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

时间:2019-05-14 05:4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

第一篇: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

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

工 作 简 报

第 7 期

昌邑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7年4月19日 本期导读

◆信息视窗

学习于美霞课改经验又掀新高潮

市教研室高中部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教学视导

市教研室小学部组织新学期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及教学视导 ‚攀登英语‛实验中期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第一实验小学深入开展师生课堂展示活动

市教研室初中部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点校听课评课

◆ 学校经验

‚互动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赵仁才)实施‚三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研究传真

◎学科探索

怎一个‚愁‛字了得(孙 斗)

例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宋新伟)大班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王囡囡)

◎反思日志

“让他们保住尊严”(逄是涛)读书竟然成为一个难题(范雪艳)轻轻地告诉自己(魏玉晓)

◎下水文章

踏青去(柳启辉)

◆校长论坛

教坛感悟(刘敬森)

◆文章推荐

给教师的20条忠告

◆信息视窗

学习于美霞课改经验又掀新高潮

今年三月份开学以来,随着于美霞课改经验在我市的深入推广,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又掀新高潮。自开学到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有20余处学校,共600多人次深入到于美霞老师的课堂进行学习交流。不仅有我市都昌街办的南逄小学、刘辛小学、新村中学,昌邑三中等学校,高枝引得凤凰来,许多外地的学校也纷纷慕名前来学习交流,其中包括济南市的育贤小学等6处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德州市实力学校、以及奎文、潍城、高密、诸城的部分学校。

前来学习人员深入到课堂听课后,都深深地被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自主、互动、创新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折服。研讨交流过程中,于美霞老师针对课堂教学的有关热点问题与听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听课教师普遍认为于美霞老师的课堂充分地体现了‚高效快乐、自主创新‛,能有效地在课堂上落实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潍坊教科院刘德义科长听课后评价该课堂‚合作高效,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典范‛,济南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马刚老师认为‚杨屯小学和于美霞老师原汁原味的原创性、原生态的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宝贵财富‛。

目前,我市已组建成以于美霞为代表的小学数学课改实验团,他们在市教研室的领导下,进行着全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和推广工作。

市教研室高中部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教学视导

为进一步加强本学期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落实市教研室2007年工作计划和前期两次校长教学办公会精神,3月19日至3月28日,教研室高中部对全市普通高中及艺术中学进行了教学视导。

本次教学视导的内容主要有四项:一是听取学校介绍新学年教学工作打算,突出高三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二是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三是对新学期教师的教学常规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四是各学科教研员对学校和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并研讨。

通过教学视导发现,新学期以来,各校都能够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市教研室2007 年工作计划和两次校长教学办公会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狠抓高三教学,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但视导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问题,综合科目和基本能力的合理选题,组织考试、批改与讲评的协调问题等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各教研员与学科教师进行了详细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高中部徐金波主任结合各校总体情况,对学校后段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教研室王亿东主任参加了本次教学视导,并就学校教学管理、调动教师与学生积极性、抓好高三教学、抓细节及课堂教学改革等讲了重要意见。

市教研室小学部组织新学期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及教学视导

3月7日,教研室小学部在外国语小学召开了各乡镇(街道)教育办副主任,小学业务员,学区及以上小学校长,市直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共140多人参加的全市小学教学工作会。

会上,与会人员集体观摩了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刘培国的‚自能读书‛课堂教学展示;外国语小学姜言邦校长作了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教研室小学部逄是涛主任简明扼要总结了2006年工作,详细部署了新学期计划打算,即以课题实验为抓手,以构建‚高效快乐‛课堂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学常规落实,以实现名校、名师、名生‚三名工程‛的新突破。魏杰副局长针对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个别学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强调了新学年工作的要求。王亿东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反省工作,理清思路,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市小学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后,小学部全体成员到基层学校,通过听汇报、听课(或教研员直接参与上课)、评课、与学生教师座谈、查阅常规材料等形式对会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视导,了解了基层单位在课改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及教学视导工作,及时、科学、高效,必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小学教学工作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攀登英语”实验中期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2007年4月1日至2日,北师大‚攀登英语‛实验项目组秦晓红、陈莹辉两位老师 到我市举行了‚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攀登英语实验中期交流活动‛。她们通过听课、实地考查、座谈,对我市前段的‚攀登英语‛实验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我们的实验工作走在了潍坊市的前列。

两位老师到我市龙池小学、柳疃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奎聚小学四所实验学校听取了赵晓艳、史芳芳、付海玲、翟云贞、孙桂霞、于慧六位实验教师的课。并在奎聚小学召开了各实验学校课题组负责人会议,举行了一、二年级英语辅导教师、全体攀登英语实验主课教师参加的联片教研活动。会上北师大项目组的老师总结了上学期的实验工作,布臵了新学期的实验任务,并就如何提高实验课题组的管理水平、下一阶段实验工作如何安排等问题同课题组负责人进行了研讨。

这次活动使各实验学校明确了新学期的实验实施要求,各实验教师明确了后段工作重点,必将推动我市的攀登英语实验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实验小学深入开展师生课堂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第一实验小学从3月26日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展了“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师生课堂展示活动”,此次课堂展示活动特别注重了“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对讲课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和愉快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观察、尊重、欣赏、思考、表达;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精神面貌、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本次活动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按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大组分级部进行,每位教师必须讲一节公开课,必须听20节以上的课,必须参加评课,并写好听后感。该项活动,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师参与热情高涨,有效地带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开展。

市教研室初中部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点校听课评课

3月29日至4 月2日,初中部全体成员对柳疃初中、岞山一中、北孟一中和实验中学等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点校进行了听课评课活动。

各科教研员在实验点校通过听课、互动式评课的形式,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参与面和度的把握及形成性测试题使用等)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达成共识,即要上好一堂课要把握以下4点: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始终围绕教 学目标来进行,要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面和度,要对目标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通过这次听评课活动,使广大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对初中段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经验

“互动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柳疃镇中心校 赵仁才

我镇自2004年春季以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互动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效果比较显著。在此,浅谈认识,与同仁商榷。

一、‚互动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实施策略

‚互动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将大班额的课堂教学分解为若干学习小组,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达到小班化趋向、个体化教学的效果。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互动式合作学习‛的组织构建

要实施‚互动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将教学班科学合理地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和便于教师检查、激励、调控,一般根据班额的大小,分为6——8个小组,每小组6——8人。划分小组前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尽量做到各组间各种能力水平接近,而组内各成员间水平能力不同。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使其真正达到各组间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组内相互团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分组后选配好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小组内合作学习能否高水平地实施,关键在于组长的学习水平、组织能力、合作精神等。根据小组人数的多少,可设一名组长,也可设正副组长。8人以上小组可设正副组长,将一个大组再分为两个小组,正副组长各负责一部分组员的学习,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基础,也可在大组内交流,但教师评价时,重点着眼于大组评价。教师要明确组长的权力与义务,并经常对组长进行培训。小组长要对组内成员全面负责,管纪律、管学习、管行为习惯。合作交流时组织大家讨论,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高效有序地解决讨论的问题,并全面了解讨论情况,收集归 4 纳获得的结论,好的予以肯定,错的及时帮助解决。课后协助老师督促、检查、指导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做到所学知识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为全组取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工作。

