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四坝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凉发„2011‟6号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
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
第二篇:肇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我市出台《肇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打造标杆企业 加快集聚发展
作者名:记者 袁绫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15-07-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肇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该《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人才引育、重点工程、重点集聚区、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运作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和完善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亿元以上,力争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有3个。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90亿元,年增长率达20%;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力争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电子商务企业有1家,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家以上。
结合当前各地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一中心、四组团、多点覆盖”的区域布局,形成“以端州城区为中心,肇庆高新区、鼎湖区和肇庆新区、四会市、高要市为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培育区,全市其它县覆盖推行地方特色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其中,端州区将加快建设服务全市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区。肇庆市高新区建设以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主导产业为依托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鼎湖区和肇庆新区构建以节能环保、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为依托的电子商务创新应用示范区;四会市发挥玉器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玉器创意文化园建设,建设玉器产业电子商务集聚区,并结合广东省珠宝玉器交易中心肇庆(四会)珠宝玉器交易平台的建设,打造“玉器城”电子商务品牌;高要市发展汽配、五金、化工、黄金“四大产业”电子商务集聚区。各县则结合本地特色,引导支柱产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形成全市多点覆盖的发展新格局。
《实施方案》还提出7个方面的重点应用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良好起步。主要包括:县域电子商务应用,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县域电子商务示范县,选择3-4个农特产品作为电子商务示范项目,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应用进企业,支持引导电子商务服务进社区,扶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进农村;产业集聚区应用,当前着重扶持肇庆高新区、端州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广东云服务产业园等园区和高要金利、金渡,四会龙甫等专业镇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知名度高、在行业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旅游休闲应用,充分发挥我市“千里旅游走廊”的特色旅游品牌优势,依托肇庆市电子商务综合型平台,整合七星岩、鼎湖山、龙母庙、盘龙峡、燕岩、奇石河、竹海等市内各地区特色著名旅游休闲景点的相关信息、周边设施、旅行社团、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服务资源,建立包含完整旅游要素的资源数据库和具备在线交易功能的智慧旅游平台,引导我市旅游业发展应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打造1-2个具有省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传统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应用,支持大型传统制造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发布、在线销售和结算,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结算等电子商务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我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针对不同语言进行区域划分,加大境外电子商务市场拓展力度;中小微企业应用,鼓励我市中小微企业运用中小企业网上融资超市、企联网等第三方平台,开展在线融资、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中小微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
为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每年全市将统筹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重点扶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和电子商务标杆企业发展。同时,我市还将落实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并且在人才培养、完善配套政策服务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第三篇:林果实施方案
四坝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凉发?2011?6号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
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篇二:柏树乡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凉柏政字[2011]07号 签发人:冯爱民
柏树乡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报 告
区林业局:
根据中共武威市凉州区委、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凉发[6]号)文件精神,现将我乡《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随文报来,请审阅。
特此报告
附:柏树乡特色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柏树乡人民政府2011年2月20日
柏树乡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节水林业发展步伐,切实把我乡林果业建设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林果业在全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深入实施,加快以突出节水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发展,是重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治理石羊河流域步伐的必然要求。提高单方水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最关键的课题,林果业的发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且收益周期长,是实现节水、增收、增效的最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节水高效实用技术,是治理深入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发展林果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乡林果业栽培历史悠久,有较好的区域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加强技术服务,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实现林果业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经营型管理方向转变。
