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言稿---蒋旺军2013年10月
东坪中学“树师德,政行风”职业演讲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
东坪中学 蒋旺君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又很忐忑。一路走来,由于领导的信任、同行们的支持与鼓励、学生们的感恩与回报,让我的教育生涯时刻充满着惊喜,让我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我为有这样的机会说声谢谢,又能同大家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而高兴,同时,我内心又充满着惶恐,对于学校的安排,我无法推辞,我不能拒绝。但我平时的工作没有突出的事迹,没有过人的长处,只是做了一些平凡小事而已,恐怕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有人说,人最容易感动的是讲自己的故事,下面,我就讲讲我和学生们的故事。
一、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给人温暖;爱是甘霖,滋润心田。
我觉得,老师的爱,那就是:帮站军姿的孩子擦擦汗,整理下衣领;学生生病时,给他温柔的目光,关切的话语;学生遇到难题时,耐心讲解,细心辅导;学生有过错时,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教育;学生取得进步时,轻轻的鼓励.....师爱不是溺爱,我认为磨练孩子的精神、打磨孩子的意志是爱,纠正孩子的缺点、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是爱,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果负责是爱,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发展孩子独立的个性也是爱。这种爱,发自心底,出自真诚。在工作中,我尽量将关爱渗透到平时。
故事一 一碗米粥 加深一段师生情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毕业了24年的学生聚会,隆重地邀请我这位班主任和几位任课老师。聚会上,又让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亲切的面孔,更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24年前,在我班上有一位叫艳辉的女孩,家境贫困的她却有着十分认真的求学态度,记得她读初三时经常患口腔溃疡,发病周期长,病情厉害时,嘴唇浮肿,连米饭咀嚼都很困难,去了几次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眼看面临毕业,学习任务繁重,她总是忍痛坚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别的办法为她减轻痛苦,于是我每天为她熬米粥,先生火将米粥熬好后再准备自己的饭菜,待粥凉一会后再端给她,这一碗碗米粥,增强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加深了我们的师生之情。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化二中,并升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她现在是南京市的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毕业后,她在信中写道:老师,是您,让我爱上了英语,是您,让我喜欢上了一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故事二 一次野炊 敲开一扇封闭的门
志勇,原195班学生,现在就读于北京某学校。这个孩子是个留守儿童。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他和爷爷一起生活,有困难和烦恼没有人倾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进入初中后,不合群,很冷漠,与同学交流甚少,属于“情感饥渴”的孩子,有自卑的心理,当他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时,甚至有过激的行为,有自残的现象。在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他是我的一块心病,但他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
求知欲。于是,我寻找教育契机,给他关心。有一次班级外出野炊活动时,他呆在一旁闷闷不乐,我轻轻走过去和他并肩坐下交谈起来,才得知他没有零用钱,无法完成组内的任务。我赶快拿钱要他去买柴火。然后同他一道生火炒菜,他炒菜的手艺不错,他的劳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渐渐地,他那封闭的心灵之门向我打开了。他想提高英语成绩,我便利用休息时间辅导他;他生病时,我给他买药送水;他的校服小了,我给他买来新的;他爷爷摔伤了,我托他带去问候;他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我和同学们为他鼓掌欢呼。只要他有进步,我就在班上表扬并给他奖励。他的困难和烦恼,我和他一起承担;他的进步与成功,我和他一起分享。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和教育,我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师生关系和谐了。他敞开了心扉,放下了包袱,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期末统考时他的成绩名列班级的前几名。同时,他也懂得了尊重他人,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斤斤计较,学会了关爱他人,成了一个阳光、上进的男孩。高中毕业后,他如愿地和父亲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时,总少不了他来自远方的问候。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品德和学习天赋都很好的学生,更要给那些因缺少关爱而自卑的学生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表现其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样,我们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学生的转变就有了真实的希望。
故事三 一次倾听 增强一份信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的耐挫能力差,父母忙于生计,他们缺少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而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
