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

时间:2019-05-14 05: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

第一篇: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

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近年来,基础教育内容的改动之风大盛。上世纪90年代的选金庸、删鲁迅**,《水浒传》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更有近年来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入选小学版《新概念英语》,被称之为“鲁迅大撤退”的**,比比皆是,“呼唤教材面貌创新,提倡对经典举起手术刀”,这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所发出的口号,也是新课改的反映;但是我们该如何对待经典,如何对经典“开刀”?

2010年9月6日,编剧刘毅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病梅馆记》、《五人墓碑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20多篇经典课文一列出来,既让网友开始怀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让网友唏嘘感慨,更有网友质疑,既然是“经典”,为何要撤?下面我就从鲁迅和朱自清被删的文章和新增的文章论证我的观点,号召新课改要创新,然而我们必须握紧手术刀,谨慎开刀。

对于“鲁迅大撤退”,网友各抒己见。有为鲁迅“叫屈”的,并发出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被踢掉这么多好的文章,从小他的文章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现在突然来个大转弯,真的是对学生好吗?”但也有相当部分网友力挺新语文教材。网友“本来老六”说:“那么多年课文一直不更改才叫人沮丧呢,哪怕这些作家其他的文章也可以用的啊。”网友“费舍”说:“很多文章到现在确实没有意义了,应该更换。”不管“鲁迅大撤退”引起了多么大的反响,总的来说各界对“大撤退”的观点有三个:第一,“鲁迅大撤退”是时代精神在撤退。意识的多样化造成了缺乏主导时代精神的人物出现,人们将更多的寄托放在了鲁迅这样老一辈人身上,这不利于新的时代人物的塑造,因此人们以“废除四旧”的态度开始改革,而改革首要便是“从娃娃抓起”。第二,鲁迅作品与民族脊梁无关。一个支持语文教材削减鲁迅作品的理由是,鲁迅是当代愤青的重要思想来源,少学点鲁迅,即可少制造一批愤青。有网友认为:语文教材削减鲁迅作品,无论对鲁迅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有利于避免对鲁迅先生的误读。无关民族、国家等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只要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出理性的个体,让年轻人拥有健全的人格,他们自会于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做出明确的判断。第三,对教材改革何必莫名惊诧。教材的每次改革,总是引来公众灼热的目光。既因像《阿Q正传》这样的名篇曾经哺育了几代人,一时挥别,感情有些失落;也因为公众对教材已经习惯并遵守那幅老面孔,似乎教材就应该一成不变。

鲁迅一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代表,他犀利的语言,有力的抨击以及干瘦却矍铄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80后以前数代人心中的一个榜样。然而这一次的语文教材改革,鲁迅的文章却被删去了绝大部分,包括《药》、《纪念刘和珍君》以及《阿

Q正传》,可以说,这一次的教改是鲁迅彻底离开这个时代的标志。

人们曾将当代的韩寒与当年的鲁迅相比,虽然韩寒也是一样的“激愤”,但是他也仅仅是站在“揭”的层面而无法达到“疗救”。有网友认为要不了多久,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就会粉墨登场!!美其名曰体现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进步!!世纪流逝,不同年代的人都或曾读过《背影》。

由于朱自清治学和为人颇受推崇,多数受访者坚决反对从教材中删除《背影》。

“读经典,要了解这个人和他要表达的意义,更不能脱离特定时代背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略有些激动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朱自清写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父亲”,也再现了“一个时代”中的父亲们,如何在世情动荡中挣扎着讨生活,又如何给儿子希望和安慰。“鲁迅也写父亲,但是朱自清写得最好。在选入教材之前,就有广泛口碑”。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九诠也表示:审美有各种层次,不会因为父亲背影不美,讨过小老婆,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对儿子的感情就是虚假的。

