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至情方能至性
健康人性,健康心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鲤城实小王明明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巨匠,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无论在思想上、文学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而一谈起鲁迅,人们的印象总是满头铮铮的短发、一双深邃的眼睛、两撇浓密八字胡,冷然的面孔充满了忧国忧民,俨然就是一个充满斗志的斗士,严肃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特别是经历了文革的纷纷扰扰,鲁迅先生已经走上了神坛,在传统的革命化文学的薰陶下,对于我们这代人,他已经是一种符号、一种革命的象征。他是那么的崖岸高峻,是那么的充满了斗争精神,就像一个永不停息的战士是我们心目中对他最大的印象。是的,他是有这个资格成为神坛上让人膜拜的偶像。他的作品当中那种深沉的使命感,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那种对民族对社会鞭辟入里的分析与反思,即使在现在读起来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他的作品始终是我们教材文章选择的重点,认识鲁迅,了解鲁迅,走进鲁迅,对于学生不仅只是学习上的问题,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但是当一个人走上神坛的时候,成为人们仰望的对象的时候,必然也会被其光芒所眩目,从而失去了同他近距离接触的可能,从而也失去了深入了解他的可能。这对于我们了解鲁迅先生反倒会成为障碍,而且当代文学的发展的一个过程也使得他的一些作品无论在背景
上或者在行文上都跟现在有着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就更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如果按传统的以阶级斗争、社会斗争为纲的方式让学生去解读鲁迅,对于新的一代成长于幸福与蜜罐中的他们来说,会产生怎么样的隔阂与距离是可想而知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更直接的了解鲁迅,认识鲁迅从而对鲁迅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走进鲁迅,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重要工作。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课文里选择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为认识鲁迅先生的一篇初始文章,可见编者是有下了功夫的。通过这篇来自于亲人的文章能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自然也要引领学生进入到作者心目中的那个鲁迅中去。
初步阅读这篇课文时,映入眼帘的最大改变就是其中多了过除夕放鞭炮的那段描写。
“有一年的除夕,我们全家都到伯父家去了。伯父买了许多爆竹和花筒给我们。我们都胆小得很,没有一个人敢放,伯父和爸爸就替我们放。他们每人捧了一大堆,走到院子里。我们捂着耳朵,躲在玻璃门后面,睁大了眼睛望着他们。四扇玻璃门,我们三个和海婴各占一扇。伯母和妈妈站在我们旁边。
爸爸放的是爆竹,声音真大,可怕极了,虽然关紧了门,捂住了耳朵,也照样听得见。我们紧张极了,气都不敢透一口。爸爸放完爆竹,轮到伯父放花筒了。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上那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心里的欢乐来。那时
侯,他脸上充满着的那种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是的,这段话也是我从来没看过的,从这段话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伯父,他很喜欢小孩子,过除夕嘛,小孩子都喜欢玩烟花爆竹,所以他买了许多爆竹跟花筒给我们。可是我们胆子小,不敢放,于是我们仿佛能看见这样一个景象,伯父也跟其他大人一样,捊起了长衫上的袖子,也许还是用他从来不离嘴的绿筒香烟去小心翼翼的点着花筒,然后在漫天的火花中欢笑的跑开。因为我们看到“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头上那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心里的欢乐来。那时侯,他脸上充满着的那种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多么充满生活的一段话啊。这时的鲁迅先生也跟普通人一样,爱孩子,在除夕的时候也跟孩子一起玩的很开心。这时,他不是那个严肃的、冷峻的高高在上的鲁迅先生,他就是周树人,他就是一个长辈,他就是周晔的伯父,他跟普通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欢乐,也有着自己的亲切,他会为了孩子去放花筒!