有这样一位中途转入我班的女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开始她有点孤僻,很少和同学交流,我以为她是性格内向。可后来有一天,她胆怯的走进我的办公室,轻轻地告诉我:班上有同学一直在骂她。“她表现那么乖,怎么可能呢?”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让她靠近我坐下,拍拍她的头,拉着她的手,耐心地听她一遍遍诉说细节,然后我细心地开导她。一会儿后,她才半信半疑地离开。我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十分着急并感到心痛,于是我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只要一下课,就来到我的办公室,丁点儿小事她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我每次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中的事,紧拉着她的手,让她有安全感,亲切感。目视着她,不厌其烦地听着。同时,我还安排同学下课时主动和她聊天,上体育课和她一起活动,放学的途中和她结伴而行,让她不觉得孤单。渐渐地,我成了她最信任的人。由于及早的发现与治疗,她慢慢地好起来了。今年中考,她也顺利地毕业并升入到了高一级学校。
对于心理脆弱的孩子要加以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从而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爱是融化剂,爱是桥梁。当你尽情挥洒你的爱,付出你的爱时,学生也会爱你的。二、一个人的言行是什么
把人生浓缩,把性格浓缩,把习惯浓缩,就是一次言行。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每一次言行。人生是一种修炼,如果不修炼、不改变,一次不好的行为会影响人生的格局,改变自己,从一次言行开始。
故事四 化解一次冲突 沉静一份心灵
我班一位男生,性格急躁,脾气粗暴,一遇到问题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个学期,他与老师同学之间多次争吵、骂人、摔东西。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的作业未按要求完成,我在下课前点名批评了他,他一怒之下,将作业本撕成碎片,嘴里的脏话骂个不停。要知道,这是在课堂上,有70多双眼睛看着,此时,如果我大声批评,将会发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我暗示自己,他只是个学生,他还是个孩子,我告诉自己要冷静。于是,课后我走到他座位旁,对他说,“你今天你一定是有什么特殊情况,来和老师说说,行吗?”(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一会儿,他抬头看看我的脸色,(不凶,没生气)有点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来到我的办公室,我示意他坐下,他不坐,执意站着。(说明心里有点内疚)我说:“你知道吗?社会上,如果有人随意骂这样的脏话,别人会扇耳光的。”(进一步说明事情的严重性)随后,我沉默了,表现出很难过的样子。(给他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时间)十分钟后,他的情绪平稳了许多,接下来的交谈便顺利多了。在一次次的原谅、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下,慢慢地,他开始改变了。
我处理学生问题时,告诉自己:不要失去理智而简单粗暴,不要失去耐心而急于求成。学会先询问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再寻找孩子出现问题过程中的“正能量”,并学会跟踪孩子出现问题后的表现。
三、班级意味着什么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它需要精神指路,活动生成,更需要目标激励,核心引导。故事五 一次留言,平息一场班级**
为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组织了七年级十六个班级的篮球比赛。根据1010班的实际情况,我首先给孩子们制定的目标是:进入年级前四名。在召开动员会时,我说:“孩子们,在运动会上只要你们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炼,你们的球技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去年的运动会上,我们只得了第七名。这次比赛如果能够实现我班的目标,老师请客,我们一起庆祝。”孩子们听后个个信心十足,齐声欢呼,我们一定能行!
于是,在训练期间,孩子们自觉早起占球场训练;放假期间分散在家训练;休息期间请老师进行技术指导单个训练;男女生混合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球技果然有了很大的提高。比赛开始了,孩子们一路走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男子进入了决赛,女子也进入了半决赛,全班同学为之而高兴。
眼看最后的两场比赛,也是最关键的比赛开始了。可时间却安排在第七节课和晚餐的时间。运动场上,孩子们有的带伤比赛,不畏强
手,顽强拼搏;场外,孩子们的呐喊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为自己的队员鼓劲加油。不经意间,晚餐的时间早已经过了。随着最后一声哨声响起,胜利已经属于我们。男子获得了冠军,女子获得了第四名。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心极了,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为他们付出的艰辛而感动。于是我说:“运动员们,赶快集合,老师请客吃晚餐。”同时,我赶快组织其他学生买点食品进入教室,休息一下,马上准备上晚自习了。然后,我带着20名运动员迅速地走进了附近的小店,点好菜。安排好他们后,我又悄悄地走向附近的面包店,因为教室里还有59人没吃晚餐。可时间太晚,每个店内的面包所剩太少。我走了一家又一家,一共走了三家面包店,才买了一百多个面包,装了满满五大袋。我吃力地提回到了学校,想给孩子们一个惊喜。当我上气不接下气推开教室门时,迎接我的却是几十张并不开心的面孔。我说:“孩子们,怎么不高兴了?”我说着,将一个个面包亲自发到每个孩子的手里。“这可是老师的一点点心意。你们知道吗?这是老师走了三家面包店才买回来的。赶快吃了,充充饥,准备上数学晚自习吧。下课后,再去吃点夜宵,行吗?”回答我的却只有轻轻地几个声音,我来不及多解释。说完后,又匆忙返回到了店里„„
第二天,上早自习时,我走上讲台,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在黑板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感谢孩子们带给我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也感谢孩子们带给我的冷静与反思。孩子们,你们是1010班的主人。
为了她,那一声声呐喊,那一阵阵欢呼,都是发自内心的; 为了她,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辛苦与努力,都是应该的。也是很值的!