(三)发展林果业是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林果业规模化栽培可以大面积增加森林植被,形成绿洲小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外部环境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我乡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础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科技支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乡林果种植面积达到户均2亩,预计累计达到7000亩,林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力争在特色小杂果经济林的种植上下功夫,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按照因地适树、发挥优势、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要求,重点发展以薄皮核桃和皇冠梨为主的设施林果业。2011年我乡将种植主要以皇冠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小杂果,目前规划三个村连片种植达到1000亩,其中杨寨村计划种植200亩、柏树村计划种植600亩、张寨村计划种植200亩;加大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力度,按照改造完善提高的要求,采取行政推动、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措施,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果园进行调整更新,采用优良品种,实施高接换优,加快嫁接改造来提高单产和品质,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全面完成现有低产低效果园的更新改造。
三、强化措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一)大力推广实用的林果技术。把常规林果技术的普及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点上示范和面上覆盖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提高品质和效益,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有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加强对林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发展林果业工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建设特色林果业产业体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摆上我乡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动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乡上对特色林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
(二)建立健全特色林果业的组织结构,乡上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业、财政、农技、水管等部门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特色林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林果业发展规划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工作。篇三:郑州市林果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郑州市林果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2000-2003年
根据《郑州市(1999-200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和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关 于落实<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任务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市林果 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现在起到2003年,我市林果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省会城市 的辐射作用和城郊地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 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保名牌,创新优,出精品,强化有郑州特色的林 果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销售和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 林果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形式。
二、发展目标
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强力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具体发展目标为: 巩固提高25万亩苹果、20万亩大枣和12万亩时令水果、特用经济林基地,新建产业基地18.4万 亩,到2003年,全市林果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75万亩,总产量达到23万吨,比1999年增长20.5%,活立
木蓄积总量达到440万立方米;
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抓好12项林果产业精品工程建设,到2003年初步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林果产业名优品牌;抓好巩义汇源果汁加工厂、新郑大枣加工厂、登封无花果食 品有限公司、郑州及果品产区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林果产品销售体系。
三、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流通体系
(一)林果产业基地建设
1、苹果基地
大枣是我市历史名产,现有20.9万亩,年产量2.5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新郑市孟庄镇周围,包括中牟县、管城区与之相近的乡镇。计划新发展2万亩,到2003年,面积达到22.9万亩,产量达到2.8 万吨。
对老枣园要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为主,推广应用稀土元素、综合病虫防治和人工炕枣等 先进技术,并组织科研人员对“中华红枣大观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市枣区知名度,增 加附加效益。对新发展枣园,提倡推广实生嫁接苗木,主要采用农枣间作模式,改进株行距为3×8-10 米,同时推广矮密早丰集约化栽培模式,密度为每亩110株左右,并适当引进内黄枣、赞皇枣等加工品 种和灵枣、梨枣、冬枣等鲜食品种,扩大规模,增加供应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3、鲜食桃基地
4、早熟梨基地
5、优质鲜食葡萄基地
6、河阴石榴基地
7、草莓基地
8、银花基地
9、大樱桃基地
10、无花果基地
11、仁用杏基地
12、沿黄低凹区工业原料林基地
13、平原农区用材林基地
(二)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抓好巩义汇源果汁厂二期工程扩建,完善其榨汁功能,提高生产能力,解决群众卖果难问 题;为登封无花果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他们进行综合加工技术开发;帮助 新密市金银花制品厂进行“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产品研制”科研项目和“金银花药用物质萃取 及系列保健品开发”科研项目;帮助管城区草莓产区进行草莓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组建新郑市大枣集 团总公司,把大枣生产、开发、经营和对外贸易纳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