(二)‚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互动式合作学习‛使教师‚教‛的行为发生了转变,它要求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注重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参与、诱发思考、驾驭课堂、指导点拨、培养习惯、激励评价‛等环节上下功夫。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备好课、搞好课堂设计是能否顺利进行‚互动式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在备教材、备知识、备学生的同时,将整节课设计成几个环节,哪些问题小组讨论、哪些问题全班交流,小组有讨论的空间和必要性,避免一事一议式的课堂教学,防止问题提的过大或过小。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如何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小组的合作欲望,如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班内进行汇报检测,检测交流尽可能多的采取多维互动形式;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不能放任自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互动式合作学习‛的评价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小组间的竞争氛围,从而激发小组内的合作互助热情是开展‚互动式合作学习‛的保障。因此,‚互动式合作学习‛必须建立起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激励机制,从教学的过程看,要对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小测验、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全程评价。从学生主体看要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对优秀生、中等生、差等生进行分类评价。对每次评价的规则方法要提前向学生说明,让学生了解如何努力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奖励分数,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的合作互助欲望,达到互帮互学、比学赶帮的目的。对评价结果要及时进行反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运用评价结果,强化激励功能,营造小组间竞争氛围,为‚互动式合作学习‛激发起新的动力和热情。

二、‚互动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主动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不能畅所欲言。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得不到发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而‚互动式合作学习‛恰恰与其相反,它与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结构与过去不同。‚互动‛重点体现师生的互动(当然也体现生生互动),5 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创设使学生积极学习思考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从课堂的主要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去。教师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合作‛重点体现在生生之间。以小组为主体,强调互助合作、各抒己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2、教学评价的着眼点与过去不同。过去教师评价的着眼点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而‚互动式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的着眼点是将每个学生分别汇集到小组这个集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为小组这一集体争光。将小组评价作为基本单位,由课堂延伸到课下,由学校延伸到家庭。

3、‚互动式合作学习‛特别强调评价矫正,并且是多维的,可以是教师评价矫正,也可以是组与组,或是生与生评价矫正。通过评价矫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渲染营造小组间的竞争氛围,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4、‚互动式合作学习‛备课与过去不同,备课在备教材、备知识、备学生的同时,一要设计好师生的互动过程,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二要设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空间,有合作讨论的必要。

5、作业布臵与过去不同。做到‚三布臵、三不布臵‛:不布臵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臵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臵重复性作业,布臵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臵繁难偏旧作业,布臵课外研究性作业。作业要有鼓励性、启发性、针对性,达到检测、巩固、提高的目的,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经验与体会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新课标理念更加贴近;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参与、合作意识增强;弱科教学取得重大突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有四名教师在市级以上学科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互动式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意义是重大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于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积极引导。通过实践发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科较多,各科学习小组划分不尽相同,因此,对互动式合作学习的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个别教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其本质是教学观念滞后于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今后要更加注重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互动式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使课堂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实施“三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外国语小学

我校于2006年1月开始进行潍坊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小学生学习能力分阶段培养研究‛的研究工作。一年来,我们针对本课题实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我校课题组主要在转变教师观念提升科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课堂教学‚三课型‛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组撰写的系列经验材料——《课堂,美的天空》一书,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实验研究水平,我校坚持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并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从中寻找应有的理论依据,使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体教师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施并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实验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前提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教师的教学才能,提高科研能力。我校时刻强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建议者和指导者,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总体风格。为达到此境界,我校组织教师大练教科研基本功。为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主要内容有:简笔画、普通话、两笔字(钢笔、粉笔)、百句英语及说课比赛等。全校任课教师及中层领导都参与了此项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都有了很大提高。

我校还明确要求各有关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全面接受学校的业务成绩考评。教学与课题管理人员每人每学期都得承担一项专题研究,搞1次专项调研,做一次专题报告,上1节公开示范课,听评20节随堂课并写出评课记实,写1篇实验研究论文,记1万字的理论学习笔记。这一要求,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及全员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另外,学校还要求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一年来,学校统一购买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三本教育教学论著发给每一名教师,学校订阅了30多种教育理论报刊,统一摆放在教师阅览室,每天向老师们开放。并且在学期初就提出学习要求和计划。定期交流理论学习体会和进行书面测试。学校要求,每人每天需挤出1小时进行学习,每人每周要写1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学期末统一进行评 7 比奖励。开放阅览室、微机室供教师使用。人人会使用电脑自制教学软件。多看各类报刊、杂志,注重对重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小册子。

二、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发展后劲

俗话说‚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认为,若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没有高的学习效率,更谈不上高的学习能力。所以,我校在实验的起始阶段就重点抓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我们首先提出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其中包括一般性学习习惯和提高性学习习惯。

一般性习惯是听、说、读、写、算、思、问。具体要求是:听。课堂听讲认真,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不走神,能听懂别人的指令和要求。善于倾听老师同学的讲解和意见。对别人的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说。课堂上积极思考,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意思表达完整,说话流利准确,不重复,声音洪亮清楚,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敢于质疑问难,有创新精神。读。读书姿势端正,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点划记录的好习惯。读书时记下阅读中的不懂之处,及时请教别人,并善于使用字典等工具书。读书流利准确,抑扬顿挫合理,声音洪亮,有感染力。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写。写字姿势端正,做到笔顺正确、笔画规范、字体工整、美观大方、页面整洁,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养成书写结束后认真检查的习惯。算。养成细心计算的好习惯,并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做到计算之后要检查,及时改错。思。学要有思,思要有序。要思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思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善于把符号性的书面知识变成影像、实物性的形象东西。要学会想象和联想。问。学必有疑,疑必有问。学生要养成好问的习惯,通过问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获得学习的成功。

提高性学习习惯是:自主、合作、反思、求异、搜集。具体要求是: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能充分体现自主,能主动质疑,做到敢问、善问、会问;主动释疑,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查阅资料,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科学,有实效,学生既会独立思考,又会讨论交流,总结汇报,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尊重他人。反思与评价。能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又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同伴。善于使用激励性评价,既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又评价学习的方法。创新与求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教材、老师、同学等),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搜集资料。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搜集资料。如,阅读、上网、调查、走访、分析求证等。并能领会知识,理解知识内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注重积累获取知识的方法。

为落实习惯培养要求,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先落实一 8 般性习惯,再落实提高性习惯。各年级和班级根据总体要求又将要求细化和具体化。有的班把要求编成儿歌,有的排成游戏,也有的以口号的形式喊出来,从学校到级部,从班级到小组,层层建立了激励监督和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凝练成自觉地习惯。尽管我校生源复杂,习惯基础较差,但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全校上下形成了好学、乐学、会学的积极氛围。

