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庭坚咏茶诗的禅茶意境赏析
黄庭坚咏茶诗的禅茶意境赏析
摘 要: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是一位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佛学爱好者,同时也是宋代品茶赏茗风尚的代表人物。在其流传于世的咏荼诗中,有不少篇章都渗透着禅茶审荚的意境,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现无遗。
关键词:黄庭坚;味荼诗;禅茶一味;懦释兼修
禅茶的说法,来源很久。从最初,茶作为僧人日常修心养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饮品:到在佛事实践过程中,佛教徒逐渐在禅宗精义与茶道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屑性被赋予宗教理想精神:再加上禅宗道场赵州古佛的“吃茶去“公案,和禅宗高僧圆悟克勤的“禅茶一味”之说,吃茶已然成为成为禅宗修行者修身养性。开启智慧的常缘之法。
北宋文人多喜参禅,其广泛性甚至引发了文人居士阶层的出现。而出生于禅宗圣地江西的黄庭坚更是深受濡染,他曾自称是”是僧有发,似俗无空,作梦中梦,悟身外身”。同时黄庭坚的老家江西修水恰恰又是宋代非常出名的“双井茶”的产地,这种尚茶爱茶的氛围不能不成为黄庭坚艺术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禅、茶两种包含丰富内涵的文化集中在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上,必然谱写出溢满茶香禅味的美妙佳句。
一、一盏一叶有禅思
黄庭坚所在的江西是南宗禅的圣地,而其出生地江西修水,位于洪州境内,是洪州禅的主要传播地区。洪州禅的根本特点是“触类是道而任心”,即“平常心是道”。也就是参习者所须体悟之道来自于与日常生活直接相联系的现实之心,这一现实之心即真即妄,又非真非妄。这种引导参禅者将禅与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意念、感情融合成一体的方法,将禅法与茶事联系在了一起。黄庭坚对茶和茶事都是比较熟悉的,他在(寄新茶与南禅师)中说到“筠焙熟香茶,能医病眼花。因甘野夫食,聊寄法王家。石钵收云液,铜鉼煮露华。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作者先提到茶的提神明目的功效。并以谦逊的语气,表达出对佛门以及高僧的尊敬和仰慕之情,只有以茶趣的清雅才能配得上佛门的幽远:第三联的歌咏中,写“石钵”和“铜鉼”这种简单质朴的禅门器皿盛有的清茶,却堪称仙界玉露,令人回味。而“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无疑是借品茶来叩问掸机佛性,将饮茶与问道巧妙地融合为了一体,这其中“三车”是典型的佛门术语,以三车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验禅意,一举一动不忘修身的生活态度也是当时的上层社会士大夫们的生活常态和情趣,正如司马光所谓“近来朝野客,无座不谈禅”。
再来看看这首((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其二):“乳花翻碗正眉开,时苦渴羌冲热来。知味者谁心已许,维摩虽默语如雷。”茶色可以赏静赏悦情,茶汤可以解渴清心,更要紧的是茶味可以沁人脾胃,点神净思,恰如知已的精神交流,不着多语,便可醍醐灌顶,心领神会。在这里,黄庭坚略带戏谑地用到了一个佛教典故:“时维摩诘默默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诘经二))。禅宗参悟讲究的是顿悟,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不求言语惊人。不求行为出脱,只要求内心深处的与佛法真义的相知音,这恰如品茶,甘苦自知,冷暖有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黄庭坚已经习惯于把饮茶的惬意妙感同习禅的灵思巧悟自然联系在一起,构成自己日常生活情趣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这样一来,所有的茶事都可成为佛事,一壶一盏,一叶一水皆可人禅。
二、清茗涤荡得禅心
禅与诗都重视内心体验。重视妙悟、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而这种精神层次上的融会贯通再借助高雅清幽的茶事体验进行表达,便形成了从容深邃的安寂清空的境界。
惠山泉是宋代文人广为传颂的烹茗佳源,曾获得过不少赞颂,被称为“人间第二泉”o,而在黄庭坚笔下,呈现的是“锡谷寒泉椭石俱,并得新诗虿尾书。急呼烹鼎供茗事,晴江急雨看跳珠。
是功与世涤膻腴,令我屡空常晏如。安得左幡清颍尾。风炉煮茗卧西湖”。((谢黄从善司业寄惠山泉))佳泉烹茗,不仅解得苦读疲累,更可涤得肺腑肝肠,使一颗世俗困顿÷之心暂能洗却红尘污垢,求取真全。全篇并未直接强调对佛教经义的引申和体悟,但文中时时渗透出来的“清心”。“别世”,“忘怀”等理念,哪一个不是饱含了对包括禅宗在内的佛学义理的精髓的吸收呢?这种体悟或许也和当时士人所受的思想影响一样,不免混杂了道家的出世清修意念,但其中超尘况我的境界则更多是“苦、静、凡、放”的掸茶思想的忠实体现。
不过如果在禅茶文化中仅仅是体验到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养性”,这显然不符合宋代文人,尤其是北宋文人的心志,事实上,宋代诗学创作在思考的时候。探讨对象往往从纯粹的审美感悟体验到在诗歌中沉淀自己的思索,最后还扩展到诗人应该具备的胸襟怀抱。只有这种意境最终得以构成的时候,用禅家的话头来比况,这才可以“截断众流”“究竟了义”。
在这里可为佐证的是<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之一):“要及新茶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馀味,莫厌声喧万壑雷,”以及<谢人惠茶):“一规苍玉琢蜿蜒,藉有佳人锦缎鲜。莫笑持归淮海去,为君重试大明泉。”前者在吟咏冲泡茶汤的过程中,吐露丁对茶饼“碎身粉骨”方“得余味”现象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慨叹,后者则抛却往日咏茶诗歌的日常闲情调侃,用“苍玉„锦缎”作比,接着借用“淮海”的象征意味,寄寓了作者内心忽然掀起的高慨之情,而“为君重试大明泉,里不经意间流露的适意与慷慨旷达。则一改旧绪,充盈着胸怀万物的阔大心境。
