好的,班子团结,社会和谐,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氛围很浓。但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不重视团结,不珍视团结,相互掣肘甚至相互拆台的现象不能说没有。少数部门缺乏合作意识,别人牵头我就摇头,别人主抓我就不抓,有的甚至看笑话、乱议论,已经影响到黄山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肩负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的神圣职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更需要多沟通、不争执,多理解、不抱怨,多实干、不折腾,一切为了应对危机,一切为了抓好“三保”,一切为了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不仅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还要精诚合作、相互支持,叠加形成促进黄山快速崛起的强大合力。

第二个问题,讲的是方法问题、作风问题。也讲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倡导“快乐工作法”。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工作中有快乐,而快乐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事业前进、实现人民利益,同时彰显和升华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高尔基就曾经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如何做到快乐工作?一要有热情,这个热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爱,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快乐工作的动力;二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有了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满怀热忱地投身事业、忘我工作;三要有友情,这个友情产生于、体现在团队精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团队的成功,每个人的失败都是团队的失败。大家在一起工作,无论是在哪一级都是一种机缘。要珍惜这种机缘,做到与人为善、同舟共济。有了这“三情”,快乐地工作将会“如期而至”。

二是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资源稀缺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待于实践锤炼。经验表明,凡是工作出类拔萃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同志都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远的不说,这次成功举办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很好地运用了“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总指挥晕倒在现场,纪念大会的牵头领导在会场指挥调度连续几天未合眼,启动仪式的牵头领导在烈日下亲身体验高温,负责整治环境的分管领导日夜在重点路段督促检查,市安监局长冒着40多度的高温攀上体育馆顶测重,市容局长和环卫工人们一起拿着水龙头冲地,市接待办主任带病坚持工作直到活动结束才去检查身体。据我了解,所有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至少有10个晚上只睡2、3个小时,非常辛苦。推广“一线工作法”,一要具体深入,这样既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发现干部、培养干部,因为有许多优秀干部在一线、在基层;二要善于作为,到了一线要善于协调,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三要探索规律,不仅善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要善于总结提升,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以更好地指导面上的工作。

三是大力倡导“科学工作法”。这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作方法上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可以说,离开了“科学工作法”,“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就会显得苍白和脆弱,甚至毫无意义。“科学工作法”涉及很多方面、很多环节、很多因素,在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我说了五个方面:一是系统管理,以全面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希望大家考虑问题、做工作的时候要有综合的观念、层次的观念、结构的观念和动态的观念。把握这些,工作起来就能管用。二是前瞻性管理,注重抓住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力求站高一点、看远一步、想深一层,不打无准备之仗。三是目标管理,以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为中心,重要节点紧抓不放,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目标管理很重要,包括项目建设、开个会议、开展调研活动等都有一个目标管理的问题,要先设定目标,目标还可以考虑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这样干工作才有实效。四是扁平化管理,对重要事务一抓到底,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扁平化管理尤其要注意信息的传递,要及时沟通。五是过程管理,注重事前充分准备、事中运筹协调、事后总结提升。

同志们,今年下半年不同于往年,各项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希望全市上下继续保持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打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攻坚战,齐心协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三篇:中共黄山市委

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

(2011年5月18日)

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对于彰显我市旅游、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加速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提高黄山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皖政„2009‟118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出如下决定。

一、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创新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模式,着力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途径和方法,着力创新加快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着力创新服务业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着力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速实现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加快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强力推进“一个枢纽”、“三个中心”、“五大基地”建设,统筹抓好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发展,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区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活服务业基地;坚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原则,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集聚区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积极探索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土地倾斜、管理加强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办法,破解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原则,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广泛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激发内在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始终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加速实现富民强市。

3.总体目标。通过综合改革,全面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服务业强势扩张、全面转型,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把黄山打造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旅游观光服务中心、徽文化展示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和休闲养生基地、摄影演艺基地、乡村旅游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初步形成山清水秀、景美路畅、怡人怡情、宜游宜居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框架,在全国生活服务业发展方面起引领示范作用。到2015年,全市以旅游、文化、休闲、养老、健身为重点的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试点的主要任务

4.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实现入境通道高速化、区域干线便捷化、城乡交通一体化、交通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强力推进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工程,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航空、航运和国、省道相配套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完成合福客运专线、黄杭快速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和黄山北站站前区建设,启动安庆至祁门、池州至黄山城际铁路和黄山旅游轻轨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铁路建设里程达402公里,日铁路客流量达60万人。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成黄祁、绩黄、池祁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黄千、巢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总数增加到8条,形成覆盖全市、贯通周边高速通道。提升城乡交通水平。加大国省道、旅游交通干线和县乡公路建设力度,5年新改建国省道322公里、县乡公路800公里,完成6个客运枢纽、32个农村客运站和9个交通信息中心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和旅游景区景点通达条件。扩大黄山口岸开放。继续抓好黄山机场4d级升级改造,争取批准建设4e级扩建改造和黄山(直升机)通用机场项目,开辟并加密通往国内主要城市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航班航线,全面提升黄山航空枢纽地位和口岸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到2015年黄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