三、改革课堂教学 强化自学能力培养

实验之初,学校提出了以‚自主学习‛研究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思路,鼓励教师在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流程进行大胆系统改良,并清晰勾画出了教学改革经纬图:从横向看,形成了‚三阶段‛‚自主学习‛体系,将整个教学流程变成了先自学、再研讨、后考查三个学习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即形成了自学课、研讨课、考查课三种课堂类型。从纵向上,形成了4321改革指导意见:4是指围绕4个学习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吃苦、学会奋斗、学会创新;3是指坚持3个标准:能自学、善发问、好讨论;2是指做到2个结合:学习知识与培养自学能力相结合、课内研讨与课外研究相结合;1是实现一个追求:追求人人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将4321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有机渗透到三阶段自主学习流程中去,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改特色。这一新的课堂教学体系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将学习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将学习的责任落实到了孩子们的身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自学课中,自学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同时吸收与教材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广泛涉猎社会知识、生活知识、科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宽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至于自学的内容,可以是一课、一节、一部分、一章或几章。一般来说,语文以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为单位实施,数学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实施,英语以一个模块为单位实施。自学也安排在课内进行,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查阅资料。自学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是研讨的前提,没有认真的自学,就没有透彻的研讨。因此学校对学生的自学提出了掌握内容、提出问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学,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自学卡,规范学生的自学方法、要求和步骤。

研讨课主要是解决在自学课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它的突出特点是:研讨和交流。有资料显示: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技能只占一个人知识技能总量的10%,通过听看获得的只占15%,而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获得的占到75%。由此看来,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是 9 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研讨与交流是体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我们对研讨课提出的要求是:贵在参与、大胆争论,互相补充。研讨内容的安排同自学内容一样,可以是一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检测考查课,多为一个学习单元安排一节,有时也一篇课文安排一节。其主要目的是以各年级课标要求为基准,对学生所掌握的本篇或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情感等目标进行归类梳理运用,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考查测评,得到合理的结果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让零散的知识元素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考查课的活动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一是口头汇报交流。口头交流汇报速度较快,但准确度不高。一般在学习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点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具体形式一般是先小组后全班。二是书面测评。这种形式准确率和学生参入度高,但耗时较长。一般在学习内容较复杂,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的情况下用。可小组与小组交互进行,可老师统一进行,也可抽取每组一两个点进行。三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测评,在应用中消化吸收语文知识。学习知识目的是为了应用,能熟练应用才算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我校的三阶段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走出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怪圈,形成了以自学、研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新特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对教学领域的深层次变革,是传统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学习动因的激发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全部的心理活动,使之情绪高涨、思维积极、效益明显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通常采用激发兴趣列举新奇、引起惊异、挑起矛盾、设计困境等方法来实现学习动因的激发,同时注意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不到苦思不解时,不启发;不到有所领悟时,不启发,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场合亲身体验,凭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快乐。

2.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方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带领学生经历探索知识、掌握规律的全过程,从中悟彻基本法则,培养学习能力。如阅读记事的课文,重点是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阅读写人的课文,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学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继而用数字和符号按一定的数量关系将其组合排列,使实际问题进行归类、转化,进而得到解决。这样的指导,有利于学生预计到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想象 10 到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见到效果,有利于学生借助基本、普遍的原理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能力。

3.注重实践锻炼

教师注重创设各种机会,激励全体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中运用旧知,建立新知,探索未知,使能力培养的综合要求逐一落到实处。

4.发挥自我学习评价的优势

教师注意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重视‚教师评价‛,充分体现点拨、激疑、鼓励等评价作用的前提下,注重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评价、互相学习评价等,清晰地体验学习的成功或不足。这一形式,为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辨析、学会表达,以及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能一分为二地评价自我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研究传真

◎学科探索

怎一个“愁”字了得

柳疃镇北西高小学 孙 斗

近日,我们在进行校本研究的时候,有一位教师提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的愁字该如何理解,他到底在愁些什么?你还别说,此语一出,难倒了诸多同行,大家对此意见不一,众说纷纭。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此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诸位同行共飨。

张继,字懿孙,襄州(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是中唐时期颇负盛名的诗人。他学问渊博,颇重气节,曾在洪州(江西省南昌市)做过盐铁判官,大历年间,入朝为官,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他颇关心安史之乱(天宝十三年)后的时事和人民生计:如《阊门即事》描写农民被召从军后田园荒芜的情景,《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反映安史乱中唐室搬迁、财政拮据的状况。还有《送邹判官往陈留》一首,写齐宋一带备受战争破坏,其中‚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几句,为《中兴间气集》编者高仲武所赞赏。

张继在“枫桥夜泊”之前由于考试落第,孤身一人坐船从都城长安经京杭大运河回家,途径江苏枫桥,夜宿在此。他旅途寂寞,心灰意冷,看到繁霜重露,月儿落了,天 上亮着几颗星星。是谁惊了乌鸦?啼声从枫林里传出!夜深沉,江边的枫树熄灭了它那火把一样的光焰,惟有渔火亮点,三点、两点,伴着一个不眠人!愁如江水……是一条难归的乡路。一叶扁舟载不动啊!愁中有倚门翘望的老母,有妻子探询的目光,还有抱住他的腿打吊吊的一双儿女……还继续考吗?张继在犹豫着,口问心,心问口,一句话反复问了自己千百遍。若是下一次还考不上,那又怎么样呢?不如归隐吧……写写诗,种种花。然而世道艰难,隐能隐得住吗?寒山寺淹没在黑暗中。大地睡了,江水睡了,枫树和刚才还在啼叫的乌鸦也都睡了,天地间只有一个张继还在思索着,苦苦地思索着!“当——!”寒山寺的钟声响了。悠扬的钟声飞进沉沉的夜色里,落在船板上,在张继的耳边久久的缭绕不息。蓦地,张继的心中像是划过一道闪电,他激动得微微有些发抖,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在钟声里一扫而光。他仰望着茫茫的夜空,从牙缝里迸出一个字:考——天宝十二年,他考中了下一科的进士,官做到掌管财赋的检校祠部员外郎。

正是一个‚愁‛字,才使得张继看到眼前的景物,听到耳边的声音,不由得脱口而出这一千古传世名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在唐朝诗人中算不上是大家,如果没有这首《枫桥夜泊》的流传,也许我们今天不会知道张继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收入《中兴间气集》,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收入此诗,才传于众口,广为流传,张继也才得以‚一夜留诗百世传‛。