掸茶之所以广为后世士人所喜爱所接受融会,是因为这种结合了静修与清饮的范式,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感悟生命内涵的思想方法。,还形成一种高度雅化的生活方式。宋代文人在忙碌纷杂的官场生活之余,可以随时借啜饮投身于掸宗的修习,自然能够放松心境,体会良多。
三、禅儒并化茶香里
作为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黄庭坚受到的教育自然还是以正统儒家思想为主,所以他的大部分诗歌创作还是寄托于非禅宗的文学典故。但有趣的是,他在咏茶诗中却常常喜欢巧妙地把掸家故事的佛法精神与儒门文典的文士情怀融合在一起。
(赠郑交)算是黄庭坚比较著名的一首咏茶诗了:“高居大士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不逢坏衲乞香饭,唯见白头垂钓丝,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雕舞衣。开径老禅来煮茗,还寻密竹迳中归。”此首诗歌将禅宗塞象和儒家典故融合在一起,“大士,是佛教中称呼得道高人的词语,而“龙象”一词更是寓意负荷大法者,然而作者的对句中则是著名的周文王梦熊典故,而白头钓翁形象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寄托仕隐忧思的常用意象。衲衣香饭的佛教情味,并不妨碍体味垂钓滩头的文士襟怀,整首诗歌既充满着对有高深造诣的禅师的深深敬意,也贯通着儒士自身优雅潇洒的审美追求,读经读史,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这是文士阶层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的必由之路,在(以双井茶送孔常父)中,黄庭坚花费大量篇幅清晰地层现了宋代文人居士的勤勉治学和丰富文化积累:“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故持茗碗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儒家六经要义的领悟和贯通是成为饱学之士的必要修养,沁人心脾的清茶就是赠给友人作为读经闲暇调剂的最佳饮品。不过汤茶还可以“作魔应午寝”,从而能够“慰公渴梦吞江湖”。“作魔”即是佛家常用语,常借指参佛者因修行自持不够,而受到外在或者内心不良影响,进入了背离正法之道的精神状态。在此诗里,“作魔”却是被拿来作为文士梦中意象,从而形成生动的比喻煮象,整个诗歌儒释典故的转换使用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显然与现实中文士儒释兼修的多元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的。
究其所以,茶与禅两种文化最终能够融合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茶与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宗教理念的相通,使禅味茶味,在自然平常的生活日用中融为一味,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好茶者,同时也是一个潜心参禅的佛学爱好者,黄庭坚自然对禅茶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感悟和体验,虽然在创作过程中,诗人未必是有意将两者合为一体,但是禅与茶对诗人长期的共同浸染,却使得诗人的多首茶诗,皆能窥得禅意,最终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第二篇: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品令·茶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注释】
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分破:碾破磨碎。
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省:知觉,觉悟。
【创作背景】
黄庭坚所处的宋代有尚茶、爱茶的历史背景,这为黄庭坚的词作提供了创作素材。黄庭坚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作者为了表现对品茶的喜爱之情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写下这首咏茶词。
【赏析一】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赏析二】
这首《品令》是作者咏茶词的奇作了。
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山谷茶诗中每有这种奇想,如《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甚至还有登仙之趣哩。
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黄庭坚这首词的佳处,就在于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这首词的出奇制胜之妙笔,尤耐人寻味。
第三篇:禅茶茶艺表演解说
禅茶茶艺表演解说
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汉时,甘露禅师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茶圣陆羽自幼生长在寺庙中,茶与佛门结缘2000余年。禅茶是采用严格地融于佛法的加工工艺,经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禅茶不仅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禅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以茶参佛、启迪佛性﹐昭示佛理。“莲缘禅茶茶艺”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放下世俗的烦恼,赢得一时宁静,暂抛却功名利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品一壶莲缘茶,领略一下茶禅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2、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第四篇:咏茶绝句100篇--茶知识
咏茶绝句100篇--茶知识大全