朱自清的《背影》是网友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因为此前有媒体报道,是因为专家认为,文中朱自清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跨过铁路,爬上月台,有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是一种“违法行为”。事件导火索缘于《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孙绍振教授的一篇文章《〈背影〉的美学问题》。其中援引了2003年武汉某校初中生的观点“违反交通规则”“不够潇洒”进行批驳。认为《背影》中错位的隔膜的亲子之情,乃是文章不朽的原因。并在文章中以冰心笔下的“母爱”作为比较,提出“冰心的文章在中学语文课本有逐渐消逝之势„„”】若说“专家”嫌鲁提辖太暴力,还只是哗众的话,那么“教授”说的朱自清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这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给读者带来的感动是“不理性”不健康的,那么就有点像是诛心之论了。

若说朱自清的散文水平不高,此文文学价值不大,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但是若说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的不理性的,那我确实百思不解,很难苟同。说实话,虽然中学时学这篇课文时,我确实对此文没什么太深的感触。只记得当时考试重点是在该文中的一系列动词上。那时只顾考分,没来得及回味其中韵味——就像他的另一篇教材名文《荷塘月色》一样,我现在唯一的记忆,也只是要求背诵的段落首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可是,当我又搜出《背影》原文,大致扫了一遍,文章白描式的送别场景确实让人感动。这话一点不夸张。或许是因为离家太久了的缘故,也或许是父母也日渐年迈,又或许根本不是这些原因,而是那些文字描述的场景以及所传达的感情,是人类共通的东西。

现在我们来看看新增的书目:现代文部分有①反映“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②呼唤奉献精神的《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③反映香港回归的通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等。古诗文部分有①柳永的《望海潮》②杜甫的《咏怀古迹》③辛弃疾的《水龙吟》④李商隐的《李贺小传》。“小说部分,则选入了‘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是一篇‘荒诞小说’,写的是一个18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走出家门在外面的遭遇,全文都在用一个18岁孩子的口吻进行叙述。阅读这篇小说的高中生也差不多处于那个年龄阶段,所以他们会觉得有同感,读来很亲切。”

一篇保留至今的课文: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就被编进了小学课本,王二小成了一代代少年儿童心目中的抗日英雄。王二小本名叫阎福华,是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人。这位抗日小英雄牺牲时年仅13岁,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与作曲家劫夫,以阎福华为原型共同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儿歌传遍了大江南北,王二小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一篇悄然删去的课文

《包身工》是夏衍于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反映了一群乡下女孩在上海东洋纱厂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残酷迫害。瘦弱的“芦柴棒”、凶残的“拿摩温”,以及“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的控诉,令人印象深刻。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的课本中,此文已被悄然删去。

一篇新近入选的课文

《难忘的一课》于近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文章描写了抗战胜利后,台湾高雄附近一所乡村小学里,教师满含深情教学生学习中文的动人情景,与法国作家都德的名作《最后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台湾光复后,日本殖民统治结束,文化枷锁被打破。文章里3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一篇引发争议的课文

2005年,“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上海市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删除。此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网上调查显示,95%的网友反对删除,认为“红色经典应该教育子孙万代”。此后,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丢,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仍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使用。

“改编需慎重,原则应是从宽不从紧。”杨九诠所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过基础教育教材,他认为,教材不是报刊杂志文摘,需要稳定性和经典。而“典范的东西大多不属于这个时代,包含着穿越时代的要素,不能因为不是这个时代的就抛弃。”“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是民族标杆式的。说他文字拗口就要删除,这是漂洗文化,很不对。”杨九诠还举例说明:早期教材里的《荷塘月色》,曾把“刚出浴的美人”删掉过,这个大可不必,而古文《口技》中有夫妻做爱的声音,这对孩子来说,删除就比较合适。“教材增减就和淘米一样,洗多了营养就没有了。审美应该有宽度和韧度。”他说。针对删除**,教育专家熊丙奇专门写过一篇《错乱的时空穿越,错乱的教育和学术》。他认为,一些专家以现代进步观念要求当时文中的细节,这并不严谨。针对不同学科要有不同编辑思路,基础理论和人文修养更需要经典,而重视应用实践的学科,则需要时代感。他还指出,社会风气相对浮躁,引导孩子认识经典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材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只可能是引导学生的基本东西,教师需要选择辅助教学资料。“过分强调教材中的时代性未必是好事,这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属性。”熊丙奇反问。“有学生说过数理化没有时代感,可‘牛顿三大定律’怎么会有时代感呢?它依然很管用。”