(三)完善市场销售体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首先抓好郑州市陈砦果品交易市场、沙口路果品批发市场、新郑市红枣商贸城等大型林果产品 交易市场和县城中型林果产品交易市场的完善工作,新建和完善一批产地骨干林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好市场销售的“硬件”。二是推广巩义市大力发展中介组织,鼓励林果产品经销经纪人队伍加入流通领
域进行促销。三是推行登封市政府举办“金秋果会”,二七区候寨乡政府举办“樱桃节”,新郑市政府举办“枣乡一日游”,巩义市注册“南河渡牌”石榴商标的做法,积极宣传产品,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知名度。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产业化进程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调整林业结构,要以遏制水土流 失,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积极发展经济林、速生 丰产林。结合我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在实施林果产业开发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产业基地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全市林果产业基地划为六个生态类型区域:
1、黄土丘陵区,主要由沿黄邙岭和西部连山丘陵组成,包括巩义、荥阳、登封、新密以及二 七区、邙山区的42个乡镇。该区在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护岸固坡林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退耕还 林,有水利条件的以发展苹果、石榴等水果为主,无灌溉条件的以栽植柿子、核桃、花椒等干果为主。
2、西部石质山区,包括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五市的31个乡镇。该区在抓好封山育 林,保护好天然林,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仁用杏、花椒、银杏、金银 花、板栗等经济林树种。
3、中部平原农区,包括新郑、荥阳、中牟等34个乡镇。以营造平原农田林网,建立苗木繁育 基地为重点。
4、东部沙区,包括中牟、新郑、管城21个乡镇。以尽快固定流动半流动沙丘,建立以防风固 沙林为主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发展农枣间作、优质梨等小杂果基地。
5、沿黄低洼区,包括巩义、荥阳、中牟及近郊沿黄各区28个乡镇。该区在营造好农田防护林 网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
6、城市郊区,包括郑州市城区及县城附近的26个乡镇。该区在营造好生态防护林的基础上,以发展葡萄、樱桃、草莓、桃等时令水果为主。
(二)强力组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
林果产业开发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育科技创新队伍,组装配套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结合 我市林果产业规划重点组织全市林果科技人员抓好以下十六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三)抓好林木种苗工程
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实施林果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良种壮苗,为此,要把种苗工程作 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4个国有林场、6个国有苗圃和全市60个林业育苗专业大户的 骨干作用。抓好以荥阳泡桐、中牟速生杨、新郑大枣、中原须水绿化及特用苗木等区域化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提高林果基地建设良种供应水平。同时,强化种苗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基地造林新用苗木90%为 良种壮苗。
市重点抓好中牟县郑庵乡360亩东部沙区优质用材林苗木繁育示范苗圃、新郑市孟庄镇300亩经 济林良种示范园、郑州市苗木场180亩常绿绿化观赏苗木培育基地、巩义市核桃园乡260亩山区良种苗木 繁育圃、荥阳市广武镇340亩平原农区优质泡桐繁育圃、中原区须水镇160亩特用林苗木繁育圃等6个苗 木繁育基地,总面积1600亩。主要引进、培育170多个国内外优良用材林、经济林树种和品种。2000年8 月底以前完成六个繁育基地的规划、整地、打井配套等基础工作,引进、培育部分优质苗木。该项目总 投资40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概算180万元;育苗设备投资概算47万元;良种引进及生产投资概算 153万元;技术培训、推广费,需投资28万元。在总投资408万元中,项目单位和当地群众自筹163万 元,需市财政拨款34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用材林苗木374万株,年产优质经济林苗木110万 株,年产优质品种接穗30万个,年产直接经济效益可达762万元。同时,新引进大量的优质经济林、用 材林树种、品种,丰富了我市主栽树种,将有效地改变过去树种单
一、病虫危害严重、经济林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的局面,能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
(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林业精品工程是体现林业特点和政府形象的高标准示范工程,搞好林果产业基地精品工程,充 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提高全市绿化水平、加快林果产业开发步伐,振兴区域经济、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林业精品年活动,把实施精品工 程作为推进各项林业工作和实施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单项考评。
具体建设项目: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早熟苹果示范基地、新郑孟庄镇稔卢村大枣示范园、管城 区南曹乡姚庄鲜食桃精品工程、新郑龙王镇陈楼村优质梨精品工程、二七区候寨乡烟垌坡鲜食葡萄基 地,荥阳市北邙乡刘沟村河阴石榴精品基地、管城区南曹乡郎庄草莓示范园、新密市牛店镇小砦密银花 示范园、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樱桃观光区精品工程、中牟林场杨树速生丰产林精品工程、新郑市辛店镇 农田林网精品工程、新密市白砦镇油坊庄村密香杏示范园工程等12项精品工程,工程设计总面积1.28万 亩,林网1.95万亩,投资概算846.8万元,建成后年效益可达4296.8万元。(详见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林果产业化开发不仅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我市林业生 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市 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关于落实<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任务的通知》,按照六个一管理体 系,为确保林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成立郑州市林果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领导小组行 使指导和服务职能,具体审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专家小组主要由省会院校、科研推广部门专 家和基层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发展建议和实施意见,定期开 展各类信息、技术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郑州市林业局,主任由市林业局 担 任,并明确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认真抓好本区域内林果产 业化规划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搞好服务