例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实验中学 宋新伟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已经进行了两年,期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划分,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整合进行研究,有一些收获和新的认识。下面我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设计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深知:不论何种变 12 革,不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较好的达到这一个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所有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促进了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交流。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小组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彻底改变了一个人讲,多人听的被动教学局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互教,互学的过程,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实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发展的目标,也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展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它在有的课中适用,有的课中不适用。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数学、生物、地理课中较适用,而在历史、政治、音、体、美等课中不太适用。从我应用的情况看,也不是每一节课都用,或每时每刻都用,也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合作去完成。我体会到,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出合作学习的环境,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合作学习的条件。如何做呢?关键是老师如何创设问题。

三、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过程中转换的枢纽,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动的一种聚合力量。他提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发展。可以使学生得以表现,流露情感,锻炼表达。一个问题可为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发表意见创造机会,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如何设计问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呢?或者说,如何围绕小组合作设计优异的问题呢?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几种好的方法: 1.有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提出有趣味的问题。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教材中选取能引起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的内容,力求提问的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如:教学初一数学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时,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要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因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有密切关系.就首先展示了这首诗:

过路的人儿啊,13 请你停一停,这里埋葬的是丢番图.它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

上帝给它的童年只占他生命的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胡须,再过七分之一,他点燃生命的蜡烛.五年后,天赐贵子, 可是,可怜的儿子,享年仅是他生命得一半.悲伤中,只有数论和他做伴, 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这时提问:你能算一算丢番图的年龄吗?能用方程吗?这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适龄 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维国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的教学,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由潜水平转化到现有水平‛。因此老师的提问必须做到:第一难易适度,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第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班级的中上水平设计问题。

3.有效 不要一提问学生就对答如流,不用讨论,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要略高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的认知前提,以激发学生的欲望,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4.适时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学习,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这时老师要及时提问。

如:已知 1/2a3b2k+3 与5a3b11-6k是同类项,求k的值。学生的解答是:∵1/2 a3 与5a3b11-6k是同类项,∴b2k+3=b11-6k 即:2k+3=11-6k 解得:k=1 同学们看见此答案后都说对。但我发现b2k+3=b11-6k这一步,在很多同学的解答中都没有,于是就问:‚这一步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获得?相等吗?这样写行不行?‛结果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结论是:它们相等,但没有必要这样做。,这种解答反映了这个同学很细心。这一问题不仅提高了课堂讨论水平,更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5.创新 多提思考性、创造性问题。在一次听课中,老师出了如下一道题:判断下列哪些是一次函数,其中三道题很快就答对了,其中y=x2-(x+1)(x-2)这一题,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同学们难以决定。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x2/x是分式吗?又一阵激烈的讨论。

这个问题提的好,他是在学生疑惑不解、各执己见时提问的。通过增设同类点,作到对比启发,联系了旧知识。在学生讨论中发现:函数可以约分,分式不能约分,因为约分后字母取值的范围发生了变化。所以y=x2-(x+1)(x-2)是一次函数,x2/x是分式而不是整式。

6.让学生发现问题。老师提前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有预设答案,不论学生如何讨论,都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好的小组讨论,要能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老师要会对原材料加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机会,把‚教材变成学材。‛

如教‚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我没有按一般的教学程序教,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而是让同学自己阅读、思考。结果学生们提出了三个很好的问题:

(1)二元一次的定义中为什么没有提到整式?

(2)二元一次方程为什么要把两个方程放在一起,而一元一次次方程不把两个方程放在一起?

(3)一元一次方程说的是未知数的系数为1,而二元一次方程说的是‚项‛的系数为1,为什么?

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继续讨论,结果学生发现:书上的‚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次数为1‛这句话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而是在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中出现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而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为让学生学好二元一次方程做了很好的铺垫,补充了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解‛这一概念。所以必须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构成方程组才有准确的解。

正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为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良好的发问,不仅来自老师,也来源自学生。来源于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它能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发起来,也能给学生更多主动学习参与的机会,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更充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召唤、和鼓舞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老 15 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求知欲,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大班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柳疃小学 王囡囡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新课改更如春雨般洗涤了每位教师的大脑,使英语教育能更好地得到落实。但在班级人数上却不能得到控制,很多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我所执教的几个年级都是如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大班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体现在:

问题一:在一个有五六十位学生的班级里,在40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教师上课无法确保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很好的做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问题二:课堂内人数多,教师不能时刻注意到每个学生,因此,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尤其没有很好的倾听习惯。

问题三:教学活动不易组织,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会发现,教师布臵任务后,大家进行得似乎很热烈,但仔细一听,却发现一大堆问题:有的学生不明规则就用中文说,有的干脆坐着不参与。这样的任务设计达不到教学设计的初衷,反而浪费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班级内人数多,‚秧田‛式的座位,使教师没有多余的空间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也受到限制,有的甚至连站起来回答问题都难。

问题四:课堂内操练不到位,课后无法顺利过关,致使学习兴趣低落。课堂内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看到那些尖子生举起的手,听到他们的正确读音和到位的情景表演。而那些差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受不到重视,乃至完全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在大班中开展好英语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学好英语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在大班中使全体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课堂上组织好教学内容,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我尝试着采取了以下几点对策:

1.开展多样活动,增加参与机会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却制约着学生语言实践的全面展开,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 率,使学生体验到学英语的乐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组织上,我们可以采用‚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play, discussion”等多种形式,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说英语,提高语言实践的机会。

2.创设英语氛围,增强学习意识

小学英语开设课时少,时间紧,缺乏英语学习环境。而校园和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首先应该营造出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布满英语的生活环境里活动,做到耳熟能详,只要一走进学校就能听到英语、看到英语、学到英语,好像英语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生活的每个地方。因此教室里应有一个英语角;学校广播也应开设英语每周一歌,英语短语每周一句学等。我们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如Halloween(万圣节),拍卖会,小小运动会,每个场地都用英语标牌等等,让学生臵身于英语中,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习得英语,他们会觉得学英语是很容易的事。

3.组织规范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执行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知识目标的落实,因此,在布臵任务时,我们要讲清规则,示范到位,同时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如哪组表演得好,运用英语最得体的可获得‚星星奖‛等,只有这样组织规范的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去年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拓展部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买食物,在试教时,因示范不到位,学生一哄而上,围成一堆,有的甚至说起了中文,情况一塌糊涂。后来我改进了教学设计,再次执教时,任务组织规范,教学内容真正得到了落实,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增强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4.体验不同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往往剥夺了差生的操练机会,这是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角色扮演为各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表演,因为表演能抓住学生好说、好动、记忆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延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缩短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狼来了‛的故事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让他们自制头饰,用英语把故事表演出来,十分合小学生的胃口,在争先恐后演一演中,学生既体验了生活,又轻松地掌握了内容,兴趣十分浓厚。