5.打造旅游观光服务中心。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继续围绕“六个转变”,大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加速黄山旅游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加大精品景区建设力度。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和生态优势,强力推进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等重要节点建设,5年新增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10家,总数分别达到5家和30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星级酒店、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5年完成项目投入1000亿元以上,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和分中心3—5个、旅游咨询服务点30个以上、自驾车服务营地10个以上;新增星级酒店5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总数分别达到130家和20家。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旅游营销国际化,主动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骨干旅游集团、旅行社、驻外机构和国际知名景区景点的合作,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大力推进旅游观光产品国际化,构建形成适应国际客源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每年推出5条国际精品线路;大力推进旅游人才国际化,采取合作办校、送出去学习深造等途径,培养引进一批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大力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交通系统、多语种解说系统和指引系统,促进旅游企业全面推行国际标准,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国际化,鼓励支持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品牌酒店和外资旅行社入驻黄山发展,力争5年培育发展2—3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引进15—20家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国外品牌酒店和境外旅行社,培养打造金牌导游员200名。

6.打造徽文化展示中心。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名品、名人为重点,积极抓好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繁荣先行区。继续抓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徽文化保护开发水平,力争5年新增国保单位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处、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0人以上。加快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以博物馆集群、徽州区新四军军部旧址、东黄山上海知青部落、黟县梓路寺等为代表,大力发展文博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宗教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抓好152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百佳摄影点”打造,使之成为黄山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特色品牌。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扎实推进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屯溪老街、徽州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齐云山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建成投资额超2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个。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重点抓好“徽州四雕”、“文房四宝”、万安罗盘、徽派盆景、黄山玉雕和徽州漆器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对创意、传媒、动漫、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的培育引导,发展骨干文化企业10家。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7.打造现代会展中心。依托黄山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质、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品牌亮丽“六张王牌”,加快以高档宾馆酒店、大型商业展馆为重点的现代会展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创新会展产品。积极开发以旅游、文化、生态、物产为重点的会展产品,进一步打响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展示会、黄山七夕情人节、黟县国际摄影节、祁门红茶节、歙县枇杷节、徽菜美食节等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完善会展设施。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抓好雨润国际会展中心、高铁新区商务会展区、黄山徽商中心、世界徽商论坛永久会址和元一希尔顿、喜来登、皇冠假日、枫丹白露、纳尼亚小镇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合理配置会展功能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最佳服务平台。提升会展水平。建立健全会展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创新会展市场运作模式,主动加强同国内外旅游组织、会展机构、全国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力争每年举办5—10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论坛和大型企业年会、展销会、培训会,努力把黄山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会展中心。

8.建设休闲养生基地。围绕打造休闲养生之都和第二居住地,加快生态文明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产业。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强力推进“保绿、还绿、增绿、强绿、存绿、驻绿”行动,进一步巩固扩大黄山生态优势,营造“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加快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依托黄山、新安江、太平湖、齐云山、牯牛降等景区景点和生态优势,加快休宁雨润、新徽天地等高端休闲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城市休闲、山地休闲、水上休闲、乡村休闲和运动休闲等特色产品,培育高尔夫、温泉等高端休闲品牌3-5个。积极开发康体养生产品。围绕生态养生、温泉养生、药膳养生、道家养生等主题养生产品,加大新安医学和道家文化的研究、整理与挖掘力度,积极推进齐云山养生之都和黄山温泉、屯溪醉温泉等项目建设,做大温泉、体检、疗养等康体养生产业。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以争创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城市为目标,立足黄山、面向全国,积极开发建设具有黄山特色、宜游宜居的产权式酒店、公寓式酒店、养老型酒店和满足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不同需求的度假中心、度假社区、乡村客栈等,推动黄山由单一功能的旅游目的地向旅游目的地、暂时居住地、永久居住地“三位一体”综合功能转变,努力把黄山打造成休闲度假、居住养生的最佳福地。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休闲养生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9.建设摄影演艺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系列开发、形成规模,整体包装、构建网络,做强品牌、放大效益”的要求,加快摄影演艺产业发展,努力在“精品化、系列化、群众化、产业化、国际化”上下功夫。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出台黄山市摄影演艺产业发展规划,始终把摄影演艺产业发展置于科学规划、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把每个摄影点和影视基地的特色挖掘出来、优势彰显出来,形成体系。强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秀里影视村、黄山摄影城、黄山国际摄影村、北京国际艺术家村、歙县画家村、徽州摄影影视写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等演艺项目打造,建成10个以上摄影基地,打响3—5个国内外知名高档文化演艺产品。搞好整体包装。充分考虑各摄影点之间、各摄影点与其他旅游产品之间、各摄影点与各类旅游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信息、线路、交通、营销、综合服务和应急保障“六大网络”,通过网络串珠成链,形成组合优势。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投入,着力抓好各摄影点道路升级改造、接待服务设施完善和周边环境整治,努力为摄影演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放大品牌效应。坚持把摄影演艺产业作为一个大产品、有机体、新亮点,统一促销、组合促销、整体促销,使黄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摄影演艺和写生创作基地。