落实林果业产业政策,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采取和大力推广承包、租赁、入股、反 租倒包等多种形式,以实行山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对按照规划实施林果 业产业基地开发的农户,要认真落实承包期一定30年不变的国家政策,特别是对开发“四荒”(荒山、荒丘、荒沟、荒滩)的,要充分考虑到林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承包期可延长到70年或更长的时间,并允许继承。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鲜果类栽植7年内、干果类栽植10年内暂缓征收农业特产税的规 定(国务院[1994]143号);对于兴办加工、销售林果业产品的企业,要在税收、销售、项目审批等方 面给于优惠,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方位地为产业开发搞好信息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
(三)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从现在起到2003年,我市林果业产业基地建设投资概算为10961万元。其中2000年需投资1063 万元,2001年需投资2543万元,2002年需投资3661万元,2003年需投资3694万元;县(市)、区和农民
自筹部分为6384万元,申请信贷资金2000万元。在管好、用好各类信贷、项目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果产业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产业基地培育、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科 技进步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倾斜,市里需投入2577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高效示范 建设和产业基地及培育龙头企业,分投资计划为:2000年需投资248万元,2001年需投资593万元,2002年需投资854万元,2003年需投资862万元。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健全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乡镇林技推广机构是林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力量,要在继续落 实“三定”方案基础上,增加推广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强 化林果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采取长短结合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力争到2003年使 全市农村户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中青年农民人人掌握一项新技术。三是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在郑的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利用这些单位的科技优势和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 络采集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四是及时组织有关林业科技 人员深入基层,举办技术讲座,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或科技示范村,并有计划、有重点创办一批示范 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创造条件,培育龙头企业组织
龙头企业组织是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培育龙头企业的重点是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带动区域经 济发展的林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为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一批有资金、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林果产业加工的行列。其次要为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服 务,协调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提供信息,保证能源,给予信贷优惠,引导企业正确处理与基地农户的利 益关系,逐步建立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第三要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 发,多出产品,出名牌产品,在科研立项、商标注册、产品销售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和便利。
郑州市林果产业化小组
二ooo年三月二十六日篇四:林果业 基地 实施方案
核桃示范园建设工程
项目 建 议 书 xxxxxxx 二00七年
项 目 名 称: 项目工程负责人: 项目资金监管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报 告 编 写 人: 审 定: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 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投资估测„„„„„„„„ 效益分析„„„„„„„„„„„„„„„„„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核桃示范园建设工程。1.2 项目建设地点:xxxxxxx 1.3基本情况 xxx县地处天山南麓,位于xxx西南。东经xx°xx′-xx°xx′,北纬xx°xx′-xx°xx′。全县东西长xxx公里,南北宽约xxx公里,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西与xxx市、xxx县地界相交,北与xxx县相接,东与xxx县相望,县城距离xxx首府乌鲁木齐公路里程xxx公里。1.3.1 行政区域 xxx县录属于xxxxx市,下辖x个乡、x镇、x个场。共有x个居委会,xxx个村委会。1.3.2 地形地貌
xxx县地势地貌特征明显,其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高程xxx米,最地海拔高程xxx米。县境西南部的洪积平原区属大片荒漠,并有四条干河床的分布,土壤贫瘠。其中有荒漠地xxx万亩,可开垦利用。全县有大小湖泊位xx处,约xxx万亩(其中坑塘xx处,面积xxx万亩),多散布在县境东西部。1.3.3 水文概况
全县总面积为8233平方公里。其中水湿地面积约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32%。xxx河流主要是xx河,源出xxxxx,流经xxxxx,穿过xxxxx,集xx河等支流,自xxx转向南下xxxxx奔泻而出。它灌溉着xx、xx、xx地方的万亩良田,成为xxx绿洲的生命之源。该河年径流量为21.97亿立方米,年均流量为69.5立方米/秒,实测流量18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4立方米/秒,其水资源总量为8.5亿立方米。xxx县多年来平均实际从渭干河引水为5.45亿立方米,近几年每年引水量约为6.24亿立方米。全县主要渠道有六条,xxx,xxx,xxx、xxx、xxx和xxx。均系xxx河水引入,流经全县6乡2镇1场,全县干、支渠总计渠长xxx公里,已防渗xxx公里,防渗率达到xx以上,主要斗渠xxx条,计xxxx公里,农渠xxx条,主要的干支排xxx条,计xxx公里,灌田xxx万亩。全县有水库x座,以xx水库最大,库容量为xxx万立方米,其次是xx水库和xx水库,总计库容xxx万立方米,近几年,实际蓄水是xxxxx万立方米。全县有泉水xx处,年流量为xxx立方米/秒,年可引用量为xxx万立方米,湖泊有xx处,但大多数是农区排碱渠水注入洼地形成,少数是地下水位高,溢出地面而形成。至2006年底,全县可利用机井xxx眼,其中xxx眼加盖了井房。1.3.4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来源主要是xxx水、各水库、干支渠及田间渗漏补给。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纪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大类型,地下水年篇五:泽普县林果资源管理调查实施方案
泽普县林果资源管理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任务和意义