5.实行多种评价,集中听讲力度

大班额情况下,课堂中教师不能时刻注意到每个学生,致使一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17 教学任务就不能落实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努力倾听奖、积极发言奖、小小纠错家等,同时把个人放入小组进行评价,使那些平时不认真听讲、好做小动作、乱插话的学生全部参与到小组中,这样人人都不甘落后,不扯小组后腿,便会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听讲,并积极参与。著名教育家斯塔弗尔化姆认为:‚在教育领域中,评价的根本旨意不在证明,而在改进。‛通过这样的评价,尽量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进一步产生学好英语的新的动机。同时考虑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座位上所能活动的空间就越小,因此,回答问题时,如有困难可以不用站起来;教师组织活动时,如有需要,学生可以走出来,摆脱狭小的空间对身体的束缚,教师完全不会因此而批评学生,学生在老师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身心获得了自由,便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反思日志

“让他们保住尊严”

逄是涛

一节低年级语文公开课正在进行,突然传来了与课堂气氛极不和谐的声音:“大家都在认真听,可有一位同学又没认真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我闻声望去,学生们的目光早已“刷”地在最前排一位小男孩的身上聚了焦,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于是不时注意这位小男孩。果然,虽然他不再玩耍,但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再举一次手。我不是那个小男孩,却能深深地体会到他此时的心情。倘若老师点到的是我,前一句话便足以让我回到听讲的思路上来。老师为什么非要来一次彻底暴光才肯罢休呢?从其他学生齐刷刷的目光中可以断定:小男孩不认真听讲已是老毛病。作为教师,提醒是必要的,也是善意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小男孩在得到教师这样“善意”的提醒又兼获全体同学目光的同时,失去的又是什么?是人的尊严。那剩余的二十多分钟,他怎会有心思听讲?又何谈“认真”二字!试问,造成小男孩屡屡犯错的原因是什么?责任又该谁负?这似乎不言而喻。

无独有偶,在另一节课上,教师提醒不少学生在纠正写字时不正确的坐姿时,采取了同上一节课完全不同的方法:“瞧!××同学,腰板特直,写字的姿势真标准!字写的真漂亮!”在老师亲切的赞扬声中,受表扬的学生坐的更端正。真怪,坐姿不正确的小 朋友羡慕的目光在注视那位受表扬学生的同时,身子早已不自觉地坐正。同是教师提示性的语言,产生的效果却是截然相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每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着儿童所关切和所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冷淡的态度所熄灭。”因此,我们再也不能做熄灭这一颗颗“火星”的傻事了,相反,应该研究如何为这“火星”助燃,让“火星”复燃。

“让他们保住尊严。”愿我们记住凯默尔的至理名言。

读书竟然成为一个难题

龙池小学 范雪艳

曾几何时,自己的读书计划不再拥有相应的措施;曾几何时,出入书店的次数不再频繁;曾几何时,买书、借书的频率一再降低……

‚是时候了,该行动起来,多读书了‛——这是今年寒假我反复告诫自己的话题。而这其中的原因,说来不怕大家笑话。六年级期末测试中最后一个题目是:短文中的‚箪食壶浆‛和‚不食周粟‛是两个成语,成语都有故事,请简要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故事吧!虽然是简要介绍,但根据以往告诉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最起码得知道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主语)干了什么吧?看完题目,我当时的想法是,坏了,如果换个出题法,(如:联系短文,解释成语)也许没问题,但是这样恐怕要全军覆没。于是,我访问了不少老师,能够都说上来的的确不多。测试结果可想而知。也更加揭示了一个问题,我们做教师的也该让自己多一些的读书机会,多一些的知识积累。

其实,在平日教学中,我经常被学生的问题难住,更有很多时候,自己下决心要‚多读书‛,坚决不能被学生落下。但是,始终没有做到,想想,好些时间,在不经意间已经流失了。再看看家中简陋的书架,书的品种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工具书、文学作品、漫画、百科全书等,但是最多的还是儿子的画画书,而适合我的书却寥寥无几。想一想以前家里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总是能挤出一点零用钱来买书。现在生活可以说是比较富裕了,给孩子买书从不吝啬,但是花给自己购书的钱却很少。难道这样就是我所谓的要坚持读书的计划吗?

想想,人从三岁开始,就上幼儿园,接着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工作。其实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读书。可以这么说,人的一生是在‚书海‛中度过的。知 识就像海洋,我们需要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可见,读书是多么重要。

我很清楚读书的好处,也羡慕有些老师写东西不发愁,笔走如飞。但是自己在读书方面真的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呢?这成了我此时觉得最棘手的问题。

轻轻地告诉自己

柳疃小学 魏玉晓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第一场雪》。在经过了预习和小组讨论以后,进行集体交流:‚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同学们首先说体会到雪大。从‚鹅毛般、一会儿、簌簌、把枯枝压断了……‛学生一个一个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无疑,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一看,是一位平时爱表现自己而且经常出错的孩子,便叫了另外几位学生交流。见交流的差不多了,便开始让同学们总结。可我发现,这只小手一直举着,丝毫没有放下的意思。于是,我这才叫了他。‚我觉得‘偶尔’也能体会到雪大。‘偶尔’虽然是‘不经常’的意思,但是在寂静而又漫长的冬夜,偶尔传来雪压断枯枝的咯吱声,不仅仅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也就是说压断了很多根枯枝,所以我觉得从这里体会到雪大。‛学生一口气说完,其他学生不住地点头称是,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他从一个侧面体会雪大,真可谓另辟蹊径。以为孩子会像以前一样站起来不知所云,没想到他在阅读文章时,读懂了别人没有注意甚至疏漏的地方。这篇文章我教过多次,谈出‚偶尔‛亦表雪大这层意思的,还是第一个。它甚至是出于一个我认为经常出错的孩子之口,我内心充满内疚:如果不是那只小手一直执着地举着,会有表现的机会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论他在你眼中是所谓的优生还是差生。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他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用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试想:如果今天我对那双高高举起的小手臵之不理的话,会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会不会错过一个闪光的思想?那学生的灵性又将如何得到充分地流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的,那么在实际中就应该时刻注意提醒自己,加以落实。轻轻地告诉自己:相信孩子,他们能行!放手让他们自己走!我们只应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不要让我们的不屑一顾,使未来的天才过早地夭折。

◎下水文章

踏 青 去

柳 启 辉

踩一路欢歌 舞一袖清风

朋友 我们踏青去

和着燕歌莺语 插一株细柳 栽一粒希冀 慢慢吐绿

任长风吹拂飘柔的黑发 让春光抚摸惬意的脸颊

躺在春怀里 酝酿一曲绿色的旋律

沉淀了一冬的烦绪潇洒抛弃

轻轻松松 朋友 我们踏青去

◆校长论坛 编者按:前面几期刊登过几位校长的教学感悟和反思,反应颇佳。本期登载昌邑二中刘敬森校长既有内涵又有文采的《教坛感悟》,与大家共享。也望校长们能把自己关于教学的思索与感悟贡献出来,以飨大家。