爱你们的老班
看完后,学生们沉默了。在接下来的作文里,就有了“两个面包”的小题材。文中那一句句话语,那一段段文字,无不体现了孩子们的主人翁精神,以及他们对班级的热爱,对老师的理解与感激之情。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行行激励的文字,往往会使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榜样的力量是什么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故事六 一次演讲,激发一股学习热情
在学习上,我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小组目标和班级目标。并且,引用竞争机制,树立学习上的典型。我经常邀请毕业了的优秀学生来为学弟学妹们演讲。有一次,当我了解到0807班成绩优异的孪生兄弟黄志敖和吴志翔不一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时,我邀请他俩
来到我的班级,作了一次经验介绍。他们的到来,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感,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鼓舞了学生们;他们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启发了学生们。一时间,我们班有许多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安排,买了新的书籍,告别了电脑游戏,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心中有了榜样,就有了去拼搏的动力,就有了去克服困难,挑战困难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或许现在他们达不到那么优秀,但在他们的心中有了光辉的典范。
结束语
有人问:你幸福吗?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回答。
叶澜教授说:“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成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许多人认为生活是累的,但一半是生活的原因,另一半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态度。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节时学生们送的那一张张卡片,卡片上那一句句话语,小礼物上那一句句留言,都是我工作的源泉。我是幸福的,有关爱我的家人,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有一批批不断成长的孩子们。
谢谢大家!
2013年10月
第二篇:微信营销的思考(蒋旺军)
关于微信营销的一点思考:
一、新的思路
微信的出现首先作为一种移动即时通讯工具,迅速蔓延,很多有商业头脑的人,马上开始了对微信端营销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总体说来,除了利用微信端快速的传播能力,营销手段并没有什么明显高明之处,随着微信公众号和微商城、微店的出来,微信营销渐渐进入发展的阶段。
二、经验借鉴
微信端做得比较好的,无疑就是思埠公司的朋友圈传播营销方法,它很好地将线下直销的的方式,与网上朋友圈相结合,通过巨大数目的代理商,在朋友圈发送软文式的分享与经验,很好地达到一种另类的广告宣传效果,成功的为公司积累了第一笔财富,也成功的树立了一个新的品牌。
思埠的成功可能就像一个奇迹,即便是他的领导者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后来者想要模仿,也未必能够从新创造出这样的神话。
不过通过了解分析思埠的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避免他的不足,使它成为一种新的可执行的营销手段。 思埠方式:
1、思埠的营销方式并没有什么开创性不同,只是将线下直销搬到了线上微信朋友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冥冥中,思埠已经在无意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公司原始积累与品牌树立的新方法,对!只是原始积累与品牌树立,这是思埠最具有开创性的地方。
2、具体执行:
1、思埠制定了一套发展下线代理的经销模式
2、思埠利用朋友圈开始招代理。
3、思埠的代理商通过各种方式招下级代理。
3、隐藏起来的模式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甚至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过很多偶然的事件中,藏着必然。
我通过思考,得出下面的结论:
1、制定发展下线代理的经销模式
只发展2级就可以了,避免直销,避免层级过多,大家不挣钱。
2、利用朋友圈发软文招代理
对于后来者,其实可以一边发展自己的代理商,一边借助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宣传,例如直接借用思埠发展起来的广大代理群体,以低价格,高服务的方式获取他们的渠道进行快速传播。
3、建立起至少两个自己的公众账号。
其主要的功能:
服务号:进行粉丝互动,活动开展,集体交流经验,形成社区性质。
订阅号:负责每天软文更新,主要是为广大的经销商提供软文素材来源。
经销商的软文素材转发其实就是在微信上巨大的软文广告效应,快速树立起一个新的品牌。
4、微商城、微店
作为一切活动的终点,所有的粉丝流量导向的聚集地,也是产生销售的地方。
5、一切的前提,以产品质量作为保障,才能有持续的发展
可以说经过上述步骤的开展,就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1、不需要找到正真的大的消费群体,就能迅速积累资金和客户。
2、不需要通过巨大的广告投入和精力,就能够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和品牌的快速树立。
三、思路的拓展
那么思埠模式是不是完美无缺?是不是可以一直走下去呢?其实思埠的发展是一种畸形的发展,虽然开创一种新的营销思路,但只是在公司发展的前期,大大缩短了公司成长的时间,减少了公司前期的很多资金投入,比如广告,品牌推广等,但是发展到一定时间后,其营销思路必定要发生转变,否则将走入死胡同。 思埠发展模式的短板:
1、终端市场掌握在代理商的手中,思埠没有自己终端,公司有如空中楼阁。
2、巨大的货物没有进入市场,而是囤积在代理商手中,一旦思埠出现品牌危机,代理商手中的货物卖不出去,将造成代理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引起思埠的崩溃。
3、品牌效应集中在微信群,也就是移动端,没有能够在pc端引起同样广告效应。 思埠发展的下一步必然:
虽然现在移动端已经展现其未来趋势的一面,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依然是PC端的世界,思埠在移动端的成功,有点超越趋势的感觉,其实只是一个幻觉,靠的其实是这种特殊的营销模式带来的效果。现在的移动端依然只是PC端的一个补充,要想完全依靠移动,而不顾及PC端的营销思路,最终走不长远,至少在现在是不彻实际的。
思埠前期的快速发展正是展现了其模式在公司前期资金客源积累与品牌打造方面的优势,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将不可避免的要向PC端进军,进行全网公关,消除网络负面信息,建立起全网的广告效应,达到美即那样的宣传效果,进行全网营销,到这时思埠才能够正真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至少目前思埠也正是这样做的。