林果资源调查是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组织泽普特色林果业经营,合理安排林果业生产建设和制定林果业生产计划的依据。我县林果资源调查以乡镇场为单位,通过对特色林果资源的区划、树种分布及其各专项调查,获得调查区林果资源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数据,特色林果种植情况,土壤肥力基本情况,果园管理水平,为制定林果业发展规划、进行林果集约经营以及建立林果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县下一步林果测土配方施肥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是泽普林果业提质增效、科学有序发展的基础。
我县林果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我县特色林果资源种类、面积、分布、种植株数、产量、经营管理状况及立地状况,最终建立林果资源数据库及林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林果资源数据动态与可视化管理。
二、调查范围及调查内容
1、本次林果资源调查范围是全县特色林果分布区。
2、调查内容
(1)查清我县特色林果种植地点、面积、分布,主要树种及品种、种植株数、产量等。(2)查清我县林果主要树种的林龄(果期)结构、树种结构。
(3)查清我县林果的主要树种(品种)遭受病、虫害状况。
(4)查清我县林果种植地的土壤状况、肥力状况。
(5)查清我县林果资源经营管理状况、种植区社会经济状况。
三、调查方法
(一)小班调查
1、区划(验证)(1)利用1:1万或1:2.5万的工作底图(卫星影像图),在外业调查时,直接现地根据小班区划因子进行区划,并对卫星遥感数据拍摄之后变化的小班,如新建公路、水库、建筑物、造林地、新伐区等,要根据变化前后的周边地形地物利用黑色中性笔徒手将其在相应位置上一一勾绘出来,形成区划图。(2)区划界限包括县界、乡界、村(林班)界、小班界、乡所在地建设用地界、各村居民建设用地界;主要公路及走向;主要河流、渠道及走向。(3)标注点:标注乡名、村名、公路与河流名称及小班号。
2、小班调查内容
小班调查采用目测调查与实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见小班调查簿)。1.县、乡、村以实名填写。2.小班号:填写小班的编号。3.gps数据
4.土地所有权:填写国有或集体。5.土地使用权:填写国有、集体或个人。6.林木所有权:填写国有、集体、个人、联营。7.地类:按土地利用类型填写,如农田、林地、果园、未成林造林地等 8.小班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2位小数。9.工程类别:退耕还林工程(简称“退耕”),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其它工程(简称“其它”)。
10.事权:生态公益林(地)分为国家级或地方级。11.林种:记载到亚林种。12.树种:填写树种名。13.品种:填写品种名称。14.树种配置:用十分法记载。经济林、灌木经济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按十分法确定树种配置比例标准
15.平均树高:目测优势树种的平均高。16.平均地径:目测优势树种的平均地径(cm)。17.平均树龄:记载树种的年龄。18.生产期:分为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衰老期四个果期记载。19.株行距:种植植株的株距与行距(米)。20.每公顷株数(有效数):以株行距计算的总株数减去缺失的株数。21.小班株数:小班的实际株数。22.近三年的产量:访问调查,以公斤计。23.主要病害种类:记录该小班的主要病害名称。24.病害程度:按危害程度等级标准填写。25.主要虫害种类:记录该小班的主要虫害名称。26.虫害程度:按危害程度等级标准填写。27.其他灾害:按危害程度等级标准填写。28.种植类型:分为建园式(代码1)和农林间作地(代码2)29.土壤类型:填写到亚类(我县土壤类型)。30.土壤质地:填写粘土、壤土、沙土。32.土壤速效n: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3.土壤速效p: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4.土壤速效k: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5.土壤有机质: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6.灌溉方式:分为滴灌、沟灌、畦灌等。37.管理水平:集约管理和粗放管理。38.技术支持:有或无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服务。39.照片号:该小班对应的照片号。在调查每一个小班时,要对所有的小班的林相照像,照片分辨率应大于500万像素。40.林权证:说明是否有林权证。41.备注:另外需要说明的状况。42.查日期:记录小班调查时的年、月、日。43.调查员姓名:由调查员本人签字。
(二)四旁树调查
1、调查对象
未达到林地标准的经济树种四旁树(达到有林地标准(树种为经济树种)的城镇林、四旁树视其森林类别分别按照商品林或生态公益林的调查要求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每个乡内,随机抽取50%的村,在抽中的村中各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0户作为调查户进行调查。(1)调查范围:抽取的村所属范围内未纳入小班区划的所有经济树木、包括房屋、农田、公路、铁路、人行道旁、河旁等。(2)调查内容:先调查各乡和各村的所有农户数,再分别对经济树的树种、果期、和株树进行调查,填入四旁树调查表。
第四篇: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
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墙体材料、防火保温绝热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化学建材等,具有复合、多功能、节能、绿色、轻质高强等特点。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对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我省绿色崛起的物质保障。
“十二五”以来,我省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000亿元。但仍存在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研发力量薄弱、竞争力不强、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房地产销售减缓、库存增加影响,建筑材料需求量明显下滑,对我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导向,将改革创新和激励措施贯穿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各个环节。把握环渤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吸引先进技术,积极承接京、津建筑材料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底,突破一批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龙头骨干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凸显本省特色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逐步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发展快、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全省支柱产业。新型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平均使用率达到60%。“十三五”末,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型建筑材料在我省建设工程平均使用率达到80%。
(一)新型墙体材料:鼓励研发和生产高强度、高保温、装饰一体化的新产品。在新建建筑工程推广多功能、轻质化、空心化新型墙体材料。到2015年底,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280亿块标砖,在新建建筑中应用率达到70%。到“十三五”末,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330亿块标砖,在新建建筑中应用率达到85%。
(二)高性能混凝土:鼓励研发和生产C6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C3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推广使用C5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到2015年底,C3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80%,C60及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20%。“十三五”末,C35及以上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80%以上。在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中推广应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三)高强钢筋:鼓励研发和生产6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大型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公共建筑,推广使用500MPa高强钢筋,加快淘汰335MPa螺纹钢筋。到2015年底,全省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建筑工程应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75%以上。到“十三五”末,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在建筑工程应用量占建筑用钢筋总量的90%,稳步提高500MPa高强钢筋的应用量。