10.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坚持“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力争5年内全市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专业村达到300个、“农家乐”接待户超过2000户。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中法乡村旅游合作、东关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耿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黟县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祁门橹溪湾休闲旅游度假区、丰乐湖乡村旅游开发、渔梁文化旅游开发、中国乡村旅游福地开发等项目建设,丰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深化乡村旅游“三进”营销。以省内周边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创新“三进”营销方式,深化“三进”对接合作,力争每个景区景点与10个以上机关团体、10所以上大专院校、10个以上街道社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景区景点和古村落环境整治力度,完善供水、供电、环保、卫生、信息、接待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规范接待行为和服务标准,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做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组建发展乡村旅游集团3—5个,推动乡村旅游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量达到35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11.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积极推进旅游与体育娱乐等产业深度结合,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创新户外运动业态。根据游客个性化消费需求,科学规划户外运动营地建设和线路设计,积极开发徒步、登山、攀岩、漂流、野营等系列产品,丰富户外运动内容和形式。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充分利用黄山对外影响,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争取每年举办5—10次全国性或国际性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打响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黄山国际健走节等体育赛事品牌。加快户外基地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太平湖水上运动中心、东黄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休宁雨润度假区和奇墅湖户外运动休闲基地等,进一步改善户外运动设施条件。强化户外运动保障。编制户外运动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促进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12.建设商贸物流基地。主动适应城乡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科学抓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生活生产性流通服务为对象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结合城市改造、规模扩张和黄山北站站前区建设,规划建设1—2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城(或购物中心),培育发展若干条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功能完备的品牌购物街,充分发挥大型商贸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的集聚带动效应,挖掘和拓展新的消费潜力。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以满足城乡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各类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5年新增年交易额超亿元专业批发市场1-2个、标准化区域农产品批发大市场3个,改造城乡农贸市场25个,创建10个标准化商业社区、10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和3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培育发展10家重点骨干商贸流通企业、10家中外合资合作商贸企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围绕旅游、文化、工业等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结合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条件改善,统筹规划建设好黄山梅林国际物流园、黄山经济开发区斯普蓝蒂物流园、空港现代物流园等10大物流园区,引导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形成连接城乡、辐射全省、联动周边、融入全国的物流网络。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工业、农业和商贸企业剥离物流服务,联合发展第三方物流,5年力争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5家。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

三、试点的保障措施

13.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坚持把推进综合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实现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全面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领导,同时设立黄山市服务业发展局,具体负责试点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各区县、市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合力抓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14.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设立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资金,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资金1亿元,采取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和品牌打造。强化服务业用地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861”和市“十大工程”重点建设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地;各地收储的土地、依法处置的闲置土地和“退二进三”腾出的土地,优先供给服务业项目。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用电容量100千伏安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列入国家鼓励类发展的服务业项目,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执行同价。

15.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以“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为契机,突出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自驾车营地、旅游咨询服务、农家乐、传统文化表演、特色旅游商品制造、旅游交通和徽菜等重点,分类制定完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全面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继续抓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鼓励支持试点单位、试点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制订;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为“黄山服务”奠定基础。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加大服务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名牌产品工作力度,力争5年内形成50个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全面提升黄山服务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等方面的“软实力”。

16.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引进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加快构建“智慧黄山”体系。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以游客为中心,全力抓好数字化精品旅游推进工程、国际化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黄山旅游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黄山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完善工程、旅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工程建设,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系统和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努力实现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产品服务网上预订、交易一体化。全面推进城乡电子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公共服务便捷化需求为目标,重点推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教育培训领域数字化建设,完成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智能化政府建设。按照“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着力抓好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行政流程的调整和再造,全面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政府效能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到2015年,基本把黄山建成“城市网络化、政府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

17.构筑服务业人才高地。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鼓励支持其在黄山设立分校或建立培训基地,优化黄山教育结构。加快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山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引导支持各大专院校增设服务业专业,加快培养旅游文化、景区酒店管理、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会展策划、服务贸易和中介服务等领域所需的专门人才。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重点抓好导游员、“四雕”、演艺、摄影等14类特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环境,加强优秀高端服务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并在户籍管理、住房补贴、经费资助、家属随迁、子女就学、社会保障、职称评聘等方面切实提供方便。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并在开办经费、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支持。