在学习经典方面,鼓励向国外学习,在国内基础教育中引入类型学的方法,把国内的重要作家,例如鲁迅的作品,收入中学教材中进行专题研究。“西班牙有塞万提斯,英国有莎士比亚,德国有歌德,我们也需要用新的形式去理解本国的经典了”。

我坚持创新,赞同多向西方学习,我认为改革和思想解放还远远不够。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新教材的调整可以顺应时代和学生需求,但是想要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仅靠改教材是没用的。“鲁迅大撤退”好坏与否我们现在无从定论,一切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第二篇:农业呼唤创新

农业项目呼唤创新

谈起创新,许多农民都认为这只是企业、科研机构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联。其实不然,纵观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创新的思维,包括观念的创新、品种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等等。

以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为例,该公司从23年前的10个野鸡蛋起家,发展成为集珍禽、野猪、野兔养殖、乡村旅游、产品深加工为一体,占地几百亩,年产值千万元的全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该公司董事长蓝招衍在介绍成功秘诀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对于“创新”,他有着切身体会。养殖品种从最初单一的野鸡,逐步增加了绿壳蛋鸡、贵妃鸡、野猪、野兔、白鹜鸭、竹鼠等新品种,从单纯的养殖业发展到养殖与种埴台湾大青枣、美国树莓、招宝葛根、食用仙人掌等为一体的种养结合模式,同时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如珍禽标本、野猪肉、山鸡肉等,并在实践中独创了养殖——沼气——种植——特色餐饮——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纵观招宝生态农庄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改变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品种、技术、管理、市场创新的过程。时下的市场经济,年年翻看“老黄历”显然不行,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观念、优化品种结构,吸取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必须要有超前的意识,有“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

第三篇:时代呼唤创新

中国创造”呼唤创新型人才

http://.cn2011-01-31 14:42

有资料显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使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利润少,风险高。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企业不能继续走“中国制造”的老路,而应迅速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中国创造”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是一字之差,却是意义非凡。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企业五百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且多数属于电力、石油、银行等国家垄断性行业,至于国际上耳熟能详的中国著名品牌更是凤毛麟角。中国没有出现如通用、摩托罗拉之类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自主的知名品牌,中国对国际市场份额的占领很大程度上是“广种薄收”。我国制造业实现向“中国创造”转变,关键是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可以打开多种不同类型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关键性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产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方面。据资料介绍,减碳技术之一的节能LED(发光二极管)技术,直接将电转化为光,是继火、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第四次人类照明革命的代表作。在同样亮度下,LED照明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照明的八分之一。今年,我国照明耗电估计在3225亿度以上,假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照明改用LED,那么一年可节电近1000亿度,节省标准煤12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73吨。然而,占利润70%的外延片和芯片是国外企业生产,我们主要是做LED的封装和应用。国内生产的芯片品质与国外相比,至少有5年以上差距。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制备技术落后,只能依赖国外设备厂商,使得大部分利润落到他人囊中。正是由于我们缺少核心技术,我们的制造业只能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上。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促进产业升级,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而增加经济的贡献率。

核心技术哪里来,谁来创造、掌握和应用核心技术?毫无疑问,这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支撑经济命脉的脊梁。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只有创新型科技人才,才能创造、掌握和应用核心技术,谱写“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创新型人才,通常是指个人拥有独特经验、技能和心智模式,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根据社会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要求,创新型人才包括知识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产品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和制度创新人才等。概括说来,创新型人才具有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的创新意识,具有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创新品质,具有不轻言放弃、锲而不舍的创新意志,具有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创新视觉,具有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预知事物发展趋向的创新思维,具有精通专业、了解相邻学科的创新学识。毋庸讳言,我国目前这样的创新型人才还相当匮乏,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国家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就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建设创新国家的需求为基准,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影响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户籍、身份、年龄、职称、资历等障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企业来说,要拥有创新型人才,一是要立足自己培养,二是要积极引进。总之,“中国创造”在呼唤创新型人才。我们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够创造、掌握和应用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才能顺利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美好蓝图才能变成现实。