咏茶绝句100篇--茶知识大全几粒绿芽,惹来云间诗思。一方佳砚,赢得笔底风流。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书法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关于茶,《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谷风》又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者,茶也。三代以前无“茶”字)这是劳动者眼中的茶。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这是茶圣眼中的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是茶中亚圣眼中的茶。苏东坡《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都说女人如花,坡翁偏说佳人如茶,这是一代文豪眼中的茶。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咏茶绝句100篇
(一)翠团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注]
我看座中名利客,能知真味是何人。
注:一水,斗茶术语。古人斗茶之胜负常在一水间也。
(二)——题朱丹《逸竹壶》
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注]
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三)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注]
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四)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注]
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五)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注]
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六)——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
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三昧来时关不住,报知此兴满天涯。[注]
注:《宋史·隐逸传·陈抟》记云:抟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二十余年日仅饮酒数杯。
(七)一衣一水一壶遐,人道扶桑此物佳。
钵破浑然终未解,带将梦里问樱花。
注:曾得扶桑茶,其味甚异。
(八)独依山舍爱烟霞,醒睡行时忘绿芽。
紫笋缘无三片叶,化来一片种僧家。[注]
注:事见钱易《南部新书》。其文曰:“陆鸿渐《与杨祭酒书》云: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鸿渐者陆羽也。
(九)
白石垂杨处处家,云间二月绿鹰芽。[1]
山中莫道无佳味,待客潇然七碗茶。[2]
注[1]:茶似鹰嘴故称为鹰嘴芽。
[2]:七碗茶典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十)世事沉浮似日斜,凭窗闲坐对烟霞。
独邀草木人来去,也学苍生唤翠花。[注]
注:草木人者茶也。翠花,市间俗语耳,借此一用。
(十一)
金陵城下西江水,惹得此生羡不回。[注]
嘉木清凉神不解,无香真味佛难猜。
注:陆羽有一羡四不羡之说,详见其所作《歌》。
(十二)九嶷岚翠锁嶙峋,天地何生草木人。
春月春风春水远,潇湘托梦寄芳唇。
注:客从湘来,持茶以赠,虽非极茗,然云间滋味亦蓦然在口也。
(十三)真水无香观自在,绿衣浸罢浸红袍。
茶烟梧月书声里,竹雨松风古韵高。
(十四)紫醉砂红煅炼成,夜凉如水水波横。
回看星斗壶中落,碎玉冲开万古情。
(十五)吴娘缘是别茶人,不盼郎归盼木春。[注]
素手点开泉瑟瑟,紫芽初试小樊唇。
注:吴娘,即“姑苏十二娘”。计有船娘、绣娘、织娘、茶娘、扇娘、灯娘、琴娘、蚕娘、花娘、歌娘、画娘、蚌娘等。此指茶娘。
(十六)包罗万象一杯茶,欲解菩提心却遮。[注]
只笑稽山浑不语,枉将春露湿袈裟。
注:典出稽山禅师与投子禅师的一段公案。
(十七)紫蕊含丹下碧泉,春衣离落醉龙眠。[注]
来时不负温柔梦,一淬销魂日月旋。
注:春衣,茶芽之细绒也。龙眠,茶名。
(十八)坐君坐也君高坐,茶上茶哉上好茶。[注]
我劝人间多事客,再观一笑学拈花。
注:典出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一段公案。原文为:“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因诗律之故而略改之。
(十九)竟陵翰墨最风流,寄意云腴羡鹤游。
自古文章难济世,茶经一部韵神州。
注:陆羽,字鸿渐、季疵,自谓桑伫翁,号东岗子、竟陵子。工诗文,擅书法。著作颇多,惟《茶经》一部存世,世称茶圣。余《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杂咏》有之。
(二十)茗津七碗腋生风,自在逍遥驾日虹。[1]
嘉木佳人思二水,江南最喜雨如绒。[2]
注:[1]卢仝,唐代著名诗人。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有句云:“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2]二水,指天下第一、二泉。
(二十一)人言苛政是榷茶,妻子衣衫未敢加。[1]
秋粒春芽颜色好,欧王枉费议官家。[2]
注[1]:榷茶制,即中国古代茶叶征税、管制、专卖的制度。其始于唐代而终于清咸丰之后。榷之原意为独木桥、独木舟,此引申为专卖专管。
[2]:宋嘉祐四年欧阳修奉诏起草颁布的《通商茶法诏》,由于损害了少数人的利益,欧阳修等人又上疏提出了通商茶法的所谓“一利五害”,王安石针对这一观点作《议茶法》一文批驳了他们的观点,并作有《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一诗。
(二十二)夜阑无语对空杯,茗嗅随风唤不回。
欲借邻家人去我,妪怜叟怨几徘徊。
(二十三)梅下红衣玉蕊怜,一池春水一池烟。
青禽羡我山居客,半是茶人半是仙。[注]
注:青禽,也就是青鸟。
(二十四)人问解茶何解之,孑然木纳我无辞。
云中滋味云中解,自是危岩第一枝。
注:纪晓岚有言云:“知不解者,以不解解之。”又有寺联云:“世上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人间事了犹未了何仿以不了了之。”二者皆有同工之妙,所谓茶者不亦此同乎?