但是因为前期太过于忽视PC端的铺垫,而直销方式无论线上线下,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些反感就在PC端不断爆发,导致现在PC端对思埠的负面内容太多,思埠现在开始做PC端,也就不得不面对一大批的负面信息了。
四、思路总结
总结思埠这个特例的经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思路:
1、在公司发展的前期完全可以对思埠模式进行复制,不过这种复制是在符合自己实际上的改进上的复制。
1、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直销的模式,可以带来病毒式的发展,也有可能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如果只是做品牌,完全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对代理商进行让利,不求挣钱,只求品牌效应。
2、微信朋友圈转发可以达到两个效果,即客户群的建立,和品牌的推广,如果是大型的公司,不需要客户的积累了,也可以跳过这一步,只求品牌的推广。
2、在移动端的进行营销的同时,对PC端进行初步的信息覆盖,主要渠道(有选择性的)有:
1、问答:问答是对品牌进行宣传的第一个工具,不仅可以让客户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而且还能杜绝后期负面信息。(问答必须先做,不要等到别人问了再做,先想到别人会问什么问题,有利于杜绝负面信息,只做一次,后面可以添加。)
2、文库:文库能够对产品进行更广的铺垫,可以将公司的品牌,文化,故事,产品的使用方法,经验,真假的辨别,效果,发展历程,以及以消费者的角度,怎么接触到这个产品,使用心得,周围朋友的反响等,写成软文,上传文库,注意关键词,与长尾关键词的使用,使其搜索的展现率提高。(只做一次,使用不同的文档格式上传,最好使用PPT格式,因为带图片,可以在每页固定位置加上微商城的二维码。其他格式也要适当的植入微商城的二维码,并加上猛挫这里,就有惊喜或者箭头等之类的引导式的话语和符号)
3、第三方平台:
58、赶集、可以发招商的帖子,同时将产品的文化写上去。可以多发几条,实现信息的多方位覆盖。
4、SNS: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网(类似贴吧的操作)
5、贴吧:开一个官方贴吧,使用关键词作为吧名,可以自己发帖,自己回答,自己顶贴,将文库问答中出现的东西都在贴吧中重复宣传,做到图文并茂,故事性,趣味性。
6、官网:关键词排名。增加知名度。
7、微博:官方微博,主要做活动,粉丝互动
8、论坛:发一些软文性质的帖子,进行初步的信息覆盖。
9、新闻源:找到百度新闻源发有关公司产品的文章
10、百科:建立公司的品牌名,产品名百科。
3、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展的平台,为下一步事件营销做着陆。
1、微商城、微店:作为流量导入的最终地,无论是微商城、微店、公众号,手机端有着天然优势,那就是二维码营销,扫一扫,就有惊喜,很好地满足了大家懒惰的习惯。
2、店商平台:天猫、京东、聚美优品、1号店等。由于手机端的流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往pc端反流,不能放弃这一块。而且现在PC端依然是主流。
3、垂直平台:聚美优品、乐蜂网、唯品会、丽子美妆、屈臣氏官网商城、onlylady 女人志、草莓派化妆品商城
4、第三方平台:爱美网、太平洋时尚网、闺蜜网、39化妆品库、网易女人、米奇网、腾讯女性频道,中国化妆品行业网等
4、在品牌初步树立和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以下操作。如果公司本来就规模不小,愿意花钱,着陆平台也已经建立好了,也可以直接进行这一步操作:
1、微博:操作一个事件,通过大号直发和大号转发的方式,累积粉丝量,炒成热门话题
2、论坛:将微博上火的话题引到论坛,通过水军顶贴,转发,的方式使事件在论坛上首页推荐,形成新闻性。
3、新闻源:通过找百度新闻源,发新闻,造成新闻跟进的假象,引起真的媒体跟进,形成新闻效应
4、百科:利用新闻源做事件百科。增加事件的宣传范围与权威性和补充。
5、同时还能配合使用视频等方式进行扩大宣传。
5、利用电商平台与手机电商平台,承接客户,并通过淘宝打造爆款,配合上述活动,实现产品的全网爆款。
具体操作:(保密)
6、利用电商平台将爆款通过关联活动持续推下去。同时配合网上进行新品牌的创造。形成公司的循环运作。
具体操作:(保密)
第三篇:蒋军虎课程笔记
2012年11月3日清华经管蒋军虎课程笔记
一. 题型分析
1.完型填空
a.20题,每题0.5分,共计10分
b.鸡胁题型,性价比不高
c.总分少,题量大,时间花得多
d.建议:先做其他,最后做完型填空
2.阅读理解A
a.4篇文章,每篇5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b.建议:通过精读80篇熟悉问题类型,达到30分左右目标
3.阅读理解B
a.新题型:信息匹配
a.7选5
b.难度低,送分题
c.不要通读,要寻读,查读
d.如果有可能,使用词性进行判断,帮助寻找答案
e.如无可能使用词性,则寻找关键词,回文章进行定位寻找答案 b.新题型:段落标题匹配
a)7选5
b)难度低,送分题
c)不需要读文章第一段,如果有最后一段总结也无需读
d)注意标题是概括标题的后面一段
e)先读七个标题,然后寻找关键词或大意。
4.翻译
a.不要畏难,把知道的词翻译出来,尽可能使句子通顺
b.练习方法:精读3年内的英语二真题,每份卷子9篇文章,进行翻译
5.写作
a.小作文,小作文为应用文,要写到120字左右,类型可能为书信,备
忘录,报告等,准备以书信为主,兼顾其它。
b.大作文,图表情景,图画情景,文字情景,准备以图表情景为主,兼
顾其他。要写到180字左右。
c.写作的性价比最高,想要过小分线的,需要在作文上进行突击。
二.小作文攻略
1.真题历史
10年,书信,感谢信+邀请信
11年,书信,祝贺信+建议信
12年,书信,投诉信
2.评分原则与标准
a.内容完整性与连贯性
b.语言的准确性与多样性
c.卷面整洁性
d.卷面规范性
3.书信作文的准备(10类)
a.建议信推荐信
b.求职信辞职信
c.感谢信道歉信
d.申请信/请求信邀请性
e.祝贺信投诉信
最可能出现的:建议信,求职信
历年英语一考试类型:
05 辞职
06 请求
07 建议
08 道歉
09 建议
10 通知
11 道歉
12 建议
4.书信格式
a.齐头式X
b.缩进式
5.书信的结构
a.HeadingX
b.Inside addressX
c.Salutation
d.Body
e.Signature
f.PostscriptX
g.AttachmentX
6.称呼(Salutation)
a.机构/组织
To whom it may concern,To those concerned,Dear Sir or Madam,b.朋友,熟人
Dear Judy,Dear Li Ming,c.具体身份的人
Dear Mr.Wang,Dear Editor,Dear President,Dear Professor,d.某一群体
Dear friends,7.Signature
a.位置:最行一行,中间靠右的位置
Yours faithfully,Yours truly,Yours sincerely,Sincerely yours,Truly yours,Faithfully yours,Li Ming
8.Body
a.Para 1
i.S1: 自我介绍(根据指令此句有可能省略)
ii.S2:表明写信的目的(备+借)
iii.备:提前准备好的固定句式,短句
iv.借:题目中的要求文字
b.Para 2
i.3句到5句话,最常用四句,最短3句,最长5句
ii.一般采用总分式结构,如果已在第一段中总述,则只需分述
部分
c.Para 3
i.2句到3句
ii.礼貌性收尾
