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朔城区区情及组织工作情况
朔城区区情特点及组织工作情况
中共朔州市朔城区委组织部
朔城区古称马邑、鄯阳、朔州,1989年朔州建市时由朔县更名为朔城区,是朔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现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总人口4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6万人、农业人口18.5万人。全区党组织611个,其中党委22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568个。党员10840名,其中农村党员5041人;干部总数3744人(不含教师3781人),其中机关1513人(乡镇469人),事业1903人,企业328人,副科级以上干部855人。
一、区情特点
(一)总体概况呈现三大特点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峙峪人”绵延至今,已有数万年历史;从秦蒙恬筑马邑土城至今,也有数千年历史。汉代名将张辽、“中华门神”尉迟恭均诞生于此,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蕴育于此。境内比较出名的自然景观有紫金山保护区和有“塞上西湖”之称的神头天然湿地,以及近两年来建设的西山森林公园;比较有名的人文景观有“峙峪人”遣址、大型汉墓群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存的三大辽金佛寺之一崇福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地下矿藏相当可观,初步探明有35种之多,其中煤炭和石灰石两大资源最为突出。煤炭储量已探明为195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近1/10,占朔州煤炭储量的40%;石灰石储量1600亿吨,铝矾土储量7000万吨,粘土储量1500万吨,水资源总量3.54亿立方米。全区现有耕地92.5万亩,除已有林地、牧坡、村庄、道路、河床等占地外,尚有近百万亩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区位独特,发展条件优越。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露天煤矿、华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神头一、二电厂。北同蒲复线电气化铁路纵贯全境,已经开工建设的准朔铁路横跨全区,境内还有6条运煤铁路专线;煤炭外运沟通京广、京包、陇海等铁路动脉,通往秦皇岛、石臼新港等。公路四通八达,大运高速、大运公路穿境而过,今年开工建设的环城高速环抱市区,再加上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交通网络。电讯业实现了程控联网,信息传递畅通便捷。
(二)发展现状呈现六大特点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15.78%;财政总收入完成12.62亿元,同比增长18.1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49.8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6.5亿元,同比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0元,同比增长15.7%。今年1—5月份,财政总收入实现5.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亿元,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三农工作成绩喜人。全区总播种面积达到92.6万亩,机械化耕种面积完成70万亩,耕、播、收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44%,粮食产量达4.77亿斤,连续六年保持稳定增长。全区设施蔬菜发展到1万亩,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3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均居全市第一。人畜分离小区发展到31个,新建青贮窖7.5万立方米,购臵饲草料加工机械750台,改良草场5000亩,设施蔬菜和规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9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区称号。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引进中煤、同煤、山西煤运三大集团,将全区20座煤矿整合重组为10座,年生产能力由不足500万吨将提升为1500万吨,煤炭主业做大做强。实施非煤工业项目39个,总投资约650亿元,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多元化产业格局已具雏形。重点推进了豪德光彩贸易广场建设,涌现出了不少物流、商贸、餐饮、旅游等新型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共投资80多亿元,铺开了60多项城 市改造与建设工程,拆迁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20万平方米。其中老城改造项目荣获“200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影响力工程”。以美化、亮化、绿化为重点,强化了城市管理,开展了沿街建筑物、商铺牌匾、户外广告、马路市场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清扫保洁面积扩大到116万平方米,垃圾处理做到了日产日清,清运率达93%,城市管理逐步规范。同时,投资8亿多元,铺开了国家、省、市、区20多处生态绿化工程,尤其是西山森林公园治理面积已达到14.5万亩。还开工建设了占地2520亩,投资1.1亿元,水面75亩的金沙植物园,该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植物群落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城市植物园。目前,全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12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2%,人均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居全国领先水平。上百次接受国家、省、市各级领导检查,均受到好评。