(二十五)
梅笑春风沾雨露,一生看尽是浮云。
西窗剪炷拈红袖,雪月花时谁忆君。
(二十六)李杜文章读几行,有兴无句断柔肠。
一杯在手诗魂爽,吟得江山万里长。
(二十七)梅轩听雨漏如纱,燕子飞来觅旧家。
我向村翁曾借酒,疏篱不远是茶花。
(二十八)柴门此日冷黄昏,沽酒煎茶染月痕。
野径迷人花一树,且将心事付诗魂。
(二十九)满轩芳气破人禅,三昧无缘拜玉川。[注]
我问君心何所似,一芽一啜一神仙。
注:玉川,即玉川子,也就是卢仝。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为茶诗中千古绝唱,世比之以陆羽,称茶中亚圣。
(三十)论壶思茗笑屏前,索字寻章觅薛笺。
兴浅未能诗鹤友,笔闲何处佐伯研。[注]
注:佐伯者,墨也。与杭州市zd7777君屏前论壶思茗,向我索字寻章吟成此绝。
(三十一)初采薪樗日铸红,农夫食我为年丰。[注]
何当拦得春风驻,醉在江南一笑中。
注:《诗》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荼者,茶也。三代以前无“茶”字。日铸,茶名。
(三十二)谁谓苦茶难解愁,其甘似荠怯心忧。[1]
一丹紫雀人间味,不入蓬莱下九州。[2]
注[1]:语出《诗》之《谷风》:“谁谓茶苦?其甘如荠。”
[2]:紫雀,茶名,即雀舌。因茶芽如雀之舌,故名。
(三十三)江南暮雨细如纱,寒日杯茶待客家。
惟我无言观世界,梅花开尽是桃花。
(三十四)竹溪桥下钓黄昏,茶隐松间二水痕。[1]
浣女清歌来月后,一声未了动芳魂。[2]
注[1]:二水,见《茶事之二十》。
[2]:壮之浣女性善歌,每月下浣衣好以歌互答,其音凄美动魂。
(三十五)——为紫砂大师顾景舟诞辰九十年而作
研紫抟砂六十年,寸心化却几逃禅。[1]
惜君去后供春死,谁向人间戽茗泉。[2]
注[1]:逃禅,杜甫《饮中八仙歌》云:“醉中往往爱逃禅。”这里指逃避世俗,将茶参禅之意。
[2]:供春,即龚春,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学宪吴颐山的家僮。为宜兴第一个制作紫砂茶壶的大师。所制茶壶通称供春壶。此借指紫砂壶。
(三十六)——现代某些茶楼即事
豪楼漏夜啜茶声,有女生来媚眼盈。
一笑回眸人意马,直将雀舌唤阿名。
(三十七)——题朱丹《一品竹段》壶
朱泥未染一枝栽,壶醉春芽鹤醉梅。
丹笑婵娟成竹段,心缘有佛去尘埃。
注:诗藏朱丹“朱壶丹心”网站名和其手制“一品竹段”壶名。又“佛”“壶”谐音。“竹”又名“竹婵娟”。
(三十八)飘摇风雨欲何求,只任平生学楚囚。[注]
自古英雄多劫难,一杯在手洗千愁。
注:楚囚,即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爱国者、时任安陆(古郧地)的地方长官“郧公”钟仪。史载,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钟仪随军伐郑败俘,转禁于晋而称“楚囚”。囚晋之际,服楚服,言楚语,墨楚文,讴楚歌,食楚食,思楚之心,复年不减,晋感而释之。此借指茶人之于茶,犹钟仪之于楚,不舍于须臾也!