iii.感谢,祝福,期待(备)
9.必备写作材料
a.备---《英语二高分作文老蒋笔记》
b.背(诵)
c.背(写)
d.仿(写)
e.改(修改)
10.审题意识(*****)
a.致信对象
b.书信性质
c.表达借用(借用指令,通常在第一段中借用)
11.例文
提纲:
Para1
S1:写信目的1,祝贺
S2:写信目的2,建议
Para2
S1: 电脑
S2: 英语
S3: 沟通能力
Para3
S1: 期待采取建议
S2: 祝福有多姿多彩大学生活
Dear Li Ming,I’m writing the letter for the purpose of congratulating you on being admitted to Sichuan
University.And I’d like to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get prepared for university life.To begin with,(At the top of the list/First and foremost)it’s advisable for you to be equipped with some computer skills, considering that we are in a hi-tech era.In addition
(Moreover/Furthermore/What’s more), I would recommend that you should continue studying English in your spare time,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your future study aboard.Last but not the least(In the end/Finally/In the last place),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ll as academic achievements.I genuinely hope that you will take my advice into serious consideration.Wish you a splendid university life.Sincerely yours, Zhang Wei
Legend:
Blue: Frame sentencesRed: From questionsGreen: Prepared phrases.参考学习资料:
主要:《英语二真题老蒋详解》 Black: Your task
辅助:
写作:《高分作文》 阅读:《80篇》 真题学习要求:
a.b.c.d.自测(18分钟内)看解析,看视频 研读词,句,篇 英译汉 e.熟读文章
第四篇:蒋军晶《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
随感:
1、正如台湾教育家所说的:学生的起点已经是很高很高了。不是普通的学生所能答的。精彩来自学生。比如想像内心的话,学生写得不是一般得好了。
2、让学生读句子,设疑,体现了一个学习过程。
3、整节课前部分比重很大,最精彩的联想段没有攻破。
课前准备:板书课题,打开课件:深蓝色的背景,月光下的大海,左中贝多芬头像照片,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师生静静地欣赏。
(一)听曲谈话走向人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有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他很聪明啊,他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知道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很大的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叫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其实贝多芬从小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要求他学得太——
生:刻苦。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嗯,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艺术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同学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
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的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芬,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以词串文,轻叩心扉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月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一位女生到黑板前,其余学生写在本子上)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
师: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师对着那位女生说:一笔一画工整有力。)
师: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得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正确,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底”,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1: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2: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3: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嗯,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3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2种。
师:第2种,清幽的月光让人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生小声试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约2分钟后)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
——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创作的情境,谁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2: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弹了一曲又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师生:月光曲。
(三)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生默读,师巡视)