教 坛 感 悟

刘 敬 森 教学的乐章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回荡在学生心灵的上空。以声传情,以声动人,以声育人。起调,叩击心弦; 主旋律,引人入胜; 终曲,余音绕耳。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美妙的音乐,必能获得众多的知音。锤炼我们的语言,谱写教学的乐章。

‚活‛的艺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是教学的艺术和生命。

备课要活,教材可以任意剪裁,信息应当随时充实; 讲课要活,问题随时发现,方法经常变换。活的教学,不是公式化、程序化,教得活,才能学得活。

内容活泼,形式活泼,需要随机应变; 态度灵活,方式灵活,终能事半功倍。

点拨为上

满堂灌的方法不可取,点拨为上。点拨,为的是教得精,学得实。点是点在要害,恰到好处。

一堂课要抓住知识的引发点、关键点、疑难点,做到‚三讲‛‚三不讲‛。拨,就是拨开疑云,解惑释难。

教学,终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点拨之法,是一种高明的导学途经。点石可成金,拨心以成才。

装点‚糊涂‛

郑板桥有一句格言:难得糊涂。

拿它来指导教学,便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时不妨装点‚糊涂‛。糊涂的背后,是清醒和机智。装点糊涂是明知故问,以假乱真;

装点糊涂,为的是激发学生清醒,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装点糊涂,创造教学中的良好契机。

来点激情

一堂课如一出戏,其中要有高潮。高潮与激情是并存的。教师教得来劲,可以手舞足蹈; 学生学得有味,必然心领神会。进入角色,教学才真切; 唤起情感,师生乃一体。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教学相长,大家都来一点激情。

别回避‚错误‛

‚错误‛是难免的。

当老师的,也有讲错、教错的时候,何况学生?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错误‛。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应当说: ——说错了,不要紧,要大胆的说!——想错了,好好想想,没关系!——做错了,重新来做,就会对的!别回避‚错误‛,因为它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摒弃偏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偏见是为一过。偏见之于学生,爱恶有别,心理定势。不讲公平对待,不面对全体,乃师德之忌。偏见之于同行,褒贬随口,先入为主。如此,怎能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偏见,实在是短见。

过而须改,要在拓宽自己的胸怀; 摒弃偏见,便有知人之明,自知之明。

为师的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谓之立志,勤勤恳恳传道,一丝不苟解惑,冰清玉洁育人。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一心奉献,辛勤耕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谓之执着。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探索。一如既往,不懈不怠,孜孜以求,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咬住青山不放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谓之成功。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偶然的契机。一个突发的事件,令当教师的你,在学业传授或育人育心中突然得到灵感,接下来的事情迎刃而解,得心应手。

愿我们的老师都能在‚独立高楼‛中矢志不移,在‚衣带渐宽‛中孜孜以求,在‚蓦然回首‛中品味喜悦。

◆文章推荐

给教师的20条忠告

第一条 明确你自己的职业特点

走出师范的大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装的是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和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我们的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无所谓灿烂不灿烂,更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借此养家糊口、赖以生存而已。与其它的热门职业相比,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有时还显得特别低。

降低你对职业的期盼,这样你都会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第二条 尽量避免与“工作狂”教同一个班级

我绝无贬低那些对工作负责的同事,但我们确实应该努力避免与那些视时间就是质量的同事共教一个班级,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毫无节制地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个常数,他挤占了更多的时间,必定是以牺牲你所教学科的时间为代价的,到头来,学生的总体成绩不大可能很理想,但他可能较为突出,你却较为平庸。不是你怕平庸,而是你很可能不值。

第三条 每年资助一名贫困生

在你的学生中,一定会有一些相对的贫困者,你每年可从中选择一名资助者,用不着全额资助,你可不用太多的花费,提供学生的学习用品,那怕只是一些草稿纸也行。请你不要将你的行为理解为仅仅只是一种资助,实际上,这种行为能让你更多地关注你的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融性,在这种‚资助‛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收益将远大于你的支出。

第四条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和生。因为,眼前的差生能够让你的讲课无法进行下去,你犯不着如此,而差生的未来,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去的;所以,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

第五条 别与他人攀比

不论你是与中学同学还是与大学的同学相比,可以肯定地说,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但你却很容易只将眼光盯着那些在事业、爱情以及拥有的财富比你强的同学,而这种比较即让你感到浮躁,同时也有失你的信心,让你的心情灰溜溜的。

其实,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第六条 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你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你驰骋空间缰索。但这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要快得多,因为你昨天也许才将WINDOW 98橾练熟悉,可恼他人今天使用的却是WINDOW XP。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仅对新知识会感到欠缺,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是一个学习狂。第七条 将教师视为你的终身职业

也许你还没有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要跳槽,你也许会作各种努力,但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如果你在30岁以前还未跳出教师队伍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将这一职业视为终身职业。又由于你跳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此即便是30岁以前,你在尝试着跳槽的同时,你也不要放弃手上的工作。

第八条 坚持阅读

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中影响你的学生。

第九条 在床头准备好笔与本

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第十条 要学一点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谁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掌握一点幽默的艺术,既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走近了你。但幽默应止于讥讽,因为讥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同时幽默也应止于无聊的调笑,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乐‛而不学。

第十一条 学会原谅自己与别人

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对自己无端地不满意,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汇集到你身上是恶气攻心。

气生了不少,但问题没有得到一点解决,所以,你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原谅与宽容让你生气的人与事。

第十二条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

你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第十三条 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

就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呢?所以,对待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你不要永不满足,你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你都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对他给予真诚的赞赏。

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第十四条 将惩罚进行到底

对学生进行赏识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教育的一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要相信爱与赏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教育观点,而应该坚持惩罚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要轻易地放弃,对其违规的行为,不要听之任之,应当给予合理的教育,这时批评与惩罚应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一定不要将惩罚上升为体罚。

第十五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准备批评你的学生时,你要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了你的言行。事实上,只有你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在面对让你厌恶的学生时,仍能面带微笑;而当你对学生暴跳如雷时,并不能表明你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事实上此刻的你也许心静如水。

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心理战,好的老师肯定会如此与学生斗智斗勇。第十六条 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作用

考试分数公布后,人们关注的是考生的总分,这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教育的效果是有一定的群体性的。所以,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要夸大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再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先天的素质,就象牛顿绝不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一样。

第十七条 每天一片“金嗓子”

老师的口袋中应装着‚金嗓子喉片‛,其用途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的。另外,你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钟的时间在球场上跳动一下,在幽静的小道走动一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松自己的躯体,其作用也不必多言。

第十八条 承认衰老

人总是要衰老的,但对老师而言,衰老对教师教学状态的影响太过明显了。当老师是不同于当医生的,医生是越老越吃香,而老师,那怕曾经是非常优秀的教师,等到他临近退休时,他的教学几乎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面对病人,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诊断、分析,丰富的经验能帮助他对病人的断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面对学生,老师的讲授应该是行云流水,回答学生的问题应是对答如流,而衰老显然会让你力不从心。