(四)节能门窗:优先发展多腔体塑料门窗和高性能铝合金门窗,鼓励开发研制高性能复合门窗和新型材料门窗,淘汰传热系数大于2.8W/㎡·K的建筑外门窗。到2015年底,高性能节能门窗的应用率达到60%。到“十三五”末,高性能节能门窗的应用率达到75%。
(五)防火保温绝热材料:研发和生产保温性能好、燃烧性能等级高的A级防火保温绝热材料。在新建、改建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推广使用节能自保温型建筑墙体及材料、保温结构一体化体系,限制燃烧性能等级低于B1级的有机保温材料,淘汰燃烧性能等级低于B2级有机保温材料。到2015年底,防火保温绝热材料使用率达到70%。到“十三五”末,大幅提升燃烧性能等级高、保温绝热性能好、安全环保的新型保温材料应用率。
(六)新型防水材料:研发和生产环保、耐久、施工便捷、性价比好的复合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弹性体防水卷材、柔性太阳能薄膜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刚性防水剂等新型防水材料,推广使用聚脲类防水涂料、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等新型防水材料。到2015年底,新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筑工程中应用率达到90%。到“十三五”末,新型防水材料在新建建筑工程中应用率达到95%。
(七)化学建材和制品:发展节能环保型化学建材,在新建工程推广大口径市政管道和塑料检查井、高强低噪硬聚氯乙烯管材、高抗污自乳化低VOC乳胶漆、水性环保涂料。到2015年底,化学建材和制品应用率达到80%。到“十三五”末,化学建材和制品应用率达到90%。
(八)资源循环利用建材及制品:研究建立与相关产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在新建建设工程优先使用以尾矿石(砂)、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的建材制品。在我省市政建设工程中,推广使用生态透水砖,限制使用花岗岩、大理石等石质建材制品。到2015年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20%以上。到“十三五”末,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设区市全覆盖,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九)绿色钢结构建筑材料:研发和生产绿色钢结构建筑材料及其配套制品。到2015年底,型钢、墙材等建材制品年产能可满足100万㎡绿色钢结构建筑需求。到“十三五”末,型钢、墙材等配套建材制品年产能可满足1000万㎡建筑需求。
(十)其他新型建材及制品:鼓励研发技术先进、性能卓越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以及适合新型建材发展需要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优化生产线。在新建建筑工程优先使用质量优良、节能环保的装饰装修材料、高性能建筑玻璃、建筑陶瓷及节水器具、采暖散热器、供热计量仪表、绿色照明灯具、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楼宇信息化制品、预拌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淘汰落后技术及产品,推进建材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重点工作
(一)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编制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住建、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投资的引导,支持我省建材企业开发集中化钢筋加工配送、建筑钢结构型材、光伏太阳能一体化、CL建筑体系、LED节能照明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提高新型建筑材料在建材行业中的比重,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竞争力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省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配合)
(二)集中要素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全面落实现有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研究和立法力度,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切实用好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等专项资金。在新型建筑材料项目立项、技改、建设、规划、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简化审批、监管手续,缩短项目投产周期。新型建材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土地转让、改变用途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相关用地和规划手续。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改建、扩建厂房免收城市基础配套费,提高利用率和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修订完善建筑节能强制性政策,提高新型建筑材料使用率。将新型建筑材料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采用。吸纳京津两地的高新技术和绿色环保建材企业在河北投资建厂,吸引京津建材先进技术成果在我省运用。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预期效益好的新型建筑材料项目,鼓励企业通过改组、改制,盘活存量资产,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相关部门分别负责)
(三)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建材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新型建材创新工作纳入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制造系统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掌握并改进6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大口径市政塑料管道、高铁稀土铝合金电力电缆、传热系数低于1.5W/㎡·K的高性能建筑节能门窗、光电缆、光伏太阳能、农林废弃物生产人造板等一批关键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配合)
(四)打造十大基地,提高产业聚集度。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企业、项目、要素向园区集中,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打造十大新型建筑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突出壮大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培育邢台、保定、张家口建筑太阳能集热器研发生产基地、徐水环保水性漆基地、冀州高效采暖散热器基地、大城节能保温建材基地、承德国家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邯郸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及建材制品基地、石家庄工程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廊坊和任县市政塑料检查井及大口径给排水管道基地、唐山绿色钢结构建筑型材、节水器具及供热计量仪表基地。以行业集群辐射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本土品牌核心竞争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质监局配合)