民生质量显著改善。教育方面:投资2.6亿多元建成了一中新校区、完成了24所农村学校改扩建、启动了四中改造工程。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高,今年区一中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预计超过1500人。计生卫生方面:投资450万元完成了2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落实了643名乡镇卫生计生集体人员工资待遇。投资1.2亿元、新建了4.1万平方米的区一、二医院住院楼,有效解决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41个村、26033人、6922头大牲畜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保障方面: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5万人,基金滚存结余达1.9亿元。全区有4088户14321名农村特困群众纳入了低保范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65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3275名农村“五保”对象等均实现了应保尽保。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机关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明显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新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开展了土地整顿专项行动,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9.3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地1430亩,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11宗,取缔砂场45家,有力地震慑了土地违法行为,为全区的发展营造了文明和谐、宽松融洽的社会环境。2009年荣获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先进区。
二、组织工作情况
近年来,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对各级干部进行培训教育,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对优秀中青年干部、科级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进行分类培训,特别是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质量,既聘请国内知名专 家教授,也邀请有基层经验的本地领导、土专家,理论联系实际,对促进干部了解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执政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考核,在全区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由纪检和组织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全区各机关事业进行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每年年终,由区委常委带队,抽调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年度考核组,对全区乡镇办事处、区直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进行年度工作综合考评,通过听取领导干部述职,进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办法,认真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为区委实施干部奖惩、选拔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采取“双推双考”的办法,逐步初步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贮备了充足的“蓄水池”。去年年底,我们进行了两次干部人事调整,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和资格,严格履行选任程序,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实际,把一些学历高、年富力强、勤奋敬业、敢抓敢管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这些同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团结带领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一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勇争一流,单位各项工作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大力推进
从2007年开始,分三批共建设活动场所299个,其中07年建设103个,08年建设145个,今年建设51个(新建44个,维修改造7个)。目前,新建活动场所有10个主体已经完 工,19个接近完工,其余都在砌墙阶段,预计月底全部主体完工,国庆前全部投入使用。
我们始终把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管理、使用各个方面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去年我们针对已建成活动场所存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的问题,做出了“配套五统一”、“管理四落实”、“使用三必须”的硬性规定,并通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一次观摩评比会强力推动落实,使活动场所不仅成为各村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发挥作用上也取得了明显效果,逐步成为各村的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我们的活动场所管理使用“三四五”运行模式还代表全市在全省做了交流。
(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行
从年初开始首先选择15个村开展试点工作。3月12日全市首次党建例会以后,我们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行步伐,要求所有农村在4月份全面推行这一工作法。特别是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之后,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4月28日在下团堡乡召开全区党建例会,重点对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实践中,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创造性地推行了四种基本模式。对于人口规模、发展水平居于中等的村,推行“四议两公开”模式,这类村占60%;对于党员人数多、两委成 员职数多、村民民主意识强、家族矛盾、宗族矛盾较大的村,推行“四议四公开”模式,这类村占20%;对于党员少,两委成员职数少,且交叉任职多的村,推行“两议两公开”模式,这类村占20%。针对部分矛盾村、难点村的实际,在推行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推行党务公开的“三议三公开”模式。