(三十九)一佛莲花笑老禅,二毛逋客醉甘泉。[1]
三危玉露终邂逅,四季清风重九天。[2]
注[1]:二毛,头发斑白的老者。逋客,即古之隐士。
[2]清风,指茶。典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
(四十)红芽捣碎溢春津,袖拂如来瑟瑟尘。
添勺我怜双豆润,香泉谁点问怀人。
注:诗藏《红袖添香》网站之名。
(四十一)绿泉滴透九重纱,浅水池横几处家。[注]
夜醉浑然归梦里,醒时身上被梅花。
注:滴,即滴茶,一种淬取茶液的方法。九重纱,滴茶所用之器。
(四十二)吟鼎吹炊小灶昏,娇儿也学洗茶痕。[注]
欲尝半勺桃花乱,翁唤留知一水魂。
注:吟鼎,言水沸也。娇儿见事茶,妨学一二,姿态可爱犹怜也。
(四十三)名壶阳羡有供春,纹隐指螺颜色匀。
如果谁人曾得见,拿来与我共香尘。
(四十四)——题韦炳华先生藏《荷叶青蛙》壶
临风独看斗西斜,休笑当年作井蛙。
我问池中莲下鲤,还当一跃欲谁家。
(四十五)——题朱丹《大雄宝璜》壶
分璜合璧地人天,织彩雕文五帝传。
谁遣春温盈梦里,龙溪一水九千年。
(四十六)——题自藏《小如意》壶
浮生如意总相违,放浪形骸世事非。
情寄壶中容万品,管它水瘦与茶肥。
(四十七)——题朱丹《图腾如意》壶
两三寸水泛惊涛,藻涧蟾光倒二毛。[注]
谁敌供春砂一片,图腾如意古风高。
注: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
(四十八)——题朱丹《心月壶》
几行旧句写缠绵,青鸟逍遥二老眠。[注]
最是一弯心月在,依窗点茗数归船。
注:二老,即老禅客、老逋客。
(四十九)——题朱丹《珠丹壶》
朱壶怎解寄丹心,一把成全万古吟。
素手如兰砂似梦,春霖几许惹瑶琴。
(五十)——题朱丹《海之韵壶》
碧海银沙一点斜,椰林深处是人家。
落帆时候炊烟里,月下瓜棚啜老茶。
(五十一)——题朱丹《魔井壶》
青荷来解紫砂迷,仙子凌波月下题。
古井千年童话梦,潺潺流水入龙溪。
注:朱丹曾梦紫砂大师蒋蓉门前莲池、古井,有仙子自莲出嘱题之,一如童话之清纯。醒后构得此壶。
(五十二)——兼和拍岸《七绝乙酉早春客八斗河王家》并致天涯及繁芽二诗兄
清江拍岸千帆舞,一夜天涯已繁芽。
不得思诗吟旧句,洗壶问茗羡农家。
(五十三)武侯遗种泛金瓜,老味犹欢普洱茶。
留盏攻心延汉祚,纶巾羽扇大江斜。
注:诸葛亮《出师表》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由是以为滇之普洱自孔明所始,滇人视为“茶祖”。金瓜,即金瓜贡茶,其团状如小人头故又称“人头金瓜茶”。雍正十年(公元1729年)普洱茶列为清庭贡茶,例二百年之久。现今世人喜之不减也。
(五十四)——题朱丹《金猴闹春》壶
齐天大圣小顽猴,惹恼如来手上收。逃佛拜壶三片好,龙溪醉我不西游。
注:三片,见《茶事之八》。
(五十五)——题朱丹《智竹提梁》壶
梳风筛月万支缠,弯似金弓立似弦。
疑是当年湘竹泪,壶中来化一汪泉。
(五十六)——题朱丹《申博提梁》壶
花桥飞架化提梁,华馆朱泥巧点妆。
紫艺从来多圣手,纳新吐故又辉煌。
注:此壶提梁造型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之花桥变化而来,壶身则为世博会展馆之状。奇思妙构,多有创新。
(五十七)——题朱丹《大浪淘沙》壶
何来寸水浪淘沙,洗尽凡尘数粒芽。
杯吐蟾光心致远,醍醐灌顶笑拈花。
(五十八)——题朱丹《祥云壶》
谁遣祥云下翠薇,呼来藻涧月同辉。
蓬莱任尔三分界,不敌人间七碗肥。
注:七碗,详见《茶事之九》。
(五十九)——喝杨智茶观炳华兄作画
对客展毫韦炳华,春山点染一枝斜。
行吟漫写三千里,龙水逗开杨智茶。
(六十)——黄庭坚宜州见茶
歌梁舞地别凄凉,才笑江南又断肠。
第四阳关人不见,一瓢春茗忆潇湘。
注:涪翁春时自湘来,于衡阳识妓陈湘,其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诗酒歌赋,与涪翁称欢,然歌梁舞地,终一别断肠。至宜后,涪翁作《蓦山溪?别陈湘》见赠。
(六十一)
远人邀我上青明,又是一年茶色清。
最忆僧泉飘碧玉,落花如鸟报山情。
注:青明,即青明山,在广西罗城,产茶,味颇佳。
(六十二)水沉送盏夜来香,古帖残韦屋漏狂。
青管随心吟月下,佳人独看小团黄。
注:小团,即团茶。
(六十三)青芽不语自香浓,万炙千搓绽白茸。
有道文楸轻胜否,缘来缘去几相逢。
注:文楸,古时棋盘多为楸木所制,文楸指下棋。
(六十四)七碗清风上九天,龟蛇云锁大江连。
纹枰谁道烂柯事,百首吟来追谪仙。[注]
注:美人剑兄有《七绝·围棋名手百咏》。
(六十五)——拍岸兄赠三峡白毫
三峡君言有白毫,巫山神女手亲挑。
一杯浩荡三千里,我借春风起茗涛。
(六十六)——赠清江野老
清江野老踞清江,楚韵巴风屈子双。
说是吟成三百首,摘来青茗笑凭窗。
(六十七)——赠红尘一梦
红尘一梦事沧桑,浊雨无端雀舌黄。
独遣芳心诗赋里,娥眉不点问锺王。[注]
注:红妹有笔翰之好。锺王书法世人皆知,而诗词文章尽为书法所掩,惜甚!
