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辽市2010年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通辽市2010年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市肉牛业发展,根据《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
2010年,全市牛存栏计划达到190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95万头,年出栏肉牛80万头,牛肉产量13万吨;牛繁殖成活率达到75%以上;农牧民人均养牛业年收入达700元。
突出典型示范,重点抓20个农区秸秆养母牛示范村、10个牧区及半农半牧区提高牛繁殖成活率示范村、10个育肥牛专业村、30个育肥牛大户(场),以及肉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配套建设。
二、具体措施
(一)实施农区秸秆养母牛示范村建设
在产粮多、秸秆丰富且有一定饲养基础的农区,选择20个嘎查村开展秸秆养母牛示范村建设,8个旗县区自行抓12个嘎查村,市里重点抓8个嘎查村。
1、建设标准:以村为单位,70%以上的户户均饲养基础母牛3头以上,牛均占有暖棚舍5平方米以上,窖池8立方米以上,秸秆加工机械齐全;牛均贮备加工转化秸秆或干草5000公斤以上,精料500公斤以上;牛繁殖成活率达80%以上。
2、任务分配:科尔沁区和开鲁县各4个嘎查村,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和开发区各2个嘎查村。其中市里在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和开发区各抓1个嘎查村。
3、资金扶持:市级示范村由市财政投资建设,每个示范村30万元,8个示范村共计240万元,用于扶持养牛户加强棚舍、窖池和饲草料加工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旗县级示范村由旗县区财政投资建设,每个村不少于30万元。金融部门给予示范村每个养殖母牛户3万元小额贷款扶持,用于购买母牛,不足部分由养殖户自筹。
4、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市旗两级示范村建设由市及旗县区农牧业局落实项目单位和责任人,承担任务苏木镇、嘎查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实施牧区、半农半牧区提高牛繁殖成活率示范村建设
在牧区、半农半牧区选择10个嘎查村,大力开展提高牛繁殖成活率示范村建设,5个旗自行抓5个嘎查村,市里重点抓5个嘎查村。
1、建设标准:以村为单位,70%以上的户户均饲养基础母牛3头以上,牛均占有暖棚舍5平方米以上,窖池4立方米以上,秸秆加工机械齐全;牛均贮备加工转化秸秆或干草不少于2000公斤,精料500公斤以上;牛繁殖成活率达80%以上。
2、任务分配: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和扎鲁特旗各2个嘎查村。其中市里在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和扎鲁特旗各抓1个嘎查村。
3、资金扶持:市级示范村由市财政投资建设,每个示范村30万元,5个示范村共计150万元,用于扶持养牛户加强棚舍、窖池和饲草料加工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旗县级示范村由旗县区财政投
资建设,每个村不少于30万元。
4、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市旗两级示范村建设由市及旗县区农牧业局落实项目单位和责任人,承担任务苏木镇、嘎查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三)大力发展育肥牛生产
1、农区积极推广科左后旗好力堡村家家户户搞育肥牛生产的重点村模式,全市要扶持新建好力堡模式育肥牛专业村10个。
(1)建设标准:全村年出栏育肥牛达1000头以上,有50%以上的户从事育肥牛生产,户均年出栏育肥牛20头以上,牛均占有暖棚舍3平方米以上,窖池4立方米以上,秸秆加工机械齐全。
(2)任务分配:科尔沁区和开鲁县各2个,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和开发区各1个。
(3)资金扶持:每个村落实育肥牛贷款500万元,共计5000万元。相关旗县区在年初向市农牧业局申请备案确认,年末由市里统一组织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和规模的,市里将以以奖代投的方式奖给每个村10万元。
2、积极扶持规模育肥牛大户(场)建设,全市要扶持建设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育肥牛大户(场)30个,其中科尔沁区6个,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和扎鲁特旗各4个,奈曼旗和库伦旗各3个,霍林郭勒市和开发区各1个,每个规模育肥牛场落实育肥牛贷款100万元以上。
3、半农半牧区推广自繁自育育肥模式,改变半农半牧区养牛模式,减少犊牛和架子牛出售数量,鼓励自繁自育、育肥出栏,获取育肥环节利润,增加养牛效益。
(四)提升优质种源生产水平
要重点扶持自治区东部良种牛繁育中心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面向东北、辐射全国的国内一流的种公牛站。一是提高优质冻精供应能力,将种公牛存栏规模扩大到100头以上,力争冻精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支以上。二是拓展育种手段,今年计划引进美系西门塔尔牛优质胚胎200枚,采取胚胎移植技术提前贮备后备种公牛。
(五)加强以牛冷配改良为重点的技术服务与支撑
1、市旗两级财政要对牛冻精和改良器材车辆更新实施补贴。从今年起,全市黄牛冷配所需冻精和液氮费由市旗两级财政承担;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市液氮运输车和液氮罐全部更新,每年更新三分之一。
(1)全市计划年内冷配母牛50万头,按头均1.5支冻精,每支冻精5元计,需380万元;
(2)更新液氮罐1000个,每个罐按1500元计,需150万元;
(3)更新运输车15辆,每辆车按10万元计,需150万元;
以上三项共计680万元,按1:1比例分担,市旗两级财政各承担340万元。
2、要加强对配种员的技术培训和行业管理,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强化责任,适时防疫,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
(六)加强以秸秆加工利用为核心的饲草料生产
1、搞好秸秆加工、调制、贮运等适用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争在秸秆转化利用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市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秸秆加工、调制、贮存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针对不同地区提出科学合理的加工调制模式,探究将秸秆经过加工调制后再行贮运销售的可行性。
2、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1号文件中扶持牧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草牧场的草畜平衡和有偿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加强对天然草牧场的保护和建设,实现草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要积极建设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和青贮饲料地,大力发展避灾型畜牧业。