目前,“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在全区全面推开,据统计,已经有162个村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推行了这一办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扎实开展“五好”评比表彰活动。以“三级联创”为载体,进行了“五好达标乡镇党委”和“五好农村党支部”评选活动,开展了“五好”基层党组织、“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活动,使全区的创先争优活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二是扎实开展争创党建精品项目活动。按照“乡乡有特色、村村有精品”的思路,从去年6月份开始,以基层党建例会为抓手,每月28日定期召开例会,每月一个乡镇,每月一个主题,每月一个精品,党建精品示范带创建取得较大突破。今年3月底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基层党建精品示范带创建及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原则、创建要求、创建重点,区委单列5万元党费,作为精品示范项目化管理的奖励资金,极大地激发了各乡镇的创建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全区党 建精品示范项目已经成熟的有10个,2个在全省交流,2个在全市推广。
其他工作,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方面,2008年农村两委换届后,全区有275个村实现了一肩挑。去年以来,围绕落实“一定三有”,为305名农村主干集中统一发放了岗位报酬和绩效报酬,为530名离任村主干发放了生活补贴。探索推行了“三诺双评一考”目标化管理,积极开展了优秀党支部书记评选和慰问活动,继续选派第三批20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倡导和鼓励经济能人回村任职,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区委每年都要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集中培训,除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安排观摩全区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今年又探索开展了党日主题实践活动。大学生村官工作方面,从06年开始,4批选聘大学生村官306名,现有269名。为保证大学生村官能真正“下得去、待得住”,探索推行了“五个一”管理模式和“吃住在乡、工作在村”的服务模式。今年进一步在发挥作用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出台了创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积极鼓励村官干事创业,分期分批进行了创业示范培训。“两新”组织党建方面,在前两年17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今年又在条件成熟的8家非公企业、2家新社会组织中组建了党支部,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前后两 批选派23名优秀机关干部到“两新”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对两新组织党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亿隆电气党支部、诚信房地产党支部成为全市的典型,受到了省委表彰。社区党建方面,坚持典型带动,西大街“一区六包”党员责任制、马邑社区“六卡六管”党员分类管理法,都在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今年,围绕落实“三有一化”的目标,继续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划分工作职能、积极改进组织设臵,不断延伸活动内容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第二篇:东城区区情
东城区区情
由原东城、崇文两区合并而成的新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9万人,流动人口26.5万人,管辖17个街道办事处、205个社区。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东城区总体定位是“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职能定位和区情特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首都政务服务重要承载区。辖区内的天安门广场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30多个中央部委机关、100多个国家局级单位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其所属200多个单位云集于此,是首都“四个服务”的重要载体。二是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北京3057年的建城史和858年的建都史,为东城区留下了数量多、品级高、密度大、种类全的文化遗珍。传统中轴线文脉纵贯全区,拥有城区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荟萃了雍和宫、国子监、孔庙等三级文保单位165项,其中国家级28项、市级79项,均占全市的1/3。区内还拥有挂牌保护院落413处,占全市的62.7%;历史文化保护区18.5片,占全市的43%、旧城的56%。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居全市第一,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城区集皇城文化和民俗文化两大文化的精华于一身,是最能体现“首都文化”特质的城区。三是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区。东城区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资源,星级酒店密集,交通便利,戏剧演艺资源丰富,旅游服务设施完善。2010年,全区旅游业接待总人数近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稳居全市第二。四是国际知名商业中心。区内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是首都商业的重要窗口。王府井、前门大街是北京仅有的两条“中国著名商业街”,拥有银街、金宝街、簋街、南锣鼓巷、红桥市场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和同仁堂、全聚德、稻香村等众多“中华老字号”。五是北京高端服务业重要集聚区。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资源经济为载体,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2010年六大重点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63.2%,聚集了中石油、中海油、诺西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六是宜居宜业文明城区。近年来,东城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危改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社会服务管理走在全市前列,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营造了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通过文明城区创建,东城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推进。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3.1亿元,比2008年增加233.1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1%,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02.79亿元,比2008年增加15.66亿元,年平均增速为8.6%;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5.3%,是全市三产比重唯一超过90%的城区。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2亿元,同比增长8.2%;区级财政收入67.3亿元,完成预算的6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7万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亿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5.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各区县之首。
