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

时间:2019-05-14 05:2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

第一篇: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

历史赋予和造就了巍巍南岳衡山,她以其风光独特秀丽、风景奇异迷人蜚声国内外,素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宗教圣地”着称于世。自进入21世纪以来,南岳更加娇姿妩媚,绽放光彩,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南岳茶禅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人为南岳旅游事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发展机遇,给南岳旅游经济带来了飞速发展,同时步入了快车道,是南岳旅游的重要“文化名片”。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也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 大贡献。

一、南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1.南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衍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地处幕阜山一衡阳一都庞岭复式背斜中的浏阳一南岳衡山隆起带,盘亘绵延八百余里。群峰突起,最高峰主峰祝融峰1292米,最低海拔为80米,相对高差1200余米,南北走向的七十二峰穿境而过,有43峰座落境内。四周为丘陵、盆地,是一座耸立于湘江之滨的孤山。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达2.6万个/cm3,古云“神仙窟宅”之地,今有“天然氧吧”之称。其山水沃饶,人文早蔚,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中心。

据南岳史书记载,南岳历史文化曾经经历过几个重要时期:一是南岳佛教开山鼻祖慧思大师创建“大般若禅林”(今福严寺)时期;二是被道教奉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夫人潜心《黄庭经》时期,开创了我国女道士修行先例;三是唐朝着名宰相李泌隐士时期等等。更加难得的是每个时期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特别是南岳作为中国较早的“茶禅一味”文化发祥之地,其历史地位更不容忽视。南岳风景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

南岳特产“云雾茶”,其中以高山云雾茶享誉国内外,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初唐时期就被列为贡茶。它是传统的石禀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步发展下来的,它传承了南岳近二千年来的茶叶文化和禅宗文化。陆羽的《茶经》云:“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山谷”。唐代诗人李群玉在《龙山人惠石禀茶》诗中赞道:“客有衡岳隐,遗余石禀茶,白云凌烟露,采缀青山芽,硅壁相叠压,积芳莫能如„„”《中国名茶志》、《中国茶经》、《中国名茶图》等许多着作和全国高等院校茶叶教科书均有记载。

好茶还需好水泡。在南岳烟霞峰下有个远近闻名的虎跑泉,是泡茶难得的优质泉水,“香茗佳泉”,相得益彰。虎跑泉甘甜清冽,历干秋万代,至今依然碧泉涌流,令人叹为观止。

南岳古寺,远追唐宋,现有佛教寺庙18处,道教官观5处。置身于南岳好山好水好茶之中的佛门僧侣,得天独厚,于阵阵佛乐声中,尽享袅袅茶香,修心养性,品友敬客,普施甘霖„„无论是山上、山下寺庙,30在雅静、清寂的禅堂里,实现了茶与禅的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宗教哲学理念和人文美学精神。2.南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南岳大庙历史悠久,是南岳之神享祀的主庙。所建庙宇气势恢宏,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式古建筑群,亦有江南故宫之称。庙中东有道教八观,西有佛教八寺,佛、道两教及儒家文化并存于此,是文化史上一大奇观,也是世界宗教史上一朵奇葩。

南岳大庙先后经历了宋、元、明、清6次大火和16次重修补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后,整体构制布局迄今未变。南岳大庙占地12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官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南岳大庙是历代帝王代表国家祭祀山川社稷的重要场所,民间祭祀活动也十分兴盛,历千年不衰,万年传承。每年有几百万人拜庙进香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其场景蔚为壮观。

南岳作为源远流长的佛教圣地,文史资料及历代县志上均有记载,寺院现存碑铭颇丰,也是重要的佐证。游南岳、览古寺、品禅茶,已成为历代僧人、文人的雅事,如唐朝诗人李白有诗句:“衡山苍苍人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李群玉在《龙山人惠石禀茶》诗中赞道:“客有衡岳隐,遗余石禀茶,白云凌烟露,采缀青山芽,硅壁相叠压,积芳莫能如„„”元代王旭《题三教煎茶图》诗云:“异端千载益纵横,半是文人羽翼成。方丈茶香真饵物,钓来何止一书生?”寺院方丈的茶香钓来的不止是一介书生,而实际上成就了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两大学说:“茶禅论”与“诗禅论”。这些弥漫着禅机茶香的诗句,表现了南岳作为茶禅源头的神姿天韵。而作为南岳茶禅文化的杰出代表者,理应首推慧思大师。