第四篇:作文教学呼唤创新【精品】

作文教学呼唤创新

文章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有创造性的完成每次习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中我将这种教法的实践过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浅述。

一、引言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就作文教学而言,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果老师硬要写,他们就只好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榨出可以交差的作文来。这又是何等的无奈。即使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也都会有同样的感触。为了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富有创造性的完成好每次习作,我们在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改革。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交流、合作,从而顺利、高质量的完成习作任务。

二、实验过程

(一)分组

小组合作法的第一步就是分组。给学生分组的基本原则是:以自愿为主,资料

适当协调。每个小组四、五个人左右,采取组长轮流制。每次习作都要在新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从而充分调动了每位组员的积极性。

(二)课堂训练

小组合作法的第二步是课堂训练,共分五个环节:多向式命题→启发选材、回顾方法→口头作文→修改与讲评→善后处理。在每个环节中,都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下面就将其中每个环节的操作过程,结合具体实例加以浅述。

1、多向式命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就必须把命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命题变化的新趋势。在作文课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命题方式: ①教师命题。

在命题中我们经常是出一组题目,供学生选择。比如:

《唉!我又做了一件傻事》;

《这件事我做对了》;

《一件让我痛心的事》等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筛选,从而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内容。

②组内成员自己命题。

我们经常出半命题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进行补充,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说一说,相互启发,给学生思考、交流、求异的余地。比如:《第一次 》;《假如我是 》等等。通过这种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写作思路非常开阔。.资料

③小组命题

我们只出写作范围,提示写作的方向,具体题目由学生在小组内商定。比如:“写一次给爸爸妈妈洗脚的经历”;“写你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等等。

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命题,学生有了写作的主动权,写作欲望随之提高,同时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在一点点消除。

2、回顾方法,启发选材

儿童的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吕淑湘老先生讲:“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从书上学的,也模仿四周一切人说的和写的。”同样模仿更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为完成好每次习作,合作小组的组长都要带着组员,将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整理,以课文为凭借,以方法为指南,使每位同学对习作都有一个积极的准备,并适当收集有关材料。

比如:《记一个 的人》这次习作,学生就在学课文的同时整理出写人的方法:(1)语言要真实,符合人物的身份;(2)动作描写要具体,最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3)神态自然,使人感到亲切。与此同时他们还查找了有关写人方面的方法指导和实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次选材,对于学生的作文来说至关重要。过不了这一关,就休想写出好文章。老师包办代替,开路子,只能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为了使学生思路开阔,我就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之间互相启发。

比如:有时为了确定有新意的内容,学生各有新招。《乡间的早晨》一文,我班张陆地同学在深切感受到乡间早晨的静美之后,就用相机拍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并用录音机录下了一些有特色的声音,供同学们资料

写作时参考。这一有创意的惊人之举,着实让人吃惊。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

有时小组同学为完成习作,经常自发组织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去选材,因此选材就具有了真实美。《课间十分钟》一文,学生在操场上组织活动时,个个全心投入,不仅记下自己当时的动作、心理,同时也记下了他人的活动。写作材料得到了有目的地积累。

3、口头作文

当学生有了方法作指导,有了题材去描述,自然会有一种表达欲望,小组就成了他们的“第一展台”。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以口头作文的形式在小组内说出来,组长认真组织每位组员进行评议。同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供他参考。然后选出本组最好的一位在全班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是日常交际的工具,在学生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说出来,这不仅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4、修改与讲评

文章不厌百遍改。鲁迅说过:“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改也是一种本领。为此,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文章的修改往往要经过以下几步:自改→组内互改→集中修改。每小组把集中修改的文章交给老师,老师就各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修改不当)深入到各组耐心指导,针对班内学生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集中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学会修改,资料