第三篇:朔城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推荐)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发包方(甲方):朔城区沙塄河乡
承包方(乙方):
一、土地的面积位置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合同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甲方将位于朔城处的面积为2亩(具体面积,位置以合同附图为准)荒地(包含个人私自开垦部分两亩,对个人私自开垦地补偿协议如附件)承包给乙方使用。
二、土地用途及承包形式
1、土地用途为:畜牧养殖。
2、承包形式:合作社承包经营。
三、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
该地承包经营期限为 10 年,自4 年 8 月 1 日至4年 8 月 1日止。
四:承包金及交付方式
1、该土地经村委会研究决定,为了带动我村经济的发展,响应我市区、乡各级政府大力号召发展畜牧合作社,作
为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大力扶持。特决定将承包金定为每亩每年人民币元,承包金每年共计人民币元作为优惠政策对合作社进行大力扶持。
2、乙方向甲方每年如实交纳承包金。
上述承包费包含原荒地杂树等植物的补偿。
五:地上物的处置
1、乙方有权处理承包区域内现存地上物及其它植被,在承包经营期内乙方所种植之地上物所有权及所有收益权为乙方所有。
2、在承包经营期内乙方所种植之地上物无论收获多少,甲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及借口给予干涉。
六: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土地开发利用进行监督,保证土地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并使乙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2、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承包金,在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不得提高承包金。
3、保障乙方自主经营,不侵犯乙方的合法权益,承包期间甲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回土地转让承包给第三方。
4、如有违约,甲方必须对乙方所造成的损失,按每亩3—4万元人民币(大写:叁—肆万元人民币)进行赔偿。
5、按照合同约定,保证水源畅通,并无偿提供通往承
包土地的道路。
6、为乙方提借所在地村民的其它同等待遇。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期限,有权依法利用经营所承包的土地。
2、乙方在承包地范围内可以种植其它农作物。
3、乙方在承包有独立自主经营权,乙方所种植之地上物和收益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4、在承包期内,乙方须按合同规定交纳承包款给甲方,并有权拒绝交纳合同规定承包款外的任何其他非国家规定之费用。
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方可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2、本合同履行中如发生纠纷,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向朔州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本合同以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 一 份。
发包方(甲方):(签章)承包方(乙方):(签章)
签约日期:年月日
签约地点:
第四篇:2003年朝阳区区情
2003年朝阳区区情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市区东部,面积464.23平方公里,边界线总长145.419公里。人口259万人。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75亿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下降16.6%;第二产业增加值189.8 亿元,同比增长14.8 %;第三产业增加值4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3%、28.1%、71.6%。农村经济总收入297.4亿元,增长19.6 %;实现利润总额23.8亿元,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56.56亿元,增长14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8.4亿元,增长36.4 %。
4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财富中心工地、亚运村安苑北里社区、小关街道物美超市检查非典防治工作。经济发展
全年生产蔬菜8234.9万吨,牛奶7121吨,鲜蛋309.4
吨,肉猪出栏78320头,鲜鱼捕捞2978.3新增出口菜面积1000亩,苗木2890亩,观赏鱼水面4947亩。金贝源金鱼养殖农户627户,养殖品种30余个,出口创汇428.9万美元。设施、精品、籽种、加工、创汇、观光6种农业产值5.2亿元。引进试验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实现产值800万元。新建绿色安全食品基地3个,14家种养殖基地被评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农用化肥施用量0.23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
115433千瓦。