18.强化服务业金融支持。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风险投资、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在黄山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地方金融体系,鼓励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地方金融企业,大力发展农村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信托、保险、租赁、典当等地方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增强地方投融资能力。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应黄山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加快资本市场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票据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密切政企、银企关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9.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和行业,全部向外资和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工商部门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可实行分期到位;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服务业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70%。放宽集团登记注册条件。凡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控股子公司,可办理集团登记。优化市场环境。继续深化“四大整治”活动,着力抓好机关作风和窗口单位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服务行为和执法管理行为,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20.加强服务业统计考核。主动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建立符合黄山实际、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为科学指导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制定出台黄山市服务业发展综合考核办法,把服务业综合改革发展纳入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落实推进责任,加强督查考核,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第四篇:学习中共曲靖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学习中共曲靖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之市委高书记报告精神

一、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二○一二年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高原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畜牧业产值连创新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实现新突破;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消费势头强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00.2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342.7亿元,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8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5.1亿元,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2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3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6291元,增长24.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2.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取得实效,山地城镇建设全面推进,省级特色小城镇和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省级重点村和第一批新社区、新村庄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农转城”任务超额完成,城镇化率达39.8%。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全面启动,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富江二级公路竣工通车,新建农村公路3214公里,六沾铁路复线建成运营,骨干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进展顺利,解决了4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力推进,森林覆盖率达42%。

(三)民生改善取得实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向全市承诺的10 件惠民实事进展良好。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03.47万人次。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进,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得到缓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市“五馆一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四)和谐局面得到巩固。普法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不断加快。人大依法行使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政协依照章程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统战、双拥、老干部、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有序推进,平安创建成效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农村故事会”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验得到推广,创先争优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涌现出“公务员楷模”陈家顺、“当代愚公”陆良八老、“特别关注最美乡村医生”陈金正等一批先进典型。探索完善领导干部聘任制,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得到落实,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发展和前进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不强、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缓慢、水平不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大。二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乡差距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任务繁重。三是改革创新正处于攻坚期,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四是以治理工业污染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任务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五是党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机关部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力差;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创新意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少数领域以权谋私、损害民利、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奋力赶超,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省委、省政府要求曲靖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必须担负的政治责任。面对全党全国的动员指令,面对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面对全市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及早建成惠及全市各族人民的全面小康。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立足曲靖的实际,经过科学分析,曲靖要提前两年,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任在肩,必须正视差距。在历届地市委的带领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曲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发展不足、不充分、不协调,经济总量不大、人均占有量偏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仅为71.4%,经济方面的半数指标实现程度均未达到60%,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差距还很大;从全省发展大局来看,我们正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巨大压力。可以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路途艰辛,压力很大。但确定这个目标有利于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发我们的干劲。我们要树立理性的差距观,但决不能看到困难就害怕,遇到阻力就退缩,一定要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把差距作为潜力,把压力化为动力,加快发展、缩小差距、跨越赶超。

重任在肩,必须坚定信心。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纵深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桥头堡、滇中城市经济圈、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曲靖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进入了厚积薄发、蓄势向上的新阶段,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全市上下形成了和衷共济、求实奋进的良好氛围,勤劳勇敢的各族群众期盼发展、思富思进的激情高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曲靖人民过去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创造辉煌成就,今天也一定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实现跨越发展。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压奋进、负重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任在肩,必须真抓实干。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靠实干。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继承和发扬曲靖人民不畏艰辛、不惧困难、不甘落后的优良传统,发扬脚踏实地、重行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斗志,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毅力和韧劲,咬定目标不放松,顽强奋斗不懈怠,把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把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责任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把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努力推动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景象,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三、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总量、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建设年”和“作风转变年”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着力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产业、扩大投资消费、深化改革开放、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安全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曲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化率达4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一)调整经济结构、做强优势产业,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产业是区域崛起的脊梁。曲靖加快发展的重点在产业、难点在产业、突破口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要牢固树立产业兴市、产业强市、产业富市的理念,把产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率先建小康”的思路,把2013年作为产业建设年,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聚焦产业、谋划产业、大干产业”的热潮,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是产业发展的总纲、产业建设的蓝图。要立足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编制全市产业发展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使产业规划与桥头堡建设、滇中经济区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等国家和省的重点战略规划相衔接,构建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协调配套、功能分区合理、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发展布局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以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重点,在全市规划布局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精品农业庄园,打造多点示范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样板。抢抓工业上山机遇,以完善工业园区规划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明确重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统筹考虑交通、区位、资源等因素,合理布局物流中心、商贸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点景区。要尽快制定实施“产业建设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组织领导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突出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决定产业发展方式、发展质量。要着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突出特色提升一产,优化结构做强二产,加快速度发展三产,解决轻重工业畸轻畸重、服务业比重较低等问题。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目标,稳定发展玉米、马铃薯、水稻、油菜等粮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蔬菜、魔芋、蚕桑、核桃、中药材、花卉、林果等特色高效产业,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牧业、高效渔业,积极发展外向创汇农业;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研发农业新品种,加大农机具和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工业,推进扩能改造、装备提升、节能降耗,依靠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关联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蔬加工及饮料工业,加快发展丝制品、服装及家纺产业,推动轻工业提速增量;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育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工业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实施第三产业提速计划,重点提升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水平,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产品设计、中介咨询、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加快产业发展步伐。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引擎。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着力建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回报率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严格的奖惩责任制,充分发挥产业招商组和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引资分局作用,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良好局面,引进和实施一批龙头带动型、资源加工转化型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带动大发展。要强化项目推进,继续开展“五访五帮”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立项、用地、融资等难题,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尽快促进蒙牛集团落户发展,扎实推进云南曲靖国际农业食品科技园、康恩贝、马龙双友高档肉牛养殖、一汽通用红塔汽车、天高镍业特种钢、沾益珠江源综合物流中心、三国历史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加速发展壮大。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提高消费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基础设施是构成产业承载力的重要部分。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开展以“爱心水窖”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聚集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渝昆铁路在曲靖区域内建站,加快建设普宣、功待、会昭高速公路,扎实推进宣曲高速、东南过境线和4条老国道改造项目,尽快启动松待公路联接线项目前期工作,每年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大力实施“兴水强市”战略,加大黑滩河、龙潭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新开工骨干水源工程3件以上、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0件以上,争取阿岗水库年内开工、车马碧水库明年开工。加速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改造提升火电产业,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扎实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抓好“无线城市”建设,加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加快推进 “数字曲靖”、“智慧曲靖”建设。

