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泉州花灯”活动方案
《走进“泉州花灯”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单位:福鼎六中 地点:智化六楼活动室(01)班级:七年级八班 时间:2018年9月26日星期三(第4周)授课教师:孙仙霞(惠安崇武中学)
活动主题:走进“泉州花灯”
活动背景:泉州花灯是福建省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之一,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它始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是南方花灯的代表。是闽南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蕴含丰厚,绚丽多姿。而花灯的制作工艺历经千年传承,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特色,还在造型设计、材料选择和扎制技巧上采用了新的元素。
活动目标:
情感——通过认识泉州花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民间文化,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认知——通过对泉州花灯的历史、制作、材料、色彩特点的了解,增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探究的好奇心。
操作——用现有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一盏简易花灯,增强团结协助的精神和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激发学生认识泉州花灯的特点,从而产生对泉州花灯这一民间文化艺术的喜爱;小组合作制作一盏简单的花灯。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的准备、有关“花灯”的实物、材料等; 学生准备绘画装饰材料和相关工具。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前出示泉州灯展视频)提问:这些是什么、同学们了解它们吗? 谈话:同学们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花灯;
这是泉州的元宵花灯。它是泉州人民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出示课题:《走进“泉州花灯” 》
(二)走进“泉州花灯”了解花灯文化(图片展示)
1、“泉州花灯”简介
2、探究:出示实物,同学们观察后说说它门之间的主要区别;(工艺)泉州花灯就其制作工艺,分为两大类:
彩扎灯 花灯艺人用纸捻将竹篾先绑扎成灯的骨架,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彩扎灯。
制作步骤:(视频展示)制作骨架 粘上布片 画上花草 挂些装饰
无骨灯(刻纸灯、针刺无骨灯)
针刺无骨灯 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
刻纸料丝灯 花灯的所有图案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此灯不用骨架,全是用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故叫刻纸灯,之后他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
制作步骤:(视频展示)制作模板 刻图或打点
组装成型
装饰镶金
(三)学生实践体验
竹骨的链接和无骨花灯组装大比拼(请两位同学比一比竹骨的链接;另两位比一比简单的无骨花灯组装)
将材料分给各小组(看看哪个小组又好又快)
小结:演示竹骨的链接,和无骨花灯组装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深入探究(图片或视频展示)
泉州花灯工艺集造型、绘画、书法、雕刻、糊裱、扎制、印染、光学知识于一身。同学们现在你们来说说自己最想了解泉州花灯的哪些方面呢(探究什么,说说探究的原因)?
1、制作
2、历史
3、绘画
4、雕刻
5、造型
6、光源
7、创新 ……
(五)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的活动热情很高,希望课后能多关注身边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自己所学将 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走进家乡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2、收集、绘画、拍摄表现家乡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的资料、图片、照片。
三、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共用时三周,约计三课时。第一阶段(一周):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二周):走进家乡、开展活动、整理资料。第三阶段(三周):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四、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如: 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历史古迹﹑ 家乡的物产风情﹑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问话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 人,分为: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放课件:个性组名、分组名单表)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人员分工上虽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我都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各组初步拟定活动方案后,我又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使活动方案更完善、更合理。在审定活动方案时对涉及的安全问题也一一作了提醒。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教师适时点拨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整理资料。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完成各自的任务,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展示图片)。孩子们正在拍摄的情景。2、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图片展示)。孩子正在聆听了风景名胜中流传的动人故事
3、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图片展示)。孩子与乡邻们亲切交谈。4﹑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图片展示)。孩子们采访村支书等。
(感悟:这样的指导使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放课件:乡下人家)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可以设计了后柳水乡游导游词。(放课件:后柳水乡一日游)“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放课件:图片新闻)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孩子们搜集了一大堆的资料,如“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演讲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放课件:主题演讲会)
(设计意图:通过民主评议活动,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为获得荣誉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活动结束进行评奖活动能激励学生积极进步。)
第三篇: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联系方式
***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内容摘要: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
正文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今天的高中教学,特别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强大的机遇,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活动正是从现代教育的高度,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感到无从下手,使得综合实践活动一直缺乏生机与活力。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点的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鲜明。
对于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注意选题,对它的实施与效果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所选课题须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兴趣去研究。
高中学生多数是寄宿式学生,以校内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可分三类:一是生活类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贴近生活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推动和促进课题的研究,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如“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学生早恋原因的调查”、“高中生特殊心理分析”等课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二是社会类课题,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的调查,发现和掌握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的初步能力,如“调查网络污染问题”、“抽烟有害健康”等课题,都很具有社会性。三是学科延伸类课题,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学科学习中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火花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课题确定下来以后,就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包括上网搜集、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利的信息进行研究。