有9个乡改为地区办事处。南磨房、来广营、高碑店、十八里店、小红门、金盏、大屯、将台、楼梓庄、平房、王四营等12个乡年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农民新村建设加快,新建社区35个,1.2万农户喜迁新居,12条新村道路竣工。投资2.5亿元,新修道路58条88公里,农村地区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投资2亿元,完成21个乡135个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农村用电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投资5800万元,新建公厕232座,垃圾中转站52座,密闭式垃圾房860座,垃圾暴露问题有效根治。有127家乡镇集体企业完成转制,其中11家被兼并。盘活存量资产3831万元。改革财政支农方式,推进银农合作,融资1.9亿元。24家农村外贸企业完成出口供货额3亿元。格林万德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北京永宏建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豪迈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取得自营进出口权证书。来广营乡北京天釜服装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北京英超工贸有限公司,在英国与英国西苑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欧洲(第一时装)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100万美元,其中中方英超公司投资700万美元,成为农村企业在海外投资办厂第一家。英国百安居、德国欧倍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农村。投资4443万元开发新产品49项;投资8197万元进行技术改造30项。累计通过质量认证17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1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家。北京蟹
岛度假村、北京华东开关有限公司获“全国诚信守法企业”称号。农业景区(点)旅游收入1.74亿元,接待120万人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4元,消费支出7539元。
全年工业总产值6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实现销售收入548.9亿元,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0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6.4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3.4%。工业就业20.9万人。其中区属工业实现总产值8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1.8亿元,实现利润5.9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50.4%,工业就业3.4万人。工业中小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成立第一家集体资产管理协会。为校办企业的改革奠定基础,制定《朝阳区校办企业改革实施细则》。产品创新立项44项,带动投资2.2亿元。普天首信集团投资800万元开发C8068型手机,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开发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立项43项,带动投资4.09亿元。北京红惠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托伐他汀、泛昔洛韦”扩产改造工程项目投资40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9640万元;北京华威家具有限公司投入628.8万元进行环保实木模具生产流水线技术改造,新增销售收入8000万元;工业招商合作项目22项,引进资金12.9亿元。申报市级现代化创新成果6项,50家企业通过ISO14000及OHS18000等认证。组织4次安全大检查,查处安全隐患7100项,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126份,完成《朝
阳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朝阳区政府共建的健翔科技园7月正式开园。园内有中科院12个科研所、30多家研究中心,有中科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49人。功能定位:原创技术孵化、转化和为国际科技交流与高科技商务活动提供服务。年末,入园高新技术企业122家,既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高新技术研发企业,也有科技中介、咨询和风险投资等商务机构。总注册资金2.91亿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7亿元,增长11.5%。区属商业销售收入209亿元,增长15.5%。完成饮食服务总公司和东都工贸总公司整体改制工作。世界知名连锁企业迪亚折扣店总部落户朝阳。北京铭科实经贸有限公司在黎巴嫩设立“中国商品(黎巴嫩)物流分拨中心”。培育发展“京客隆”优势品牌,年末累计开店147家,当年实现销售52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完成《朝阳区商业发展规划》并向社会发布。投资1567万元,在望京、三里屯等地区新建15个便民市场、15个蔬菜供应点,营业面积6.6万平方米。规范早餐经营网点100个,新增各类早餐经营网点150个,初步形成覆盖全区早餐网络。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35个,基本建成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范38家集贸市场,取缔3个无证市场。推出豆制品、熟食品等11种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及31家超市示范店、5家示范市场和100家早点示范店。针
对“非典”造成市场疲软,开展“动感朝阳”“爱我北京,共铸辉煌”“放飞心情”消费市场大型推广活动、促销活动、消夏露天美食活动,跨行业400余家商业服务企业参与。全区私营企业2289家,自然人参股公司30655家,个体工商户48559户。旅游企业308家,旅游收入98亿元。实现区属出口交货总额14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98元,消费支出11589元。
以“商机、合作、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第四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明确CBD产业功能定位: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为主导,以培育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抓住入世和举办奥运会两大机遇,把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北京重要国际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集散地。制定《朝阳区促进北京CBD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CBD现有开发项目35个,已开工15个,其中今年 开工7个,开工面积145万平方米。重点工程国贸三期工程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13万平方米,拆迁居民1386户。参与地铁10号线建设工作,完成CBD段内3个地铁站的方案审定。年末,入驻CBD企业30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8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120余家,已初步形成以金融、保险、咨询服务、IT通讯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新批27个国家和地区三资企业302家,其中前三位是韩国56家、美国55家、香港49家,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千万美元