师:嗯,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划了下来,我相信他有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生自由读对话)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生读盲姑娘的话)
师:嗯。谁再来读一读?来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1: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师:好的,他强调了“那该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生2:(读)
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贝多芬从姑娘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里。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生1: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2: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师:很喜欢音乐你听出来了!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感受到的。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她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3: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我还从课外知道贝多芬立志为穷苦人造福,贝多芬想到我能为贫穷的兄妹俩弹钢琴,也是幸福的。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
生4: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5: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她在特别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她的苦衷是什么?
生:她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她没有能力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她用了一个词,什么词?
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
生1: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
生2: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3: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起——(学生读)
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学生接着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
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1: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他想听贝多芬弹钢琴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后来又说随便说说,说明他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
师:你也是善解人意的姑娘,明明是非常想听却说是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2:贝多芬实际上听出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盲姑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真希望能听到贝多芬弹,但却说只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并不是指真的是随便说说,盲姑娘一直在压抑她内心的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倒还不至于,但我跟你有同样的感觉是盲姑娘在努力掩饰自己的愿望,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却说成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3: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感,一方面是手足情深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热爱的音乐,但是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们家境贫寒,不想再给她哥哥加重负担。
师:体会得真好。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来分角色读,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你们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师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
生:我觉得贝多芬自己也说过他是为穷人服务的。而盲姑娘家非常贫穷,没办法听贝多芬的音乐,书上也说了“他们„„”这说明他们家非常穷,而贝多芬却没办法实践他自己的话,也就是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我觉得他在这里不光感动于姑娘热爱音乐,而且也很痛心,他想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你在用心体会一个音乐家的心情,去揣摩他的创作的心理。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
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
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么反应的,我们一起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
(四)两番“对话”心灵互通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问为什么再弹一曲呢?
师:哦,我想贝多芬是被感动了,所以再来一曲。第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2:我的问题是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没有承认?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先弹一曲,然后再说。
师:所以你会有此一问,这是你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吗?
生3:贝多芬是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还要称一个非常贫穷的姑娘为“您”?
