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山村集体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龙山村集体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
党武乡龙山村
党武乡龙山村位于党武乡北面,座落于花溪河上游,与松柏山水库相邻。贵安新区黔中大道由村东至西,贵阳环城高速从我村穿过交通便利,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龙山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越、气候宜人,村内古树参天,风景优美;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中蕃为躲避吴三桂而隐居于龙山,留下不少佳句,也为龙山增添了文化韵味。尽管有这些先天优势和区位条件,龙山的旅游经济还是没有发展起来,老百姓也很难从中获利。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产业不够发达,导致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功能单一,接待能力不足,自身优势难以发挥。针对以上情况,通过上级部门指导、政策扶持、征求意见、共同商议,提出集中力量、村集体带头、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发展集体产业的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
以精品果蔬为主导,特色养殖为辅助,发展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旅游产品。
二、目标定位
将地方特色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建设山水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体验型旅游度假村。
三、实施主体
依托集体的力量将资源进行整合,首先从资金上解决乡村旅游产
业发展中力量单薄的瓶颈。通过政府扶持,以村民为主,成立村集体加农户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公司来引导产业发展,其中村集体投资30%,农户出资70%。
四、经营内容
以发展产业项目为重点,经营特色农产品生产、旅游服务、餐饮住宿和旅游产品的自产自销。
五、产业项目
1、精品果林种植。
精品果林的种植,不但可以收获相应的果实,还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吸引游客。所以通过退耕还林、坡改梯,引进精品、特色的果树,计划种植200亩左右的精品果林,同时在原有的美国大红桃果林的基础上,再扩种100亩。
2、特色养殖。
特色养殖一方面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具有特色的餐饮发展。所以计划争取农业支持,成规模的开展特色化养殖,如上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四千尾以上的七星鱼投放。
3、旅游商业街。
建设3000㎡左右的休闲、体验、消费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商业街,其中包括旅游接待中心、吴中蕃纪念馆,并与荷花池、中心广场相连。
在纪念馆中陈列吴中蕃先生曾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展示吴中蕃先生的示文并作详解,深度发掘吴中蕃先生与龙山的渊源,并且通过纪念馆宣传和发掘龙山的人文历史。坚持以特色取胜,包含炒茶、酿酒、豆腐、杆香、糟辣椒等作坊,并建设乡村酒吧、旅馆、饭店、茶坊,将农耕文化的生活体验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品味。
六、实施进度计划
1、做好前期准备,完善实施方案。对规划的相关内容与积极意义进行宣传,发动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2、召开村民大会,详细说明情况,进行筹资。集体与农户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公司,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公司管理与项目运作,由集体与村民共同监督。
3、项目开展。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征地、修路、精品果树种植、特色养殖、旅游商业街建设等各项目开展,争取一年开业,两年成熟。
第二篇:坪山村产业发展思路
镇坪山村产业发展思路
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如何立足坪山村基础资源。挖掘其发展潜力,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奋斗优化坪山村资源配置,逐步走向产业化,使其成为具有较好适应市场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坪山村基本情况现状与问题
我村位于镇东南端,与 乡和 乡接壤,距离政府所在地八公里,杭瑞高速经过我村。我村共有8个村民组,331户、1073人,享受低保户22户41人,精准扶贫户2户3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率达百分之九十八,在家劳动力324人,外出务工人327人,有正式党员12人,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全村村民组的硬化公路,今年正在修建一个200吨水池,正在安装水管,各家各户都修建了一个蓄水池,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产业富镇”战略,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两条主线不放松,确定了“短抓养殖、长抓树果、家家发展劳务”的产业发展重点,使我村产业基本达到了有基地、有特色、有重点、有项目的要求,步入了长短结合,发展和管护并重的良性轨道。虽然全村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农业基础差,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这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农村产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就我村而言,发展产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调整不优化,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二是农村产业发展无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做支撑;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及专门人才;四是产业项目没有政府保护价规定,农民发展产业存在着怕风险性、主动性不高。
二、原因分析
目前,我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自然经济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发展产业思路还不够明晰。就坪山村而言,全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发展仅停留在个人自然经济中,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有力措施。
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因资金有限,作为基层政府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民生工程,无力挤出更多资金扶持产业建设。
三是现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产业发展涉及到资金、土地、信息、技术、市场等因素。作为现行的扶持政策还不健全、完善,尤其是信息、市场、技术等服务体系还比较滞后,对壮大产业规模还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是产业发展缺乏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农村基层,技术人才仅为政府农技员,人员少,力量单薄,大部分技术人才集中城市,对于一些特色产业,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三、应对措施
发展农村产业化,对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理清思路,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项目。项目是发展农村产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搞好项目建设,能够有效的培植产业,加快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要科学谋划项目。紧紧抓住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走势,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项目,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培植一个农村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要积极争取项目。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村产业重点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可研、包装、申报和推介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三是强化市场理念,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坪山村已经成立合作社一个,涉及种养业领域。今后,每兴起一个产业,就发展一个专业合作社。这样做既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提高了农民及相关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促进了一些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加大农业推广力度,掌握农业科技含量。利用农村农民讲习所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致富项目,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产业发展大户、示范户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五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用市场推动产业建设。要强化市场意识。树立能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培育名牌、打造名牌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以品牌拓展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产业就建设什么产业,什么产业能使农民增收就发展什么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村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村支柱产业。
四、发展方向
充分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掌握熟悉党的政策和方针,时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来要求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将从以下方面抓起。
一、改变思想作风。努力培养一支思想进步,作风廉洁的村委队伍。时刻铭记“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史命;