以上项目26个。12家世界500强投资朝阳。进出口总额181.5亿美元,其中出口41.2亿美元。
城乡建设和管理
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227.8亿元,增加值37.5亿元。建筑开复工面积189.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30.6万平方米;实现利润2.8亿元。动迁安置居民15633户。房地产开复工面积140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8.2 万平方米。建外SOHO公寓楼工程获结构长城杯;望京花园小区工程获群体长城杯。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开工建设。启动京棉地区危房改造重大工程,涉及居民1.2万户。电子城投资服务中心、健翔科技园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区重点工程朝阳北路14.6公里全线竣工通车。北京市重点工程之一北京朝阳医院改扩建工程12月奠基。
成立“朝阳区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制定并实施《朝阳区优化发展环境年工作任务分解表》。实施投资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展CBD、奥林匹克公园、电子城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对裸露地面实施绿网覆盖,清理卫生死角426处、垃圾10893吨,落实“门前三包”4506家。拆除违法、临时建设23084平方米,取缔无照经营451起,清理绿地8300平方米。清理广告牌匾4706块,清刷小广告15万张。全年治理1073家餐饮业、食堂油烟,完成476台燃煤锅炉改造。农展馆、奥体2个监测子站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分别为
65.7%和60.3%。坝河、北小河望京段截污还清工程竣工。完成 东南郊干渠(北工大—农光里段1064米)综合治理工程。太阳宫公园二期工程竣工。完成北武路等27条道路路灯安装工作。规范全区主要街道自行车存车点,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18万个。创建潘家园、和平街、左家庄、劲松、麦子店、三里屯、六里屯、八里庄等8个“无违法建设街道”。完成22个街道互动式电子社区建设。建设机场南平街等13条精品街、六里屯星火路等5条亮丽街,创建高家园小区等20个精品文明社区,改善樱花园小区等47个居民小区环境,改扩建、维修朝外35条居民小区道路。
全年新增绿地1166公顷,植树210万株,种草97万平方米,栽摆花300万株。5年总绿化面积10038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41%。全区22个街道办事处有16个达到花园式办事处标准,528个单位成为花园式单位。完成东四环路绿色景观(将中国传统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结合)大道建设,总面积63万平方米。完成元大都遗址公园绿化工程,总面积67万平方米。完成太阳宫公园二期绿化工程,总面积27万平方米。采取专业和群众结合办法完成城铁13号线沿线80公顷绿化工程,栽植各种树木6万余株。对46个旧小区进行绿化改造,改造面积42公顷。对30个新小区进行绿化建设,建设面积33公顷。推行绿地认养机制,出台《关于绿地认养工作的意见》(试行),有86家社会单位、425名个人认养133万平方米国有绿地、937株树木。82岁老人张怀乐坚持多年捐款植树绿化环境,被誉为“当代新愚公”。
社会发展
全年对科技投入5197万元,实施市级以上12项科技项目。与中科院合作,先后引进科技副职16名。建乡级远程教育站点12个,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专业技术培训1000余人。握奇公司研究和应用的双界面接触、非接触智能IC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城管执法信息现代化指挥系统投入使用。开展第五届主题为:“崇尚科学文明、摒弃生活陋习”科普之夏活动,内容有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制作等10余个门类446项。举办“北京科技周”活动,募集制作近800块科普宣传展板在各社区巡展,组织各类讲座120项次。80中学学生孟奂的天文论文《潜在危险小行星2001YB与巨蟹座流星雨》和酒仙桥中心小学6年级学生李维歌的论文《关注血铅和我们的健康—关于对儿童血铅问题认识的调查、分析和建议》获全国二等奖;幸福村学区的《少年科学院伴学生快乐成长》和和平街一中《中国与航空母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两项科技实践活动分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年教育支出71636万元。新建13所学校、4所幼儿园。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办北京拔萃双语学校正式开学。日坛中学被北美地区教育评估协会(CITA)确定为国际教育会员学校。劲松
职业高中被评为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80中学通过市级示范校终审验收。和平街一中示范校建设完成。安华二幼通过市级示范园认定。7所幼儿园通过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验收认定。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撤并13所学校,其中中学5所,小学8所。10948名学生参加高考,录取5900人,本科3118人,专科2782人;清华大学录取16人、北京大学录取13人,北大医学部录取9人,清华美术学院录取3人。全市高考语文满分作文24篇10篇出自朝阳。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启动43个校园网和28所小学虚拟网站建设,收集、整理和生成第一批13万师生的电子邮箱。选拔出教育系统内学科带头人96名、骨干教师300名、优秀青年教师293名。整治校园环境,清除、迁移7所学校门前垃圾存放点,拆除13所学校4415平方米校内违章建筑,解决学校治安乱点12处,为24所学校门前安装安全标识。完成文化委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7家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聘任制。利用市场运作紫光影城完成装修改造工程,11月开始营业。大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成功举办《走近塞尚》—法国埃克斯〃昂〃普罗旺斯风情文化节。举办第二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承办“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举办“民工学习雷锋”、“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公益活动。利用文化广场进行各类演出300余场,参与群众逾百万。为群众义务放映电影1180场。加强