师:是呀,我的认为是既出于礼貌,也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
生4:我还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弹琴给她听?
师:就是,他为什么再弹一曲给她听?
生5: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
师:是呀,这是你的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1:从她说“弹得多娴熟啊”、“多深情啊”,我感觉到她听得很认真,而且她对音乐的酷爱以及执着使他认为这是贝多芬的弹的曲子
师:他强调了盲姑娘在用心听,而且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2: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个音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于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于伯牙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
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这里能够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吗?
生1:因为盲姑娘一听他弹的曲子就能猜出他是贝多芬,因为喜欢他平时经常听,所以一听他弹曲子就知道是贝多芬在弹。
师:盲姑娘熟悉贝多芬的音乐,还有其他细节可以感受出他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2:从开始盲姑娘弹琴弹的断断续续的,还在练习,可以看出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一听到弹的曲子就猜出是贝多芬,所以她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你联系上文谈了自己的理解。
生3:我是从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而且只听了一遍,就理解出来贝多芬弹得么多娴熟,多么深情,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4:我觉得盲姑娘只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达到贝多芬弹的曲子那种境界,所以我觉得盲姑娘是非常能够理解贝多芬,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她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学生自由读)
师:自己读,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
师:我能听出盲姑娘内心十分激动,谁再读一读?(第2位学生读)
师:我能感受到她内心万分的激动。咱们为了更深地理解这句话,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为什么听一首曲子能这么激动呢?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她非常激动。
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会怎么说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一读。(第3位学生读)
师:她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而且我觉得她也十分的难以置信,贝多芬是非常著名的音乐家,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她这么贫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她不敢相信,所以她很激动。
师:你从这句话里的哪里看出她不敢相信,难以置信啊?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两个“您”看出来的。
师: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可以读得声音稍微拉长一些,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第4位学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于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对吗,刚才有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个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1: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师:贝多芬默认了,这是你的理解。
生2: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她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的说他自己是贝多芬。
师:我想起两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打通两个人心灵的就是这,这——
生:这一句
师:音乐。对吗?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3:和我们上回学于伯牙和子期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所以我感觉他们心有灵犀。
师:联系上文再次证明了音乐可以打通两个人的心。
生4: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出来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师:是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位同学。
生5: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回答,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场内老师们鼓掌。)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你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具备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潜质。
(五)释放心情,曲终意犹
师:好,同学们,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吧,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1: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谢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场内老师们鼓掌)
师:三个“多么”,一个排比,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2: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中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时我最幸福。(全场热烈鼓掌)
师:是啊,同学们,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找到知音更感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弹上一曲感谢知音更感幸福的呢?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3:他会想兄妹俩如此的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去创造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会要让他们听到,这是我为知音开的音乐会。
师:是的,很多同学强调了,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出示这句贝多芬名言)
师: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听——(播放音乐,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继续听——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
第五篇:名师印象(评蒋军晶)
名师印象:
语文教学路上的探索者
——蒋军晶老师印象
浙江外国语学院 汪潮
一
蒋军晶,任教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一小学,他年轻、高挑、勤奋、聪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是一个探索者。
2006年,他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他是学员,我是他的老师。2009年,他又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他是班长,我又是他的老师。
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插班生”。个中原因,是他强烈地表达了想到培训班学习的愿望,而我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一个热爱、痴迷语文教学的老师。据我所知,他当时已经参加了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许多教学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可他学习的愿望还是如此强烈、如此迫切,着实感动了我!