慧思(515-577年),南北朝僧,俗家姓李,北魏南豫州武泽(今河南上蔡县)人。15岁出家,从天台宗初祖慧文为弟子,得其衣钵,天台宗尊他为二祖。陈光大二年,慧思率徒40余人来南岳传法,他建大般若禅林(今福严寺)于掷钵峰下,广集徒众,弘法讲道;后又在祥光峰下建小般若禅林(今藏经殿)。

慧思生平着有《诸法无净三味法门》、《次第禅要》等书,他被尊为南岳佛教开山祖师。他在南岳首倡茶禅境味之说,因南岳寺院禅多,众僧念经,容易疲乏,于是他想到以茶解困,茶饮习俗首先在寺院兴起。有民间传说,“慧思禅师在和徒僧喝茶时,自已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徒僧。徒僧正欲接碗,慧思陡问:‘这一碗是什么?’徒僧一时语塞。”后人认为这便是“茶禅一味”最初的史迹。

慧思禅师对徒僧指问“这一碗是什么”,问得徒僧难堪,问题看似简单,但答好很难。谁都答得出,谁也说不清,引得多少茶人禅者,文人学士,咀嚼寻味,冥思探求,作出了诸多妙义无尽永远也说不清、答不完的答案。

南岳作为茶禅文化发源地。茶与禅宗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机缘巧合:一是寺院禅,因为茶与酒本质上不同,酒能醉人,而茶能醒人。众僧念经,容易疲惫困乏,于是以茶解困。茶饮习俗首先在寺院兴起;二是居士禅,唐代文人士大夫与寺院僧侣关系密切,追求风流儒雅的生活方式与理想完美人格,常在寺院参禅论诗,僧侣以茶待客,以文人骚客为友,茶成为文人与僧侣交往的传播媒介。

3.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地位,得到广大文人墨客、政要、学者的关注和认同。

南岳茶禅文化历史悠久。追本溯源与神农尝百草得茶解之有很深的渊源,已有可考证两千多年栽培历史,唐代南岳九仙观道人中有司马承祯等几任国师,南岳茶就成为贡品享誉京城,宋代理学家朱熹、张轼同游南岳时就在上峰寺品茶写下赞美的诗篇,明代王夫之留下了衡岳采茶十章的佳话,清代着名诗僧八指头陀写有留恋烟霞的南岳茶诗,近代的^***、周恩来、陶铸、^***等都留下与南岳茶禅的不解之缘。

中国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过:中国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禅,谈南禅离不开南岳。这充分说明了南岳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多次来南岳对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南岳茶禅文化的发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南岳“大庙”、“寺禅院”多处题词,阐茶禅一味之真谛,以对南岳作为茶禅文化源头历史地位的崇重。此外,不少当代国内外茶文化、禅文化专家学者,同样对南岳茶禅文化进行了大量深入和卓有成效的探讨。

二、南岳茶禅文化对历代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以慧思大师为代表的南岳茶禅文化,在其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我国茶禅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一,开创了茶禅学说的伟大构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到南岳曾高度评价和赞赏“慧思是个了不起的禅师和尚,是中国佛教佛学天才”。后人尊称慧师禅师为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

其二,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茶禅境界。茶禅走进文学艺术各个领域,产生了大量的茶禅诗词歌舞、书画曲文,留下不少旷世佳作。

比如茶禅入诗,开辟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片新天地。

“茶禅一味”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像我国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指出的那样:“茶味是诗词的神韵。而诗词无佛,则诗词无灵、无境、无气、无味”(《中国茶道》)。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禅渗透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渗透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渗透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渗透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茶、诗、禅浑然一体而臻于极境。

其三,茶禅天地造就了历代以来大批文人墨客。在余悦先生主编的《茶理玄思》中指出:“‘茶禅一味’本身所展示的高超智慧境界,也就成了文化人与文化创造的新天地。”茶禅新天地造就了大批英才,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在这里需要作补充说明的是:

1.茶禅境界有助于人性情的陶冶和人格的锤炼。“茶禅一味”中所追求的“和、敬、廉、清、怡、静„„”等高远境界,对塑造人才精英的伟大人格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2.茶禅的叛逆精神。中国禅宗的基本命题是“人人皆可成佛”,禅门从这种强调自性成佛、自尊自立的精神出发,以致敢于离经叛道,“呵佛骂祖”,一扫儒学沉闷迂腐之气,给当时文人学者以强烈刺激,大大促发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总之,中国有了茶禅文化,有了“茶禅一味”这团心灵智慧之光,上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便增添了许许多多耀眼的光辉。