文化市场管理,清理游商1015个,取缔无照书摊129个,收缴无照书刊10690册,查扣非法刊物29456册,收缴盗版光盘240779张。对网吧及娱乐场所加强检查,纠正违章经营单位150余个。朝阳体育中心被确定为2006年第九届世界青年田径赛比赛场地。建成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80中学体育分校。成立朝阳区体育经营交流协会,61个经营单位入会。组队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区代表团获7金、2银、5铜成绩。举办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暨第七届全民运动会。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全年组织活动和比赛50余项次,群众参与愈百万。首次举办体育经营单位消防运动会,有53个单位410名运动员参加。再建全民健身“居家工程”200处,“标准工程”3处,新发展晨晚练点193处。21个街乡建立21个国民体质检测站。审批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32名;
二、三级裁判员10名;运动员230名。朝阳法院法警李亦东用时14小时36分,历经49公里成为往返横渡琼洲海峡第一人。落实北京市抗非典各项指示精神,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抗非典。从3月27日出现首例非典病例到6月24日“双解除”,流调病例1012例,其中确诊401例,疑似204例,排除疑似407例。甲、乙类传染病(除非典)发病率115.32/10万。六里屯医院建设工程竣工。精神病院、三里屯医院、区第二医院改扩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制定下发《朝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管理办法》。19个村通过市爱卫会“北京市卫生村”检查验收。新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累计建站87个。实施封闭楼房垃圾道工作,封闭7289栋楼10.6万条垃圾道,设置2。8万个密闭式收集容器。以三里屯社区、麦子店社区、团结湖社区为试点,推行“家庭急救呼叫终端服务系统”。街头自愿无偿献血6900人次,潘德全、张桂华、郝伦、高明秀无偿献血40次以上,被喻为献血状元。15名护理人员赴爱尔兰培训。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对51813商户进行严格检查,合格45575户,处罚1487户,罚款52.8万元。获“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区”。
全年出生5821人,计划生育率98.88%。死亡6753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9%。全年办理结登记14036对,离婚1058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19件。完成太阳宫、东坝、黑庄户、孙河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实现养老金发放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1.2%,再就业率66.5%。对失业人员定岗培训率50%,合格率90%。5106户10222人被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年发放保障金2190.77万元。846户1357人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年发放保障金211.5万元。朝阳区救助站8月挂牌,年末有687人受到救助。安置残疾人就业278名。为驻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160件,投入资金1760万元。为部队举办文化补习、实用技术、计算机操作等培训班42个,培养各类科技人才、文化骨干1800余人。全年接收安置城镇
退役军人324名,其中自谋职业152名。为4539名劳动者追回工资985万元;为2337名职工追缴社会保险金508.4万元;为400名职工追回风险抵押金27.62万元。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
学习中共十六大文件,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学习型城区。开展“创造新优势 奥运促发展”思想大讨论活动。承办“中国学习论坛首届年会”,发布建设学习型城区三大模式—朝阳模式。举办大型“学雷锋”图片展,20余万人次参观。全区自下而上择优推荐,评审命名112名朝阳区公民道德标兵。潘家园等20个社区图书室建成挂牌。由全国总工会举办29个代表队参加的学习十六大精神知识演讲比赛,朝阳区工会代表队获二金一银。北京青年韵律操大赛中,朝阳青年韵律操代表队获三等奖。非公企业职工进行美容美发“大比武”,21个街乡、51个美容美发企业、84选手参加比赛。创建首都文明街道、文明乡村、文明单位各项先进130个,区级文明街道、文明乡村、文明单位各项先进350个。有8人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荣誉称号。与法国埃克斯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区关系协议书》。先后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江苏省常州市建立友好市区关系。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续签对口支援协议,获北京市对口支援先进单位称号。“非典”期间接受30余万人、2700多个单
位捐款4028万元和480万元物品。各级执法部门开展检查46691起次,罚没款2692万余元。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89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684人,打掉各类犯罪团伙295个。区检察院“妇女犯罪审控组”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单位。区政府被授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全年接待档案利用者6626人次,区档案局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朝阳区主要领导人
区委书记
刘晓晨(2月免)
李士祥(2月任)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安训生
区长
李士祥(2月免)
陈
刚(2月代)区政协主席
李
明
朝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第五篇:杨陵区情概况(范文模版)
杨陵区情概况
政区位置 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以漆水河与武功县为界,南以渭河与周至县相望,北以河与扶风县毗邻,西与扶风县接壤。东、西各距西安、宝鸡90公里。
政区沿革 上古黄帝时代,本区属岐伯、有邰国。尧舜时代,是古农师后稷“教民稼穑”的封地。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县城迁往中亭川(今武功县武功镇),以后隶属武功,随武功变革而变革。1979年成立杨陵特区。1982年杨陵区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建制归由宝鸡市管辖,1983年划归咸阳市管辖。1997年划归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
政区划分 区辖三镇(五泉镇、大寨镇、揉谷镇)两办(杨陵街道办事处、李台街道办事处),70个行政村、18个社区。
政区人口面积 全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20.2万人,耕地面积9.4万亩。