我不由得思考起来,这段话放在这里是做什么呢?这段话是放在以往课文中谈读书、谈碰壁之后,救助车夫之前的。在传统解读中,谈读书表明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的学习成长,谈碰壁讲在反动分子横行、白色恐怖的旧社会,进步人士、革命人士常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因而反动派对鲁迅先生恨之入骨,对鲁迅先生打击迫害。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者就是要揭露旧社会黑暗、罪恶。救助车夫这段则是鲁迅先生想到这位车夫冒严寒出来拉车,是多么可怜,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越想越生气,脸色变得严肃。按传统的理解,现在学生就应该明白鲁迅关心、爱护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的感情。鲁迅先生那高高的形象就应该树立起来。多么通顺的政治正确性,多么顺理成章啊。可是实际情况是这样子的吗?至少我当年在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硬背着过关的,因为我实在很难理解这个“旧社会”。还有周晔写的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伯父的,怎么全部都是在写鲁迅先生如何批判旧社会呢?让现在的孩子再来这样理解,他们能这么顺理成章吗?在他们眼里,鲁迅先生也许就成了一个为了社会没有自我的英雄了,这样一个英雄我不相信现在的孩子能够喜欢能够主动的去了解他。
这段文字的加入给了我一个启示,原来鲁迅先生也有这样充满生活化的一面。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人他就有人性,高尚的人的人性更是值得我们去好好体会。抱着这样一个想法,我再仔细从头读起了文章。这时我发现,原来鲁迅先生是这么一个充满幽默、风趣的一个人。“哦,原来我的记性比你好”这个很多传统的理解都是这样说的,可是都说的遮遮掩掩的,笔锋一转就是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下一代。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也可以这样说,鲁迅先生
平时就是这样子亲切的,面对自己的子侄,他想的其实也许就是希望自己的子侄能够多少学会一点东西,就如他对周海婴一样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一样。对于作者,伯父就是这样亲切。
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再读了“谈碰壁”这段,在说“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这句话的时候,伯父是边吃边说的,胡子一动一动的。我想,作为一个长辈,用这样的语言来说一个沉重、悲壮的现实难道就是为了表明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控诉吗?我认为不是的,我是这样想,作为一个长辈,实在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一代太早接触到社会的黑暗面,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早建设起一个新社会,让孩子们能在明媚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孩子的心中应该充满了希望和活力。鲁迅先生讲这句话,也许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轻轻揭过这个无比沉重的话题。我“恍然大悟”后,大家都哈哈笑了。这时候我们能看到鲁迅先生在那边皱眉头在忧国忧民吗?萧红在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这样写到“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在笑,是真的在笑,因为孩子的天真与可爱让他有一个小小的开心。或许让孩子保有他们的可爱与天真就是鲁迅先生心中那不灭的明灯与奋斗目标吧。
到这里,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作者会写女佣的那部分内容了,鲁迅先生是一个充满人性,充满关怀的一个人。他在子侄、在周围人群中就是这样一个人。《一面》中他的爱护与委婉,《腾野先生》中画不好图而被批评的时对自己老师的歉意。等等,都是这样的。其实鲁
迅先生是一个充满着爱的生活中的人,他爱自己的家长,爱孩子,也正是这种爱,这种生活中的爱,让他显得如此的至情,这种至情非但不会损害到他一个思想家、革命家的光辉,反倒会让人更感到亲切,感到爱戴,也才会文章开头那一段那么多的人来吊唁甚至失声痛哭,因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亲人。
巴金先生在他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做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是的,他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他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可接触的,可亲切的伯父。唯一不同的是他想的比别人远,负担比别人重。我们要先认识他的至情才能认识到他的至性,这样才能真正走入他的内心。以这样的想法我上了这堂课。学生们果然也喜欢上了这位“伯父”他们跟作者一起经历跟鲁迅先生的点点滴滴,跟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深深的爱。这也是我教了那么多年的书,第一次有在下课后学生喊着“再上五分钟”。我想,我总算对得起鲁迅先生了。
第二篇:夏至情更长的诗句
夏至情更长的诗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至情更长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关于夏至的诗句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日杂兴(四首)
年代:明作者: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
(宋)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第三篇:至情至孝写春秋演讲稿
至情至孝写春秋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选手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至情至孝写春秋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是最大的胜利,积累平凡,就是积累卓越”。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三尺讲台上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是十年如一日久侍病榻前的一个普通“儿子”,他还是一名勤俭朴实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三中党支部
赵全斌,33年来,他用至情至孝描摹着属于一个党员的春秋。
