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时间:2019-05-14 05:5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篇: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搜集与“平视”有关的美文,提高阅读与鉴赏的能力。【活动安排】学生回去查找与“平视”有关的美文,并做具体感悟,提交上来。下面是展示的成果:

主题阅读:平视

【导语】平视,字典义是两眼平着向前看。顾名思义,“平”是水平之意,“视”是“看”,而且是“向前看”的意思。由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平视”:时光的碎片飞泻在我们年轮的上空,曾经让我们欢乐过,也曾经让我们痛苦过。欢乐的时刻,片片飞翔的羽翼在编织着理想的航程,朵朵绽开的蓓蕾让我们神思飞越,豪情满怀!痛苦的时刻,无情的碎片击打着我们受伤的华年,沉重的心境在冰雪的寒冻中凝结。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经历后都要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这就是平视;自然的五彩缤纷,生活的纷繁芜杂,我们都必须面对,在面对的时刻,我们发现了生活的要义,这也是平视;因此,生活着,思考着,体会着,我们就是在平视中畅想人生的分分秒秒,徜徉着社会的万千变化!

那山·那水·那人

胡晓明

最近一些日子,总在电视上看到伤心与悲情:祖国台湾的台南、高雄、屏东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浊浪滔天,山崩地陷,河溪决岸、道路桥梁断绝,果园民宅被冲入太平洋,民众财产、生活损失极为惨重,尤其是高雄甲仙乡小林村,因土石流而毁灭,至今数百名村民尸骨未见。陈鸿森教授给我的邮件中说道:“高雄、屏东两县受创殊巨,前者主要为高雄县山区,至有四五百人命,瞬间俱亡;屏东则沿海乡镇巨浸滔天,民居尽没,其中颇有春间与吾兄游垦丁时所行经者。一山一海,皆无可逃。”我今年四月的这趟台南旅程中,许多留在我的相机里、贮存我心中的美丽河川,都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甚至有些都已经从这座岛屿上消失了。呵,何时才有机会再见,那葱青的山、碧清的水、无尽的椰风棕林?

这几天我突然明白了,一个地方、一方山水,你不仅去过,看了,而且一旦你真正同时看到了那里的生活、山水中的人,你便会从此魂牵梦萦,成为你真正想念、牵挂、心痛的对方。忆及今春赴台南成功大学开会,会后有高雄讲学之约,后又与鸿森教授有垦丁之行,一路上穿行于碧海蓝天、蕉风拂岸、鲜果夹道、欢声笑语之仙乡,更精彩的是一路上感受台南人待人接物的方式,生活细节中的温情、热情与豪情。对照于此,我有心痛的感应。两岸同理,倘若不仅看过了“那山、那水”,且更了解了山水背后的“那人”,更能分享血浓于水的胞情,触发人溺己溺的悲悯。

鸿森教授的电子邮件说:“台湾诚一伤痕之岛,弟此生所历风灾数十,然无如此番被灾之广且重者。如此江山,更能堪几番风雨?”然台湾企业与民众慷慨捐输,热血民众发起了“北血南送”;大陆的救灾物质已经运到高雄,捐款至今已接近了两亿。血浓于水,更胜于水。再次证明:大灾难中最宝贵的,是悲悯的人心。(《散文选刊》2009年第11期,有删节。)

【感悟】大难面前显真情,大灾面前有真心。台湾的自然灾害,牵动着亿万中华民众的心——一起跳动,一起激荡,一起忧伤。“血浓于水,更胜于水”这是华夏民族之情的绝佳体现。作者以“平视”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这次灾难的感受与思考。

班固的厉害处 穆 涛

班固的籍贯是陕西咸阳人。

班固一生两次坐牢,第一次坐牢使他名望大振,第二次把牢底坐穿,死于囚内。

班固世家出身,父亲班彪是名太史,著《史记后传》,父亲亡后,班固归乡居丧期间修订重著《太史后传》,即《汉书》,被“明眼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名入狱。“陷于斯,显于斯”,“如此总如此”,这两句话讲的是世事的大因与大果。班固“私改”的国史因才高言重被汉明帝赏识,特赦后授“兰台令史”,正式修撰国史。这是班固第一次坐牢。