(六十八)清明无雨泛春痕,老少相呼出北门。
旧习新风诚孝意,几杯佳茗祭先尊。
注:邑冢多在城北,由北门出。
(六十九)
——和清江野老《祝贺如壹君出任〈巴风楚韵〉版主》
问山问水问飞鸿,候我诗情幻境功。
野景撩人吟楚韵,老茶盈盏赋巴风。
(七十)
——题朱丹《大明风韵》
沉沉古韵大明风,绿雪烟泉漫碧穹。
天上人间同此味,夺胎换骨又相逢。
注:绿雪,茶名,出安徽宣城。《随见录》云:“宣城有绿雪芽。”
(七十一)
——题朱丹《报春壶》
横斜疏影上灵台,处士当年独自栽。
海角天涯吹雨醉,垂云带福报春来。
注:灵台,佛家语,即心的别称。处士,即林和靖。垂云,茶名。产于杭州宝严院垂云亭。福壶谐音。
(七十二)
——题朱丹《渔翁壶》
寒江钓罢钓龙溪,不上金钩问老妻。
原是春来清梦远,禅茶诗酒妙同题。
注:龙溪,茶名,产淮南路,又为朱丹之号也。
(七十三)
——题朱丹《乐天壶》
江上琵琶走夜船,落花珠玉指纤纤。
潮生明月今古在,不见当年白乐天。
(七十四)
——题朱丹《味思壶》
味余诗思涌心头,四月芳菲下九州。
春茗多情来问我,临风曲里可同舟。
注:思,作诗思、春思、秋思等时读仄音。
(七十五)
——题朱丹《碧竹壶》
潇潇独语竹婵娟,玉宇澄清看月圆。
虚节可容天地事,心求南往北来缘。
(七十六)
——题朱丹《新石瓢》
朱丹妙意绝无同,一体浑然破古风。
佛是我心空万物,长天秋水映壶中。
(七十七)
——题朱丹《子冶石瓢》
弱水三千饮一瓢,鼎鸣香动醒春霄。
清篁和雨声声下,胜却云间十八桥。
(七十八)
——致《红袖添香?诗风词韵》似火诗友
一壶能下千江水,逆旅何怜百代殇。
不憾浮生如白马,青春虽短更昂扬。
(七十九)
听松昨夜醉凭栏,酒醒春晨困眼看。
砚落瓶花无字句,诗心不起道茶残。
(八十)
——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制《容天壶》
寸空虽小可容天,毫厘分通万丈泉。
明月清风关不住,枝梅独领夜来煎。
(八十一)
蓑舟静岸碧波横,夜钓春江怕鸟惊。
酒淡茶浓真绝味,陆刘不到我来烹。
(八十二)
煎茶试院未曾凉,又看天涯落日长。
莫道文章能济世,蜀山只记作提梁。
注:东坡贬宜兴蜀山,得紫色砂罐煮茶颇佳,制流梁之壶,人称“东坡提梁”壶。
(八十三)
——读颜直卿等《月夜啜茶联句》得句
流华能清俗媚骨,疏渝可涤恶心源。[注]
鲁公翰墨山河恸,盛世唐风已梦痕。
注:化公之句。
(八十四)
——题时大彬
标新立异也寻常,指点朱泥蕴老庄。
火烬炉凉三万次,宫中谁不问时郎。
注:时大彬,明代制壶名家,时有语云:“宫中艳说时大彬。”其名之盛,可见一斑!