培训期间,蒋军晶专心听课、用心思索,并热心和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想法。他善于积极地“宣传”自己的教学观点,又保持足够的敏感吸取大家的意见。他对语文教学一些观点、做法的思考视角不是“仰视”,不是“俯视”,也不是“平视”,而是“斜视”。
曾记得,当很多人提倡语文课“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认为提问是最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怎样“问”。
那么他在课堂上是怎么“问”的呢?我曾多次带他赴省内各地课堂教学展示,均获一致好评。通过观看他的课,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提问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强调“解释”,有适当难度。他提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解释”给出答案。这相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能从文本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就显得有难度了。例如,他在上《月光曲》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干问题: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整堂课,他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透过贝多芬的所见所闻,揣摩贝多芬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遵循思路、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我一直以为,语文学习需要一定“难度”。很多语文老师的问题过于细碎,过于简单,总是问一些教材中的人、事、时、地、物的具体问题。在这种浅层、低层“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第二,问题引发“矛盾”,有认知冲突。蒋军晶凭着自己的胆量和热情上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课。例如他教《地震中的父与子》,就在课堂上问:如果那位父亲经过百般努力,并没有从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孩子,而且引起大爆炸,自己和其他孩子葬身其中,你还觉得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吗?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是否特别适用于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的取向。很显然,蒋军晶已经接受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的一些文本解读理念,他希望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缝隙,从而发现文本的真正意义。他的这种努力在其它许多课中都有所体现,例如,他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就问:大家都认为《已死的母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杀生,但是,要知道,哪怕我们喝口水,也杀害了很多生命,因为水里面有许多微生物,难道我们连水也不喝了吗?又如,他上《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问:作者写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写金色演奏大厅,不写那些天才音乐家,不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而是写鸟叫声,写花,写路,作者的选材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矛盾,引出争论,引出思考,„„所以很多老师觉得蒋军晶的课很有力度,很有阳刚之气。
第三,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经常听蒋军晶的课,就不难发现,他接受了“接受美学”的观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成熟的现代读者,除了从文本中读出作者意义、文本意义,还应该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观点。”所以他总是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联想现实的生活。
为了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蒋军晶经常在课堂中问:你有没有遭遇过和文章里相同的情节?文章里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来,文章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这篇文章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历吗?等等。在这样的问题思考中,学生会觉得阅读是和“当下”,是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分离的。
第四,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趣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理应推崇。但它不只是“玩味”、“香味”、“甜味”。蒋军晶认为语文课应该强化其学科特征,问题应该多涉及遣词造句、谋广篇布局、选材用材等表达方式上。例如,教学《桥》,他不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高大的形象,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小说的表达特色——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他上《趵突泉》,在课堂上还原老舍修改文章的过程,感受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他的很多课,都是“习作倾向”的。他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像作家一样去思考: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我能替作者改改文章吗?他的这种探索是颇有广度、深度和效度的。
二
蒋军晶是一位很善于学习的老师,省内省外,两岸四地,他总能从别人的课堂或讲话中发现亮点,并且很自然地为自己所用,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里。因此,他的课已经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显现了自己的思想。随着他的课堂进步和学术发展,我对他的要求更高,期望值也更大。我对学生的学术问题向来严格有加,对蒋军晶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成熟,还希望他在语文课程建设上有所建树;我希望他不仅关注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希望他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我希望他不仅关注语文教学的“战术性积累”,还希望他关注语文教学的“战略性积累”。
这种期望还得追溯到和蒋军晶的初次见面。认识蒋军晶,是因为他参加了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是编写者,我是主编。
那时他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邀请他来参加语文教材的编写,一是因为经常有人在我面前举荐他,二是因为他年轻,可以承担一些智慧含量低但体力要求高的工作。也确实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做一些例如“排选生字”这样的技术工作,可到后来,他也参与到选文、设计课后习题等核心工作中来。在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年轻,但成熟、沉稳,更重要的,他的阅读视野比较开阔,对语文教学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在一次又一次讨论选文的过程中,他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关注点,他毫不掩饰对王宜振、林武宪、谢武彰、金子美铃、斯蒂文森、狄金森等人的儿童诗的喜欢;他极力建议教材中可以适当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例如曹文轩、黄蓓佳、沈石溪、米切尔·恩德、怀特、西顿、椋鸠十等。尽管当时他的这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但是,他的这种阅读视野会是大有作为的。我一直鼓励着,也期待着!
果真如此,几年以后,蒋军晶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探索班级读书会。他的班级读书会,既借鉴了西方及台湾地区的已有经验,又进行了本土化处理,颇有新意。他认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是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在大约两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讨论一本书,是让大多数语文老师想临阵退缩的巨大挑战。因为一本书篇幅那么长,人物那么多,结构那么复杂,意蕴那么丰富,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讨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班级读书会的“讨论”究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尽管蒋军晶把围绕整本书的讨论称为“聊书”,强调它的坦率、自然、轻松的一面。但据我观察,他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的。他自己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他期望通过“讨论”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侧重教知识点以及挖掘人文内涵),他期望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听过蒋军晶的班级读书会,你能感受到他的努力的成果,尽管有些探索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班级读书会在课堂里的最终成熟,儿童文学阅读最终的推广,还得依靠像蒋军晶这样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积极探索者。我相信,他在班级读书会方面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蒋军晶是一个探索者,是一个虔诚、智慧、执着、有效的探索者。从他的这本专著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小学语文青年名师实践的智慧、反思的勇气和探索的精神。探索无止境。我想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还要环顾四方。对蒋军晶的探索,我还是支持着,期待着!
(汪潮: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教育部审定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审定高校本科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