茶禅文化不仅是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实深广远。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就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

第二篇: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吴立民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 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 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 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 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 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 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 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 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 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 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 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 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 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中国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而有日本之“茶道”;传入英国,于是而有 伦敦“午后茶”;传至欧美,竟有所谓“基督禅”者。茶禅文化影响世界文明,实深广远。茶禅是文化之缩影,“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可见各国不同 文化之内涵与时代精神。茶禅又是文化之泉源,儒家以茶规范仪礼道德;佛家 以茶思惟悟道;艺术家以茶书画诗文;评鉴家以茶审美鉴赏。茶使人类精湛思 想与完美艺术得以萌发创造。茶禅文化可以兴、观、群、怨,小至怡情养性、应对进退,大至国际往来、文化交流,诚目前改革开放、净化人心、启迪智慧 之所必需,亦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之所当务。已故中国佛 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德,生前素心淡泊,好茶乐道,观世界文明发展之趣势,感祖国茶禅文化之渐替,念我祖本师之慈怀,阐茶禅一味之真谛,爰倡茶禅学 会,以期联络同道,致力于新中华的精神文明建设,弘扬茶禅文化于新时期,启迪理想,护持道德,开发文化,纲维纪律,盖亦为经济建设中心添砖增瓦、搭桥铺路之一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赵朴老希望广大“茶人”与有志“茶 文化”之士,能将已濒湮没的中国茶道,发掘整理,恢复继承,发扬光大。中 国茶禅学会遵循赵朴老的遗愿,也正为此而努力。

茶禅文化是一个容量很大、范围很广、内容非常丰富的大文化圈。它并不 局限于佛教文化,但它的主流确实是中国佛教的茶道。它由禅而兴起,继由禅 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它虽然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它的脉络却由佛教 茶道而一以贯之。

人体有色息心三大要素之分支,生活有饮食、呼吸、睡眠三大活动之需要(儒家谓为食息眠,道家谓为精气神,佛家谓为色息心,藏密谓为脉气明点,实质一也),法门即有如来禅、秘密禅、祖师禅三大体系之类别。禅定有种种 分类,此种分类,是从色息心上分,色息心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修持 有所侧重。如来禅着重息法,断惑证真,转识成智;秘密禅着重色法,入我我 入,即身成佛;祖师禅着重心法,明心见性,即心成佛。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 展开。茶与佛家这三种禅定都结下不解之缘,赋予了茶禅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使世俗间的饮茶活动逐步升华为佛门的茶道。

中国佛教最先推行的禅定大都是四禅八定的如来禅,如来禅是坐禅,讲究 安般守意的息法息道,与后来祖师禅的参禅、行住坐卧都是禅是不同的。坐禅 需要静虑专注,心一境性,而茶本具的“降火、提神、消食、解毒、不发”等 等药性药效,其功用正好有助于摄心入定,所以茶与禅修结合,乃极自然而必 然之事。坐禅用茶的最早记载,见于《晋书·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坐禅,昼 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茯苓之气,时饮茶苏一 二升而已”。僧人坐禅修定,须持“过午不食”之斋戒,盖由戒生定,由定证 慧也。故丛林不作夕食,但许饮茶以助修。唐代茶道,多与佛教食法相关,称 为“吃茶饭”。唐用茶饼,故需煮饮,如煮饭然。丛林谓过午之后饮食为小药,故茶又谓为茶汤,如药汤然。所以赵州公案说“吃茶去”。