3、鼓励饲料企业加强肉牛专用饲料的研发,筛选和推广一批肉牛养殖所需的微生物制剂等饲料及添加剂,倡导和推行补饲精料,缩短肉牛出栏周期,提高个体产出率。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一)成立专门机构全力推进。市政府成立推进肉牛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牧业局。将牛产业发展任务纳入考核各旗县区工作实绩指标体系,推行目标化管理,实施政府一把手工程;加强督查指导和考核验收。各旗县区也要组建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队伍,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配种服务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加强资金保障。市财政安排引导性养牛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旗县区在保证上述扶持资金基础上,还要继续在基础母牛扩繁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加强示范村(场)建设的同时,还要鼓励广大农区开展秸秆养母牛和发展育肥牛生产。市与旗县区要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养牛贷款,以确保肉牛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金融部门要安排养牛贷款5亿元。
(三)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农牧部门要成立专项推进办公室,落实各项建设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分项推进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以及技术指导和服务等工作;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为发展黄牛产业立项目、争资金,共同促进黄牛产业发展;金融部门与旗县区政府和农牧部门要做好衔接工作,出台具体的贷款办法,切实安排落实扶持肉牛业发展所需贷款;要加大对肉牛业专项推进工作进展和典型建设情况的宣传报道,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实行建设养牛、科学养牛,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为农牧民增收作出贡献。
第二篇: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2010-11-26 13:37|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104| 评论: 0|原作者: 杨杜录 魏立民|来自: 中国畜牧兽医报
摘要: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肉牛存栏、能繁母牛存栏增长在10%以上,牛肉产量增长在25%左右,养牛产值占到畜牧业产值的15%左右。政策推动、项目带动、科技助动,是甘肃省母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肉牛存栏、能繁母牛存栏增长在10%以上,牛肉产量增长在25%左右,养牛产值占到畜牧业产值的15%左右,肉牛养殖成为甘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政策推动、项目带动、科技助动,是甘肃省母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策到位
跨入本世纪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畜牧业优势产业基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在省政府配套出台的《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办法》中把基础母牛的保护纳入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的扶持重点,将肉牛数量发展与出栏数量的增加纳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考核指标。
在此基础上,各、县(区)根据本区肉牛产业实际,制定了相应配套的政策与措施,如甘州区结合甘肃省政策性农业养殖肉牛保险试点县、区的要求,制定实施了有利于基础母牛保护与发展的六项优惠政策。一是对购置基础母牛的养殖大户、养殖小区优先落实贷款。二是对基础母牛繁育采用冻精授配技术的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贴。三是畜禽免疫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实行零费用免疫。四是肉牛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无偿服务。五是为基础母牛购买保险。六是对养殖小区、养殖农户修建青贮窖和购买铡草机械给予补贴。
项目建设带动
为加强牛源基地建设,提升牛肉品质,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2004年,甘肃省实施了世行贷款牧业发展项目。2004年~2009年,在牛源基地建设上投入资金约1.2亿元,引进良种基础母牛4.5万头。到2008年,世行项目区的甘州、凉州和康乐等9县区存栏牛达126.94万头,比2004年增长33.78%,其中能繁母牛60.15万头,比2004年增加36.57%,分别比全省同期水平高16.80个和24.46个百分点。
世行贷款项目结束后,甘肃省2008年实施了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规模养殖、品种改良、良种工程和草业开发。该项目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纳入省财政支付,贫困地区、平凉红牛培育区、河西肉牛培育区农户饲养基础母牛由省财政给予补贴。
2009年,甘肃省财政下拨能繁母牛补贴3000万元,各项目州、县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补贴办法,完成42282头能繁母牛补贴。39个牛羊产业大县存栏牛365.5万头,同比增长11.5%;牛出栏达到143.59万头,同比增长26.3%。
科技支撑有力