(二)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空间,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分开,探索政府与中介机构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法。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放开即入”,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严格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活民间投资创业激情,扶持小微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拓展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坚持扩权强县,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重点深化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规划审批权向市级集中,把项目审批权向县级、园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积极稳妥推进科技、医药卫生、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抓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二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吃透、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突破性扶持政策、差别化产业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对曲靖的支持,推进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努力实现《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的把曲靖建成煤电及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和省内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目标。主动融入滇中经济区建设,积极参与滇中同城交通、通信、产业、物流建设规划,尽快编制实施《滇中经济区麒沾马一体化发展规划》,共建共享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与昆明市的产业融合、经济融合、板块融合,形成滇中产业新区“一区两翼”中重要的“一翼”。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深化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合作,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着力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提高经济外向度,形成开放新优势。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转化机制,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型曲靖行动计划”,依托曲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推广示范基地,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推进“百户企业技改提升行动计划”,重点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协调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动县城扩容提质,扎实开展特色小城镇和新村庄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建设珠江源城市群。坚持“麒沾马”同城规划、共域发展,全面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集散功能、服务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努力建设珠江源大城市;突出多点支撑、多点突破,加强县城扩容提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珠江源城市群。坚持高标准建设,推行“多中心、组团式、社区式、配套化、社会化”建设模式,大力开展山地城镇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优化布局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着力推进城市亮化、绿化、美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二是建设特色小城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壮大城镇支柱产业,加快城镇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把全市99个小城镇建成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健全机构,加大投入,深入开展园林、卫生、安全、文明“四城联创”,进一步对照创建标准,找准存在问题,综合施策,卓有成效地推进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加强城市道路、供排水、电力保障、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细化城市管理责任,调整优化行政区划,科学设臵街道,合理划分社区,推进乡镇改街道办事处、村委会改居委会工作,搭建适应城市发展的组织构架。要认真贯彻《曲靖城市管理条例》,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强化交通、卫生、绿化、市场、户外广告等管理,依法依规处理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解决进城农民工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稳步推进“农转城”工作。

四是建设宜居新村庄。坚持规划先行,加大筹资力度,集中打造一批宜居宜业的新村庄。注重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富民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开展百万农户特色宜居安居房十年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是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抢抓乌蒙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推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模式,实施好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改变贫困面貌。

(四)加强生态建设、切实保护环境,夯实永续发展基础

坚持生态立市,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序利用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美丽曲靖。

一是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森林曲靖”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区域造林绿化,持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把曲靖建成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探索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的新路子,推进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开采方式科学、生产工艺环保、矿区生态良好,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化,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环境准入,加强环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加快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完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防控机制。深入实施“七彩云南〃曲靖”保护行动,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以南盘江、牛栏江流域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治理,统筹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污染防控区综合治理步伐,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完善和落实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