唐代寺院饮茶助修,逐渐普及,唐封演《封氏闻见录》载:“开元中,泰 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 怀挟,到处举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从此可见由僧人坐禅饮茶助修 以致形成民间转相仿效的饮茶风俗。而宗门亦将坐禅饮茶列为宗门规式,写入 《百丈清规》。佛教丛林制度,由唐百丈禅师立《百丈清规》而创定。《百丈 清规·法器章》及“赴茶”、“旦望巡堂茶”、“方丈点行堂茶”等条文中明 文规定丛林茶禅及其作法次第。其“请新住持”文中记有“鸣僧堂钟集众,三 门下钉挂帐设,向里设位,讲茶汤礼。„„揖坐烧香,揖香归位,相伴吃茶。„„”即于法堂设两鼓:居东北角者称“法鼓”,居西北角者称“茶鼓”。讲 座说法擂法鼓,集众饮茶敲茶鼓。“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 并击之,上堂时二通。„„茶鼓长击一通„„召集众僧饮茶。又每坐禅一炷香 后,寺院监值都要供僧众饮茶,称“打茶”,多至“行茶四五匝”。茶院中还 专设“茶堂”,供寺僧坐而论道,辩说佛理,或招待施主、同参之用;有“茶 头”执事,专事烧水煮茶,献茶酬宾;专门有“施茶僧”,为行人惠施茶水; 寺院所植茶树,专称“寺院茶”;上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之茶,称“奠茶”; 寺院一年一度的挂单,依“戒腊”年限的长短,先后奉茶,称“戒腊茶”;住 持或施主请全寺僧众饮茶称“普茶”。茶会成为佛事活动内容。凡此种种均来 源于坐禅饮茶,目的还是为了帮助禅修,而后相沿成习,潜移默化,成为佛教 丛林的法门规式。百丈禅师有:“吃茶、珍重、歇”三诀,唐皎然饮茶诗有 “三饮便得道”之语,刘珍亮谓饮茶具“十德”,《五灯会元》载有所谓饭后 三碗茶的和尚家风。可见茶在唐代,已为僧伽生活中所不可或缺。以茶敬客,更是寺院常规。自宋至清,举办茶宴,已成寺院常规活动。如浙江径山寺即有近千年的茶宴史。藏传佛寺,一般都举行茶会。十九世纪中叶,大喇嘛寺曾举 办过数千喇嘛参加的法会,有时持续数日之久。由此可见茶不但与显教,而且 与密教;不但与汉传佛教,而且与藏传佛教都有密切关系。总之,上说这些都 是坐禅饮茶的茶道,也可说是修如来禅的“坐禅”茶道。

就在坐禅饮茶的茶道盛行之时,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从 印度来到中国首都长安传播密教。密教修的是即身成佛的秘密禅,一切修法都 可说是供养法。而茶成为最佳供品之一,一开始就与密教修供又结下了不解之 缘。大唐历代皇帝赏赐高僧大德,多用茶供。如金刚智忌辰,举行千僧供,玄 宗赐茶一百一十串(唐代系饼茶,故可用线贯串),以供斋用。大兴善寺文殊 阁上梁,代宗敕赐千僧饭,赏上梁赤钱二百贯,蒸饼二千颗,胡饼二千枚,茶 二百串。惠果大师于贞元六年(760)入宫,于长生殿为国持念七十余日,归时,每人赐绢三十匹,茶二十串。贞元十四年,惠果入内道场,赐绢一匹,茶十串。惠果常以所赐之茶换购丹青原料画曼荼罗,可见唐代皇帝即以供养茶赐茶为供 佛施僧的高级礼遇。法门寺地宫供奉物中,有唐代系列茶具一套,系唐僖宗自 用以供佛和大阿贽黎者(僖宗排辈第五,乳名“小五”,茶具墨书有“五”字 略号,是最珍贵的皇室茶具,也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的茶具。现存法门寺 博物馆)。日本文献记载,台密宗祖最澄及永忠和尚,遣唐回国,带茶种植于 比?山麓。永忠和尚献茶于嵯峨天皇,天皇称赞并命当地(宇治县等地)普遍 种茶,是为日本最早传茶之记载。奈良宇治所产之宇治茶,至今还为日本茶道 常用之茶。又广东江门传说密宗一行大阿贽黎曾在江门白水暂住,日种山茶,夜观天象(一行为中国大天文学家),进士陈吾道建茶庵寺,并为一行塑像立 碑。凡此均可证明茶与密宗的法缘关系。

密教修法,供品很多,六供、八供、十供„„等等。用茶作为供品,则是 中国唐代而且是唐密所创用的。供养有外、内、密、密密四层。例如茶与水:

茶:外层是药料

内层是定中甘露

密层是禅味

密密层是常乐我净

水:外层是水大

内层是甘露

密层是红白菩提 密密层是大悲泪水

又茶有四重隐显:

外:待客之茶

内:谈心之茶

密:结盟之茶

密密:禅密之茶

日本台密六祖智证大师圆珍《行历抄》记其初至长安面见法全(唐密祖师 惠果和尚之法孙),引至“青龙寺西南角净土院上房,与茶饭吃。”后三日,圆珍“到青龙寺礼拜和尚,入道场,随喜礼后,便于院中吃茶饭”,由此可见 茶与密寺及密宗行人之关系。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中有药师曼荼罗,其药师像 与东密《觉禅钞》心觉的左手持钵右手持锡杖的唐本药师像完全一样,说明地 宫也已用茶供养药师。药师法为中国早期密法,唐代弘扬最盛。尽管显密详略 不同,但传承迄今不绝。药师法是了生脱死,以药物为体、以性空为性来认识 人生而改造人生现前脚下立地起修之大法。药师法的本质就是修药师定。修药 师定,就是教人明于自己色息心之所由具以及如何用此色息心之所具而做顶天 立地之人。亦即教人如何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也。药师定者,秘密禅之禅定也。它融秘密禅修色之要,会如来禅修息之奥,通祖师禅修心之 妙,以大食法(消化生理)修色,解决食色问题;以安般法(循环生理)修息,解决呼吸问题;以入寤法(大脑生理)修心,解决睡眠精神问题,实为现前做 人做事之生活禅也。用药师法茶供、茶施、茶会,则是秘密禅茶供之善巧方便 之运用。因为茶禅一味,禅密一体。茶作供品,作空性观,既易悟缘起性空之 理,更显实相不空之法。密教用茶作供,可表如来口、如来味、如来意,这是 修密供茶的茶道,也可说是修秘密禅的“密禅”茶道。

由于人身色息心是一个完全的整体,因此如来禅的坐禅、秘密禅的密禅与 祖师禅的参禅是相互联系,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而逐渐开显的。所以在坐禅饮茶、密禅供茶、参禅茶味三者既有彼此相联的共同点,又有先后不同的差别层。修 祖师禅的“茶禅”(即茶禅一味)的茶道是到宋朝禅宗发展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也就是说,茶由禅兴,茶由坐禅饮茶到茶事融入佛事,列进宗门法规,乃至以 茶作为密教供品,用以供佛斋僧。法门寺的茶供养、圆珍的“吃茶饭”,甚至 赵州三呼的“吃茶去”,以茶作为妙传心印的载体,茶修禅修一体,茶味禅味 一味,茶密禅密一体,这就完成了中国佛教三个层面,色息心三法相即、空假 中三谛圆融的中国茶道。也就是坐禅饮茶的茶道、修密供茶的茶道和用茶印心 茶禅一味的茶道。饮茶的茶道,主要是饮茶调息,摄心入定,心息相依,安般 守意,进而止住自心流注,臻于住息息住,心一境性。供茶的茶道,主要供茶 作观,作空性观,周遍明了,入本不生际,乃至离边大中观,常乐我净。印心 的茶道,主要是味茶净心,自心现量,远离四句,甚至念住无念,见本来面目。