(五)创新推广机制,加快应用步伐。以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编制时效性强具有前瞻性的新型建筑材料地方标准,制定适合新产品推广应用的设计使用规范、施工规程、标准图集和计价依据。鼓励企业编制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内控技术标准。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出台《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推广、淘汰产品目录》,推广适合省情的新型建筑材料,淘汰落后建材。加大新型建材推广力度,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在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公园游园、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中,应优先使用新型建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建立与建设项目衔接配套的住宅产业化基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建立建筑材料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新型建材生产企业、加工物流配送企业相融合,实现快捷准确配送。将推广应用新型建材情况纳入我省县城建设考核评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进步奖)”等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新型建材应用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六)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企业品牌意识,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全省联动的新型建筑材料企业信用平台,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工作要求,持续开展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清除不符合生产标准、假冒伪劣的建材产品,净化市场秩序,为新型建筑材料产品推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监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加强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合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分别负责)
(二)培养引进人才。积极承接京津人才外溢,借势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与有关部门协调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育体系,鼓励省属重点高校、相关科研院所与优势企业对接,进一步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整体技术管理能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质监局分别负责)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专题推介会、展览会、现场观摩会、建设新材料样板工程等措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介,宣传新型建筑材料优势和发展前景,增强社会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认识,使各级领导、投资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充分认识新型建筑材料的综合优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质监局配合)
第五篇:2011.9.14昌吉市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汇1
昌吉市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区、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发展林果业生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无公害绿色生产为保证,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三大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林果产业,努力提高林果产业的特色化、有机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效益化水平。下面,就林果业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现有经济林总面积7.69万亩,其中鲜食葡萄2.58万亩;酿酒葡萄1.96万亩;榨汁葡萄0.51万亩;桃0.63万亩;苹果1.13万亩;李0.12万亩;杏0.27万亩;红枣0.09万亩;海棠0.11万亩;黑加仑、枸杞、沙棘、钙果等0.29万亩。果品年总产量5.47万吨,总产值17222万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504元。占农业人均收入的16%。
二、葡萄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
鲜食葡萄主栽品种以红提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其他品种有巨峰、里扎马特、美人指、克瑞森等十余个品种,鲜食葡萄栽培区集中分布于三工镇二工村、南头工村;大西渠镇玉堂村;六工镇西五工村等乡镇村组,年产量3万吨左右,主要销往区外一些省市,如成都、重庆、上海、广州、深圳、福州等市,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鲜食葡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贮藏保鲜量也极 1 不稳定,全市有从事贮藏保鲜的企业和保鲜户达70余家,库存量在2万吨以上。注册登记的商标有天山金提、大漠红、玉樽、玉鼎、昌密。酿酒葡萄目前主栽品种有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霞多丽等,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集中分布在六工镇下六工村、新庄村,二六工镇、榆树沟镇、三工镇一些村组,基本上为新天国际酒业提供原料。2010年始我市依托昌吉果业公司大力发展榨汁葡萄,主栽品种为康克、康拜尔,目前集中分布在榆树沟镇,其它平原乡镇面积不大。
三、林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林果产业建设,引进和扶持了一批林果龙头企业。即以新天酒业为龙头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以昌吉果业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榨汁葡萄;以昌润蔬菜盐业公司为龙头发展鲜食葡萄储藏保鲜业。这些龙头企业为推动我市林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发展林果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做好林果业协调发展和指导工作。按照在南部山区浅山逆温带发展鲜食杏,在中部绿洲农区主要发展葡萄及桃、苹果、李等时令水果,北部荒漠区(甘漠公路以北)主要发展酿酒葡萄的林果业发展规划,指导硫磺沟等牧区乡镇适当发展一定面积的鲜食杏,主要是做好已植杏园补植和管理工作;各乡镇大力发展榨汁葡萄,2011年栽植面积2万亩;在昌五路两侧发展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主要以紫香无核、美人指、红提、赤霞珠、梅鹿辄等葡萄为主。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乡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林果业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 2 应用。依靠科技,加大对现有的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对特色林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我市深刻认识到要想林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来支撑,就必须村村要有技术员,户户要有明白人,为此,我市在近几年每年都下大力气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造林前期就先对市、乡两级的林业技术员及部分种植户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聘请五名教授专家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并长期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培训农民技术达2000余人次。