二、改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要时刻以身作则,忠诚于党的最高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时刻提醒自己铭记“群众不富,寝室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责任。
三、增强产业发展。增强村民的发展意识,努力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积极向政府部门要取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举全村之力进行推广和发展。今年我村已经从镇政府得到了西瓜种植300亩项目。我村今年还打算从地瓜、芦笋、樱桃、梨树等多方面进行考查调研,争取找出最适合本村项目进行发展,让全村人民经济收入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计划
杨围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018-2020年)
杨围孜村位于杨围孜村位于潢川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共17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全村共610户,现总人口3253
人。耕地面积6983亩。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1人,其中流动党员17人。全村有建档立卡户51户102人,2018年脱贫34户62人。杨围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盛产花生、水稻、小麦、红薯、西瓜、玉米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以特色养殖业为辅,全村已发展小龙虾养殖180亩,黑斑青蛙养殖98亩。为发展杨围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促进我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壮大我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针对我村实际,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动力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产业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乡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结合我村实际,要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改变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坚持把产业发展、产业带动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和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和覆盖叠加融合,带动脱贫和助推村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强,贫困户脱贫长期、稳定、可持续进一步巩固。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集体经济资源。
1、杨围孜村在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资金后,由财政出资2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于2018年投入至潢川县城投公司,每年分红1.6万元。
2、对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林地、塘湖堰坝等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变资源为效益,以増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紧紧抓住产业扶贫契机。
1、优化发展特色种植业。优化农业种植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苗圃、花卉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保障贫困户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取得实惠和收益。
2、开展资产性收益扶贫。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持股贫困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资产收益。
3、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店,整合资源,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购产品或提供就业机会,健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网上购销体系。鼓励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邮政等系统在我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
4、加强巩固提升,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小农虾和黑斑青蛙养殖产业,用产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农民发展,将小龙虾和黑斑青蛙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成立杨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雨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杨围孜村养殖小农虾提供养殖服务,成立潢川县兄弟养殖场、潢川县永发养殖场、潢川县淮水养殖场、潢川县尹喜友养殖场为杨围孜村养殖黑斑青蛙提供养殖服务。全村小龙虾养殖面积180亩、黑斑青蛙养殖面积98亩,辐射带动全村12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产业+金融”小额信贷覆盖全村41户,年增收5000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个,年人均增收9600元;开发灵活性公益性岗位18个,年人均增收4320元。
五、组织保障
(一)抓住支部引领这个核心。
“逐林模式”的“四个好”当中有“三个好”(即一名好的党支部书记、一个好的班子、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属于党建的重要抓手,抓住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强调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党支部就是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只有党组织和党员引领发挥作用了,群众才能真正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乡村建设才会有力量、有支撑。(二)抓实群众参与这个根本。
群众是乡村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最大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开展乡村建设不能搞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必须把“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干部领着群众一齐干”。只有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取得成效。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带头干,群众才会跟着干,所以必须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让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引领群众人人出力、户户参与。(三)抓牢共建共治这个保障。
开展乡村建设,需要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各方面力量的支撑。要在坚持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乡贤会、党群理事会等各类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当中,做到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形成共建共治的格局。要用好村内村外资源,动员外出务工人员、非公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力量,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落到基层,落户农村,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保障力。要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用好村规民约作用,不断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四)持续坚持志智双扶。
变“输血”为“造血”,结合“文化下乡”、“百姓直通车”等宣讲教育活动,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心宣讲,同时让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上讲堂,通过讲解自生及身边故事的方式,为贫困户灌输“积极向上,滋生发展”的观念,让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通过学习身边致富带头人等经验,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来提高自生素质。同时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保障农村贫困学生接受普及教育,确保贫困村适龄人员受到相应的文化教育。中共潢川县魏岗乡杨围孜村支部委员会
潢川县魏岗乡杨围孜村民委员会
2018年1月15日
第四篇: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年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品、一村一品(一个主导品种)”的思路,逐步纯化良种园,嫁接改良实生园,实现核桃产业的良种化、品种化及商品化。
3、目标责任考核中核桃园地管理比重较轻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栽植方面,在核桃园地管理方面考核力度较小,分值小,没有引起乡镇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乡镇领导、干部根本无视核桃园地管理,不能有效地组织、督促群众开展有效管理。
4、小机构与大产业的矛盾
核桃产业办公室仅有7人,负责38万亩核桃生产的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负责核桃产业建设的业务调查、信息服务、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负责规范核桃供销市场管理;负责核桃良种引进、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并对核桃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还负责核桃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少、机构小,难以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中思路,面对我县核桃产业的现状,今后,我们应适度控制新建园规模,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推广核桃生产六项关键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强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速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地上无杂草、地下肥力足,并配备必要的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将示范园建成带动全县、辐射全省的高标准示范园。