“茶禅一味”是由宋朝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提出的,他在湖南夹山寺编著 的《碧岩集》在禅门影响甚大,被韩国称为“天下第一奇书”。他手书“茶禅 一味”四字真诀,由日本留学生辗转传至日本高僧一休宗纯手中,成为日本代 代相传的国宝。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遣宋留学回国后,将茶种植于禅寺,并著 《吃茶养生记》。之后大应国师又将中国寺院饮茶方式传至日本。大应之后继 有几位禅僧至中国习茶道并成为茶师。后大德寺一休和尚将茶道之法传弟子珠 光,乃融日本文化之特色,创出富有东瀛风味的日本茶道,成为日本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千利休改良而普行于民间,称为千家流,倡导“和敬清 寂”的茶道精神,即日本现在的里千家茶道。现在日本茶道已有数流矣。山上 宗二之茶书《山上宗二记》谓“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归依。” 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 即不知茶味。”珠光禅师说:“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 “一味清净(清心),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却 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互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天下(心国)太平。”传说珠光禅师捧茶拟饮,老师一休举铁如意一声断喝,将其 手中茶碗打得粉碎,珠光猛然有省。一休再问禅意若何,珠光答谓“柳绿花红”,一休印可。珠光专以茶道保任所得,并最终提出“佛法存于茶汤”的见地。千 利休也在《南方录》中写道:“佛之教即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而“茶道之秘事在于 打碎了山水、草木、茶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无一物之念的,无事 安心的一片白露地。”这一片白露地,就某些茶道已经明显表露出来的境界,也还只是浅层次的般若境界,还未臻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还只是“缘 起性空”的中观见,还不是离边的大中观见。提高来说,这一片白露地,就是 大圆满的如来藏,就是原始觉性、内在光明、本来面目,就是“如来藏中有如 来”的“本始基”,就是法尔清净的“本不生际”,也就是脱离任何边执的 “常乐我净”。这就不是世俗谛中“茶即禅,禅即茶”的“茶禅一味”,而是 胜义谛中无修无证、非茶非禅、非不茶不禅、不可言诠、不可思议的本际明相 的“茶禅”了。入难入之楞伽,住无住之本际,达摩的二入四行,曹溪的一花 五叶;祖师西来意,将心与汝安,欲了此中味,请你“吃茶去”。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艺)。道无器不现,器无道不明,所 以茶道也不完全离开茶艺。中国茶禅文化的影响除传承至日本的茶道外,余波 所及,现在流行于欧美的所谓基督禅、午后茶,韩国的茶礼,台湾的茶馆茶艺,以及大陆的工夫茶、盖碗茶,形形色色的茶道表演,都只能说是茶艺,而不是 茶道。其根本区别,就在于茶艺,只是在茶的“色、香、味”上做工夫,引发 刺激人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去享受、品尝、韵味,总使人们跟着 感觉走。高一层的顶多也只是提高到理性意识上去分别、体会、执着某种感觉 提供的思维境界或审美境界而已,并不能使人们真正在心灵上升华到一种体认 事物本来性空的境界。(这里指的是“茶艺”有局限性,而不是说饮茶人的修 养,茶人的修养是不受此限的。此乃另一问题,应行别论。)茶道则是在心灵 上用功,通过茶的物质性功能去作空性观,体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其外境对 象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因缘和合,是虚幻不实,没有独立自主性的实体可得,没有永恒不变的实物存在,一切享受都只是自我意识的执着和陶醉,根本不认 识自己的心识和外境都是污染了的。茶道就是要你通过茶的实际生活,在心路 的历程中,净治明相,观察自心现量,清除你自己心灵所受的污染,善自心现,远离尘垢,消除烦恼,还你自心本来清净的现实而已。那时,同样饮茶,同样 “色香味”,搞茶艺的会跟着自己感觉走,而修茶道的,则跟着自己清净的心 灵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那才能真正得到茶饮的法乐和法 益哩?

我们不排除茶艺,因为它虽是低层次的,但又是可作修茶道的基础,提高 到茶道上去。愿一切有志“吃茶”之士以及从事茶文化工作的人们,都能来求 索中国的茶道,都能从“茶艺”转升到“茶道”。我相信,中国的佛教茶道,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的发展过程中,在新千禧新世纪人类面临解决自身建设 问题的机缘中,将会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禅茶茶艺表演解说

禅茶茶艺表演解说

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汉时,甘露禅师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茶圣陆羽自幼生长在寺庙中,茶与佛门结缘2000余年。禅茶是采用严格地融于佛法的加工工艺,经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禅茶不仅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禅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以茶参佛、启迪佛性﹐昭示佛理。“莲缘禅茶茶艺”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放下世俗的烦恼,赢得一时宁静,暂抛却功名利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品一壶莲缘茶,领略一下茶禅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2、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第四篇:禅文化旅游

突出核心品牌 打造东方禅林

——对促进宜丰禅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的建议

棠浦镇人民政府 李宇

在《宜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合力打造禅文化品牌,加快旅游升温升级”这一重大施政纲领,并着重强调要打造禅文化品牌,将宜丰的禅文化旅游送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让游客来了宜丰就记住禅宗,想到禅宗就想到宜丰。个人认为,突出东方禅文化品牌的旅游发展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禅文化品牌打造成功与否对能否实现宜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具有极其重要、极其迫切的意义。

一、突出东方禅文化核心品牌的地位

1、资源综合优势明显。宜丰种类众多的旅游资源中,以官山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而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客源条件、市场先入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此外,陶渊明品牌、天宝古村品牌、红色品牌等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具有特色,对旅游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些资源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个单个的吸引点,零星散落,没能形成一片,单个的旅游资源特色没能与其他的特色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组合。相比之下,禅文化品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今仍遗脉相承,景点丰富,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且在全市乃至全国佛教文化当中都可谓独树一帜,品牌优势明显。

2、产业基础更为有利。从现有的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来说,禅文化品牌旅游产业基础更为有利,传统的禅宗寺院、禅文化遗迹保存的非常完好,且较为集中,有利于旅游开发,新建的东方禅文化园已经迅速成为全县一大亮点,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一个必去之处,而且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大,已陆续有很多外地游客来参观游玩。相比之下,其他旅游资源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大规模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不够。