“十五”、“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在肉牛养殖及产业化开发方面实施了“陇东优质高效肉牛产业开发和利用途径的研究”、“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与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平凉地区肉牛胚胎移植应用研究”等一系列科技项目。其中,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与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是为牛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科技项目,项目以经济效益为主,研究筛选出一系列适宜不同自然资源的优质牛源基地建设生产模型,并在肉牛养殖重点区域相互合理配置与规模化推广,相继建成百头以上繁殖母牛示范场(园区)151个;发展集中联片优质牛源基地38个,新增饲养5头以上母牛规模的繁育示范户10085户,累计达到12142户,2008年存栏牛达11.48万头,分别比2004年新增10.39万头。同时,研究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肉牛遗传资源利用的杂交选配方案,犊牛8月龄出售价比非项目户每头高出500元~800元。肉牛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提高基础母牛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了新技术。面对当前全国性牛源紧缺的状况,甘肃省在“十二五”期间亟待进一步加强母牛产业扶持力度,积极肉牛繁育场(小区)建设,加强和完善肉牛繁殖改良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基础母牛饲养区重大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鼓励创建双赢的新型产业合作机制,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增加财政支持力度。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养殖户(场)实行良种、繁改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补助。用基本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农村扶贫资金对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繁殖改良、小区建设、饲料机械购置、青贮窖建设等方面增加投入。
本文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第三篇: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0年7月5日
今年以来,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整合资金,破解融资难题,狠抓基础母牛繁育,注重技术推广,开发饲草料资源,密切龙头+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肉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就肉牛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开展做一简要汇报:
一、康乐县“十二五”规划中肉牛产业情况
康乐县“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肉牛产业经过5—10年的发展,要建成全省肉牛产业的核心区,形成以康乐为中心,辐射周边300—500公里,饲养母牛向外扩张,肉牛育肥向内集中的核心区域。到2015年,使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8万头,出栏10万头,人均肉牛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0%,畜牧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2020年,肉牛饲养量达25万头,出栏20万头,人均肉牛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0%,畜牧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0%。用5—6年时间,把康美集团打造成全省农产品加工行业少数上市公司之一。到2020年,康美集团年屠宰肉牛6万头,产值达5亿多元。
二、金牛资产担保公司运行状况
省委副书记刘伟平同志帮助解决的500万元资金已到账,使金牛资产担保公司资产总额达4200万元,今年已担保贷款4040万元,预计年底担保贷款能达到1亿元。德隆公司、苏集宝祥肉牛养殖公司、宏鑫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型担保公司,计划8月份投入运行。
三、康美公司为上海供应牛肉产品进展
已为上海大厦送去牛肉样品,上海大厦已同意使用康美牛肉产品。正在积极联系上海经销商,筹划建立专卖店,负责向上海市场供应康美牛肉产品,年内开展业务;已和东航签订协议,在上海世博会甘肃馆开馆期间,在兰州至上海的飞机上供应康美牛排。
四、与美国邦斯维尔公司合作事宜
美国邦斯维尔公司是清真肉牛产品加工、销售的国际大公司,在亚洲有广阔的高端市场。与甘肃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有合作意向,初步选定张掖、康乐两地,公司负责人已到康美公司考察3次,主要合作意向是相互投资、品种改良、秸秆转化利用、相互采购。目前,正在等待美国邦斯维尔公司的方案。
五、市场建设情况
正在积极筹建康乐县肉牛专业交易市场,主要由康美公司牵头,政府投资入股,规划在康美公司附近建设。市场征
地工作已基本完成,7月底可动工。该市场建成后,将成为西北一流的肉牛交易市场,对于形成全省肉牛产业核心区,打造康美上市公司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康美公司要建立独立的市场销售网络,现在已建成6个加盟店,3年内要达到100个,下一步要积极开拓青海、银川市场。
第四篇: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肉牛养殖已成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隆化县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一)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成就肉牛生产强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将养牛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通过抓基地、扶龙头、增投入、强服务,全县肉牛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1亿元的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列支3000万元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200头以上、深度贫困村新建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在水电配套主体工程上予以适当补贴,圈舍建设上按照实际存栏量6平米/头、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助,目前全县累计新增圈舍面积近27万平方米,新建青贮窖10万立方米;同时列支100万元资金,在肉牛品种改良、新品种繁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持续努力下,隆化肉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隆化肉牛一直在“京津冀辽蒙”等地享有很高知名度,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8年至2012年间,先后3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是河北省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16年,“隆化肉牛”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又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产业基地逐年壮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十乡万户母牛繁育、肉牛快速育肥、品质提升和龙头带动“四大”工程,全县形成了以郭家屯、山湾、步古沟、西阿超、韩家店等10个乡镇为主的深山区可繁母牛繁育产业带和以以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等7个乡镇为主的浅山区肉牛快速育肥产业带,肉牛数量稳步增长。