第二次坐牢要从班固“投笔从戎”以后说起。

窦宪是“外戚专权”的一个典型人物。班固追随窦宪北征西伐,既参谋,也秘书,首次出征时,作《封燕然山铭》,记载北伐的赫然战功。几年后窦宪居功欺主,失势后自戮。班固作为余孽入狱,同年死于牢中,时年61岁。班固的一生,可以说是生的光荣,死的却不伟大。

世上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有两件事,文事和武事。武将带文采的,是增本事。文人有武艺的,也是增本事。但亦文人又武人的,看历史上的一些人证,人生的结局多有大麻烦。茄子一行豇豆一行。什么树结什么果,嫁接的果树,比如那种叫“苹果梨”的,只是暂时的丰产,口感也特殊一些,但树的晚景不保。《汉书》是班固的突出贡献,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班固的世界观尚儒,守君臣父子道。他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其实这是史家司马迁世界观里的开阔地带。班固著《汉书》也有“出格”之笔,在写法上虽说循《春秋》的萍踪,但《春秋》是时政要闻概述那一类写法,《汉书》则“言赅事备”,注重细节的饱满与“杀伤力”。如开卷之作《高帝纪第一上》的开头一段: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做皇帝的,都不是一般人,不是父生母养的,是天子。做臣子的职责是努力找出天生地造的证据。班固是史官,虽守君臣节义,却也因文心而文胆,写刘邦妈妈的受孕过程,一个农妇的雨中“神交”,是刘邦的爸爸亲眼见到的。难得的《春秋》笔法,真是从心所欲又不逾矩,向班固同志学习。

(选自《上海文学》2009年第11期)

【感悟】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平视”历史人物班固,认为班固厉害,其实是亦褒亦贬也!一方面认为班固“生的光荣,死的却不伟大”,一方面认为班固有突出贡献,就是写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而且运用《春秋》笔法,从心所欲又不逾矩!作者的辨证思维可见一斑。

不断延伸的邮路

聂鑫森

我从青春年少,便开始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眨眼间已进入花甲老境。也许是性格使然,日常生活中总不想麻烦人,图的是个利索。但有一件事,却不得不劳驾邮递员。几十年来,几乎每天都有从外地寄来的信件、刊物、书籍,而且量还大。尽管我不知道这些不断替换的邮递员姓甚名谁,但我却知道这条邮路是怎么由短而长地延伸!

我原先供职的株洲木材厂,处在这座城市的最南端,再往前走就是郊区的地界。厂门正对着湘江,厂后是家属区;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称之为“南湖塘”的泱泱湖塘,湖塘边横陈着郊区农民的菜畦瓜架;再深入进去,是“王塔冲”,有山有谷有崖有溪,树木丛生,云缠雾绕,隐约可见几栋散居的农家土砖瓦屋,很冷清也很荒僻。

成家前,我住的是厂区内的单人宿舍;1977年成家后,因家属区暂无住房,与十几户人家一道,还是住在厂区内一栋由办公楼改成的住宅楼里,一家只一间。

株洲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邮路的分布往往与沿途的工厂有关。以市中心的邮局为起点,以木材厂为终点,便是其中的一条邮路。邮递员每日上午和下午,各送一次邮件到厂传达室。我会在下班后,到传达室去取回属于我的邮件。1978年秋,我调到离厂不太远的《株洲日报》,但“家”仍安在这里,朋友们所寄邮件写的仍是这个地址,于是,到传达室取邮件的任务,便由内人承担了。

1983年,孩子一岁多了,我们搬进了厂后的家属区,拥有了一套小居室。没事时,我可以到南湖塘边散步,可以去闻闻瓜菜的清香。有意思的是,这片家属区因新建了几座宿舍楼,居住人口增加了,便设了一个投递点。凡是寄“株洲木材厂家属区”的邮件,邮递员都会送到这里的值班室来。粗粗一算,这条邮路从厂门口到家属区,延长了五六百米!