3、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投入,而我县经济实力有限,各类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却分布散乱不集中,且要么价值较低、要么规模较小、要么投资太大,这客观上给高密度、集中性、规模化的旅游开发造成了很大难度。因此,我们要确定一个突破方向,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予以全力发展,而这个突破方向非禅文化品牌莫属。优先发展禅文化品牌,就是要明确它的核心地位,全县发展旅游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政策、项目都应该向禅文化品牌倾斜,其他旅游品牌的发展都应自觉围绕这个核心进行。

二、成立品牌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1、推动权责部门联动。十二五”规划既然把发展旅游业,尤其是要打造禅文化旅游品牌,做为一项如此重要的五年工作规划来抓,就应该在领导层次上、组织层次上做到同样的高度。旅游产业是个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要在五年内打造出一个品牌,着实不易,非是旅游局或着临时性的旅游发展会议所能做到的,必然要综合各个相关部门来参与,要把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部门都集合起来,以共同打造品牌,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2、成立一个常设机构。禅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必将是一个关联度高,时间持续性久的过程,必须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力度的持续性。个人认为,县委、县政府可以参照“竹产业小组”的模式,成立一个类似的禅文化品牌旅游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把相关部门归纳为成员单位,安排一个副县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应当为常设机构,长期负责发展禅文化旅游品牌的协调、督促工作,统一、有效执行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禅文化品牌工作的措施、方案。

3、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旅游产业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且禅文化旅游品牌宗教倾向明显,难免脱离政治意义,在这两个原因的作用下,打造禅文化旅游品牌这项政策的稳定性、长久性、连续性难言定论。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状,宜丰为山区县城,人流较少,经济落后,而且旅游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在这样的现状下,要实现禅文化旅游品牌的崛起,完全按市场运作是绝对不可能成功,必然要以政府政策推动为主导,尤其是在产业建设的前期,在夯实产业基础的过程中,必须由政府来主导,而且要确保政府主导的连续性,确保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或扯东顾西,眉毛胡子一把抓,弄成一盘散沙。

三、把东方禅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块”来抓

1、要看成一个“大块”。禅文化品牌做为一个大范围、大概念的旅游产业品牌,其下应该分成多个具体的小品牌,现有的洞山、黄檗山禅宗祖庭寺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建设的洞山、黄檗山、古南园禅修中心,正在建设的东方禅文化园,有待深入开发的禅茶、禅果产业,尚未挖掘的禅饮食、禅文艺、禅园艺,以及未成型的禅文化展览、论坛、讲座等纯文化产业。如果说禅文化品牌是棵大树,那这些具体的品牌就是这个大块品牌的枝干。要把禅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大概念意识,必须对其下面的枝干、支撑进行细化,细分为一个一个具体的小品牌,并予以一一打造,从而撑起整个禅文化品牌。

2、要结成一张“密网”。要做大做强禅文化旅游品牌这个“大块”,不仅仅是要把它下面的每一个小品牌做大做强,更需要把这些小品牌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把这些单个要素有机的整合起来,紧密、有序、突出重点的串联成一张大网。构建以禅宗祖庭寺院、禅修中心、东方禅文化园等主要固态场所为中心,融入禅茶艺、禅文艺、禅园艺、禅饮食、禅文化活动等背景文化,附以禅茶园、禅果园等为附属景点的禅文化旅游品牌网络,在这个品牌网络中,重点要突出,特色要鲜明,元素与元素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3、要自视为一“小块”。宜丰县旅游发展既要从符合宜春市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发展的角度推进,与周边各市县相协调,共同开发发展旅游;又要以竞争的意识,争取从中脱颖而出,从而占得先机,率先崛起。这一点对发展禅文化旅游品牌尤为重要,宜春已明确了大力发展佛教文化旅游,打造禅宗圣地和禅都宜春,就这个大局而言,我县就应当自视为一个“小块”,与奉新百丈寺景区、靖安宝峰寺、仰山栖隐寺等共同构建起整个宜春禅文化旅游的大版图。此外,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的融入方略,将宜丰禅文化游推介融入上至武汉、庐山,下至井冈山的3小时旅游经济圈中,形成北上武汉登黄鹤楼,中入洞山修禅养性,南下井冈受革命教育的大旅游路线。