积极打造以隆化为核心覆盖丰宁、围场的环首都“百万头肉牛基地”,着力建设冀北山区肉牛产业生态循环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7.7万头,其中存栏27.5万头,基础母牛总量达到了14.3万头,百头以上规模牛场达到520个,省部级示范场8个。在此基础上,树立大户引领的理念,每个乡镇都培树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产“大户”,逐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蝶变效应”。目前,全县规模养牛户达到1.7万户, 10头以上可繁母牛户达到3200户。截止2017年底,全县养牛业产值达17亿元以上,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将达到486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肉牛品质持续优化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推广力度,构建了品种改良、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和饲草饲料保障“四大体系”,肉牛品质持续优化。品种改良方面:我县从七十年代就引进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乳肉兼用牛进行黄牛改良,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全县黄改技术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布黄改液氮罐50个,年改良黄牛6万头以上,全县良种牛比例达到了95%以上。近几年又引进了日本和牛、红安格斯牛培育了高档肉牛新品种,每年冷配高档肉牛1万头。疫病防控方面:全县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0个基层防疫分站,从业技术人员452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保证了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技术服务方面:实行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每年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00人,普训农民3.5万人以上,适用新技术普及率达90%。饲草饲料保障方面:我县自2016年起连续两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粮改饲”项目试点县,以发展优质全株青贮种植、新建青贮窖和秸秆处理为重点,全县累计建设永久性青贮窖22万立方米,发展“粮改饲”种植面积11.1万亩,贮制全株玉米青贮29.32万吨,年处理秸秆25万吨以上,秸秆饲用率达85%以上。
(四)扶强扶壮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县政府投资6000余万元在我县工业园区成功建成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一处,厂区主建筑已完工,冀康商贸有限公司肉牛深加工项目正式启动,北戎牛业肉牛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运营;子泽公司生产的肉牛走出河北、直供港澳,被香港“五丰行”评为“信得过”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北戎牛业被商务部确定为肉牛贮备基地,生产的北戎雪花牛肉经专家鉴定达到A4以上标准,填补了河北省高档肉牛养殖空白,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在北京注册了新绿萌农牧科技公司,其生产的中高档牛肉产品直销北京30个社区;凤林、益佳等规模育肥场已成为北京福成公司等企业主要活牛供应地;张三营大牲畜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年交易量10万头,年交易额6亿元。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扶持凤林和北戎两家企业,投资3000万元,建成有机肥加工厂,年产有机肥2万吨。今年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通过建立粪污收集体系、规模养殖场、散户分类治理、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解决粪污“出口”问题,到2019年底,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到 9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这些都将为完善肉牛产、加、销一体生态循环产业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肉牛发展的突出问题。肉牛产业周期长,投资大,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又限制野外放牧,但国家投入圈舍建设资金减少,投入的扶持资金不能满足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养殖户建完场后无资金购牛,或是养殖中后续资金不足,不能够大规模饲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二)缺少高档牛肉品牌。我县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档肉牛比例逐年提高,但受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肉牛高档产品少,名牌产品影响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不强。近几年虽然建设了肉牛加工项目,但加工肉牛数量偏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肉牛经济的发展。
(四)规模养殖场建场选址难。目前山区乡镇基本农田规划范围几乎涵盖了山沟所有耕地和荒地,养牛户想扩大规模,很难找到可使用的土地,再加上环评要求逐年变严,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对今后规模养牛用地带来极大影响,制约养牛产业发展。
(五)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采取传统方式饲养肉牛,粗放经营,机械化水平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二是我县部分黄改技术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年轻人不愿干,造成技术人员青黄不接、逐年减少,地方的“土专家”更少之又少,技术力量薄弱与蓬勃发展的产业之间的矛盾凸显。