四、目标任务
2012年建成新建核桃园15000亩,其中:新建示范园2000亩;全面推广良种建园;提质增效园20000亩,其中:提质增效园示范园3000亩。对列为示范园的给予连续三年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商品化处理。继续聘任50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服务工作。
五、示范园的园地标准及申请程序
1、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示范园建设;
2、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建设示范园;
3、园地立地条件好,背风向阳,不易受霜冻危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交通方便,宣传示范效果明显;
4、示范园各户劳力、经济实力好,有实力投入园地管理;
5、示范园要求管理规范,技术应用率高,其中30%的核桃园地已应用核桃园地六项管理技术。
6、示范园要求全部为良种,政策对示范园连续扶持三年,经过三年后的扶持有明显的示范效果。
7、申请示范园的户主以集体形式统一通过村委会向乡
七、投资概算
建设的示范园三年内总投资834.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43.42万元,群众自筹191.11万元。
1、新建园总投资268.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4.48,群众自筹73.92。(苗木费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76万元,群众自筹66万元;肥料费26.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8万元,群众自筹7.92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连续两年总投资56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48.94万元,群众自筹117.19万元。
﹙1﹚补栽补植平均按30﹪实施需投资178.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7.52万元,群众自筹50.67万元。补植的苗木费13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4.25万元,群众自筹36.43万元);肥料费47.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3.27万元,群众自筹14.24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肥料费221.7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5.22万元,群众自筹66.52万元。
﹙3﹚整形修剪9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4﹚嫁接改良接穗费16.2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5﹚烘干炉补助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6﹚农民技术员服务补贴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八、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果农积极性。
各乡镇要将各项政策和县级方案宣传到广大农村中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发展和管理核桃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党和政府好的惠农政策被滞留、掌握在县、乡和村委会,被关系户、亲属所享受,应该享受政策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不知晓、不能享受、阻碍了产业发展。实践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和果农是渴望科技和政策支持的。因此,2012年的核桃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为我县核桃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六)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县委、县政府今后将加强对乡镇抓建核桃产业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县政府将核桃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点,适当提高核桃产业建设(尤其核桃的规范管理)在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中的分值,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班子和领导个人考核挂钩。部门和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将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七)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林业部门要对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政策的兑现、创新工作思路,使各类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成效。二是乡镇要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产业发展
县委召开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 谢瑞武朱建生周德洪等出席
成都市获批“试验区”后,双流如何抢抓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根据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精神,于9月1日,在县委五楼会议厅,召开了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有关专家作了题为《新农村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最新成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会议对《双流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进行讨论。县委书记谢瑞武作重要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建生,县政协主席周德洪,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总工会主席、正兴镇党委书记周先毅,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忠,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波,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贺欣,县委常委、武装部部长应柏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勋,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刘光强等县领导出席会议,何勋主持会议。
会上,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李水山在专题报告中,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对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四川省林业厅林改办主任周宝中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范围、原则、目标及规划等进行了深入讲解,并对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建议。据了解,我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773.7公倾,其中集体和个人的林业用地面积为18704.2公倾,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9.63%,在全县林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上世纪80年代的确权颁证存在“指山为界”、四至不清、证地不符等情况,造成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权责利不统一、林权纠纷不断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导致林业生产力水平低,林区发展落后,林农收入偏低。双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促农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我县深入实施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的延续和完善,为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有效载体。为深入推进此项改革,我县出台了《双流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工作意见》内容主要为: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改革范围;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总体安排等。与会人员组成8个组对《工作意见》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修改意见。
谢瑞武就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两项工作进行了强调。他提出,要虚心借鉴外国和外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平。首先要充分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增强工作信心。2005年“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拉开序幕后的一系列实践证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符合中央、省、市要求,工作成绩较为显著。同样,在成绩和荣誉前不能自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谢瑞武指出了不久前我县在检查推进“三个集中”中发现的问题,要求 相关部门、镇(街道)对照检查,两月内整改完善。谢瑞武要求,在今后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新农村核心价值的培育,更加注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更加注重环保和农村金融创新;更加注重乡风文明,着力提高农民和村组干部的素质;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产业支撑;更加注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式的活泼、新颖和参与广泛性;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林权制度改革,谢瑞武强调,抓住机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强的产业支撑。林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高度重视迅速抓住此次机遇。双流具有发展林业的有利条件,必须因地制宜、工农互动,在发展林业产业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