在此后的两个年头里,开进了一支又一支的基建队伍,菜地平复了,南湖塘填充了,呼啦啦崛起了几十栋商品住宅楼。1985年,报社在14栋的中门,买下一个单元12套房子,我也分到了一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和先前比,真是“鸟枪换炮”了。但我最关心的,是这个名叫“南湖塘住宅区”的邮件投递。因为我家离木材厂的家属区,已经很远了。

邮局的同志早想好了,紧挨着这片住宅区,新设了一个“南湖塘邮政所”。邮件用汽车从总局运来后,再由邮递员步行投送到各家各户的邮箱里,又快捷又稳当。这条邮路,追随着岁月的步伐,又向前延伸了好几百米!

株洲的发展,真是太快了。基建队伍又开始向王塔冲挺进,“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开山炸崖,平谷修路,建起了一座一座的大厦,组成了一个一个的住宅区,依山傍水,树绿花香,不少人家都搬到这里来了。

2003年夏,我们购买了康和山庄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后,在春节前高高兴兴地搬进去了。不但有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还有了很宽敞的书房画室。这里距南湖塘,又有了千把米的距离,绿色的邮路几乎是如影随形,也延伸了过来。当然邮路有了变异,是从株洲火车站的邮件分拣处出发的,然后径直扑进了王塔冲。康和山庄有传达室,邮件投递到这里就算完成了任务。跑这条邮路的,是一位骑着女式电动车的中年女同志。她知道我的邮件多,特意和我取得了联系,让我在一楼的杂物间外挂一个邮箱,这样可以万无一失。每年10月,邮局开始征订报纸、杂志。她见我年纪大了,去邮局不方便,亲自上楼登门叩访,让我填写订单,代我去交款。

30年来,不断延伸的邮路,象征着流光溢彩的生活场景,以及蒸蒸日上的邮政事业,在不断地拓展和升华,城市是这样,乡村亦如此。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10期)

【感悟】文章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对“不断延伸的邮路”的叙写,歌颂了流光溢彩的生活场景,以及蒸蒸日上的邮政事业,更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项事业翻天覆地地变化!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界经常争论的话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小观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从“素养”一词语的概念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来说,它应包括与语文有关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当然还包括应具备的知识和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相关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缺乏人文性的以应试为目的训练式,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具备上述良好的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作了一下小结: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强大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四)树立“大语文”的概念

什么是“大语文”观?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要走出书本、课堂,还要注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浸润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灵活多样的语文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收获。反过来,文本诸多因素的潜移默化造就的理性思维又会自觉地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审美、探究的能力以及他们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实”学和“活”用相结合,“钻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篇:提高语文素养

充分利用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驾驭母语,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普遍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话题。走进文本解读、体验与感悟,走出文本积累、运用与创造,超越文本形成、发展与内化,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学生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并借此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的社会流行病,可能已经折射到语文教学上。在升学与未来职业、经济地位直接挂钩的时代,分数与升学率成为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语文教学便成为应付考试的一种工具,语文课成了“快餐”。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还制造了实际意义上的教学泡沫。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毫无意义。难怪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是一群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学生。”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于其语文素养不高。语文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不能太讲究功利的。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培养文化人,才是我们母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时代即将到来。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之中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宏观阐述;又从“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健康个性……”等内容进行微观解说。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完全吻合。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母语文化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并伴随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

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在课程改革氛围下,如何结合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畅游美丽的母语世界呢?“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 是其必经的三部曲。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心去读文本,读每一句段,每一个字,每一幅图,让他们读懂文本,从读中走进文本,又从读中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把文本读懂读薄读会,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语文文本中所选择的每个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直接体验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走进案例,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比如某教师在上《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教师在整个引导中积极创设情境,层层铺垫,以情导情,以情激情。不仅让学生能够融进具体的情境之中,在情境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一次动人心魄的爱国情感教育,给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触。