三是努力推动低碳发展。以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农村节能普及、发展低碳交通为重点,切实加强低碳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强化“三废”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严格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巩固提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坚定不移走具有曲靖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推动曲靖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是不断繁荣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投入向基层倾斜、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和文化帮扶工程,全面完成市级“五馆一中心”建设,做好承办2014年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范围,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文化出精品、精品带产业、产业出效益的思路,充分发挥以爨文化为主的文化资源优势,抓好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做强一批文化企业,扶持发展影视、民族民间工艺、演艺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占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六)优先改善民生、维护安全稳定,巩固安定和谐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的关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扩大就业,以政策稳就业、创业带就业、服务促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好国家和省调节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点改扩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曲靖综合大学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完善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体系,巩固提高新农合参保率,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加快建立适合进城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慈善会、红十字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确保人人拥有平等发展的权利。加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加大矿区危房、农村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继续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二是全力确保安全生产。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反复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突出煤矿安全生产这个重点,从强化企业主体、政府属地、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入手,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加大资源整合、上大关小力度,强化安全投入、技术保障,加快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统筹抓好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密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权益机制,完善和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合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等机制,大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正确引导舆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履行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支持政协畅通民主协商渠道,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四、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作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一)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牢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持用党章指导和规范党的建设,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和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研究出台并落实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和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实施意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党章规范行为,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树立超越自我、奋勇争先的赶超意识,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心,激发攻坚克难的斗志,凝心聚力谋发展,只争朝夕促跨越,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

(二)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丰富拓展“新农村故事会”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星级达标”活动,对“四议两公开”和晋位升级工作实施跟踪问效,扩展基层组织及其工作覆盖面,有计划地在村民小组推进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向杨善洲、陈家顺、“陆良八老”、陈金正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和干部聘任制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干部上下交流力度,加大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班子的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落实干部与产业挂钩联系督查机制,力争在干部、人才交流使用的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加强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公道正派选人用人,以实绩看干部、以实绩用干部,加大基层一线的选拔力度,旗臶鲜明地保护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让干事者受尊重、能干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把各方面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走活干部“一盘棋”,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

(三)开展作风整顿,形成为民实干的良好氛围 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的实施办法,结合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四群”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从市委常委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带头改进调查研究,下乡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分析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推动工作落实。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少发文、发短文,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提倡讲短话、讲真话、讲管用的话。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压缩行政经费支出,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完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实事好事,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作风漂浮、推诿扯皮、不敢担当、不敢触及矛盾、回避问题、破坏发展环境等不良风气,提升执行力、落实力,在推动发展、实干惠民中改进作风、锤炼作风、检验作风,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确保“产业建设年”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以“产业建设年”的实际成效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四)坚持惩防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自觉担负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不允许搞特权。注重深化改革,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五)发扬党内民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加强班子团结,建设和谐班子,班子与班子之间、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加强党的议事决策制度建设,完善各级党委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深化党务公开,拓宽党员表达意见和参与党内事务渠道,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学习中共曲靖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之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华平的报告精神

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2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突出稳增长、谋转型、促和谐主基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00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5.09亿元,增长2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3.8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7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突破2.8亿美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1730元、6291元,分别增长18%、24.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为102.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打响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强化煤电油运要素保障,着力做强烟草、化工、煤炭、冶金、电力产业,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建材产业,培育新材料、生物、轻工产业,抓好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现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8 亿元,分别增长24.67%、16%,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7%,工业经济发挥了稳增长的主导作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62 亿元,增长7%。粮食连续九年稳定增产,实现总产308.9万吨。实现肉类总产160万吨。烟叶收购产值达48.69亿元。流转土地37.2万亩,新增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9个。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服务业与工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90亿元,增长11 %。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00个、配送中心13个,兑付“家电下乡”等补贴1.24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405.5亿元和860.9亿元,分别增长18.9%、17.3%。保险公司发展到26户,融资担保企业23户,融资担保企业担保能力达369亿元。

(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曲靖东南过境线、老国道线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曲宣高速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普宣高速公路、待补至功山、昭通至会泽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富江二级公路全面完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214公里。六沾铁路复线建成运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39.8%。完成珠江源大城市总体规划、20个省级特色小城镇和5270个村庄规划编制。“五馆一中心”、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启动20个省级特色小城镇、9个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城镇上山,核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65万亩。统筹推进农民转户进城,23.8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农田水利与生态建设不断加强。22件骨干水源工程、243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14.5万亩,建设沼气池3.24万口、节能改灶1.1万户,新增核桃36万亩、速生丰产林6.9万亩,改造低效林4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