工作中,思想进步,积极进取的他总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岗位:你看,主席台前他正一字一句的带领我们学习党章呢,说道要保持党员先进性,起先锋模范作用时的他是那样炯炯有神。光说不练假把式,你再看,即便是下着雨,我们的的赵主任依旧冲在最前面为文明创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伴着雨珠的花白头发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赵老师家里全是书,连床上都是,都不知道他睡哪儿”燕老师曾这样说过他,一开始我还不信,可他那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就是最好证明。“现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是赵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他总能以他那颗诲人不倦的心微笑着面对他的学生和我们这些后辈,他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也因此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并收获”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生活上众人眼里的他是这样的:“虽然是个女婿,但是比亲儿子还亲”办公室的杨凯主任说道,邻居眼里的:“赵全斌喂饭比较信心一点,老人的女儿喂得没他细心,有时候不是烫了,就是饭撒身上了,每次喂饭她都希望女婿喂她”学生张啊倩说:“自从知道他照顾岳母这件事后,我就特敬佩他,我一开始还以为那是他亲妈呢”
从1999年71岁高龄的岳母被确诊患有肠腺癌,2010年再次患上脑血栓,2012年老人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至今,这期间,他用尽自己的积蓄,不惜背负一身债务,全家人寄居在学校职工房中,只为救老人于危难之间。老人住院期间,他上完课救往病房赶,新课,在病房备;作业,在病房批。一面是病情危急的老人,一面是求学若渴的孩子,哪一个他都不能放弃啊。
为了更好地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晚上赵老师夫妻俩轮流与老人同睡一床,12点,点,4点,只要老人有一点动静,他就急忙起床询问“咱妈又瘦了,今天蹬我,脚没有以前有劲了。”一次陪护后赵老师这样伤感的跟妻子说。如今老人只认识一个人,那就是“小赵”每天有一点动静,他就会说:“小赵,小赵又回来了”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从与老人同住的24年里,赵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现代“孝心”歌,“三中好人”“安徽省最美家庭”落在他的肩上实至名归。
把一件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一件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赵老师意进取,不断给自己充电,他学高为师;至情至孝传美德,无怨无悔侍泰水他身正为范他用这些告诉了我什么才是一个党员,一个子女应有的和应尽的责任,我敬他,我赞他!
第四篇:有勇气方能成功
有勇气方能成功
明朝时期,倭寇横行,犯我海域,民族英雄戚继光没有被倭寇吓到,而是带领成家军在沿海一带与倭寇对垒,坚持十多年、战斗八十余次,最终扫平倭寇。北宋时金人猖獗,屡次犯我疆土,靖康之变,震惊全国,但岳飞没有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而是率领岳家军勇敢对敌,十多年金戈铁马,使金人感叹:“憾山易,憾岳家军难!”
在中国新闻界,张泉灵一其富有灵气、贴近观众的电视报道,深受观众的喜爱。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多次出现在阿富汗战场、地震灾区等众多特殊的新闻现场,得了众多同行的尊敬;他以其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全面精湛的专业技能,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时空》《焦点访谈》《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栏目的记者、辅导和主持人。张泉灵曾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这点成绩都来源于我的勇气。
面对杂交水稻的种种难题,袁隆平没有退缩;面对实验中的重重困难,他拿出了百倍信心。让中国人吃饱、让世界人吃饱,是他终生的追求。“一个名字的价值是一千亿元”是国人对他的尊崇,专注田畴,群生的饱暖农夫志;杂家水稻,百事芳菲功德人“是世人对他的赞美,没有勇气,就没有杂交水稻的成功。
雄鹰能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翅膀,更重要的是他有傲视群雄的勇气,大海能够波涛汹涌,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浩瀚,更重要的是他有波澜壮阔的勇气;腊梅能够在寒冷的冬天盛开,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树枝的支撑,更重要的是,他有笑迎寒风的勇气。
有了勇气,雄鹰翱翔、大海壮阔、腊梅暗香浮动,如果没有勇气,何谈成功? 没有勇气,没有司马迁们面对白眼、嘲弄、非议、磨难时的坚持,就没有传诵千古的《史记》;没有勇气,就没有哥白尼与教会横行时“日心说”被批判为异端邪说的持久对抗,就没有之后“日心说”的广泛流传。
有勇气方能成功。
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合作,才是竞争的最佳选择。有了竞争,才能让人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展现自我;有了合作,才能让人汲取集体的力量,更快的前行。
一片树林,在竞争的环境中,有些树能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但独木不成林,只有一棵树,无论它多么粗壮,也只是一棵树,成不了大事业。而有了合作,一大片树能迅速成长,这才叫森林,才能做一棵树做不到的许多事情,比如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合作才是竞争最佳的选择。
赵国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武将廉颇、文官蔺相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廉颇的眼中,仅靠三寸不烂之舌让对手折服,无论如何,总有点投机取巧的味道。因此,廉颇压根就看不起完璧归赵、渑池会中脱颖而出的蔺相如,并扬言要在朝堂之上面折蔺相如。而清楚合作重要性的蔺相如隐忍、包容,不与廉颇面对面交锋,因为他明白赵国能够在风雨摇曳中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有他们二人,如果他们相斗,赵国将岌岌可危。后来知道真相的廉颇负荆请罪,就有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争锋相对的斗争,最终的结果是国家的灭亡;只有亲密无间的合作,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竞争与合作,就是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缺少哪一个,马车都不能快速前行。竞争了半个多世纪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两家公司的可乐产品在销售上的竞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这两家在广告推广、销售方式上总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却把将竞争看做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合作,在品牌博弈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他们从不诋毁对手,更别说用阴谋诡计了。正是这种竞争的双赢,使得两家公司成为行业巨头。
竞争,是争锋相对的,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合作共赢。套用一句广告词:你好,我也好。
传承与发展