二、积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少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1、为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有利环境。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探究„„如《学生网瘾形成的危害》探究活动前,教师特别提醒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曾经有过网瘾经历经过精心改造过来的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喜恶分明,这个学生怎么痛改前非,最后留下悔恨的泪。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反思网瘾的危害。这样,为学生提示了问题导向,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高中生而言,情境的创设,主题的选择都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准确、具体些,这样更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从深层次思考,“选择”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统筹安排,制定活动计划、培养目标和活动措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富有情趣和活力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社会、自然和自己的主人。
开展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其创造欲望。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解放学生双手、大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的强劲动力和深厚土壤。
3、让兴趣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
通常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如书法、网络计算机等活动小组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求兴趣。教师可根据每项活动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定计划、定目标、定内容,让学生学“宽”学“深”,学“实”学“活”。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不断成长。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实践和体验,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如: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同学家中,体验生活;举办春游,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环境的文明意识,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人的成长过程是人格、学识、能力和修养诸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现了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的学生生活,也为学生全面地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的实践活动定会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其磨炼坚强意志,形成健康品格,增长技能才干。正确评价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有能力,有素质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和生存。
反思我们的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了一些真切的体验。但困惑一路同行,探索在线,我们的目光将得更深更远。只要我们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生趣,在思考中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会不断提高,在曲折中前进。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秋天》教案
适合年级:四年
活动场地:室内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
活动难点: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录音机
学生准备画笔、各种叶子及白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生:我喜欢秋天的碧空。
生:我喜欢秋天的阳光。
生:我喜欢秋天的果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诗来赞美秋天。(生朗诵诗)
生:老师,我想唱〈丰收之歌〉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爱。(生唱〈丰收之歌〉)
二、协同创作
导语: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
(1)知识小组
(2)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秋风过耳秋扇风捐多事之秋秋高气爽秋毫之末
(2)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画。
(3)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
(4)朗诵组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5)舞蹈小组
用舞蹈来赞美秋天。
三、汇报展示
四、小结
第五篇:《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思考
四年级的学生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的童话,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向往更丰富的童话知识世界。通过对童话故事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更多的与童话相关的知识,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有很多学生对童话的进一步认识就不是很多了,例如:有哪些中外的著名童话作家及作品?安徒生是哪个国家的人?《格林童话》有哪些童话故事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都认识不够深。同时,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落实和方便指导,更为了与其它学科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这个学期把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与本级的学生达成了以“走进童话世界”为探究主题。
二、活动目标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课题、自愿组成探究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制订活动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童话的特点的同时,并引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编更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与童话有关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三、实施时间
2009年9月——2009年12月
四、实施对象
四年级的学生
五、实施步骤
第一部分—主题确定
学生对“走进童话世界”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一课题在这个学期是最贴近学生的课余爱好,同时,因为是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起来,学生会更认真对待一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经过讨论整合,将调查研究范围集中,确定为四个阶段:
(一)认识童话;
(二)阅读童话;
(三)编写童话;
(四)展示成果。
第二部分—制订研究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推举组长后,进行细致的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研究任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什么时间进行哪些活动,完成哪些活动的要求,活动中寻求谁的指导和帮助、以什么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如何收集自己小组要的资料,收集资料过程中必备哪些物品等。只有前期计划制订得周密、详实,才能为后面的调查活动提供有效保障。
第三部分—具体实施
由于四年级学生只有9岁居中大多数,年龄还较小,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不强,所以调查活动必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征得家长的同意,由教师或家长的协助完成。在调查中,各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等,将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下载、记录、知识的积累,丰富研究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还需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以促进下一步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四部分—材料整理
在准备成果汇报展示这一阶段时,各研究小组对自己的调查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哪些是主要的、有价值的;哪些是次要的,可存档供以后使用的。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确定以何种方式进行汇报展示活动最为合适,既简洁实用又令人印象深刻。
六、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不能将课程的结构评价和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就结合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以形成评价目标和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的评价体系。
1、写与童话有关的读后感:通过写童话读后感,可以评价学生有没有认真进行阅读,对童话的相关知识了解有多少,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
2、自编童话故事:通过读大量的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学习自编童话故事,评价学生是否在这次活动中有所收获。
3、制作手抄报:每个小组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集体制作的手抄报交给老师,再由老师在成果展示课中展示,让同学们自己来作出评价:看看谁最积极去搜集资料,谁最认真抄写和画画,谁的贡献最大;制作好的手抄报的效果好不好,在整个过程中,组员的态度如何等等都一一作出不同的评价。对不好的作品还可以集体进行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