(三)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力以赴扩大开放。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主动融入滇中经济圈建设,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深入开展“央企入曲”、“民企入曲”和赴港澳及泛珠三角等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市外国内到位资金27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56万美元,分别增长17%和41%。全力以赴优化环境。大力推行“一门进、一费清、一章结”制度,拓宽政务服务领域,精简审批事项。全力以赴深化改革。积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户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医疗卫生、教育等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四)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坚持各项政策措施和资源配臵向民生倾斜,着力抓好十件实事的落实,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达77 %。认真抓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点民生工作,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就业和社保工作力度加大,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扶持1.89万人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7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03.47万人次,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2.19万人,为57.72万名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3.07亿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工伤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不断加强,启动6所敬老院建设;低保扩面成效显著,城乡低保对象分别增加到8.89万人、36.84万人。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6.98万套(户),启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解决4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说明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3年经济增速按照13%以上来安排部署。这里,我就几个重点指标作说明。第一,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力争增长14%。这个增速,既是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自加压力、加快发展的长远需要。按此增长速度测算,第一产业需增长7%,支撑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需增长15%以上,支撑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需增长11%,支撑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主要支撑条件为: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有力。2013年,国家将继续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为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二是产业发展支撑有力。国家、省和市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将持续稳定发展;“三大战役”深入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重点工业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建筑业在内需拉动下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三是三大需求拉动有力。从全市近年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看,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即可拉动经济增长约6.8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即可拉动经济增长约5.3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只需支撑GDP增长0.9个百分点,即可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第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增长23%。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仍然是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为全市推进重大项目、破解发展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三年,全市总投资需求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52.2%,是拉动曲靖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根据全市“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集群规划和县(市、区)上报的项目,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可有力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增长23%目标的实现。第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力争增长18%。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收入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低速增长,全省、全市财政增收也面临巨大压力,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财政收入,确保了年初确定目标的完成。2013年17%的增长目标,既是为了保持财政增收的连续性,也是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的需要,在工作中会有一定压力,但也有支撑条件。主要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市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健康的增长态势,财政仍然具有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主要支撑条件为:一是落实中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将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是随着城镇居民20条增收政策的深入实施,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将保持l5%以上增幅;三是提高州市津补贴将在年初落实到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将有所增加;四是随着高原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对“三农”投入持续加大,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转户进城政策全面落实,都将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三、2013年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 劲松书记已经对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里,我重点强调几点。

(一)要在产业建设上有突破。要大力开展“产业建设年”活动,认真执行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大、效果好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向曲靖倾斜。一是以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确保工业增加值新增95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140亿元以上。加大工业园区供水、电力、通信、标准厂房、路网建设力度,稳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确保工业园区主要指标增长30%以上。启动设立曲靖海关、曲靖商检、曲靖综合保税区前期工作。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提出“2个千亿产业、1个300亿产业、2个200亿产业、3个100亿元产业”实施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加快120个地方骨干矿井新建改扩建进度,切实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启动花山、白水、越州循环产业园区建设;以驰宏公司为龙头,加快推进稀贵金属及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力争6月底开工建设一汽通用红塔20万辆轻卡项目,加快建设宣威银河汽车、富源矿山机械制造等汽车及机械制造项目;支持冶研新材料股份公司进行技改,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二是以特色化和产业化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新增20亿元。大力扶持产粮大县、重点乡镇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确保粮食总产量达320万吨以上。加快发展冬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创汇农业和休闲农业,启动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抓好16个农业示范基地、5个精品庄园、9个农业园区和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特色高效农业460万亩,努力打造多点示范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样板。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持续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培训农村劳动力16万人,新增转移10万人,大幅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壮大集体经济,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农村各项补贴补助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三是以完善基础和扩大消费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新增85亿元。围绕把曲靖打造成区域性商贸城市的目标,认真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引进2—3户知名商贸企业,打造30户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抓好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物流中心,力争每个县(市、区)高标准建设一个商贸集聚区,改造20个乡镇农贸市场,抓好100个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和10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建设。依托昆明新机场口岸,抓好临空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谋划高铁经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支持曲靖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积极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加快三国历史文化旅游、爨文化园等11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8%以上。

(二)要在项目建设上打好基础。一是突出推进规划项目落地。要围绕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国家和省的衔接,明确一批重点项目集中攻关,谋划并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要围绕500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确保市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重点县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一般县投入不少于500万元,做深做实前期工作,确保200个项目具备开工条件,争取国家和省加快审批,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二是要全力抓好要素保障。要优先完善环保、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配臵,密切关注国家资金投向和宏观政策取向变动,加大汇报衔接力度,全力争取中央和省投资支持。加大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融资力度,搭建银政银企合作融资平台,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切实提高用地门槛和投资强度,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给。三是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要围绕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400多个,投资640亿元以上,确保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支撑。要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确保每一个项目的责任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责任人,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工时限、进度要求、竣工时间。

(三)要在转型发展上迈开步伐。一是要强化新型产业带动。深入实施工业跨越发展计划,实施好一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项目,启动一批产值达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链延伸建设项目,推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高耗能行业按照抓大控小的思路,积极推广新型节能环保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新一轮创新型曲靖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加强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曲创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三是要强化生态联动。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行业、地段、部位的综合治理,努力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强化用水总量控制,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进美丽曲靖建设,完成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栽植50万亩,速生丰产林2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10万亩,低效林改造50万亩。加强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继续做好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两污”处理设施项目运营管理,抓好一批乡镇“两污”设施建设。