(二)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从而悉心品味作者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高尔基的《海燕》,全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景中进行刻画。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渲染后推向了高潮,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要用欣赏与多元解读的眼光看待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既然我们要运用这些案例来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目标,必须以欣赏与研究的眼光去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案例研究不透,对案例的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说能够运用案例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母语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案例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空间,把书读薄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几个案例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不但要与学生走进文本,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扩大他们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书读薄。

(一)课内走出文本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延伸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促进学生见多识广,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可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竹影》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竹类艺术品推介会”活动,帮助学生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课外走出文本 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余地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运用环境。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读书、看报、听广播;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三、超越文本,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唐代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说的同样是要多读书,读懂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原著。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熏陶感染,增强语言、阅读的解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要带领学生超越文本,走向大语文,走向大社会,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一)要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又走出文本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后,还要迁移运用到大语文大社会中去。如在学生学完《云南的歌会》后,就在周末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云南的其他民俗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资料、图片阅读后,仿照《云南的歌会》的写法进行归类整理,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城市的一种民俗习惯。了解完云南民俗之后,还联系自己家乡实际,出谋划策,立下宏愿,为家乡民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共同文化而努力。这样,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

(二)要拓展学生视觉空间,召唤学生感悟母语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把书读懂;还要走出文本把书读薄;更要超越文本,把书读会,才能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学习母语,靠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熏陶、感悟、内化来获得。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和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运用与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领学生在美丽的母语世界里尽情畅游,感悟母语带来的无穷魅力!

第四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

鲁中元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内容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开展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怎样把语文学科课程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打开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走语文教学的开放之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世纪宝鼎》时,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问题情境、活动场景、活动方式,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研究、讨论: 说一说鼎的发展历史,除了书中这些知识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鼎的知识?学生找、划、品、读,在活动的开展和相互交流的过程追求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又如:学完《少年闰土》一文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体验角色的情感,让学生以小组自主、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分四幕编课本剧: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经过小组的精心准备,把握人物性格到位,处理细节,设计场 1

景道具,表演。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化着自己的心灵,改变着自己的言行举止,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在逐渐地形成。

二、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开展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

1、向课外延伸的语文阅读活动

课堂学习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教材中提供的只是一些典型的范例,要求掌握的是最基础的、共性的知识。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是充满个性的。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普遍的语文课外延伸学习活动。教师以教材为桥梁,组织语文综合性阅读活动。如学习了课文《桂林山水》《林海》《索溪峪的 “野”》后,组织学生开展“祖国风景名胜知多少”实践活动,学生翻阅收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小组互相交流欣赏后选一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习《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开展“走进三国”活动,让学生读《三国演义》或“三国故事”;开展“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学习《咏梅》后组织收集毛泽东或陆游诗词,通过诵读、解说、绘画、书法等形式进行赏析,体会诗词语言的精炼。

学生课外阅读后,教师还就引导编辑手抄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我是小编辑”的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在总编的指挥下,群策群力,创办“动物王国”、“树木之家”、“交通发展”、“教育之窗”、“成语集锦”、“植物家族”、“古诗文赏析”等种类繁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而后评出最佳设计,在学校宣传栏展示,激励学生热情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

2、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从而形成敏锐观察力。如在教完《春》后,设计一个“找春天”的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学生选择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范围,仔细观察,找出春天天气、树木、花草、虫鸟、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之后写出相关作文,画出美丽的春景图,再让学生朗诵诗文,欣赏图画,体会到春天是美好的,最后放声歌唱《春天在哪里》。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凭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开展“走进植物家族”活动时,组织学生设计好方案,对植物世界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调查,交流汇报,编辑手抄报。在活动中,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活动结束后,教师捕捉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写作,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点拨真正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能说假话、套话、空话”得以贯彻落实。不仅激起了学生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热情,更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3、走向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必须改变传统教法,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如开展 “国庆知识知多少”、“家乡文化知多少”、“走进植物世界——树的家族”、“我是小小导游员”活动;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社区“环保小分队”;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啄木鸟”行动,让学生从街头、报刊、电视屏幕上发现并纠正错别字;