(八十五)
——题陈曼生
独开风韵古无同,金石丹青一画通。
梦里抟砂千万斗,乾坤万象纳壶中。
注:陈曼生,清代紫砂名家,诗文词赋,金石书画,样样皆同。大涤子论书画云只在一画耳。
(八十六)
——题杨凤年
心境如兰影自飘,女红不问凤年娇。
回眸忽见秋光里,风卷金葵作紫瓢。
注:杨凤年,清代著名的女性紫艺家,其所制《风卷葵》壶,可称壶中绝品。
(八十七)
——题陈鸣远
阴阳动静一家先,地合天开妙手传。
欲借仙槎巡玉宇,寄身鸿鹄负青天。
注:陈鸣远,清代壶艺大师,作品动感十足,磅礴大气,二百年来几无出其右者。
(八十八)
——题范大生
棱梅竹鼓化鱼龙,天动云飞舞碧峰。
大象无形成大道,一壶春水浪千重。
注:范大生,民国时期壶艺家,所作《假山雄鹰》1935年获伦敦博览会金奖,大生壶名冠当时。
(八十九)
——答轩辕令主《付如壹》
清茶品透腋生风,身在青林胜帝宫。
谁道舍寒无鹤友,白云星斗落杯中。
(九十)
——题朱丹
抟砂妙构韵玲珑,和彩裁云剪日虹。
春水分明花似雨,江南小景古时风。
(九十一)
——致喜壶兄
北冥记否出鲲鹏,击水三千四海腾。
直上扶遥遮万里,携风带雨怒云蒸。
注:兄居北海且喜壶,是为方家也,故有此作。
(九十二)
——致七星宝剑诗友
对酒说茶雅事多,曲觞流水笔相和。
会知羲献今如在,也论屏前五笔何。
(九十三)
——题汪寅仙《曲壶提梁壶》
黄鹂翠柳逗西窗,声远音清五调降。
惜我今生承重任,识茶别水入山江。
注:此壶形源于蜗牛之生态,通体曲线流畅优美,动静相生,当称壶中典范。
(九十四)
——题李昌鸿、沈遽华《奔月壶》
玉兔缘何奔月飞,闻言天上有思归。
琼楼玉宇无涯事,不比人间七十稀。
注:李昌鸿、沈遽华所制是壶,设计独特,一别寻常,做工颇为考究,独具审美价值。
(九十五)
——题友人藏《孙子兵法壶》
一篇兵法战沙场,剑断天低古月凉。
独对苍桑天下事,子胥不悔荐吴王。
注:孙子,姓孙名武,字长卿,春秋之齐国人,著《孙子兵法》。曾用兵三万,历五战十几日,灭楚军二十余万,是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史称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伏越人,名显诸侯。”后辞隐山林而殁。
(九十六)
——与诸友品新茗得句
紫瓯欲吐小芽红,二水声吟浅鼎逢。
谷雨明前分叶后,吴娘无语笑山中。
(九十七)
枯肠搜尽句难成,寄笔遥思岭外生。
独坐松间茶趣起,清泉几勺胜浮名。
——读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诗得句
西江浅雨诱苏黄,双井春茶十里香。
挂印归田云鹤处,山深水远醉欧阳。
临风一曲玉怜珠,也学涪翁自老夫。
此后千年谈茗事,香沉韵古我诗无。
游宦銮台二十年,兰心不改志云天。
芳菲去尽痕留句,聊赋茶事续旧缘。
茶知识大全
茶道之精髓:九德、九香、八难、七情、六味、五性、四气、十八功效
(九十八)
(九十九)
(一〇〇)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儉、時、仁、真。清:可以清心。名茶多出產于深山幽谷中,外形清秀,香味清幽, 最具有大自然的清明靈秀之氣,最能清人心神。
香:如蘭斯馨。茶有真香,香氣悠遠深長,起人幽思,極品茶還應具有蘭花般高雅的香氣。
甘:苦盡甘來。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小苦而微甘,耐人品味。
和:中氣平和。茶的香、味以“和”爲貴,飲茶後應有一種“平和”之氣潤澤於五臟六腑間,久不能去,謂之和。
空:“五蘊”皆空。茶的香、味又以鮮活、空靈爲貴,飲茶後不留不滯,就叫做空。
儉:飲而有節。茶不可多飲,不可過飲;茶品及茶具不可過求奢侈,總以節儉爲茶人美德。
時:知時而動。采之以時,造之以時,投之以時,瀹之以時,飲之以時。茶之時義大矣。
仁:生仁愛心。茶德仁,自抽芽、展葉、採摘、揉碾、發酵、烘焙到成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這是對苦難的升華,也是對道德的升華,所謂“殺身成仁”,茶之謂也。仁者“愛茶”,唯有仁人志士才能體會出茶的仁德,並生仁愛之心。
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氣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領略到大自然的清明空靈之意,不僅能澄心淨慮,更能品飲出天地真情,人間真情,甚至悟出茶中“至道”,是爲真。
其中“儉”字與《茶經》相符,也最能體現茶以及茶人的品德修養;仁德,是茶九德的核心。
茶之香:香有清濁,有沈浮,有短長,有陰陽,有出世入世之分,有婉約粗放之別。今略分爲:濃香、甜香、幽香清香。
濃香如姚黃魏紫,如太真浴罷,香氣馥鬱。
甜香如月下秋桂,如豆蔻梢頭二月初,其情最嬌。
幽香如空谷幽蘭,如瀟湘館裏黛玉撫琴,其韻獨高。
清香如夏荷初露,如西子曉妝,清芬襲人。
濃香、甜香、幽香、清香都有婉約粗放之別,婉約則香氣幽雅深長,粗放则粗疏短浅,茶香以婉约为贵,粗放为贱。
茶有九香:清、幽、甘、柔、濃、烈、逸、冷、真。
幹茶有香,搖茶有香,潤(洗)茶有香,瀹茶有香,注茶有香,甌(壺)蓋有香,盞底留香,茶湯有香,茶湯涼後有餘香。
幹茶香清,搖茶香嫩;潤茶香幽,瀹茶香柔;注茶香逸,茶湯香真,涼後香冷;甌(壺)蓋香甘,盞底香濃。一茶而得九香,最能益茶德,最能見人品,最能發茶真性,也最能起人幽思。
茶有八難:一造,二別,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飲。
采焙不精,非造也;辯形認色,非別也;鏤金刻玉,非器也;幽暗無明,非火也;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不諳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飲也。
茶有七情:喜、愛、哀、幽、寂、淡、真。喜:使人心情愉悅。
愛:茶德仁,使人生仁愛之情。
哀:起人哀思,但“哀而不傷”。
幽:發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發人真情。
味有甘苦,有輕重,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別,有滑利艱澀之辯。
對六味的要求:入口輕,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後味甘。
茶有六味:輕、甘、滑、嫩、軟、厚。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感。茶有五性:清、潔、和、長、興。
清:形神俱清。
潔:品质高洁
和:溫和脾胃,潤澤五臟。
長:長養精神,益氣生津。
興:提神醒腦,養生益智。
論氣:“氣”指茶人飲茶後駐留在五臟六腑及口吻喉舌之間的氣息,這種氣息以平和、持久、甘香為機致,不但能益人體真氣,而且能長養其浩然正氣,故君子無故不撤茶器,用以養氣育德也。
茶有四氣:生氣、靈氣、正氣、義氣。
生氣:飲茶後有股清新生動的茶氣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間,這既是大自然的生氣,也是生命體的生氣,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氣。唯此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生氣之時義大矣;