(四)要在城乡统筹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支持做好长昆客运专线建设工作,启动越州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曲靖东南过境线前期工作,启动曲宣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推进普宣高速公路、待补至功山、昭通至会泽高速公路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全面抓好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开工阿岗水库等4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件以上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善曲靖大型灌区配套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地47万亩。加快推动“数字曲靖”等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基础网络全覆盖工程。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提高电力保障可靠性。二是加快城镇发展步伐。集中力量加快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加快推进珠江源大城市路网骨架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县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坝区边缘适建山地发展。加大土地清理力度,推进坝区布局零乱、居住分散、闲臵低效的自然村向城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集中。统筹推进农民转户进城和农民工市民化,落实好转户居民城镇待遇,切实维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力争完成转户16万人以上。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乡镇“连片综合扶贫示范项目”各2个,实施山区综合连片开发试点45个、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550个。抓好173个省级重点新农村建设,完成50个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治,改造1.53万户农村危房,解决40万人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沼气池2万口,节能改灶7000户,安装太阳能5500台。

(五)要在优化环境上加大力度。一是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深化财税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政策。继续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继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市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减至100项以下,落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3月底以前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完善绿色审批通道和推进、跟踪服务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努力破解融资、土地、环评等问题,形成全市上下人人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继续扩大开放。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充分利用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昆交会等平台,深化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合作。主动融入滇中产业新区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加强与滇中城市合作力度,推动基础设施高效联通,加快同城化建设步伐。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充分发挥2个招商分局作用,力争实际利用外资5275万美元,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47亿元。

(六)在改善民生上见到实效。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做好以高校毕业生、特殊困难群体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的就业工作,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扶持1.5万人创业,新增就业2.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标准、失业补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推进“菜篮子”工程,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统筹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四、当前需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新年伊始,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动力,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一)抓好工作谋划。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率先建小康”的目标,按照“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进一步谋划和完善2013年的工作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紧紧围绕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建设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样板、建设珠江源城市群、加快服务业发展四篇文章,及早将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到位,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工作责任。

(二)抓好经济运行。一是要加大进京赴省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项目投资盘子。对春节后计划开工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为全年工作赢得主动。二是要加强经济运行要素保障。三是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阿岗水库开工准备,做好春耕生产准备。

(三)抓好群众生活。要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确保失业保险金、养老金和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对五保户、受灾户、低保户、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困难人员进行帮扶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加大物资调配力度,确保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及时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成品油等实际问题。要严厉查处和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确保物价平稳。要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要搞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卫生保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抓好安全稳定。要认真落实安全维稳工作责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层层有人抓,行行有人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稳定事件。信访维稳方面,要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安全生产方面,要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消防安全检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突出抓好春运期间的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出行畅通。社会治安方面,要抓好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抓好廉洁自律。春节临近,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地区,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本着节约、简朴原则安排好节日期间各种活动,不得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严禁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四届九次理事扩大会议

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四届九次理事扩大会议在蓉举行

张本杰

2014年1月8日,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四届九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成都举行,与会嘉宾就2014年楼市政策和市场的走势进行了对话,产业中各界人士共同探讨2014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与会者四川东方雨虹董事长刘维认为:2013年房地产市场算是最后最高峰的一年了,地王频出、日光盘也随时出现,连二手房都随时调涨价格,市场依然过热,投资者认为反正有人接盘,大胆投资,其实在2013年已透支部分潜在购买力,所以2014年成交量可能会趋向稳定,二手房房价增速估计也将放缓,甚至出现下跌情况,房地产业内人士需要做好防寒准备。

下载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黄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黔南州委九届九次全体

    中共黔南州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匀举行2010年 元月8日,中共黔南州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匀举行。州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州委书记黄家培讲话。受州委常委会委托,州委副书......

    学习讨论中共市委召开的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

    再学习再贯彻 再提高——xxx大队召开学习会再次贯彻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12月23日上午,xxx大队召开中层干部学习会再次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xxx讲话精神,xxx......

    昭通市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中共昭通市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深化改革 稳中求进中共昭通市委举行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刘建华作工作报告 张纪华部署今年工作1月16日,中共昭通市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

    中共东营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举行

    中共东营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举行 7月15日讯 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2010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

    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讲话

    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钟利贵 (2011年12月30日) 这次市委全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

    2007年市纪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2007年市纪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在中共___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

    学习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汇报材料(共5篇)

    学习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报告 1月13日,市总工会召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刚刚召开市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市人大副主任、市总主席刘运富要求市总全体干部......

    2012学习贯彻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xxxx委发[2012]号中共xxxx永镇委员会关于学习贯彻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中共广安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2月23日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