(六)肉牛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个别村肉牛超载过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养牛粪污排量大,建设堆肥发酵、大型沼气、有机肥生产等处理设施投资较大,这些成为制约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障碍。
三、进一步壮大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扶持肉牛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规模场生产规模。增加对肉牛规模养殖的信贷投入,确保生产规模,改善生产设施建设需要。市、县财政每年也要投入养牛资金,用于改善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规模养殖数量。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探索建立养牛风险基金,采取财政出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养牛户筹一点等方法筹措养牛风险基金,用于自然灾害救助和非正常死亡的补贴。同时,每头肉牛上一定数额的保险,降低养牛户的经济损失。建立母牛补贴保护机制。每购进一头母牛补贴1000元,每冷配一头牛补贴100元、母牛补贴1000元,并建立母牛监控和追溯制度,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相关规定,对于宰杀基础母牛的个人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肉牛产业的考核奖励力度,实行目标管理制和一把手负责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养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三是全面保障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协调发改、国土、环保、水务、电力、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解决建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资金及项目等予以扶持。国土资源部门要着力解决好养牛建设用地方面的问题,要将养牛用地列入用地规划,对于建设养牛小区、养牛场用地的,要从简从快办理用地备案手续;金融部门要加大养牛贷款的发放力度,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养殖贷款门槛,支持养牛发展;发改、电力、水务、环保、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保证养牛项目申报、用电、用水、环评审批、企业登记等方面予以支持,执行最低收费标准,从简从快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加大对贫困村肉牛产业的支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贫困村肉牛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在水电配套、圈舍建设上加大资金扶持,在养殖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推动肉牛产业脱贫攻坚步伐。
(二)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抓好肉牛深加工企业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企业产品宣传和包装,打造特色牛肉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二是抓好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培育壮大传统规模养殖场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使其发挥肉牛育肥的“排头兵”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养牛。三是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在对张三营大牲畜市场进行规范改造的同时,尽快启动郭家屯等大牲畜市场,确保年交易量突破10万头以上,拉动我县肉牛产业的发展。
(三)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网络信息销售平台 要解决养殖户卖价低的问题,就必须及时获得准确的销售信息。一是加快养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建立规范的肉牛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营销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订单式”生产,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建立信息销售平台。建立以交易市场为中心,辐射养殖户公司、肉牛育肥大户、基础母牛户的肉牛销售信息平台,及时更新肉牛价格和市场行情,并与专家咨询、疫病诊疗进行有机结合,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市场信息。三是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京津建设牛肉直销点,开拓高档肉牛销售市场,进一步完善“生态肉牛”产业链条,打响“隆化肉牛”品牌。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肉牛产业安全 一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加强改良技术队伍建设,对技术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跟踪帮带,每年举办黄改技术培训班,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技术人员的冻配操作技术,保证冷配质量。建立黄改技术员资金补贴和奖励制度,确保技术人员工作稳定。加大劣种公牛去势力度,提高母牛冷配率、准胎率、良种覆盖率,对劣种公牛去势和对人工输精改良工作进行补贴,激发养牛户改良肉牛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肉牛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疫病防治、投入品安全监管和环境治理三个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全面建立肉牛产业发展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以“瘦肉精”为主的非法添加物监管,确保养牛生产安全。三是加强科技服支撑系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养牛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养牛户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养牛品质。四是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扩大“粮改饲”种植面积,推广饲料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率;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饲草饲料保障。五是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逐步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在分散养殖量大、污染问题突出的村建设村级粪便集中收集点。采取委托第三方治理、有机肥生产市场化运作、鼓励肥料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方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养殖污染物不外排,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肉牛养殖业。