靈氣:茶氣不
第五篇:苏轼的咏茶诗词范文
苏轼的咏茶诗词
东坡写了许多茶诗,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
双井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是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这个茶好的东坡都不敢让书童仆人过手,要他自己亲自沏泡,他要好好欣赏如雪茶汤仿佛生出玑珠美玉。
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月兔茶》。“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小凤团茶像环又不是环,像玦又不是玦。环状的团茶,烹煮由环变成玦就缺了,这与月的阴晴圆缺又同又不同,月团缺了还会圆,团茶缺了就无法再也圆不了。所以爱茶人“不忍斗小团”。
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宋时葛岭宝严院出产“垂云茶”,是形如“雀舌”的散茶,垂云茶当不是普通山茶,而是佛门上品茶。怡然送与东坡,东坡回礼以贡茶“大龙团”。《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云:“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不断的贬谪生活使东坡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也为东坡提供了品尝天下名茶的机会。因此苏轼一生写下了近百首咏茶的诗词。东坡所作的这些茶诗融茶艺茶趣于笔端,意境幽美,引人入胜。后世人读了仿佛与东坡一道曾神游于山水之间,品茗于松竹之下,何其惬意淋漓痛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试院监考后,东坡和二三个监考官打水煎茶。东坡作《试院煎茶》一首,诗曰: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故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南山如荠评这首诗说:《试院煎茶》是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作的,这首诗将茶事、人事融为一体,读来感人至深。“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描写煎水,蟹目、鱼眼为形辨;松风为声辨,是第二沸时情景。“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描写碾茶、投茶过程。以细珠落盘描写茶末,妙;以飞雪绕瓯描写茶粉,更妙。“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引用唐李约、宋文彦博煎茶典故,以资说明,并启下文。“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情思婉转,吟哦蕴藉,正是苏诗灵活处,感人处。
《诚斋诗话》还有一则东坡《煎茶》诗云: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杨万里解析这首诗第二句“自临钓石取深清”七字时,说它具有五方面的意思:一是水是清澈的;二是水是深处的清水;三是水是石头下面的水,没有泥土;四是石是钓石,不是一般寻常之石;五是水是东坡自己打上来的,不是让仆人做的这件事。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这句是形容水的状态是清澈甜美之极。“分江”二字,用的十分绝妙。“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这句是倒语,是诗人的独家行文妙法,尤为诗家妙法。如杜甫对香稻的赞美“红稻吸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语反而意全。“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这句又把卢仝吃茶的公案打翻。仝吃茶吃到七椀,东坡不禁三椀,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游惠山》:“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送南屏禅师》:“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 《水调歌头.桃花茶》:“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 《壑源试焙新茶》:“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白云茶》:“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送刘寺丞赴余姚》:“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邵伯梵行寺山茶》:“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
《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水调歌头》:“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
《次韵周种惠石铫》:“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二昧手。”“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下朽。”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浣溪沙》:“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拭第一长诗,正是咏茶之作。“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 东坡还作有一篇散文《叶嘉传》。这篇散文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闽茶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是一篇研究中国古代茶史的重要文献。“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不必盛于中士,当饮其惠矣„„”
东坡在做翰林学士时,曾得到太皇太后赏赐的名茶“密云龙”,这茶为福建特产,仅供皇帝和皇太后专用。他将这种名茶珍藏起来,惟有最得意的门生来到家中,才舍得拿出来要让门生亲眼看他拆封,一同共享。东坡说喝了这茶之后顿觉两腋生风浑身凉爽,仿佛进入仙境。他作《行香子》词专咏此事。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