尽管你会想方设法延缓你的衰老,但你必须明白,老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吃‚青春饭‛的。所以,你年轻时无论如何都得尊敬老教师。

第十九条 不要奢求额外的回报

教书作为你的职业,薪水就是你的回报。你也许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付出了许多,但这也只体现了你是一位将责任放大的老师,但你并不能因为放大了责任而又追求更多的回报。就象农民不应奢望穿上自己种植的棉花织成的衣服、建筑工人不要奢望住上自己建筑的房子一样,老师不要奢望学生今后会对你有额外的回报,那怕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

第二十条 做快乐的教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你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你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工作。

第二篇: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孔艳琼

一听到研究就会联想到专家和学者和支撑研究的的高深的教育理念,其实教育行动研究就在我们每个教师身边,它是指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者组织中的成员合作,将问题发展为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的要义主要归结为三点:(1)教育行动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2)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研究过程也行动过程的结合。(3)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手段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通过阅读本章后我觉得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我们把平常进行的教育教学写成反思和笔记,收集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或领悟。如: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更接近新课程的要求。最后要强调的是教育行动研究并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总结,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校本研究常以经验交流或经验提升的方式展开,如观课,说课与评课,集体叙事与案例开发,专题经验的总结等形式,但这些研究的方法同教育行动研究相比较,主要是“规范性”的程度有所不同。从研究的过程来看,(问题的提出)教育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感较强,重视对问题的初始调查,而教育经验总结对问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缺乏理论支持,问题的焦点比较模糊。(问题的归因)教育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以实证的调查为最终依据。而教学经验总结主要依靠主观推断和臆测。(措施与行动)教育行动研究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日常资料。而教学经验总结措施主要结合在备课和教案中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后小结,教学日记等,行动展示则表现为上示范课,评课与说课等活动。(评估与反思)教育行动研究重视在实证观察的基础的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与反思,而教学经验总结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评价上正面评价居多,反思成份较少。

我觉得不如变个题目更为合适,即: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学校工作的改善需要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学校工作的实际问题,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育行动研究促进学校工作全方位的改革,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行为、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等。

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改善学校工作:一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如上海一所中学搞的“成功教育”研究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最终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一些学科统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二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我国学者季苹把学校文化比作一棵“生命树”。生命之树的叶子是学校中具有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状态,生命之树的主干是指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生命之树的土壤是指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和行政文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提出了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就是学习、开放、交往、研究。美国学者提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一组共享的价值和信仰,主要体现在(1)学校有开放、多向、诚信的沟通形式(2)学校要有一个互助合作的社群观(3)成员间要有持续的对话与深思熟虑(4)每个成员根据计划与实际积极地探讨和解决问题(5)注重个人与团体的反思与行动。三是教育行动研究能广泛应用于学校各工作领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经过教师的整体教育研究,而且实施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研究的过程,为了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自觉地进行课程探究,而这种研究活动对教师自身发展来说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研究活动促进自己的教。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可以发现和解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活动水平。此所谓“教研相长”。其次,研究活动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随着社会与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宽。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优秀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职责内容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再者,研究活动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仅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生涯中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而且使自己在学术研究、学术创造、文化发展上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实践社会责任,使教师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教育研究中的几个注意的问题:

第一,以行动研究为主。教育行动研究作为教师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教师为改进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解决新课程实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教师在学校中成为教育研究的中心,教师自主地进行探究,成为不断反思的专业人员并且其专业地位得以实质性提高。教育行动研究在西方已经有较长的历史,现在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发展出多种类型,拥有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在当前的中国,教育行动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由于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重视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实施实践的反思和改进,因而是提升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类型。

第二,以校本研究为主。近几年来。“校本”日益被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广泛关注,即人们日益关注学校生活,日益关注学校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校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本研究。所谓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培养更高层次学生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活动的研究活动和实施实践活动的改进。

第三,在研究中加强合作。由于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也由于教师研究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与教研员的合作,校内教师的合作,甚至是大学课程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合作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借助各方面的智慧和努力来提高教师的研究和决策水平。为了加强这种合作并使之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学者主张,要建立以下三种研究共同体:一是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二是教研员和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三是校内部分教师结成的共同体。

第三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方法简介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二、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四、行动研究法的特征

(一)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二)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四)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性不够

六、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第四篇: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1.主体的凸现——中小学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育行动研究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其实质是“解放那些传统意义上被研究的他人,让他们自己接受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置身于教育情境,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教育实践需要教师解决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当理论知识比较单纯、概括和简化,且无法与教育实践对接的时候更是如此。

2.研究的回归——研究回归教师、回归实践:教师的发展不仅在于教师知识能力的变化,而且也在于教师从根本上形成原创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研究必须回归实践、回归教师本人。教师既是辛勤的知识的传授者,又是不倦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实践者。正是这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才促进了教育理论的繁荣,才催生了教育科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研究能力重新回归教师.这正是教师天职得以回归和对教师的历史性补偿:表明了教育研究面向实践的方法论的转向。

3.过程与目标的合一——为行动而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中进行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因此,它更为关注的是教育的内在价值。这意味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单纯以教育理论工作者构思、设计好的课程达到预设目标的知识传授者,不是只把视野局限在教学内容与手段方法上,而是开始主动关注教育内容的价值与意义,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而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活动创设最佳情境。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行动之中展开的,始终没有脱离教育的具体情境,并且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作为检验行动质量的标准,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

胡庆雯摘自:教育行动研究:背景、理念与需要 刘秀江 文 《教育探索》2003年第l期 原文约4500字

第五篇: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报告

十河镇中心小学 李晓娟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成长,如何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存状态,是学生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自觉提高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识工程中,叫外在只是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语文教组为重的自主探究模式,也就是以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模式载体,以学生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为实施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查找、搜集、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并体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学会拓展自己的精神事业,加深自己的人文修养,从分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辩力,早就自己的语文思维,又根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骄傲与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体验,因此,从人本主义观点出发,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实行自主探究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探讨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粗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策略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等。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化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识字.(1)、电脑动画识字。课堂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加以动作,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学生加深对子的理解,及形象有生动。

(2)、故事联想识字。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抽象的字编成一段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分析,观察,想象等能力。

(3)、部件构字识字。汉字都是有笔画、部首、独体字等部件构成的,教会学生运用部件构字认识生字,加上,减去,或者换上某个部件,利用迁移策略,有效地认识新字,如学习“明”字,用熟字“日”+“月”等于“明”,学习“木”字后认识双木“林”三木“森”。

(4)、编顺口溜,猜谜语识字,猜谜和编顺口溜是学生较喜欢的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碧”字,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此外课内看图识字,绘画识字,演示识字,成语识字,形近比较法识字等候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实践中识字。实行家校联手,建立课外识字档案袋,多渠道,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阴道孩子出去游玩时,通过认识路标,车站牌等识字;买东西时留意事务包装袋,学习,生活用品包装袋等说明进行识字;看电视时,从声音和自摸结合起来认字„„让学生主动留心生活中的汉字,来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和突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和劳动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运用识字法和汉字只是的技能,从而形成自学汉字的能力,培养穿行事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理念与实践的碰撞越来越激烈。在这个步伐中,我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理论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这两者的有机和谐结合。

第一,要深刻理解新课程中语文素养的内涵。课件,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提高更为宽泛。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语文素养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协作文字的技能”。

第二、设置故事可,潜移默化,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语文真的很有趣。”

初到这个教学点报到,心里总有一中莫名其妙的感觉,总觉得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差,跟孩子们上第一课后,令我感撼!果然,不但不出我的意料,而且比我想象的还惨重,于是,寻找兴趣产生的源头,新鲜尤为的食欲都是“兴趣”产生的源头。

第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学习语文真的不难啊!”