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

经过修改的文章,等学生认真抄在作文本上之后讲评。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讲评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评,而是采用小组交流心得;学生主体讲评;教师点式讲评等多种方法。刚开始教师要有目的的针对特点突出的文章进行讲评,让学生学着讲评。然后采取小组内学生主体讲评: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其它同学补充。最后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久而久之小组每位同学都能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掌握方法,参与讲评。同时学生之间增加了交流与沟通,增进了理解与帮助。

5、善后处理

作文完成后,教师慷慨的提供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在作文结束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善后处理。

① 择优朗读。

每次写作后,我总安排一堂欣赏课,把小组内出现的优秀作文,在全班朗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 张帖展览。

教室开辟“艺术角”,定期张帖文佳字秀的习作。用彩笔勾出小作者的姓名。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的区域,让学生认真欣赏的同时,既是一种比较,更是一种激励。然后将这些作品做成集子,送给每位学生,让家长与孩子共享成功。

③ 制成录音。

把学生中出现的优秀作文,配上和谐的音乐,融入学生深情的朗读,老资料

师把这录下来,推荐到校内广播站,让全校学生欣赏。

三、实验结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三年反复实践,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明显提高,在作文竞赛中有突出表现,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代教育家指出:创新的第一要义就是它的全体性。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模式,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全体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日益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并强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

2、《学习心理学》

资料

第五篇:转型期呼唤社会管理创新

转型期呼唤社会管理创新

——关于“十八大”精神社会管理创新有感

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想到了我区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探索,颇有感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愈来愈成为政府工作难点。管理就是“管制”、和谐就是“维稳” 成为多数人对社会管理最为直观的印象。在执法过程中,由具体部门临时召集几家执法单位,联手行动,综合治理,往往立竿见影,但治标不治本,反复发作,重“管”轻“理”的弊端十分突出。

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执法者秉公执法,牢固树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理念,以科学管理和周到服务来赢得民众对管理者的理解和信赖,而且还要求其他领域的“建设者”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疏解发展矛盾,从规划布局、环境治理、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激发社会管理共建正能量。

目前,在全区推广的“大联勤”对加强社会管理起到了较大作用,实践证明效果显著。通过“大联勤”这一个平台,将信息、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有效整合。将关口前移,一线联勤队员对辖区开展网格化巡防,通过劝导、服务及时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如遇单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由联勤指挥中心开展多部门联合处置,并纳入常态化巡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执法

冲突少了,社会管理效果也提升了,这就是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成效。这些成效,正推动着社会管理不断转变。

首先,工作理念发生了转变,将传统的整治命令转换到以人为本,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开展工作;第三是措施的转变,从习惯“灭火”,到注重前端管理的转变;最后是方式的转变,从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综合手段的转变。

这些转变,正推动者创新社会管理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但,无论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还是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于民得实惠。

下载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呼唤创新 谨慎“开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社区:呼唤管理体制创新

    现代社区:呼唤管理体制创新迁进了居民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享受着舒适安逸的生活,这是民生得到很大的改善,告别贫困、步入小康、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民现实面貌的写照。但是......

    教育创新呼唤科研型教师

    教育创新呼唤科研型教师 摘 要:我国新课改已进入到了深水区,基础教育步入了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呼唤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呼唤创新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呼唤创新教育[文章作者]陈志强[文章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

    创新呼唤担当、引领未来

    创新呼唤担当、引领未来 ---聆听十九大报告有感 今天上午,世界瞩目的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大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教育公平呼唤制度创新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公平呼唤制度创新 作者:白虹光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8年第02期 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和整个......

    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

    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对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出明确要求。当前,全党上下纠正“四......

    关于创新的作文呼唤探索与创新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关于创新的作文:呼唤探索与创新一口气读完手中的书,不由得心潮澎湃: 了不起,了不起! 波兰女孩多明尼卡?芭兰,一名哈佛大学学生,在完全不懂中......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呼唤顶层设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呼唤顶层设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