春节期间,让学生搜集春联,办 “春联集锦”手抄报。不论是外界观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资料,还是课堂中的交流展示,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共同的目标,在交流合作,密切配合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检验内化语文知识,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是不可能泯灭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之激发出来,使他们焕发出活力。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趣味性与竞赛性结合起来,每一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共同探讨、体验乐趣的过程,又是评比较量、竞相提高的过程。

如组织开展“抓俘虏——找错别字”比赛。赛前宣布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以小队为单位,到街道上找各种广告牌、标语牌上的错别字;在自己家、邻居家门联等处找错别字,加以归类记录,同时加以矫正。

(2)根据收集整理的记录评出优胜队,予以奖励。汇报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小队找到的错别字,并且写出了正确的字。比赛结束后民主评优,举行比较隆重的颁奖仪式,由获得团体和个人优胜奖的代表谈自己的活动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成语竞赛”、“诗歌比赛”、“古诗文诵读”、“课本剧表演”等富有新鲜动感的趣味竞赛活动,使语文学习不再沉闷古板,而是能够激动人心、富有创新特色、着意开发潜力的创新体验,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在公平开放的竞技中增长才干,健全心智的参与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丰富内容的有机融合,巧妙形式的有机结合,学习者的有效配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也为开发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做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鲁中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1年,5次受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在市级以上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有7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省级规划课题《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生活识字、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小学语文延伸性学习研究》、《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通过省级课题鉴定并获市级二、三等奖。

第五篇: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修改)

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我(这个人)呀,最喜欢上语文实践活动课。因为它(不仅)能培养我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增长知识)那多好呀!(这不,)老师(让)我们回家收集春联,(而且还)要(用毛笔)书写春联(呢!)

晚饭后,天空已经(变)成了红彤彤的云霞,多么(漂亮)啊!我和伙伴穿过大街小巷,只见(街上荧光)闪烁(——)我们正准备抄写春联啦!但是,你瞧,为什么没有一幅春联是完整无缺的呢?我(的)脑海里一片问号(,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破烂不堪,有的已经(残缺了)了,还有的模模糊糊。我们吁了一口气,不约而同的说:“继续努力吧!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思索了一会儿,(小明)说:“不如我们上网找一下吧!(”“诶,是啊!”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我们回到家,急匆匆的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打了“春联”两个字,转眼间,几百幅对联(呈现)在我眼前,恨不得把它全(部)抄完!我心里非常兴奋,(找了好几份对联。)

我该(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对)联(了),(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写毛笔字,(我拿毛笔的)手(不禁)颤抖起来,写的字也歪歪(扭扭),一大一小,只好放弃了这(张纸),重新再写(一张)吧!我越写越有兴趣,写完后一看,(嘿,)挺漂亮(的),我心里仿佛吃了蜜一样甜津津的!

(看),我满怀喜悦的完成了这有意义的(语文实践)作业,虽然收获并不大,但我也已经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感觉非常好玩。不信?你来试一下。

下载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活动,每次活动带来的或是美妙的感受,或是无穷的乐趣,或是丰富的知识。那次活动使我更加精彩。那就是语文实践活动——朗读比赛。 沐......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利用“阅读点心”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报告 四年级语文组一、课题的提出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提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昭平县马江中学 林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塘镇蒸北中学张伶俐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存在两种倾向; 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存在两种倾向:第一是抹煞语文课程特点,人为强化语文政治因素;第二是......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五篇范文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今天,陈老师走进教室宣布我班举行一次成语接龙比赛,“耶”全班不约而同欢呼起来,太棒了! 这次的比赛分三个环节,一、自由抢接成语,二、小组合作限时成语接龙,三......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通过这次在线研讨,我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教师素养的机会。我深深懂得,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有时甚至已被列为主课之外。,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黄传洲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