(一)、音乐伴奏的名师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先在网上下载了名师的典型音乐伴奏朗读课件片段,并拷入光盘。在朗读课上,利用美学理念,反复播放名师朗读的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看着电视屏幕上的背景动画,乳清入迷的倾听者朗读的真谛,反复感受语境后,全体学生一起模仿名师的朗读,和名师的齐读,然后个别学生轮流上讲台来模仿名师的朗读,接着关闭名师的声音,学生跟着伴奏,看着字幕,手舞足蹈,眼神传情,用卡拉OK朗读,这种模式的朗读入情入境,鲜明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塑造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了人格,不知不觉便形成了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利用远程教育光盘播放资源,在感悟画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阶段性目标第二段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自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交给学生方法,要求学生按方法对春夏秋冬农民的耕作活动进行观察,有计划,有阶段,目的地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对自己玩耍活动和干家务,农活进行观察,教师指导,有方案性地要求学生练笔。

总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中,要深入实际钻研,怎样运用新课程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有高境界低编写乡村教材。演绎乡村教育的乐章。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责任意识

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关键在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好知乐知的气氛中去发现并感知语文宝库中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做法,对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①、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室身上的魅力折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前提条件,其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往往因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室要树立“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概念,放下架子,消除教室的神秘感和权力干,将师生课堂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平台上,其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再次,教态要自然大方,亲切热情,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最后,语言要亲切,得体,负有感染力,以鼓励赞扬为主,这样学生就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学习思考。

②、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堂结构

学生对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结构已厌烦,他们总是喜新厌旧,注意力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参与教与学,首先,要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学生的心、脑、手、口、耳、眼等多个器官,使他们思维有张有弛,总是处在最佳状态,其次,把握好课堂节奏,是课堂教学中起承转合德每一环节,都有驰有度,松紧得体,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绚丽和谐优美。

③、巧设导语,敲开芝麻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致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所以,“点燃”学生兴趣,几种学生注意力,是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课初几分钟内能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扣紧课文内容同,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较好的导语方式有笑话导入,谜语导入,讲故事导入,比如在教学《锄禾》一文时,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对了,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是怎样辛辛苦苦的劳作的呢?下面我们,学习古诗《锄禾》”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并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

④、精心提问,诱入知识殿堂

精心提问就是吧问题提得恰当巧妙,所谓“恰当”是指精心吧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里理解的难点和探求知识的规律上,所谓“巧妙”一方面是指要问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文摘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火花,另一方面,是指以灵活自如的提问创设“愤”“悱”情景,优质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好学”“乐学”的境地。

⑤、巧妙他山之石,激起思维浪花.语文教师不能只把木管只盯在语文上,而应该广取信息为我所用,以此为语文增添绚丽的花朵,激起学生创新思维。

⑥、善用竞赛机制,激活主体活力。

“竞赛”就是利用人人都有追求承诺肝功,战士自我的心理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其特征是通过竞赛,所形成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激励进取,弘扬个性,反对携带的诱固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好学乐学的境地。跨世纪的人才需要剥削多才,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起且有终生学习的概念,有自我发展的精神,有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会做人,初步具有责任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让他人,对家庭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作为一个现代化社会的人,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世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等等,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履行和担负起家庭各种责任,接受和信任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等,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对人的责任意识的培养签掉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志,培养责任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少年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因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四、构建方法、途径体系

(1)提高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解决对“有效性”的认识问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2)建立有效地课堂教学机构

a、有效地导入新课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俗话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高潮和结局。

b、有效进行新课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三环节是进行新课,传统的教学论把这一环节称作“讲授新课”,这是因为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学科体系,知识传授和老师讲授为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有效地布置作业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感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然而,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的练习不难看出随意性太强,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合理巧妙有效的设计有效地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d、有效进行课堂总结的策略

课堂总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总结,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感受,但这不只是教师只凭同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且该增强对课堂总结的意识,不断提高课堂总结的艺术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创新手段,多元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

(2)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民展的课堂气氛。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以为: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2、实施途径与对策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必须活生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保卫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性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鼓舞力。

(2)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自己独特的见解。

(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挑拨的知识,加高通身幻想目标的桥梁,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3、评价体系与应用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却进展缓慢,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1)紧紧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制订体现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要引导老师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

准和教学大纲的精神,俯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创造性的选择、处理和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

(2)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和评价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评课水平。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着手研究到现在已有数年时间,其构建和应用的过程是素质教育观逐渐被认同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被逐步认识的过程。

a、教师用于自评

新的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较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广大教师自己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不断改进教学。

b、教研人员和学校领导用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是用于教学检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发现带普通性的问题,然后对症采取管理和指导措施。二是用于教学评优。

下载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2007年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大突发新闻报道研究

    重大突发新闻报道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往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事件。这些都是对我国新闻行当的极大挑战,对媒体新......

    行动研究与行动教育(优秀范文5篇)

    行动研究与行动教育建平世纪中学李传峰摘要:作者有幸作为上海浦东区高中数学教师,参加了顾泠沅老师领衔的上海市骨干教师―行动教育‖模式高级研修班第一期培训,该班是对当前中......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系列

    高中英语过程写作行动研究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孔繁华 霍艺红 靳豫霞 麦灵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针对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文不对题、结构松散、......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 长垣县xx镇xx小学:牛牛甩甩 学科:语文 学段:小学 论文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有规定:“语文课程应根植于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

    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答:行动研究是在动态的环境下进行的,它强调教师对他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再反思,强调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首先提出的,最初行动研究法在心理学、民族学领域被运用,五十年代被推广应用到教育界。......

    步入行动研究

    模块九活动二 步入行动研究 一、你觉得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应用行动研究法?平时注意收集学生数据,经常反思总结算不算行动研究? 答:我觉得一线教师应用行到研究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行动研究总结

    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阶段研究总结(个人) 这一阶段我们继续深入实施“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行动研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强调“观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