2018年1月3日
第五篇:肇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我市出台《肇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打造标杆企业 加快集聚发展
作者名:记者 袁绫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15-07-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肇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该《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人才引育、重点工程、重点集聚区、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运作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和完善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亿元以上,力争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有3个。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90亿元,年增长率达20%;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力争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电子商务企业有1家,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家以上。
结合当前各地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一中心、四组团、多点覆盖”的区域布局,形成“以端州城区为中心,肇庆高新区、鼎湖区和肇庆新区、四会市、高要市为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培育区,全市其它县覆盖推行地方特色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其中,端州区将加快建设服务全市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区。肇庆市高新区建设以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主导产业为依托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鼎湖区和肇庆新区构建以节能环保、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为依托的电子商务创新应用示范区;四会市发挥玉器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玉器创意文化园建设,建设玉器产业电子商务集聚区,并结合广东省珠宝玉器交易中心肇庆(四会)珠宝玉器交易平台的建设,打造“玉器城”电子商务品牌;高要市发展汽配、五金、化工、黄金“四大产业”电子商务集聚区。各县则结合本地特色,引导支柱产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形成全市多点覆盖的发展新格局。
《实施方案》还提出7个方面的重点应用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良好起步。主要包括:县域电子商务应用,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县域电子商务示范县,选择3-4个农特产品作为电子商务示范项目,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应用进企业,支持引导电子商务服务进社区,扶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进农村;产业集聚区应用,当前着重扶持肇庆高新区、端州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广东云服务产业园等园区和高要金利、金渡,四会龙甫等专业镇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知名度高、在行业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旅游休闲应用,充分发挥我市“千里旅游走廊”的特色旅游品牌优势,依托肇庆市电子商务综合型平台,整合七星岩、鼎湖山、龙母庙、盘龙峡、燕岩、奇石河、竹海等市内各地区特色著名旅游休闲景点的相关信息、周边设施、旅行社团、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服务资源,建立包含完整旅游要素的资源数据库和具备在线交易功能的智慧旅游平台,引导我市旅游业发展应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打造1-2个具有省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传统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应用,支持大型传统制造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发布、在线销售和结算,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结算等电子商务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我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针对不同语言进行区域划分,加大境外电子商务市场拓展力度;中小微企业应用,鼓励我市中小微企业运用中小企业网上融资超市、企联网等第三方平台,开展在线融资、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中小微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
为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每年全市将统筹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重点扶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和电子商务标杆企业发展。同时,我市还将落实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并且在人才培养、完善配套政策服务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扶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