四、实施三项具体措施

1、引导开展一系列佛教活动。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引导佛教协会组织、举办各种佛教活动,促进禅文化传播,弘扬宜丰禅宗文化,如举办各种佛教法会、佛法讲座、禅文化渊源展览、素食节等等,吸引大量的佛教信徒前来参与,并以此带动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形成宗教旅游产业。

2、建立一座禅宗文化展览馆。非常有必要在东方禅文化园内增建一座详细介绍禅宗文化、禅宗发展演变的展览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东方禅”的神韵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展现给广大游客,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核心思想通过人物介绍、图片介绍、佛教经典故事等载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尤其是要深入发掘并着重介绍发源于我县的曹洞宗和临济宗的具体历史,主要人物、经典思想、历史典故等。

3、打造一支禅游从业者队伍。从一般的旅游从业者队伍中、本地历史文化造诣较高的学者中、佛法研究颇深的僧侣中或其他潜在人才中选拔组建一支具备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佛教专业知识素养的禅文化旅游“开拓者”队伍。从文化历史功能上下手,深入发掘潜在禅文化资源,并及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开发包装,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资源优势。有目的、有组织地发动出家僧侣和在家居士参与促进全县东方禅文化旅游发展,成为佛教旅游产业中的内行导游,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

第五篇:南岳社区文化礼堂

南岳社区文化礼堂

家门口的“文化馆”——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巡礼之三2013-11-27

■记者 郑瀚 走进南岳社区杏湾文化礼堂,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设有渔猎民俗馆、高跷民俗馆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展示馆,还有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礼堂两侧的“六廊”显示牌整体设计,对当地的民俗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民俗廊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南岳的传统渔猎方式——叉海蜇、打黄鱼、张鹰捕。励志廊的钻石婚榜、学子榜、乡贤榜、感人孝媳榜等榜单上,每一个名字都讲述着感人的故事。还有历史廊、成就廊、民风廊、文艺廊等展示南岳社区历史沿革、人文特色。去年6月至今,南岳社区发动能人志士,筹资300多万元建成南岳社区文化礼堂。从此,社区居民经常到此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有人切磋棋艺,有人阅读书籍,也有人三五成群在此悠然地聊天,这里俨然成了社区里最具人气的地方。“8月30日,文化礼堂举行了大型的活动,高跷、抬阁等民俗节目纷纷上演,实在太精彩了,虽然下着雨,很多人被淋湿了,但大家还是伸长了脖子挤到人群中看表演。”杏湾二村的一名村民说,有了文化礼堂后,民俗活动会越来越多。南岳社区负责人介绍,文化礼堂在原先大会堂的基础上做了升级,以“三堂四窗五室六廊八大员”为载体,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之一。他们将制定文化礼堂每月工作实施方案,定期邀请老干部、老党员、道德模范开展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与政策宣传,并结合当前形势有计划地陆续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过一把文化瘾。依靠这个家门口的“文化馆”,南岳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的氛围越来越好了。

下载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是一壶禅茶美文

    后来才知道,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

    有关茶禅与人生的感悟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茶禅入性......

    茶膏文化

    茶膏文化 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早已融入到国人生活中,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态、一种自然生活方式,品茶者不刻意追求,实则......

    南岳旅游发展历史及潜力评估

    南岳衡山旅游发展及资源价值分析、开发 【摘要] 本文追溯了南岳旅游发展的历史渊源,深入分析了南岳衡山当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将南岳衡山当代旅游发展史分为两......

    茶禅一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范文模版)

    试论“茶禅一味”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及“和敬清寂”茶道四谛的形成欧阳勋 段肇红 --2016世界禅茶大会论文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

    莲缘禅茶加盟手册时间

    莲缘禅茶加盟手册时间:2009-03-06 14:15来源: 作者: 点击:228次企业文化 企业主语 莲缘禅茶明心见性 企业宗旨 悟道莲缘持般若 济人禅茶行布施 企业理念 研究禅茶文化传......

    黑茶历史(5篇)

    黑茶历史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湖南以其居全国60%的产销量,堪称黑茶大省,是我国最大的黑茶产地,而湖南黑茶的起源之地,就在位于安化县境内的白沙溪茶厂......

    安化黑茶历史

    安化黑茶 安化,地处湖南中部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辖18个镇、5个乡。县总人口95.1万,有汉、土家、苗、蒙古等26个民族。县城位于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