政区自然特征 区内三面环水,宝鸡峡二支渠、渭惠渠、渭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南低北高,依次形成三道塬坡,海拔435-563米。境内塬、坡、滩地交错,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年降水量635.1—663.9毫米,年均气温12.9℃,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
经济概况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0.79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32亿元和1.29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和2.9倍,年均增长25.5%和24.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5999元和9110元,是2006年的2.2倍和2.4倍,年均增长17.1%和18.7%。经济发展方式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五年前的8.3:46.7:45调整到7.9:49.7:42.4。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2008年、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工业 区、乡、村工业企业同步发展,现有工业企业136家。“工业富区”战略初见成效,以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农资农化生产为特色的产加入时间:2012-5-5 0:07:46 访问量:13365 信息编辑:admin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业格局初步形成,一批入区企业跨入规模以上行列。
农业 围绕“现代农业看杨凌”目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初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投资22亿元,培育形成了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等体系基本建立,园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通过园区建设实践,探索出行政推动、项目整合、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等有效机制,破解了建设过程中“组织方式、资金、土地”等诸多难题。累计引进涉农企业31家,发展经济合作组织280多个,建立土地银行37家,流转土地4.2万亩。全区农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8亿元增长到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建设 以专业市场、房地产、商贸开发为主,建成了一批安居工程、专业市场和商贸区,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人居,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国家卫生区称号。
招商引资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科技及品牌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农资农药等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招商到位资金18.2亿元,是2006年的6.5倍,我区被评为2009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单位。非公经济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
财贸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32亿元和1.29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和2.9倍,年均增长25.5%和24.3%;区内设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交通通讯 区内交通畅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班车目标。陇海铁路、西宝中线公路和西宝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客货运输便利。邮电通讯发达,实现通讯传输数字化。互联网、无线移动通讯深入城乡广大居民家庭。全区有线光缆电视转播电视节目40多套。
科教文卫 杨陵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在地,农业科研教学单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成果丰硕。驻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云集着70多个学科、5000多名农业科技精英,先后为国内外培养农业科技人才7万多名;5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达2500多亿元。
全区共有高级中学1所、乡办初级中学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9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24000多人。率先在全省通过了“两基”达标验收,教育普及率100%,脱盲率98.2%。职工俱乐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体机构及活动设施齐全。乡(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区内有《农业科技报》等2家报社,报纸发行全国。有各级图书馆、站、室86处,大中型书店6个,藏书20多万册。
区内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1个,病床238张,卫生员312人。村级医疗站66个,个体诊所49个,医护人员149人。全区“四苗”普及率100%;无典型地方病病例发生。杨凌示范区医院暨陕西省人民医院协作医院,设备先进、水平一流,全天候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地方特色农业 杨陵良种业发达,各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每年向省内外提供大批量农、林、牧优良新品种,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无公害精细蔬菜、猕猴桃、草莓、樱桃、酿酒葡萄等俏销全国各地;恒兴果汁、妙味乳品、当代蜂业产品等出口欧美等地。
人文自然景观 境内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泰陵(即杨坚陵)、古农师后稷封地(有邰国遗址)、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地(庆善宫遗址)等文物古迹。后稷教稼园、周尧昆虫博物馆、水保所人工降雨大厅、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新天地设施农业园等一大批富具科普内容的旅游景点蜚声海外。亚洲第一规模的水上运动中心、邰城休闲广场、杨陵“蘸水面”、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令游人留恋忘返、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