洞穴篝火、月亮初升、星汉灿烂的古代文明更美,还是高楼林立、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的现代科技更美?这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是一种幽静美。日出东方、薄雾散去,山水一片葱绿只有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在碧绿的河水中慢慢划行。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调、意境,让人不禁心驰神往,古代文明为人类美好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万吨巨轮畅游于浩渺的江河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是一种壮阔的美。茫茫江河、一望无垠,轮船在波浪起伏中平稳前行,不畏波涛、不畏狂风。这种充满现代文明的情景、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感动,现代科技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古道西风瘦马”是一种凄婉的美。夕阳西下、慢慢古道、疲惫的旅人加上瘦骨嶙峋的画面充满孤寂、伤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生发出淡淡的哀伤和绵绵的思念之情。汽车长鸣、巨龙飞驰是一种大气的美。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火车奔驰南北,携着旅客,在这货物,现代科技给人们的出行、货物的运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朝发夕至不再是梦想。
古代文明的美好,我们从诗词歌赋中对花的描写就能体会到;春日由“桃花细逐杨华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夏日有“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有“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冬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现代文明的的美好,我们可以从每天看到的食物中体会到:天上有“嫦娥”登月、“神十”飞升,地上有高楼林立,轻轨飞驰。现代文人一直念念不忘农耕文明,他们一直把
第五篇:至情无言,大爱无声
至情无言,大爱无声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万里山川,滔滔江水,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深的文化内涵,这所有的一切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不朽结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虽说有56个民族,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这种感情,是团结、互助、平等汇聚而成的真挚情谊;是维护稳定、共谋发展的坚定信念;是当面临困境时的一线光明。
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回忆,回忆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无限感动的团结故事,回忆那些曾经乃至现在依旧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的楷模。踏着时光,我们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身穿白衣的使者,骑着马渐渐消失在落日的余辉中。他就是王万青---草原曼巴,他以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温暖了草原民族的心。”越是没人愿意去的地方,越需要人,越能实现我报效祖国的志愿!”面对众人的不解,王万青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医者仁心,不同民族有着共同的爱,共同的善良,普通人之间的爱和给予,能让友爱更长久。”的确,是共同的爱、共同的善良、共同的事业,让上海大学生王万青与藏族姑娘凯嫪走到了一起。在当地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
术,救死扶伤数十载.43年来,藏族人民和妻子真挚的爱与包容,给了王万青强有力的支撑,成为他留下来的动力和源泉,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当地群众,他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工作热情全部融入到养育他的草原。
他如一株坚韧的胡杨扎根在戈壁荒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这里的人民;他如一朵洁白的雪莲花,用自己的青春使民族团结之花绽放的更艳丽。
踏着时光,我们走进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几十个人簇拥着一位维吾尔族老妈妈,老妈妈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可她的眼里闪耀幸福的光芒,她的嘴角牵动着幸福的微笑。她就是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阿尼帕老人的一生有19个孩子,除了自己亲生的9个子女外,她还收养了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尽管日子非常艰苦,但老人却总是说“19个孩子,都是亲生的”,而孩子们总是说:“不要把我们分成亲生的和收养的,我们都是父母疼爱的孩子”,当问到老人,孩子都是什么民族时,老人用质朴的语言说:“在我这里不分民族,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是啊,他们都是我的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是母爱,更是一种超脱自然的爱,它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爱不分疆域,更不论民族。
在你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天山因群峰的环抱而壮丽;天池因溪水的汇集而广博;祖国因民族的团结而强盛!这一段段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唱出了一首首沁人心肺的团
结之歌;一个个光辉的团结大使,指引着我们走向团结之路;一份份爱与奉献,告诉我们,民族团结之花,因爱与奉献更美丽!让我们在祖国的热土上,为民族团结出一份力,共建民族团结的大家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增光添彩吧!
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时代发展的前提,而发展是和平的重要条件。祖国统一和民族统团结,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也是我们的重要国策,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艰难的历史过程。所有的地方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
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往往与人心的聚散密切相关。人心聚合,则国家生气勃发;人心离散,则国家一盘散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至情无言,大爱无声!让我们把对祖国所有的衷情付诸行动。民族团结,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