三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加对林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为加快推进我市林业发展步伐,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昌市党发1号《关于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加快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林果业质量管理补助资金发放及检查验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和技术保障。2011年,市财政计划安排3500万元用于林果业发展,鼓励经济林采取整乡整村的规模化种植,对经济林示范园和整村连片当年种植500亩以上的经济林每亩补助500元,连续补助3年;500亩以下的新植经济林每亩补助300元,连续补助3年;新植防护林每亩补助200元;鲜食葡萄篱架改棚架每亩补助300元。同时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果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林果管护水平。
四是强化服务,实行包乡定点,做到责任到人。为确保林果业的有序推进,近几年,我市实行市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林业部门领导干部包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包村组的办法逐一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在对全市林业系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后全部将其人员分解到乡镇和涉农街道,狠抓林业生产任务的落实,为林果业发展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同时按照自治区林科院编制的绿色通 3 道规划,组织沿线各乡镇和林业部门专业人员深入农民家中,深入宣传加快林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本乡的优惠政策编印成宣传材料,讲述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林的意义、目的,宣传优惠政策,做好农民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果业积极性。
五、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还存有顾虑。一是农民对30年土地承包期结束后,林权的归属存在顾虑,对果园的投入、管理不敢做长远打算;二是随着葡萄面积的不断扩大,使用了部分耕地,影响了农民短期收入,部分农民还不能很好的处理当前利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认识不到发展前景及经济收益;是对盛果后果品的销售存在顾虑;四是发展周期长,担心投入大、效益不高,特别是前两年没有效益。
2、技术力量支撑不够。现在林业系统的编制是按上世纪90年代林业面积定编的,并且很多乡镇没有按编制满额配备技术人员。近几年葡萄面积发展迅速,技术人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真正在第一线的熟练掌握管理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
3、林业项目资金无法落实
2010年自治区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及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项目纳入林业四大规划,新栽葡萄面积无法列入项目规划,造林前期投入大,农民负担较重,影响造林积极性。
六、今后的目标及打算
(一)加大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力度
打造乌昌大道两侧绿色经济林长廊,实现集旅游、采摘、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林果基地,提升林果业整体水平。4 按照昌吉州“西葡东果”产业发展布局,在葡萄产业优势乡镇六工镇实行整乡推进。“十二五”期间,新增经济林总面积10万亩,其中葡萄8万亩,果品产量达11万吨,储藏保鲜能力由现在的2万吨,增加到6万吨,鲜食果品保鲜率达到40%,果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绿色果品率达到50%以上。林果业收入在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比重达到30%以上。
(二)做好特色林果储藏、保鲜与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有序竞争,坚持优胜劣汰;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
围绕特色林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依靠我市现有龙头企业,并引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集群,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林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加快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积极进行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选型,提高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同时,改进包装,推行注册商标,并采用以果品个数为主、参考重量、按照标准计价的包装方式,取代传统的重量计价包装方式,尽快与国际接轨。依靠工业推动,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水果储藏加工问题,延长果品销售时间,增强竞争力。
(三)加强特色林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建设
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份额,提升林果产品竞争力。积极培育基地生产、产品研发、加工 5 贸易一体化经营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林果产品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立以绿色食品为主的展示交易、加工保鲜、仓储配送、科研开发、信息处理、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的现代特色林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依托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建立一个年吞吐量为500万吨涵盖全疆所有林果品种的新疆特色林果交易市场,通过发达的物流业来带动昌吉市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建设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葡萄质量体系标准化
为加强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昌吉市葡萄质量体系标准化,2010年到2011年3月份,已完成昌吉市葡萄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初稿,4月初,已邀请自治区、自治州和本市的经济林专家、种植大户、贮藏保鲜企业主及各乡镇林业站长对初稿进行了评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现正在进一步修改和细化,将反复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定稿后将交由昌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发布。
(五)建立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林果产品质量涉及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建立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形成覆盖全市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昌吉市林业局 二0一一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